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麻醉苏醒护理论文
对开展全麻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麻醉苏醒护理的效果研究

对开展全麻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麻醉苏醒护理的效果研究全麻腹部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方式,对于这类手术患者的苏醒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尽快从麻醉状态中苏醒过来,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尽快恢复平稳的生理功能。
对开展全麻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麻醉苏醒护理的研究对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对开展全麻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麻醉苏醒护理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
一、开展全麻的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护理的重要性全麻腹部手术是一种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影响较大的手术方式,由于手术时需要使用一定的麻醉药物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因此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从麻醉状态中苏醒过来。
苏醒护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手术结束后,患者仍处于麻醉状态中,如果苏醒护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
2. 促进患者的康复。
通过科学合理的苏醒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清醒状态,减轻体内麻醉药物的残留量,促进患者的身体功能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
3.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苏醒护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治疗效果,通过科学合理的苏醒护理,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和康复。
1. 苏醒质量的评价。
在手术结束后,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苏醒时间、清醒程度、自主呼吸情况等指标,对苏醒质量进行评价。
2.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观察患者在苏醒过程中是否出现呼吸抑制、心律失常、呕吐等并发症,评价苏醒护理的效果。
3. 患者康复情况的观察。
观察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情况,包括饮食、排尿、行走等方面的功能恢复情况,评估苏醒护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研究内容,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对开展全麻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麻醉苏醒护理的效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苏醒护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1. 加强护理培训。
护士和其他护理人员在进行对开展全麻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麻醉苏醒护理时,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因此需要加强相关的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苏醒期专项护理对手术麻醉效果及术后情况的影响

苏醒期专项护理对手术麻醉效果及术后情况的影响【摘要】手术苏醒期专项护理对手术麻醉效果及术后情况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从苏醒期专项护理的定义出发,探讨了其对手术麻醉效果和术后情况的影响。
研究发现,苏醒期专项护理能够提高麻醉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总结了苏醒期专项护理的实施方法和对患者的意义,进一步强调了其重要性。
结论部分指出苏醒期专项护理对手术麻醉效果和术后情况的综合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苏醒期专项护理在提高手术麻醉效果和改善术后情况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苏醒期专项护理、手术麻醉效果、术后情况、影响、实施方法、患者、意义、综合影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苏醒期专项护理是一种针对手术后患者特定阶段的护理方式,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苏醒期专项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对苏醒期专项护理对手术麻醉效果及术后情况的影响尚未得到全面的认识和研究。
在传统的手术后护理中,往往忽略了患者苏醒期的特殊需求,导致患者术后恢复不理想,甚至出现并发症。
针对苏醒期特定的护理方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苏醒期专项护理对手术麻醉效果及术后情况的影响,可以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本研究旨在探讨苏醒期专项护理对手术麻醉效果及术后情况的影响,进一步拓展对苏醒期护理的认识,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苏醒期专项护理对手术麻醉效果及术后情况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患者手术后的恢复质量和减少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评估苏醒期专项护理对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如术后恢复时间、镇痛效果等;探讨苏醒期专项护理对术后情况的影响,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研究苏醒期专项护理的实施方法及其对患者的意义,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苏醒期专项护理来提升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术后恢复效果。
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应用效果

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应用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需要经历全麻苏醒期。
在这一环节,患者往往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和并发症,如脱水、抑郁、焦虑、疼痛等。
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在全麻苏醒期中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关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研究仍比较有限,且大多数研究都是关注于手术操作本身,而忽略了术后对患者的护理。
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应用效果,并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优质护理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度过手术后的关键时期,减轻其身心负担,更能为临床提供更为合理和有效的护理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
1.2 目的全麻苏醒期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手术结束后的一个非常敏感的阶段,患者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意识模糊、神志不清、生命体征不稳定等情况。
优质护理在全麻苏醒期的应用旨在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手术疗效。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对优质护理的具体内容和其对全麻苏醒期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和总结,为提高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优质护理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和策略。
2. 正文2.1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特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复杂的脑部手术,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的苏醒过程也相对较长。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内往往出现的意识模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缓慢的情况较为常见。
由于神经外科手术的特殊性,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内很容易出现呼吸循环和体温控制不稳定,甚至可能出现低血压等并发症。
全麻术后苏醒期手术室护理研究-手术室护理论文-医学论文

