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读后感

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读后感

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读后感读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那本中国现代史,就像是跟着一位知识渊博又特会讲故事的导游,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旅行。

一翻开书,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近现代中国的大门。

我仿佛看到中国从那个被列强欺负得有点狼狈的“弱小子”,一步步努力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书中那些详尽的史实,就像是一个个电影片段。

从辛亥革命开始,这就像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戏开场,一下子把几千年封建帝制的大幕给扯下来了。

那些革命志士,感觉就像是一群超级勇敢的战士,在黑暗中举着火把,拼命要给中国找出一条光明的路来。

当时的场景啊,肯定是乱哄哄但又充满希望的,就像一群人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森林里摸索,虽然不知道方向对不对,但就是有股子冲劲。

然后就是抗日战争时期,这部分读得我那叫一个热血沸腾又心酸不已。

咱们中国人民就像打不死的小强,面对日本侵略者那么凶残的攻击,就是不屈服。

从东北的白山黑水间的抵抗,到全民族的抗战,那场面真是震撼。

无数普通老百姓都变成了英雄,像狼牙山五壮士,那跳崖的壮举,每次一想起来就觉得热泪盈眶。

这时候的中国,就像一个伤痕累累但依旧顽强抵抗的巨人,每一寸土地都是战斗的舞台。

再往后到了解放战争,感觉就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拔河比赛。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那气势,就像潮水一样,不可阻挡。

国民党呢,就有点像那种外强中干的对手,表面看着厉害,内里却已经烂透了。

最后共产党胜利了,新中国成立了,这就像是中国这个大舞台上终于迎来了最盛大的庆典,大家都欢天喜地的,中国也迎来了新的曙光。

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也特别有意思。

大跃进的时候,感觉全国人民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了热情,虽然中间出了些问题,但那股子想把国家建设好的劲儿是真的值得点赞。

还有改革开放,这就像给中国这个大机器加了超级润滑油,一下子就飞速运转起来了。

深圳等特区的崛起,就像一夜之间冒出来的神奇城市,到处都是机会,人们的生活也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读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现代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笔记篇一:中国近现代史读书笔记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其中不同的作品都给我不大相同的感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狂人日记》里的“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

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吃人的社会,让鲁迅发出震耳聩聋的呐喊:救救孩子!《潘先生在难中》严格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刻苦追求艺术上的”真切见到”;善于通过精细而冷峻的细节描写传达小说的主旨。

作品意蕴丰富,讽刺意味明显。

它以20年代军阀混战下的江浙地区为时代和生活背景,通过一个小学校长潘先生在逃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揭示了封建军阀的罪恶,同时也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卑怯、自私、苟且、偷安的(:中国近代史的读书笔记)思想弱点,塑造了潘先生这一患得患失、明哲保身、自私精明的小市民知识分子的形象。

作品截取了潘先生在逃难中的三个片断:一.在军阀混战中,潘先生丝毫不顾及国家的危难和人民的疾苦,满脑子只是个人的得失和自家的安危。

当他所住的让里地区受到战争威胁时,他张惶失措,丢下学校不管,带着一家人仓惶逃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把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的“租界”看成是保护他们一家的“圣地”和“乐园”。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至第七章详细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至第七章详细笔记)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走向衰落,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内矛盾十分尖锐.(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具有两方面特性: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尖锐。

(2)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贪污成风,巧取豪夺。

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地租剥削等加重。

思想文化上,大兴文字狱。

军事上,军力衰败。

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1825年,英国经历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割香港(1842年)给英国。

1849年,葡萄牙武力抢占澳门半岛。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58年《天津条约》、60年《北京条约》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95年《马关条约》,赔2亿两,割让辽东半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赔4.5亿两。

政治控制: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派袁世凯镇压。

经济掠夺: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口为通商口岸。

1862年,《北京条约》又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1845年,丽如银行(东方银行)是英国在中国开办的第一个银行。

