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复习——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语文复习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组合型材料作文是从材料形式上来讲的,指命题材料以多则名言、诗文,多个关键词,多个事件或现象等组合出现,考生可以自由选择、组合其中某几则材料进行立意、写作的作文题。
这种题目在之前的高考作文中曾出现过,但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提出来是在这两年,2019年天津卷作文题“爱国情怀”,2018年全国卷Ⅰ作文题“‘世纪宝宝’中国梦”、全国卷Ⅲ作文题“改革开放三部曲”,2017年全国卷Ⅰ作文题“用关键词读懂中国”、全国卷Ⅱ作文题“化育后世的诗文名句”等,从材料形式来看,都是组合型材料作文。
一、组合型材料作文题的命题形式综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发现,组合型材料作文题主要有以下三种命题形式。
1.事件组合型作文题的材料,是由几个相对独立的事件组成的。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作文题,就是将“世纪宝宝”出生、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等事件组合起来作为材料的,这些事件都是先后发生在我国的独立的事件。
2.关键词组合型这类作文题是将几个有影响力的关键词列举出来,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到三个进行写作。
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名言组合型这类作文题由几则内涵不同的名言或古代诗词,或具有时代特征的标语口号组成,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到三则进行写作。
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高考作文模拟】名言组合式材料作文----解析、导写、点评、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名言组合式材料作文----解析、导写、点评、范文【原题呈现】1.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
(泰戈尔)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3.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疲倦懈怠)。
(孔子)4.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6.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保持一颗好奇心。
(霍金)古今中外文化宝库的经典名句浩如烟海,直指人心,启迪智慧,发人深省。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这是“选句关联型材料作文”,此类作文审题需要在所给“名句”范围内,进行“有机联系”,在“原句含义”和“选句关联”的基础上进行“集中立意”,另外,此题目还要求对“名句”进行“合理引用”。
命题意图:首先,弄清原句原意。
第一句:人要有信仰理想追求;第二句:人心中要有国家民族兴盛繁荣的信仰理想;第三句:我们在探索追求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第四句:我们要珍视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即使身处卑微环境,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积极阳光,于平凡处铸就生命的伟大;第五句: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达到新的境界;第六句: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能忘记探索追求,要对世界充满兴趣与好奇,在科学研究中拥有一颗不断创新进取的心。
其次,进行选句关联。
名句①②④⑥:可谈“人要有信仰”的话题。
可从国家民族、个体生命精神、科学创新等方面来谈。
名句③④⑥:可谈“身处逆境也应有积极阳光的态度,对待世界充满热情,充满希望,不断进取,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话题。
其余组合言之有理即可,但一定要有两则以上组合,要论证选定组合存在的逻辑关系!阅卷观感:考生立意选择面比较窄,高频立意为“信仰”、“学习(读书)”,鲜有个性化的新颖角度。
2019组合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2019组合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20XX年组合类作文应该怎么写,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0XX组合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考点阐释】高考材料作文一般提供的是单则材料,但有时也要求阅读多则材料来完成作文。
例如20XX年福建卷考“路的思辨”,材料是三句言论的组合;浙江卷考“人品与文品”,这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与“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两种不同观点的组合。
此外,20XX年全国课标乙卷作文题(考查“风采人物评选”),也可视为组合类材料作文题(因其涉及大李等三个风采人物)。
【文题设计】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有位老师对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说:你在小学考第一名,这不算什么,还有中学呢;你在中学考第一名,这不算什么,还有大学呢;你大学考第一名,这不算什么,你还没有参加工作呢;你参加工作谋了个好差事,这也不算什么,有了好差事,你并不一定就有了好位置;你有了好位置,不一定就能扮好你的社会角色。
只有你用自己的学识、智慧、勇气和毅力赢得了社会财富,你才算成功了,但这也不是最后的成功。
(2)这位老师对一名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说:你小学没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还有中学呢;中学没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还有大学呢;大学没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你将来还要走上社会呢;参加工作后,没有谋个好工作,这不要紧,你还可以寻找;一时寻找不到,这也不要紧,尝试着做几件事,你就会对自己有所发现。
你一直没有成功,这不要紧,或许这是件好事,反倒使你保持一种冷静、不自满、从零开始的竞技状态。
世上本来就没有最后成功的归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本题材料中有两句话耐人寻味——“只有你用自己的学识、智慧、勇气和毅力赢得了社会财富,你才算成功了,但这也不是最后的成功”“世上本来就没有最后成功的归宿”,由此可见,着眼材料整体,这是一个关涉怎样看待“成功”的命题。
高考作文:组合型材料作文指导

