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阅读附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课后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1.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中的“神器”指的是帝位。
B.“居域中之大”中的“域中”指天地间。
《老子》认为“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C.“凡百元首”中的“元首”指的是帝王。
D.“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中的“胡越”指春秋时两个彼此敌对的诸侯国,这里代指唐朝的敌对国。
2.对选文中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没有忘记唐太宗与自己的主仆、君臣关系,在文中称自己“下愚”,尊称皇帝为“明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意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
B.作者以“固本浚源”为喻来说明君主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一定要“积其德义”。
因此,“德义”是君主应具备的重要品质。
C.作者认为治国仅靠“严刑”“威怒”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以“德义”来赢得民心,最终消解人民心中的“怨”,才能确保社稷的稳定长久。
D.作者将百姓妙喻为水,将帝王比喻为行船。
水能浮载行船,但也可以将行船倾翻。
直接明了地告诫唐太宗不要低估人民的力量,警惕人民“覆舟”的危害。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创业与守城

创业与守成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译文:“贞观年间,唐太宗经常与大臣们讨论创业与守成的难易问题。
一天,他问房玄龄、魏征等人:‘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回答说:‘天下大乱时,群雄四起,攻城略地,战争激烈,创业的艰难是显而易见的。
’魏征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说:‘君主打天下,是在混乱中歼灭敌人,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因此创业并不太难;得到天下后,容易骄傲自满、享乐腐化,国家的衰败由此开始。
所以,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而失之于安逸。
’太宗说:‘玄龄与朕共定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深知创业之难。
魏征与朕共定天下,深知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故知守业之难。
但创业的艰难时期已过,眼下守业的困难,正是诸公必须谨慎对待的。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译文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
当今朝廷,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大臣遇合到了一起,规章制度全都建立起来了,它们能铲除奸邪,提拔贤俊,略微有点儿优点的人都会被录用,以一种技艺见称的人都不会被抛弃。
仔细地搜罗人才、改变他们的缺点,发扬他们的优点。
只有才行不够而侥幸被选拔上来的人,哪里会有学行优长却没有被捉举的人呢?学生们,不要担心选拔人才的人眼睛不亮,只怕你们的学业不能精湛;不要担心他们做不到公平,只怕你们的德行无所成就!------------------------大勇原文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文言文《贞观政要君道》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既作,离叛亦兴。
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谏议大夫魏徵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
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
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徵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昔唐虞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靖言庸回,不能惑也。
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
梁武帝偏信朱异,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
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
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太宗甚善其言。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
由此言之,草创为难。
”魏徵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少不为难。
然就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
以斯而言,守成则难。
”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
魏徵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
所以见守成之难也。
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原⽂及翻译贞观政要原⽂及翻译 《贞观政要》,是明成化九年内府刊本,其作者为唐代吴兢,是⼀本政论类史书。
《贞观政要》主要内容记载了唐太宗在位的⼆⼗三年中⼀些政治、经济上的重⼤措施。
下⾯是⼩编整理的贞观政要原⽂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 贞观①初,太宗谓侍⾂⽈:“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犹割股②以啖③腹,腹饱⽽⾝毙。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未有⾝正⽽影曲,上治⽽下乱者。
朕④每思伤其⾝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嗜滋味,玩悦声⾊,所欲既多,所损亦⼤,既妨政事,⼜扰⽣民。
且复出⼀⾮魏徵对⽈:“古者圣理之⾔,万姓为之解体,怨⑤既作,离叛亦兴。
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谏议⼤夫⑥魏徵哲之主,皆亦近取诸⾝,故能远体诸物。
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⑦对以修⾝之术。
楚王⼜问治国何如,詹何⽈:‘未闻⾝治⽽国乱者。
’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 【注释】李世民年号,从公元627年⾄649年。
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 ②股:⼤腿。
③啖(dàn):吃或给⼈吃。
④朕:我,⾃秦始皇起,变为皇帝的⾃称。
⑤(dú):诽谤,怨⾔。
⑥谏议⼤夫:官名。
唐时掌侍从规谏。
⑦詹何:战国时楚国隐者、哲学家,善术数。
亦称詹⼦、瞻⼦。
【译⽂】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先存活百姓。
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那就好⽐是割⼤腿上的⾁来填饱肚⼦,肚⼦填饱了,⼈也就死了。
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绝不会有⾝⼦端正了⽽影⼦弯曲,上头治理好了⽽下边发⽣动乱的事。
我常想能伤⾝⼦的并不是⾝外的东西,⽽都是由于⾃⾝追求⽿⽬⼝⿐之好才酿成灾祸。
如⼀味讲究吃喝,沉溺于⾳乐⼥⾊,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既妨碍政事,⼜扰害百姓。
如果再说出⼀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涣散,怨⾔四起,众叛亲离。
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取乐贪图安逸。
”谏议⼤夫魏徵对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先就近从⾃⾝⼊⼿,才能远⽽推及⼀切事物。
阅读文言文《资治通鉴·唐纪》附答案

