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讲述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黄帝内经养生秘诀

黄帝内经养生秘诀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宝典。
作为一部非常重要的养生经典,黄帝内经包含了丰富的养生秘诀,这些秘诀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延年益寿,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养生之道。
一、养生要找准本源黄帝内经中最为基础的养生秘诀,是找到身体健康的根本所在。
黄帝内经中说道:“天之所生也,品物分也,为人父母也。
地之所生也,金石草木之类也。
人者,天地之大也,与万物同体,而又为天地之宗。
”这个意思是说,人是天地之间的衔接点,是万物之灵,任何一个人的身体健康,都必须与天地紧密相连。
因此,养生的第一步便是找准身体健康的根源。
二、多喝温水黄帝内经中还强调了多喝温水的重要性,指出了人体要保持健康必须喝足够的水,不能让身体因为缺水而出现问题。
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多喝温水更是必不可少。
此外,黄帝内经中还提出了“朝食温,夕食凉”的饮食观念,即早餐尽量吃些温性的食物,晚餐则应以凉性的食物为主,以此保持身体平衡,防止体内湿热的产生。
三、运动加强体质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了运动的必要性。
按照黄帝内经的要求,人们是应该通过运动来加强体质的。
这有助于促进身体排出毒素,提高免疫力,增强体内的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使身体更加健康。
四、为发现疾病保持警惕黄帝内经中还特别强调了要保持警惕,发现疾病要及时治疗。
尽管人们努力生活健康的生活方式,疾病还是时常会来临,身体也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
黄帝内经建议人们应该注意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及时治疗,预防和防止疾病的发生。
五、食物调节身体健康黄帝内经中还介绍了食物在养生过程中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提到,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以达到调节身体健康的目的。
食物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选择健康的食物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
六、天然草药治疗身体不适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了使用天然草药治疗身体不适的方法。
当身体出现了不同的健康问题时,建议使用天然草药,以治疗和缓解身体病痛,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的小病症,如感冒,便秘等,黄帝内经中的多种草药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南怀瑾老师: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的神经左右交叉,上下交互

南怀瑾老师: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的神经左右交叉,上下交互来源:《我说参同契》排版编辑:怀恩书社(huaienshushe)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感谢!经脉与医道上次提到古代的小儿科,为婴孩诊病,不是摸脉,只是拿指头来看,从指头手心的颜色就可以判断病情。
又譬如刮痧,也是一个专学,很多病拿块石头刮一刮,或者是在皮肤上放一点血,病马上好了。
有一位朋友患血压高,他就自己放血,方法是拿个针在头顶百会穴,咚!一下,只有一点点血出来,人就舒服了,血压马上下降了。
这个话我只是讲给大家听,你们千万不要去试。
这个朋友不懂医,是自己乱搞碰巧成功了。
后来我告诉他不如在脚部放血,在头顶上放血毕竟危险。
当年乡下这些所谓放血,有一种民间古老的“挑”法,叫做“挑羊毛疔”。
我现在很后悔,当时不肯学,认为这些是迷信,真可惜!有些老太太不一定识字,看她在病人背脊骨一块一块地摸,哦!在这里!随便拿针这里一挑,只是挑破一点点,一抽就有一根白白的毛,抽出来病人就舒服了。
这个东西有些地方叫做发“羊毛痧”,也有些生疮的叫“羊毛疔”,一挑就好了。
看起来好像很土很俗气很古怪,实际上是人类文化几千年的经验累积的结晶,原理不需要知道了,也不懂,但是它实用。
在十二经脉以外,有奇经八脉。
这个“奇”,不是奇怪的意思,这是《易经》的一个名称,双数为偶数,单数为奇数。
奇经八脉就是单数,不属于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六阴六阳相对的。
所以讲针灸的道理,“病在上者,其治在下”,治疗的时候不一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病在左者,其治在右”,同样的道理,“病在下者,其治在上;病在右者,其治在左”。
什么理由呢?因为人体的神经以背脊骨为中心点,是左右交叉的。
人体的神经为什么这么古怪?因为人体有骨节,我们手要扭动,所以经脉会这样转弯。
这个道理在《易经》上有一句话,“曲成万物而不遗”。
老子发挥这个道理,说了一句名言一一“曲则全”。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的神经左右交叉,不只左右交叉,还上下交互,同画卦一样。
《黄帝内经讲演录带你解开生命的终极秘密》

