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煤矿3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分析_杨宏民
长平井田3号煤孔隙特征

PoreCharacteristicsofNo.3CoalinChangpingMinefield
LIYao
(ShanxiLanyanCoalbedMethaneEngineeringResearchCo.,Ltd.,Jincheng 048012,China)
Abstract:Coalporeshaveakeycontroleffectontheoccurrenceandmigrationofcoalbedmethane.Inordertoexploretheporecharac teristicsofNo.3coalintheChangpingMinefieldandprovidetheoreticalsupportforthedevelopmentofcoalbedmethane,thelow-tem peratureliquidnitrogenadsorptionmethodwasusedtostudytheporecharacteristicsofcoal.Theresultsshowedthattheporemorpholo gyofcoalwascomplexanddiverse,andtheporediameter,specificsurfaceareaandporevolumeofcoalsamplesweresignificantlydif ferentduetothecouplingeffectsofgeologicalfactorssuchascoalproperties,coalrockcomponents,mineralcontentincoal,tectonic stress,coalmetamorphism,coalbodydamagedegreeandothergeologicalfactors.Amongmanyfactors,coalmetamorphismhadthemost significantinfluenceonthespecificsurfaceareaandporevolumeofcoalporecharacteristicparameters,followedbycoalstructure.With theincreaseofcoalmetamorphism degree,theporespecificsurfaceareaofcoalincreased,whiletheporevolumedecreases.Thepore specificsurfaceareaandporevolumeofcoalgenerallyincreasewiththeincreaseofcoalfailurestrength.Theporesinmetamorphiccoal aremainlyink-bottlehole,slitatbothends,cylindricalholeandflatholeatoneend.Theporesaremainlymesoporous,andthemicro poresandmacroporesarenotwelldeveloped.Theopenpores(effectivepores)inthecoalaregenerallydeveloped,andthespecificsur faceareaandporevolumeofthecoalporesarerelativelylow,whichisnotconducivetothereservoirofcoalbedmethaneandtheeffi cientseepageproduction. Keywords:ChangpingMinefield;No.3coalseam;lowtemperatureliquidnitrogenadsorptionmethod;porecharacteristicsofcoal
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分析

2021年6月第34卷第3期山西能源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xi Institute of EnergyJun.,2021Vol.34No.3·煤电技术研究·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分析(山西寿阳潞阳长榆河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寿阳045400)吴玉才【摘要】针对新建煤矿亟需掌握瓦斯赋存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矿井安全生产,文章采用实验室试验结合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5号、9号煤层瓦斯含量与埋深关系均呈线性关系,通过5号、9号煤层的线性方程绘制出5号、9号煤层的瓦斯含量等值线图;井田西部5号、9号煤层瓦斯含量较其他区域更大,其最大值分别为1.90m3/ t、2.10m3/t,但均小于4m3/t,依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综合评价煤矿内5号、9号煤层瓦斯类型属简单型。
