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育种
蔬菜育种

二、主要性状遗传规律
• 产量性状:单果重、单株果数、雌花数、果长、
前期产量等
• 品质性状:商品性状(果刺、果瘤、果色、果皮
、瓜把长度)、苦味等
• 抗病性: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枯萎病等 • 其他性状:耐寒性、早熟性等
• 产量性状的遗传:为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
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株数×单株结果数×单果重
• 自交系选择前的群体改良:提高自交系利用价 值和选择效率。
• F1杂种的制种:雌性系法、化学去雄法、人工 授粉法。
若干重要性状的选择
抗病性:苗期抗性室内鉴定、田间成株抗性鉴定。 产量:典型的数量性状,需进行重复试验。 品质:多由单基因控制。感官、消费习惯等。 耐冷性:低温下的发芽能力、生长量等。
黄瓜育种
黄瓜为葫芦科甜瓜属的栽培种,一年生攀援性 草本植物。营养丰富,适宜生食、熟食、腌渍,是 重要蔬菜作物之一,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我国各地 普遍栽培。
黄瓜起源于印度喜马拉雅山麓及尼泊尔、锡金一 带。古代经印度分两路传入我国:一路由缅甸和印 中边界传入华南,并在华南被驯化,形成华南系统 黄瓜;一路为2000多年前由张骞出使西域时经新疆 将黄瓜种子带到北方,经驯化形成华北系统黄瓜。
• 樱桃番茄( var. cerasiforme Alef.)
果实小,形如樱桃,果径约2cm,2个心室,果 色红、橙或黄,植株长势强,茎细长,叶小,色淡 绿。
• 梨形番茄( var. cerasiforme Alef.)
果小似梨,2个心室,果色红、黄等,植株长势 强,叶较小,浓绿。
二、主要性状遗传规律
五、种子生产
• 严格隔离 • 种子生产季节因品种而异 • 种瓜需后熟 • 后熟的种瓜需及时剖瓜取种 • 种子漂洗干净后需及时晾晒 • 种子干透后需合理贮藏
我国蔬菜生物技术育种发展现状

我国蔬菜生物技术育种发展现状哎,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那就是蔬菜生物技术育种。
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这东西离我们吃饭的事儿可近着呢。
说到蔬菜,谁家厨房里没有几样?西红柿、黄瓜、青菜……咱们每天都离不开它们。
可你知道吗,这些蔬菜的“身世”可不简单,背后可是有一番科技的较量。
咱们国家的蔬菜生物技术育种,近年来可谓是如火如荼。
想当初,很多人觉得生物技术就是高高在上的实验室工作,满桌子试管和显微镜,其实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蔬菜更好吃,更营养,更能抵御虫害。
嘿,听起来是不是很酷?如今咱们的科研人员可是下了不少功夫,真是白衣天使,专注于把那些“呆萌”的种子变得更加“聪明”。
大家可能会想,怎么就这么神奇呢?其实啊,蔬菜育种就是把不同的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创造出新的、更优秀的品种。
这就好比咱们小时候玩“拼图”,把好的部分拼在一起,最后得到一个超级无敌的版本。
而生物技术的介入,让这个过程更加精准。
就拿西红柿来说吧,经过生物技术的加持,它们不仅变得更大,还能抗病,保鲜。
嘿,吃起来那口感,简直就像是从田间地头直接跑到你嘴里。
想想都让人流口水。
可别以为这就完事儿了,生物技术可不仅仅是为了让蔬菜长得好。
它还涉及到很多环保的理念。
如今的科技发展,咱们可不能只盯着眼前的美味。
咱们的科研团队也开始注重如何减少农药的使用,这样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保证咱们吃得安全。
说白了,既要“让蔬菜更强壮”,又要“让地球更健康”,这可是个两全其美的好主意。
不过,话说回来,生物技术育种的发展可不是一帆风顺。
总有些人对这项技术存在误解,觉得这是不是要给蔬菜加点什么化学药剂啊,或者是“造假”啊。
其实呢,大家不用太担心,咱们国家的相关法规和监管可都很严格。
就像咱们上街买菜,得看清楚那标志,确保是绿色健康的。
科学家的目标可不是为了让蔬菜变得奇形怪状,而是为了让它们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饮食需求。
在这方面,咱们国家已经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生菜育种方法

生菜育种方法
生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之一,它口感清脆、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那生菜是怎么育种的呢?