黄帝内经讲演录——带你解开生命的终极秘密》写在前面:依稀记得那是2011 年的寒冬之际,我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无意的拿起一本叫《解密黄帝内经•生命终极之门》的黄皮书籍,刚开始只是抱着一丝好奇之心,可是在细读之下,心中仿如被雷击一般,书中所述如惊涛般不断的脑中翻滚、盘旋,久久不散。
不由骇然慨叹:这不就是自己一直苦苦找寻的那样东西么!于是,我便将所有李卫东先生所著之书一一收集,细细品读。
数年来,不断在红尘俗事里奔走,为一份口粮,隐忍前行,时间越久,先生所著字字句句却是在心中愈刻愈深,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大多时候已成为我力量的来源,是我生命里极其重要的组成。
2017 年4 月,忽闻得先生将会于5 月初,首次亲自授课《黄帝内经》,心中激动良久。
虽不能睹先生之貌,但若能亲闻先生之音,亦足以填多年之憾。
5 月6日晚,先生终于开始授课。
初闻先生授课,便由衷钦佩不已;先生学识之丰渊实乃难见,古今之事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生动有趣。
课后,反复倾听,久久回味,故思誊录先生授课之言,以便早晚观学,以更多人能观阅,亦不负先生之愿。
此次所录之文,皆是先生授课之言。
一词一句,无改半分,但求阅者可从字里行间,寻出先生之音容笑貌,体会《内经》真谛。
2017.6 :第一讲上古天真论(一)大家好!我是李卫东,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帝内经》,首先要声明的一点是,这里没有老师,我们都是学生;只是我比许多人大个几岁,读书早了几年,就由我来带着大家一起学习。
说起《黄帝内经》,或者说起中医,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很多,很深的感触,五味杂陈。
用我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巨人正在倒下,那就是中医;而我们却无可奈何的站在一边,这就是现实。
其实,中医的衰落并非始于今日。
自唐代的李冰开始,中医的理论就再也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到今天为止,竟然没有一个人可以弥补《黄帝内经》中的不足,在世界方面,自汉代以后,再无一人能超越张仲景的成就。
为什么会这样呢?追根溯源,还在后人没能真正读懂《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就是一部天书,在它出现的两千多年里,我们一直在读它,我们一直都在品味着它,但结果如何呢?到了今天,它依然是天书,没有人敢说真正读懂它。
《黄帝内经》的生命体系--人始生

《黄帝内经》的生命体系--人始生人们通常把《黄帝内经》作为一部古典医学著作看待,对此我不能苟同。
《黄帝内经》不仅是部古典医学著作,更是一部揭示人的生命体系的真谛的理论著作。
在《黄帝内经》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完整的人。
《黄帝内经》认为,生之本,本于阴阳。
人是阴阳的和合。
这里的阴就是指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是我们的躯体、五脏六腑、筋、脉、皮、毛、骨、肉、血、髓等,就是我们这个生命体的硬件系统。
这里的阳就是指看不见、摸不到、无色无味但确实存在、不能或缺的东西,就是人这个生命体的软件系统--魂、魄。
人就是一个高智能的机器,从本质上说与当下我们使用的电脑、智能手机、智能机器人没什么区别。
都是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的,通上电就能使用。
人的电是什么呢?电就是“精”“气”。
精和气都是能量,精是气的固态形式。
人始生,就是讲从精子和卵子结合的瞬间开始到从娘胎中出生那一刻为止,一个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整个过程。
《灵枢天年》有这样的经文:黄帝问于歧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歧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黄帝曰:何者为神?歧伯曰:血气以和,营卫以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这段经文描述了一个人从受精卵开始发育的过程。
翻译过来的意思之这样的:黄帝问他的老师歧伯:老师,我想知道人在出生前即在子宫中是怎么发育的?就像盖宫殿,什么是墙基,什么做柱子?失去什么坯胎就会死去,得到什么坯胎就能成活、发育?黄帝的老师歧伯回答说:如果把一个坯胎的形成比如成盖宫殿的话,那么,母血是墙基,父精是柱子。
光有墙基和柱子还不行,如果失去那个能让父精母血和合生化的神,胎儿就会死,获得这个神,胎儿就能活。
黄帝被老师提出的“神”的概念弄晕了,不知神之所指。
于是就继续追问他的老师歧伯。
黄帝问:什么是神?歧伯回答说:血气已和:血者,母血也,就是卵子,卵子携带者人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就是当下我们用的电脑的BIOS系统。
生命科学与黄帝内经

