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资料

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资料
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资料

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综述

施赟豪

摘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作为一种高效的能量转化装置,其成功应用将有效地节约能源和降低能源利用过程中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低温化可加快SOFCs商品化的步伐,而其关键在于开发高性能的阴极材料。本论文对近年来在中低温SOFCs阴极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其中包括Ba0.5Co0.5Fe0.8O3-x,一系列材料、具有两维氧离子传导特性的LnBaCo205+x双钙钛矿型材料及其他的钴基钙钛矿型材料、非钴基阴极和贵金属修饰阴极,以及浸渍法制备的纳米修饰阴极等,指出了各种材料的优缺点及将来的发展趋势。

Abstract: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s) as a highly efficient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 its successful application will effectively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reduced the emiss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in the process of energy us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Low temperature can accelerate the pace of commercialization of SOFCs, and the key is to develop high-performance cathode materials. This paper on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SOFCs cathode materials were more comprehensive review, including Ba0.5Co0.5Fe0.8O3-x, a series of materials, with oxygen ion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wo dimensional LnBaCo205+x double perovskite type materials and other cobalt based perovskite type materials, non cobalt based cathodes and noble metal modified cathode, and prepared by impregnation method nanoparticles modified cathode.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materials were pointed out.

关键词:固体燃料电池阴极中低温化

Keywords:Solidfuelcellcathodelowtemperature

正文

【1】引言:燃料电池作为一种电化学能量转换装置。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和污染物排放少等突出优点。燃料电池有多种类型,目前最为关注的是以聚合物导体膜为电解质的低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s)和以快离子导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除了具有高效和环境友好的特点外,SOFCs还具有其他燃料电池所没有的突出优点:(1)没有其他燃料电池(如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等)的电解液腐蚀和泄漏等问题;(2)由于在高温下操作,电池排出的高质量余热可以充分回收利用,综合能效可达70%以上;(3)燃料适用范围广,除氢气外,一氧化碳、氨气、碳氢化合物,甚至固态碳都可以作为燃料,这一特点也正好符合我国发展新型替代能源的战略需要;(4)SOFCs的大部分材料组成都含有稀土元素,开发SOFCs可以促使我国丰富的稀土资源朝着具有高附加值的方向健康发展。[1]

SOFCs也有许多缺点,不稳定,价格高,性能差是制约其商品化的主要障碍。传统的SOFCs采用钇稳定的氧化锆(yttria—stabilizedzirconia,YSZ)为电解质,具有纯电子导电能力的La0.8St0.2MnO3-x(LSM)为阴极、Ni—YSZ金属陶瓷为阳极及La0.8Ca0.2CrO3-x氧化物为连接体,操作温度通常在1000℃左右[2]。如此高的操作温度引入了系列的问题,如材料价格昂贵,电池组件之问的相反应加速进而影响电池的寿命,对电池附属设备的要求异常苛刻等。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降低操作温度是SOFCs能在实际中得以应用的关键。低温操作可以显著降低电池组件间的相反应及电极的烧结速率,进而有效地提高电池的寿命。当电池温度降至800~C以下时有望采用不锈钢金属连接体,从而大大降低电池的材料成本。SOFCs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实现其低温化。

随着温度的降低,电解质的欧姆电阻与电极的极化电阻急剧增大。电解质欧姆电阻与电导率成反比而与膜厚度成正比,通常采用减小电解质膜的厚度来实现SOFCs在低温下具有较低的欧姆电阻,以实现高的功率输出。将电解质的厚度降低到5~10m,YSZ,钪稳定的氧化锆(scandiastabilizedzirconia,ScSZ)和钐掺杂的氧化铈(samarium—dopedceria,SDC)电解质的最高操作温度可降至650,600和500摄氏度仍能保证电解质的欧姆电阻在可允许的范围之内。[3]特别是采用质子导电型的新型电解质材料如BaCe0.8Y0.2O3-x,当膜的厚度达到5—10m时,电池的操作温度有望降到400~C左右。目前薄膜电解质的规模化制备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通过控制原始粉体的形貌和颗粒尺寸,采用流延、丝网印刷和喷涂法可以成功制备出廉价大面积阳极支撑型薄膜电解质u。[4]传统的SOFCs阴极材料为LSM,由于其与YSZ具有优异的相容性,高结构化学稳定性和高电子电

导率等突出优点,其仍然是目前最为常用的高温阴极材料。LSM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没有极化电流的情况下为纯电子导体,因而氧在以LSM为阴极的电池上的电化学还原严格局限在电极-电解质一空气三相界面上。这种意义上的三相界面对于经高温烧结后的LSM来说通常很小,同时由于氧的电化学还原反应通常表现出高活化能,LSM电极对氧的活化催化能力随着温度的降低急剧下降,因而人们普遍认为在800℃以下LSM就不能使用,如何提高阴极的低温性能成为目前SOFCs中低温化的关键所在。

采用混合氧离子电子导体氧化物作为阴极材料。可成功地将电极反应区域从传统的三相界面扩展到整个电极的表面,进而大大提高了电极在低温下对氧的活化性能,因而近年来开发新型的混合导电型阴极材料成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低温化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混合导体氧化物多为含钴氧化物,其突出特点是对氧电化学反应还原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但是此类含钴氧化物通常都具有高的热膨胀系数及较低的结构化学稳定性,发展非钴基混合导体氧化物也是目前阴极材料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氧的活化涉及表面交换及离子扩散等过程,在许多情况下氧的表面交换过程往往是阴极过程的速控步骤,某些贵金属如Pd、Pt和Ag对氧具有非常好的活化能力,采用贵金属修饰的阴极也是目前阴极中低温化的一个发展方向。溶液浸渍法是一种有效制备纳米结构电极的方法,可降低电极制备温度,缓解电极与电解质膨胀系数的不匹配问题并提高电极的有效面积,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Ba0.5Sr0.5Co0.8Fe0.2O3-x系列阴极

对于ABO钙钛矿型氧离子导体氧化物,氧空穴通常为其氧离子传输的载体,

因而氧离子电导率与氧空穴浓度密切相关。氧空穴的产生通常通过对钙钛矿A 位进行低价金属离子的掺杂得以实现。2000年,shao等首次报道了BSCF作为无机致密膜材料用于高温下从空气中选择分离氧,由于其A位完全被低价金属离子Ba2+,Sr2+取代,材料表现出异常高的氧空穴浓度,进而BSFC膜在高温下表现出优异的透氧能力,同时A位Ba2+离子的部分掺杂也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热化学稳定性,其已成为了目前最为热门的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之一[5]2004年,shao和haile进一步将BSCF用作中低温SOFC阴极材料,以氢气为燃料及空气为阴极气氛,以BSCF作为阴极和SDC为电解质的阳极支撑型燃料电池在600摄氏度下获得了高于1000mW*cm-2的峰值功率密度。随后,BSCF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已成为目前最为热门的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阴极材料[6]。

然而进一步研究表明,BSCF也具有一些突出的缺点:(1)与其他含钴阴极材料类似,具有高的热膨胀系数(TEC),在30—1000度下的平均热膨胀系数高达(20—24)×10-6K-1,远高于SDC(~11.0×10-6K-6)和YSZ(~10.5×10-6K-1);(2)具有较低的电子电导率,在电池的操作温度范围内,空气氛下的电导率通常小于50S·cm-1,在低氧分压下甚至小于10S·cm-1,低电导率在实际使用中容易导入大的接触电阻;(3)对CO2中毒效应明显,在低温下空气中少量的CO2也可能造成BSCF阴极材料性能的明显衰减,而环境气氛中CO2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以碳氢化合物为燃料时,当电池的密封不是很理想时,阴极气氛中可能含有较高浓度的CO2;(4)与部分电解质材料相反应严重,研究发现BSCF与YSZ、ScSZ及部分质子导体在高温下均可能产生相反应。

