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床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角度看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规范化应用
临床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疗效评价

临床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疗效评价发布时间:2022-09-22T06:58:08.35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6月11期作者:姚志营[导读]临床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疗效评价姚志营(河南省汝州市人民医院儿科;河南汝州467599)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上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治疗效果。
方法:研究样本病例筛选76例在我院2020.09-2021.09期间接受治疗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随机进行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有38例。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儿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改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经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临床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临床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疗效评价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矮小症是一种常见病,其是指患儿的身高等生长指标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平均值的两个平均标准差以下。
特发性矮小症即是患儿出生时一般身高以及体重等均正常,但无证据支持存在系统性、营养性以及内分泌性、染色体异常等[1]。
属于病因尚未明确的匀称性身体矮小疾病,主要发病原因多认为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功能缺陷等有关。
目前特发性矮小症患儿数量逐渐增多,应当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措施。
常规治疗即是采用营养支持方式,但整体临床效果不理想[2]。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注重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能够显著提升治疗疗效。
为此,本文主要探究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20.09-2021.09,研究对象选择为确诊为特发性矮小症患儿76例。
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38例。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烧伤外科的临床应用

积( 3 5 . 2 4±1 4 . 4 ) %T B S A。B组 的平 均 年龄 ( 3 7 . 2 3 ±1 5 . 1 2 ) 岁, 烧 伤面 积 ( 5 7 . 3 6 4±1 6 . 1 ) %T B S A, l l I
度 烧 伤 面积 ( 3 8 . 2 4±1 1 . 4 ) %T B S A。一般 资料 情况 见表 1 , 两组患者 间年龄 、 性别 、 烧伤程度 、 Ⅲ烧 伤 面积 、 创面处理 、 营 养支 持 及 并 发 症 等 方 面 不 存 在 统计 学 差 异 。 1 . 2 治疗 方法 在 住 院 期 间 ,两 组 患 者 一 般 治
白细胞介 素 ( I L . 6 ) 水平 。结果 : 两组 患 者 的蛋 白水 平 与 T N F . 与 I L 一 6水 平 会 下 降 , 与 对照组相 比 , r h G H 治 疗 组 血 红 蛋 白减 少较 小 , 同 时 血 浆 总蛋 白提 高显 著 , T N F 一 仅与 I L . 6水 平 降低 明 显 ( P<0 . 0 5 ) 。结论 : r h G H 的 治 疗 可 以 有 效 的调 整 机 体 的 代 谢 能 力 , 促 进 蛋 白质 合 成 , 抑制 炎症反应 , 促 进 了 患 者 伤 口的愈 合 , 缩 短 了 患 者的住 院时 间. 有很好 的临床效果 。 关键 词 重组人 生长素 : 烧伤 : 临 床 研 究
1 . 4 数据处 理
均使用 S P S S 1 3 . 0软 件 进 行 数 据
处理 , 进行 t 检验和 x 检验 , 以 面± s 表示 。 P<0 . 0 5 认 为差 异有 统 计 学 意义 。
2 结 果
1 . 1 一般资料
经本 医院的伦理委员会批准 。 均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解读

标准㊃方案㊃指南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 解读杨凡㊀㊀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于2013年6月在‘中华儿科杂志“上发表了‘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以下简称为‘建议“)[1],旨在为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 rowth hormone, rhGH)的临床规范应用提供最新参考㊂与2008年版‘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以下简称为2008版‘指南“)相比,‘建议“重点介绍了rhGH临床适应证㊁治疗方案㊁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及停药指征等,内容充分融入了最新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在许多细节方面做了更新㊂本文就‘指南“所涉及内容进行进一步探讨和补充㊂1㊀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适应证rhGH于1985年问世至今,其适应证的范围不断扩大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 