生菜育种可是个技术活呀!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亲本,就像给孩子找优秀的父母一样,这可马虎不得。
然后进行杂交,让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在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环境的控制,温度、湿度等都得恰到好处,不然杂交可就不容易成功啦。
就好比种子是个娇贵的宝宝,得精心呵护着。
还要注意防止混杂,不然可就前功尽弃咯。
当杂交成功后,就等着收获种子啦。
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可是至关重要的呀!如果杂交过程中出了什么岔子,那可就糟糕啦。
就像盖房子,基础不牢,房子怎么能盖得好呢?所以一定要保证每一个环节都严谨细致,不能有丝毫马虎。
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优质、稳定的生菜品种。
生菜育种的应用场景那可多了去啦!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大规模推广,提高生菜的产量和质量,让我们能吃到更多更好的生菜。
而且优质的生菜品种还能出口到国外呢,这多牛呀!它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能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的品种,不管是寒冷的地方还是炎热的地方,都能种出生菜来。
这就像给生菜穿上了不同的铠甲,让它们能在各种环境中茁壮成长。
比如说,在某个蔬菜种植基地,他们采用了新培育的生菜品种,结果产量大幅提高,生菜的品质也更好了,卖得特别好。
这就是生菜育种带来的实际效果呀!大家都开心得不得了呢。
生菜育种真的是太重要啦!它能让我们吃到更好的生菜,也能推动农业的发展。
我们一定要重视生菜育种,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和便利呀!。
蔬菜育种学

二、我国蔬菜育种的主要成就: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蔬菜生产历史久远,资源极 为丰富,从甲骨文中的“园”、“圃”等文字,说明 早在3000年以前已有生产蔬菜的菜园了,古人对作物 种子工作极为重视,如明代耿荫楼所著《国脉民天》 说:“凡五谷、果豆、蔬菜之有种,犹人之有父也, 地则母耳。母要肥,父要壮,必先仔细拣种。”我国 蔬菜种类、品种繁多,既是辽阔的幅员,复杂的地形 与生境条件促成的结果,也是古人对品种的极端重视 和宝贵的选种实践的结果。
12
四、蔬菜育种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 高度重视种质资源研究: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 的基础,是育种工作及相应产业的重要支撑条件。
(二)突出新的育种目标: 1. 高品质育种。 2. 高抗兼抗多种病害。 3. 高光和效能。 4. 适于机械化生产。 5. 温室等保护地设施专用品种。
13
(一)新途径、新方法研究活跃
国家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有关种子的文件和法规: 《种子检验规》、《种子分级标准》、《中华人民共 和国种子管理条例》。2001年颁布《种子法》。
10
三、蔬菜育种的基本途径
(一)、查:通过资源的调查,再整理出可以推广 应用的地方品种加以利用的途径。 (二)、引:从外地(国外)引进优良的品种、品 系,通过适应性试验后直接在本地区推广应用的途径。 引种是解决品种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8
(三)、新品种选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硕果累累
20世纪50-60年代,主要进行常规品种的选育,利 用收集地方品种进行选育,育成常规品种再生产中推 广应用。
70年代以后开始进行杂种一代的选育工作,选育了 自交不亲和系、雌性系、雄性不育系等,解决了大批 量杂交制中的问题。目前除少量豆类和栽培面积较小 的小宗菜外,许多常见的蔬菜度采用杂交品种,取得 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杂种一代甘蓝“京丰 一号”和杂种一代黄瓜“津研系列”先后获得国家发 明一等奖和二等奖,标志着我国蔬菜杂种优势利用进 入世界先进水平。
蔬菜育种学

蔬菜育种学蔬菜育种学是植物育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到蔬菜品种育种和改良。
蔬菜育种是以满足不同社会需求,为蔬菜生产和销售带来更大效益的过程。
蔬菜育种学集生物学、遗传学、种质资源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病毒学、病原学等多学科于一体,以改良现有品种和建立新品种,获得高产、多抗、优质、低毒等新型蔬菜品种为目标。
蔬菜育种工作主要包括蔬菜基因资源特性分析与开发、蔬菜精英种和育种资源的选择、育种组合策略的研究、蔬菜新品种的评价与推广、蔬菜品种园发展与管理等。
蔬菜基因资源特性分析与开发主要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分析和开发蔬菜的遗传资源。
包括分子标记分析、基因测序、构建蔬菜基因组图谱、抗病性和抗逆性基因的克隆等。
它可以为用技术改良现有品种和提高蔬菜品种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依据。
蔬菜精英种及育种资源的选择是指在收集和评价优良蔬菜种质的基础上,筛选出具有良好育种价值的种质,以获得新品种。
蔬菜新品种的评价与推广是指在蔬菜新品种育成后,利用室内外评价技术、新型蔬菜品种栽培技术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综合指标,进行技术性、经济性、社会及环境等方面的系统评估,以评定新型蔬菜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工作的成效。
蔬菜品种园的发展与管理是指以蔬菜新品种评价、良种保存为主,建立和维护蔬菜品种园,发挥品种库、考试站及品种推广等服务功能。
蔬菜育种为满足城乡市场消费需求,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建立发展蔬菜产业,构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蔬菜市场,开展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蔬菜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发展蔬菜育种学,必须建立适应我国蔬菜产业特点的科学化、优化化的蔬菜育种体系,实施科学的蔬菜育种管理,维护和保护蔬菜品种权利,把握发展蔬菜产业的主动权。
此外,政府及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蔬菜育种学的投资,为蔬菜育种学研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建立以科研院所、种子企业、种子销售单位和蔬菜生产户为主要参与者的蔬菜科技联盟,搭建平台,支持蔬菜育种学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
蔬菜的种子及育苗

通过选择适当的蔬菜品种和育苗技术 ,可以提高加工品的品质和口感,同 时也可以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稳定的 原蔬菜种子及育苗的挑战与 解决方案
蔬菜种子及育苗面临的挑战
种子质量问题
部分蔬菜种子的发芽率低, 或者品质不稳定,影响出苗 率。
加强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幼苗生长情况, 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处理。
合理密植
根据不同蔬菜种类和生长需求,合理安排育 苗密度,避免过密或过疏。
控制生长环境
