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 晨读材料(八)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8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8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八)【易错成语】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安,安闲。

3.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4.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

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形容创作的艰苦。

6.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白驹,骏马。

8.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10.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11.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12.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

13.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比喻,使明白。

14.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

15.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孚,使人信服。

【诗词鉴赏】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晏殊燕鸿过后莺归去。

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

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译文】鸿鹄春燕已飞走,黄莺随后也归去。

这些可爱的鸟儿,一个个与我分离。

仔细寻思起来,人生漂浮不定,千头万绪。

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般没有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她的影踪。

像卓文君那样闻琴而知音,像汉水江妃那样温柔多情,遇到郑交甫解佩相赠,这样的神仙般的伴侣早已离我而去,即使挽断她们绫罗的衣裙,也不能留住她们的倩影。

劝君莫要作举世昏醉,唯我独醒的人,不如到花间去尽情狂饮,让酒来麻醉我这颗受伤的心灵。

【注释】浮生:谓人生漂浮不定。

春梦:喻好景不长。

闻琴:据《史记》载: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于夜以琴挑之,文君遂与相如私奔。

高考语文二轮学案之晨读汇报材料

高考语文二轮学案之晨读汇报材料

高考语文二轮学案之晨读材料-----------------------作者:-----------------------日期:备考2009高考语文二轮学案:晨读材料(九)备考2009高考语文二轮学案:晨读材料(九)【美文赏读】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文/王人龙很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的一个角落里结识了帕斯卡尔。

在我的案头,便放着一本由中国电影出版,烨编译,帕斯卡尔原著的《帕斯卡尔思想录》。

之所以买下这本书,是因为封面的一句话,“人因为思想而伟大”。

对于一个求知欲极强的青年来说,自然会被这句话所打动,让我有幸认识了这位伟大的思想界的先知。

从书扉页中我们可以看到,帕斯卡尔并非仅仅是一名思想家,他同时在数学、物理、哲学等多个领域有所建树。

在今天,用21世纪的人的眼光看,帕斯卡尔绝对是个“人才”。

而我却不愿意将其与“人才”划为同一等号。

“人才”一词在帕斯卡尔身上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帕斯卡尔更像是一位天父,先知。

在阅读完帕斯卡尔的全部文章后,我的这种印象更加地深刻帕斯卡尔是伟大的人物,他的伟大源自于他的思想。

也许很多人都会思考,而帕斯卡尔的这种思考是可怕的,因为他洞察了人类的一切行径。

帕斯卡尔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没有带着思想去生活,那么,他只能是活着,而不是生活,更不可能有富有意义的人生。

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真理,让我可以在夜里坐在灯下动笔写这篇文字。

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人确实很脆弱,人类的祖先在优胜劣汰的自然界中能够存活下来,完全是依靠他们的思想,思想生出了智慧。

可是在现今,人们又在做什么呢?帕斯卡尔同样给我们答案,“(人们)在跳舞、吹笛、唱歌、做诗、铃响了就赛跑,还有打斗,让自己当国王,根本不想想当国王是怎么一回事,当普通人又是怎么一回事。

”帕斯卡尔生活在17世纪,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看出人类是不甘于寂寞的,人正因此而失去了思想,成为了世俗之物。

2020年高考晨读资料

2020年高考晨读资料

3月5日晨读资料一.读古文(读两遍,边读边在心里翻译,看是否能翻译。

不会的看下面的译文,红色的词意思记住)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

少颖敏绝伦。

十五为诸生(秀才)。

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国家的栋梁之材)也。

” 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

相徐阶辈皆器重之。

迁右中允,领(兼任)国子司业事。

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倒装“以相业相期)。

阶代严嵩首辅,倾心(推心置腹地)委居正。

居正与中人冯保善。

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

故事(按照先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

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通“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者劝告)居正以并尊。

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

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朝廷的大权)悉以委居正。

时承平久,群盗猬起(如猥毛而起,比喻纷然而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有关部门)恒(常常)讳(隐瞒)之,居正严其禁。

匿(隐瞒)弗举者,虽循吏(奉公守法)必黜。

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

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关押)或瘐死(泛指狱中病死)。

居正独亟(马上)斩之,而追捕其家属。

盗贼为衰止。

时帝渐备(逐次修缮)六宫,太仓(国库)银钱多所宣进。

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不必要的开支)。

疏上,留中(皇帝没有批复)。

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

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

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

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损公肥私),剥民罔(欺骗)上,宜痛钳(惩治)以法(状语后置)。

而皇上加意撙(zŭn节约)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

”帝首肯之,有所蠲贷。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倚仗)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没过多久)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2020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复习 晨读材料(十六)学案

2020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复习 晨读材料(十六)学案

备考2020高考语文二轮学案:晨读材料(十六)【美文赏读】专题阅读:哲理的闪光文四:爱是伟大的,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时间使爱永恒,爱就像美酒,时间越久就越甘醇。