针对以上问题,人们对BSCF进行了相应的改性研究。Li等试图通过对BSCF 钙钛矿的A、B位离子进行掺杂以提高BSCF的性能,如电子电导率和结构化学稳定性等。在纯电子导体LSM阴极材料中引入YSZ离子导电相形成复合电极如LSM+YSZ进而提高电极的三相界面反应区面积,是提高LSM阴极材料低温性能的一种常用的方法。然而由于BSCF本身具有很高的氧离子电导率,与纯BSCF 电极相比,BSCF+SDC复合阴极对氧的电催化活性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但是SDC的热膨胀系数远小于BSCF,BSCF与SDC形成复合阴极可有效提高BSCF 阴极与SDC的相容性,同时提高了材料的抗CO2中毒能力,因而在单室固体氧

化物燃料电池中仍显示出比BSCF更为优异的性能。

【3】LnBaCo2O5+x双钙钛矿型阴极

双钙钛矿结构的阴极材料(AA.B2O5+x,其中A.为稀土金属,A通常为钡,B为过渡金属),顾名思义,其最小结构单元为普通钙钛矿最小结构单元两倍的一类A位元素有序化的材料,其中被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分子式为LnBaCo2O5+x 的复合氧化物,其中Ln为Pr,La,Gd,Sm,Nd和Y等。在该化合物中,稀土离子和钡离子以有序化的形式占据着A位的晶格位置,并按[CoO:]-CBaO]-[CoO].[LnO]顺序排列,而氧空位被局限在稀土层中。这种特殊的离子排列方式有效地降低了氧和稀土元素的结合能力,进而提高了氧的体相扩散能力。Taskin等研究了通过不同方法合成的A位有序的和无序的GdBaB2O5+x(B=Mn,Co)氧化物,发现A位有序化材料的体相化学扩散系数相比A位无序的材料显著提高,说明A位金属离子的序化的确对氧的体相扩散是非常有利的。尽管由于实验条件和测试方法的不一致性,不同研究者所给出在此类材料中氧的体相扩散系数(D)和表面交换系数(k)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差别巨大,但该类材料在中低温下表现出高的体相扩散系数是毋庸质疑的。

采用对称电池研究的GdBaB2O5+x(B=Mn,Co)比表面电阻(ASR),发现当稀土元素为Pr时,材料的ASR最小,在600℃空气氛下为0.2131Ω·cm2。我们对PrBaCo2O5+x(PrBC)材料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阴极焙烧温度对电池的性能影响非常明显,尽管在所考察的温度范围内PrBC与电解质之间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相反应,但是不同的焙烧温度会影响PrBC电极的孔隙率、颗粒之间以及和电解质之间的结合能力。当阴极焙烧温度从900~C升1000~C时,颗粒之间的结合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但颗粒尺寸并未显著变化,当进一步提高阴极焙烧温度时,阴极烧结明显而导致孔隙率降低,特别是当焙烧温度达到1100~C时,出现显著的烧结现象。通过采用电化学阻抗谱的方法,发现极化电阻中的非电荷转移过程的电阻随着阴极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电荷转移过程中的电阻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而减小,最优焙烧温度是这两种电阻之和达到最小值,即1000℃。采用薄膜型SDC电解质(~20m),阳极支撑的单电池的峰值功率密度在650℃时达到835mW·cm-1。

双钙钛矿结构材料已经成为研究者们非常感兴趣的一类固体氧化物燃料电

池阴极,但是现在很多研究者现阶段主要停留在对组成离子的掺杂或替代,对于电极的长时间热化学稳定性,极化条件下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偏少,而这对于电池的实际应用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有必要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4】其他钴基钙钛矿型阴极

目前大部分钴基钙钛矿型的阴极材料都是基于BaCoO3-x和SrCoO3-x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aCoO3-x和SrCoO3-x都具有2H—BaNiO3型结构,氧离子几乎不具备迁移能力,通过对材料的A、B位进行合适的离子掺杂可以有效地稳定氧空穴无序化的钙钛矿相结构,进而大大提高材料的氧离子导电能力。如通过对A位掺杂La等稀土元素,及B位掺杂Fe等过渡金属离子,可以使得材料的容限因子在1附近,进而成功保持钙钛矿型结构。然而A位高价离子的掺杂会导致材料晶格内部氧空穴浓度的降低,这对氧的催化活性不利。最近我们发现通过B位某些特定离子的少量掺杂可以有效地稳定BaCoO和SrCoO的钙钛矿相结构。如Ba0_6Sr04Co09NbolO3—6(BSCNb),SrCo09NbD_lO3一(SCNb)和SrScCo08O(SScC)都表现出立方钙钛矿型的结构。由于此类材料的A位都为低价Ba/Sr离子占据,因而表现出非常高的氧空穴浓度。研究发现SScC和SCNb都表现出与BSCF相近的电极性能,以SScC和SCNb为阴极和SDC为电解质,电池的峰值功率密度在600~C下分别达到了902和1008mw·em。与BSCF相比,SScC具有更低的热膨胀系数16.9×10K~。而与BSCF相比,SCNb表现出更高的电子电导率,在600℃下SCNb的电导率在空气氛下为90S·cm-1,相同情况下BSCF的电导率仅为37S·cm-1。进一步研究表明,Nb和Sc只有在少量的掺杂时,才能有效地稳定立方钙钛矿型结构,同时获得优异的电极性能。钙钛矿结构的稳定化可能来自于Nb和sc的掺杂成功改变了钴离子的价态与自旋态,从而使材料的容限因子成功保持在1附近。而过多的Nb或sc离子掺杂反而使得氧空穴可能发生有序化,从而未能获得纯相的立方钙钛矿结构。我们针对M离子对SrCo。MO,一材料的结构、热、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考察了Bi、zr、Ce、Sc、La、Y、Al和zn离子。发现不同的掺杂离子对SrCoMO材料的性能产生巨大的影响,离子的最外层分子轨道结构为d时材料通常表现出2HBaNiO的晶体结构,而为d构型时,材料通常具备立方钙钛矿或针镍矿型结构。

【5】非钴基阴极

钴基阴极相比其他阴极具有更高的电化学性能,但是由于其高的热膨胀系数,低的化学稳定性,与YSZ电解质高的反应活性以及钴的易挥发性和相对较高的价格,使得开发高性能的非钴基阴极成为目前另一重要研究方向。目前的非钴基阴极材料主要可以分为:Ln2NiO4+x型,LnFeO3-x型和BaxSrl-xMyFe1-yO1-y(M为非钴金属)型复合氧化物等。

Ln:NiO+(Ln=La,Pr,Nd等)是一类具有KNiF型结构的氧化物,该类化合物可以认为是由ABO钙钛矿结构层和AO岩盐层交替排列而成。LnNiO+中非计量比的氧以间隙氧的方式在AO岩盐层存在,这种结构得氧非计量比的值能达到比较大的水平,如PrNiO+达0.22。该类材料还具有高的电子电导率、高的氧传递速率以及和传统电解质相近的热膨胀系数等优点,因而其作为SOFCs的阴极已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然而LnNiO+氧化物容易和传统的YSZ电解质发生相反应,且该材料本身的结构稳定性不是很好,所以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对该材料的A、B位进行掺杂或替代∞J。

非钴基阴极某些性能非常优异,和LSM相比,在中低温时具有更高的电化学性能,和含钴的钙钛矿型材料相比,又具有低热膨胀系数、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是一类非常有潜力的阴极材料。但是低的电子电导率是此类材料的一个普遍现象与缺点。另外此类电极的形貌结构对性能的影响相比钴基电极更为明显。