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rhGH适应证和时间[2],如表1所示㊂表1㊀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临床适应证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时间Table1㊀Clinical indications and a pp roval time b y Food and Dru g Administration in USA of recombinant humang rowth hormone适应证批准时间(年) GHD1985肾功能不全肾移植前1993 Turner综合征1996 Prader-Willi综合征2000 SGA儿2001ISS2003短肠综合征2003S HOX基因缺失2006 Noonan综合征2007㊀㊀注:GHD:生长激素缺乏症(g rowth hormone deficienc y);SGA:小于胎龄(small for g estational a g e);ISS:特发性矮身材(idio p athic short stature)DOI:10.3877/cma.j.issn.1673-5250.2014.02.0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㊀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是第1个被美国FDA批准可用rhGH治疗的疾病㊂‘建议“特别强调迄今对GHD的诊断尚缺乏金标准㊂在诊断GHD过程中,应综合分析患儿生长发育指标㊁生长速率㊁骨龄及生化检测结果等,不能仅根据单一的生长激素(g rowth hormone,GH)激发试验结果诊断GHD㊂在进行GH激发试验时,最好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2种药物(见2008版‘指南“),实验结果均异常者方可诊断为GHD㊂任何一种GH激发试验对GHD诊断均存在15%假阳性率,同时试验本身亦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反映个体生理状态下GH分泌情况;而且试验的重复性及准确性欠佳㊁影响因素较多,使其难以作为GHD诊断的金标准㊂同时,GH激发试验中,GH峰值的诊断阈值是人为设定的,峰值受受试者年龄㊁性别㊁青春期发育及激发药物等因素影响㊂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 rowth factor,IGF)-1主要来源于GH作用于肝脏后所分泌,因无明显脉冲式分泌和昼夜节律,故相对稳定,能较好反映内源性GH分泌状态,是一个重要的辅助诊断GHD指标㊂但IGF-1受个体性别㊁年龄㊁青春期㊁营养状态及遗传因素影响,因此‘建议“认为,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相应的IGF-1正常参考值㊂GHD诊断过程中应特别指出,脑外伤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导致暂时性GH缺乏,受试者应于12个月以后再行GH 分泌状态检测㊂对已确诊的GHD患儿,均需进行垂体MRI检查,以明确是否为器质性GHD(or g anic GHD,OGHD)㊂如果患儿停药间隔期超过1年,须重新采用rhGH进行GH治疗时,也必须再次进行垂体MRI检查㊂1.2㊀特发性矮身材对ISS的诊断采用排除诊断法,确立诊断的最基本条件是必须排除疾病引起的生长发育落后及病理性身材矮小㊂ISS实质是一组目前病因未明的身材矮小疾病的总称㊂对ISS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㊁生化指标㊁内分泌激素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以排除某些已知㊃141㊃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年4月第10卷第2期育不良及心理情感障碍等㊂60%~80%矮身材儿童属于ISS范畴㊂目前将体质性青春期发育迟缓㊁家族性矮身材等均归于ISS范畴㊂随着对ISS患儿生长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分析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在ISS患儿中可能发现更多GH-IGF-l轴相关功能异常[3],从而有助于对ISS做出明确诊断,这将使ISS的确诊率逐渐降低㊂1.3㊀小于胎龄儿目前国内外对于SGA儿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㊂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其诊断标准有所不同㊂对SGA儿的诊断界值点大多选择正常参考值的第10百分位或正常参考值的-2s或第3百分位,国内普遍采用前者㊂多数SGA儿在出生6~12个月实现追赶生长㊂2~3岁时,90%SGA儿可实现追赶生长㊂但早产SGA儿可能要经4年及以上,身高才能达到正常值范围㊂对于无追赶生长的矮小SGA儿可使用rhGH治疗㊂关于SGA儿采用rhGH的起始治疗年龄,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㊂‘建议“指出,在4岁后身高仍然无追赶的SGA儿可开始进行rhGH治疗㊂对于SGA儿rhGH治疗前是否需评价GH分泌状态,迄今尚存争议㊂若SGA儿生长速率持续下降,出现GH缺乏或垂体功能低下表现时,可以评价GH-IGF-l轴功能,必要时进行其他垂体内分泌轴功能评价㊂已有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SGA儿成年后发生心血管疾病㊁代谢综合征及卒中等疾病风险增加㊂‘建议“特别指出rhGH治疗前,根据SGA儿的情况可考虑进行糖代谢功能检测,以排除合并糖代谢异常等㊂1.4㊀Turner综合征Turner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疾病,患病率为1/2000~1/2500活产女婴㊂生长落后为Turner综合征患儿青春期前唯一临床表现,容易被漏诊,因此建议对青春期前生长落后女童应常规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排除Turner综合征㊂Turner综合征患儿染色体核型复杂多样,若临床高度疑诊为Turner综合征,但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未发现异常,则有必要进行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以排除嵌合体㊂这类患儿GH激发试验不需常规进行,但如果其生长速率明显偏离Turner综合征患儿生长曲线时,仍应进行丘脑-垂体轴功能检查㊂‘建议“特别指出,如果Turner综合征患儿体内含Y染色体或有来源于Y染色体的片段,该核型患儿发生性腺恶性肿瘤的危险性增加30%,且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㊂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明确诊断Turner综合征后,应尽早对rhGH治疗除以上常见适应证外,国内采用rhGH 