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作光的舞蹈艺术特色及创作思想
贾作光“为人民而舞”的艺术之路

贾作光“为人民而舞”的艺术之路作者:张巍来源:《艺术评论》 2012年第2期张巍贾作光是蒙古族舞蹈创作的集大成者,他被草原人民称为“玛奈贾作光”(蒙古语,意为人民的贾作光)。
20世纪30年代,他师从日本现代舞大师石井漠学习德国的现代舞体系,之后根据电影《渔光曲》创作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独舞。
1947年内蒙古文工团成立一周年之际,贾作光在新舞蹈艺术的发起人吴晓邦的引领下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并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与蒙古族舞蹈结下了不解之缘。
贾作光在对牧民生活的深入体验与经历土改、反霸等革命运动的洗礼后,火一样的激情很快激发了他创作舞蹈的兴趣,并走上了一条“为人民而舞”的艺术之路。
用民族民间舞反映现实生活,是时代的要求,也成为那一时代舞蹈创作的重要特征。
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方针的正确领悟下,贾作光将生活当作创作文艺的重要源泉,以“为人民服务”为发展方向,坚持民族舞蹈艺术群众化、民族化、时代化的发展道路。
在草原文化的寻根上,“取材人民,表现人民,奉献人民”是他多年艺术创作不变的追求。
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他的舞蹈艺术之路引领着中国的民族舞蹈创作站在人民大众的高度上,以民间的传统文化为来源,以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来为我所用,兼收并蓄。
贾作光在对蒙古族舞蹈的辛勤耕耘中,舞蹈表演,舞蹈创作,舞蹈教学,舞蹈评论浇灌其艺术实践的一生。
在他的创作历程中舞蹈作品有近150部,其中蒙古族舞蹈题材占绝大部分。
以贾作光的个案研究来看他对蒙古族创作舞蹈的影响:一、蒙古族舞蹈的足迹走遍了全国、全世界早在建国前夕,中国就派出了青年舞蹈团奔赴匈牙利参加布达佩斯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贾作光作为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先锋人物,第一次将吴晓邦创作的《希望》、《蒙古舞》与自己创作表演的《牧马舞》等作品在国际大赛的舞台上成功演出,并将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带到国际的舞台并获得了专家的认可。
在第五、六、八届国际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贾作光编导创作的《鄂尔多斯舞》、《挤奶员舞》、《盅碗舞》分别获得一等奖、铜奖、金奖,让国外的艺术家领略到编导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舞者精湛的舞台技艺,以及作品所呈现的鲜明民族风格与反映的时代精神风貌。
贾作光彩虹舞蹈观后感

贾作光彩虹舞蹈观后感
刚看到舞蹈开始的时候,舞者的动作就像有魔力一样把我给抓住了。
那身姿,灵动得就像一只在花丛里穿梭的精灵,又像是在草原上撒欢儿的小鹿。
贾作光老师编的这个舞蹈动作特别有节奏感,就像音乐有了看得见的形状。
每一个抬手、扭腰、踢腿,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故事。
我感觉舞者就像是变成了一道彩虹,有着各种绚丽的色彩。
舞者在舞台上转圈圈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的眼睛要跟不上了,可又不舍得眨一下,生怕错过什么精彩瞬间。
那旋转的动作就像是彩虹在天空中打着旋儿,美极了。
而且舞者的表情也特别到位,那脸上的笑容就像彩虹下盛开的花朵,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舞蹈中的服装也像是专门为这个彩虹主题定制的一样。
那颜色鲜艳得不得了,随着舞者的动作飘动起来的时候,就真的好像是彩虹的彩带在风中飞舞。
看着看着,我都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一个充满梦幻色彩的世界,周围都是彩虹的颜色,脚下是软绵绵的云朵。
再说说音乐吧,音乐和舞蹈配合得那叫一个绝。
音乐就像是在推着舞者往前走,而舞者的动作又像是在给音乐做生动的注解。