(一)明确要求: 1、话题要求: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 你所认识的中国。 2、角色要求:你——高中毕业生、中国青年。 3、读者要求:显性读者——外国青年;隐形读 者——阅卷教师。 4、目的要求: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 国。 5、角度要求: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 联系。(最大难点)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第一则材料写的是国家实力弱,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割让领土,甚至 是以战胜国的身份,也拿不回被强占的领土。第二则至第四则材料归为一类, 写的是国家经济、体育、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发展,国家实力逐渐强大,在 世界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归类的两组材料进行对比后,我们找到相异点: 国家实力弱与强的区别。因此,强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才能安民、富民;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才能真正地支撑起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立意: 落后不忘奋起,强大不忘屈辱,居安不忘思危。
要想准确立意首先必须逐则分析提炼再进行比对找到聚焦点最后综合判断和归组合型时政材料作文如今已经风靡全国成为命题老师的最爱然而广大学生依然找不到应对之法
高考作文: 组合型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文指导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语文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同构型: 共享单车→用途:出行←高铁 ↓ 共同特征:科技进步、新生事物→移动支付 ↓ 意义:共享便捷、和谐、美好的生活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化具体为抽象,上升到人文情怀
互补型: 京剧→艺术形式←广场舞 ↓ 共同特征:中国人的娱乐 ↓ 意义:传统与流行并放异彩的中国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化具体为抽象,上升到人文情怀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指导专题03任务驱动型作文之“组合延伸类”学案.doc

专题03任务驱动型作文之“组合延伸类”所谓“组合延伸”,就是命题者给出一组关键词(或名句),要求从中选取两三个(或两三句)进行搭配组合,进而构思立意,写岀一篇文章。
这类题搭配组合的自由度比较大,但要选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关键词(或名句)组合,并写出具有创意、文质兼美的文章來,并非易事。
这就需要我们対关键词(或名句)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审题立意技法対于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读懂任务必不可少,在精读材料和要求的基础上,仔细区分显性任务和隐性任务,从文体、内容、思维和对彖等方面锁定各类任务。
同时,读懂关键词(或名句)之I'可的关联是关键,这是因为选取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决定了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与立意高低。
关于这类题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流程:第一步:寻。
审读作文题目,从“材料+要求”中寻出各类任务,分条列出。
第二步:选。
从题目中选出两三个内涵相近或相关(相对或相反)的关键词(或名句),注意从文化意蕴和价值収向角度思考它们的关联性。
笫三步:组。
对所选収的关键词(或名句)进行组合,或正向搭建,或逆向勾连,或主题式关联,构成有新意、有创造性的组合。
第四步:立。
根据不同的组合方式,通过权衡与比较,找岀最佳的立意角度,锁定全文的中心观点二、审题立意示例[典例一](2017 -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來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屮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屮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屮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Z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1.审题“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两三个关键词” 是指不(1)数量限制能少于两个,也不要过多,“两三个”即可。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组合型材料作文是从材料形式上来讲的,指命题材料以多则名言、诗文,多个关键词,多个事件或现象等组合出现,考生可以自由选择、组合其中某几则材料进行立意、写作的作文题。
这种题目在之前的高考作文中曾出现过,但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提出来是在这两年,2019年天津卷作文题“爱国情怀”,2018年全国卷Ⅰ作文题“‘世纪宝宝’中国梦”、全国卷Ⅲ作文题“改革开放三部曲”,2017年全国卷Ⅰ作文题“用关键词读懂中国”、全国卷Ⅱ作文题“化育后世的诗文名句”等,从材料形式来看,都是组合型材料作文。
一、组合型材料作文题的命题形式综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发现,组合型材料作文题主要有以下三种命题形式。
1.事件组合型作文题的材料,是由几个相对独立的事件组成的。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作文题,就是将“世纪宝宝”出生、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等事件组合起来作为材料的,这些事件都是先后发生在我国的独立的事件。
2.关键词组合型这类作文题是将几个有影响力的关键词列举出来,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到三个进行写作。
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名言组合型这类作文题由几则内涵不同的名言或古代诗词,或具有时代特征的标语口号组成,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到三则进行写作。
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实用课件】高考作文复习:组合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
共同点: 3个人做同一件事 不同点:3个臭皮匠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赛过了诸葛亮;
3个和尚互相推委,劲不往一处使,结果没水喝。 分歧点:是否团结/是否齐心协力
立意: ①齐心协力才能成功; ②团结方能成就大业
敲重点:下面材料更适合采用求同法还是求异法来审题?