治疗还见于对Prader-Willi综合征㊁Noonan综合征的治疗[4-5]㊂此外,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中枢性性早熟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对出现持续生长落后㊁预测成年后身高明显受损(男孩<160cm;女孩<150cm)的患者,可应用rhGH治疗改善生长情况,但尚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不作为临床常规推荐方案[6-7]㊂2㊀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方案‘建议“提出对不同适应证的rhGH起始治疗剂量及治疗剂量,如表2所示㊂表2㊀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治疗剂量[μg/(k g㊃d)] Table2㊀Thera p eutical doses of recombinant human g rowth hormone[μg/(k g㊃d)]适应证起始治疗剂量治疗剂量GHD㊀儿童期25~500.075~0.150㊀青春期50~750.075~0.200 Turner综合征500.15 Prader-Willi综合征35~500.10~0.15 SGA儿35~700.10~0.20 ISS43~700.125~0.200㊀㊀总之,采用rhGH治疗时剂量应个体化,宜从小剂量开始,在治疗过程中,根据受试者生长情况及生化检测结果等适时进行剂量调整㊂rhGH治疗的最大剂量不宜超过0.2μg/(k g㊃d)㊂SGA儿存在一定程度GH抵抗,使用rhGH的治疗剂量,应高于其他病种患儿;对青春期个体的rhGH治疗剂量,应高于青春期前个体的剂量㊂rhGH治疗疗程视个体病情需要而各异㊂为改善个体成年身高而进行rhGH的治疗,疗程不应短于1年㊂rhGH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㊂对其疗效可采用身高Δs㊁生长速率㊁生长速率s㊁成年身高与预测身高差值㊁成年身高与遗传靶身高差值等进行评价㊂个体采用rhGH开始治疗的年龄与其疗效呈负相关;rhGH 剂量㊁治疗时个体身高㊁治疗疗程㊁父母平均身高㊁患儿骨龄㊁rhGH治疗第1年患儿身高增长与其疗效呈正相关㊂其中靶身高和第1年身高增长,是影响rhGH 疗效的最主要因素㊂3㊀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监测对于应用rhGH治疗的患儿,应定期随访和监测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㊂其主要监测项目包括:患儿的生长发育指标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不良反应等㊂患㊃241㊃Chin J Obstet G y necol Pediatr(Electron Ed),A p ril2014,Vol.10,No.2表3㊀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过程中的监测指标及监测频率Table 3㊀Monitorin g indexes and monitorin g intervals durin g g rowth hormone treatment监测指标监测频率生长发育指标㊀身高㊁体质量㊁性发育情况每3个月1次㊀生长速率每3个月1次㊀身高每6个月至1年1次实验室检查指标㊀甲状腺功能每3个月1次(若治疗过程中生长速率降低,须及时复查)㊀血清IGF -1㊁IGFBP -3每3~6个月1次㊀空腹血糖㊁胰岛素每3个月1次(若出现空腹血糖受损,须及时行糖耐量试验)㊀肝㊁肾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及HbA1c 每6~12个月1次,或根据病情而定骨龄每12个月1次(若为青春期个体,必要时可半年复查1次)垂体MRI 检查GHD 首诊后未即刻用药或停药后再次用药的患儿,若间隔1年以上,需复查头颅MRI 安全性监测(不良反应)每3个月1次及每次就诊时其他监测项目根据患儿病情而定㊀㊀注:IGFBP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 like g rowth factor bindin g p rotein );HbA1c :糖化血红蛋白(g l y cos y lated hemo g lobin )㊀㊀在随访过程中特别强调rhGH 治疗的安全性监测㊂‘建议“对于该治疗导致受试者糖代谢异常和肿瘤的问题,参考和总结了世界多个数据库的资料,并提供以下相关参考㊂①糖代谢异常:rhGH 治疗并不增加个体的1型糖尿病患病率,但rhGH 长期治疗可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抵抗;可致部分患者出现空腹血糖受损㊁糖耐量受损,但多为暂时㊁可逆的,极少发展为糖尿病㊂所有患儿在rhGH 治疗前,均应筛查空腹血糖与胰岛素;对筛查结果异常者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排除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治疗起始阶段应每3个月监测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必要时检测餐后2h 血糖与胰岛素及HbA1c 等㊂②rhGH 治疗与肿瘤(新发肿瘤㊁肿瘤复发及继发肿瘤):目前来源于国外几大数据库(NCGS ㊁KIGS 及OZGROW )的rhGH 治疗资料显示,采取rhGH 治疗不会增加无肿瘤受试者新发恶性肿瘤(如白血病㊁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或颅外恶性肿瘤等)的发生风险㊂对肿瘤已治愈者,目前的数据未表明rhGH 治疗会增加肿瘤的再发风险㊂rhGH 