每一个鼓点,都像是踩在了我的心上,让我也跟着舞蹈的节奏兴奋起来。
看完这个舞蹈啊,我满脑子都是那绚烂的彩虹画面。
贾作光老师真的是太厉害了,能把彩虹这么抽象的东西通过舞蹈表现得这么具体、这么美。
这舞蹈就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在舞蹈的星空中特别耀眼,让我这个观众看得是如痴如醉,就盼着能再看一次呢。
贾作光彩虹舞蹈读后感

贾作光彩虹舞蹈读后感
首先呢,这舞蹈一开场就把我给“抓”住了。
舞者的那些动作,就像是从彩虹上流淌下来的音符变成了实体一样。
贾作光先生肯定是个超级有想象力的人,他能把彩虹这么个抽象的东西,用舞蹈表现得如此生动。
你看舞者扭腰摆胯的姿态,就像是彩虹在天空中蜿蜒伸展,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充满了灵动的美感。
在舞蹈里,舞者的每一个眼神都像是在诉说着彩虹的故事。
那种明亮又神秘的感觉,就好像彩虹是一个从遥远星系来的访客,有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
而且舞者的服装也是一大亮点啊,那色彩,跟彩虹简直是绝配,随着舞者的旋转、跳跃,衣服就像彩虹的光影在舞台上飞舞。
我感觉这个舞蹈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盛宴,还特别能让人心里产生共鸣。
看着舞者的表演,我就想到了生活中的那些美好的瞬间,就像雨后突然看到彩虹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惊喜和希望。
贾作光先生用舞蹈把这种感觉放大了,让每一个看舞蹈的人都能重新体验到那种对美好的向往。
这个舞蹈啊,就像是贾作光先生送给观众的一个魔法盒,只要你打开,就会被里面的绚丽所震撼。
它也让我明白,舞蹈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组合,更是一种能把世间美好事物用身体语言表达出来的超级艺术。
以后再看到彩虹,我估计脑袋里首先浮现的不是那美丽的七彩弧线,而是这个精彩的舞蹈啦。
贾作光舞蹈创作与艺术特色赏析

贾作光舞蹈创作与艺术特色赏析程家跃【摘要】贾作光是我国著名的舞蹈艺术表演家和编导家,他开创了我国现代民族民间舞蹈的先河,提出了新颖的教育思想,备受后来人推崇.本文从实际入手,从创作入手,赏析了贾作光舞蹈创作与艺术特色.首先,简述了贾作光主要艺术成就;然后,结合作品对贾作光舞蹈创作与艺术特色进行了赏析.希望通过本文探讨,增进对贾作光舞蹈创作艺术的了解,传播贾作光先生的舞蹈创作思想和教育理念.【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2页(P108-109)【关键词】舞蹈创作;贾作光;艺术特色;艺术成就【作者】程家跃【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四川内江 641100【正文语种】中文贾作光先生的舞蹈创作有着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色,强烈的文化自觉和创新意识,形象色彩突出,创作的舞蹈艺术作品一直为后来人所喜爱、所研究。
关于贾作光舞蹈创作与艺术特色,他自己在《贾作光舞蹈艺术文集·自序》中曾写道,“舞蹈是一门艺术学科,离不开人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
”从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贾作光先生舞蹈创作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
此外,舞蹈界同仁对贾作光先生的舞蹈创作思想与艺术特色也有着很多独到的见解。
这里,笔者结合自身学识和对贾作光舞蹈艺术的理解,分析了贾作光舞蹈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
贾作光生于1923年,出身于辽宁沈阳的一个小康之家。
由于家庭条件还算富裕,从小跟着兄长的成长轨迹学习绘画,对艺术创作产生了初步理解。
家道中落后,贾作光依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坚持自学并在姐姐资助下进入满洲映画协会训练所学习,系统接受舞蹈、演戏方面的教育,为后来的舞蹈作品表演和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贾作光逃离到北平,在吴晓邦介绍下来到了蒙古大草原,这一年是1947年,从此与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蒙古大草原生活期间,贾作光创作了家喻户晓的《牧马舞》、《鄂伦春舞》、《雁舞》、《马刀舞》、《哈库买》、《鄂尔多斯》等舞蹈作品。
