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的治疗详解
川崎病的最佳治疗方案

川崎病的最佳治疗方案简介川崎病,又称混合性血管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
它主要影响血管,特别是中等大小的血管。
川崎病最常见于2岁至5岁的儿童,其症状包括高热、皮疹、结膜炎、口腔炎、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在发病初期,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瘤。
因此,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对于川崎病的患者至关重要。
治疗方案全身高剂量丙种球蛋白全身高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是治疗川崎病的关键治疗方案之一。
通过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可以显著减轻川崎病的炎症反应,并降低冠状动脉瘤的风险。
丙种球蛋白还可以缩短病程,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常推荐的剂量是2克/千克,静脉输注时间为10-12小时。
高剂量阿司匹林在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的同时,川崎病患者通常也需要服用高剂量的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具有抗炎、镇痛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减轻川崎病的症状,并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
治疗初期,建议每天口服阿司匹林80-100毫克/千克,分为4次给药。
随着病情好转,阿司匹林的剂量可以逐渐减少,并转为抗血小板剂的维持治疗。
进一步治疗对于部分川崎病患者,仅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和口服阿司匹林可能无法完全控制病情。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其他免疫调节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炎症反应,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冠状动脉瘤管理川崎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瘤的形成。
对于已经发生冠状动脉瘤的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血管超声监测,以及适当的抗凝治疗。
根据冠状动脉瘤的大小和位置,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介入性手术或经导管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进一步的冠状动脉病变。
结论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根据目前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全身高剂量丙种球蛋白和高剂量阿司匹林是川崎病的最佳治疗方案之一。
对于无法完全控制病情的患者,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可能是必要的。
川崎病治疗方案

川崎病治疗方案引言川崎病,又称混合型小血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全身性疾病。
它主要影响小儿的血管系统,特别是冠状动脉,引发心血管并发症。
尽管川崎病具有全球范围内的分布,但特别多见于亚洲国家。
这篇文档将介绍川崎病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如何处理这种疾病。
治疗目标川崎病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炎症反应、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并降低症状的严重程度。
治疗方案的关键是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以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方案1. 高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高剂量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简称IVIG)是川崎病治疗的关键。
通常推荐给患者使用2克/千克的IVIG治疗,通常通过静脉输液进行。
这种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症状,并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2. 营养支持:川崎病患者在发病期间可能会出现纳差、食欲不振等情况。
为了维持正常的营养状态,患者需要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
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口服液体饮食或通过管饲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3. 抗血小板治疗:在川崎病的早期,患者往往存在血小板聚集的问题。
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可以帮助减少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对于川崎病的一些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可能不适用或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一定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 对症支持治疗:除了上述的主要治疗方案外,川崎病患者还需要一些对症的支持治疗。
例如,发热期间患者通常会出现食欲不振、咽痛等症状,可以给予退烧药和适当的护理措施来缓解不适。
5. 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川崎病最重要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瘤,因此预防心血管并发症至关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来监测心血管情况。
如果发现动脉瘤,可能需要额外的治疗,如使用抗凝剂和抗炎药物。
结论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全身性疾病,及早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痊愈和预防心血管并发症至关重要。
高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被视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他辅助治疗如营养支持、抗血小板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一、川崎病简介这是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在疾病初期,会有动脉、静脉与微血管发炎反应发生,有些病童会演变形成冠状动脉疾病。
最常发生的年龄是五岁以下的幼儿,由于此病在患者外观上会出现嘴唇的干裂溃烂、皮肤红疹及淋巴结的肿大,故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症候群』,目前病因并不十分清楚。
二、临床特征(一)发烧:至少5天以上的高烧,使用退烧药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
(二)口腔、咽头黏膜充血;唇部发红、干裂、流血;舌头成草莓样。
(三)两眼结膜充血,但没有分泌物。