治疗也不影响脑肿瘤㊁颅咽管瘤㊁白血病的复发㊂首次肿瘤为白血病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者,接受rhGH 治疗后,发生继发肿瘤的风险增加,但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因使用rhGH 而使继发肿瘤发生风险增加的程度越来越小,对此尚有必要进行继续监测[8-10]㊂已有资料显示,接受rhGH 治疗的患者中,肿瘤新发㊁复发和继发的发生率在OGHD 患者中较高,其次是慢性肾功能不全㊁Turner 综合征患者中㊂绝大多数肿瘤的复发时间是在接受rhGH 治疗后的最初2年内,所以不提倡对颅部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后2年内进行rhGH 治疗,且在给予rhGH 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应确了首诊后未即刻进行rhGH 治疗的患者,或停药后需再次用药的患者,如果间隔1年及以上,需复查头颅MRI ㊂在进行rhGH 治疗过程中应对受试者严密随访,每3~6个月复查时,应注意其视野㊁视力的改变,颅内压升高症状等㊂IGF -l 为有丝分裂促进剂,除对正常组织有增殖效应外,还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㊂因此,IGF -l 可作为接受rhGH 治疗受试者安全性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㊂在进行rhGH 最初治疗2年后,若血清IGF -l 水平高于正常值范围,特别是持续高于正常值的2.5s ,则应考虑减量或停药[11]㊂‘建议“还对rhGH 治疗的停药指征及其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归纳㊂总之,rhGH 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临床的广泛验证,应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掌握rhGH 治疗的适应证及各种适应证的治疗方案,并密切随访和监测,做到rhGH 临床规范应用㊂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血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J ].中华儿科杂志,2013,51(6):426-431.2A yy ar VS.Histor y of g rowth hormone thera py [J ].Indian J Endocrinol Metab ,2011,15(Su pp l 3):S162-S165.3Pedicelli S ,Peschiaroli E ,Violi E ,et al .Controversies in the definition and treatment of idio p athic short stature (ISS )[J ].JClin Res Pediatr Endocrinol ,2009,1(3):105-115.4Colmenares A ,Pinto G ,Tau p in P ,et a1.Effects on g rowth and metabolism of g rowth hormone treatment for 3y ears in 36children with Prader -Willi s y ndrome [J ].Horm Res Paediatr ,2011,75(2):123-130.㊃341㊃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年4月第10卷第2期6Lon g ui CA,Kochi C,Calliari LE,et a1.Near-final hei g ht in p atients with con g enital adrenal h yp er p lasia treated with combined thera py usin g GH and GnRHa[J].Ar q Bras Endocrinol Metabol, 2011,55(5):661-664.7Won g K,Levitsk y LL,Misra M.Predictors and g rowth conse q uences of central h yp oth y roidism in p ediatric p atients receivin g recombinant human g rowth hormone[J].J Pediatr Endocrinol Melab,20l0,23(3):451-461.8Bell J,Parker KL,Swinford RD,et a1.Lon g-term safet y of recombinant human g rowth hormone in children[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0,95(2):167-177.9Cutfield WS,Lindber g A,Ra p a p ort R,et a1.Safet y of g rowth hormone treatment in children born small for g estational a g e:theUS trial and KIGS anal y sis[J].HOITU Res,2006,65(2):153-159.10Kem p SF.Growth hormone treatment of idio p athic short stature: Histor y and demo g ra p hic data from the NCGS[J].Growth Hormone IGF Res,2005,15(1):S9-S12.11Cohen P,Ro g ol AD,Deal CL,et a1.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dia g 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idio p athic short stature:a summar y of the Growth Horulone Research Societ y,the Lawson Wilkins Pediatric Endocrine Societ y,and the Euro p ean Societ y for Paediatric Endocrinolo gy Worksho p[J].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8,93(11):4210-4217.(收稿日期:2014-03-06㊀㊀修回日期:2014-03-12)㊀㊀杨凡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 解读[J/CD].