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外感高热临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小儿高热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小儿高热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中 国 中医 急 症 2 0 0 8年 9月第 1 7卷 第 9期 JT M Sp 20 , o. 7 N E C e . 0 8 V 11 , o9

l 28l ・




中医治疗小儿高热研究进展
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号 :0 4—75 2 0 )9—1 8 一 2 R 5 . A 10 4 X(0 80 2 l 0
【 关键词 】 d J 高热 ,k
中医治疗
9 3 4. 4% 。
发 热是 + J 最 常 见 的症 状 , 由多 种 疾病 引起 。 中 医学 认 k 可
症 , 免 邪 热 内 陷 心包 或 引 动 肝 风 而 出现 危 象 。 避 本文 就 中 医治 疗
d J高 热 的进 展 综 述 如 下 。 ,k
1 外 治 法
芦 根 3 g山 楂 1g神 曲 1g石 膏 1g并 随 证加 减 。 0, 5, 5, 5, 结果 显效 10 0
例, 有效 l , 效 2 , 8例 无 例 总有 效 率 9 . 3 。 训 坤 用 自拟 清 热 83% 李 I 解毒汤( 银花 l 金 0~1g 黄 芩 6 , 翘 9~1 g 菊 花 6~ g 桑 叶 5, g连 2, 9,
为 , ,k 腑 娇 嫩 , 气 未 充 , 病 容 易 , 变迅 速 , 寒 易 热 , dJ脏 形 发 传 易 易
虚 易 实 , 感 之后 易致 邪气 枭 张而 壮 热 , 高热 亦是 儿科 常见 急 外 故 症 之 一 , 时 处 理 , 极 恰 当有 效 地 治疗 可 缓解 高热 引起 的并 发 及 积
2 中药 治疗
d J ̄ 感 高热 临 床 以卫 气 营 血辨 证 最 为 常用 。龙 风 艳 I自拟 'k b s I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感高热3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感高热3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感高热 3 O例疗效观察
周 燕 红
摘 要: 目的 : 观 察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外感 高热 的疗效 。 方法 : 将3 0 例 患者 随机分 为治 疗组与 对照组 。 对照组 1 5 例 予西 医常规 治疗 , 治疗 组
l 5 例在 对 照组的 基础 上加 用 中成药热毒 宁, 观察 两组退 热效 果 。 结果: 治疗组 总有 效率 为9 3 - 3 %, 对 照组 总有效 率 为8 0 . 0 %, 两组 比较 有 显著 性 差异 。结论 : 中西 医结合 方法 治疗 外感 高热 疗效 可靠 。
2 4
内蒙古 中医药
瘀、 泄毒 清浊 。 现代 药理 研究 表明 , 大黄 能凉血 解毒 、 泻热 祛浊 、 化 心痛苦 , 促进 患者 的康 复率 , 提 高患者 的生 活质 量 。综 上 所述 , 中 瘀 通经 , 具 有 泻下 、 止血 、 抗菌 、 利尿 、 纠 正脂 质代 谢 的作 用 , 可 以 西 医结 合治 疗慢 性 肾衰 竭可 明显 提高 C R F的疗 效 ,延缓 慢性 肾 抑 制 肾小球 系膜 细胞增 殖及 细胞外 基质 的合 成 , 延缓。 肾间质 纤 维 衰 竭 的进展 , 值得 临床推 广应用 。 化, 抑 制高 代谢 状 态 , 调 节免 疫及 抗 炎 , 减少 蛋 白尿 , 延 缓慢 性 肾 参 考文 献 衰进展 , 具 有双 向调节 免疫 的功 能日 。 中药灌肠 运用 大黄 、 黄芪 、 丹 f 1 ] 王 海燕 , 等. 原发 性 肾 小球 疾病 分 型与 治 疗及 诊 断标 准 专题 座 参、 当归等 能使浊 、 毒、 瘀 从 大便祛 除 , 黄 芪 能抑制 系膜 细胞 、 细 胞 谈 会 纪要[ J 1 _ 中华 内科 杂 志 , 1 9 9 3 , 3 2 ( 2 ) : 1 3 2 . 外 基 质 的增生 , 减轻 T G F — B 的表达 , 从 而减 轻 间质 纤 维化 , 增 加 【 2 ] Y - 海 燕. 肾脏 病 学【 M ] . 第 2版 . 北京 : 人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2 0 0 1 : 肾血流 量 , 延 缓 肾功能 恶化 。 l 3 8 6 —1 3 8 7.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慢性 肾衰竭 , 中药 和西 药各 尽 其用 , 既可 缓 【 3 】 徐峰 .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糖 尿病 肾病合 并慢 性 肾 衰临床 疗效观 察 解 西药 不 良反 应 , 又 可运 用 中 医辨证 论 治 , 有利 于 减轻 患者 的身 【 J ] . 内蒙古 中医药 , 2 0 1 2 , 1 7 .