《生命科学与黄帝内经》南怀瑾讲座(一)托绿谷集图的福,到太湖边的太湖大学堂听南怀瑾的宣讲,题目是《生命科学与黄帝内经》。
坐定多时,南老先生出来了,听众起立鞠躬,南老拱手向大家致意。
开讲。
(本人转述得不大准确,待修订)南老说,当前的中西医的争论,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我们外行觉得也有问题,中医都不读黄帝内经,这不行。
今年是黄帝纪元4705年。
为何《史记》写的历史从黄帝开始,因为从黄帝开始,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都开始发展,是文明的共祖。
那么黄帝有无其人?还有尧、舜、禹是否真有其人?有人说据考证禹是爬虫,这些都是日本人的研究出来的,他们的目的就是丑化我们的祖先,还有人说黄帝内经文字这么优美,像是汉代人写的,这也是小看我们的祖先,他们为什么就写不出优美的文字。
黄帝是甘肃天水人。
我们看上古天真论,“天”字,有宗教的天、哲学的天,天文的天,很多含义。
天上面的一横,就是一画分天地。
中国的学问都是相通的,司马迁既是哲学家、文学家也是科学家,春江花月夜有句:“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人初照人”。
就包含了文学哲学的东西在里面。
你说这个和黄帝内经有什么关系,不,关系很大。
先看第一句,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神字,是通神的意思,先知。
弱:小,不是脆弱。
登天,鼎湖龙去,先存鼎湖山。
女子七岁……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天癸的癸,是水的意思(十天干配五行),这里说到水,有壬水,是未成形的水;癸水,是已成形的水。
(高论!)为什么女子以七为单位,男子以八为单位?数字里面学问很大,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个零,不是没有,是不可知数,无量数,无穷数。
印度有本书《佛说入胎经》,男精女血受孕后,第一个七天生羯邏蓝,就是我们说的督脉。
第二个七天,男女分化,经过三十八个七天,就生出来了,这本书内容很复杂,就不多说了。
不光人,我们说气候,五天为一候,三候为遗弃,六候为一节,一年有二十四候,此外,每天每时辰都有节律。
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观点

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观点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医学著作,被誉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作。
它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理论,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观点。
一、阴阳学说黄帝内经提出了阴阳学说,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用来描述宇宙万物的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
在人体中,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着身体的平衡状态。
阴阳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就是调节阴阳平衡。
二、五行学说黄帝内经还提出了五行学说,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构成了宇宙和人体的基本运行规律。
在人体中,五行与五脏相对应,通过调节五行的平衡来治疗疾病。
三、经络学说黄帝内经提出了经络学说,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通道,通过经络可以使气血运行畅通,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经络学说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经络的阻塞或功能失调,通过调节经络可以治疗疾病。
四、病因学说黄帝内经对疾病的病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它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在治疗疾病时,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恢复身体的正常状态。
五、诊断学说黄帝内经对医学诊断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提炼。
它强调观察、问诊、望诊、切诊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获取全面准确的病情信息。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通过综合分析来确定疾病的性质和病情。
六、治疗学说黄帝内经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草药、饮食疗法等。
它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不同疾病和个体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调节阴阳平衡、调整五行关系,以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
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观点为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的理论体系丰富而完整,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中国远古时期的地下王国《五岳真形图》

中国远古时期的地下王国
美国宅男还在研究地心文明桃乐市,我朝远古时期就已经打洞进去研究过了,以下节选自南怀瑾的《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比方讲中国地理,一个美国的教授来看我,学科学的,他说他们现在正在研究地球。
我说:我听说了,你们花很多钱在地球边上打洞,进去看地底的中心有什么秘密。
这个一点都不稀奇,我们已经搞了好多年了。
他说你们中国真的搞了好多年吗?来美国留学的都没有讲过啊!我说他们年轻人不知道,中国道家有本书叫《五岳真形图》,三山五岳真正的形状,以及山的下面究竟是什么样子。
你看了这本书会笑死,东一块,西一块,这里一个白点,那里一个空圈,它讲地底下都是通道,用不着你去打洞。
我说你们美国人还打洞,我们早就知道了。
譬如说黄帝的陵后面有个碑,不准进去。
但是你如果有胆子进去,三个月就从南京出来。
这样的故事很多,都在《五岳真形图》里头,可是你看不懂。
”。
南怀瑾:所以中国文化,五千年前的...