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10(2):141-144.㊃441㊃Chin J Obstet G y necol Pediatr(Electron Ed),A p ril2014,Vol.10,No.2“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解读作者:杨凡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 成都,610041刊名: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Pediatrics (Electronic Edition)年,卷(期):2014(2)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fylcyxzz201402004.aspx。
重组人生长激素与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

重组人生长激素与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王志度;万进;彭俊生;林锋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
【年(卷),期】2004(031)019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和肠内营养支持(EN)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19例患者接受EN和rhGH(试验组),21例患者接受与试验组同样的EN(对照组).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蛋白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升高,而试验组血蛋白指标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显著.术后第10天试验组疲劳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应用rhGH和EN有利于促进蛋白质合成和减轻患者的疲劳度.
【总页数】3页(P1091-1093)
【作者】王志度;万进;彭俊生;林锋
【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广州市,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广州市,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广东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广州市,51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R605
【相关文献】
1.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与处理 [J], 臧家新
2.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分析 [J], 陈显荣
3.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对照研究 [J], 徐锦红;魏琳;李敏
4.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恢复速度的影响 [J], 任俊剑
5.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探讨 [J], 陆佳; 钟绍; 夏瑜雯; 朱瑛; 邵晓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泣血整理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1985年,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问世,为广大矮身材患儿的治疗带来希望。
随后,rhGH在临床得到迅速应用,其治疗的有效性得到广泛验证,关于rhGH的治疗范围、治疗方案、疗效以及安全性的研究日益深入。
为规范rhGH 的应用及矮身材儿童的诊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于1998年提出《对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在临床应用的建议》[1],2008年制定了《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2]。
但目前临床上仍存在随意扩大rhGH应用范围、疾病诊断不规范、过度治疗等问题,从而给rhGH 治疗带来诸多隐患。
为进一步规范儿科rhGH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参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美国劳森一威尔金斯(Lawson-Wilkins)儿科内分泌学会、欧洲儿科内分泌学会(ESPE)、生长激素研究学会(GHRS)、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会(AACE)等的相关rhGH诊疗共识[3-9],经学组部分专家及讨论及审定,制定了本rhGH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适应证目前可用rhGH治疗的导致身材矮小的疾病: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慢性。
肾功能不全肾移植前(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pretransplantation)、Turner 综合征(Turner syndrome)、Prader-Willi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特发性矮身材(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短肠综合征、SHOX基因缺失、Noonan综合征(Noonan syndrome)等[3]。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黄丽萍【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21(14)9【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2017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矮小症患儿14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营养支持、钙剂与维生素补充、溶液葡萄糖酸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均坚持治疗1年。
