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专业-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清华大学社会学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社会学培养方案

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社会学关注社会现象的结构基础与制度根源。

本专业旨在培养理论素养扎实、方法训练有效、具有“社会学的想像力”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具体如下:A、具备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研究机构中独立从事管理和研究的工作能力。

B、具备在社会学本专业或其它领域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学术基础。

C、具备成为社区领袖、推动社会进步的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成效a、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的能力b、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c、在团队中从不同学科发挥作用的能力d、发现、提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e、对所学专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理解f、有效的沟通能力三、学制与学位授予本科学制四年,第一学年重点学习外语、数学、人文与社会大类共同基础课程,第二学年重点学习社会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第三学年重点学习社会学专业的主修课程。

第四学年重点完成毕业论文及个性化课程。

完成课程和培养环节要求后,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本科培养总学分156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101学分,自由发展课程学分10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教育 45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2) 体育≥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

学生大三结束申请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需完成第1-4学期的体育必修课程并取得学分。

体育课的选课、退课及境外交换学生的体育课程认定等请详见2018级学生手册《清华大学本科体育课程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3) 外语(一外英语必修4或8学分+2学分,一外小语种必修6学分)一外英语学生大学英语课程要求4或8 学分,英语实践环节2 学分。

华东理工社会学培养方案

华东理工社会学培养方案

华东理工社会学培养方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专业主要为党政机关、非政府组织、高等院校、新闻媒体和科研院所及调查咨询机构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的管理、教学与科研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如下:- 培养目标: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与研究,通晓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精通定性和定量社会调查研究操作程序和技能,并具有经济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应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诸多社会问题。

- 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农村社会变迁与“三农”问题、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社会组织与社会管理、人口与社会福利、人口发展与人口政策。

- 学制和学习年限:硕博连读生学制为4.5年,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课程学习成绩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6年。

- 课程设置和学习:本学科硕博连读生应完成不少于49学分的课程学习,其中硕士阶段不少于37学分,博士阶段不少于12学分。

研究生可选修数学或其他同类学科的专业课作为本学科的专业选修课,学分认可。

课程设置表中设置的课程有一定的选修空间,研究生一旦选定某门课程,则必须参加该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学位课程不及格的研究生,可在学习年限内参加重考或重修相同性质课程。

- 博士生资格认证:- 通过条件:修满规定硕士阶段学分,成绩合格;通过论文开题报告;完成至少两次文献分析报告;具有优良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以及良好的培养潜质。

- 步骤:在入学后的第4学期末或第3学期末进行博士生资格认证。

学生填写《华东理工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博士生资格认证表》,学院审查课程成绩,导师如实填写硕博连读生的科研能力、科研作风、思想品德等情况,考核小组对本专业的硕博连读生进行集中考核。

考核通过的硕博连读生从下一学期开始享受博士生待遇,并。

社会学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学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学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根本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熟练掌握社会学理论和社会调查技能,能在教育部门、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社会调查与研究、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开展研究与预测等工作的社会学专业高级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根本要求:一是深厚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文化底蕴;二是扎实的理论-功底;三是较强的社会调查工作能力;四是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五是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的根本知识,承受社会研究、社会调查和表达能力的根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实证调查研究等多方面的根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团结与协作精神及较强的组织能力;2.系统掌握社会学的根本理论和根本知识,熟悉中外社会学的主要学派与学说,并善于分析各种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理论和思潮;5.学习相关学科的根本知识,具备从事专业教学、科研及开展实际工作的根本能力。

二、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国外社会学理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中国社会思想史、经济社会学、开展社会学、社区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心理学。

三、学制4年四、授予学位法学学士五、教学时间分配表(续表)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根底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根底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七、课程方案表(续表)(续表)八、说明1.本专业第一、第二学年与社会工作专业打通培养;2.毕业论文与社会调查能力训练相结合,共设6学分。

专业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局部实习(四周时间)在暑假期间进行;3.应在学校开设的综合素质课程中修读至少4个学分的理科类课程和2个学分的艺术类课程; 4.本专业设双学位课程16门,共51学分,具体课程见课程设置表“双学位课”栏。

非本专业学生修满双学位课程28学分,可申请本专业辅修结业证书;修满42学分并完成辅修论文及辩论,可申请本专业双学位学士证书;5.本专业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可按方向选修相应课程:(1)城乡社会学方向,建议选修课程包括:城市社会学、社会问题、农村社会学、贫困与开展研究、农民问题研究、城市社区管理;(2)人口社会学方向,建议选修课程包括:人口社会学、家庭社会学、资源开发与管理、教育社会学、社会福利思想;6.学生需同时修满规定的专业课程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方可毕业。

社会学硕士培养方案

社会学硕士培养方案

社会学硕士培养方案
社会学硕士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基础学科课程:主要包括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社会史、社会统计学等课程,以建立社会学硕士学生的学科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社会学各领域的研究课程,例如家庭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社会文化学、社会政策等。