中医治疗181例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中医治疗181例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中医治疗181例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与观察【中图分类号】r25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03-01【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181例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与观察。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治疗。

结果: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差异( p< 0.0 5 ),提示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结论:中医标本兼治出发治疗小儿感发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小儿外感发热;疗效。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

外感发热,古代常名之为“发热”、“寒热”、“壮热”等。

我院根据这一情况于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181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81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的患儿,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100例,对照组81例。

其中治疗组男46例,女54例;年龄 <1岁18例,1~3岁 28例,3~6岁29例,6—1 2岁25例;体温:37.3~38℃23例,38.1~39℃38例,39.1~41℃34例,4 1℃以上3例;病程1—3天15例、3~6天18例、 6~ 9天32例、 9—1 2天35例;血液分析中性粒细胞升高者32例、淋巴细胞降低者21例、中性粒细胞降低伴淋巴细胞升高者27例、无异常者2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6例,急性扁桃体炎32例,急性支气管炎16例,肺炎16例;中医辨证分型:邪袭卫表型40例(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苔薄自而干,舌边尖红,脉浮数) ,邪热壅盛型20例( 身热,汗出,烦渴,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小便黄短。

舌质红苔黄干,脉数),肺热移肠型 14例(身热,咳嗽,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

加减外感高热方治疗高热32例临床观察

加减外感高热方治疗高热32例临床观察
为无效。
l 临床 资料
本 组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人院病历 , 其中男性 2 倒 , 5 女 性 7例 ; 年龄 最大 4 5岁 , 最小 2 0岁 ; 程最长 8天 , 短 1 病 最 天; 临床表现为高热 (9C以上 )恶风寒 , 3" , 无汗 , 肢体酸 痛 , 口 渴喜 冷饮 , 红 目赤 , 躁 ; 面 烦 化验 检查 : 白细胞 >1 血 0 0×
顽 固性 呃逆 多病程 长 , 胃气上逆胸 膈 , 迁延 日久 , 比较难 治愈 , 以在针刺 以上几 穴 的基 础上 加穴位 注射 , 多卡 困 所 利 可解痉镇痛 , 此可缓 解膈 肌痉挛 , 生素 可和 胃止呕 , 在 维 两药 同用穴位注射 , 可达调畅 气机 , 胃降逆止呃逆之 功。 和
剂为 1 个疗程 。
3 疗效观 察
3 1 疗效标准
5 讨 论
外感表寒里热证表 现为高热者 , 中医急证范 畴。表寒 属
维普资讯
5 ・ 6
河南 中医药学刊
20 0 2年
第 1卷 7
第 l 期
未解 ^里化热 , 时如未及时治 疗, 此 极易损伤 正气 , 或变生 他
号针头 , 人 2 利多卡 因注射 剂 (0 mg5 ) 3 维生 吸 m] 10 / m1和 ml 素 注射剂 ( 0mg 2 ) 10 /m]混台 液 共 5 d 进行 穴位 注射 , t, r 每 穴 l d 按此方 法每 E 1次 , n, l 治疗 6次后 呃逆停止 , 叉巩 固治 疗 4次 , 完成 1个疗程 的治 疗 , 半年 内随访无 复发。 5 讨 论 呃逆 , 系一种不 自主的膈肌 间歇 性收缩 而致 的疵患。 中
19L 5 , 0/ 1 倒 其余化验胸 透等 未发 现异 常 。临床 表现均符台 《 中医 内科学》 第六版教材感 冒表寒里热证。

中医医案分析(外感发热)

中医医案分析(外感发热)

中医医案分析(外感发热)
1.刘某,女,62岁。

初诊:202*年12月11日。

主诉:发热三周。

现病史:患者于三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一般在39.5 度左右,曾在当地住院治疗,用抗生素等药,具体药物不详,但停药后即又发热并伴有咳嗽。