比较2组治疗前后身高、体质量、生长速度、骨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并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2组身高、体质量、生长速度、骨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身高、骨龄高于对照组,体质量低于对照组,生长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
治疗前2组IGF-1、IGFBP-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GF-1、IGFBP-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上调血清IGF-1、IGFBP-3水平,有效促进患儿生长,增加骨龄和生长速度,且安全性较高。
【总页数】3页(P105-107)【作者】黄丽萍【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相关文献】1.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用于不同病因所致的矮小症患儿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2.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3.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4.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5.重组人生长激素辅助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
1、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应遵循临床诊
断标准。
建议基于疾病病因,能够仔细诊断患儿的实际病情,综合结合临
床表现,实际情况,病史,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以确定r-hGH治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2、建议临床医生要正确使用其他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优先考虑摄取植物性营养物质,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要考虑患儿特殊情况,如肝、肾等脏器
功能及肠道准备情况,要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剂量和频次,以维持其最大
疗效或预防不良反应。
4、临床医生使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时,应根据患儿的个体症状和
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治疗过程的临床观察,适当调整剂量和频次,以达
到治疗目的。
5、建议对口服或肌肉注射型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过程进行定期
临床随访,观察患儿的临床状况,指导患者坚持服药。
6、临床应严格按照治疗规范和剂量使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避免
使用过大的剂量而造成将来的不良影响。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陈汉民;张启华;余锦刚
【期刊名称】《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年(卷),期】2003(011)003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的人生长激素(rhGH)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分成rhGH组与对照组,rhGH组伤后第7天每日皮下注射思增8 IU,共10 d.应用后第7、14日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前白蛋白.结果rhGH组(n=20)第14天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前白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n=26)(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rhGH能改善机体对营养底物的利用率,促进蛋白合成、减轻重型颅脑损伤后低蛋白血症.
【总页数】3页(P194-196)
【作者】陈汉民;张启华;余锦刚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解放军第180医院神经外科,泉州,362000;福建泉州解放军第180医院神经外科,泉州,362000;福建泉州解放军第180医院神经外科,泉州,3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
【相关文献】
1.重组人生长激素在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特发性矮小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J], 杨丽萍;宇根于;谢宇飞
2.卵巢功能减退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中添加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应用价值 [J], 朱玲玲;王缉义
3.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营养干预在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刘杨
