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故事五苓散应用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五苓散证 刘渡舟应用五苓散方经验 五苓散验案集 五苓散--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五苓散证刘渡舟应用五苓散方经验五苓散验案集五苓散七、解颅(脑积水)杨君医案:李某某,男,9个月。
患儿出生后至第7个月前一切正常,第7个月后,发现有手不灵活,有腿活动能力较差,之后患儿头部明显迅速增大,到8个月时双眼已呈“落日”状,头部青筋显露,颜面紫红,头不能拾,四肢不能活动,身体极度消瘦。
头围56厘米,前后囱门扩大而饱满,凸出于颅骨。
先后经数个医院诊断为脑积水。
处方:茯苓、大腹皮各15克,猪苓、泽泻、牛膝、车前子各10克,白术5克,桂枝2克。
水煎顿服。
服药后尿量明显增多,大便亦呈稀水状,至服完第6剂药后,囱门明显凹陷,面色渐转红润。
前后共服药27剂,息儿四肢渐能活动,颈部亦有力,能抬头活动,囱门未再凸起而痊愈。
服药期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7年半后追访,患儿已9岁,精神饱满,智力良好,没思过其它疾病,头围仍为56厘米,惟右手腕部以下发育欠佳,活动力较差。
身高、体重均与同年龄健康儿童无异。
(新医药学杂志1978) 按语:脑积水症类似中医“解颅”。
有虚实之别属实者,每由水液内蓄、上泛颅脑而发;属虚者,多由精不生髓、骨不得充,以致囱门开大所致。
由于五苓散具有渗湿利尿作用,既可以减少脑脊液的产生,又增加了脑脊液的吸收,从而降低了颅内压,对脑积水属实者有效。
此例脑积水兼见目肿、消瘦、四肢不能活动,显系脾肾功能失调,水液内蓄上泛所引起.故主以五苓散,27剂即获痊愈。
八、头痛严仲庆医案:顾某某,女,24岁,1983年1月23日入院。
发作性头痛,伴右半身抽搐,短暂意识障碍反复发作近三年。
曾4次住院治疗,发作期间渐趋缩短,多次脑电图、脑血流图及颅片检查无异常发现。
四天前上夜班,突然感到剧烈头痛,两侧太阳穴及前额尤甚,经治疗无效而收入本科病房,拟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癫痫待排。
诊见头痛欲裂,入夜益剧,甚则四肢捶床,抱头痛哭,口干,渴饮,舌红、苔微黄而少,脉细数。
予清热平肝,祛风涤痰之剂不应。
细询之,知其虽口干渴饮,但小便却不多。
五苓散的故事

五苓散的故事去除水湿——经方五苓散的故事每个学习中医的人,都会有开错方子的时候,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让人难以忘记。
在我还在读书学习中医的时候,那是很多年前了,有一次在一个中医门诊,遇到一个农村妇女,患了一个奇怪的病,就是口渴,想喝水,据她丈夫说,她每天要拿着暖瓶,不断地喝,要喝好多的水,但是仍然口渴,这个病她找了很多医院检查,并且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效果。
当时我和大家一起给她诊了脉,然后看舌头,是厚厚的一层白苔,非常厚,但是当时我对舌诊还毫不精通(现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了,当时理解不深),心中感觉奇怪后,还是从症状开始分析了,就很自信地对大家分析:当然,口渴就是津液大亏了,一定是阴虚,要滋阴!结果,和大家商量,就以我为主开了三副滋阴的方子。
然后,这位妇女抓了药,就走了。
几天后回来,说基本没有什么效果,还是这样口渴,每天喝几暖瓶的水。
当时我们觉得可能是药力不够,于是,又开了三副滋阴的方子。
结果,还是没有效果。
我傻眼了,觉得此病没有那么简单,束手无策,后来听说她要去北京看望孩子,就告诉她,到北京找名医吧。
这件事,在我的头脑中一直放了这么多年,这是一直非常愧疚的地方,自己还没有什么把握,就开出了方子,这是自己学问不深,并因此而耽误人,有的时候,想起来,觉得如果要再次遇到这位农村妇女,我一定要向人家鞠躬道歉。
后来,自己读书多了,知道这样的情况,并不是阴虚,而是体内的水湿太重了,水湿蓄积在膀胱,导致气化不利,这会导致整个疏布水液的系统出了问题,所以身体还是处于缺水的状态,此时是局部水很多,但是另外的部分缺水,所以会口渴,但是喝的水会很快尿出。
这个时候,要用张仲景的利水的方剂来调理,比如著名的五苓散。
这样的患者,后来我遇到了几例,让我觉得安慰的是,我后来都正确的处理了这个问题。
比如,有位中年妇女,口渴,不断喝水,小便多,自己形容如同直肠子,喝了就尿,每天要两暖瓶的水,但是还是口渴。
做过检查,曾经怀疑脑部有肿瘤,后来经过检查证明没有。
茵陈五苓散临床运用-曾荣修ook

茵陈五苓散临床运用-曾荣修茵陈五苓散出于《金匮》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条中。
原文:黄胆病,小便不利者,茵陈五苓散主之。
此方是五苓散加茵陈,化裁之方,其病机由于湿热内蕴,小便不利,久则发黄,故以通阳利水为主,加茵陈以清其湿热,湿热清则黄疸自消矣,此方非通治黄疸方。
方药:茯苓20g,猪苓10g,泽泻10g,白术10g,桂枝10g,茵陈30g方义:茯苓、猪苓、泽泻均属淡渗利水之品,白术健脾利水,桂枝通阳利水,气化膀胱,茵陈为清湿热之要药,故加入方中合用,则燥湿健脾,温阳利水兼清湿热,令湿热从小便排出,故黄疸退矣。
凡属小便不利而黄变证各异的症候,俱投以此汤。
举案如下:刘某某,女,22,住劳动路95号1982年8月3日,初诊:上月下旬开始胃脘痞塞,厌油,溲黄少,乏力,医院检测小便:尿胆元阳性,胆红质0,肝功能7/8月报告:SGPT500以上(正常值170以下),ZNTT13(正常值2-12),巩膜发黄,脉濡缓,苔白辨证:湿蓄于内,郁久化热。
治宜:清热利湿方药:茵陈3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白术10g,桂枝10g,二付。
1982年8月14日,五诊,之前共四诊,八剂均原方未减,目前胃脘痞塞消失,但白带多不黄,仍疲乏,目前转治下焦湿邪。
