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古羌族对道教神仙信仰的影响

合集下载

略论古羌族对道教神仙信仰的影响

略论古羌族对道教神仙信仰的影响

略论古羌族对道教神仙信仰的影响李雄燕(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4)摘要:长生成仙是道教的核心信仰。

这一思想的形成,从古羌族汲取过养分。

西王母、大禹、昆仑山、灵魂不死等与羌族相关的事物,被道教整合到自己的神学系统中,并因此而焕发出异样的风采。

关键词:神仙;山岳;西王母;大禹;灵魂不死中图分类号:B958 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7)05-0122-05The Affluence of Ancient Qiang Nation to theLongevity Blief of Taoism byLI Xiong -yan(Sichuan Uni versity,Chengdu,Sichina 610064,Chi na)Abstract:Being celestial and longevity is the core blief of taoism,,which absorbed nutrient from ancient Qiang nation when it formed 。

XI wangmu Dayu the KUNLUN mountain immortal soul ect ,which were integrated into the theological system of Taoism ,shine special charisma now .Key words:C elestial;Mountain;Xiwangm u;Dayu;Im mortal长生成仙是道教的核心信仰。

卿希泰先生认为,修道成仙思想乃是道教思想的核心,道教 其他的教理教义和各种修炼方术,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

![1]李养正先生也认为: 不论道教的教义及道术多门庞杂,其教义的核心仍是神仙信仰。

![2]以长生成仙为核心信仰的道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吸收道家、阴阳家、墨家、儒家等多家成分而逐渐形成的。

略谈道教与古羌民族宗教文化的汲取与融合

略谈道教与古羌民族宗教文化的汲取与融合

略谈道教与古羌民族宗教文化的汲取与融合
孔又专
【期刊名称】《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19)006
【摘要】古羌原始宗教文化中万物有灵观念及神话传说给道教神仙思想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素材.同时,道教通过对羌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的系统化、理论化提升来赋予古羌民族原始宗教新的活力.羌民族原始宗教信仰一直是羌族人民征服自然、战胜困难汲取力量和勇气的源泉.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孔又专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湖北宜昌,44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58
【相关文献】
1.云端里的绚丽: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九十年 [J], 孔又专;吴丹妮
2.羌民族宗教文化传承的途径选择 [J], 孔又专
3.论编纂《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百年集成》的价值 [J], 孔又专
4.庄氏《羌戎考察记》与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 [J], 廖宇;孔又专
5.旅游产业和羌民族文化协同发展的思考——以四川省茂县古羌城为例 [J], 张莉; 唐玲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oc】论羌族的原始信仰