【6】贵金属修饰阴极

早期SOFCs阴极的研究主要为铂、钯和银之类贵金属,它们对氧还原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在SOFCs中表现出良好的电极性能。然而由于昂贵的价格,以纯贵金属为电极材料在SOFCs中不具备实际应用价值。采用贵金属修饰复合氧化物阴极不仅可以降低贵金属的用量,同时可减小其对离子在体相中扩散的阻碍作用,与纯贵金属相比,电极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最近几年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已成为目前SOFCs阴极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此类电极材料的一个突出优点是组成简单,电极与电解质材料之间的相反应被最小化。目前华中科技大学李箭教授在此领域作了较多的工作¨卜_。如采用浸渍法成功制备了纳米结构的Pd改性LSM/YSZ复合阴极。发现Pd均匀分布在多孔基体的表面,浸渍

的Pd颗粒以Pd(0)的形式存在于阴极中,并与氧化物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在750~C下电池的峰值功率密度高达1420mw·cm-2[126]。然而Pd容易烧结而失活,可通过加入Mn,Co与Pd形成PdMn,PdCo合金,Mn,Co成功进入Pd晶格,降低了烧结传质过程,从而抑制了颗粒烧结,提高了贵金属的高温稳定性,进而可以满足IT.SOFCs对阴极的要求。

针对BSCF较低的电子电导率,我们采用Ag来修饰BSCF1281。Ag不但可有效地避免与BSCF可能的相反应,同时Ag本身对氧还原的良好催化性能对提高电极性能也十分有利。我们进一步采用还原沉积法制备了Ag修饰的BSCF阴极,发现Ag的还原剂选择非常重要,当采用HCHO作为还原剂时,在反应过程中容易与BSCF生成碳酸盐,不利于氧的表面吸附与电荷转移¨;而采用NH作为还原剂时,可避免碳酸盐的生成而对BSCF结构造成的破坏作用。Ag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电子电导,同时增加了氧气吸附界面积,因而电荷转移电阻显著降低。然而过多的Ag修饰量会导致BSCF表面的氧空穴位被占据,影响氧气的还原。研究表明Ag的加入量为3wt%时阴极性能最佳,600~C时极化电阻仅为0.04n·cm。

针对贵金属高温下容易烧结这一缺点,我们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具有“自呼吸”能力的新型阴极材料,贵金属离子可在极化电流的作用下可控地进出钙钛矿的晶格结构,进而当贵金属烧结失活时可以通过阳极极化强制贵金属重新进入钙钛矿的晶格结构,从而实现材料的再生¨。

【7】浸渍法制备的纳米修饰阴极

阴极的性能不仅与电极的材料组成密切相关,而且也与电极的微结构息息相关。阴极的制备通常需要经历粉体合成、成型和高温烧结等过程。将采用各种方法合成的粉体沉积在电解质的表面后,需要较高温度烧结使得电极与电解质及电极颗粒之间的密切结合,以保证电极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及良好的电子离子传输路径。为了获得满意的结果,烧结温度通常在1000℃以上,如此高的温度烧结引入系列问题如:(1)电极表面积减小,电极材料颗粒的长大,从而减小氧活化的三相界面积;(2)某些电极与电解质在高温下易发生相反应,如LSCF和LSC 等在850%以上易与锆基电解质反应生成高阻相如La,Zr,O;(3)一些阴极材料与电解质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大,直接将电极负载在电解质上,在长时间操作中容

易造成电极与电解质的界面剥离,从而造成电池性能的衰减。

溶液浸渍法是一种有效制备纳米结构电极的方法,它通过分步的电极制备方法,在某些程度上能有效地解决常规制备方法所带来的上述系列问题。溶液浸渍法制备纳米结构电极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多孔电极结构的制备,二是溶液浸渍与焙烧。多孔电极骨架结构的制备可采用通常的方法制备,在制备过程中加入造孔剂以增加孔隙率。用于制备骨架结构的材料很多,如各种陶瓷阴极材料,也可以为电解质材料。H等将LSM浸渍YSZ复合阴极材料与传统LSM+YSZ阴极进行了对比,当YSZ浸渍lOvo1%LSM溶液后,阴极表观电导率为0.5S·cm~,而LSM+YSZ阴极不足0.01S·cm_1¨。通常采用浸渍法制备的电极的机械性能和膨胀系数等主要取决于骨架的性质,因而浸渍法制备阴极可有效地消除常规法制备电极膨胀系数不匹配的问题。如以YSZ为骨架结构浸渍法制备的LSC+YSZ 复合阴极的热膨胀系数与YSZ相似,而采用常规方法制备的阴极,热膨胀系数通常取决于组成材料的权重平均值。目前各种材料结构组成的阴极都被采用浸渍法进行尝试,并已有多篇综述文章报道。在国内,中国科技大学夏长荣课题组在此领域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李箭教授课题组也进行了类似的尝试。

【8】结论与展望

阴极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低温化的关键所在,合适的阴极材料除了需要具备对氧电化学还原高的催化能力外,还需要具备与电解质类似的热膨胀系数与行为,不与电池其他组件发生相反应,高的电子导电率以保证在高极化电流下不会引入大的接触电阻,对环境气氛中微量杂质的化学惰性等特点。在材料的开发中需综合考虑以上的因素。材料的性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如何获得阴极材料在实际应用的情况下(高温、电流极化等)的构效关系非常重要,也是研究的难点。

参考文献

[1]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化学进展2011.3418-429

[2]韩敏芳(HanMF),彭苏萍(PengSP).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材料及制备(SolidOxideFuelCellMaterialsandFabrication).北京:科学出版社(Beijing:SciencePress),2004.7—14

[3]MinhNQ.J.Am.Ceram.Soc.,1993,76:563—588

[4]HaileSM.AetaMater..2003,51:5981—6OOO

[5]SteeleBCH,HeinzelA.Nature,2001,414:345—352

[6]SinghalSC.SolidStateIonics.2000.135:3O5—3l3

[7]YamamotoO.Electrochim.Acta,2000,45:2423—2435

[8]BadwalSPS,FogerK.Ceram.Int.,1996,22:257—265

[9]HohappelsP,V ogtU,GrauleT.Adv.Eng.Mater.,2005,7:292—3O2

[10]AlcaideF,CabotPL,BrillasE.J.PowerSources,2006,153:47—6O

[11]梁凤丽(LiangFL).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octoralDissertationof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2009

[12]ZhouW,RanR,ShaoZP,CaiR,JinWQ,XuNP,AhnJ.Electrochim.Acta.2008.53:4370~438O

[13]ZhouW,RanR,CaiR,ShaoZP,JinWQ,XuNP.J.PowerSources,2009,186:244-251

[14]邵宗平(ShaozP),周嵬(Zhouw),冉然(RanR),高冬梅(GaoDM),金万勤(JinWQ).CN200810156129.6.2008[131]SholklapperTZ,KurokawaH,JacobsonCP,ViscoSJ.deJongheLCNanoLett.,2007,7:2l36—2l41

[15]ArmstrongTJ,RichJG.J.Electrochem.Soc,2006,153:A515一A520

[16]HuangY,V ohsJM,GorteRJ.Eleetrochem.Solid-StateLett.,2006.9:A237一A24O

[17]HeHP,HuangYY,RegalJ,BoaroM,V ohsJM,GorteRJ.