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光照和通风等环境条件, 避免环境突变对幼苗造成不良影响。
适时移栽
当幼苗长到适宜大小时,应及时移栽到田间, 避免老化或过度生长。
03
蔬菜种子及育苗市场竞争激烈,众多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和品牌 建设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
蔬菜种子及育苗的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蔬菜种子及育苗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如基因编辑技术、智能农业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蔬 菜品质和产量。
绿色环保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绿色、有机蔬菜的需求不 断增加,这也将促使蔬菜种子及育苗企业加强环保措施,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
光照管理
合理调节光照强度和时间,促 进幼苗光合作用。
种子处理
包括选种、晒种、浸种、催芽 等环节,目的是提高种子发芽 率,预防病虫害。
温湿度管理
根据不同蔬菜种类和生长阶段 调节温度和湿度,以满足幼苗 生长需求。
施肥与灌溉
根据幼苗生长情况,适时施肥 和灌溉,补充营养和水分。
蔬菜育苗的注意事项
防止病虫害
土壤与气候条件
土壤贫瘠、盐碱化、干旱或 过湿等不利条件,以及气候 变化如极端天气,都可能对 育苗产生负面影响。
瓜类蔬菜育种技术

瓜类蔬菜育种技术
瓜类蔬菜育种技术是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瓜类蔬菜品种来改良和提高瓜类蔬菜的产量、品质、抗病虫害能力等的技术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瓜类蔬菜育种技术:
1. 杂交育种:通过选择优良的亲本,进行人工授粉而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品种。
杂交育种可以提高瓜类蔬菜的产量、耐病虫害能力和品质等。
2. 突变育种:通过自然或人工诱导瓜类植物的基因突变,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变异体。
突变育种可以改良瓜类蔬菜的果实形态、色泽、口感等特性。
3. 选择育种:通过长期连续选择,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和抗逆性的品种。
选择育种可以提高瓜类蔬菜的抗病虫害能力、品质和产量。
4. 基因工程育种: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瓜类蔬菜中,以实现特定的目标,如提高产量、抗虫性、耐逆性等。
5.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通过分析瓜类蔬菜基因组中的分子标记,筛选出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从而辅助选择优良品种的育种方法。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瓜类蔬菜育种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瓜类蔬菜的产量、品质和抗病虫害能力,满足市场和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蔬菜育种技术

蔬菜育种技术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蔬菜的品质和产量则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为了满足人们对蔬菜的需求,农业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研究蔬菜育种技术,以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本文将从蔬菜育种技术的分类入手,介绍蔬菜育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传统育种技术传统育种技术是指利用自然交配和人工选择的方法,通过多代选择和杂交,选育出适应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的蔬菜品种。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成本低、易于操作,但缺点是时间长、效率低。
传统育种技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如黄瓜、茄子、西红柿等蔬菜品种就是通过传统育种技术选育出来的。
二、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基因工程育种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基因重组、转基因等方法,改变蔬菜的遗传基因,以达到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的目的。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效率高、速度快,但缺点是成本高、风险大。
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应用基因工程育种技术选育出多种转基因蔬菜品种,如转基因番茄、转基因黄瓜等。
三、组织培养育种技术组织培养育种技术是指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离体培养、植物再生等方法,选育出适应不同环境和市场需求的蔬菜品种。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但缺点是成本高、技术难度大。
目前,组织培养育种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蔬菜品种的选育中,如番茄、黄瓜、辣椒等。
四、分子标记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育种技术是指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通过分析蔬菜的遗传信息,选育出适应不同环境和市场需求的蔬菜品种。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精准度高、效率高,但缺点是成本高、技术难度大。
目前,分子标记育种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蔬菜品种的选育中,如番茄、黄瓜、辣椒等。
总之,蔬菜育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蔬菜育种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福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甜瓜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摘要:阐述国内外在甜瓜育种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就和进展情况,并对今后甜瓜育
种的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甜瓜,育种,进展,展望
Abstract:This paper recviewed the main achievements and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in Cucumis melo L. genetic breeding. The prospects of breeding of Cucumis
melo L. were predicted.