【doc】论羌族的原始信仰

论羌族的原始信仰论羌族的原始信仰文化与文化建设论羌族的原始信仰郑文(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西安710063)【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羌族原始信仰的源流.主要表现在崇尚巫术,敬祀鬼神,尤以羊为图腾,同时保留着浓厚的自然崇拜习俗,信奉天神和崇拜白石.【关键词】巫术;白石;羊图腾;羌族羌族的原始信仰主要表现在崇尚巫术,敬祀鬼神,保留着浓厚的原始自然崇拜遗迹.在自然崇拜方面,羌民族主要表现在天神崇拜和白石崇拜.由于羌民族最早作为畜牧民族.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而所驯f养的牲畜生长繁殖受山林水草等环境的荣枯变化,直接受到自然的影响,所以出现了候草木荣落.记其岁时.三年一相聚,杀牛羊以祭天这样隆重的祭祀场面.意大利着名宗教学家拉斐尔?毕达佐尼在《至上神的现象结构和历史发展》中认为,在原始时代的畜牧经济和农业经济条件下都曾产生过至上神和高位神,在畜牧社会中天空以其无限性和天体的发光性,神秘性形成了天神或天父之类的至上神.天父是象征以畜牧产品为生的游牧民的至上神,畜群以牧草为生,而牧草则转而依赖于来自天空的雨.使用至上神的观念,常常是以他是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东西为其根据.至上神的观念,大多并不是发生于理智上的需要,而是发生于生存上的渴望.除天神崇拜之外,羌民族崇拜石头尤其是白石.临洮寺洼山墓葬遗址中分别放置着数块分散的大砾石,葬罐,陶片和小陶珠等物品.洮河流域在古代属于羌族活动范围,这种葬俗应该与羌先民的石崇拜有关oOJ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四川的考古工作者在茂县别立寨的早期石棺葬中发现有以白石作为随葬品的情况.白石放置的位置有三种情况:其一,将白石撒在石棺内人骨架的上半部;其二,较大的白石放置在人骨头部;其三,小的白石堆放在人头骨的两侧.L2沈仲常先生对此进行了比较认为:早期住在洮河流域的古代羌人,有用石头随葬的习俗, 虽然在洮河流域的墓葬中所使用的砾石,而在茂汉地区石棺葬或是用大小白石.从石质来说虽有不同,但其用石头随葬,则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可以推测从西北迁到川西茂汉地区的羌族,他们仍然保存了用石头随葬的古羌人的遗俗.L3古代羌文化习俗中白色代表着善,黑色代表.恶,白石就具有吉祥的含义.即使今天川西的羌族也保留这一习俗,羌族习惯正月初一把白石拿进屋,象征进宝.正月间走亲戚,也要送一块白石,表示吉祥.羊曾经是古代羌族的图腾崇拜对象.殷商卜辞中把分居在四方的民族分别称为马方,.羊方,虎方,.林方,这些族名可能来源于他们所崇拜的图腾对象——马,羊,虎,林等动植物的名称.《说文注》说南方蛮闽从虫,北方狄从犬,东方貊从豸,西方羌从羊,西南熨人,焦侥从人,可以作一补正.顾颉刚在《九州之戎与戎禹》一文中也指出:姜之与羌,其字出于同源,盖彼族以羊为图腾,故在姓为姜,在种为羌.后来的党项羌作为羌人的一支,从他们的信仰也可以看出羌人的原始信仰.西夏忠武王庙俗名土主庙,创建于西夏,庙内祭祀齐忠武王李彦宗.崔云胜的《酒泉,张掖的西夏土主信仰》一文指出.酒泉,张掖~带人民长期保留着西夏土主信仰:其.神以羊首冠饰,朱衣端笏,仙姝吏兵执战戟,斋斧,列侍左右.唯其容貌伟异,遂致流俗怪骇,鼓辞相煽,端人病焉.是乌足以知神哉!;黄文炜《重修肃州新志》中记载土主庙的由来,说.西岳庙,俗日羊童庙.内塑神像为羊首人身,壁画破虏之状,有人身羊首之异.父老相传:当时有大将统兵,被虏馘其首,又割羊首安于头上,再战大胜.我们知道在甲骨文中,羌字由羊和一个直立的"人组成,从字形结构看就是人饰以羊首之形.所谓神以羊首冠饰,.羊首人身,.羊童庙无不传达出羌族羊图腾的历史痕迹.羌族的占卜,巫术历史久远.童恩正据甲骨文初步统计,词义连贯的羌事卜辞多达305条.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占I'-辞.据冉光荣《芜族史》的研究,商王武丁的祭祀官中有羌人羌可,羌立;商末,羌人向商朝进贡占卜之用的胛骨.《史记?龟策列传》载:蛮夷羌虽无君臣之序,亦有决疑之卜或以金石,或以草木,国不同俗.然皆可以战伐攻击,推兵求胜,各信其神,以知来事..《后汉书》亦载:.烧何羌有妇人比铜钳者,年百余岁,多智算,为种人所信向,皆从取计策.马长寿认为这位比铜钳类似一个巫婆,合首领和巫师形象为一.后来党项羌在一些活动中仍使用巫术,据《辽史》中言西夏羌人在出战,疾病,复仇等方面都会运用巫术:凡出兵先I-,有四:一灸勃焦,以艾灼羊胛骨;二擗弄,擗竹于地求数,若揲蓍然;三咒羊,其夜牵羊,焚香祷之,又焚谷火于野,次晨屠羊,肠胃通则吉,羊心有血则败;四矢击弦,听其声,知胜负及敌至之期.病者不用医药,召巫者送鬼,西夏语以巫为'厮'也;或迁他室,谓之'闪病,喜报仇,有丧则不伐人,负甲叶于背识之.'仇解,用鸡猪犬血和酒,贮于髑髅中饮之,乃誓日:若复报仇,谷麦不收,男女秃癞,六畜死,蛇入帐.除此之外,《元史》中还记载了川西羌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巫术的例子:碉门羌与妇人老幼入市,争价杀人,碉门鱼通司击其人.