这一哲理并不深奥。

但怎样把它说得更形象、更生动、更感人呢?请读一读——时间和爱的故事□佚名从前有一个小岛,上面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类情感。

一天,情感们得知小岛快要下沉了,于是,大家都准备船只,离开小岛。

只有爱留了下来,她想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过了几天,小岛真的要下沉了,爱想请人帮忙。

这时,富裕乘着一艘大船经过。

爱说:“富裕,你能带我走吗?”富裕答道:“不,我的船上有许多金银财宝,没有你的位置。

”爱看见虚荣站在一艘华丽的小船上,说:“虚荣,帮帮我吧!”“我帮不了你,你全身都湿透了,会弄坏了我这漂亮的小船。

”悲哀过来了,爱想她求助:“悲哀,让我跟你走吧!”“哦……爱,我实在太悲哀了,想自己一个人呆一会!”悲哀答道。

快乐走过爱的身边,但是她太快乐了,竟然没有听到爱在叫她!突然,一个声音传来:“过来!爱,我带你走。

”这是一位长者。

爱大喜过望,竟忘了问他的名字。

登上陆地以后,长者独自走开了。

爱对长者感恩不尽,问另一位长者知识:“帮我的那个人是谁?”“他是时间。

”知识老人答道。

“时间?”爱问道,“为什么他要帮我?”知识老人笑道:“因为只有时间才能理解爱有多么伟大。

”[解读]作者精心设置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荒凉的孤岛上,“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类情感”。

小岛快要下沉了,爱向各种人求救。

富裕表现出的是贪婪自私,虚荣表现出的是不近人情,悲哀表现出的是消极萎靡,快乐表现出的是忘乎所以。

只有时间,宽厚,仁慈,博大,乐于助人,解人危困。

在这里,时间是真的代表,善的凝聚,美的化身。

时间永恒,爱心伟大,时间使爱美丽,爱使时间增辉,时间和爱谱写了一曲美的旋律文五:一尊原价是5000元的佛像,最终仅以十分之一的价格出售,且卖主还“高兴得不得了”。

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复习 晨读材料(十四)学案

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复习 晨读材料(十四)学案

备考2012高考语文二轮学案:晨读材料(十四)【美文赏读】专题阅读:哲理的闪光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

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

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文一:美丽而善于隐蔽的枯叶蝶由于人类的滥捕而濒临灭绝,对于这一小生灵的命运,人们可以引发诸多话题。

请看著名作家徐迟是怎样另辟蹊径,表现出独到的感悟的——枯叶蝴蝶□徐迟峨嵋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

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们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的命运。

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

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它装假作伪这种行经是超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

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

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到这时候。

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蝶。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

枯叶蝶真是因此而要绝灭了。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

做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碟,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河北省衡水二中2020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 8 周早读资料 语文含答案

河北省衡水二中2020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 8 周早读资料 语文含答案

2020 届衡水二中高三下学期语文早读资料(第 8 周)一、情景式默写1.《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韩愈《师说》中,作者认为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以为弟子,所以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不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的缘故。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4.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师说》中指出老师职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在《师说》中表达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反问道出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8.在《师说》中,韩愈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了两句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9.《师说》中韩愈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并由此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论,这是“教学相长”思想的体现。

(京津鲁琼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备考最前沿课件

(京津鲁琼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备考最前沿课件

一、2019 全国卷作文题释放的“五大”信号
二、备战 2020 年高考作文须重视的五个问题 1.主题话题上,必须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个理念不放松,围绕这个理念 让学生搜集整理素材,开展训练,思考讨论,如此,才能使学生写出立意大气、 格调高昂、文采飞扬的作文,高考作文的备考方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在 把握住“立德树人”这一大前提之下,话题选择必须紧跟时代、紧扣现实、紧贴 生活,把最具时代特色的热点、焦点话题摆在考生面前,让考生思考,让考生咀 嚼。
2.能力训练上,必须把思辨能力的训练放在思维训练的首位。这一点,既是 高考的要求,其实也是提高考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训练。因此, 作文训练中,考生、教师都必须重视。
3.作文题型上,必须将以“材料作文”为主体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当作重点, 适当兼顾其他题型的训练。在这个方面,切不可盲目乱来,轻重不分,主次不明。
4.材料特色上,一要关注材料的性质,二要关注材料的形式。就前者而言, 文字性材料和漫画性材料必须兼顾;就后者而言,完整的单则材料作文题要训练, 组合式的多则材料作文题更不能忽视。
[第四部分 写作]
专题八 抓住一类卷“因子”,扫除失分盲点 ——满分作文,我来了!
备最前沿
语文
备考最前沿 把握新动向——明导向有的放矢,抓重点高效备考 2019 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给我们释放出的信号集中体现在作文题的命题思路和 命题特色上,并以此为据,再谈谈备战 2020 年高考作文必须重视的五个方面。

2020年高考晨读资料

2020年高考晨读资料

3月3日早自习(13班)一.背诵《离骚》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二.读翻译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

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没想到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官。