贾作光鄂尔多斯舞舞蹈赏析

贾作光鄂尔多斯舞舞蹈赏析
摘要:
一、介绍贾作光及其鄂尔多斯舞
二、鄂尔多斯舞的特点及创新
三、鄂尔多斯舞的舞蹈动作及表现手法
四、鄂尔多斯舞的音乐及艺术价值
五、总结贾作光鄂尔多斯舞的赏析心得
正文:
贾作光鄂尔多斯舞赏析
一、介绍贾作光及其鄂尔多斯舞
贾作光,我国著名舞蹈家、舞蹈编导,曾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他创作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作品,其中《鄂尔多斯舞》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鄂尔多斯舞的特点及创新
《鄂尔多斯舞》以蒙古族民间舞蹈为基础,融入了贾作光独特的创作理念。
舞蹈表现出浓郁的草原风情,展示了蒙古族人民勇敢、热情、豪放的性格。
贾作光在编排上进行了创新,使得舞蹈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感。
三、鄂尔多斯舞的舞蹈动作及表现手法
舞蹈动作丰富多样,既有宽广、奔放的跳跃,又有细腻、柔美的转身。
通过舞者们的精湛技艺,将蒙古族民间舞蹈与舞台表演完美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鄂尔多斯舞的音乐及艺术价值
舞蹈音乐采用蒙古族民间音乐为基调,融入现代音乐元素,旋律优美、激昂。
音乐与舞蹈动作相得益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此外,《鄂尔多斯舞》在我国舞蹈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里程碑式”的作品。
五、总结贾作光鄂尔多斯舞的赏析心得
贾作光的《鄂尔多斯舞》成功地将民族传统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展示了蒙古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在欣赏这部作品时,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舞者们的热情与力量,还能领略到编导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论贾作光的舞蹈创作思想

论贾作光的舞蹈创作思想摘要:贾作光是我国现代民族民间舞的奠基人和创始人,著名的舞蹈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舞蹈曾经影响了几代人,他的名字已成为了新中国民族舞蹈的一个文化符号。
关键词:贾作光舞蹈民族性格民族意识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在他近150多部创作和表演的舞蹈作品中,蒙古族舞蹈所占的数量最多,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试图通过对“贾派”舞蹈艺术特色的解读,从中一瞥蒙古族舞蹈文化深厚的精神内涵,以及新时期继承、发展和创新的无限活力。
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贾作光先生作为内蒙古民族舞蹈艺术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一直被视为与蒙古族马头琴大师色拉西和歌王哈扎布同等地位和声誉的一代宗师。
有着“东方舞神”的美誉。
著名蒙古族舞蹈表演艺术家斯琴塔日哈先生曾称赞他是:“第一个……学习和挖掘蒙古传统民间舞蹈之后,加以提炼,升华为舞台艺术”的人;“第一个……用舞蹈艺术塑造了普通牧民完美的艺术形象”的人;“第一个……用舞蹈形式展现蒙古人机智、勇敢、刚毅、矫健的精神气质和美的心灵”的人。
他的舞蹈不仅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也培育和影响了几代蒙古族舞蹈艺术的传人和观众。
他的舞蹈忠实于民族的传统和审美心理,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时代印记和创新自觉。
笔者认为,贾作光先生的舞蹈表演和舞蹈创作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反映了民族舞蹈对时代生活的关注,也同时记录了民族舞蹈发展的光辉历程。