羌酋怒,断绳桥,谋入劫之.鱼通司来告急,左丞汪惟正问计,庭瑞日:'羌俗暴悍,以斗杀为勇.今如蜂毒一人,而即以门墙之寇待之,不可.宜遣使往谕祸福,彼悟,当自回矣.'惟正日:'使者无过于君.'遂从数骑,抵羌界.羌陈兵以待,庭瑞进前语之日:'杀人偿死,羌与中国之法同,有司击诸人,欲以为见证耳.而汝即肆无礼,如行省闻于朝,召近郡兵,空汝巢穴矣.'其酋长弃枪弩罗拜日:我近者生裂羊脾卜之,视肉之文理何如,则吉其兆,日有白马将军来,可不劳兵而罢.'今公马果白,敢不从命.乃论杀人者,余尽纵遣之.马长寿指出,隋唐之后,四川地区只有西北的松潘,茂县,汶川的羌民,除黑水以西的羌民信仰佛教以外,其余绝大部分不信仰佛教而信仰巫术"._5可见羌族的巫术信仰源远流长,在羌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川地羌民的持久的巫术信仰也与入居关中的羌民信仰的变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巫术之外,羌族鬼神信仰盛行,山水也被命名为"唐述山,唐述水,在骊道元《水经泣》中有一段话作为例证:河北有层山,山甚灵秀.……悬岩之中,多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士罕有津达者,因谓之积书岩.岩堂之内,每时见神人往还矣,盖鸿羽裳之士,炼精铒食之夫耳.彼羌目鬼日唐述,复因名之为唐述山,指其堂密之居谓之唐述窟.其怀道宗玄之士,皮冠净发之徒,亦往栖焉."羌民族尤其是西南羌的巫术,鬼神信仰与原始道教五斗米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五斗米教又被称为"鬼道,这也可以作为羌族深受鬼神信仰影响的例证.【参考文献】[1]夏鼎.临洮寺洼山发掘记.中国考古,1949.4.[2]蒋宣中.四川茂汶另立,勒石村的石棺葬.文物资料丛刊,1985.7.[3]沈仲常.从考古资料看羌族的白石崇拜遗俗.考古与文物,1982.6.(下转第127页)《新西部)2009.20期—————123.-.——浅论广告文体的翻译文化与文化建设浅论广告文体的翻译袁淑敏(贵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贵州贵阳550005)【摘要】能否吸引顾客的注意和认识是一则广告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广告翻译的目的应该与广告的目的一致,即达到诱导促销之目的.不但要注意信息和语言内涵上的契合.还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顾客的心理差异,采取义译,直译,音译,创译.【关键词】广告;广告英语;广告翻译广告是通过一定的媒介体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条板招贴等形式向公众提供警示,推介商品和服务等的一种宣传方式,是警示和诱导公众对某事物关注的一种手段.在当今信息日寸代,广告作为一种常见的商务交际形式,几乎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能否吸引顾客的注意和认知是一则广告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广告翻译的目的应该与广告的目l的一致,即达到诱导促销之目的.广告一般由两大部分组成,语言部分又叫广告文案,它包括标题(headline),正文(body)和口号(slogan);非语言部分包括广告的商标,插图和照片,版面及字体的选择等.一,广告的特点广告经过长期的发展,在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都表现出自己特有的规律和特点.1,词汇特点在文字方面使用奇特的文字和字形,以增强广告的吸引;采用简明,通俗,易记的词汇加深人们对此广告的记忆.如:TWOGETHER:theultimateallinclusiveonepricesunkissedholi—day.这是一则为夫妻两人提供的旅游休假广告.TWOGETHER实际上是together的变异型态,twogether既取together之音,又取两人之意,比together更形象,用two代替to目的是为了表现夫妻二人一起外出旅游,共享假日的快乐和魅力.再如:Coca—Cola可口可乐的翻译,既利用了谐音,又把喝过这种饮料后痛快淋漓的感觉充分反映出来,同时又接近中国文化中可乐一词给人们的美好联想.这些都赋予了商品积极正面的信息,无怪乎可口可乐如此广受欢迎.同样还有的是PepsiCola百事可乐.2,句法特色.句式简短,语言生动,形象,琅琅上口.厂告英语的句式比较简单,不太注重语法,大多只强调形象,让人记忆深刻,而且广告费用比较昂贵,广告人尽可能在最短时间,最有效的空间内传达让人记忆深刻的语言,就要靠精炼的文字和新颖的创意.并且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以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如:Aworkofart——scotchWhisky艺术精品(苏格兰威士忌酒) CometoNewY o&andSeetheWorld.