贬黜我是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啊,给我加罪是因为我爱好花香。

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丧。

始终不能明了我心迹啊,我怨恨我那君王过分荒唐。

众女子嫉妒我长得美貌啊,放出谣言说我行为放荡。

本来世俗就崇尚投机取巧啊,任意而为将规矩背向。

违背准蝇而追求弯曲啊,竟相把苟合奉迎作为榜样。

忧闷失意啊我孤独彷徨,忍受着此时的穷困我好不心伤。

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

雄鹰和凡鸟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方枘圆凿自然不能结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

忍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强加的罪过又将耻辱品尝。

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啊,古圣先贤都认为应该是这样。

真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徘徊傍徨。

转过我的车子返回原路,好在我虽然迷途却并没有失去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考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晨读材料(八)【美文赏读】专题阅读:敬畏生命野性的生命田雷曾经,被电视上的《动物世界》深深地吸引着,虽然并不那么喜欢看电视(而它至今仍是经久不衰的热门节目)。

喜欢它,并不是因为难得见到这些凶猛的大型野生动物的新鲜感,而是那在莽原旷野中,驰骋天地间的自由与彪悍,是那捍卫生命的勇猛搏斗和艰辛觅食的生命意志,是那份生命在我的独立、自尊和自信。

曾经见过一幅照片,并深深地为之而振奋。

那是雪地里一双狼的眼睛,凝神注视着我,坚定、深邃、英气逼人、摄人心魄。

它积聚着强悍的力量,蓄势待发,随时攻击觅食或者反应攻击,捍卫自己生命的存在和尊严。

还见过一幅荒漠上奔腾的两匹斑马的照片,地面上扬起的尘土更突出了它们高昂着头仰天嘶鸣的奔放向上的气势;其雄浑壮阔与豪迈,在铅灰色的沉沉乌云的映衬下,越发地激荡人心,如同风尘古道上一首回肠荡气的战歌。

而这里是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寒缺氧地带,任何动物都可能因缺氧衰竭而亡,生命的存在极其艰难,但是它们依然凭借着对生存的强烈渴望和不屈的生命意志,大范围地迁徒,艰苦地寻找水源和草场,在充满危险的静谧中顽强地生活着,构成茫茫草原上跳动的生命旋律,成为美丽草原上的生命风景线。

欣赏,是有的。

毕竟在城市中,生活在钢筋水泥构筑成的空间里,需要面临和应付工作中的压力以及人和人之间的竞争,是极其难得有机会见到野生动物的。

尤其是大型野生动物;更不要说亲眼目睹并亲临感受那山林间、草原上、旷野中自由地纵横驰聘的英豪气度。

但更多的是,常常地被这种野性的激情感染着;渴望如它们一样的盎然的生机勃勃,激扬奔放;聆听着它们强劲的生命节拍和旋律,在心灵深处荡起强烈的回应和信念,那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时期与生俱来的对生命的真诚信仰,而终于领悟了生命。

正是由于自然界其他万物生灵(尤其是野生动物)的存在,才使人类在这个世界中不再孤独。

野生动物不仅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更是世界中与人类一样的平等的生命,有个性,有灵魂,更有张扬的激情——为自己生命的尊严和追求奋斗拼搏的激情。

自由、自信、奔放、激昂,生命本该如此。

如果没有了野生动物,已经被文明越来越远的隔绝了自然的我们,又该从何、如何去欣赏生命的激扬,领悟生命的真谛呢?对于自然而言,每一个生灵都是平等的、自由的,生命是充满激情的。

自然界充满了残酷的竞争:有骄傲的胜利,有惨烈的失败,更有无情的死亡;有甘甜,更有艰辛和苦难;但是无论如何,不能也不会没有生命的激情。

自然竞争是残酷的、野性的,然而整个自然界是和谐的、完善的。

人类来到世界,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分子,向往野性,回归自然是人类内心深处埋藏着的本性。

约束自己,善待生灵,敬重生命,保护自然。

地球上不能只剩下人类自己,地球也不只为人类而存在。

[品评]文章描写与议论有机结合,先以形象的笔墨展示野生动物激扬奔放的“野性的激情”,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在此基础上阐发精到的见解——“野生动物不仅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更是世界中与人类一样的平等的生命……”“地球上不能只剩下人类自己,地球也不只为人类而存在”。

观点新颖而有见地,行文凝练而有气势。

【古代诗歌赏析题问答模式例析】综观近三年高考的古代诗歌赏析试题,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前提。

命题时往往是选择诗句中的一两个关键意象切入,从形象、语言、技巧或思想内容的角度进行鉴赏,容易触发联想。

二是所选诗歌文字浅易,涉及的是人之常情,如故园情、山水情、别离情等。

考场上我们的考生一般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是失分严重。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就古诗赏析题而言,大体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请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应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表现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

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寓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如《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

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回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应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回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分析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回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分析关键词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应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第一步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提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回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诗歌鉴赏】—表现手法4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练一练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题: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