独舞《牧马舞》,是由贾作光先生在1947年编舞并表演的一部反映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舞蹈作品,也是贾作光先生的早期代表作品之一。
舞蹈通过对草原牧马人的生动描述,进而探寻着蒙古民族的生活状态。
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勇敢、坚韧的性格特征,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色彩。
舞蹈以游牧民族的生活为依据,把粗犷、彪悍、豪放的牧人性格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视觉美的享受。
舞蹈在表演上既重视了形态的表现,又强调了神态的张扬。
贾作光先生认为:“有形无神则无魂,有魂无形则无味,必须做到形神兼备”才能更好地体现民族精神;只有立足于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深入开掘,才能体现蒙古民族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贾作光的舞蹈艺术特色及创作思想

作为那个时期 的《 蒙古舞 》 , 只 是 一 部
平 常 的舞 蹈 ,体 现 不 出 民 族 意识 的 自 觉性 。但 是 , 时 间到 了今 天 , 蒙 古舞 蹈
一
、
艺 术特 色 之一 鲜 明的 民族 性和
一
现 了雁 神 态 , 让 人 眼前 一 亮。贾 作 光先 生 的作 品 非 常擅 长 借 物抒 情 ,以此 达 到 托 物 言 志 的效 果 。 在 1 9 5 0年 到
《 鄂 尔 多斯 舞》 首演于 1 9 5 5年 , 由
贾作 光先 生 和斯 琴 塔 日哈联 袂 领 舞 的
蒙 古 族 舞 蹈 .也 是 我 国 第 一 部 登 上 世
时 代 性 ( 一) 民 族 色 彩
枝 独 秀 ,享誉 全 球 的 时 候 ,我 们 发
《 雁舞》 首演 在 1 9 4 9年 , 是作 者 亲
自编 排 和 表 演 的一 部 蒙 古 舞 蹈 作 品 。 此 舞 蹈 采用 借 物 拟 人 、借 物抒 情 的手
法 , 通 过 流 畅 的 语 言 及 形 象 的 动 作 展
现 ,这 部作 品就 是 几 代 艺 术 家追 求和
奋 斗 的 目标 !
贾 作 光 先 生 身 为 蒙 古族 舞 蹈 的创
始 人 ,一 直 被 视 为 和 蒙 古 族 歌 王 哈 扎
二、 创 作 思想 之一 强烈 的 文化 自觉 性和创 新 意识 ( 一) 舞蹈 中的创 新
布 和 马头 琴 大 师 色 拉 西 同样 的 艺术 大 师 。著 名 的蒙 古 族 舞蹈 艺术 家斯 琴 塔 日哈 先生 曾这 样 赞颂 贾作 光 : “ 他 是 第
贾作光彩虹舞蹈观后感

贾作光彩虹舞蹈观后感
看了贾作光的彩虹舞蹈,那可真像是一场奇幻之旅呢!
刚看到舞者开始舞动的时候,就感觉像是一道灵动的光突然闯进了视野。
贾作光老师编排的舞蹈动作特别有生命力,就像彩虹的颜色一样丰富多变。
舞者的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抬手,都像是在描绘彩虹的弧线。
那身体的扭动,不像是刻意为之的表演,倒像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情感化作的动作。
舞蹈里那种节奏感也特别迷人。
就好像你能听到彩虹下有一阵奇妙的风在吹动,而舞者随着这风的节奏在跳跃、旋转。
有时候节奏轻快得像雨滴落在荷叶上,一下子又变得舒缓,如同彩虹慢慢在天边展开的那种宁静。
我感觉自己的心跳都不自觉地跟着舞蹈的节奏忽快忽慢起来了,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再看舞者的表情,那眼睛里好像藏着一个神秘的彩虹世界。
有喜悦,像是发现了彩虹尽头的宝藏;有憧憬,仿佛在期待着彩虹能带来无限美好的事情。
而且舞者之间的配合那叫一个默契啊,就像彩虹的不同颜色交织在一起,和谐又美妙。
他们彼此之间的互动,像是彩虹的光芒在互相传递、互相辉映,一点也不突兀。
我觉得这个舞蹈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它不仅仅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还能让人感受到很多内心的东西。
它让我想到生活中的美好,就像彩虹在风雨后出现一样,不管之前经历了多少困难,总会有那么些绚丽的时刻。
看完这个舞蹈啊,就好像自己也被那道彩虹笼罩了,心里满是阳光和希望呢。