4.重组人生长激素在重型颅脑损伤后低蛋白血症病人的应用观察 [J], 陈汉民;张诚华;张启华
5.重组人生长激素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J], 浦践一;李海涛;邱方;付爱军;程爱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矮小症诊疗研究专题·从临床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角度看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规范化应用潘慧班博于萍朱惠娟李乃适陈适王林杰阳洪波DOI:10.3877/cma.j.issn.2095 655X.2014.02.001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2146)作者单位: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卫生部内分泌重点实验室(潘慧、于萍、朱惠娟、李乃适、陈适、王林杰、阳洪波);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院内分泌科(班博)通信作者:潘慧,Email:panhui20111111@163.com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humangrowthhormone,rhGH)于1985年上市,已广泛应用于身材矮小的患儿,其治疗有效性得到广泛临床验证。
生长激素除具有促线性增长作用外,还具有改善身体组分及代谢、增加骨密度、提高生活质量等作用,因而被应用于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
但生长激素的临床应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治疗及安全监测,以保证药物的合理、有效、安全应用。
笔者参照2000—2012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美国Lawson Wilkins儿科内分泌学会、欧洲儿科内分泌学会(ESPE)、生长激素研究学会(GHRS)及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会(AACE)制定的多项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并参照201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1],对生长激素在内分泌疾病中应用的热点问题进行阐述和补充。
一、重组人生长激素在儿童中应用的几项热点问题1.规范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儿童患者的适应证:根据美国FDA批准,生长激素可应用于导致儿童身材矮小的疾病,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hormonedeficiency,GHD)、特纳综合征(Turnersyndrome)、Noonan综合征、短肠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Prader Willi综合征,特发性矮小症(idiopathicshortstature,ISS)、SHOX基因缺失、出生后无追赶生长的小于胎龄儿(smallforgestationalage,SGA)[2]。
201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制定了《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以规范rhGH的临床应用。
对中枢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原发病治疗后出现的持续生长落后、预测成人身高明显受损患儿给予rhGH治疗虽可改善生长情况,但尚需更多循证医学依据,目前不作为常规临床应用。
对于生长速度减慢的儿童,如未发现其他致矮小的疾病,如甲状腺机能减退、慢性疾病、营养不良、遗传性疾病,应考虑GHD的可能。
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依据国外GHD诊疗指南提出符合我国人群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3],GHD诊断依据:(1)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或2个标准差以下;(2)年生长速率<7cm/年(3岁以下);<5cm/年(3岁至青春期前);<6cm/年(青春期);(3)匀称性矮小、面容幼稚;(4)智力发育正常;(5)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6)2项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药物激发试验GH峰值均<10μg/L;(7)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growthfactor1,IGF 1)水平低于正常。
GH激发试验是诊断GHD的重要依据,但具有一定局限性,重复性差,不能作为GHD诊断金标准;试验诊断阈值是人为设定的,峰值受年龄、性别、青春期发育以及激发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2000年CHRS[4]和2003年AAGE[5]关于儿童GHD诊疗指南均推荐GHD的诊断阈值设为10μg/L,目前国内亦普遍应用此阈值。
常用的激发药物有胰岛素、左旋多巴、精氨酸、可乐定、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其中胰岛素的刺激作用最强,胰岛素激发试验联合另一种药物的激发试验可有效提高诊断阈值的准确性。
但不能仅通过GH兴奋试验诊断GHD,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详细的身高测量、骨龄、生长速度。
单纯IGF 1的诊断价值较低,其水平还受年龄、性别、青春期、营养状况及遗传因素的影响,因此IGF 1正常时也不能除外GHD的可能。
如诊断为GHD,还需评价下丘脑、垂体及其他内分泌腺轴功能,明确有无其他轴系功能受累,需完善垂体磁共振(MRI)检查,明确GHD是否为器质性病变所致。
ISS是一个排除性诊断。