[18]J.Am.Ceram.Soe..2004,87:331—336

[19]JiangSP.Mat.Sci.Eng.A.2006.418:199—210

[20]V ohsJM,GorteRJ.Adv.Mater.,2009,21:943—956

[21]JiangZY,XiaCR,ChenFL.Electrochim.Aeta,2010,55:3595—36O5

[22]KreuerKD.Annu.Rev.Mater.Res.。2003.33:333—359

[23]NiM,LeungDYC,LeungMKH.J.PowerSources,2008,183·133—142

[24]TolchardJ,GrandeT.J.SolidStateChemistry,2007,180:2808—2815

[25]LinY,RanR,ZhangCM,CaiR,ShaoZP.J.Phys.Chem.A.2010,114:3764—3772

[26]YangL,ZuoCD,WangSZ,ChengZ,LiuML.Adv.Mater.,2008,20:3280-3283

[27]LinY,RanR,ShaoZP.Inter.J.HydrogenEnergy,2010,358281—8288

[28]HibinoT,HashimotoA,SuzukiM,SanoM.J.Electrochem.Soc.,2002,149:A1503-A1508

[29]HeF,SongD,PengRR,MengGY,YangSF.J.PowerSources,2010,195:3359-3364

[30]DingHP,LinB,LiuXQ,MengGY.Electrochem.Commun.。2008。10:1388—1391

燃料电池催化材料的进展

燃料电池的研究1 应用物理学-2014051413-周泽鑫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清洁高效地直接转化为 电能的发电装置。燃料电池的种类有碱性氢氧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型燃料电池,碳酸盐型磷酸盐型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燃料电池具有清洁 高效等特点,但传统的燃料电池的效率远远不够使燃料电池广泛使用。本文主 要介绍近几年对提高燃料电池效率的方法。 质子交换膜电池PEMFC一种以离子交换膜为电解质,以Pt/C为氧化剂, 以氢气等作为燃料的高效清洁的燃料电池。单PEMFC的电极材料Pt较为昂贵,难以普及,因此需要寻求更加廉价的材料作为电极催化剂。主要是对Pt进行 其他材料的掺杂和寻找非Pt材料。 质子交换膜以Pt为催化材料,而Pt表面极易吸收Co,使电催化剂Pt中 毒失活,从而导致电池效率大幅下降,在对新型电催化材料的研究中,需要使 催化材料具有抗Co中毒特性。 1.Pt的掺杂 实验表明,对Pt进行非pt材料的掺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燃料电池的 效率。Fe掺杂的实验表明,Fe的加入能提高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Pt-Fe催化 剂比一般Pt催化剂具有更小的晶格参数,Pt-Fe的形态为合金不排除表明存在 部分氧化态【1】。将超级电容器材料聚苯胺引入电极催化剂中,聚苯胺在催化剂 中具有在瞬间电流负载时缓冲电池电压和电池大电流放电时平稳电压的作用。 实验中,通过掺杂10%聚苯胺的催化剂与未掺杂的Pt催化剂进行对比,发现掺 杂后的还原电流明显高于未掺杂的Pt催化材料。当掺杂量达到30%时,催化效 率开始下降,说明聚苯胺掺杂量过高是会影响催化效率【2】。催化效率的下降可 能为当聚苯胺的掺杂量过高时,聚苯胺会将催化材料Pt覆盖,影响对气体燃 料的吸附。另外,聚苯胺对于减缓催化剂载体的腐蚀有积极作用。在Mo的掺 1第7期燃料电池催化材料的进展

新型固体燃料电池

新型固体燃料电池 香山科学会议第97次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6月14日一17日在北京香山举行。会议主题为“新型固体燃料电池”。王佛松院士、W.Weppner(德国,基尔大学)教授、陈立泉研究员、孟广耀教授担任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的8名专家学者和30余名中国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总结介绍国内外先进燃料电池领域的现况、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绿色能源的迫切要求出发,侧重于对新型固体燃料电池研究开发中的新进展、新概念、新见解的交流和讨论。 一、2l世纪的绿色能源和最佳发电系统 中国科技大学孟广耀教授作了题为“新型固体燃料电池—21世纪的绿色能源”的综述报告。他认为,一个适于所有化石燃料和其它生物质或可持续能源的绿色能源路线,是集汽化联合循环、无机膜反应器和陶瓷膜过滤器以及燃料电池为一体,发展新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这种新型燃料电池是采用新型固体电解质,通过新颖的软化学制造路线实现薄膜化和整个结构优化的,可以在中、高温中操作,通过全面深入的基础研究可达到高效率、低成本,从而实现人类绿色能源的理想。 孟广耀指出,燃料电池是一类高能量转换效率的洁净、安全和方便的能源系统,实际上也是一类包括燃料重整和转换以及电化学反应过程等在内的无机膜

反应器。孟广耀综合分析了国际上固体燃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思路,认为SOFC 是采用离子导体陶瓷为电解质的高温燃料电池。与传统的燃煤燃气发电技术和其它燃料电池比较,SOFC有许多优点,SOFC被认为是最适合应用于电站系统的先进燃料电池技术。他还归纳了SOFC目前所遇到的主要困难,并特别强调了制作中的软化学路线问题。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严东生院士和温廷琏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燃料电池特别是固体燃料电池的回顾和展望”、“中国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开发”的评述报告。严东生概要地介绍了碳酸盐燃料电池及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固体燃料电池,分析了它们的发展现状、各自具有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温廷琏专门介绍了碱金属燃料电池(AFC)、高聚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PEM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等四种电池在中国有关机构和工业界的研究与开发情况,同时指出,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尚有很大距离,但发展燃料电池已成为国家政策,预期可有长足进步。 来自美国A11ied Singnal公司的国际著名燃料电池专家N.Q.Minh博士在对PEMFC和SOFC这两类电池的关键特性、关键技术以及它们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之后认为,PEMFC和SOFC是目前发展中的两类主要的固体燃料电池技术,在发电应用(电站系统)方面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瑞士联邦能源办公室燃料电池项目负责人Leo Dubal博士作了“瑞士研究开发固体燃料电池l0年之经验教训”的报告。他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展示了技术成就,概述了所获得的最重要的经验教训。瑞典皇家工学院朱斌研究员在对比分析传统高温SOFC与中温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目录 1引言 (2) 1.1燃料电池的概念及特点 (2) 1.2固休氧化物燃料电池 (4) 1.2.1固休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4) 1.2.2 SOFC工作原理 (5) 2固体燃料电池多物理场模拟 (6) 2.1控制方程 (6) 2.1.1动量守恒方程 (6) 2.1.2能量守恒方程 (6) 2.1.3质量守恒方程 (6) 2.1.4导电方程 (7) 2.2物理模型 (7) 2.3数学模型 (8) 2.3.1气体输运控制方程 (8) 2.3.2导电控制方程 (8) 2.4边界条件 (9) 3结果与讨论 (11) 3.1电势分布 (12) 3.2不同阳极厚度燃料电池的浓度分布 (12) 3.2.1不同阳极厚度燃料电池的电势分布 (14) 3.3阴极厚度对燃料电池性能影响 (15) 3.4连接体宽度变化对浓度、电势分布的影响 (18) 4 结论 (19)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仿真 摘要 燃料电池是将化学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和传统的热机相比,燃料电池具有更高的电效率,并且燃料电池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发电方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属于高温燃料电池,除具有燃料电池的一般特点外,其高温排气也可以进一步加以利用。本文建立了描述平板式SOFC的物理数学模型,使用多物理场耦合模拟软件Comsol对其进行模拟计算。通过改变阳极和阴极厚度、连接体rib宽度等,研究其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内燃料浓度、电势分布等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当燃料沿燃料通道方向流动未出现低燃料浓度区或产物浓度区时,电池电势在燃料流动方向上变化不大;阳极厚度的增加对反应物在垂直于燃料流动方向的分布几乎没有影响,随着阳极和阴极厚度及连接体宽度的增加,燃料电池的性能更好。本模拟可以为燃料电池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Comsol 1引言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加速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目前全球能源的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全世界对化石燃料利用的持续增长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美国能源部预计,2015年全球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增加60%;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未燃尽的碳氢化合物等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因此,解决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的关键就是改善能源结构问题,研究开发清洁能源技术。而燃料电池技术正是符合这一需求的高效洁净能源。 1.1燃料电池的概念及特点 燃料电池是把化学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与传统的发电方式相比较,关键的区别是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过程是直接的。燃料电池需要清洁的