纽约城市广告二,广告的翻译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有差别,因而广告的翻译不能仅仅注重文字上的表面吻合,而要注意信息和语言内涵上的契合,还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顾客的心理差异,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产生相同或者相似的反映效果,以达到广告的目的.常见的广告翻译策略有:直译(LiteralTranslation),意译(Free Translation),创译(CreativeTranslation),增补型广告翻译(Supplementary 【上接第123页)Translation)o直译(LiteralTranslation)又称为语义翻译.它主要用来处理一些原文意义较为明确,语义结构较为简单完整,按字面意思直接能同时表达句子的表层和深层意思的广告口号或标题.如:Lifeisajourney, Travelitwel1.人生如旅程,应尽情游历(联合航空);Benz奔驰;Longlnes 浪琴表;Feelthenewspace.感受新境界(三星电子).意译(FreeTranslation)又叫.功能对等翻译',通常指只选原文的内容而舍弃其形式,是一种消化后的翻译.意译手法较为灵活,自由,翻译过程中考虑到译文的目标读者因文化而产生的阅读和理解上的差异. 如:Fornextgeneration.新—代的选择(百事可乐);Everytimeagoodtime. 分分秒秒欢聚欢笑(麦当劳);ideasforlife.我们为生活出主意(松下).创译(CreativeTranslation)重在重新创造,翻译时将英文文本翻版,带有一定的创造性.如:Goodtothelastdrop.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斯威尔咖啡);intelligenceeverywhere.智慧演绎,无处不在(摩托罗拉手机);Adiamondlastsforever.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DeBierres第比增补型广告翻译(SupplementaryTranslation)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原文的关键词进行挖掘,引申或扩充,将原文的深层意思加以发挥, 使其含隐意思凸现.如:Makeyourselfheard.理解就是沟通(Ericsson爱立信);ConnectingPeople.科技以人为本(Nokia诺基亚);imp0ssibleis nothing.没有什么不可能(阿迪达斯).第二种情况是出于中文表达意思的习惯上的考虑.汉语中的四字成语,言简意赅,寓意深长,能表达丰富的含义.翻译时根据需要在译文后添上一个四字成语,使之锦上添花.如:TakingtheleadinaDigitalWorld.领先数码,超越永恒.(三星公司);Startahead.成功之路,从头开始(Rejoice飘柔);Givethewatch toallagoodtime.人戴梅花,准时乐道.(梅花手表).广告英语在辞格的运用方面颇为讲究,常用对句,对偶,比喻,双关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翻译时,应根据广告的内容和汉语的修辞特点,选用适当的汉语表达方法,使译文更加一目了然,过目不忘.广告翻译时,要将广告的功能与效应放在突出的位置,不能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充分发挥汉语的语言优势,利用汉语的谐音,押运和节奏感等特点创造性地翻译广告语.当然,也不能漫无目的地发挥.而应结合广告的目的及其动机,有条件地发挥创造性.【参考文献】[1]王治奎.大学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2]谢建国.英语翻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李建军.新编英汉翻译.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4]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增订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5]王秉钦.文化翻译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6]三友,李静.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形象转换.中国科技翻译,2O03.[4]朱天顺.古代宗教初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5]马长寿.氐与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作者简介】郑文(1979一)女,汉族,陕西成阳人,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新西部)2009.20期---——127.?.——。