方药:苍术15g,法夏12g,茯苓12g,陈皮10g,茜草12g,乌贼骨12g,牡蛎30g,淮山30g,防己12g,惹仁12g,共四剂。
1982年8月18日,白带愈,精力复常,纳可,溲清长,查肝均正常。
此案寒湿壅塞中下二焦,中焦化热形成黄疸,先以清热利湿的茵陈五苓散治愈湿热,因下焦寒湿未去,故改用温化寒湿之法治之。
唐某某,男,53,放射科医生1981年4月14日,近来疲乏、纳减、溲黄、腹满、厌油、恶寒。
4月13日肝功能检查结果:TTZnTT正常,SGPT500以上,A/G=4.2/265,诊断为急性黄疸性肝炎。
脉浮无力苔腻。
辨证:湿热内蕴,兼太阳之邪传入膀胱。
治宜:清热利水方药:茵陈30g,茯苓20g,白术10g,猪苓10g,泽泻10g,桂枝10g,三付1981年4月22日,感冒愈,腹胀减,小便增多黄减,疲乏减。
五苓散的经典解读与应用

2
3
下面我们将从各个方面对五苓散进行 详细解读
1
五苓散的组成与功效
五苓散的组成与功效
五苓散由以下五 种药物组成
五苓散的组成与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 宁心
利水渗湿
利水渗湿,泄热 通淋
发汗解肌,温通 经脉,助阳化气
利水渗湿,泄热 通淋
五苓散的组成与功效
这五种药物配伍,可以达 到通阳化气、利水渗湿的 效果,对于水湿内停、小 便不利等病症有很好的治
五苓散的经典解读与 应用
-
目录
CONTENTS
01 五苓散的组成与功效 02 五苓散的应用范围 03 五苓散的用法与注意事项 04 五苓散的配伍与加减应用 05 五苓散的煎煮与服用方法
五苓散的经典解读与应用
1
五苓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其组成 为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和桂枝
这个方剂的主要功效是通阳化气、利 水渗湿,用于治疗水湿内停、小便不
疗效果
2
五苓散的应用范围
五苓散的应用范围
五苓散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病症
水肿:由于水湿内停,导致身体水肿, 小便不利
泄泻:由于脾胃虚弱,水湿内停,导致 泄泻不止
淋证:由于湿热内蕴,膀胱气化不利壅滞, 咳嗽痰多
心悸:由于水饮上逆,导致心悸、眩晕 等症状
五苓散的应用范围
茯苓:主要成分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等作用。此外,茯苓还能促 进水液代谢,缓解水肿等症状
猪苓:猪苓多糖是猪苓的主要成分,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此外,猪苓还能 增加尿量,促进水湿从下焦排出
泽泻:泽泻的成分包括泽泻醇等,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等作用。同时 ,泽泻还能抑制胆固醇的吸收,改善血脂代谢
经方故事五苓散应用

故事二胃堵-五苓散选自郝万山讲伤寒论我临床就遇到一个病人哪,他说,大夫,我这个地方堵得吃不下饭,不吃饭也堵,吃一点点就胀;他说,我已经看了好几个月了;我打开他的病历一看,好几个医院的这个中医都给他看过了,都是和胃的,降逆的,那要我给他看也是这样;可是,为什么用上这些方子都没有效果,然后我就仔细又问他,我说,你喝水多吗他说,我嘴是老干的,我总是喝水;我说,那尿多不多他说,尿不多,相对来说尿不多;我一看他的腿,轻度的水肿;他说,我这堵呢,最先是由肚子堵下边逐渐逐渐胀满,逐渐逐渐硬,硬到这的时候就什么饭也吃不下了;我说,好,我就给你用利尿的方法;用五苓散原方;我说,先用三副试试吧;吃了三副,他给我打来电话,他说,郝老师,因为过去他也听过我的课;他说,你这个方子可真灵啊;说,吃完了之后尿就增多了,口渴也逐渐逐渐的缓解了;然后,我这硬和堵的这个感觉逐渐逐渐往下走,现在呢,就肚脐以下还有点硬,还有点堵;那么,我是再接着吃呢还是怎么样他说,上边全通了;我说,再接着吃;又吃了三副,整个上下全通畅了,胃里不再堵了;服经方五苓散的体会2011年9月,我出现小便不畅,口渴,我想可能是喝水少上火了,多喝点水就好了,可是第二天小便一点也解不出来了,口渴更严重,我就吃了两片速尿,半个小时小便解出来了,可是后面小便还是不能解,我就吃了一副五苓散,服了有十分钟,小便就排出来了,口也不渴了,至今再也没有出现口渴,小便不畅;经方真是太神奇了,不但效果好,比西药见效还快;介绍最近的一个病案储女士40岁住金坛市愚池新村.2012-7-9 门诊,主诉咳嗽, 咽痒半年. 咽痒自上向下波及胸骨上口, 咽痒作咳, 无痰, 早晚, 及下午咽痒咳嗽尤剧, 夜间阵阵咽痒咳嗽, 妨碍睡眠.病后迭经用药未效.患者有糖尿病史十年, 二眼并发白内障, 视力<矫正>右左急于要作手术. 巳与南京军区总医院予约好, 因咳嗽迟迟不能去手术.PE 形胖, 咽充血不著心肺无异常胸部CT, 无异常苔薄润, 舌胖, 舌齿印深, 脉左中取弦滑右沉. 治以半夏厚朴, 玄麦甘桔汤加味药用半夏15 厚朴15 苏子15 茯苓15 桔梗10 生甘草10 玄参15 麦冬15 蝉衣6 僵蚕10 当归20 7帖.2012-7-16 复诊咽痒咳嗽有减, 但仍著. 鉴于其舌胖齿印深, 脉沉提示内有水饮. 乃于前方加五苓散. 桂枝10 白术10 泽泻30 茯苓20 猪苓20. 7帖.2012-7-23 二次复诊. 喜告咽痒咳嗽大减, 自谓减轻有50%. 今治方调整为以五苓散为主方.药用桂枝15 白术20 泽泻30 茯苓20 猪苓20 半夏15 厚朴15 苏子10 当归20 桔梗10 生甘草6 7帖.2012-7-30 咽痒咳嗽巳平息. 今来门诊相告明日将赴南京军区总医院行白内障手术.按: 1 这是一例慢性咳嗽的病人, 一共只三次用方, 疗效显著. 尽管药方是一合方组成, 但就前后比较观察, 五苓散在其中的核心作用还是很明显的.2 在加用五苓散前, 是鉴于, 舌胖齿印深, 脉沉, 考虑有水饮的存在, 但仔细询问, 问不出“口渴,”“尿少”的存在. 