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秦统一中国》名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秦统一中国》名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秦统一中国》名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秦统一中国》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使学生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较为模糊。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了解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史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秦朝建立的时间、地点和皇帝。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秦朝的建立时间、地点和皇帝;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使学生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秦统一中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史料:与秦统一中国相关的历史资料。

4.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秦朝的建立时间、地点和皇帝。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和分析史料,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影响。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秦统一中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2(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2(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2(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秦统一中国》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秦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重点阐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插图和地图,便于学生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可能存在记忆上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史实;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史实;2.教学难点:统一六国的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秦国统一六国的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秦国统一中国的思考,如:“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秦始皇是如何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向学生展示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以及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史实。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分析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以及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抢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秦国统一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兴起和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2. 掌握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措施;3. 理解秦朝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教学内容:1. 秦朝的兴起和统一政策;2. 秦始皇的治理措施;3. 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秦朝的兴起和统一政策1. 利用图表和地图等教具,引导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和战争频繁导致百姓生活困苦的背景。

2. 介绍秦昭襄王时期赵胜起义、韩非子等思想家的主张,引出秦国兴起的原因。

3. 分析秦国制定的统一政策,包括征战、赏罚、分封和改革等措施。

4. 进行互动问答,确保学生对于秦朝的兴起和统一政策有全面的了解。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秦始皇的治理措施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对秦朝的兴起和统一政策的理解。

2. 讲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如修筑兵马俑、修筑连接南北的大运河、网络密探等。

3. 分析秦始皇实行的中央集权、国土规划以及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如输入统一法律、货币和文字等。

4. 帮助学生将秦始皇的治理措施与秦朝的统一政策联系起来,加深对秦朝统一中国的认识。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统一政策和秦始皇的治理措施。

2. 分析秦朝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等,引导学生思考秦朝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探讨秦朝对中国历史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4. 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对秦朝的统一政策和秦始皇的治理措施应有全面的了解和清晰的认识。

课堂作业:1. 要求学生撰写简单的观后感,围绕秦朝的统一政策和秦始皇的治理措施,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2. 配发教科书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于秦朝的兴起和统一政策的理解。

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问答,检查学生对于秦朝的兴起和统一政策的掌握程度;2. 学生作业中的观后感,评价学生对于秦始皇治理措施的理解;3. 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秦朝对中国历史影响的思考能力。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9课秦统一中国》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情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等。

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素材,使他们了解国家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具有较强的兴趣。

但同时,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统一中国的过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统一中国的过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教材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引出本课内容:秦统一中国。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秦统一中国》教案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秦统一中国》教案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秦统一中国》教案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秦统一中国》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主要介绍了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意义。

本课内容紧扣课程标准,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相对较为模糊。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来理解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意义。

此外,学生对于国家统一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理解难度,需要通过实例和对比,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掌握秦朝建立的时间、地点和建立者;理解秦朝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识统一国家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意义。

2.难点:理解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2.课件:秦统一中国的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3.学习材料:相关历史故事、论文等。

4.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秦朝统一六国的意义和影响。

2.呈现(15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详细介绍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秦朝统一中国的意义,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是一篇介绍秦朝历史的重要课文。

本课主要围绕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及秦朝的灭亡等四个方面进行叙述。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练,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使他们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秦朝历史的了解相对较为有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对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和百家争鸣的形势有所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秦朝的历史与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衔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等事件可能存在一些误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秦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秦始皇焚书坑儒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秦始皇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统一过程、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

2.教学难点: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朝的版图和统一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争斗,引出秦朝的历史地位。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实现统一,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因素?”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秦朝的统一过程,重点讲解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教学课题】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主要讲述了秦王朝的统一和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秦的统一,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秦统一后,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对后来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统一国家的建立这一单元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第9课《秦统一中国》在这一单元中处于中心地位。

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作用学习。

【学生分析】我校是一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学生家长多为农民且常年外出打工学生成为留守儿童,因此在课余里,查阅资料的途径较少,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我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

通过图片、音乐、视频再现历史形成浓厚的历史氛围,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以此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深刻。

本课所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史,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开始。

本课距离现在的学生年代久远,学习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但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阶段,思维较活跃,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会比较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学习。

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力求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出当时的历史情境,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尽可能的给学生展示出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感悟历史变化的过程,采用学习小组和排练课本剧的方法,力求让学生在探究和感悟中学会学习,并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的统一、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主要讲述了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崛起,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本课内容涉及秦国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以及秦始皇的改革措施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朝的了解可能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知识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秦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建立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掌握秦国在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统一国家的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崛起过程,秦朝的统一六国,秦始皇的改革措施。

2.难点: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对内外的改革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图片、视频、PPT等教学资料。

2.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国地理位置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秦国在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等方面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秦国的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一、秦灭六国 1、原因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 师:是的,前面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那是一个长期割据混战的时期,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这个局面。

秦为什么能统一中国呢?请同学们讨论回答。

师归纳总结(课件出示原因) 2、过程 师:具备以上因素,秦始皇用不到10年的时间横扫六国,建立了秦朝。

请同学们告诉我,秦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师总结(课件出示秦灭六国示意图) 3影响 师:那么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讨论:秦统一中国有何意义?
师总结(课件展示意义)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师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
山难。

秦是统一了,但原来各自
为政的政治形态已经不能适应
新的社会的发展,如果不加以改
变,那肯定是要影响秦的统一
的,这个江山就很难守住了!所
以秦始皇是如何守他的江山的
呢?
师:那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呢?让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历史小剧《朝
会》。

二、巩固统一国家
过渡:面对已经超过了原来秦国
十几倍的大帝国该如何进行
治理呢?
1、 提问:假如你是秦始皇,你
把权力放在谁手中比较放心
呢?秦始皇也是这样想的,但是
这时有位大臣上了一件奏折,让
秦始皇心中有些不快,到底是什
么事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提问:秦皇会赞同实行分封制吗?为什么?
正是由于秦皇亲眼目睹了分封
制带来的战乱纷争他不想噩齐声回答:秦统一中国 学生组内讨论发言,归纳秦能灭六国的原因。

学生展示回答。

学生齐说,秦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学生小组讨论,展示回答 生: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四位学生表演历史剧,其他学生观看历史剧。

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师:通过这个小剧,同学们看懂了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吗? 师:那请同学们看书的43页内容和44页的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试着自己边画边解释中央集权制。

师各组巡视,不了解的加以解释 师总结(课件出示中央集权示意图):正如图所示,秦始皇将地方的权力通过中央集中到了自己的手里,这就是中央集权制。

而郡县制的实施,也开创了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师:政治上的问题解决了,秦始皇长舒一口气,但是是不是国内的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找出秦朝当时还存在的问题。

师:那秦始皇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归纳完成。

师总结(课件出示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 那现在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了,你觉得这三点措施在当时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除此以外,在交通上统一车轨,还开凿了灵渠 意图) 提问:李四为什么没买成张三的米,也没买成王二的米呢?
秦始皇是如和解决的呢?
展示统一货币、度量衡的图片
3、讲述皇帝诏书百姓无法看懂
的小故事
提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件展示统一文字的过程。

提问:假如你是当时的官吏,文
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对你有
什么好处?假如你是商人或是
百姓呢?
强调在经济文化上巩固了统一
国家
4、身为一国之君,每天要处理的事还真不少,接下来让我们继
续拆阅奏章。

多媒体展示奏章。

提问: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来
4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