这些课程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选择感兴趣的领域深入学习。

3. 研究方法和技能课程:主要包括定量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处理、社会网络分析等。

这些课程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数据处理分析技能。

4. 学术研究和写作课程:这些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学术写作和沟通能力,例如学术论文写作、学术会议演讲和报告技巧等。

5. 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修读选修课程。

此外,社会学硕士研究生还必须完成论文答辩,为期约两年。

在此期间,研究生需要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调研,厘清研究问题,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收集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最终完成论文并进行答辩。

总之,社会学硕士培养方案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课程设置和研究工作,培养学生的深入切实的社会学知识,提高其研究和写作能力,使社会学硕士研究生能够具备相关领域进行独立研究,拥有带领教研、指导实践等工作的能力。

南开大学社会学培养方案

南开大学社会学培养方案

南开大学社会学培养方案
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理论、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等,旨在培养学生对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社会心理学、社会运动与社会变迁、社会结构与社会问题、社会文化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社会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3.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可以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如社会政策、城市社会学、性别社会学、环境社会学等,深化对特定社会问题和领域的理解。

4. 实践教学:社会学专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社会调查实训、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等,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调研和分析能力。

5. 其他课程:还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公共课程和选修课程等,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般的社会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内容介绍,具体以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官方发布的培养方案为准。

社会学 培养方案

社会学 培养方案

社会学培养方案1. 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社会学1.2 课程代码SOC1011.3 学分3学分1.4 建议先修课程无2. 课程目标社会学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互动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通过该课程,学生将培养批判思维和社会分析能力,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提升社会参与和行动的能力。

3. 课程内容3.1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社会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社会学的研究范畴和方法论•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交互主义等)3.2 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组成要素(角色、社会组织、社会网络等)•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形式(现代化、全球化、都市化等)3.3 社会互动与社会关系•社会互动的基本规律和模式•社会关系的类型和特点(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工作关系等)•社会交往的规范和方式(社会礼仪、社交媒体等)3.4 社会问题与社会变革•社会问题的定义和分类(贫困、犯罪、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变革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社会变革的正面和负面影响4. 学习评估4.1 平时成绩•出勤率:10%•课堂表现:10%•小组讨论:10%4.2 作业和考试•个人作业:3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20%4.3 综合评估•课程论文:20%5. 参考资料•Giddens, A. (2009). Sociology. (6th ed.). Cambridge: Polity Press.•Ritzer, G. (2014). 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 (7th ed.). New York, NY: McGraw-Hill.•Ferrante, J. (2016). Sociology: A Global Perspective. (9th ed.). Boston, MA: Cengage Learning.6. 教学团队该课程将由经验丰富的社会学教师团队授课,他们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学习体验。

中南大学社会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中南大学社会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社会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社会学一级学科下设七个二级学科,分别是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人类学、人口学、民俗学和社会工作。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于1999年筹建,2000年招生社会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2003年招收人类学专业硕士生,2005年获得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同年增设人口学硕士点。

2010年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MSW)。

目前在岗教师18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8名,讲师4名,80%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

历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就业质量良好。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强调社会学理论素养、社会管理水平与调查统计技术,培养学生社会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区建设、社会工作、心理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数据处理、新闻传播等多方面的技术和能力,培养学生成为能从事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企业、银行、医院、非正式组织、慈善组织、房地产等)、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公司、文化传播媒介机构,以及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受到社会研究和社会调查技能以及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管理实践、实证调查研究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完整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2.熟练掌握社会调查、社会统计的方法和技能。

3.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具有较好的社会管理能力和社会工作技巧。

4.熟练运用软件并能尝试开发相关程序处理调查数据及文字资料。

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7.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个性品格、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法治精神。

四、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主干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社会政策、社会管理、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社会问题、社区建设与管理、心理学等。

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社会学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学专业高级人才,要求学生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具有献身科学和关怀社会的精神,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求学生拥有系统广博的专业知识、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娴熟精炼的研究分析方法和技术,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与最新进展,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专业学科理论和应用方面开拓性与创新性研究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经济社会学、城市社会研究、人口与社会发展、消费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三、学习年限学制三年,在职研究生可延长一至两年。

不实行学分制,修5-6门课程。

四、课程设置五、考核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执行。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执行。

七、必读和选读书目(一)基础理论经典原著1、迪尔凯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2、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出版。

▲3、迪尔凯姆:《自杀论》冯韵文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

▲4、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

5、韦伯:《儒教与道教》王容芬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出版。

6、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出版。

7、Parsons,Talcott .1937.The Structure of Social Action. New York:McGraw.8、Parsons,Talcott .1951.The Social System.New York:Free Press。

▲9、帕森斯和斯梅尔瑟:《经济与社会》刘进等译华厦出版社1989年出版。

10、默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林聚任等译三联书店2001年出版。

▲11、默顿:《论理论社会学》何凡兴等译华厦出版社1990年出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