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医学应急处理(傅宝华)
IAEA发布《应对核或辐射应急的医学物理师指南》出版物

杨秀玉等:γ能谱法分析放射性核素时对γ射线全能峰干扰的修正㊀[5]㊀从慧玲.实用辐射安全手册[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7:23-103.[6]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预防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包钢集团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GB/T11743 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2-4.[7]㊀潘自强.电离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7:333-401.The discussion on gamma-rays characteristic peak interference correction method when analyzing radionuclide activity with gamma spectrometryYANG Xiuyu1,MENG Jiqun1,LI Qingguang1,WEI Yingjing2(1.404Company Limited,CNNC,Lanzhou732850;2.China Institute for Radiation Protection,Taiyuan030006)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gamma-ray characteristic peak interference correction in gamma spectrometry during a CNNC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labs comparison,this paper conducts measurement experiment of uranium,thorium,radium and potassium in soil.When calibrat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spectrometer with natural soil standard source,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whether the gamma-ray characteristic peaks are interfered by other rays,and correct the efficiency by modifying the Nuclide activity value when calculating efficiency.When analyzing the nuclide activity of the samples by Gamma-Vision software,the activity correc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f the nuclide activity calculated by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rays is quite different.The characteristic peaks(such as235U185.7keV,238U92.6keV)us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nuclide activity are analyzed,the contribution of the interference peak to the measured energy spectrum(Overlapping Peak)activity is deducted.This method gives qualified238U,226Ra,232Th,40K and137Cs data in CNNC soil sample comparison.Key words:gamma spectrometry;gamma-ray characteristic peak interference correct;Gamma-Vision software analysis method㊃出版物介绍㊃IAEA发布‘应对核或辐射应急的医学物理师指南“出版物㊀㊀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最近发布出版物‘应对核或辐射应急的医学物理师指南“㊂核或辐射应急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㊁任何时间,保护受影响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是当务之急㊂在没有辐射防护专家在场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所有人得到保护?只有医学物理师有资格提供应急援助,但他们通常没有接受过应急准备和响应方面的培训㊂‘应对核或辐射应急的医学物理师指南“是IAEA为医学物理师提供的第一部应急和响应指南,为帮助填补这一空白供了具体细节,使临床合格的医学物理师能够在核或辐射事故期间有效地支持第一响应人员㊂该出版物还被压缩成配套的快速查阅袖珍导则㊂㊃124㊃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及时有效处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辐射事故,控制和减轻事故后果,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2005〕第449号令)、《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的通知》(环发〔2006〕14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核与辐射污染,影响我院甚至全市、全省、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紧急事件。
本预案适用于在我院发生的所有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
第三条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高效”的原则,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广大群众的力量,建立我院防范有力、指挥有序、机动灵活、协调一致的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处置体系,规范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妥善处理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消除或减轻污染危害。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的原则,将医院的统一指挥、综合协调与各部门(科室)分工负责结合起来,根据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的性质,由院务会研究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第四条任何科室和个人都有义务通过各种途径向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医院成立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重大、特大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