燃料电池综述

燃料电池汽车综述 摘要:随着能源供应的制约及环境压力不断显现,对人类未来主导能源的争论和研究不断深入。氢经济不但在能源和环境方面带来革命性改变,也对传统的汽车基本构造和技术打开了新的思路。 燃料电池汽车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利用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作动力,因而被誉为“绿色汽车”。燃料电池的广泛应用有助于节约燃料以及减少大气污染,被称为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 本文围绕现代汽车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等问题对氢动力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背景、发展状况、工业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及对其基本知识进行了论述。主要对以氢作为汽车燃料的动力性、经济性进行了讨论;对氢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说以及对氢燃料电池的构造原理以及优缺点进行了论述;对燃料电池汽车的构造原理、关键技术、安全系统等进行了概述,并综合分析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前景和国内外发展状况;最后,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应用 1简介 汽车是石油资源的主要消耗源,也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化石燃料总有一天会枯竭,只有开发替代能源汽车是唯一的出路,目前正在发展中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有纯电动车、油一电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内燃发动机汽车、氢燃料电池电动车几类。纯电动车采用动力蓄电池作为汽车动力源,动力蓄电池主要有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几类。油一电混合动力汽车是内燃机汽车向电动汽车过渡中的一个合理选择,此过渡过程经预测可能需要20年以上。替代燃料内燃发动机汽车使用的天然气、柴油(包括液化柴油和煤液化柴油)、甲醇、二甲醚等替代燃料,仍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无法彻底解决内燃发动机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研究现状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研究现状 伍永福,赵玉萍,彭军 内蒙古科技大学(014010) 摘要:燃料电池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安全可靠性、环境友好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这些优点赋予了燃料电池极强的生命力和长远的发展潜力。本文就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原理、特点及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就Ni基阳极燃料电池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寻找Ni基阳极的替代阳极方面,(一是氧化物阳极,如(Ba/Sr/Ca/La)MxNb1-x O3-δ阳极;二是其他金属基阳极,如Cu基阳极。)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0.6 关键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导率,扩散,极化 1、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发展概况 热电厂首先经燃料的燃烧把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再由热能转变为机械能,最后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受卡诺循环的制约,在最好的条件下能量转化率也只有35%,实际情况不到20%。燃料电池是继水力、火力、核能发电技术后的第四类新型发电技术,它是一种不经燃料燃烧直接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高效发电装置。由于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达80%以上,实际效率可达50%—60%。其反应产物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而且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很少,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很低。另外,占地面小,建设周期短,可实行模块式组装,运行质量高、噪音小;使用方便灵活,既可用于中央集中型的大型电厂,也可作为电动汽车,轻型摩托的小型驱动电源。燃料电池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安全可靠性、环境友好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这些优点赋予了燃料电池极强的生命力和长远的发展潜力[1]。 现在正运行的燃料电池都是用H2作燃料,或者碳氢化合物重整出H2,操作费用高,而且电池寿命不长,特别是使用碳氢化合物的电池更是如此。由于H2的制作费用较高,而且其运输、储存都很不方便,并隐含着危险,所以用H2作燃料的燃料电池难于实用化。而炭氢燃料在大自然储量比较丰富,有的(如CH4)不仅较容易制取,而且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因此现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向着燃料多元,低温度操作方向发展。 早在1839年英国人William Grove就报道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起步却比较晚,1899年Nerest发现了固体氧化物电解质,1937年Baur和Preis首次操作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其工作温度为1000℃。自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本世纪70年代末,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使其研究开发工作更加令世人瞩目。目前已经开发成功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主要有两种类型,它们分别以氧离子和质子作电池的电荷载体。其中,基于氧离子传导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研究较多且相对成熟的一种。 2、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2.1、SOFC工作原理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继磷酸盐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之后,第三代燃料电池,其工作温度一般在600-1000℃左右,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电动势来源于电池两侧不同的氧分压。其单体电池是由正负两个电极(负极为燃料电极,正极为氧化剂电极)以及电解质组成。阳极、阴极的主要作用是导通电子和提供反应气体、产物气体的扩散通道。固体电解质将两侧的气体分隔开来,由于两侧氧分压的不同,产生了氧的化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_彭苏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彭苏萍1 韩敏芳 2,- 杨翠柏2 王玉倩 2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摘 要 高效、洁净、全固态结构、高温运行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把反应物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这种新型发电技术是目前发展最快的能源技术之一,有望在近年内走向商业化应用.SOFC 单体电池由致密的电解质和多孔的阳极、阴极组成,现在主要发展了管状结构和平板式结构两种形式.单体电池通过致密的连接体材料以各种方式组装成电池组,广泛应用于大型发电厂、热电耦合设备、小型供能系统和交通工具等,市场前景广阔.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新型能源 Solid oxide fuel cells PENG Su -Ping 1 HAN Min -Fang 2,- YANG Cu-i Bai 2 WANG Yu -Qian 2 (1 De pa rtme nt o f Resou rce s Deve lo pmen t En gin ee rin g ,Ch ina Un iversity o f Min ing &Tech nolog y ,Bei j in g 100083,Ch ina)(2 De pa rtme nt o f Che mical&En viron menta l Eng inee rin g ,China Un ive rsity o f Min in g &Tec hnolog y ,Bei jing 100083,Ch ina) Abstract Solid oxide fuel cells (SOFCs)conve rt che mical energy in the reaction materials to elec trical energy d-i rectly,and are cha racterized by their high effeciency,cleanline ss,al-l solid struc ture,and high te mpe ra ture opera -tion.This ne w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faste st developing forms of energy source,and may well be applied commercia-l ly in the near future.A single cell consists of a dense electrolyte between a porous anode and cathode,in a seamless tube or fla -t plate struc ture.The cells a re then stacked together in various ways with dense interconnecting compo -nents.SOFCs may be used in la rge power stations,thermal electric co -generators,small po wer supply syste ms,trans -portation ve hicles,and so on,and have great marke t potential.Key words solid oxide fuel cell,new energy source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批准号:50025413)资助项目 2003-03-19收到初稿,2003-04-21修回 - 通讯联系人.E -mail:h mf121@hotmai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391015.html,,h mf@cu mtb.ed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391015.html, 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展背景和 技术现状 燃料电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39年,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简称SOFC)的开发始于20世纪40年代,但是在80年代以后其研究才得到蓬勃发展.以美国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为代表,研制了管状结构的SOFC,用挤出成型方法制备多孔氧化铝或复合氧化锆支撑管,然后采用电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厚度在几十到100L m 的电解 质薄膜和电极薄膜.1987年,该公司在日本安装的 25kW 级发电和余热供暖SOFC 系统,到1997年3月成功运行了约1.3万小时;1997年12月,西门子西 屋公司(Siemens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 )在荷兰安装了第一组100kW 管状SOFC 系统,截止到2000年底关闭,累计工作了16,612小时,能量效率为46%;2002年5月,西门子西屋公司又与加州大学合作,在加州安装了第一套220kW SOFC 与气体 # 90#物理