【关键词】瓦斯含量;分布规律;瓦斯组分;线性方程【中图分类号】TD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102(2021)03-0011-03瓦斯是煤矿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为煤矿正常安全高效生产带来巨大隐患,由于瓦斯原因而引起的煤矿事故将会造成特别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本文基于某矿实际地质条件,对矿井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是制定矿井相应瓦斯治理方案的前提基础,进而实现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1矿井概况某煤矿位于离柳矿区北端,整体上是一单斜构造。
地层倾角范围为15~25°,在井田北东部的局部地区倾角较大;断层构造比较发育,但大部分断层落差都小于10m;无岩浆岩侵入情况。
主要开采山西组的5号煤层和太原组的9号煤层,平均煤厚分别为2.36m和9.56m,两层煤平均层间距为50.63m。
本矿井田平面形态呈一近似长方形,南北长约20km,东西宽约3km,井田总面积为60.731km2,位于吕梁山脉中段西部,属河东煤田中段,总体上为一走向近南北、向西缓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15~25°。
长平煤矿瓦斯抽放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 2 煤层透气性系数表征煤层对瓦斯流动的阻 力 , 映 瓦斯 沿煤 层流 动的难 易程度 , 反 是决 定未 卸压
煤层抽 放效 果 的关 键 指标 。根 据现 场测 定 的结 果 , 3煤层 透气性 系数 A: .5 00 16m / MP 0 020~ .1 ( a
以降低瓦斯涌 出量 , 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而且可 以变害为利 , 变废为宝 , 同时有利于保护环境 。矿井 瓦斯抽放效果的好坏直接关 系到治理瓦斯 的成败 , 多年的研究及实践结果表明, 矿井瓦斯抽放率与煤 层 瓦斯 含量 、 所抽放 煤层 的透 气性 , 放钻 孔布 置方 抽 式, 钻孔封孔工艺 , 巷道布置及工作面通风方式等因 素密切相关 。如何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抽 放 措施 , 降低 开采 煤 层 的瓦 斯 含 量及 矿 井 瓦斯 涌 出 量, 是矿井瓦斯防治工作 中亟待解决 的问题_ 。 l
辛宪耀 (94 ) 男, 17 一 , 部长 , 副总工程师 , 工程师 ,4 0 1山西省 08 2 高平市 。
12 1
d, )属于较难抽采煤层 , 从钻孔瓦斯 流量衰减系 数( 0 101 0 147 ) = . 1 ~ . 1 d 判定 , 亦属于较难抽 采煤 层 。 2 2 技术 因素 . 在相 同抽放 系 统 下 , 瓦斯 抽 出量 大小 与瓦斯 抽 放工艺方法、 抽放钻孔布孔方式 、 通风系统、 煤产量 大小及工作面长度、 工作面推进速度、 井下煤层开拓 及开采间隔时间等因素有关 。
(. 1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 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长平煤矿 ;. 2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 业集团有 限责任公 司)
摘 要 瓦斯抽放是防治煤矿 瓦斯灾害事故的根本措施, 也是 实行局域综合 防突措施 中最为 有效 且重要 的环 节 。对晋城煤 业 集 团长 平矿 井存在 的 瓦斯 抽采 率低 、 孔 工 艺欠佳 、 孔施 工技术 封 钻 不成熟、 抽采衔接失调等问题进行 了深入分析 , 出改变传统封孔工艺, 提 优化抽采钻孔布置方式等
长平矿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 C h a n g p i n g C o a l I n d u s t r y C o , L t d ,S h a n Xi J i n Ch e n g 0 4 8 4 0 0)