没有口渴尿少可以确认蓄水证吗五苓散治疗鼓室积液鼓室积液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经保守治疗积液不能吸收者需要抽液,不但疼痛,且易复发需多次抽液;我最近有两例病人,成人和儿童各1例,给予五苓散口服,发现能明显减轻抽液后的复发,减少抽液次数,只是例数太少,还难以形成定论;顽固性头痛十年,五苓散三剂愈时间:九七年农历二月初九地点:安徽,寿县;主症:顽固性头痛数年,复发一周不解;周某,女,年四十许;患头痛约十年,时发时止;今初春再发,全头痛甚,持续七日不解;多方延医治疗而不效;有中医治之,服药即吐;不得已,易西医输液治疗,用调节酸碱之法,配合扩血管、解痉止痛、甘露醇等对症治疗,亦无显效;适余下午至卫生院见之,病人正在输液,卧被之中,任然辗转翻腾,呕吐不止,吐为少量清水;痛势来时,甚至以头撞墙;余甚悯之,当时默默推演灵龟飞腾八法,以针灸开照海、列缺二穴,针未去,痛已大减,至半小时后去针之时,痛几已不觉;其人及家属倍谢之,余欣然藏针以退;第二日一早,病人家属又用竹筐抬患者上门求治;言针灸后患者归家一切安好,但视家中前医所留未服完之川芎茶调散加味汤药,不忍抛弃,遂煎而服之;服完不久即开始隐隐痛发,至夜半已头痛不可忍;是故一早上门,求余再予针之;余再用前法推算而针之,病痛缓半;针后劝服吾中药一剂,其家属闻之皱眉,皆言汤药入口即吐,恐难为也;吾固之;观其舌苔白腻,舌质暗而有瘀,面微赤而目珠泛红;问之每痛时,必泛吐清水痰涎,痛以头顶及前额为重,发时昏沉胀痛,以手敲打稍舒; 吾意下明了,遂告之药下定不吐而愈,其家人半信半疑,勉力让余处一剂以试观,方如下:桂枝10 白术6 石小10 猪苓10 茯苓10 姜半夏10 胆南星10 归尾12 川芎10 钩藤10 天麻6 藁本6 吴萸3 黄连6 大蜈蚣2条生姜3片一剂;另以大黄2 生甘草2,长流水煎一小盅,在第一次服药之前缓缓服下;隔一日,其夫至,诉服药后吐止,头痛宿疾亦已大缓,唯剩余颠顶及前额有绵绵微痛;余欣然再处一方:桂枝10 白术10 茯苓10 石小10 猪苓10 姜半夏10 胆南星10 苍术10 白芷6 归尾12 川芎10 钩藤10 天麻6 藁本10 大蜈蚣一条生姜3片,两剂;此后,病人未再诊;一月余,遇其父,知后来一剂服完,病已愈,两剂服完,病未再发作;后随访数年,亦未再发,言旧疾已除;道人按:上方用仲景五苓散为主,再以半夏祛痰化饮,止呕吐;久吐者,中焦升降失常,‘胆主升清,胃主降浊’,胆升清不畅,郁结而必有懊恼虚烦之热,故用胆南星清久吐胆经虚烦热;归尾活血破血而养血;川芎行气活血善治头痛,配合归尾,通血脉治头痛更宏;钩藤、天麻平肝祛风,解痉安神止痛,这两个药和胆南星尚有呼应之意;大蜈蚣通络解痉止痛;生姜散水汽以和胃止呕吐,兼解虫药蜈蚣之腥气;吴萸、黄连,取左金丸之意;病发于春季,春属于木,肝感春木之气,肝风上窜,挟痰瘀而作,故头痛发,且肝木犯胃则吐,此即余处以左金丸等治肝之药之大意也; 大黄、甘草,煎汤小量含服,甘草守中,大黄降下,引中焦之浊气下行,可以防止服药呕吐之隐患;至第二日,正巧春雨淅淅沥沥而降,思天人感应,故猪苓用量略加大,更加白芷芳香化湿,且兼为前额痛之引经药,苍术亦化湿;大蜈蚣减为一条,第一是为了减少药的价格,给病人省点钱,另外也是痛已不重,一条已足矣;面红呕吐已除,是故左金丸亦未用;或问:此症头痛,吐涎沫,不当用仲景吴茱萸汤否答曰:本当用吴茱萸汤,但是吾细观之,患者吐七、八日,不食三日,仍面不青黄反而微红,兼且目睛亦泛赤,当春之时,不为肝木之病乎古人云“木得桂而枯”,镇肝、折肝之木,中药之桂枝也;且输液已经数日,体内湿气弥漫,不当利水湿哉合在一起不正是治疗水逆症之桂枝五苓散也吴茱萸汤更适合寒症,而不是这个肝有热症;所幸不负所托,方药中地,三剂而数年顽疾顿除;学生问:先生治疗头痛,喜用白菊,何此例不用也答曰:白菊虽善治头痛,然胃家弱者,勿服此药胃弱者多服易胃口不适,甚至呕恶;此例已经有呕恶之患,何敢用之且前医之药川芎茶调散里面已经有白菊了,服后不但不效,反而加重,岂可不慎哉保肝降脂的五苓散X先生,刚过而立之年,但已腹部微凸;他今年5月31日来诊,主诉去年六月至今,两度出现肝功能损害;谷丙转氨酶达,谷草转氨酶226,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5月23日化验结果;我用经方五苓散:白术100克、茯苓100克、猪苓100克、泽泻100克、肉桂50克,研为细末,嘱每日口服5-10克;7月5日复诊,喜告昨天化验肝功能,除总蛋白稍高以外,其余指标均恢复正常;患者何以导致肝损害患者否认肝炎病史,但以前有脂肪肝,而且,在出现肝功能异常前曾经服用过较长时间的深海鱼油胶囊;这不能排除脂肪肝加上深海鱼油为肝损因素;而此案又一次提示五苓散对脂肪肝及其肝损害有治疗作用;五苓散是古代治疗水逆病的专方;所谓水逆病,是一种以口渴而不能多饮水,进水即吐,并伴有浮肿、小便不利、水泻、多汗等的病症;后世,五苓散被用于治疗各种水液潴留体内的疾病,比如肝硬化腹水、特发性水肿、美尼尔氏综合症、夏秋季腹泻、抗生素腹泻等,此外,痛风、脂肪肝、单纯性肥胖、脑垂体瘤、尿崩症等内分泌疾病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本案之所以用五苓散,就是以脂肪肝、肥胖为依据的;X先生在叙述服药后的反应时,提到每日腹泻,并有鲜血,原本静止的中耳炎也复发,出现耳内流水;五苓散导致腹泻,这不是第一例;本来治疗腹泻的五苓散,为何导致腹泻这可能与本方调动了机体的自身排毒祛湿能力有关;按传统的认识,本方能通阳利湿;耳内流水,也可以用这种理论来解释;服用五苓散后,按照张仲景的说法,要喝热开水,让周身微微汗出,这样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同时,饮食要清淡,少喝浓汤油腻;另外,我特别嘱咐患者,要戒酒或少饮酒,如果在无法避免的应酬以后,要马上服用一些五苓散粉剂,这有利于解酒毒保肝;当今的中国,脂肪肝以及高脂血症的患者比比皆是,一些西药降脂药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极易导致肝功能损害,而我国传统的配方五苓散,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价格低廉,是我国广大老百姓吃得起用得上的保肝良方;遗憾的是,五苓散没有市售成药,只能让药店代为加工;但这也好