这贾作光老师的彩虹舞蹈啊,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看多少遍都不会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作光的舞蹈艺术特色及创作思想
摘要:贾作光是我国现代民族民间舞蹈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是一位国内著名的舞蹈家和教育家。
他的舞蹈曾经影响了几代人,他的名字俨然成为了新中国民族舞蹈的一个代名词。
本文通过对贾作光舞蹈艺术特色的赏析、创作的思想两个方面,发现蒙古族舞蹈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在继承旧传统和发扬新文化的一个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无限的活力。
关键词:舞蹈艺术舞蹈特色创作思想
贾作光出生于辽宁沈阳,1938年考入伪满洲映画株式会社。
是中国著名的编导艺术家、表演艺术家,北京舞蹈学院的创始人,一直享有“东方舞神”的美誉。
现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会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等艺术界的要职。
一、艺术特色之―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一)民族色彩
贾作光先生身为蒙古族舞蹈的创始人,一直被视为和蒙古族歌王哈扎布和马头琴大师色拉西同样的艺术大师。
著名的蒙古族舞蹈艺术家斯琴塔日哈先生曾这样赞颂贾作光:“他是第一个用舞蹈艺术塑造了牧民的完美艺术形象”、“他
是第一个将蒙古族传统的民间舞蹈加以强化,提升为舞台艺术的人”。
贾作光的舞蹈已经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志,他的舞蹈忠实于民族的审美理念,具有很强的鲜明、创新的自觉和时代的印记。
贾作光先生于1947年创作了独舞《牧马舞》,该舞蹈主要为观众展现游牧民族的生活特性,通过生动描述牧马人的生活,为观众探寻牧马人的生活状态。
通过舞蹈表现的张力,向观众展示了蒙古族人民坚韧不拔的强悍形象,充斥着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色彩。
(二)艺术来自生活
《牧马舞》以游牧民族的生活背景为参考对象,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牧马人民的粗狂、彪悍及其豪放,并给观众带来一种视觉冲击。
尤其在表演上重视牧马人神态、形态的张扬与彰显。
贾作光先生说过:“艺术的完美表现,必须做到形神兼备方可”,才能更好的体现出主题思想。
只有将人物内心最深切的情感作为立足点,才可以更好的表现蒙古族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标准。
贾作光宪政这样评价《牧马舞》:“对牧民生活了解的不够透彻,就谈不上对牧马人的深刻剖析。
所以我必须深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以日常的生活习惯研究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对马特殊的情感。
该舞蹈不仅仅是表现蒙古族人民的形象和性格,更多的是要将浪漫主义精神注入到牧马人的生活中,加上艺术的渲染,舞蹈的表演,才能将最好的展现在大家面前。
”
(三)形神兼备的舞蹈形态
《雁舞》首演在1949年,是作者亲自编排和表演的一部蒙古舞蹈作品。
此舞蹈采用借物拟人、借物抒情的手法,通过流畅的语言及形象的动作展现了雁神态,让人眼前一亮。
贾作光先生的作品非常擅长借物抒情,以此达到托物言志的效果。
在1950年到1980年之间,他所创作的《牧马舞》《彩虹》《万马奔腾》《蓝天的诗》等等,都有生动的反映。
《雁舞》创造性的塑造了大雁在草原人心中的美好形象。
贾作光创造该舞蹈开始时,采用背对观众,采用交叉步伐移动双脚,如同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雁,突出表现了北归的欣喜之情。
忽而疾驰、忽而俯视地面、忽而盘旋、忽而凝神注视……形态举止之间,都把大雁的神态表露无疑。
对《雁舞》的创作,贾作光先生道:“这部舞蹈作品并不是直接抒发动物本体,而是借助动物的形态表现人的思想感情。
运用移情和比兴的手法,选择人类的灵魂,塑造大雁的形象,将仿造进一步真实化,通过流畅的线条演绎,向观众展示艺术形象。