全麻术后苏醒期手术室护理研究-手术室护理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神经外科全麻术后苏醒期的手术室护理等相关内容。
方法着重选择我们医院在2018年2月~2019年12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神经外科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的方法对其分成两个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各有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有效实施常规护理方法,针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舒适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结果在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几率方面以及拔管时间、离开复苏室时间,住院天数等相关内容,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有特别显著的降低,(P<0.05)。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神经外科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进行相对应的手术室护理,及时有效的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离开复苏室的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切实有效的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几率,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关键词】神经外科;全麻术后苏醒期;手术室护理我们这次研究着重选择我们医院在2018年2月~2019年12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神经外科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神经外科全麻术后苏醒期的手术室护理等相关内容,并据此探究更有针对性更高效的护理措施。
现在针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们医院在2018年2月~2019年12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神经外科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的方法对其分成两个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各有60例患者。
患者中男55例,女65例,年龄最大的是81岁,年龄最小的是12岁,平均年龄是43.45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舒芬太尼用于全麻术后苏醒期的护理观察

舒芬太尼用于全麻术后苏醒期的护理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用于全麻术后苏醒期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44例全麻术患者,均手术完成前15min应用舒芬太尼,均出现呼吸抑制,予以合理护理措施,分析其护理对于患者呼吸的影响。
结果:患者均未出现苏醒延迟,2例术后10min内清醒但15min发生呼吸暂停,时间>60s,意识丧失;呼吸频率均低于10bpm,经合理护理可恢复自主呼吸。
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全麻术后苏醒期时予以合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呼吸抑制情况,使得患者及时恢复清晰,保证生命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舒芬太尼;全麻;苏醒期;护理舒芬太尼是一种芬太尼衍生物,为激动u受体的阿片类药物,镇痛作用达到芬太尼的5~10倍,静脉用药后镇痛时间达到芬太尼的2~6倍,但呼吸抑制时间与等效剂量芬太尼对比则明显延长。
本文选取44例舒芬太尼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出现呼吸抑制症状者,予以合理护理措施,分析其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44例全麻术患者,均手术完成前15min应用舒芬太尼,均出现呼吸抑制,其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0.35±2.78)岁。
1.2方法患者均术前30 min注射1 mg长托宁、100 mg鲁米那纳,经麻醉诱导,手术完成前 15 min,静滴1μg/kg舒芬太尼,在气导管拔除后可停止麻醉。
均采用基础护理措施,患者到达复苏室前均需将急救所需药物及用品准备齐全,在入室后及时将患者调整到合适体位,且给予氧气,连接监护仪,保持静脉通畅,保持室内适宜温度,麻醉师需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及疼痛耐受力预先配置镇痛药液,经镇痛泵持续小剂量注入。
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后,均需应用合理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呼吸护理、预防躁动护理等。
1.3术后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意识情况,大多少患者意识可以在短时间得到恢复,且可以被唤醒、准确执行指令动作。
对开展全麻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麻醉苏醒护理的效果研究

对开展全麻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麻醉苏醒护理的效果研究摘要:方法:选取200例在我院进行开展全麻的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施麻醉苏醒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实施麻醉苏醒护理组患者苏醒时间短,苏醒质量好,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和家属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
结论:对开展全麻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麻醉苏醒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麻,腹部手术,麻醉苏醒护理,效果研究引言开展腹部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方式,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较大的创伤,需要在手术中进行全麻处理。
麻醉苏醒是患者术后重要的护理环节,对患者的术后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对术后患者进行麻醉苏醒护理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对开展全麻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麻醉苏醒护理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开展全麻的腹部手术患者200例,男性98例,女性102例,年龄范围28-65岁,平均年龄45岁。
按照护理措施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实施麻醉苏醒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10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苏醒护理,包括呼吸道通畅、体位翻动、静脉输液、监测血压、心率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饮食营养指导、心理护理、疼痛管理等。
记录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对比两组差异。
结果实施麻醉苏醒护理组患者苏醒时间为(15.3±2.5)min,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的(23.7±3.4)min(P<0.05)。
实验组患者苏醒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为0%,对照组为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实验组分别为90%和88%,高于对照组的65%和60%(P<0.05)。
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中麻醉苏醒护理的应用分析