,有的时候,根据患者体质,适当调整用量或加味,效果似乎更好些;上个星期Z老先生打电话我,说他头晕多天,住院检查排除脑血管问题,最后以内耳结石可能的诊断出院调养,但头部重压感、晃动感依然;他希望中药治疗;Z老七十多岁,平时体质很好,不胖不瘦,这次发病以后,腹胀,不能多吃,而且伴有腹泻;我先给他开了藿香正气汤三剂;三天后告诉我腹胀虽有减轻,但还是不舒服;特别是大便一天三次以上,为水样,吃点鱼肉和蛋羹,就肠鸣腹泻;我再次去看他;Z老精神还好,上午还参加会议;但他说感动头晕,烦躁,坐卧不安,两下肢发凉发酸,十分难受;自觉胃内有很多水,发胀,有水声,还是水泻;我开五苓散原方:桂枝10克、肉桂5克、茯苓30克、猪苓30克、泽泻40克、白术30克;五剂煎服;第二天,Z老就告诉我胃里没有有水的感觉了,下肢的酸冷感明显减轻,头晕、坐卧不安的情况基本消失;过两天,Z老来信说:早晨起来还是腹泻3-4次,但精神好,食欲也好,不知何故我让他要多喝热开水;大约是我的提醒,他告诉我:这几个月来半夜里口干,需喝水;他说要注意,不喝冷开水了;果然,今天上午Z老来信说,大便成形了;五苓散治疗夏秋季的呕吐水泻很灵验;患者大多伴有口渴、腹胀,胃内停水,或头晕头痛,或心悸、烦躁,或多汗;形成这种疾病的诱因,大多为大汗出后恣饮冷水,或酷热之下骤然空调低开,或体质寒湿重而又过用抗生素或过度输液,导致水停胃内,或从上逆出,或往下洞泻;服用五苓散后,随着小便通利,周身微微汗出,诸症顿消;五苓散还没有成药,可以改作汤剂煎服,也可以加工为粉剂,用开水冲服;汤剂每天分3次口服,粉剂每次服用5克,每天服用2-3次;五苓散与藿香正气散主治很相似,都用于夏天的感冒、腹泻、呕吐等;但藿香正气散善于理气,其证多有恶心呕吐,腹胀不欲食;五苓散善于利水,其证多有吐水口渴,头晕心悸,烦躁而多汗;虽也有腹胀,但少嗳气,而有胃内振水声;Z老就是这样情况,我开始没有注意鉴别;方证识别不易啊;另外,服用五苓散后,必须多饮热开水;这是张仲景的经验,伤寒论有“多饮暖水,汗出愈”的记载;当然,服五苓散后,也不能吃西瓜、冰茶,就是那些诱人的哈根达斯冰淇淋、爽口的红豆冰沙,也都要挡住诱惑哟罗大伦博客去除水湿——经方五苓散的故事每个学习中医的人,都会有开错方子的时候,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让人难以忘记;在我还在读书学习中医的时候,那是很多年前了,有一次在一个中医门诊,遇到一个农村妇女,患了一个奇怪的病,就是口渴,想喝水,据她丈夫说,她每天要拿着暖瓶,不断地喝,要喝好多的水,但是仍然口渴,这个病她找了很多医院检查,并且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效果;当时我和大家一起给她诊了脉,然后看舌头,是厚厚的一层白苔,非常厚,但是当时我对舌诊还毫不精通现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了,当时理解不深,心中感觉奇怪后,还是从症状开始分析了,就很自信地对大家分析:当然,口渴就是津液大亏了,一定是阴虚,要滋阴结果,和大家商量,就以我为主开了三副滋阴的方子;然后,这位妇女抓了药,就走了;几天后回来,说基本没有什么效果,还是这样口渴,每天喝几暖瓶的水; 当时我们觉得可能是药力不够,于是,又开了三副滋阴的方子;结果,还是没有效果;我傻眼了,觉得此病没有那么简单,束手无策,后来听说她要去北京看望孩子,就告诉她,到北京找名医吧;这件事,在我的头脑中一直放了这么多年,这是一直非常愧疚的地方,自己还没有什么把握,就开出了方子,这是自己学问不深,并因此而耽误人,有的时候,想起来,觉得如果要再次遇到这位农村妇女,我一定要向人家鞠躬道歉;后来,自己读书多了,知道这样的情况,并不是阴虚,而是体内的水湿太重了,水湿蓄积在膀胱,导致气化不利,这会导致整个疏布水液的系统出了问题,所以身体还是处于缺水的状态,此时是局部水很多,但是另外的部分缺水,所以会口渴,但是喝的水会很快尿出;这个时候,要用张仲景的利水的方剂来调理,比如著名的五苓散;这样的患者,后来我遇到了几例,让我觉得安慰的是,我后来都正确的处理了这个问题;比如,有位中年妇女,口渴,不断喝水,小便多,自己形容如同直肠子,喝了就尿,每天要两暖瓶的水,但是还是口渴;做过检查,曾经怀疑脑部有肿瘤,后来经过检查证明没有;我看到这位妇女的时候,就觉得时光倒流,觉得这是很早以前,自己在学校时遇到的那个病例又出现了,我心里想,这次,我不能再犯错误了; 哪位高人讲的来着,人不能在同样的地方跌倒;于是我仔细观察,这位妇女的舌苔,就是厚腻的一层,满布于整个舌体,而且舌苔上面还都是唾液;这种舌象,就是体内水湿重的表现;于是,我开了五苓散加味,三副药以后,这位妇女开始喝水量减少,后来又加服了几副,就基本恢复了正常;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原来认为这个病怎么也该是个很危险的病吧,原来这么快就恢复了;这,就是经方的魅力;再后来,还有几个病例,比如有位老婆婆,她的儿媳妇向我求诊,也是这样的毛病,每天不断地喝水,同时还身上怕冷,穿的衣服比别人多好几件,舌象也是白苔满布,于是我也是用了五苓散加味,后来也是没有多少副药患者就基本痊愈,我把这个医案写进了这才是中医这本书里面的最后一部分;还有一些奇怪的患者,比如,每年的一个固定的时期,一定会发烧,低烧,这样的我也遇到过几例,反复低烧,有经过几年都是这样的,最后我分析也是水蓄膀胱,气化不利,也用的是五苓散,结果也迅速痊愈了;所以,书不能不多看,张仲景先辈们殚精竭虑思考出来的身体调理奥秘,我们不能不多专研,否则会对自己的身体不了解的;那么,这个五苓散里面到底蕴含着什么道理呢原来,五苓散的组成是: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之前讲过的苓桂术甘汤里面,除了炙甘草,其他的三味药都在里面,茯苓祛湿,白术补脾,桂枝温阳化气;同时,张仲景还增加了猪苓、泽泻两味药;这里面,意味深长,说道很多;猪苓和泽泻都是泻膀胱经和肾经的水湿的,那么,这就意味着,当我们更加确定,水湿的问题主要集中出现在膀胱时,我们可以用五苓散,它的用药部位更加集中一些,我们管这叫中医的靶向治疗;在伤寒论里面,这个方子治疗的症状包括:小便不利、消渴、微热、渴