Ab s t r a c t :Ch a n g p i n g Mi n e i s c u r r e n t l y t h e ma i n mi n i n g No . 3 c o a l s e a m, No . 3 c o a l s e a m t h i c k n e s s o f 5 . 7 m, t h e r o o f r o c k l i t h o l o g y f o r s i l t , i f n e s a n d s t o n e , s a n d y mu d s t o n e , mu d s t o n e a n d me d i u m g r a i n s a n d s t o n e , l f o o r r o c k l i t h o l o g y mu d s t o n e , s a n d y mu d s t o n e , L o c a l s i h s t o n e , i f n e s a n d s t o n e a n d me d i u m ra g i n s a n d s t o n e . I n o r d e r t o ma s t e r t h e l a w o f s t r a t a b e h a v i o r o f f u l l y me c h a n i z e d l o n g w a l l t o p c o a l c a v i n g mi n i n g f a c e
长平矿井地质特征及瓦斯涌出规律分析(阴怀海)

长平矿井地质特征及瓦斯涌出规律分析长平井区阴怀海李海涛辛宪耀摘要:通过分析长平矿井地质特征、影响瓦斯积聚的因素,对长平矿井瓦斯涌出规律进行了科学分析,为长平矿井今后瓦斯综合防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地质特征;瓦斯;涌出规律;分析山西长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长平矿井于1999年开始筹建,2003年10月1日首采工作面试生产,年生产能力210万t,现开采3号煤层,为低瓦斯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
1 长平矿井地质概况1.1 总的构造特征长平井田位于太行山背斜南段位置,沁水煤盆地之东缘,晋(城)获(鹿)褶断带西缘。
井田内主要为一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º左右的单斜构造,伴有宽缓褶曲和小型断裂。
受区域构造影响,井田内褶曲较为发育,在井田中南部发育一组轴向北东东的背斜和向斜,由于褶曲影响,井田中南部地层倾角较陡,一般多在7-12º左右,北部则较平缓,倾角一般2-4º间。
另外,在井田西北边界处,发育一条正断层(即李家河断层),断层走向N70E,西北盘断落,该断层向西延伸数公里,最大落差60米。
1.2 煤系地层井田范围出露基岩为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地层,分布于井田中西部山梁,井田东部及沟谷处则为第四系覆盖层,井田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第四系。
第四系为松散覆盖层,不整合于基岩之上。
1.3 煤层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山西组,总厚124.23m,含煤10层,煤层编号自上而下依次为1、2、3、5、8、9、11、12、13、15号,煤层总厚10.88m,含煤系数8.76%,其中3、15号为主要可采煤层,2、9号为局部可采煤层。
长平矿主要对3号煤层进行回采。
3号煤位于山西组下部,下距K7砂岩6.25m,煤层最小厚度4.6m,最大厚度5.7m,平均5.03m。
煤层下部含泥炭或炭质泥岩夹石一层,上部局部夹矸。
浅谈如何提高长平矿3#煤层瓦斯抽放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长平矿3#煤层瓦斯抽放效果
王亭
【期刊名称】《能源与节能》
【年(卷),期】2015(000)010
【摘要】结合长平矿瓦斯抽放现状,针对抽放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就如何提高长平矿3#煤层瓦斯抽放效果进行了详细论述.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王亭
【作者单位】长平公司钻探二队,山西高平048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21
【相关文献】
1.宣东二矿煤层瓦斯赋存特征及抽放效果浅析 [J], 张占存;王万海
2.浅谈如何提高煤矿本煤层瓦斯抽放效果 [J], 许明福
3.长平矿3煤层瓦斯赋存主控因素分析 [J], 张轶
4.浅谈如何提高长平矿3~#煤层瓦斯抽放效果 [J], 王亭;
5.长平矿3号煤层瓦斯赋存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J], 岳利娇;王云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如何提高长平矿3~#煤层瓦斯抽放效果