阅读文言文《资治通鉴·唐纪》附答案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成就。
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创业与守成孰难(2)征与吾共安天下(3)方当与诸公慎之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常∕恐骄奢生于富贵B. 莫不∕得之于艰难C.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12.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1)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做简要分析。
(3分)(2)你怎样看待创业与守成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1)哪一个(2)安定,管理(3)小心谨慎参考答案:10.A11.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
12.(1)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
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城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答出治国思想的,给1分;结合文段具体进行分析的,给2分。
意思对即可。
)(2)例如:创业当然很难,非得经过多次磨难才能完成。
尤其古代天下大乱时,群雄四起,攻城略地,战争激烈,创业的艰难是显而易见的。
而守成更难,因为人一旦得到后,容易骄傲自满、享乐腐化。
国家的衰败由此开始,个人的奋斗成果也易失去。
所以,本人更同意守成难。
(能针对创业或守成一方面谈出自己的观点即可。
)。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创业守成孰难》附答案及译文

创业守成孰难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③难?”房玄龄曰:“草昧④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⑤,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⑥;守成之难,方当⑦与诸公⑧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⑨,四海之福也。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守业。
③孰:哪一个。
④草昧:未开放,蒙昧。
这里是“草创”“初创”的意思。
⑤臣之:使天下人臣服。
⑥既已往矣:已经过去了。
⑦方当:正应当。
⑧诸公:各位。
公,尊称对方。
⑨及此言:说到这话。
12.查阅《古汉语常用子字典》“忽”的释义有如下四项。
文中:“祸乱生于所忽.”中“忽”的意思是()(3分)A.古代长度单位,尺的百万分之一B.快速C.辽阔渺茫的样子D.不注意,不重视13.文中魏征的进言使唐太宗认识到要()(3分)A.身先士卒B.居安思危C.从善如流D.铁面无私【答案】12.D【解析】“祸乱生于所忽”句子的意思是: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忽”的意思是“疏忽”,即“不注意,不重视”。
13.B【解析】解答时先筛选出魏征的进言“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再筛选出唐太宗对此进言的看法“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结合文题“唐太宗认识到”即可明确,唐太宗认识到要防止“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
B项强调的“居安思危”与之一致。
【参考译文】唐太宗问房玄龄、魏征等人:“创业与保持已有的业绩哪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已有的业绩难啊!”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同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知道保持已有的业绩的艰难。
文言文翻译练习4

1.韩信将兵【原文】上①尝从容②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③。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①上:指刘邦。
②从容:不慌不忙,此处指随意。
③差:等级,此处指高低。
2.南辕北辙【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①,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
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②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③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矣。
”今王动④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⑤。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⑥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衣焦不申:申,通‚伸‛。
衣服皱巴巴的不平直。
②用:资金,盘费。
③御者:驾车的。
④动:每每,常常;下文‚举‛与此同义。
⑤广地尊名:使地盘扩大,使威望抬高。
⑥王:称王。
名词作动词用。
3.陆贾说汉高祖【原文】陆生①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②骂之曰:“乃公③居马上而得之,安事④《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⑤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⑥,陛下安得而有之⑦!”高帝不怿⑧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⑨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⑩,凡著十二篇。
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注释】①陆生:陆贾。
②高帝:汉高祖刘邦。
③乃公:你老子。
这是刘邦高傲的自称。
④安事:哪用得着。
⑤逆取而以顺守:用武力夺取天下而后用仁义治理天下。
《创业与守成》原文及翻译译文

《创业与守成》原文及翻译译文《《创业与守成》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创业与守成》原文及翻译译文《创业与守成》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译文: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徵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一江一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
魏徵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
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
”玄龄等人行礼道:“陛下说这一番话,是国家百姓的福气呀!”2、韩愈《与李翱书》原文及翻译译文韩愈《与李翱书》原文及翻译韩愈原文: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
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
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成就。
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
(1)创业与守成孰难(2)征与吾共安天下(3)方当与诸公慎之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常∕恐骄奢生于富贵
B. 莫不∕得之于艰难
C.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
12.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
(1)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做简要分析。
(3分)
(2)你怎样看待创业与守成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
.(1)哪一个(2)安定,管理(3)小心谨慎
10.A
11.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
12.(1)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
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城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答出治国思想的,给1分;结合文段具体进行分析的,给2分。
意思对即可。
)
(2)例如:创业当然很难,非得经过多次磨难才能完成。
尤其古代天下大乱时,群雄四起,攻城略地,战争激烈,创业的艰难是显而易见的。
而守成更难,因为人一旦得到后,容易骄傲自满、享乐腐化。
国家的衰败由此开始,个人的奋斗成果也易失去。
所以,本人更同意守成难。
(能针对创业或守成一方面谈出自己的观点即可。
)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