【文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材料二: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 材料三:列宁 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材料四:伟人 26岁主编《湘江评论》。 材料五: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 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 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 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 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
根据这个
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
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
韧不拔的毅力。
三、相对型----互补法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 也不相反,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
其审题立意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 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 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 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 就心满意足了。” 材料二: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联系时代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 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高考语文:组合类作文审题立意法演示教学

2019高考语文:组合类作文审题立意法2019高考语文:组合类材料作文审题法:参透含意、分析关系一一以名句组合类材料作文题为例名句组合类材料作文题,是几个名句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读后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而写一篇作文。
或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作文,或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这类作文题审题立意的基础是深刻理解所给名句的含意,关键是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立意。
名句组合类材料也好,关键词组合材料,以及叙事类组合材料也罢,都是多则材料作文题,多则材料作文题的基本审题立意思路都得在参透材料含意的基础上分析它们的关系。
含意清楚了,关系清楚了,立意就容易了。
审题原则:逐则分析。
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对比分析。
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同向关系、对立关系、互补关系;综合分析。
归纳材料最终主旨:异中求同、异中辨异、互补叠加。
1、如果是总分关系,以“总”为中心论点,以“分”为分论点作文。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不要妄自菲薄,同时要自强不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以上这六句话摘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平台。
请任选两三句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题材不限,不要脱离所给材料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要脚踏实地不要妄自菲薄,同时要自强不息:要自信自强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要吃苦耐劳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要勤学好问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要矢志不渝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要奋发有为。
所给材料的隐性信息考生一定要读出来,即宏观话题,或者叫母话题。
因为六句话均出自《习近平对青年所说的9句话》一文,所以这个宏观大话题是“青年”,这也是本次作文的对象,对青年说!第六句是总说“奋斗”,其他句子回答了怎样“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间含义关联
就是所选句子之间,内在含义必须具有契合点或关联性, 绝对不能自相矛盾。当然,所选两句所含道理,既可以是相 近或相关,也可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反。
眼界无穷世界宽
【1】"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 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 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 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这 就是中华儿女传扬和践行的"眼界格局说"--眼界无穷世界 宽!
长江后浪,今朝风华
长江后浪推前浪,英勇无畏正国风。(分论点三)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 敢当。 “鲁迅先生如是说。(论据)辛幼安21岁参加抗金义军,《美 芹十论》和《九议》展现了其英勇无畏的气魄,穷其一生,力 主抗金。再者,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一个个凝结了中 华民族英勇气魄和高尚灵魂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人 们记得他们的年轻,记得他们的伟迹,记得他们的无悔生命永 垂不朽!同样年轻的生命,他们可以用热血书写出不一样的人 生光彩,我们又何尝不能像他们一样英勇无畏?我们后一代人 应敢于正视,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方能为国风兴振尽一 份绵薄之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泰 戈尔)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保持一颗好奇心。(霍金)
古今中外文化宝库的经典名句浩如烟海,直指人心,启迪智 慧,发人深省。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 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 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长江后浪,今朝风华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身处社会主 义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的我们,要以自强、自信、英 勇无畏的面貌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用年青人的蓬勃 朝气振兴民族的未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长江后浪;观兴振国邦, 只览明日盛世风华!(总结,点题)
★组合型作文写作要点
1.要提炼一个能涵盖两三个名言的中心句,并由此拟标题。 2.直接引用名言:①在第一段或第二段引用后引出中心论 点;②也可直接以名言作为分论点,在段首出现。 3.名言既不能一带而过,不去证明;又不必过多解释,画 蛇添足,要点到为止。 4.围绕总的论点展开,而不是围绕单个名句论证!!!最 好能巧妙地把两三个关键词嵌进作文标题。
眼界无穷世界宽
【3】人在理解宇宙的运行中提升境界。"受光于隙见 一床,受光于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 照四方",原来阳光与人都在成长。当阳光的眼界与身影 由窗棂间、窗户、庭户扩大至天下时,它拥有的世界也由 一床、室央、一堂扩大至四方。魏源正是在太阳的运行中 领悟了眼界和境界提升的关键:所受者小,所见者浅;所 受者大,则所见者博。满足于一米阳光的人怎能体味真正 的光明与温暖;睁开双眼看世界才能拥抱时代,拥抱世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 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 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合型作文
组合型材料作文提供给考生的是一组不同类型的词语 或者句子或者材料,要求考生选取其中的几句来分析,进 而形成文字的作文类型。所呈现的材料都是独立的个体, 但是却给了考生多种选择,考生可以从材料中选取两到三 个词语或者句子,阐释一个宏观题旨,然后作文。
2.如何理解“合理引用”?