具体组成如下:组长:xxx xxx副组长:xxx xxx xxx xxx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xxx xxx xxx xxx xxx xxx工作职责:(一)研究部署全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制定和组织实施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二)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全院重大和特大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三)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相关情况;(四)统一对外发布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有关信息;(五)配合上级相关主管部门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突发核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突发核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一、背景近年来,核能的应用与发展逐渐增加,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核辐射事故的潜在风险。
在面对突发核辐射事故时,我们需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理预案,以最大程度地减轻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影响。
二、台前准备1. 组建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由核辐射专家、紧急救援人员、政府代表等组成。
他们需要接受相关培训,熟悉事故应急处理流程和相关法规,提高应对能力。
2. 制定核辐射监测计划建立完善的核辐射监测网络,确保对潜在的核辐射事故进行24小时监控。
同时,开展定期应急演练,提高监测人员的实战能力。
3. 预留应急物资储备足够的防护服、救援器械和核辐射检测设备等应急物资,以备突发核辐射事故发生时的紧急需求。
三、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1. 紧急通知与警示一旦发生核辐射事故,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相关部门迅速发布事故通知,向受影响区域内的人民发出警示,并提供疏散指南。
2. 确定辐射事故区域立即展开现场勘察,确定事故区域的范围和辐射强度。
同时,利用现有监测设备和卫星图像技术对辐射范围进行测绘,提供详细的辐射分布图。
3. 人员疏散与防护措施根据事故范围和辐射强度,迅速组织居民、工作人员等人员进行疏散,并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指导,包括佩戴防护服、避免外出等。
4. 排除辐射源利用无人机、机器人等遥控设备,尽快定位并排除辐射泄漏源。
在进行此类行动时,应确保行动人员的安全,避免进一步扩散辐射范围。
5. 提供医疗救援与后续处理建立一系列医疗救援系统,迅速将受伤人员送往核辐射治疗中心进行治疗。
同时,加强后续处理工作,包括污染物清理、环境修复等,以恢复受影响地区的正常运转。
四、事故后期应对1. 伤亡评估与善后事故后,组织专家对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情况进行评估,并提供合理的赔偿方案。
同时,加强事故调查工作,找出事故原因,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 加强后续监测持续对事故现场进行辐射监测,确保事故后期无潜在风险。
并定期发布监测结果,提供给居民参考。
核(放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讲义

照射途径:通过两条途径对人体产生损伤,一是来自体外射线 照射引起,称为外照射损伤,如全身外照射损伤,皮肤局部放射 性烧伤;其次是通过放射性核素污染空气、土壤、水源及食物等。 经呼吸道、消化道、伤口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体内引起机体损伤, 成为内照射损伤。 事故不同阶段可能受照射的主要途径也有差别。事故早期,主 要是烟羽外照射和吸入烟羽中放射性核素的内照射,对人体造成 伤威海的核素主要是放射性碘和惰性气体;事故中期,地面沉积 的放射性核素外照射和摄入污染的视频和谁的内照射可能是主要 照射途径;事故晚期,主要照射途径可能是污染的视频和谁引起 的内照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90Sr、137Cs是主要危害核素。 人体受照射的部位和主要器官有:γ线全身外照射,吸入或食入 放射性核素对甲状腺、肺、胃肠道组织器官的内照射,以及沉积 于体表的衣服上的放射性核素对皮肤的照射。哪种照射方式所受 剂量大、损伤重,取决于受照情况及不同核素的相对量。
核(放射)突发 事件应急处置
张家祝
目录
一、核(放射)突发事件的类型和基本特点 1、类型 2、基本特点 二、核(放射)突发事件的分级、分期 1、核突发事件分级 2、放射突发事件分级 3、核突发事件的分期 三、核(放射)突发事件的医学应急准备和响应 1、应急准备 2、应急响应 四、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分级医疗救治 1、一级医疗救治 2、二级医疗救治 五、核突发事件的人员防护与应对措施 1、公众防护的应急干预原则和干预水平 2、公众应急防护的应对措施 3、核援救工作人员的防护
3Hale Waihona Puke 核恐怖事件近年来,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了一系列讨论核恐怖问题, 估计主要存在三个领域危险: ①制造“放射性扩散”装置 放射性扩散装置俗称“脏弹”,是利用放射性物质或放 射源和常规炸药结合支撑。它不需高纯度和材料,爆 炸造成的辐射是放可以造成大面积污染。 ②袭击核设施 恐怖分子袭击核设施的对象主要是能造成严重放射性后 果的核设施,如核电站、大型研究堆、后处理厂等。 破坏后可产生高强度的贯穿辐射,还可造成放射性物 质想环境大量释放,引起大面积放射性污染,并可随大气
医院应急预案-影像科放射性突发事件医学应急预案

医院应急预案-影像科放射性突发事件医学应急预案【医院应急预案-影像科放射性突发事件医学应急预案】影像科是医院重要的辅助诊断科室,承担着放射性检查以及其他医学影像诊断工作。
然而,在医院的日常运营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突发事件的风险,其中包括放射性突发事件。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以及有效处置此类突发事件,我们制定了以下医学应急预案。