学新中国史读书笔记摘抄(3篇)

学新中国史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前言学习新中国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以下是我学习新中国史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二、摘抄内容1.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宣告成立。

(3)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

2. 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任务(1)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实现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

(2)进行土地改革,实现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

(3)恢复国民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

3. 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历史事件(1)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2)1953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3)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4)195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5)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6)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7)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 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成就(1)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政治稳定,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文化繁荣,教育、科技、卫生等事业全面发展。

(4)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5)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5. 新中国成立后的宝贵经验(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3)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4)坚持改革开放。

(5)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总结学习新中国史,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增强了我们的“四个自信”。

中国现代史读后感

中国现代史读后感

中国现代史读后感中国现代史是一部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它讲述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记录了中国人民在近代以来的奋斗和探索。

通过阅读这部历史,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所经历的苦难和挣扎,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现代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中国现代史的故事,从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革命和改革,每一次都对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国家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现代史的故事,既是一部悲壮的史诗,也是一部充满希望的传奇。

在阅读中国现代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气。

无论是在抵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中,还是在进行社会变革的革命中,中国人民始终展现出了无比的毅力和坚定。

他们不畏强敌,不怕艰难,始终坚守着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未来的信心。

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的抗争和奋斗,也成就了中国现代史的辉煌篇章。

中国现代史的故事,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现代化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部历史中,中国人民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经历了从闭关自守向开放合作的转变,经历了从贫穷落后向富强昌盛的转变。

中国现代史告诉我们,现代化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上的发展,更是一种文明上的进步,一种社会上的变革。

只有实现现代化,中国才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才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现代史的故事,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现代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历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中国现代史的故事,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奋斗史,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史。

只有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现代史,才能更好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通过阅读中国现代史,我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现代史是一部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它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的奋斗和探索,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国梦的追求。

《王桧林 中国现代史 下册 第3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王桧林 中国现代史 下册   第3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第2章 中国社会主义
02 建设道路的探索、社 会...
03 第3章 “无产阶级文 化大革命”(1966...
第4章 伟大的历史转
04 折、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
第5章 中国特色社会
05 主义建设的蓬勃开展 (...
06
第6章 哲学、科学、 文化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第3版)的考生。 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第3版)的师生参考。王桧林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的《中国现代史》一直被用作高等院校历史专业教材,并被大部分院校指定为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 考教材。为了帮助学生系统、高效的掌握该教材内容,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制 了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的辅导用书:1.[电子书]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3版)笔记和课后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2.[电子书]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 题库+模拟试题】3.[电子书]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4.[电子书]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作为王 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识精华。本 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授课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基 本上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王桧林主 编的《中国现代史》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3.遴选考 研真题,详析解答思路。本书遴选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部分真题为考生回忆版)并予以详细解析, 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小学生作文《中国现代史》读后感

小学生作文《中国现代史》读后感

小学生作文《中国现代史》读后感秋风,送来收获的呼唤,也诠释着丰收的一年;阳光,播撒下温情的种子,也奉献着爱的乳汁。

地球似一叶扁舟,荡漾在浩瀚无垠的宇宙,在这蔚蓝的生命之舟上,在她古老的东方,生存着这样一个国度,它叫中国。

如果有人问我,我的祖国在哪?那么我一定会骄傲地告诉他。

世界的东方有位巨人,那位巨人就是我的祖国;世界的东方有一只雄鸡,那只雄鸡就是我的祖国;世界的东方有一条长龙,那条长龙就是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地大物博,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时间曾凝聚在1949年10月1日,当巍峨的华表披上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迎来新一轮的太阳,当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洪亮的声音传遍了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时刻,对于一个饱经忧患、受尽欺凌的民族来说是多么宝贵啊!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让世界震撼的名字;一个让无数华夏儿女为之骄傲与自豪的名字,从此诞生了。

