幼儿园逻辑推理教案

幼儿园逻辑推理教案

【篇一:简单推理教案】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

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

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1.混合运算 4课时

2.解决问题 2课时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

5.单元检测与评估 2课时

混合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

算。正确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会用

脱式格式正确计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脱式格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看图书馆多安静啊!

出示例1:

指名学生读题,并说一说题意.

教师:怎样列式计算呢?

指名学生回答:53-24=29 29+38=67 53-24+38=

教师: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你们还记得以前是按怎样顺序计算的吗?

=25

归纳: 这种格式就是脱式计算

做一做:

指名三位学生板演.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其他同学同意吗?

教师:三位同学做的都很好,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巩固练习:

一、用脱式计算: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二、在里填上〉〈或 =。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67 =25

混合运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

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学的

兴趣了,逐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理解题意,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式计算(文字题只能写综合式,然后脱式计算)

(1)21加上24,再减去45得多少?

(2)8乘以3的积再除以6得多少?

三、新课

出示例2图:

指名学生回答:

=7+12 =12+7

=19 =19

归纳:

小结:在书写脱式时,注意格式,前面的数后算时,把数落下来,再写上先算的得数。

四、做一做

五、总结:略

混合运算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经历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过程,初步体会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准备

一、复习: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新课:

二、出示例3:

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

问:用脱式怎样计算?

指名学生板演 58-(14+6)

=58-20

=38

让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

归纳:

四、总结:略

混合运算练习课第4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篇二:幼儿园游戏教案大全】

快乐运动喜羊羊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晴朗,“妈妈”带你们出去郊游。(音乐声中,“妈妈”

带着喜羊羊沿着圆圈做“矮人走,高人跑”的游戏)

二、分层活动

1.尝试绕障碍物走。

(1)教师创设情境:瞧,我们来到了“小树林”,让我们找到小树的位置,一起玩游戏。(幼儿自由选择站位)

(2)交代任务:每排最后一个开始绕着喜羊羊自由穿插走,注意不要

碰撞,随意找到一个喜羊羊交换位置。

(3)幼儿练习。难点:幼儿绕障碍物走时身体要微微前倾并侧身绕过。 (难点化解:幼儿自主游戏后,提问:你觉得怎样绕才能走得又快又好,又不会碰撞?幼儿充分发言,教师及时肯定正确表达的幼儿,并

请个别幼儿进行演示,教师进一步指导,正确示范。)

2.变式训练。

(1)教师创设情境:孩子们,“妈妈”发现一片绿茵茵的草地,我们一

起出发吧。不过这次我们要比赛,看哪一组先到目的地。

(2)交代任务:幼儿背对着前进的方向,站成四列纵队,第一个转身

从后面依次往前绕着走,走到最前面向前站立。依次进行,最后比

一比哪队先走完(蛇形方式前进)。

(3)幼儿练习。重点: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集体合作精神。

(指导提示:游戏前预设可能发生的状况,提出游戏规则:要求幼儿

必须在前面一个幼儿绕过时才能开始转身,移动时注意同伴间的间距。游戏后简单总结,巩固绕障碍物走的正确方法。)

3.学习绕障碍物跑。

(1)教师创设情境:多美丽的大草原!我们来围坐成圆圈(幼儿围成大

圆圈相对坐下)。“妈妈”想起了“丢手帕”这个有趣的游戏,不过今天

我们要改变游戏方法,我们来玩玩吧。

(2)交代任务:集体拍手演唱喜羊羊的歌,一名幼儿围着圆圈绕着走,歌曲唱完,轻拍一同伴的肩,两人围着圆圈绕着跑……循环游戏。

(3)幼儿练习。重点:幼儿绕障碍物跑时,身体要微微前倾,侧身绕

过时要放慢速度,避免冲撞。

(指导策略:幼儿在游戏或观察后,引导大家讨论:为什么会有人跌倒?怎样才能跑得顺利?通过对比评价进行指导。)

4.巩固绕障碍物跑。(配班教师布置场景,第一、第三纵队的小树

图片覆盖成两条“小河”,对岸展示灰太狼的头像,提供沙包。)

(1)教师创设情境:宝宝们听,谁的声音?呀,是河对岸的灰太狼又

来欺负我们了,羊宝宝们,我们趟过河去,一起对付灰太狼。

(2)交代任务:幼儿排成两列纵队,前排一幼儿拿起小沙袋趟过“小河”跑到对面,向灰太狼的头像砸去,然后绕着小树返回,与第二名

幼儿击掌后排到队尾,第二名幼儿游戏,依次轮流。

三、整理放松

师:“妈妈”的宝宝真勇敢,打晕了灰太狼,我们一起庆祝吧。播放

轻松快乐的音乐,一起做放松动作。

大班创编语言龟兔第二次赛跑

活动设计意图:《纲要》中提出,为孩子创设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故事《龟兔赛跑》我