燃料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主要用途

简述燃料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主要用途 1.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燃料电池是一种按电化学原理,即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等温地把贮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其单体电池是由电池的正极(即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的阴极)、负极(即还原剂或燃料发生氧化反应的阳极)和电解质构成,燃料电池与常规电池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燃料和氧化剂不是贮存在电池内,而是贮存在电池外部的贮罐内,不受电池容量的限制,工作时燃料和氧化剂连续不断地输入电池内部,并同时排放出反应产物。 以磷酸型燃料电池为例,其反应式为: 燃料极(阳极) H2→2H++2e- 空气极(阴极) 1/2O2+2H++2e-→H2O 综合反应式H2+1/2O2→H2O 以上反应式表示:燃料电池工作时向负极供给燃料(氢),向正极供给氧化剂(空气),燃料(氢)在阳极被分解成带正电的氢离子(H+)和带负电的电子(e-),氢离子(H+)在电解质中移动与空气极侧提供的O2发生反应,而电子(e-)通过外部的负荷电路返回到空气极侧参与反应,连续的反应促成了电子(e-)连续地流动,形成直流电,这就是燃料电池的发电过程,也是电解反应的逆过程。 2. 燃料电池的应用 2.1能源发电 燃料电池电站的每一套设备都包括了一整套采用天然气发电的电力系统。分为以下几个分单元:①燃料电池组②燃气制备③空气压缩机④水再生利用⑤逆变器⑥测量与控制系统。燃料电池组产生的直流电通过逆变器转换成电力系统所需的交流电。各国工业界人士普遍对于燃料电池在发电站的应用前景看好。 2.2汽车动力 目前,各国的汽车时用量均在不断增加,其排放的尾气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环境治理的力度不够,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于是人们要求开发新型的清洁、高效的能源来解决这一问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出现,解决了燃料电池在汽车动力成本和技术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使燃料电池电动车的开发和使用成为可能。这种电池具有室温快速启动、无电解液流失、水易排出、寿命长、比功率与比能量高等特点,适合做汽车动力,是目前世界各国积极开发的运输用燃料电池。 2.3家庭用能源 天然气作为一种洁净的能源已经在家庭中被广泛使用,但其主要被用于炊事和生活热水,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电池在家庭中的广泛应用在开辟了天然气在家庭中一种新的用途的同时也将解决目前高峰用电紧张的状况。家庭的一切用电无论是电视机、冰箱、空调等家用电气还是电脑等办公设备都可以通过燃料电池来提供电源,作为家庭使用的分散电源,并可同时提供家庭用热水和采暖,这样可将天然气的能量利用率提高到70%~90%。 2.4其它方面的应用 碱性燃料电池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运行时基本没有红外辐射,而且噪音小,用做潜艇动力,可大大提高其隐蔽性;同时由于它们可在常温下启动工作,且能量密度高,还是理想的航天器工作电源。此外,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还可用作野外便携式电源。 总之,燃料电池的用途将越来越广泛,它将遍布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量来源。

燃料电池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收稿日期:2005-11-03 作者简介:杨润红(1974-),女,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能量转换与工质热物性. 燃料电池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杨润红,陈允轩,陈 庚,陈梅倩,李国岫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 摘 要:能源和环境是全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燃料电池技术正引起能源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主要在介绍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发展简史、分类及特性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和论述了燃料电池的应用和研发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 键 词: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特性;研发现状 中图分类号:TM9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670(2006)02-0079-05 1839年,英国的William Grove 首次发现了水解过程逆反应的发电现象[1],燃料电池的概念从此开始.100多年后,英国人Francis T.Bacon 使燃料电池走出实验室,应用于人们的生产活动[2].20世纪60年代,燃料电池成功应用于航天飞行器并逐步发展到地面应用[3].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更有能源危机,生态恶化.寻求高效、清洁的替代能源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重要课题.继火力发电、原子能发电之后,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以其效率高、排放少、质量轻、无污染,燃料多样化等优点,正进一步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人们常用的普通电池有碱性干电池、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燃料电池和普通电池相比,既有相似,又有很大的差异.它们有着相似的发电原理,在结构上都具有电解质,电极和正负极连接端子.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燃料电池不是一个储存电能的装置,实际上是一种发电装置,它所需的化学燃料也不储存于电池内部,而是从外部供应.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物燃料及氧化剂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电极,只要使电极在电解质中处于分隔状态,那么反应产物可同时连续不断地从电池排出,同时相应连续不断地输出电能和热能,这便利了燃料的补充,从而电池可以长时间甚至不间断地工作.人们之所以称它为燃料电池,只是由于在结构形式上与电池有某种类似:外特性像电池,随负荷的增加,它的输出电压下降[4]. 燃料电池实际上是一个化学反应器[5],它把燃料同氧化剂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它没有传统发电装置上的原动机驱动发电装置,也没有直接的燃烧过程.燃料和氧化剂从外部不断输入,它就能不断地输出电能.它的反应物通常是氢和氧等燃料,它的副产品一般是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燃料电池的工作不只靠电池本身,还需要燃料和氧化剂供应及反应产物排放等子系统与电池堆一起构成完整 的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多种燃料,包括氢气、碳、一氧化碳以及比较轻的碳氢化合物,氧化剂通常使用纯氧或空气.它的基本原理相当于电解反应的逆向反应,即水的合成反应.燃料及氧化剂在电池的阴极和阳极上借助催化剂的作用,电离成离子,由于离子能够通过二电极中间的电解质在电极间迁移,在阴电极、阳电极间形成电压.当电极同外部负载构成回路时,就可向外供电(发电).图1是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图[6]. 2 燃料电池的发展简史、分类及各自特性 1839年,William Grove 提出了氢和氧反应可以发电的 原理,并发明了第一个燃料电池.他把封有铂电极的玻璃管浸入稀硫酸中,电解产生氢和氧,连接外部装置,氢和氧就发生电池反应,产生电流. 1896年,W.W.Jacques 提出了用煤作为燃料电池的燃 料,但由于无法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 1897年,W.Nernst 用氧化钇和氧化锆的混合物作为电 解质,制作成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1900年,E.Baur 研究小组发明了熔融碳酸盐型燃料 电池(MCFC ).此后,I.Taitelbaum 等人就此进行了一些拓展性的研究. 1902年,J.H.Reid 等人先后开始研究碱质型燃料电 池(AFC ). 1906年,F.Haber 等人用一个两面覆盖铂或金的玻璃 圆片作为电解质,与供气的管子相连,做出了固体聚合物燃料电池(SPFC )的雏形. 1952年,英国学者F.T.Bacon 在借鉴前人研究经验 的基础上研制出具有实用性的培根电池并获得专利.它的研制思路是避免采用贵金属并设法获得尽可能高的输出功率.采用双层孔径烧结镍做电极,氢氧化钾水溶液做电解质,以纯氢和纯氧为燃料及氧化剂.副产物是纯水.培根电 第21卷第2期2006年4月 平顶山学院学报Journal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Vol.21No.2 Apr.2006

最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又叫连续电池,它在等温条件下直接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燃料电池的发电原理:阳极进行燃料的氧化过程,阴极进行氧化剂的还原过程,导电离子在电解质内迁移,电子通过外电路做功并构成电的回路。 燃料电池的工作方式: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不是储存在电池内,而是储存在电池外的储罐中。当电池发电时需要连续不断地向电池内输送燃料和氧化剂,排除产物和废热。 燃料电池的组成: (1) 电极。为多孔结构,可由具有电化学催化活性的材料制成,也可以只作为电化学反应的载体和反应电流的传导体。 (2) 电解质。通常为固态或液态,但也有关于NH3 气氛中NH4Cl 电解质的研究。电解质的状态取决于电池的使用条件。 (3) 燃料。可以是气态(氢气等)或液态(甲醇等),在极少数情况下也可以是固态(碳)。 (4) 氧化剂。选择比较方便,纯氧、空气或卤素都可以胜任,而空气是最便宜的。 燃料电池的特点:可长时间不间断地工作——这使燃料电池兼具普通化学电源能量转换效率高和常规发电机组连续工作时间长的两种优势。 高效——它不通过热机过程,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其能量转化效率在40-60%;如果实现热电联供,燃料的总利用率可高达80%以上。