这一激动人心的日子到来时,亿万华夏儿女为之雀跃。

沉睡了几百年的东方“雄狮”终于昂首立于世界之林。

从秦始皇到毛泽东,从祖冲之到华罗庚,从杨利伟到聂海胜、费俊龙,再从许海峰到刘翔。

这一个又一个的骄人成绩,哪一个没有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足迹?哪一个没有在世界的舞台上得到肯定?现在,中国的航天科技也达到了世界的巅峰。

从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再到神舟六号的顺利返回,这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

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隆重开幕。

申奥的成功,不仅实现了中国人民几个世纪的梦想,更让中国的体育水平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现在,走在街头,会看见许许多多的外国人,他们都是为了观看中国的风景而不远千里赶来的。

的确,中国确实不失为一个旅游胜地。

北京的故宫,内蒙古的大草原,西藏的布达拉宫,云南的西双版纳……这些都是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名教从西汉开始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核心,那时它应该还算是新事物,是有很大的进步性的,当然也就会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名教重“名”,正如孔子所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于是西汉统治阶层就通过“举孝廉”来选取官员,开始时那些“孝廉”应该是名实相副的,但到了东汉后期,造假的人就多了起来,正如“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素寒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还有,名教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如此“腐朽”,它的“名”是以通人情、明事理为基础的。

《论语》阳货第十七中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八佾第三中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到了封建统治阶层这里,名教就被歪曲,被武装起来,成了他们统治、压迫、愚化人民,扼杀人民思想的工具,国民性因此而变得像鲁迅先生所批判的那样。

我不知该不该这样说,即使是生产关系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要是没有西方列强的欺压凌辱,没有一批先觉们睁眼看世界,我们一直到现在能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自己从封建制度中走出来?因为那被歪曲了的名教对我们民族的侵蚀太严重了,以至于在当下人们也还没完全逃脱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

(第六页到第七页: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我想说,现在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不过我所理解的“中学”的含义跟洋务派所要说的不是一回事,我所理解的“中学”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积极的、有用的文化,是摈弃了糟粕的民族传统道德、精神和哲学思想,是我们之所以为中华儿女的根本。

西方很多有用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是现在西方文化也悄然走进了国门,我们中间很多年轻人开始成为歌迷、球迷,开始爱上日本动漫,开始喜欢上好莱坞电影,开始把唱英文歌、看韩剧当做潮流……西方人爱强调“人权”,用这来给我们施加压力,而我们也用这“人权”来反抗长辈的管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
近日闲暇之余,在淘宝网站上闲逛,一本名为《中国现代史》的书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商品中使我眼前一亮。

就是你了,多日来我都在思考着中国现代历史的路径和中国未来的走向的困惑将在你这里解开,我毫不犹豫地拍了下来,不多日,《中国现代史》便如约而至地到了我的手中,我欣喜着。

读史使人明智。

“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看到手上捧着的这本崭新而又精致的《中国现代史》,待我轻轻地抚摸过她的封面后,我翻开了她的扉页。

这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讲,先后用七个章节的篇幅详细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北洋军阀的末路、工农武装革命的开展、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全民族抗战的展开、抗日战争的胜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一系列过程,最后用单独一章的篇幅来阐述属于“中国现代”这个特定的历史范畴中的哲学、科学和文化思潮的发展和演变情况,让读者在为祖国和民族承受着巨大历史灾难而扼腕叹息之时,对国家未来的走向有更深沉更深刻的思考。

同样,我的思考也由此开始。

中国现代史的七个阶段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北京高师、汇文大学、中国大学等13所大学3000多学生,冲破教育部代表和军警官吏的阻扰到天安门前集会,学生们手执写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的旗帜,一致要求惩办曹汝林、陆宗舆、张宗祥三个代表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的卖国贼。

集会演讲后,即列队游行示威,这就是名垂史册的“五四爱国运动”,由此拉开了中国现代史的序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