1.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组的成立与职责为了快速有效地应对放射性突发事件,我们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组。
组成人员包括影像科主任、放射科医师、放射技师、急诊科医师、病房主任等相关职能人员。
该组的主要职责如下:- 负责制定和完善放射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快速响应突发事件,指挥协调各个岗位的工作;- 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和工作流程,确保及时有效地执行;- 负责统筹医院内外的资源,协调各个科室协同合作;- 监控和评估突发事件期间的放射性安全风险。
2. 突发事件的等级划分和应对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放射性突发事件,我们制定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等级:- 一级:放射性泄露可造成严重影响的突发事件;- 二级:放射性泄露可能造成一定影响的突发事件;- 三级:放射性泄露可能造成轻微影响的突发事件。
根据突发事件的等级,我们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级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疏散患者和人员,并启动紧急停电和停水措施。
封闭有关区域,防止辐射泄漏扩散。
相关人员进行细致的辐射检测和监测,并迅速联系专业机构进行清理和修复工作。
- 二级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限制人员出入。
加强辐射监测和检测,确保患者和人员的安全。
同时,启动应急协调机制,及时汇报情况,动员相关科室的力量,进行协同处置。
- 三级突发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
加强辐射监测和检测,确保患者和人员的安全。
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汇报情况,寻求支持和协助。
3. 应急培训和演练为了确保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的执行步骤和操作技能,我们定期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
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第二医院

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防范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 及时控制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第二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经医院研究,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核与辐射污染,影响我院甚至全市、全省、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紧急事件。
本预案适用于在我院发生的所有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
第三条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高效”的原则,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广大群众的力量,建立我院防范有力、指挥有序、机动灵活、协调一致的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处置体系,规范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妥善处理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消除或减轻污染危害。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的原则,将医院的统一指挥、综合协调与各科室分工负责结合起来,根据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的性质,由院务会研究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第四条任何科室和个人都有义务通过各种途径向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医院成立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负责重大、特大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
具体组成如下: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工作职责:(一)研究部署全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制定和组织实施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二)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全院重大和特大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三)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相关情况;(四)统一对外发布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有关信息;(五)配合上级相关主管部门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第六条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部。
具体组成如下:主任:副主任:成员:秘书:工作职责:(一)制定和修订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医院核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预案要点

医院核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预案要点所谓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指为应付应急照射情况所制定并实施的一份经审批的文件,它描述了该文件的编制与实施单位的应急响应功能、组织、设施和设备,以及和外部应急组织间的协调和相互支持关系,该文件还必须有专门的执行程序加以补充[12]。
为了有效应对核或放射突发事件,使受照射和受放射性核素污染的人员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和救治,同时保障公众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制定一份好的医学应急预案是做好医学应急响应的必要条件之一。