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中麻醉苏醒护理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中麻醉苏醒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
对照组患者执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执行优质护理。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期内的躁动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躁动的人数要高于观察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术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容易出现躁动情况,使用优质护理能够很好的安抚患者,对麻醉苏醒期的护理效果较为积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执行效率。
值得在临床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手术全麻;苏醒期;麻醉护理;优质护理使用手术治疗的部分患者会采取全身麻醉,而全麻苏醒期内会有一段时间的意识行为分离阶段,这属于麻醉苏醒期内会出现的异常行为,被称作全麻苏醒期躁动[1]。
患者出现的诸如兴奋、呻吟、哭喊等躁动情况会影响患者的循环系统波动,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血压增高和心率加快的情况。
这是非常危险且影响手术效果的行为。
通常患者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时会选择护理手段进行干预,但是干预的效果并不理想,临床正在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干预手段[2]。
本研究将探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中麻醉苏醒护理的应用效果,选择优质护理手段和常规护理手段,通过对比研究深入分析优势护理手段的应用优势。
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汇报: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
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32~58岁,平均年龄为(41.6±2.2)岁。
观察组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34~58岁,平均年龄(42.5±2.7)岁。
麻醉复苏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麻醉复苏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分析全麻腹腔镜手术中麻醉复苏的护理情况全麻手术后,由于麻醉药物的残留作用及手术创伤、失血、疼痛等各因素的影响,导致病人较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躁动、心血管疾病等,因此手术结束后有必要将患者送入麻醉复苏室(PACU)进行观察和护理,使患者在该过程中达到神志清醒、呼吸平稳、代谢正常,以减少麻醉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后麻醉苏醒期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评价患者麻醉复苏护理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择期行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126例,其中胆囊摘除术42例,肾囊肿去顶术27例,卵巢囊肿摘除术22例,子宫切除术35例,入选对象术前意识正常,无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史,麻醉评分均为I~n级。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63)和对照组(《=63),对照组男26例,女37例,年龄22~71岁,平均(±)岁,体重指数(BMI)~,平均(±);实验组男23例,女40例,年龄20~69岁,平均(±)岁,体重指数(BMI)?,平均(±)。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两组均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入复苏室(PACU)进行麻醉复苏。
对照组常规麻醉复苏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护,清洁及排泄护理,调节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等。
实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另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呼吸护理:由于苏醒期麻醉较浅以及导管的刺激,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将逐渐增多,呼吸变得困难,此时护理人员应将患者体位调至平卧位,并保持头部偏向一侧,使患者能够呼吸均匀、舒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后麻醉苏醒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麻醉手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收集100例患者麻醉手术后的观察情况及护理康复情况,做出评价。
结果:23例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症状,12例患者术后有精神症状,9例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8例患者术后有咽痛及声音嘶哑等症状,经过护理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没有其他并发症的产生,其他患者均无不良反应。
结论:麻醉手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并发症。
但及时的观察和良好的护理可保证患者的安全,正确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尤其重要。
关键词:麻醉手术;苏醒;术后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510-01
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进步,麻醉手术是解决现代很多危重疑难患者的主要方法,但麻醉手术结束并不代表麻醉作用的消失和患者生理功能的完全恢复,手术后患者的呼吸、保护性反射等都还没有完全复原,所以麻醉手术患者在刚刚苏醒后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及时做好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护理,保证患者的安全康复同样非常重要。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一2012年6月在麻醉苏醒室观察的患者100例,男65例,女35例。