现发现体温39.5度,伴有咳嗽,咳痰。

痰色上午色白下午后色黄,不太恶寒,无汗。

纳眠可,二便调,有慢支30年,2001年患肺结核已愈。

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辨证:外寒内饮证。

治则: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处方:小青龙汤加减。

方药:麻黄9g,桂枝10g,白芍10g,半夏9g,五味子10g,细辛9g,生石膏30g,干姜9g,炙甘草6g,生薏仁30g,黄芪30g,大枣3枚。

3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患者服上方2剂体温已正常。

服完后按上方又在诊所买三剂服后停药,三天后出现低热,体温37.5左右,并且是每天下午6至7点时发热,但热持续3小时后可自行退为正常。

一般晨起体温在36.3度左右,口苦口粘,胸部稍闷咳嗽吐痰,色早上色白中午后转为黄色。

舌质淡红苔白薄腻脉细。

中药予以调方。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

方药:柴胡10g,黄芩9g,半夏15g,陈皮10g,川朴10g,大白10g,生薏仁30g,杏仁9g,茯苓12g,知母10g,甘草15g。

5剂,水煎,以善其后。

按语:患者于三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热,咳嗽,不太恶寒,下午痰黄,考虑年事已高,并且发病时间在冬季,此患者为外寒里饮证,饮已化热,故用仲景小青龙加石膏汤,治宜解表化饮,清热除烦。

小柴胡汤治疗外感发热32例临床观察

小柴胡汤治疗外感发热32例临床观察
经络 、 复偏瘫之功 。
舌 质淡或紫黯 、 或有瘀 斑 , 苔薄 白或 厚腻 , 舌 脉象无 力等 ; 或是 痰郁化 热 、 阻滞经络 , 肝火 内炽炼液成痰 、 火热均能横窜经络 而 致病; 或是情志所伤 、 肝阳暴动 , 素体 阴虚 、 阳上亢 , 肝 皆可使气 血并逆于上 。 络破血溢阻塞经脉为患等。 本组患者 经辨证 , 皆属于血瘀 证 , 或有夹 痰 、 或有 阳亢 、 或 有阴虚 、 或有气 虚 、 或有 血虚 、 或有兼挟 者 , 以 自拟通络汤 治 予 疗。 组方 以《 医宗金鉴》 之桃红 四物汤为基础方 , 随证加减 , 中 其 选 择1 桃仁 、 3 ] , 红花 、 当归 、 白芍 、 芎 、 川 熟地 黄养血 、 活血 、 逐瘀 ; 桑枝祛风利关节 ;续断补肝 肾强筋骨 以增治下 肢不 用之力 ; 白
本组结果表 明 , 使用通络汤治疗脑血管偏瘫有显著 的临床
治疗效果 。因此 , 该疗法一定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 方药 中. 1 】 实用 中医 内科学 【 】 M. 上海 : 海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9 5 上 18 :
41 - 3 4 42 .
术健脾益气 ; 沥味辛性寒 , 竹 善祛经 络之痰 ; 地龙 味咸性寒 , 利
( 收稿 日 :0 2 0 — 0 期 2 1- 2 1 )
发热恶寒 , 头痛鼻塞 流涕 , 咽痒 , 喉痛 咳嗽咳痰 , 曾就诊 于街道
诊所 , 感 冒给予服速效 感 冒胶 囊 、 按 抗病毒痒 、 咳痰症状不减反重 。 本次就诊 : 咳
水、 通经络并制约诸药 之温燥 ; 甘草调 和诸 药 , 全方合具逐瘀 通
[ 王维治. 2 ] 神经病学[ 第 5 北京 :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04 14 10 20 : — 5. 3 [ 焦树德 . 心得 十讲【 ] 2 . 3 】 用药 M . 版 北京 : 民卫 生出版 社 ,9 0 第 人 18 :

中医药治疗外感高热进展

中医药治疗外感高热进展
中国中医急症 2 1 0 2年 1 月第 2 卷第 1期 J T M.a . 0 2, o. 1 N . 1 E C Jn 2 1 V 12 . o1

9 ・ 7
中医药治疗外感高热进展 米
李 雪苓 韩 宁林 ( 徽 中医学 院第一 附属 医院 , 安 安徽 合 肥 2 0 3 ) 3 0 1

物 质 的释 放 , 能是 清 开 灵对 内毒 素性 发热 的重 要 解 热 机 制 。 可 朱
秋 双 等 以麻 黄 汤 不 同 配 伍 对 大 鼠大 肠 杆 菌悬 液 致 热 大 鼠解 热 平 均 最 大 体 温 反 应 高 度 的实 验 研 究 表 明 , 四种 药 物 解 热 作 用 均 不 明显 , 组 成 方 剂 后 , 果 显 著 , 明 中药 组 方 配伍 的优 越 性 。 但 效 证
1 实 验 研 究
脑 热 清 口服液 ( 京 市 天 坛 医 院 ) 北 的解 热 机 制 可 能 是 通 过 抑 制 下 丘 脑 环 磷 酸 腺 苷 ( A P 的生 成 与 释 放 …, 时 通 过 促 进 腹 c M ) 同
中 隔 精 氨 酸 加 压 素 ( V ) 放 两 种 途 径 发 挥 作 用 。 研 究 还 发 A P释 现 l脑 热 清 I服 液 对 发 热 家 兔 血 管 内皮 细 胞 的 分 泌 功 能 ,起 到 2 - I
中 图 分 类 号 : 2 49 文 献 标 志码 : R 5. A 文 章 编 号 :0 4 7 5 2 1 ) 10 9 — 2 10 — 4 X(0 2 0 — 0 7 0
【 关键 词 】 外 感 高 热 中 医 学 治 疗 近 年 来 外 感 高 热 的研 究 已 成 为 中 医 科 研 与 临 床 研 究 的 热