欲饮水水入则吐等;大家一般对这个方子的解释是,五苓散治疗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太阳经腑同病;估计大家看这个会很晕,都是术语,我下面就用图画的形式,来给大家做个比喻;比如,有条大河,这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在河的中间,修了一个水库,水库负责分出很多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把一部分水送到广大的农田,一部分水排放到下游,这是一个水利系统,比作我们的人体,就可以把这个水库当做是膀胱;在中医里面,膀胱的概念和西医的不一样,中医里面的膀胱,是一个水液汇集的地方,在肾气的蒸动下,把水液或者输布到全身,或者排泄出体外,但是都是在肾气的蒸动下完成的;西医的膀胱基本就是一个储存尿液的地方;现在,我们体内的阳气不足了,结果气化的功能减弱了,不能把水输布全身,或者排出体外了,结果水液聚集在了膀胱;这好比一个水库,被冻住了,没法把水送到农田了;此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农田里面没有水啊,于是就向河的上游打电话,告诉多放些水过来吧,于是,上面就开始增加了水量,希望灌溉田地; 但是,这些水,到了水库,发现这里都是冰了,没有分水的功能了,于是越河道而去,直奔下游,迅速地流到了海里,田地还是没有得到灌溉,于是还是告急,更加缺水,于是上游就要求加水量,结果流到海里的更多;这在人体也是如此,水蓄膀胱,寒凝于此,无法气化,身体没有得到灌溉,于是就告急,于是我们就不断地喝水,可是,喝进来以后,膀胱不起作用,水直接被排出,身体还是缺水,无奈,仍然告急;看到了吧,这就是为什么这种患者不断地喝水,却仍然口渴的缘故;同时,还会出现的问题是,因为水库被冻住了,因此很多水并没有完全直接排出体外,有的还流窜到身体的各个位置,成为不正常的水,这会引起很多问题;此时,流出去的水少了,因此小便的量就有了问题,这叫小便不利,总是有,但是每次尿量不多,这和前面尿崩症的尿量极大不同,尿崩症是喝多少尿多少;而尿量减少这是小便不利;没有完全尿出去,水就会在体内乱窜;我们再想象一个图画,人体好比是一个苏州园林里面的奇石,里面是空的,外表有很多孔窍,当水从上面注入的时候,按理是可以从下面的孔窍流出的,这就好比是从人体的小便排出,现在我们把奇石的下面冻住,让下面的孔窍堵住,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水会从上面的各个孔窍冒出来;在人体也是这样,有很多医案可以证明,五苓散可以治疗很多因为水湿泛滥引起的孔窍的疾病;比如,曾有医生用五苓散治疗假性近视,就是看到患者舌苔厚腻,渴欲饮水,于是开五苓散,十五副药以后,患者视力明显改善;还有医生用五苓散治疗耳鸣,也是因为水湿引起的类型的,这个患者用过很多的泻火的药,或者补肾的药,都没有效果,于是用五苓散,六副药以后,患者痊愈;我也用五苓散治疗过这样的患者,患者的主要耳鸣,我看到她舌苔满布,明显是有水湿,因此考虑不管她到底是什么病,先去水湿,然后再看还有哪里失调,再调理;于是开了五苓散加味,结果几副药以后,耳鸣消失;这也让我再次领悟了中医的道理,中医非常相信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中医有可能都不去区分患者到底患的是什么病,只是去除患者身体内部的问题,然后,让患者的身体自己来恢复;还有医生用五苓散来治疗癫痫,这个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面就说过,用五苓散来治疗,后世的医生也进行了实践,发现张仲景说的很对,部分因为水湿重导致的癫痫,用这种去水湿的方法,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脑为清阳之府,如果水湿重了,会有各种问题;当然,癫痫还有其他证型的,需要辩证处理;此外,五苓散还用来治疗水湿严重导致的眩晕、呕吐、发热、汗出等等疾病;中医的原则是:无论你患的是什么病病的名字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追逐病名,永远都没有穷尽,我们只是看是什么引起的你这个疾病,如果是水湿引起的,我们就去除水湿,然后,你自己的身体就会尽力恢复的;这在中医里面有个名词,叫“异病同治”,意思是:尽管病名不同,但是如果引起的病因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就去除这个病因,而疾病也就被清除了;我讲了这么多,大家可能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反正我也没有尿崩症,也不头晕耳鸣,其实,我想讲述的是,我们现代人水湿很重,因为不大运动了,因为晒太阳少了,因为有空调了,因为喝冷饮的机会多了,总之,估计水湿一定比古人重,反正一定比五六十年代的人都要重,那个时候的人是以营养不良,气血不足为特色,现在的人是以痰湿重、肝气不舒为特色;我有的时候,给人诊脉查舌,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人,水湿都重,舌苔满布的人很多,因此,祛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一个养生的要务;我并不是要让大家都成为经方家,我们学习的,是张仲景的方子里面的养生道理,张仲景的方子,给我们描述了水湿在体内时如何为患的,我们应该如何把它们变成正常的水,让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五苓散和苓桂术甘汤等很有启发意义,还有在阳虚重的时候用的真武汤,都是张仲景的治疗水湿的系列方,据说在伊尹汤液里面,有著名的火剂和水剂水齐,这是当时著名的方子,刘渡舟老先生分析,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方子就是著名的水剂,他认为,看伤寒论,一定要把水、火两个方面把握了,才能有所收获;我现在在给大家调理身体