(四)颈部淋巴结肿大:大多单侧,会压痛但不会化脓。
(五)肢体末端变化:手指、手掌、脚趾、脚底会出现硬性浮肿及泛红;恢复期可能出现脱皮情形。
(六)发疹:通常为多样性无水疱性皮疹,以躯干为多,但四肢、脸部也会受波及。
※其他症状包括: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无菌性脓尿、肝功能异常、胆囊水肿、关节炎、接种卡介苗处红肿。
三、治疗方式(一)给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可将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从20-25%降至5%以下,而施打 IVIG时间最好是在发病后5-10天内。
(二)口服 Aspirin 可抑制发炎反应及血栓的形成。
急性期使用高剂量,恢复期以低剂量服用,服用期间应定期追踪心脏超音波,何时停药应由医师决定。
(三)极少数病例会因冠状动脉瘤过大,需考虑心导管或外科手术治疗。
四、照护注意事项(一)当病童发烧寒颤时,给予保暖及喝温开水;四肢温热时给予冰枕或擦澡,并依医师指示给予退烧药物使用。
(二)维持身体及口腔黏膜的清洁。
(三)鼓励患孩卧床休息,同时可减轻心脏之负荷。
(四)结膜发炎时,避免手揉眼睛,保持清洁即可。
(五)给予口腔护理:教导使用软毛牙刷或海绵牙刷刷牙,或用生理食盐水漱口。
(六)唇部干裂出血时可以护脣膏润滑,以防干裂更厉害。
(七)手脚关节疼痛厉害时可给予热敷,以减轻疼痛,移动患孩时要支托其疼痛之关节。
(八)手指、脚趾脱皮处可擦拭乳液滋润,必要时可戴手套及剪短指甲。
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

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急性、自限性且病因不明的血管炎症候群,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 KD的诊断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因其临床表现各一,常常因误诊或漏诊而导致冠状动脉瘤〔CAA的发生。
国外有病例报告患儿可无发热症状表现,所以临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包括BCG接种部位的变化等不完全KD诊断标准的参考项目,在小儿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治过程中要常常考虑川崎病,尤其是不完全KD 的存在。
近期日本多中心研究显示,在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川崎病患者中有5%的病例临床表现症状少于3项,好发于6个月到1岁和5岁以上,需引起高度重视并给予全面的检查及必要的治疗。
1.不完全KD的定义不完全KD指不具备KD诊断标准条件者,可见于以下两种情况:<1>诊断标准6项只符合4项或3项以下, 但在病程中经超声心动图或心血管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瘤者<多见于<6个月的婴儿或>8岁的年长儿>,属重症;<2>诊断标准中只有4项符合,但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冠状动脉壁辉度增强, 应除外其他感染性疾病。
因其临床症状不完全符合川崎病的诊断标准,故命名不完全川崎病。
国内一项大样本研究表示,不完全KD发病率为19.4%。
值的注意的是不完全KD好发于小婴儿,其临床症状更为隐蔽,冠状动脉病变率较年长儿更高。
美国诊断标准中提出对不明原因发热≥5天的小婴儿并伴有临床表现中符合一项者,应常规做2-DE检查,若合并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即可明确诊断。
KD在未确定不完全川崎病的命名以前称之为疑似川崎病。
目前日本定义为主要症状不足5项的患者均称为不完全川崎病。
在临床症状及病程变化表现为不典型〔atypical的病例,但不诊断为不典型川崎病。
2.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六大主要临床症状在不完全KD中以发热及恢复期肢端膜状脱屑多见,以颈部淋巴结肿胀少见。
《中国儿童川崎病诊疗循证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新版指南强调了对川崎病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包括冠状动脉病变的监 测和处理、心血管事件的预防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探讨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虽然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未来研究可进一 步探讨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为精准 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开发新的治疗药物
定期随访
建立长期随访制度,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 病情和并发症情况。
健康教育
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川崎 病和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心理干预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和干预措施,减轻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家长心理干预和沟通技巧培训
了解川崎病
家庭护理和康复期管理建议
家庭护理
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如何照顾患儿,包括饮食调整、生活起居、预防感染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康复期管理
在康复期间,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复查和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运 动和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心理支持
强调家庭在患儿心理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 的心态和自信心。同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和资源链接,以便家长在需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
长期随访与管理
对于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可选 择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以改善 心肌供血。
建议对川崎病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与管 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
心脏康复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结合心脏康 复治疗,如运动训练、心理干预等,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川崎病怎么治疗方案

川崎病怎么治疗方案什么是川崎病?川崎病,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疾病。
它一般在3岁以下儿童中发病,特点是高热、皮肤黏膜损害、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冠状动脉炎,威胁到患儿的生命。
川崎病的确切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免疫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川崎病的治疗方案目前,治疗川崎病的主要策略是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并确保患儿能够尽快康复。