外感高热,中医救急

外感高热,中医救急
, Nhomakorabea,
烧 药 刚 喂 下 去 时 效 果 还 不 错 维 持 不 了 几 ,
个 小 时 体 温 就 又 升 高 了 这 难 免 令 做 父


母的
更加
忙乱忐
忑 。
中 医 对 此 有 什 么 不 错
的 办 法吗 ?
一 般情 况 下 1  ̄3 岁 的 宝 宝 一 次 服 用 ,

1 次即 可 热 退后 可停 药


因 为 内 蕴 伏 邪 、

突 下 的 凹 陷 处 在 此 处 交 替 提 捏 5 分 钟 左 ,
外 感 时 邪 及 小 儿 咽 炎 、 小 儿 扁 桃 体 炎 等 上

右 ,
通常能起 到 一 定作 用 。
同 时 配 合 推 脊
呼 吸 道 感 染 而 引 起 的 咽 喉 肿 痛 、 大 便 秘 结
药 巴 戟 天 具 有 与 其 传 统 功 效 不 同 的 抗抑
郁 作 用 是 毋 庸 置 疑 的 。 这 项 研 究 又 为 巴
戟天 的 临床开拓 了更为广泛 的应用 空 间 ,
使 其治疗范围 更 加 扩大 了 。
这正 是 :
辛 甘微温 巴 戟 天 ,
温 肾 壮 阳 功 效 全 ,