A.引用是必须的,这是我们得知考生立意的依据。 B.引用形式:全句抄上,加引号;为行文需要,没加引号,也是一种形式。 C.合理:这种引用是和文章内容融为一体的,是水乳交融的,不是贴标签式的、 生硬的。
3.关于自选角度的提法。
自选角度指的是考生自选两句组合后的立意角度,立意是否准、好、高?还要 进一步看对材料的归纳、提炼。
眼界无穷世界宽
【5】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落霞 成就了孤鹜,还是秋水彰显了长天?"问汝平生功业,黄州 惠州儋州",是苏轼成就了赤壁与黄州,还是命运与历史 成就了大师?我想,成熟的人一定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拥 有大眼界和大格局才能趋向真善美的境界。是为"眼界无 穷世界宽"。
长江后浪,今朝风华
长江后浪,今朝风华
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尊自信报国强。(分论点二)
易安居士曾作诗:“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 流。”(论据)万花丛中,我们也许是其中最不起眼的几朵, 但何须在意那些有着出众样貌的高贵的花呢?无论那些花多么 明艳动人,我们都要时刻保持着自信的姿态。著名艺术家韩美 林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将他搜集的砖铭、古陶、壁画、石刻等文 物古迹上的符号、图形和文字汇编成《天书》,让中国古代传 统文化活水长流。复旦附中才女武亦姝更是将新一代年青人的 自信很好的展现了出来,面对劲敌,万人瞩目,她以散发着无 上自信的姿态赢得了胜利。中华后辈敢争先,用自信创造未来。
2017年高考全国2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重点:对名句含义有确切的理解与把握。 特点:如何合理引用几个名句谚语。 难点:合理引用前找到引用的句子间内在的关联。
如何合理引用
1.“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如何理解?
A.作文的中心必须是自己选择材料中几个名句,这是判断考生立意来源的依据。 B.“两句”:一句不行(从一句出发,不能形成关联,不是组合型材料);三句 以上也不可以。
眼界无穷世界宽
【4】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 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庄子笔下望洋向若而叹的河伯,用巨钩巨 饵、踞会稽、投竿东海的任公子,井底之蛙与东海之鳖,还有"抟 扶摇羊角而上"的大鹏......汪洋恣肆的笔端分明流淌着两个词:眼 界与格局。哲人的话言犹在耳,社会上却早已喧嚣着浮躁、自我、 狭隘与浅薄。君不见,"秀"成了"规定动作":秀颜值,秀财富;秀 孩子,秀爱人;秀仁善,秀孝顺!到底是要彰显对方,还是虚荣自卑 自私自利地彰显自己?君不闻,"保护自己"成了"必修课":不与陌 生人说话是保护自己的法宝;思想和内心是不敢被阳光触碰的堡 垒;"世界那么大"的诱惑敌不过"社会充满陷阱"的恫吓!到底是阴霾 太多还是我们自我封闭太小家子气?
眼界无穷世界宽
【2】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是眼中充满自我的孤芳自赏,桀骜中透着孤寒,所以它只能绚烂 一隅。"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是满眼功名的你争我抢, 积极进取中透着自我,所以它们只能哀叹春之归去。物我合一,平和淡然中洋溢 着高尚与豁达,所以桂花与秋永恒。它不将群芳争艳视为进取,也 不将自我封闭视为高洁,而是将全部精神用于酝酿:每一粒花都凝 聚了秋之精华,每一次呼吸都散发着灵魂的芳香!为什么柳永热情 地歌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什么人们殷切地期望"蟾宫折桂 "?因为桂花是深深体味秋之真谛的哲人,是深沉、浓郁、成熟的象 征。它彰显了秋天,也彰显了自己。
组合型材料作文
2017年高考全国1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 “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 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 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 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在 这片土地上曾孕育出了许多英杰。同样地,作为“长 江后浪”的新时代的年青人,更应该助力发展新中国, 展现“长江后浪”的风华。(引入,明确论点)
长江后浪,今朝风华
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强不息助国昌。(分论点一)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据) 自强不息不仅是衡量个人品质优劣的凭据,更是展现一个国家 精神风貌的重要因素。谭嗣同冷面刑台,“宁可站着死,绝不 跪着生”的慷慨陈词彰显了一个民族的自强精神;国学大师季 羡林从容面对他的“牛棚十年”,用自强不息的人生准则书写 了自己的百年人生。我们作为时代的后继之人,更应该学习并 传承前贤的自强精神,密切关注科技发展的前进方向,用每一 个人凝聚起来的自强不息的雄壮力量,推进祖国蓬勃发展,为 祖国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