Key words:Cucumis melo L.;breeding;progress;prospect
甜瓜(Cucumis melo L.),又名香瓜,果实香甜可口,深受人们喜爱。
我国甜瓜栽培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甜瓜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甜瓜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1]。
同时,其在国际市场上属于高档果品,市场潜力很大。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甜瓜栽培面积逐年提高,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甜瓜品种改良的要求也越高,本文将综述国内外甜瓜主要育种成就和展望未来甜瓜育种目标。
1研究现状
甜瓜育种主要包括抗病育种、品质育种和特色育种。
在国外,广泛应用生物技术育种,热点研究DNA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
另外,育种与栽培技术紧密结合,从栽培上预防病害和提高品质[2]。
1.1 种质资源的研究
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基础,国内外都对此十分重视。
在种质资源的研究上,国外对遗传基因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002年Michel Pitrat 在国际葫芦科遗传协会年报(CGC Report)第25期发表了最新的1份甜瓜基因目录[3],它包括171个不同类型的基因。
林德佩认为,对我国甜瓜育种实用性强的基因有58 个。
我国是薄皮甜瓜,厚皮甜瓜的重要起源地[1],因此也积累了丰富的甜瓜种质资源,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种质库从各地搜集入库的甜瓜地方品种有616份,其中厚皮甜瓜331份,薄皮甜瓜285份。
通过进一步调查、搜集、整理,加上国内育种单位育成的新品种,我国现有甜瓜种质资源1000多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国外引进大量的甜瓜种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育种单位目前所保存的国内外甜瓜种质资源约3500份[4]。
新疆吐鲁番葡萄瓜类研究所是我国
厚皮甜瓜种质的保存单位,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瓜类室是全国薄皮甜瓜种质的保存单位。
1.2 育种成就
育种目标涉及对某些经济性状(品质、产量、抗逆性、熟性、耐贮性等)的改进,应兼顾到生产者与消费者两方面的需求。
(1)抗病育种:在美国,甜瓜科研工作一直围绕抗病育种进行,主要做了三项工作:第一,重视抗源的收集和筛选,先后从印度引进抗甜瓜白粉病、抗甜瓜霜霉病的材料;第二,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如对抗病遗传基因的研究,已初步摸清甜瓜抗枯萎病、抗花叶病、抗蔓枯病、抗白粉病的遗传基因,在病理基础研究上着重进行了对生理小种的分离等;第三,育出和推广了一批多抗或兼抗的品种,如甜瓜PMR45具有较强的多抗性,其育种方法主要采用的是以多亲杂交常规育种法[5]。
(2)品质育种:品质育种是与抗病育种分不开,病害往往会影响产量和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甜瓜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物质的含量,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3)特色育种:特色育种就是育出的品种具有自己的特点,有其独特性,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如美国的黑色皱折甜瓜,日本的黑园甜瓜和宽条甜瓜以及不用破壳的无籽西瓜[5]。
园艺产品特殊的外表对消费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我国甜瓜抗病育种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组织抗病育种协作组。
有关科技人员在总结以往品种改良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了远生态型和远地域多亲杂交的方法培育新品种。
在这方面首先取得成效的是吴明珠,她采用此法同时育成了新密1号、2 号和3号[4]。
这三个新品种是运用新疆优良甜瓜和具有一定抗病性和高糖的国外品种黄金、珍珠多次杂交而成,其含糖量较一般品种提高2度以上,抗病性和耐贮运性也有新的突破。
但是由于抗病育种的难度大,周期长,而且我国甜瓜抗病育种工作起步晚,基础差,必需急起直追。
长期以来我国的甜瓜育种主要是着眼于生产需要,如要求瓜大,产量高,易坐果等,而不注重市场的需求。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家庭小型化的要求,应改变过去那种生产什么品种就供应什么品种的状况,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品种就生产什么品种。