根据2008年ESPE、GHRS和Lawson Wilkins儿科内分泌学会会议[6]共同提出ISS的诊断:首先需符合矮小症的诊断标准,即身高小于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正常人群身高2个标准差;其次,需排除其他已知原因导致的矮小,如GHD、染色体异常、小于胎龄儿、慢性系统性疾病、营养性疾病、其他内分泌疾病、骨软骨发育不良及社会心理因素等。
60%~80%身高低于2个标准差的矮小症儿童会归入ISS类,该定义还包括了体质性青春期发育迟缓、家族性矮身材等。
因此,特发性矮小实质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矮小症总和。
但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发现更多的ISS患儿存在下丘脑 垂体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GHRH GH IGF1)轴功能缺陷,故不再属于ISS的分类里。
目前,国内外小于胎龄儿的定义尚存在争议。
2001年世界SGA发展会议的咨询公告及2007年国际儿科内分泌学会和GHRS提出的共识声明[7],均定义小于胎龄儿为出生体质量和(或)身长较同胎龄儿的平均指标至少低2个标准差以上或低于第3百分位,认为此定义涵盖了大部分存在生长障碍的新生儿。
目前国内普遍依据出生体质量和(或)身长低于同胎龄正常参考值第10百分位。
但尚无大规模数据能够提出明确的诊断界值,能够较好的反应新生儿出生后死亡率、生长发育障碍及未来患代谢性疾病风险增加的情况,需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明确。
Prader Willi综合征是一种罕见遗传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婴儿期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幼儿期生长落后,肥胖及智力发育障碍,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常出现中枢性或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多由于15q11 13父源性缺失、母源性单亲二倍体或sNRPN、NDN、MAGEl2、MKRN3等印记基因异常所引起。
据统计有超过80%的患者可出现生长激素缺乏,血清IGF 1水平下降。
2013年由GHRS[8]提出共识,建议生长激素治疗前需进行GH IGF1轴评估,并指出伴有严重的肥胖症、未控制的糖尿病、未控制的严重睡眠呼吸障碍、活动性肿瘤、活动性精神病的患者禁忌使用rhGH。
2.规范重组人生长激素在儿童中治疗:(1)起始治疗年龄:GHD患者应及早诊断和治疗,以期在青春前期获得最大的身高增长。
对于Turner综合征患儿的起始治疗时间,身高位于正常女性生长曲线的第5百分位数以下时,即应开始GH治疗,可早至2岁时开始[9]。
但对于较小年龄开始生长激素治疗的患儿,目前尚缺乏足够的有关生长激素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
ISS治疗的身高指标为低于平均身高的2~3个标准差,建议开始治疗年龄为5岁至青春期早期[6]。
大部分SGA患儿出生后出现追赶生长而达到正常范围,但仍有10%~15%不能赶上,其中约半数至成年后身高会低于正常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对这部分儿童可应用生长激素,改善最终身高。
关于小于胎龄儿患儿起始治疗的年龄,国内外意见并不一致。
美国FDA推荐2岁小于胎龄儿未实现追赶生长者即可开始生长激素治疗。
欧洲EMEA推荐4岁以上身高低于平均身高的2.5个标准差、生长速度低于同年龄均值、身高低于遗传靶身高1个标准差可用生长激素治疗。
国际儿科内分泌学会和GH研究学会推荐2~4岁小于胎龄儿无追赶生长,身高低于平均身高的2.5个标准差可考虑开始rhGH治疗;对于4岁以上未实现追赶生长,身高低于2~2.5个标准差的小于胎龄儿是否应用生长激素治疗尚未统一共识,但多数专家认为身高低于2个标准差可考虑生长激素治疗。
关于Prader Willi综合征患儿的开始年龄目前尚未统一,但普遍认为在出现肥胖之前,即2岁左右开始生长激素治疗有益[2]。
(2)治疗剂量: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具有剂量依赖效应和个体差异,不同疾病的起始治疗剂量亦有所不同,通常GHD患者剂量较低,Turner综合征、SGA以及ISS的治疗剂量稍大,但最大量不宜超过0.2U/(kg·d)。
参考美国FDA、EMEA、LawsonWilkins儿科内分泌学会诊疗共识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推荐儿童rhGH治疗剂量见表1。
(3)停止治疗时间:除GHD以外,治疗后身高达正常成人身高范围内(>-2SD);或接近成年身高,即生长速率<2cm/年,男孩骨龄>16岁,女孩骨龄>14岁可考虑停药。
对于Prader Willi综合征患儿的停药时间仍有争议,2012年由GHRS[8]提出的Prader Willi综合征进行生长激素治疗的共识指南,认为Prader Willi综合征治疗应持续至达到或接近成人身高,但可能会出现肾上腺功能早现和肥胖,导致生长板过早融合。
Prader Willi综合征成人期应用rhGH可改善身体成分、脂代谢、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等,剂量为0.2~1.6mg/d,根据IGF 1水平调整,以保持其处于年龄对应的正常范围内。
表1不同类型儿童身体矮小疾病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治疗剂量疾病剂 量μg/(kg·d)U/(kg·d)生长激素缺乏症 儿童期25~500.075~0.150 青春期25~700.075~0.200Prader Willi综合征35~500.100~0.150小于胎龄儿35~700.100~0.200特发性矮小症43~700.125~0.200Turner综合征500.150二、重组人生长激素在GHD患者过渡期和成年期的应用GHD过渡期指患者从青春期进入成年期的过渡时期,具体定义为青春期的中晚期至达到成人终身高后的6~7年[10]。
正常成人骨密度在男性25岁和女性30岁时达到高峰,GHD亦是如此。
因此GHD患者需在达到终身高后继续进行生长激素治疗,以使骨密度达到峰值。
此外,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激素的继续治疗还可以调节身体组分和代谢,增加瘦体质量、降低内脏脂肪,改善血脂紊乱。
对于除GHD外的儿童期应用生长激素治疗的疾病,如Turner综合征、ISS,尚无证据支持成年期继续生长激素治疗会获益,也不必进行GH和IGF 1的再评估。
1.GH IGF 1轴再评估:在儿童起病的GHD患者达到线性生长末期时,需要对其垂体生长激素分泌功能进行再评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