0 引 言
长平 矿3 层 松 软破 碎 、透气 性差 ,且衰 减 较快 ,
( 厚 度0 . 1 0 n 一0 i . 3 0 m ) 。 顶 板 主 要 是 泥 岩 、砂 质 泥 岩 、次 为 粉砂 岩 ,局 部为 中 、细粒砂 岩 或粉 砂 岩 。底 板 为 黑 色泥 岩 、砂 质 泥 岩 ,深 灰 色粉 砂 岩 。 3 煤 层 原 1 ຫໍສະໝຸດ 2 . 1 回 采工作 面抽 放
回采 工作 面采 用 预 抽和 边采 边 抽相 结 合 的抽 放方
目前长平矿开采3 层 ,该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 , 上距K 8 砂岩3 0 . 3 0 I T I 一4 6 . 0 7 m,平 均 3 8 . 8 6 m;下 距 K 7 砂岩 5 . 6 3 i n~1 1 . 8 1 n,平 均 8 i . 9 7 m;层 位 稳 定 、 全 区 可采 煤 层 。煤 层 厚 4 . 6 0 m 6 . 3 5 n,平 均 厚 5 i . 5 8 m;含 泥 岩 、炭 质 泥 岩 夹 矸 0 层 ~2 层 , 以 距 顶 板 约 0 . 5 0 n左 右 和 距 底 板 约 1 i . 0 0 m左 右 的 2 层 较 为 稳 定
号 、9 号 、1 0 号、1 1 号 、1 3 号 、1 4 号、1 5 号 、1 6 号。
属特低灰 ~中灰分 、特低硫 、高热值一特高热值无烟 煤 。3 煤 层无 自燃 倾 向 ,煤 尘无 爆 炸 危 险性 。长平 矿 3 煤层煤 层透 气性 系数 为0 . 0 1 1 6 m2 / ( MP a ・ d ) 一 0 . 0 5 2 0 m2 / ( MP a ・ d ) ;钻 孔 瓦斯 流量 衰 减 系数 为0 . 1 1 0 1 d ~ 0 . 1 1 4 7 d ~ ,属较 难抽 放煤 层 。 1 . 2 矿 井抽放 现 状 目前 长平 矿 瓦斯 抽放 主 要采 用 本煤 层 预抽 和采 空 区抽放 两种 方式 。
晋煤集团长平公司3号煤层顶底板特征的研究

影 响 ,轻者影响工作面支护与后期巷道维护,重者可
1.1 顶板
使 整 条 巷 道 遭 受 严 重 破 坏 ,从 而 影 响 工 作 面 正 常 开
1)
伪 顶 :位 于 煤 层 上 部 ,紧 贴 煤 层 顶 板 ,极易随采 ,给安全生产及高效回采带来一系列严重影响。
开采垮落的薄岩层,一 般 厚 度 较 小 ,多由松软的泥
碎 底 板 两 种 类 型 ,并 以 普 通 底 板 为 主 。
关 键 词 :顶 底 板 特 征 工 程 地 质 特 征 3 煤层
中 图 分 类 号 :TD313.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0 2
1 煤层顶底板结构类型的划分
所示。
作 面 回 柱 后 一 般 不 会 自 行 垮 落 ,通 常 只 发 生 缓 慢 地
下沉 。因 此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老顶的结构和性能
:v ::. 老顶
I
-
伪底
对工作面顶板压力影响很大。
1.2 底板
1)
伪 底 。通常位于煤层之下,与煤层底板紧密接
直接顶
直接底
触 的 薄 层 、软 弱 岩 层 ,一 般 多 为 泥 岩 或 炭 质 页 岩 ,厚
主 ,厚 度 较 大 ,可 达 6 ~ 11 m。该 岩 层 沉 积 稳 定 ,层理 极 少 发 育 ,整 体 稳 定 性 较 好 。与 直 接 顶 接 触 的 老 顶 岩 性以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粉砂岩以及粗粒砂岩等为
2019年 第 10期
李瑞亮:晋煤集团长平公司3 号煤层顶底板特征的研究
• 263 •
等 特 殊 的 阻 隔 水 性 能 ,能 够 阻 断 上 下 各 含 水 层 之 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在背 斜轴部, 实 测的含量高达
5 . 83 m / ( t r) 。在井田西南部的一个 锅盖形 背 3 斜中部的长 补 2号钻孔煤层瓦斯含量达 9 . 08 m / ( t r), 比同等埋深下实测的 6~ 7 m / ( t r)要高很多。 长平煤矿井田内褶曲构造对煤层瓦斯赋存影响 比较大 , 尤其是在急剧变化的 锅盖形 、 锅底形 的中部 , 煤层瓦斯含量激增 , 瓦斯涌出量增大。 3 . 2 断层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断裂运动伴随着构造运动而发生 , 断裂的类型 对瓦斯保存有重要影 响。开放型断 层有利瓦斯逸 散 , 封闭型断层则有利瓦斯保存 。由拉张而形成 的断层 , 且断盘接触岩石透气性好, 与地面连同情况 好 , 这种断层一般为开放性断层 ; 由压扭而形成的断 层 , 且断盘接触岩石透气性差, 与地面连同情况差 , 这种断层一般为封闭型断层。此外多个断层的空间 组合方式及断层的走向对煤层的瓦斯赋存有不同的 影响