的时候,因为遇到的大多数人都有水湿的问题,所以我会先把水湿给去掉,否则下一步的调理就会受到影响,比如有人直接用滋补的方法,结果湿气和滋补的中药混合在了一起,越补越乱;但是,五苓散是中药方剂,大家不要拿来就用,需要找附近的医生,分析自己的体质,然后由医生开个方子,切记;黄煌教授运用五苓散的经验五苓散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5味药组成,出自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主治烦渴、水逆、霍乱等病证;伤寒论涉及原文共计11条,其中描述的症状主要有消渴、小便不利、呕吐、多汗、脉浮、发热等;历代医家皆有应用五苓散的经验记载,且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黄煌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擅用经方,对五苓散的应用亦颇有心得;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良多;现将黄教授运用五苓散的经验,通过门诊收集的98个病。
五苓散合方临床应用

五苓散合方临床应用孙某,女,43岁。
阴虚体质,会阴部位肿胀而有下坠之感,伴头晕而胀疼,口干但不欲饮,心中烦,小便不利,大便稀溏。
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
水停下焦之证。
茯苓12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桂枝6克,白术6克,牛膝10克。
服药四剂后,小便得利而大便成形,会阴部肿胀消除。
解说:从药物组成看,五苓散与苓桂术甘汤比较接近,但从组方意义及治疗重点分析,则与苓桂术甘汤有较大的差异。
五苓散中用桂枝、猪苓、茯苓、泽泻发汗利水,以利小便为主;白术补脾气制水气以运输水湿;桂枝辛温通阳,外能解肌,内能气化津液消阴以行水。
全方以利水通阳为主,治疗重点在于水蓄膀胱,而膀胱气化不利。
临床辨证以微热、消渴、小便不利,等证为着眼点。
五苓散的临床运用相当广泛,本方略加变通,或与其它方剂合用,可以历来治疗多种水湿蕴郁的病证。
本方加茵陈,名为“茵陈五苓散”,治疗湿邪内郁而小便不利的黄疸证;本方加寒水石,生石膏,滑石,名为“桂苓甘露饮”,治疗湿邪郁而化热的小便不利,烦热而口渴。
本方去桂枝,加人参,肉桂,名为“春泽煎”,治疗高年体弱,正气不足,中气虚衰,心功能不全而小便不利者;本方加苍术,附子,名为“苍附五苓散”,治疗素体阳虚,寒湿内生,证见腰眼发凉,两足发冷,腰腿酸重,小便不利等证。
本方合平胃散,名为“胃苓汤”,治疗平素喜食厚味肥甘,久而湿浊内停,而使胃脘胀满,小便不利。
本方加川楝,木通,小茴香,是陈修园治疗疝气的经验方,临床证明,凡疝气而见小便不利,舌苔白滑者,用之甚佳。
叶天士曾说:“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五苓散通阳而利小便,可谓治湿之第一方,临床凡治湿邪为病,宜多从此方着眼。
原文复习《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各家论述刘渡舟:五苓散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五苓散的神奇案例

五苓散的神奇案例
五苓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由白术、茯苓、泽泻、桂枝、砂仁五味组成。
其功效主要在于清热利湿、健脾开胃、舒肝解郁等方面。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五苓散的神奇案例。
一、治疗水肿
有位患者因肾病引起的水肿问题一直未得到好转,后来服用了五苓散加倍量的剂量。
奇迹出现了,患者的水肿问题得到了明显缓解。
二、缓解胃痛
有位患者经常感到胃痛,经医生检查发现胃病并不是很严重。
后来医生给他开了五苓散的方剂,患者服用后不久感到胃痛明显缓解。
三、改善便秘
有位患者长期便秘,经常感到腹胀不适。
后来医生给他开了五苓散,患者服用后不久感到肠道通畅,腹胀感也消失了。
四、预防感冒
有位女士每年冬天都会感冒,后来她开始服用五苓散,奇迹出现了,她连续两年都没有感冒了。
五、缓解焦虑
有位患者因工作压力大,经常感到焦虑不安。
医生给他开了五苓散的方剂,患者服用后感到情绪明显稳定,焦虑感也减少了。
综上所述,五苓散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中药方剂,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或者缓解症状,而且副作用较小,非常安全。
但是在使用五苓散的时候还是要遵医嘱,选择适当的剂量。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1新生儿黄疸例1李某,男,28天,1993年12月2日就诊。
患儿于生后第2天出现黄疸,7天后逐渐加重,粪便稀溏,呈灰白色,尿色深黄,不欲吮乳。
查体:身体瘦弱,腹胀,肝肋下3.5cm,质Ⅱ。
硬,脾未触及。
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黄色晦暗。
舌质淡红,苔白厚,指纹色淡。
查血清总胆红素205.2umol/L,肝功正常。
根据患儿f临床表现,证属脾虚湿盛之胎黄。
治以健脾利湿之法,选用五苓散加味。
处方:茯苓10g,猪苓5g,泽泻5g,白术3g,桂枝2g,茵陈10g,竹叶3g。
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3剂,黄疸减轻,尿量增多;继服5剂,黄疸消退,大便颜色正常,腹胀消失,食欲增进。
复查血清总胆红素正常。
按:新生儿黄疸中医称胎黄。
导致胎黄多与湿邪有关。
五苓散有健脾利湿之功,可使邪从小便而解,湿邪即去则胆汁疏泄正常,黄疸自退。
且本方药味平和,用之无损伤脾胃之弊。
2婴幼儿腹泻例2陈某,女,1岁,l994年8月18 Et就诊。