通过以物拟人的手法,表现纯蒙古人民激进奋勇的面貌。
(四)鲜明的时代特征
《蒙古舞》是由乌云先生和斯琴塔日哈先生所表演的,同时也是贾作光先生所有作品中最具特色的一部。
不仅表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还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
《蒙古舞》
是一部女子双人舞,这部作品没有像贾作光先生其他作品一样名声远播,但在早期的蒙古舞蹈时代,有着不可言语的意义。
这个时期,蒙古族舞蹈的风格和特点在艺术上没有得到体现,可以说是一直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路线。
作为那个时期的《蒙古舞》,只是一部平常的舞蹈,体现不出民族意识的自觉性。
但是,时间到了今天,蒙古舞蹈一枝独秀,享誉全球的时候,我们发现,这部作品就是几代艺术家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二、创作思想之―强烈的文化自觉性和创新意识
(一)舞蹈中的创新
《鄂尔多斯舞》首演于1955年,由贾作光先生和斯琴塔日哈联袂领舞的蒙古族舞蹈,也是我国第一部登上世界舞台的舞蹈。
在舞蹈的取材中,贾作光先生选择了寺庙中喇嘛跳鬼中的“鹿舞、撒黄金”等舞蹈元素。
使得“软硬动肩”和“手腕互挽”等标志性的动作贯穿始终。
其中还创作了很多新的动作,比如“单腿板腰”、“甩手下腰”等相关的高难度动作。
极大的加强了舞蹈感染力。
不仅展示出鄂尔多斯蒙古族男人的豪放、彪悍,也成为了这个舞蹈永恒的艺术形象。
在女性舞蹈中,欢快、轻盈的节拍展现了女子的热情。
贾作光从草原生活中,创造出了新的骑马、挤奶等具有民俗特色的动作,加上艺术的渲染,整支舞蹈就变得浓郁和鲜明。
女子群舞和男子群舞相互穿插、对舞,通过肢体的交流融为一
体,在音乐的烘托下,呈现出起承转合的结构变化。
(二)简洁、典型、浪漫色彩
“她们身着不同色彩的服饰,象征七色彩虹,充满了梦幻和动感的浪漫色彩。
这是创作于1979年的《彩虹》。
《彩虹》在动作语言的表达上相当流畅和简洁,同时采用了鄂温克民歌上的音乐,朗朗上口。
正是由于此特征,使得《彩虹》刚面世,就引起了较大的轰动,并受到群众的喜爱,获得较高的评价。
在国庆30周年的时候参加演出,荣获一等奖。
这部作品把大自然的元素和舞蹈的元素凝结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浪漫的动作符号。
在舞蹈的创作中,创作者将自己置身在草原中,自由闲适的呼吸每一口清新的空气,沐浴在充满幻想和色彩斑斓的彩虹之中。
(三)情绪舞蹈
《喜悦》是一部情绪感非常强的舞蹈,它的主题思想就是单纯、简洁。
抒发的是文革之后,人们的喜悦心情和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幻想。
舞蹈在一开始的时候,利用奔放的音乐,将观众带入一个激情澎湃的高潮点。
让人感觉压抑很久的心门突然被打开,然后不愉快的心情一泻而出,瞬间将心情释放出来。
同时随着音乐的深入,一种新的空气沁入内心,令人振奋不已。
这部作品的表达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开始→高潮→结尾”,进而突出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
贾作光先生在创作所有舞蹈时,较重视“形神兼备、
情舞交融”,往往用一个“情”字来展现每一个舞蹈动作,使得舞蹈灵魂得到无限的夸张,达到一种“人舞合一”的境界。
为此贾作光先生用尽毕生的经验,将这样的舞蹈美学浓缩成为十个字:“准、稳、敏、轻、健、柔、洁、美、韵、情”。
这十个字不仅仅体现出对舞蹈经验的总结,也是对舞蹈艺术以很高的理论进行概括。
三、结语
准确的说,贾作光创作艺术的黄金期是从蒙古舞蹈开始的。
因此,对于蒙古舞蹈的创作和表现是最多的。
在蒙古生活的20多年,使他熟悉了蒙古生活的习俗,学会了他们的语言,有着一段我们不知道的传奇经历。
从贾作光创作的作品来看,大量的佳作离不开蒙古的热土,离不开草原的文化。
他的舞蹈寓意深远,具有很鲜明的时代印记和个性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李颖.贾作光舞蹈教育思想三题[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04).
[2]张巍.贾作光“为人民而舞”的艺术之路[J].艺术评论,2012,(02).
[3]高绿茵.试论舞蹈艺术的美、审美及其美育功能[J].大众文艺,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