环境友好——以纯氢为燃料时,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物仅为水;以富氢气体为燃料时,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热机过程减少40%以上,这对缓解地球的温室效应是十分重要的。 安静——燃料电池运动部件很少,工作时安静,噪声很低。 可靠性高——碱性燃料电池和磷酸燃料电池的运行均证明燃料电池的运行高度可靠,可作为各种应急电源和不间断电源使用。 燃料电池的类型:按电解质的性质分:1、碱性燃料电池,简称AFC。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简称PEMFC。3、磷酸燃料电池,PAFC。4、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简称MCFC。5、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简称SOFC。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FC是以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如ZrO2、BiO3等,阳极材料是Ni-YSZ陶瓷,阴极材料主要采用锰酸镧材料,SOFC的固体氧化物电解质在高温下800~1000℃具有传递O2-的能力,在电池中起传递O2和分隔氧化剂与燃料的作用。 SOFC为全固体结构,其主要结构有:平板式、管式、瓦楞式、套管式和热交换一体化结构式, ①平板式SOFC电池是目前最主流的SOFC类型电池,它是将阳极/YSZ固体电解质 /阴极烧结成一体,形成三合一结构,简称PEN平板,PEN平板之间由双极连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展及展望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展及展望 作者:韩敏芳, 尹会燕, 唐秀玲, 彭苏萍, HAN Min-fang, YIN Hui-yan, TANG Xiu-ling , PENG Su-ping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煤气化燃料电池联合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刊名: 真空电子技术 英文刊名:VACUUM ELECTRONICS 年,卷(期):2005(4)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47条) 1.查看详情 2.查看详情 3.查看详情 4.查看详情 5.查看详情 6.查看详情 7.查看详情 8.查看详情 9.查看详情 10.查看详情 11.韩敏芳;彭苏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材料及制备 2004 12.Kathy Haq Dir. Of Outreach and Communications, National Fuel Cell Research Center 2004 13.查看详情 14.查看详情 15.查看详情 16.查看详情 17.查看详情 18.查看详情 19.查看详情 20.查看详情 21.查看详情 22.查看详情 23.查看详情 24.查看详情 25.查看详情 26.查看详情 27.查看详情 28.查看详情 29.查看详情 30.查看详情

31.查看详情 32.查看详情 33.查看详情 34.Kathy Haq Dir. Of Outreach and Communications, National Fuel Cell Research Center 2004 35.查看详情 36.查看详情 37.查看详情 38.查看详情 39.查看详情 40.Han Minfang;TIAN Y e;LIANG Ji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Underground Coal Gas Used in SOFC 41.查看详情 42.查看详情 43.查看详情 44.查看详情 45.查看详情 46.查看详情 47.查看详情 引证文献(2条) 1.由宏新.高国栋.周亮.阿布理提·阿布都拉乙醇在Ni-ZnO-ZrO_2-YSZ阳极SOFC上的发电性能[期刊论文]-燃料化学学报 2010(1) 2.刘洁.王菊香.邢志娜.李伟燃料电池研究进展及发展探析[期刊论文]-节能技术 2010(4)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391015.html,/Periodical_zkdzjs200504007.aspx

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然而不可再生能源在渐渐的减少,但是同时新能源的也随之诞生了,利于替代旧的能源的消耗,部分新能源必须具有环保性去大力发展,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做奉献。其中氢能作为一种新的能源被人类所发现且已经被运用在汽车上,并在不断的推广。 关键词: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关键技术;优点;存在问题 一、燃料电池汽车的概念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的。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其最大特点是能量转换效率高,可达到60 %以上;另外,它还具有燃料多样性、排气清洁、噪声低、对环境污染小、可靠性及维修性好等优点。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 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 (1)国外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政府和主要汽车集团都高度重视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燃料电池汽车及氢能研发、试验考核和市场培训。继在第六框架计划中拿出大量资金用于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研究,2009年,欧盟批准燃料电池和氢能技术项目行动计划,计划从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中拿出4.7亿欧元,持续资助燃料电池汽车及基础设施技术研发。此外,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巴西、法国和英国等国家政府积极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研发。 经过长时间、持续稳步的支持,国外燃料电池汽车产品的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如低温启动性能)取得了重大突破,示范运行不断深入,并陆续推出用于租赁商业化示范的先进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进入技术与市场示范阶段。产品成本控制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制约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推广主要因素。 (2)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 在国家“十五”“863”计划电动汽车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和“十一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支持下,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基本掌握了整车、动力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及其发展 摘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具有高效率、零污染、无噪声等特点。它可以为民用、贸易、军事和交通运输等提供高质量的电源。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对于缓解能源危机、满足对电力数目和质量的需求、保护生态环境和国家安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简略地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现状和存在的题目,并提出了值得深进研究的课题。关键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现状,发展 1.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展背景 燃料电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39年,SOFC的开发始于20世纪40年代,但是在80年代以后其研究才得到蓬勃发展。以美国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为代表,研制了管状结构的SOFC,用挤出成型方法制备多孔氧化铝或复合氧化锆支撑管,然后采用电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厚度在几十到100μm的电解质薄膜和电极薄膜。1987年,该公司在日本安装的25kW级发电和余热供热SOFC系统,到1997年3月成功运行了约1. 3万小时;1997年12月,西门子西屋公司(Siemens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在荷兰安装了第一组100kW管状SOFC系统,截止到2000年底封闭,累计工作了16 ,612小时,能量效率为46 %;2002年5月,西门子西屋公司又与加州大学合作,在加州安装了第一套220kW SOFC与气体涡轮机联动发电系统,目前获得的能量转化效率为58 %,猜测有看达到70 %。接下来预备在德国安装320kW 联动发电系统,建成1MW的发电系统,预计2005年底,管状结构SOFC走向贸易化。同时,日本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九州电力公司和东陶公司、德国海德堡中心研究所等也进行了千瓦级管状结构SOFC发电试验. 另外,加拿大的环球热电公司( Global Thermoelectric Inc. ),美国GE、Z2tek 等公司在开发平板型SOFC上取得进展,目前正在对千瓦级模块进行试运行。环球热电公司获得的功率密度,在700℃运行时,达到0. 723W/cm2。日本产业技术院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从1974 年开始研究SOFC,1984年进行了 500W发电试验,最大输出功率为1. 2kW。日本新阳光计划中,以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为首,从1989年开始开发基础制造技术,并对数百千瓦级发电机组进行测试。1992年开始,富士电机综合研究所和三洋电机在共同研究

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应用电化学 论文作业 题目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制药134班 姓名郭莹莹

摘要 燃料电池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它是一种能够持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发展燃料电池对于改善环境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燃料电池的优点,详细阐述了燃料电池现在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研究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燃料电池转换装置应用发展