患儿于3天前腹泻,每日大便10余次,为稀水样便,挟有不消化食物,无粘液及脓血,伴肠鸣腹痛、尿少、不欲进食。
查体:精神稍弱,无发热,无明显脱水症状。
腹软,肠鸣音活跃。
舌质淡,苔白厚,指纹淡紫。
证因湿邪困脾所致。
治以利湿止泻,方用五苓散加味。
处方:茯苓12g,猪苓6g,白术5g,泽泻l0g,桂枝3g,苍术6g,车前子10g(包煎)。
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2剂腹泻次数明显减少;继服3剂,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按:婴幼儿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
泄泻的病因比较复杂,但其病变皆在脾胃,均与湿邪有关,故有无湿不成泻之说。
五苓散功擅利湿,湿邪去除则脾运自健,泄泻自止。
3婴儿湿疹例3孙某,女,6个月,1994年4月21日就诊。
患儿于2个月前头面部皮肤出现粟粒状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多,遍及全身,皮疹糜烂面有浆性渗出,剧烈搔痒,哭闹不安,伴有反复腹泻。
查体:全身皮肤红色粟粒状皮疹,头面部为甚,皮疹表面糜烂有渗出。
舌质淡红,苔白厚,指纹淡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二胃堵-五苓散选自郝万山讲伤寒论我临床就遇到一个病人哪,他说,大夫,我这个地方堵得吃不下饭,不吃饭也堵,吃一点点就胀。
他说,我已经看了好几个月了。
我打开他的病历一看,好几个医院的这个中医都给他看过了,都是和胃的,降逆的,那要我给他看也是这样。
可是,为什么用上这些方子都没有效果,然后我就仔细又问他,我说,你喝水多吗?他说,我嘴是老干的,我总是喝水。
我说,那尿多不多?他说,尿不多,相对来说尿不多。
我一看他的腿,轻度的水肿。
他说,我这堵呢,最先是由肚子堵下边逐渐逐渐胀满,逐渐逐渐硬,硬到这的时候就什么饭也吃不下了。
我说,好,我就给你用利尿的方法。
用五苓散原方。
我说,先用三副试试吧。
吃了三副,他给我打来电话,他说,郝老师,因为过去他也听过我的课。
他说,你这个方子可真灵啊。
说,吃完了之后尿就增多了,口渴也逐渐逐渐的缓解了。
然后,我这硬和堵的这个感觉逐渐逐渐往下走,现在呢,就肚脐以下还有点硬,还有点堵。
那么,我是再接着吃呢还是怎么样?他说,上边全通了。
我说,再接着吃。
又吃了三副,整个上下全通畅了,胃里不再堵了。
服经方五苓散的体会2011年9月,我出现小便不畅,口渴,我想可能是喝水少上火了,多喝点水就好了,可是第二天小便一点也解不出来了,口渴更严重,我就吃了两片速尿,半个小时小便解出来了,可是后面小便还是不能解,我就吃了一副五苓散,服了有十分钟,小便就排出来了,口也不渴了,至今再也没有出现口渴,小便不畅。
经方真是太神奇了,不但效果好,比西药见效还快。
介绍最近的一个病案储女士40岁住金坛市愚池新村.2012-7-9 门诊,主诉咳嗽, 咽痒半年. 咽痒自上向下波及胸骨上口, 咽痒作咳, 无痰, 早晚, 及下午咽痒咳嗽尤剧, 夜间阵阵咽痒咳嗽, 妨碍睡眠.病后迭经用药未效.患者有糖尿病史十年, 二眼并发白内障, 视力<矫正>右0.4左0.1急于要作手术. 巳与南京军区总医院予约好, 因咳嗽迟迟不能去手术.PE 形胖, 咽充血不著心肺无异常胸部CT, 无异常苔薄润, 舌胖, 舌齿印深, 脉左中取弦滑右沉. 治以半夏厚朴, 玄麦甘桔汤加味药用半夏15 厚朴15 苏子15 茯苓15 桔梗10 生甘草10 玄参15 麦冬15 蝉衣6 僵蚕10 当归20 7帖.2012-7-16 复诊咽痒咳嗽有减, 但仍著. 鉴于其舌胖齿印深, 脉沉提示内有水饮. 乃于前方加五苓散. 桂枝10 白术10 泽泻30 茯苓20 猪苓20. 7帖.2012-7-23 二次复诊. 喜告咽痒咳嗽大减, 自谓减轻有50%. 今治方调整为以五苓散为主方.药用桂枝15 白术20 泽泻30 茯苓20 猪苓20 半夏15 厚朴15 苏子10 当归20 桔梗10 生甘草6 7帖.2012-7-30 咽痒咳嗽巳平息. 今来门诊相告明日将赴南京军区总医院行白内障手术.按: 1 这是一例慢性咳嗽的病人, 一共只三次用方, 疗效显著. 尽管药方是一合方组成, 但就前后比较观察, 五苓散在其中的核心作用还是很明显的.2 在加用五苓散前, 是鉴于, 舌胖齿印深, 脉沉, 考虑有水饮的存在, 但仔细询问, 问不出“口渴,”“尿少”的存在. 没有口渴尿少可以确认蓄水证吗?五苓散治疗鼓室积液鼓室积液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经保守治疗积液不能吸收者需要抽液,不但疼痛,且易复发需多次抽液。
我最近有两例病人,成人和儿童各1例,给予五苓散口服,发现能明显减轻抽液后的复发,减少抽液次数,只是例数太少,还难以形成定论。
顽固性头痛十年,《五苓散》三剂愈时间:九七年农历二月初九地点:安徽,寿县。
主症:顽固性头痛数年,复发一周不解。
周某,女,年四十许。
患头痛约十年,时发时止。
今初春再发,全头痛甚,持续七日不解。
多方延医治疗而不效。
有中医治之,服药即吐。
不得已,易西医输液治疗,用调节酸碱之法,配合扩血管、解痉止痛、甘露醇等对症治疗,亦无显效。
适余下午至卫生院见之,病人正在输液,卧被之中,任然辗转翻腾,呕吐不止,吐为少量清水;痛势来时,甚至以头撞墙。
余甚悯之,当时默默推演灵龟飞腾八法,以针灸开照海、列缺二穴,针未去,痛已大减,至半小时后去针之时,痛几已不觉。
其人及家属倍谢之,余欣然藏针以退。
第二日一早,病人家属又用竹筐抬患者上门求治。
言针灸后患者归家一切安好,但视家中前医所留未服完之《川芎茶调散》加味汤药,不忍抛弃,遂煎而服之。
服完不久即开始隐隐痛发,至夜半已头痛不可忍。
是故一早上门,求余再予针之。
余再用前法推算而针之,病痛缓半。
针后劝服吾中药一剂,其家属闻之皱眉,皆言汤药入口即吐,恐难为也。
吾固之。
观其舌苔白腻,舌质暗而有瘀,面微赤而目珠泛红。
问之每痛时,必泛吐清水痰涎,痛以头顶及前额为重,发时昏沉胀痛,以手敲打稍舒。