低 的 小 孩 感 冒 的 几 率 更 是 蹭 蹭 地 往 上 涨 。
良效 ,
里 面 不 可 或缺 的 君 药 就 是石 膏。

童 清 热 口 服 液 中 还 有 清 热 解 毒 的 金 银 花 、
疏散




蜕 、
泻 火解毒的 黄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在 3 ℃ 以上 。 例经 治疗 及 时 热退 而 获满 意 效果 。 步策 自 9 3 1 孙 1
潘 利 敏 等 ” 用 自拟 感 冒退 热 汤 治疗 急性 外 感 发 热 表寒 里 热证 ( 温 > 3 " ) 0 体 91 3 0例 , 2 治疗 总有 效 率 达 9 % , 冒退热 颗 2 感 粒 组 方 为羌 活 、 芥 、 胡 、 芩 、 石 膏 、 母 、 蓝 根 、 芍 等 , 荆 柴 黄 生 知 板 赤
有效率 9.0 。 25% 4 中药 新 剂 型
2 成 方 、 方 加 减 经
徐 锋 I 白虎 合桂 枝 汤 加 味 治 疗 外 感 高 热症 8 以 6例 , 中属 其
4 1 注射 剂 .
谢 立群 等 1 用 清 气 泄 热 、 营解 毒 法 , 采 凉 应用 清
气 凉 营注 射 液 治 疗 由急 性 扁桃 体 炎 、 呼 吸 道感 染 、 性 支气 管 上 急 炎 等疾 病 引 起 的 外 感 高 热 ( 温 > 3 ℃ )0例 。 愈 1 例 , 效 体 8 4 痊 9 显
1 例, 1 有效 6例 , 无效 4例 , 总有效率 9 % 。张策平“ 用双黄连 0
粉 针剂 治 疗 外 感 高 热 ( 温 ≥3 . ℃ ) 0例 , 疗 组 中上 呼 吸 道 体 85 4 治
感染 2 8例 , 性 化 脓 性 扁 桃 腺炎 8例 , 内感 染 4例 。 果 显效 急 肺 结
柴 葛青 蒿 汤 ( 胡 、 根 、 蒿 、 膏 、 柴 葛 青 石 黄芩 、 蓝根 、 蜕 、 荷 、 板 蝉 薄
桔梗 、 麦芽 、 炒 白芍 、 草 ) 减 治 疗外 感 高热 9 甘 加 8例 , 愈 8 治 4例 , 显 效 7例 , 效 4 , 效 3 , 有 例 无 例 总有 效 率 9 . % ; 指 出 若非 卫 69 并 气 同病 之 外 感 高 热 症 则 非本 方所 宜 。赵苏 利 懈 表 退 热 汤加 减
鸭跖 草 、 甘 草 等组 成 )治疗 上 呼吸 道病 毒 性感 染 发 热 ,体 温 ≥ 生 3.  ̄ 结果 痊 愈 9例 , 84C, 显效 l 8例 , 步 3例 , 进 总有 效 10 。 0 % 取 得 良, 证 属 风 热 5例 , 寒 3例 , 寒 风 热兼 见 辨 风 风 3 0例 , 湿 2 。 暑 例 痊愈 2 例 , 效 1 1 显 2例 , 效 9例 , 效 4例 , 有 无 总
须四诊合参 , 辨证施治 , 方能有 的放矢 。 潘钦松 应 用清透法 ( 金
银花 、 连翘 、 胡 、 芩 、 蓝根 、 柴 黄 板 生石 膏 、 蒿 、 骨皮 、 青 地 白薇 、 薄 荷 、 草 ) 减 治疗 外感 发 热邪 热 在 卫气 者 3 甘 加 6例 , 体温 3 ℃ 以上 , 8
【 关键词 】 外感高热
临床研究
证 18 , 0 例 取得 良好效 果 。 梓 平 l} 降散 治 高热 惊厥 ( 温 3 . 黄 i升 2 体 8 5—4 .  ̄ 0 5C)3 O例 ,结果 2 h内退 热 1 例 、2 4 h内 退 热 1 4 1 4~ 8 3
例 、8~ 2 4 7 h内退 热 6例 , 得 良好 的 临 床 疗 效 。 取
或 恶 风 , 汗或 少 汗 , 痛 , 塞 , 有 头 鼻 咽红 或 肿 痛 ,口干 而 渴 , 质 舌 红 , 苔 薄 白或 薄 黄 , 脉 浮 数 ; 腋 窝体 温测 定 ≥3 . ℃ , 白细胞 90
( C ≤1 WB ) 2×1 L 0/ 。排 除 急 性 传 染性 疾 病 及 重 症 感 染 性疾 病
3 自拟 方 剂
近 年来 ,广 大 中医 药 工 作 者 对外 感 高 热 的研 究 取 得 良好 成
效。 现对 近 1 来 中 医药 领 域 治 疗 外感 高热 临床 经 验 综 述 如下 。 O
1 辨 证 施 治
刘 陈等 …认 为 , 冒 病 因 四季 气 候 不 同 , 性 各 异 , 感 病 治疗 必
具有疏风解表 、 清热 宣 肺 解 毒 、 血 活 血 等 作 用 。赵 鹏 1 自拟 凉 用
拟滋 阴清 热 解 毒 饮 , 用 滋 阴清 热 法 治 疗 急性 发热 患 者 , 应 每获 良
效 。侯 凤 霞 等 应 用 表 里 双解 方 ( 防风 、 梗 、 翘 、 芥 、 蜕 、 桔 连 荆 蝉
3 2例 , 效 6例 , 效 2例 , 有 效 率 达 9 .2 。 彪 等 ”1 有 无 总 53% 张 。 用青
肺 系疾 患 7 例 , 他 原 因所 致 l 2 其 4例 , 温 均超 过 3 .  ̄ 显 效 体 8 5C;
6 4例, 有效 1 2例, 总有效率 8 %。作者认为 , 8 两方合用, 能互补
不 足 , 广 泛应 用 于各 种 证 型 的外 感 高 热 症 。 可 贺小 梅 用 银翘 散 合 生 石膏 汤治 疗 + J  ̄ 感 高 热 5 Lb O例 , 患者 均 为 发 热 重 ,稍恶 寒
僵蚕 、 石 、 石膏 、 银花 、 黄 、 硝 、 栀子 、 草 、 滑 生 金 大 芒 炒 甘 白术 等加 减) 治疗 & J ̄ 感 发热 6 例 , Lb 8 总有 效 率 为 9 . % 。奚 肇 庆等 用 56 1 透表 清气 法 之退 热 颗 粒 ( 由柴胡 、 黄芩 、 青蒿 、 活 、 膏 、 羌 石 大青 叶 、

4 4・ 9
中 国 中 医 急症 2 1 0 0年 3月 第 l 9卷 第 3期 J T M. r2 1 V0 1 , 3 E C Ma.0 0, 1 9 N . . 0




中医治疗外感 高热临床研究进展
张 丽 奚 肇 庆 △
中图 分类 号 :2 4 9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4—75 2 1 )3— 4 4— 2 R 5 . A 10 4 X(0 00 0 9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