年龄16-68岁。
手术部位:颈部2l例,腹部59例,四肢手术20例。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麻醉手术后保证患者病房安静、空气流通情况良好,做好患者的常规身体护理(如四肢手术的患者,安排好患者的合理体位等)及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并有针对性配合处理好患者的各种麻醉并发症。
对于不同部位手术的患者,除了注意采取不同的体位外(如腹部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后采取半卧位等),还要特别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疼痛刺激反应等,同时,向患者详细解释麻醉手术后的一些正常反应,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1.2.2麻醉手术苏醒后护理方法
(1)生命体征的观察。
严密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每5min 测1次血压。
血压过低的患者,给予静脉输液及氧气吸人,并保持患者平卧位,还要时刻监测其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同时注意调节输液量。
手术后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应连续心电监测,发现异常时,及时对症处理。
(2)呼吸护理。
患者在手术后逐步的恢复自主呼吸,要严密的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和呼吸道情况。
因为在手术后患者的机体保护性反射还没有恢复完全,很容易发生呕吐、气道阻塞、窒息和休克等情况,为了确保患者苏醒期的安全,在患者自主呼吸前要抽吸患者口腔内的呕吐物和气管内的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
如患者出现面色发绀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要立即查明病因并及时做好处理。
如患者出现舌后坠,要将患者的下颌部向前上托起用舌钳将舌拉出;如患者发生喉痉挛时,给予面罩加压给氧,情况较为严重时,可给患者使用肌肉松弛药,静脉注射琥珀胆碱及插管人工通
气等,直到患者的呼吸彻底恢复正常。
1.3结果:麻醉手术苏醒后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共计52例,其中23例头痛、呕吐患者经服用哌替啶等药物,3d内恢复正常;12例精神症状患者经心理护理和开导,并发症已康复;9例尿潴留患者经导尿及会阴护理痊愈;8例咽喉痛及声音嘶哑患者没有服用任何药物,1周内恢复正常。
2讨论
对于麻醉手术后苏醒的患者来说,并发症是最为严重的情况,患者在手术后,除了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外,有时会发生较为严重的病情,如尿潴留和精神症状问题,需要护理人员时刻关注患者的实时情况,做好并发症的配合处理。
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在麻醉手术苏醒后,主要的观察护理方法有以下几点:
2.1加强患者的监测:在手术后的几个小时内,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幅度、肺部哕音等自主呼吸的恢复情况。
麻醉手术后,要对患者进行动脉血气测定,时刻注意观察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变化,防止加重心肺负荷,同时要进行48h的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
2.2氧疗:由于麻醉手术后患者很容易发生刺激反应,导致患者的通气功能降低,所以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缺氧的情况,故麻醉手术后的患者,必须根据情况,给予24 h流量2-4l/min的氧气吸入。
其中年老的患者、肺部功能不全或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手术后还需要延长氧疗的时间,并使用间断过渡法到停止氧疗。
2.3减少疼痛刺激反应:麻醉手术患者苏醒后,由于麻醉药的作用消失,疼痛会不断的刺激患者,导致患者的功能残气量会减少到正常情况下的25%一50%,通常呼吸次数就会代偿性的增加,容易出现呼吸功能衰竭。
及时的镇痛可以帮助患者度过这一时期,以减轻麻醉手术后的疼痛刺激反应。
2.4呼吸道畅通:因为麻醉手术后刚刚苏醒的患者无力咳嗽咳痰,所以必须采用辅助方式帮助患者保证呼吸道的畅通,如雾化吸入等。
对于部分由于机体应激反应引起的血管外肺水增高,还需要特别注意中心静脉压。
2.5注意感染及心理护理:手术后要时刻注意患者的切口情况,注意防止感染。
同时,由于患者刚刚进行完手术,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并发症的发生,这对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会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病情的加重。
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及时的安慰、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患者解释清楚手术后的正常并发症等,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麻醉手术刚刚苏醒的患者仍处于危险期中,各种并发症很可能出现在这一时期,所以必须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
在麻醉手术患者苏醒后,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护理技术,熟练的掌握使用每种监测、辅助设备,准确的掌握麻醉药、镇痛药和抢救药的药理,与医师做好配合,可以积极的预防和处理意外,保证患者在麻醉手术后的安全性。
同时,麻醉护理措施要严格的参照相关制度执行,最大程度的降低麻醉手术后的差错事故,促进患者的康
复工作顺利进行。
麻醉手术后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全面细致的观察,耐心周到的护理,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度过手术苏醒后的危险时刻,保证了患者的健康康复。
参考文献
[1]鞠彩红,李亚军,刘巍.全麻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7,31(7):538-539
[2]吴跃仙.术前心理于预对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恶心、呕吐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7):19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