+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003- 496X( 2011) 05- 0117- 03 变动在形态上主要为大型开阔褶皱; 燕山运动中期, 地块在南北向扭力和东西向挤压力联合作用下发生 构造变动 , 主压应力方向由早期的东西向转变为北 西西 - 南东东方向 , 由此而形成了北北东向的线型 挤压带, 是北北东向构造形成的主要时期。这个时 期的构造应力对矿区构造影响大 ; 燕山晚期 - 喜山 期, 区域构造应力方式发生了改变 , 主压应力方向为 北东 - 南西向 , 主张应力方向为北西 - 南东向, 相应 的构造变动以改造先期变形为主 , 其构造类型以断 裂为主, 褶皱次之
分析
探讨
( 2011- 05)
117
长平煤矿 3 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分析
杨宏民 , 王
1
松 , 陈向军 , 董炳文
1
1
2
( 1. 河南理工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河南 焦作 454000; 2. 山西长 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 山西 高平 046700)
摘 要 : 掌握瓦斯含量分布规律 , 是进行矿井瓦斯防治和煤层气抽采利用的主要依据 。根据长平 煤矿 3 号煤层瓦斯含量值及瓦斯涌出情况 , 结合地质构造控制理论, 分析了井田地质构造对煤层 瓦斯赋存特征的影响 。从瓦斯地质学的角度阐述了 3 号煤层瓦斯赋存与井田地质构造 、 煤层埋 藏深度 、 煤厚、 煤层顶板岩性的关系 , 认为煤层埋深是影响 3 号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 地质构 造只在局部影响煤层瓦斯赋存 。 关键词 : 瓦斯赋存; 地质构造; 瓦斯含量; 顶底板岩性 中图分类号 : TD712 . 2
2
( 第 42 卷第 5 期 )
分析
探讨
常区域瓦斯含量大。如 4305 工作面处于李家河正 3 断层附近测点含量高达 9 . 92 m / ( t r) , 而距离断 层较远的测点含量仅有 6 . 12m / ( t r)和 6 . 22 m / ( t r) 。在井田西南部的 DF31断层附近的长补 1号钻 孔煤层瓦斯含量高达 9. 45 m / ( t
3
比同等埋深下实测的 6~ 7 m / ( t r) 要高很多。 长平煤矿井田范围内背斜影响区域瓦斯普遍增 大 , 如胶轮车大巷在掘进距 4206 巷 647 m 时遇一背 3 斜构造 , 瓦斯涌出量由原来的 0. 20 m /m in 增加到 3 . 64 m /m in , 增大 18 倍。从实测的含量来看, 在未 进入背斜影响区的含量为 6 . 08 m / ( t r) , 进入到 3 背斜轴部后含量增大到 8 . 75 m / ( t r) , 通过该背 斜后, 含量又降至 6 . 74 m / ( t r)。再如 1222 巷附 近的一个背斜, 在背斜影响区域外, 实测的瓦斯含量 为 2. 36 m / ( t
1
1 井田概况 山西长平煤业有限责任 公司 ( 简 称长平煤矿 ) 位于沁水煤田高平勘探区赵庄详查区南部 , 矿井现 主采 3 号煤层 , 煤层平均厚 5 . 58 m, 顶板主要是泥 岩、 砂质泥岩、 其次为粉砂岩, 局部为中、 细粒砂岩或 粉砂岩 , 底板为黑色泥岩、 砂质泥岩, 深灰色粉砂岩。 长平井田处于晋获褶断带南部西侧, 沁水盆地 南缘东西 - 北东向断裂带的北东部。井田中的构造 形态与区域构造密切相关。井田地层东部受晋获褶 断带影响, 井田地层总体走向为北北东向 , 倾向北西 西 , 地层倾角 5 ~ 12 , 局部受构造应力影响, 发育 有次一级的波状起伏, 表现为宽缓的中小型背斜和 向斜, 并伴生有较多的中小型断层和陷落柱。据统 计 , 井田内共发育褶曲 8 条 , 其中 3 条背斜, 5 条向 斜 , 发育断层 53条 ( 包括落差 3 m 以上编号断层 45 条和落差 3 m 以下未编号断层 8 条 ) , 陷落柱 118 个。其中较大的构造为泮沟向斜、 冯家村背斜、 管寨 向斜和柳村、 李家河正断层 , 对控制井田基本构造形 态起到了主要作用。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稍偏 中等类构造。 2 矿区构造演化及瓦斯赋存特征 矿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沁水煤田南部 , 山西 省东南部位于中朝准地台内二级构造单元 - 山西中 隆起区的中部和南部。矿区受燕山 期构造运动控 制 : 燕山运动早期 , 由于东西向主压应力作用 , 构造
3
3
r) )、 长补 14号孔 ( 11 . 48 m / ( t
Hale Waihona Puke r) ) 附近的 3 号煤层