吾意下明了,遂告之药下定不吐而愈,其家人半信半疑,勉力让余处一剂以试观,方如下:桂枝10 白术6 石小10 猪苓10 茯苓10 姜半夏10 胆南星10 归尾12 川芎10 钩藤10 天麻6 藁本6 吴萸3 黄连6 大蜈蚣2条生姜3片一剂;另以大黄2 生甘草2,长流水煎一小盅,在第一次服药之前缓缓服下。
隔一日,其夫至,诉服药后吐止,头痛宿疾亦已大缓,唯剩余颠顶及前额有绵绵微痛。
余欣然再处一方:桂枝10 白术10 茯苓10 石小10 猪苓10 姜半夏10 胆南星10 苍术10 白芷6 归尾12 川芎10 钩藤10 天麻6 藁本10 大蜈蚣一条生姜3片,两剂。
此后,病人未再诊。
一月余,遇其父,知后来一剂服完,病已愈,两剂服完,病未再发作。
后随访数年,亦未再发,言旧疾已除。
道人按:上方用仲景《五苓散》为主,再以半夏祛痰化饮,止呕吐;久吐者,中焦升降失常,‘胆主升清,胃主降浊’,胆升清不畅,郁结而必有懊恼虚烦之热,故用胆南星清久吐胆经虚烦热;归尾活血破血而养血;川芎行气活血善治头痛,配合归尾,通血脉治头痛更宏;钩藤、天麻平肝祛风,解痉安神止痛,这两个药和胆南星尚有呼应之意;大蜈蚣通络解痉止痛;生姜散水汽以和胃止呕吐,兼解虫药蜈蚣之腥气;吴萸、黄连,取《左金丸》之意;病发于春季,春属于木,肝感春木之气,肝风上窜,挟痰瘀而作,故头痛发,且肝木犯胃则吐,此即余处以《左金丸》等治肝之药之大意也。
大黄、甘草,煎汤小量含服,甘草守中,大黄降下,引中焦之浊气下行,可以防止服药呕吐之隐患。
至第二日,正巧春雨淅淅沥沥而降,思天人感应,故猪苓用量略加大,更加白芷芳香化湿,且兼为前额痛之引经药,苍术亦化湿。
大蜈蚣减为一条,第一是为了减少药的价格,给病人省点钱,另外也是痛已不重,一条已足矣。
面红呕吐已除,是故《左金丸》亦未用。
或问:此症头痛,吐涎沫,不当用仲景《吴茱萸汤》否?答曰:本当用《吴茱萸汤》,但是吾细观之,患者吐七、八日,不食三日,仍面不青黄反而微红,兼且目睛亦泛赤,当春之时,不为肝木之病乎?古人云“木得桂而枯”,镇肝、折肝之木,中药之桂枝也。
且输液已经数日,体内湿气弥漫,不当利水湿哉?合在一起不正是治疗水逆症之《桂枝五苓散》也?《吴茱萸汤》更适合寒症,而不是这个肝有热症。
所幸不负所托,方药中地,三剂而数年顽疾顿除。
学生问:先生治疗头痛,喜用白菊,何此例不用也?答曰:白菊虽善治头痛,然胃家弱者,勿服!此药胃弱者多服易胃口不适,甚至呕恶。
此例已经有呕恶之患,何敢用之?!且前医之药《川芎茶调散》里面已经有白菊了,服后不但不效,反而加重,岂可不慎哉?保肝降脂的五苓散X先生,刚过而立之年,但已腹部微凸。
他今年5月31日来诊,主诉去年六月至今,两度出现肝功能损害。
谷丙转氨酶达777.00,谷草转氨酶226,谷氨酰转肽酶171.00,总蛋白83.3(5月23日化验结果)。
我用经方五苓散:白术100克、茯苓100克、猪苓100克、泽泻100克、肉桂50克,研为细末,嘱每日口服5-10克。
7月5日复诊,喜告昨天化验肝功能,除总蛋白稍高以外,其余指标均恢复正常。
患者何以导致肝损害?患者否认肝炎病史,但以前有脂肪肝,而且,在出现肝功能异常前曾经服用过较长时间的深海鱼油胶囊。
这不能排除脂肪肝加上深海鱼油为肝损因素。
而此案又一次提示五苓散对脂肪肝及其肝损害有治疗作用。
五苓散是古代治疗水逆病的专方。
所谓水逆病,是一种以口渴而不能多饮水,进水即吐,并伴有浮肿、小便不利、水泻、多汗等的病症。
后世,五苓散被用于治疗各种水液潴留体内的疾病,比如肝硬化腹水、特发性水肿、美尼尔氏综合症、夏秋季腹泻、抗生素腹泻等,此外,痛风、脂肪肝、单纯性肥胖、脑垂体瘤、尿崩症等内分泌疾病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本案之所以用五苓散,就是以脂肪肝、肥胖为依据的。
X先生在叙述服药后的反应时,提到每日腹泻,并有鲜血,原本静止的中耳炎也复发,出现耳内流水。
五苓散导致腹泻,这不是第一例。
本来治疗腹泻的五苓散,为何导致腹泻?这可能与本方调动了机体的自身排毒祛湿能力有关。
按传统的认识,本方能通阳利湿。
耳内流水,也可以用这种理论来解释。
服用五苓散后,按照张仲景的说法,要喝热开水,让周身微微汗出,这样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同时,饮食要清淡,少喝浓汤油腻。
另外,我特别嘱咐患者,要戒酒或少饮酒,如果在无法避免的应酬以后,要马上服用一些五苓散粉剂,这有利于解酒毒保肝。
当今的中国,脂肪肝以及高脂血症的患者比比皆是,一些西药降脂药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极易导致肝功能损害,而我国传统的配方五苓散,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价格低廉,是我国广大老百姓吃得起用得上的保肝良方。
遗憾的是,五苓散没有市售成药,只能让药店代为加工。
但这也好,有的时候,根据患者体质,适当调整用量或加味,效果似乎更好些。
上个星期Z老先生打电话我,说他头晕多天,住院检查排除脑血管问题,最后以内耳结石可能的诊断出院调养,但头部重压感、晃动感依然。
他希望中药治疗。
Z老七十多岁,平时体质很好,不胖不瘦,这次发病以后,腹胀,不能多吃,而且伴有腹泻。
我先给他开了藿香正气汤三剂。
三天后告诉我腹胀虽有减轻,但还是不舒服。
特别是大便一天三次以上,为水样,吃点鱼肉和蛋羹,就肠鸣腹泻。
我再次去看他。
Z老精神还好,上午还参加会议。
但他说感动头晕,烦躁,坐卧不安,两下肢发凉发酸,十分难受;自觉胃内有很多水,发胀,有水声,还是水泻。
我开五苓散原方:桂枝10克、肉桂5克、茯苓30克、猪苓30克、泽泻40克、白术30克。
五剂煎服。
第二天,Z 老就告诉我胃里没有有水的感觉了,下肢的酸冷感明显减轻,头晕、坐卧不安的情况基本消失。
过两天,Z老来信说:早晨起来还是腹泻3-4次,但精神好,食欲也好,不知何故?我让他要多喝热开水。
大约是我的提醒,他告诉我:这几个月来半夜里口干,需喝水。
他说要注意,不喝冷开水了。
果然,今天上午Z老来信说,大便成形了。
五苓散治疗夏秋季的呕吐水泻很灵验。
患者大多伴有口渴、腹胀,胃内停水,或头晕头痛,或心悸、烦躁,或多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