1 背景核事故、放射事故、核或放射恐怖袭击事件(以下通称核辐射突发事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突发性和危害程度的不确定性,一旦发生,往往危害人数多,波及面广,除了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外,还会引起人们严峻的心理恐慌和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国家已经将核辐射突发事件纳入突发公共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的范畴,给予高度重视。
医学应急是突发公共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至关重要的环节,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确提出,按照“中央指导、地方负责、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逐步在全国范围内依托专业防治机构或综合医院建立化学中毒医疗救治和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依托实力较强的综合医院建立化学中毒、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专业科室,承担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任务,包括现场医疗救援、伤员转送和医院救治[34]。
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125-9],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参考有关标准和国际组织的技术报告[10-14],提出医院核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预案内容、要点和格式方面的初步建议,供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核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响应和制定医学应急预案负有责任的医疗机构编制和修订应急预案时,结合实际情况,酌情参考。
医疗机构制度-放射事故与核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放射事故与核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放射性事故,规范放射工作防护管理和突发放射性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应对辐射事故的能力,切实保障工作人员及公众的生命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根据本院核医学科医所用同位素种类的具体情况,制订如下放射性同位素辐射事件应急预案:1.放射性污染(泄泼)事故1.1 立即报告医院保卫科,同时报告医务科,由医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省市区环保、省市区放射防护卫生监督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1.2 首先考虑核医学科医务工作人员和公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安全,迅速划出放射性污染区组织放射性污染区内的医务人员、患者和患者家属撤离,防止事故继续蔓延扩大;1.3 尽快确定发生放射性污染的同位素种类、范围和程度,采取相应的常规和特殊去污措施;1.4 如发生挥发性放射性核素(如:碘 131、肺通气锝-99m 气体)污染事故时,根据监测数据的大小采取相应的通风、换气等净化措施;1.5 直接接触人员的皮肤、伤口被污染时,应迅速用清水(自来水)冲洗多次去除污染,并用表面污染监测仪监测,使放射性活度降到最低,同时对伤口给予医学处理;1.6 放射性事故中人员受照射时,应迅速估算受照剂量,安置受照人员就医。
2.误服放射性碘-131(误服或过量服用碘-131)事件2.1 立即通知主管医生配合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同时报告医务科,由医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各有关主管部门;2.2 立即报告科主任或负责人,科室成立专门的处理小组,采取针对误服放射性碘-131 的相应处理措施;2.3 初步估算误服进入体内的碘-131 剂量,若已超过1 个年摄入量限值(ALI)时,必须尽早服用碘化钾,一次服用量为 130mg(相当与稳定碘100mg),以阻断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2.4 同时服用利尿促排药物,使放射性碘尽早排出体外;2.5 用 SPECT 对误服人员体内各部位,尤其是甲状腺部位进行检测,以估算内照射剂量,并掌握碘-131 在体内吸收、代谢、排出规律;2.6 收集误服人员分泌物,进行放射性检测,估算体内污染剂量,掌握放射性物质排出量,以估算体内残留量;3.放射源丢失事故3.1 立即报告医院保卫科,同时报告医务科,由医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省市区环保、省市区放射防护卫生监督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3.2 密切配合保卫科、省市区环保、省市区放射防护卫生监督部门和公安机关迅速查找、侦破,尽快追回丢失的放射源;3.3 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及时采取妥善措施,减少和控制事故的危害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后,其能量传递给机体 的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所造成的形态和功能 的后果,称为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在机体受照后,细胞内发生连续而复杂的变 化过程。其中原初作用十分重要,是生物损伤效 应的始动阶段。 射线照射后能量的吸收和传递、分子的激发 和电离,在10-18--10-12秒内完成;自由基产生、 化学建断裂等生化过程,则在1秒之内完成。生物 学阶段出现临床表现多在数小时内甚至数天内乃 至数月内才出现,这与照射剂量有关。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
医学应急处理
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傅宝华
基本概念 核和辐射事故医学应急有关法规和标准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后果 医学应急准备 医学应急响应 医学应急计划 现场救援 核与放射事故案例
一、 基本概念
辐射
辐射是不需要介质参与而传递能量的一种现 象。根据辐射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电磁辐射(宇宙线、γ射线、x射线、紫外 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 电磁辐射仅有能量而无静止质量。 粒子辐射是高速运动的粒子,既有能量,又 有静止质量。如α粒子、电子、质子、中子、 负π介子和带电重离子等。
直接作用 原发作用 间接作用 损伤机制