如现在大小适中、品质优良、花色多样的甜瓜品种是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而不再是单一化的品种。
1.3 生物技术在甜瓜育种中的应用
近十几年,在甜瓜育种中运用生物技术逐渐被大家所重视。
生物技术在甜瓜育种中有了较大的进展,不仅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而且还能得到常规育种无法得到的一些宝贵材料。
尤其是在甜瓜的抗病育种中,美国的Albert N.Kishaba 等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抗几种病毒的甜瓜品系。
Y. H. Wang 等利用AFLP和RAPD技术进行抗性基因定位、检测、标记、转育,获得了抗甜瓜枯萎病、白粉病、霜霉病等的复合抗性的甜瓜品系。
我国新疆农科院核生所对新疆甜瓜抗黄瓜花叶病毒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表明,已导入CMV-CP 基因的甜瓜具有对CMV较强的抗性[6],即使有病毒感染的植株,其病毒粒子的含量也远低于对照,这为培育抗CMV 的甜瓜新品种提供了材料。
2. 甜瓜育种研究的展望
2.1 育种目标
对于甜瓜来讲,品质育种尤其重要,甜瓜和其他瓜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甜度高。
选育含糖量高、含糖量梯度小的品种是育种工作者最重要的目标。
育种标准:薄皮甜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应在10%-12%甚至更高;厚皮甜瓜应在13%-16%甚至更高。
甜瓜品种间果肉薄厚差异很大,一般薄皮甜瓜果肉应在2cm以上;厚皮甜瓜早熟品种果肉厚应为2.5cm以上;中晚熟厚皮甜瓜应为3.5cm以上。
甜瓜果肉质地有脆、松脆、软、软而多汁、软而少汁,面(粉质)而少汁,致密、硬等。
可根据不同地区人民的喜好进行针对性选择。
对于果肉的颜色,人们日益重视,喜欢鲜艳的色彩如雪白、密白、橙红、翠绿,也是今后甜瓜品质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4]。
2.2 抗性育种
抗性育种包括抗逆性、抗病虫性育种。
只有抗病、虫才能保证高产、稳产,只有抗逆性、适应性强才能进行广泛的栽培,所以这也是甜瓜育种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
重视对我国和各国抗病资源的收集,首先获得抗源是抗病育种工作的前提和保证,要广泛收集和利用国内外已经报导的各种主要抗病种质资源。
某些高抗的抗源常常是野生、半野生或经济性状不好的种质!因此要深入研究其特征特
性。
重点选育出抗病的自交系,在选育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慎重取舍。
2.3 多样化育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家庭的变化,大果型甜瓜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少,而中、小果型需求量越来越多。
今后育种工作者要根据市场需求,以选育中小果型甜瓜为主。
我们应该根据消费者的喜欢以及市场的需求选育适合现代消费的甜瓜品质。
2.4 分子标记育种
今年来分子标记在甜瓜育种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一定进展,然而,到目前为止,利用分子标记大规模培育甜瓜优良品系或品种的愿望仍未实现。
因此,今后甜瓜分子标记工作应向以下方面努力:(1)填补连锁图上较大间隙,使其更加(饱和);
(2)寻求一些经济实用的新性状标记!为育种家们提供杂交育种和品种鉴别的实践依据;(3)利用SCAR标记等一些标记手段将不稳定的标记转化为育种上易利用的稳定标记[7]。
参考文献
[1]马德伟, 徐润芳, 王付德, 等.甜瓜栽培技术[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3: 1-2.
[2] 吴永成, 郭军, 顾闽峰, 等.当前甜瓜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上海蔬
菜,2011(2): 14~16.
[3] Michel Pitrat.2002 gene list melon[D]. Cucurbit Genetics Cooperative Report,
2002, 25:75~93.
[4] 于喜燕, 何启伟, 孔庆国. 甜瓜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J]. 长江蔬菜.2002.
[5] 吴明珠.当前西瓜甜瓜育种主要动态及今后育种目标研讨[J]. 中国西甜瓜,
2003,3:1~3.
[6] 徐秉良, 师桂英, 薛应钰. 黄河蜜甜瓜CMV CP基因转化及其抗病性鉴定[J].
果树学报, 2005,22(6): 734~736.
[7] 刘英, 陈柏杰, 金荣荣, 等. 分子标记技术在甜瓜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瓜菜, 2009(5): 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