以下是常用的川崎病治疗方案:1. 门诊或住院观察一旦怀疑患儿可能患有川崎病,应尽快就医。
轻型川崎病患儿可以选择门诊观察,而重型或出现心血管并发症风险较高的患儿则需要住院观察。
住院观察可以确保及时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有效的干预。
2. 高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高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是治疗川崎病的首选药物。
它可以有效地缓解患儿的症状,并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患儿会在出现川崎病症状的5到10天内接受1克/千克的IVIG治疗,每天分为2次给药,每次2天。
3. 高剂量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降低患儿的血小板聚集,减少冠状动脉炎的风险。
在治疗川崎病的过程中,阿司匹林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在IVIG治疗之后的最初6到8周内,应以高剂量的阿司匹林(30-50毫克/千克/天)治疗,以预防冠状动脉炎的发生。
在此期间,需要注意对患儿进行定期的心脏超声检查,以评估冠状动脉的变化。
4. 症状控制和并发症预防除了上述主要的治疗方案之外,还需要对川崎病的症状进行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
对于发热,可以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对于口腔黏膜炎症,可以使用漱口水或药物吸入。
对于心脏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炎,可能需要使用抗凝剂或其他抗炎药物来治疗。
结论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案包括高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高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以及症状控制和并发症预防。
川崎病治疗方案

川崎病治疗方案什么是川崎病?川崎病,又称川崎综合征,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疾病。
川崎病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亚洲人群中的儿童。
其主要病症包括高热、红斑、结膜炎、口腔黏膜炎、皮疹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川崎病可能导致心脏血管炎、冠状动脉扩张或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川崎病的治疗方案川崎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和康复护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川崎病治疗方案。
1. 高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 (IVIG) 治疗高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 是川崎病的首选药物治疗方案之一。
通常给予2克/千克的剂量,通过静脉输注。
IVIG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以减轻川崎病的症状并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 高剂量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是另一种常用的川崎病治疗药物。
在川崎病急性期,通常会给予高剂量的阿司匹林,以帮助降低发热和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通常建议剂量为80-100毫克/千克/天,分2次口服。
在川崎病的恢复期,阿司匹林剂量会逐渐减少,并转为低剂量维持治疗,以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3. 其他药物治疗对于一些川崎病患者,IVIG和阿司匹林治疗可能无效或不适用。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可使用类固醇、抗血小板药物或免疫抑制剂等。
4. 支持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川崎病还需要进行支持治疗,以帮助患儿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支持治疗包括适当休息、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体温、观察病情变化等。
此外,当患儿出现血管炎相关症状时,可能需要进行相关的治疗,如对红斑和皮疹进行冷敷等。
5. 康复护理川崎病的康复护理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康复护理的目标是帮助患儿恢复健康,并预防或减轻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
康复护理包括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以监测冠状动脉的变化,定期产生血清学检查和临床评估,以及指导患儿适度的体力活动和运动。
川崎病课后总结

川崎病课后总结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全身性血管炎,其特点是高热、结膜炎、口腔黏膜炎、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本文将对川崎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
一、病因川崎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有研究发现与感染、免疫异常和遗传因素有关。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以及免疫系统异常都可能是引发川崎病的原因之一。
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二、临床表现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但典型病例的特点是高热持续5天以上,并伴有以下症状:结膜炎、口腔黏膜炎、皮疹、手足红肿和淋巴结肿大。
此外,川崎病也可累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表现为心血管病变、肝功能异常、腹痛、腹泻等。
三、诊断川崎病的诊断依据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疾病。
一般来说,如果患儿出现高热5天以上,并伴有上述典型症状,应考虑川崎病的可能性。
此外,实验室检查也对诊断川崎病有一定帮助,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四、治疗川崎病的治疗主要是以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为基础。
一般来说,患儿被确诊为川崎病后应及早开始治疗,以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阿司匹林。
免疫球蛋白可降低炎症反应,而阿司匹林则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五、预后大部分川崎病患儿经适当治疗后病情能够缓解,预后良好。
然而,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炎等。
因此,对于川崎病的患儿,家长应及时就医,并严格按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和复诊。
六、预防目前尚没有特效的川崎病疫苗,但一些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和定期接种疫苗可能有助于降低川崎病的发病风险。