直接电离 直接激发 化学键断裂 水的电离激发 水的辐解产物 和大分子反应
继定性生物效应:
机体受射线照射后,若某一组织损失的细胞足够 大,而且这些细胞又相当重要,就会出现组织或器 官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 当照射剂量很小时,这种损失发生的概率为 0, 若受照剂量高于某一水平(阈值)时,损伤的概率 很快增加到1(100%发生)。在超过阈值后,损伤 的严重程度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越严重。 电离辐射这种生物效应称为确定性效应。只要超 过阈剂量,这种效应就一定会发生。
二、核和辐射事故医学应急有关法规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规定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国家核应急预案 卫生部核事故与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卫监发 [2003]53号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试行)(卫办应急发[2005]288号)
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
按与物质的作用方式分为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物质的电离: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从辐射吸
收能量而导致电子轨道上的一个或几个电子从基 态激发到脱离原子的现象称为电离。
非电离辐射:只能引起原子或分子的振动、
转动或电子在轨道上能级的改变,不能引起物质 的电离。
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 外照射:辐射源位于人体外部,其射线作用于人体 内照射:辐射源(放射性核素)通过各种途径进入 人体内进行照射 外照射的方式简单,较易防护 时间防护——缩短照射时间 距离防护——增大与源的距离 屏蔽防护——设置防护屏障 内照射情况复杂,防护较难 围封隔离 保洁去污 个人防护 建立内照射监测系统 放射性废物处理
与环境有关的因素
温度、氧含量
放射防护原则
辐射防护管理目的: 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应用安全) 将随机性效应发生的几率降低到可以 接受的尽可能低的水平(防护最优化) 为达到上述目标,放射卫生应当以辐 射源的安全与防护管理为中心。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为了达到完全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 并将随机性效应限制到可以接受水平的目的, ICRP提出了“辐射实践的正当性、辐射防护 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 3 项辐射防护的 基本原则。 辐射实践的正当性是其防护最优化过程 的前提,个人剂量限值是其最优化的约束条 件,因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辐射防护体系, 并为各国际组织和多数国家所采纳。
GB/T 16148-1995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 估算规范 GB/T 12715-1991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 GBZ 215-2009 过量照射人员医学检查与处理原则 GB/T 18197-2000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的医学处 理规范 GBZ/T 216-2009 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处理规 范; GB/T18199-2000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及 治疗方案 WS/T 187-1999 淋巴细胞微核估算受照剂量的方法 WS/T 188-1999 Χ、γ射线和中子所致皮肤损伤的剂 量估算规范 WS/T 204-2001用稳定性染色体畸变估算职业受照者 剂量方法 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卫法监发[2002]113号) 放射源和辐射技术应用应急准备与响应(科工二司 [2003]147号) 核或辐射应急的干预原则与干预水平(科工二司 [2002]22号)
辐射致癌效应就是典型的随机性效应。 若这种变异在性细胞(精子或卵子),基因 突变的信息有可能传给后代,则称为遗传效 应,是另一种随机性效应。
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
与辐射有关的因素
辐射种类、照射剂量、剂量率、分次照射、 照射部位、照射面积、照射方式
与机体有关的因素
种系的敏感性、发育个体的辐射敏感性、 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敏感性、
随机性生物效应
受照后细胞的结局有三:
①细胞死亡;
②细胞未受损伤或损伤后修复正常。
③细胞发生变异但没有死亡,有可能形 成变异了的子细胞克隆,当机体免疫监控不健 全时,经过不同的潜伏期后,变异了的子细胞 克隆可能恶性变,发生肿瘤。
这种发生概率(不是严重程度)随照射 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 无关,不存在阈值的辐射生物效应称为随机 性效应。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Z96-2002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l02-2007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 GBZl03-2007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 GBZl04-2002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l06-2002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 GBZll3-2002电离辐射事故干预水平及医学处理原则 GBZl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l29-2002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166-2005 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 GBZ/T151-2002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算原则 GBZ/T 163-2004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 GBZ/T 170-2006 核事故场外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 GBZ/T 171-2006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