南怀瑾:所以中国文化,五千年前的...第三章时间:二○○五年十一月十二日至十四日第三讲内容提要:三种意念———心意识谁是真正的活佛胎儿的思想与感觉十个一切入南师:下午讲安那般那,简单讲三大原则:长养气,报身气,根本气。
这个发挥起来,同现代自然科学、生物科学、医学、物理学等等都有关的。
这个原则先要懂,至于修持的方法,详细的还没有讲。
下午讲到入胎,男的精虫,女的卵脏,同中阴灵魂,在佛学的专称叫“三缘和合”,不能讲它是元素,元素是唯物的说辞,因为元素是属于物理学的范围,这三个缘不是物理范围,而是物理与精神的结合,三缘结合就成一个人。
我们以前是讲精虫,现在研究到细胞,到基因,不过还没有停止研究,基因后面是什么,还等后面的科学再去追寻了。
现在先讲到这里。
这个生命勉强说是心物两方面的结合,所以中国的文化说,是心物一元,一体的,一体两面的功能。
中国上古,五六千年以前,讲的是阴阳两方面的结合,阴阳是两个代号;八卦,八八六十四卦,都是代号、逻辑,不是呆定讲某一个东西。
这是讲生命顺便讲到的。
现在转过来讲,研究生命科学同认知科学,尤其你做修证工夫,必须要知道心物本来就是一元的。
这个生命的构成,以东方文化讲,现在偏重于佛学这一面讲,实际上是个自然科学。
所以我经常说,整个的佛学包括禅宗、密宗,是生命科学的一种,必须要认识清楚才好研究。
例如一个胎儿,以人的生命来讲,从唯心方面来说,一念无明就入胎。
所谓一念无明,是中文的讲法,无明是假定的一个符号,一个名词。
无明就是莫名其妙,自己搞不清楚,糊里糊涂那个状态。
一念无明,接着一股力量就转动了,这股转动的力量属于行阴,就是刚才讲安那般那时,那个生命的动力,就入胎变成另一个生命了。
对于生命的认识,这个过程太麻烦,太微细了;譬如,我们一个思想,一个念头,一个感觉,一个反应,都是“识”的作用,其中这个“知性”的作用很大。
要怎么了解这个知性呢?在课堂上讲理论很麻烦,我们拿现实来讲就很平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南怀瑾讲述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講到《黃帝內經》,大家都知道中國文化的根本中心,是以黃老之道為主,然後散而為諸子百家。
所謂黃老,即是以黃帝軒轅為綜合起始的階段,到春秋戰國以後,才轉而狹義的以老子等道家學說作代表。
什麼是黃帝之學,歷來在中國文化中,很難下一內涵的定義。
因為它是儱侗包括中國的全體文化,不分精粗世俗的一切一切。
通常一般的觀念,提到黃帝,就會想到《黃帝內經》,認為它只是中國上古傳統的醫藥的書,而且從考據立場來看。
它的記述著作年代,很難稽考。
所以越來越被輕視,即使是學醫的人,也一代不如一代,因對中國傳統文字有差距,越讀越不懂了。
扼要來說,《黃帝內經》,它不只是一部醫書,它是包括醫世、醫人、醫國、醫社會",所有的醫的書。
我們一般翻開《黃帝內經》,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第一篇lt;上古天真論gt;,好像是從中國的玄學、哲學講起,讀也難讀懂,看也不想看了。
其實,讀中國古典的書,千萬不要以十七世經以後,大學學了一點西洋文化文字邏輯的皮毛來看它,那就牛頭不對馬嘴,愈讀愈遠愈糊塗了。
1 / 3
中國古典文化的習慣性,以平常散說對話為主,自有它的邏輯,而不是先立前提,再加發揮、申辯,然後再做結論。
如果以西洋中古文化以後的邏輯來看中國古典文化,就會完全反感。
如說西洋文字的邏輯是完整的,那也不然,你只要取印度文化佛學的因明來看,如玄奘法師等所翻譯的《瑜伽師地論》等一讀,便可知西洋中古文化以後的邏輯文字,還只是後輩新興的小兒科了。
話不要扯了,簡單的回轉來講,《黃帝內經》真正的宗旨要點,多處散見於各篇的內涵中,或一二句,或多句,其中更重要的,即在lt;舉痛論篇gt;中所說的三要義:
黃帝問曰:
(一)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
(二)善言古者,必有合於今。
(三)善言人者,必有厭於己。
如此則道不惑而要數極,所謂明也。
"讀此, lt;內經gt;全書的中心,它是醫(壽)世,醫(壽)人,醫(壽)國,醫(壽)社會"為中心,不過是先從如何養生壽人來切入而已。
譬如說,什麼是天人合一"的內涵。
它便說:
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如果只說抽象的天文,或有形的天體,而對人生生命生活了不相關,那是學問上的空談理想,不
---------------------------------------------------------------最新资料推荐------------------------------------------------------ 是沒有用,而是南轅北轍,背道而馳了,它必須要在人事上有實際應用,及實驗經歷才對。
再說善言古者,必有合於今"。
博古必要通今,任何學問,如果只講現在,不通古今綿延演變的因果關係,都容易落入偏見,那是不可以的。
所以善言人者,必有厭於己"。
從政或從醫,一切的一切,治理他人,醫治他人,第一學問,必須先從本人自己身上實驗做起。
如此則道不惑而要數極,所謂明也"。
總之,這一段話,《黃帝內經》的中心,也是黃老之學的要點,它是通於政治、經濟、教育、軍事任何一門學科的大原則。
02 節黃帝與中國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我要做的是一件荒唐的事,因為我也沒有學過...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