此外,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也是预防川崎病的重要措施。
总结起来,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其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主要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疾病。
针对川崎病的治疗主要是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及早治疗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在预防方面,尚无特效疫苗,但母乳喂养、定期接种疫苗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NF-α 抑制剂
目前美国FDA已批准3种可阻断TNF-α的抗体类药物有: 嵌合抗体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
受体Fc融合蛋白依那西普(etanercept)
人源化抗体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 其中,英夫利昔单抗、依那西普已证实在 IVIG无反应型 KD患儿中具有肯定疗效,并且可以用作IVIG治疗失败后的首 选药物。
2、IVIG
2.1 IVIG剂量
指南明确推荐IVIG的用法为单剂2g/kg(A级证据)。 2.2 IVIG使用时间
起病5~10天内使用,如可能7天内开始应用。
在起病5天内使用可能会增加IVIG治疗无反应的几率。 患儿若已起病10天以上(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但仍存 在无法解释的发热或者存在冠状动脉瘤或者有系统性炎症表 现及ESR和CRP仍增高时,也应当给予IVIG治疗(C级证据)。
他丁类药物
近几年乌司他丁已广泛用于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因其 为广谱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对粒细胞酶等多种酶有抑制作用, 并能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有临床报道乌司他丁可迅速缓解患儿体内炎症,减轻临 床症状,还可降低冠状动脉损害概率。目前,日本儿科心脏 和心脏外科协会在 KD治疗指南中已将乌司他丁列为二线药物。 乌司他丁常规使用量为5000U/(kg 次),缓慢静脉注射, 3次/d,连用1~3d。
附:Diagnosis, treatment, and long-term management of Kawasaki disease: a statement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from the Committee on Rheumatic Fever, Endocarditis and Kawasaki Disease,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Young,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NF-α 抑制剂
国内有研究报道,12例KD患儿接受IVIG治疗≥2次,同时 口服阿司匹林、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等治疗,效果不明显,在 采用英夫利西单抗静脉输注后, 12h 内患儿体温明显降低, 24~36h 恢复正常; 48h 皮疹基本消退; 3d 后末梢血白细胞、 ESR及CRP均开始下降,7~10d后基本恢复至正常。 临床上建议用量为5 mg/(kg 次)。
KD的一线治疗药物
一、KD的一线治疗药物
1、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具有重要的抗炎(大剂量)和抗血小板(小剂 量)活性,但单独应用并不能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 2、IVIG IVIG在KD中的作用包括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抑制内皮 细胞的活化、免疫调节、阻断Fc受体、抑制抗体形成、中和 细菌和病毒超抗原等。KD急性期应用IVIG治疗可减轻冠状动 脉异常已被广泛证实。
2、IVIG
2.3 几点注意事项 2.3.1 指南指出麻疹和水痘的免疫接种应推迟至患儿应用大 剂量IVIG后11个月。 2.3.2 指南指出即使在起病10天内应用大剂量IVIG治疗,仍 有5%左右的患儿出现一过性冠状动脉扩张,有1%的患儿发生 冠状动脉瘤。
IVIG无反应型KD的治疗
二、IVIG无反应型KD的治疗
IVIG无反应指接受初始IVIG治疗后36h仍发热不退 (体温 > 38℃)或热退2~7d后再出现发热并伴有至少1项KD的主要临 床特征。
下面介绍四种常见选择:
第二剂IVIG、糖皮质激素、他丁类药物、TNF-α抑制剂
第二剂IVIG
大部分专家建议再次应用IVIG 2g/kg治疗(C级证据), 理论依据来源于公认的IVIG治疗KD的剂量依赖效应。 研究表明KD发生冠状动脉病变与患儿血浆IgG水平有关, IgG峰浓度越高,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能性越小。
1、阿司匹林
1.1 阿司匹林的剂量 指南推荐80~100mg/(kg d),分4次口服;日本、中国等使 用30~50mg/(kg d),分2~3次服用。 1.2 阿司匹林的减量与疗程 对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持续时间,各医疗中心不尽相 同,指南并没有推荐哪一种更为合理。 当停止大剂量阿司匹林后就开始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 疗(3~5mg/kg d)。无冠状动脉病变者维持小剂量阿司匹林 至6~8周(C级证据);存在冠状动脉病变,则需持续用药直 至冠状动脉病变消失(B级证据)。
KD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
三、KD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
1、阿司匹林
1.3 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时的处理
急性期给予30~50mg/(kg d),热退3d即改为3~5mg/(kg d), 同时加服潘生丁3~5mg/(kg d),直至冠脉病变消失。
1.4 几点注意事项
1.4.1 指南中尤其指出在应用阿司匹林的同时不能应用布洛 芬及其类似物,因为两者同时使用可致不可逆的血小板抑制 (B级证据)。 1.4.2 在感染水痘及流行性感冒时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Reye 综合征,此类情况下建议换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使用可减轻KD患儿体内炎症,指南中也介绍 了数个小样本临床试验报道,对IVIG无反应的KD患儿给予糖 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改善,无明显冠状动脉病变的不良反应。 但鉴于有关糖皮质激素对 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仍不确 定,故指南提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限制在使用≥2次IVIG仍无 效,且持续发热伴急性炎症表现的患儿(C级证据)。 常见用法:甲泼尼龙30mg/kg d,2~3h静滴,1~3d。
川崎病的治疗
王晓华
概述
川崎病(KD)是儿童时期一种急性自限性血管炎,以发 热、双侧非渗出性结膜炎、口唇及口腔黏膜充血、肢端改变, 皮疹和颈部淋巴结病变为临床特征,15%~25%未经治疗KD患 儿可出现冠状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瘤或冠状动脉扩张,并可能引起缺血性心 脏病或猝死。
概述
多个学科的小儿KD专家修订了既往美国心脏病协会制定 的KD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指南。我的报告以该修订后的指 南为理论基础,主要介绍KD的一线治疗药物、静脉丙种球蛋 白(IVIG)无反应型KD的治疗以及KD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