顶板为泥岩 , 可见 , 泥岩更有利于保存瓦斯。 3 . 5 煤层厚度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瓦斯在煤层中以渗流和扩散方式为主, 压力差 是渗流的动力源 , 浓度差是扩散的动力源 , 煤层厚度 越大, 达到中值浓度或扩散终止所需要的时间就越 长 , 煤层本身的上下分层对中部煤层具有强烈封盖 作用, 煤厚越大中部煤层的瓦斯向顶底板岩石扩散 的路径 就越长 , 阻 力增大 , 使 得瓦斯 易于 保存 。 煤层厚度越大, 瓦斯生成量越大 , 当具有良好的瓦斯 保存条件时 , 厚煤带一般也是瓦斯富集带。煤厚的 变化是造成瓦斯分布不均衡的重要原因, 这是因为 煤厚变化破坏了瓦斯在煤层中的均衡状态 , 从而促 6 进了瓦斯的运移和变化 。但是, 煤厚变化与煤层 瓦斯含量往往没有一个确定的相关式, 这是由于煤 层厚度固然决定着瓦斯的生成和赋存, 然而煤层厚 度的大幅度变化往往又是由于成煤过程或赋存过程 中的地质变迁引起的 , 因此在煤厚急剧变化区 , 地质 演化和地质构造也是决定煤层瓦斯 含量的主要因 素 , 而这一因素往往比较复杂, 难以与瓦斯含量形成 确定的相关关系。分析长平煤矿 3号煤层瓦斯含量 测值与煤厚关系可知 (如图 1), 长平煤矿 3 号煤层 瓦斯含量与煤厚关系不明显 , 且长平煤矿煤厚变化 不大, 可以看出煤厚对长平煤矿影响不明显。
分析
探讨
4
( 2011- 05)
2
119
砾岩、 砂岩时 , 瓦斯就容易逸散 。 长平煤矿顶底板大部为泥岩且厚 , 从而为煤层 瓦斯赋存提供了很好的外 部条件。如长 补 15号钻孔 附近 3 号煤层顶板为细粒砂岩, 其瓦斯含量为 7 . 83 m / ( t r) , 而附近瓦斯含量稍大的长 补 11号孔 ( 瓦斯 含量 9 . 44 m /( t
3
。一般走 向断层阻隔了瓦斯 沿煤层倾斜方
向的逸散, 则不利瓦斯赋存。由多个断层形成的地 堑 , 煤层瓦斯向四周逸散被阻隔 , 容易在地堑区域形 成高瓦斯区。 长平煤矿井田内断层大部为燕山中晚期受北西 西 - 南东东方向、 北东 - 南西向压扭应力影响形成 , 易形成封闭型断层。长平煤矿井田范围内断层对瓦 斯赋存规律影响如下: 断层附近瓦斯含量一般较正
3 3
长, 二者都有利封 存瓦斯 , 使得煤层甲烷 所占比 例增加, 瓦斯含量增加。根据分析长平煤矿 3 号煤 层瓦斯含量测值与埋深关系可知 ( 如图 2), 长平煤 矿 3 号煤层瓦斯含量与埋深关系密切 , 瓦斯含量随 埋深增大而增加, 埋深对 3 号煤层瓦斯赋存起主要 作用。
r) ) 、 长 补 12号孔 ( 11 . 21 m / ( t
3 3 3 3 3
r) ) 。李家河正断层上盘的煤层下降后埋深增
加了 , 瓦斯运移的路径增长, 且断层走向接近煤层走 向进一步阻隔煤层瓦斯向煤层倾斜方向运移, 从而 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煤层瓦斯。 3 . 3 岩溶陷落柱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陷落柱对瓦斯赋存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它产生的 裂隙发育情况、 充填物的岩性和地表沟通情况。裂 隙发育并和地表沟通 , 透气性好 , 这就有利 瓦斯释 放。有时陷落柱发育的裂隙和地表水系或地下水系 沟通 , 则在漫长的地质史会被水带走大量的瓦斯 , 从 而出现水大瓦斯小的情况。 长平井田陷落柱发育, 但裂隙接触面多为破碎 泥岩所填充, 在地质演化中多次受到挤压和压扭力, 使得裂隙接触面挤压紧密 , 更利于瓦斯保存, 同时, 煤层也没有和透气性好的岩石接触, 瓦斯难以逸散, 因此 , 陷落柱附近形成高瓦斯区。如位于陷落柱附 近的长 补 6号钻孔 ( 瓦斯含量为 11 . 51 m / ( t 长补 5号钻孔 ( 瓦斯含量 10 . 97 m / ( t
基金 项目 : 国 家自然科 学基金资 助项目 ( 50974056) ; 河南省重 点科 技攻关资助项目 ( 092102310037)
。矿区内褶皱在燕山期时受挤
压, 煤层变得致密, 透气性差, 在很好的外部保存条 件下 , 瓦斯容易积聚; 呈近南北向、 北北东向的断层 受挤压力作用容易形成封闭性断层, 有利瓦斯赋存, 而近东西向的断层在燕山早期易形成开放性断层, 有利瓦斯释放 , 在燕山中晚期时, 主应力方向改为北 西西 - 南东东方向 , 后又为北东 - 南西向, 张拉力变 为压扭力 , 易形成封闭性断层 , 不利瓦斯逸散。 3 煤层瓦斯赋存分布规律 3 . 1 褶曲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背斜和向斜构造对煤层瓦斯赋存影响 , 主要是 其轴部为应力集中区 , 受挤压后使得其轴部的煤层 变得致密而透气性不好, 煤层产生的瓦斯不容易逸 散, 在外部保存条件较好的情况下 , 一般易产生高瓦 斯压力高瓦斯含量 , 尤其是背斜构造, 由于两翼煤层 产生的瓦斯也顺着煤层的倾角往轴部运移, 一般背 斜构造轴部瓦斯含量高 , 压力大。但在背斜和向斜 构造轴部 , 由于应力集中使得轴部产生大量裂隙 , 从 而打通煤层瓦斯逸散的通道 , 更有利瓦斯的释放 ,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