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燃料电池( Fuel Cell,FC) 是把燃料中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发电装置。按电解质分类,燃料电池一般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 、磷酸燃料电池( Phosphoric Acid Fuel Cell,PAFC) 、碱性燃料电池( Alkaline Fuel Cell,AFC)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 及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Molten CarbonateFuel Cell,MCFC) 等。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例,主要部件包括: 膜电极组件(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 、双极板及密封元件等。膜电极组件是电化学反应的核心部件,由阴阳极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和电解质隔膜组成。电解质隔膜两侧分别发生氢氧化反应与氧还原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作功,反应产物为水。额定工作条件下,一节单电池工作电压仅为0.7 V 左右。为了满足一定应用背景的功率需求,燃料电池通常由数百个单电池串联形成燃料电池堆或模块。因此,与其它化学电源一样,燃料电池的均一性非常重要。燃料电池发电原理与原电池类似( 见图1) ,但与原电池和二次电池比较,需要具备一相对复杂的系统,通常包括燃料供应、氧化剂供应、水热管理及电控等子系统,其工作方式与内燃机类似。理论上只要外部不断供给燃料与氧化剂,燃料电池就可以续发电。 图1 PEMFC 基本原理 燃料电池从发明至今已经经历了100 多年的历程。于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

新材料的研究及其开发(doc 6页)

新材料的研究及其开发(doc 6页)

第六章第二节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半导体材料 光电子材料 ●能源功能材料 超导材料 磁性材料 贮能材料 燃料电池 ●纳米材料科学技术 但不同档次的硅芯片在21世纪仍大量存在,并将有所发展。 * 在绝缘衬底上的硅(SOI,SiOn Insulator) :功能低、低漏电、集成度高、高速度、工艺简单等。SOI器件用于便携式通信系统,既耐高温又 抗辐照。 * 集成系统(IS,Integrated System):在单个芯片上完成整系统的功能,集处理器、存储器直到器件设计于一个芯片 (System on a Chip)。 * 集成电路的总发展趋势:高集成度、微型化、高速度、低功耗、高灵敏度、低噪声、高可靠、长寿命、多功能。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有赖于外延技 术(VPE,LPE,MOCVD 及 MBE)的发展,同时对硅单晶的要求也愈来愈 高。表1为集成电路的发展对材料质量的要求。 表1 集成电路发展对材料质量的要求 (2)第二代半导体材料是Ⅲ-Ⅴ族化合物 GaAs 电子迁移率是Si的6倍(高速),禁带宽(高温)广泛用于高速、高频、大功率、低噪音、耐高温、抗辐射器件。 GaAs用于集成电路其处理容量大100倍,能力强10倍,抗辐射能力强2个量级,是携带电话的主要材料。InP 的性能比 GaAs 性能更优越,用于光 纤通讯、微波、毫米波器件。 (3)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禁带更宽的SiC、GaN及金刚石。 (4)下一代集成电路的探索 光集成 原子操纵 光电子材料 21世纪光电子材料将得到更大发展 电子质量:10-31 Kg / 电子 电子运动:磁场、电阻热、电磁干扰、光高速、

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应用电化学 论文作业题目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制药134班 姓名郭莹莹

摘要 燃料电池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它是一种能够持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发展燃料电池对于改善环境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燃料电池的优点,详细阐述了燃料电池现在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研究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燃料电池转换装置应用发展 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燃料电池( Fuel Cell,FC) 是把燃料中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发电装置。按电解质分类,燃料电池一般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 、磷酸燃料电池( Phosphoric Acid Fuel Cell,PAFC) 、碱性燃料电池( Alkaline Fuel Cell,AFC)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 及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Molten CarbonateFuel Cell,MCFC) 等。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例,主要部件包括: 膜电极组件(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MEA) 、双极板及密封元件等。膜电极组件是电化学反应的核心部件,由阴阳极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和电解质隔膜组成。电解质隔膜两侧分别发生氢氧化反应与氧还原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作功,反应产物为水。额定工作条件下,一节单电池工作电压仅为0.7 V 左右。为了满足一定应用背景的功率需求,燃料电池通常由数百个单电池串联形成燃料电池堆或模块。因此,与其它化学电源一样,燃料电池的均一性非常重要。燃料电池发电原理与原电池类似( 见图1) ,但与原电池和二次 电池比较,需要具备一相对复杂的系统,通常包括燃料供应、氧化剂供应、水热管理及电控等子系统,其工作方式与内燃机类似。理论上只要外部不断供给燃料与氧化剂,燃料电池就可以续发电。 图1 PEMFC 基本原理 燃料电池从发明至今已经经历了 100 多年的历程。于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点问题。近20 年以来,燃料电池这种高效、洁净的能量 转化装置得到了各国政府、开发商及研究机构的普遍重视。燃料电池在交通运输、便携式电源、分散电站、航空及水下潜器等民用与军用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燃料电池汽车、电站及便携式电源等均处于示范阶段,在商

燃料电池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

燃料电池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 香山科学会议第59次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8月24~27日举行。会议主题是“燃料电池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会议执行主席路甬祥与王佛松院士主持了会议。42位来自中国科学院、全国高校及公司等25个单位的燃料电池及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共同研讨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以及发展我国燃料电池技术大计。? 会议综述报告及中心议题讨论内容主要包括3部分:(1)燃料电池的总体评价;(2)目前处于研究开发阶段的3种类型燃料电池的评价;(3)我国发展此技术应采取的战略与策略。 ?一、燃料电池的技术评价 ?燃料电池(Fuel cell缩写FC)是将气体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连续发电装置。电池电化学基本反应:H2十l/202=H20和CO十1/202=C02。自150余年前被发明以来,现已发展了6种形式。它们分别为碱性(AF C)、磷酸(PAFC)、熔融酸盐(MCFC)、固体氧化物(SOFC)、聚合物离子膜(PEMFC或SPFC)及生物燃料电池(BEFC)。 概括而言,燃料电池具有以下优点:(1)能量转换效率高达45—60%。而火电和核电为30一40%;(2)有害气体SO x、NO x及噪音排放很低;CO2排放因能量转换效率高而大幅度降低;元机械振动;(3)燃料适用范围广,凡能转化为H2和CO燃料均可使用;(4)积木性强;规模及安装地点灵活;规模小(数十千瓦级)影响能量转换效率不明显。? 现PAFC在发达国家已商业化;AFC在60年代末即用于航天器。其它方面

的应用不如PEMFC更具优势;BEFC尚处于实验室的探索性基础研究阶段。目前各国的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重点主要集中在MCFC、SOFC和PEMFC上。 1.MCFC运行温度650℃,燃料适用范围广,电催化剂为非贵金属,余热可为燃气轮机所利用,适用于固定式发电电站。在各国对燃料电池的经费投入中,MCFC所占比例最大。现国外(美、日、西欧)已有100kW级发电系统的运行,预计美国2000年实现商业化,日本计划2005年实现商业化。目前MCFC 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有:(1)阴极(NiO)溶解,这是影响电池寿命的主要因素;(2)阳极蠕变;(3)熔盐电质对电池双极板的腐蚀;(4)电解液流失。? 2.SOFC作为运行温度最高的燃料电池(800—l000℃),功率密度高,采用全固体结构,无腐蚀性液体,燃料适用范围广,天然气可不经重整直接使用。其尾气温度高达900℃,可为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所用,发电效率可达70%,如加上余热利用其燃料利用率可达90%,可用于大中小型电站,作为运载工具的驱动电源也有应用前景。目前SOFC研究十分活跃,电池模块的制备规模在美、日、德三国已达20一30kW。2000一2010年间可实现商业化。目前SOFC研究的重点在工程化和降低制作成本。 3.PEMFC以纯氢(CO<10ppm)为燃料,低温下运行,便于起动,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无污染物排放,元腐蚀及电解流失问题,功率密度高达0.5—1.5W/cm2,适合作为移动电源,尤其用于汽车和潜艇的驱动电源目前最具吸引力。美、德、加、日等国投入巨资进行此方面的研究。降低成本主要从降低离子膜的成本和减少Pt的用量入手。PEMDC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离子膜、系统的水热平衡和燃料储存与处理上。??二、主要学术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