们班的孩子熟悉而喜欢,他们对故事的发展仍有说、编的兴趣。于

是我针对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与特点,设计了《龟兔第二次赛跑》

的语言活动。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从多角度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幼儿倾听他人讲述后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为预设目标,为幼

儿提供大胆表达的机会。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龟兔赛跑的故事和第二次赛跑的场地,合作续编故事,发展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学习能按一定的逻辑,创造性地表述观点。。

3、能专心倾听别人的讲述,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熟悉故事《龟兔赛跑》

2、物质准备:龟兔赛跑课件;幼儿讲述记录表,笔;字卡:兔子队、乌龟队、龟兔队、

3、场地划分:分为三块

活动过程:

一、以龟兔赛跑为话题引入活动的主题

1、回忆第一次龟兔赛跑的情况:

乌龟和兔子第一次赛跑的结果怎样?为什么?

2、引入龟兔的第二次赛跑:

3、用课件说明比赛的场地规则。(操作课件)

二、师幼提出编故事的要求:

1、与幼儿一起回忆:一个好听的故事应具备哪些条件?

2、提出问题帮助幼儿从多角度考虑问题:

可以好好想一想,兔子和乌龟有什么不一样的什么本领?它们怎样

发挥本领或者请朋友帮助或者运用路途中的东西快速爬上山坡,下坡,渡过河流,取得胜利?在比赛的路途中,它们会遇上谁或什么事?兔子和乌龟会怎么做?这么做会影响比赛的结果吗?

3、展示记录表,帮助幼儿再次明确游戏的路线,了解记录表的使用。

三、幼儿分组合作编故事

1、以不同的比赛结果分成三组,幼儿商量后选出组长。

2、引导幼儿合作创编,鼓励每位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3、引导小组选择合理的情节创编并记录。

四、幼儿分组派代表讲述

1、提出说的要求和听的要求。

2、每组幼儿选出代表在集体中分享所创编的内容,鼓励幼儿大胆提出意见。活动的延伸:

1、幼儿进一步合理地,按一定得逻辑性完整地创编故事。

2、请幼儿将故事绘制成小书,并生动地讲述故事,进一步与同伴分享,感受多角度思维创编的乐趣。

未来的汽车谈话活动大班语言

活动目标

1、能围绕话题,讲述自己喜欢的汽车。

【篇三: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上】

中班数学教案:5以内的相邻数活动目的: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相1或少1的关系。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活性灵。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6张蘑菇房子图片。

2、1-6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

3、小猴、小熊头饰各一个和老虎的图片一张

4、幼儿数学操作板1

个/人,1-6的点卡一套/人。

5、标有1-6的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一张

6、故事《住宾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拍手游戏:嘿嘿,ⅹⅹⅹ(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

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2、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讲述并表演故事(助理教师配合故事表演)

1、讲述并表演故事后提问:

(1)熊猫说2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

几号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5号的邻居,5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6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2、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

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1)2的邻居是谁呀?( 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得出结论:2有两个相邻数是1和3;5有两个相邻数,是4

和6。

(2)提问:a、那么3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4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得出结论:每一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

3、幼儿自主探索3、

4、5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二)复习数字1-6。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就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6。

(三)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

的关系。

1、你帮2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1是2的相邻数,3是2

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发放幼儿数学操作板及操作点卡,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

少1的关系。你找出比2多1的点卡,请你找出比2少1的点卡。

依次找出比3、4、5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1、给黑板上的数字找相邻数。

2、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1-6其中一张数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问你,ⅹ的相邻数就是ⅹ和ⅹ?。。。。。。

活动结束。

附一:故事《住宾馆》

小动物们去旅游,来到了森林宾馆,要在宾馆休息。熊猫负责给小

动物们分房子。熊猫把所有动物的房子都分好了,贪玩的小猴很晚

才赶到。小猴跑到熊猫面前说:我的钥匙呢?熊猫管理员拿出了钥

匙笑眯眯地说:在这儿。给你,你是2号的邻居。小猴一听:2号的

邻居我知道,不就是3号吗?拜拜!不等熊猫把话说完一阵风似的

就跑了。

小猴子刚找到自己的房间,小熊又拿着钥匙来找房间了,小熊左找

右找,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房间了,小熊只知道自己是5号的邻居,可是5号的邻居是谁呢?这下可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