道教神文昌帝君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信仰情况浅探

道教神文昌帝君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信仰情况浅探

道教神文昌帝君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信仰情况浅探道教神文昌帝君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信仰情况,是一个多样而丰富的话题。

西南地区是中国的多民族聚居区,其中包括少数民族,如藏族、彝族、苗族等。

在这些地区,道教的信仰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而文昌帝君则作为道教的重要神祇,对于当地信仰的影响不容忽视。

文昌帝君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信仰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文昌帝君是道教中的神仙之一,历史可追溯到唐朝时期。

在西南地区,道教信仰与本土传统信仰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尤其在藏族地区,文昌帝君被视为是聪明才智的象征,与学业成功、文化传承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社会、艺术、文化等各个领域中,文昌帝君的形象都经常出现。

西南地区的道教寺庙中通常供奉有文昌帝君的神像。

这些寺庙不仅是信仰的场所,也是文化的载体。

珠穆朗玛峰附近的康巴地区,有许多独特的寺庙建筑,其中供奉有文昌帝君的情况并不少见。

这些寺庙以其雄伟壮观的建筑风格、丰富多彩的壁画和雕塑,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这些寺庙还承担了许多社会功能,如举办学业考试、文化活动等,成为地区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文昌帝君的信仰还在西南地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藏族地区,人们通常会在自家的神龛或宅院中供奉文昌帝君的神像,以祈求学业顺利、智慧增长。

在每个年节或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当地人还会举行相应的庆祝仪式,以表达对文昌帝君的敬仰和祈福之情。

这些活动往往涵盖了文艺表演、舞蹈、音乐等多种形式,使信仰更加生动活泼。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昌帝君的信仰已经成为西南地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游客来到这些地方,除了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外,也希望能够感受到当地的文化氛围。

寺庙和康巴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之一,其中的文昌帝君信仰则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验。

通过参观寺庙、品味当地美食、观看传统表演等方式,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文昌帝君的故事、神话和信仰。

道教神文昌帝君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信仰情况是一个多元和多层次的现象。

道教神文昌帝君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信仰情况浅探

道教神文昌帝君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信仰情况浅探

道教神文昌帝君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信仰情况浅探
道教是自古以来流传在中国的一种宗教信仰,而文昌帝君是道教中的一个重要神祇。

在西南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差异,道教与少数民族的信仰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信仰情况。

本文将对道教神文昌帝君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信仰情况进行浅探。

道教神文昌帝君在西南地区的信仰也与地方文化相互影响。

西南有着丰富的山水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这为道教神文昌帝君在该地区的信仰提供了土壤。

西南地区的山神信仰、水神信仰和土地神信仰与道教信仰相融合,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文昌帝君信仰。

人们认为,文昌帝君在这里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获得智慧、学业成功,还能保佑土地富饶、风调雨顺。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道教信仰也受到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道教受到了政权的压制和限制。

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相对较少,政治对于道教的限制较小,这为文昌帝君的信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在这里,文昌帝君成为了人们追求智慧和学业成功的信仰对象,被视为助人成功的神明。

道教神文昌帝君的信仰也在一些节日和仪式中得到体现。

在西南地区,一些重要的节日和仪式与道教密不可分。

在春节和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前往文昌帝君庙宇烧香祈福,祈求学业进步和家庭兴旺。

在一些重要的仪式中,人们也会祭祀文昌帝君,以示对这位神明的崇敬和感恩。

羌族民间道教信仰浅析

羌族民间道教信仰浅析

羌族民间道教信仰浅析邓宏烈(四川大学政治学院,四川#成都 610064)摘要:羌族民间宗教与道教的关系源远流长。

道教在西蜀的初创和传播,吸收了不少羌族民间宗教的成分。

羌族巫师传承的历史文化背景,反映出羌族民间宗教与道教古来关系甚密。

道教的多神崇拜,正建立在民间由/万物有灵0的原始观念演绎而出的原始多神信仰的基础之上,这自然就与羌族民间多神信仰相融汇或取而代之。

而佛、道合一的信仰形式,则表现了羌族民间道教信仰的显著特征。

关键词:羌族;民间宗教;道教信仰中图分类号:B95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7)03-0146-07Brief Expositions on Folk Beliefs of Taoism of the Q iang PeopleDE NG Hong -lie(Sichuan University Politics School,Chengdu,Sichuan 610064,China)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lk religion of the Qiang people and Taoism has a very long his -tory.Taoism absorbed much of folk religion of the Qiang people when originating and spreading in West Sichuan.The historical culture background disseminated and carried on by the Qiangs .priest takes a re -flection in a close relationship of folk religion of the Qiang people and Taoism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modern.Polytheism of Taoism is just established on the base of the primitive polytheism deduced from the primeval ideas of /animism 0,so it is naturally mixed together with folk religion of the Qiang people or re -places it.And the fashion of beliefs of combining Buddhism and Taoism into one shows the remarkable feature of the folk beliefs of Taoism of the Qiang people.Key words :the Qiang people;folk religion;beliefs of Taoism考察羌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可知,羌族民间宗教信仰的显著特征是以白石神崇拜为表征的多神信仰。

唐代道教与神仙文化的兴起与影响研究

唐代道教与神仙文化的兴起与影响研究

唐代道教与神仙文化的兴起与影响研究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也是丰富多样、繁荣兴盛。

其中,唐代道教与神仙文化的兴起与影响,是对这一时期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的方面。

一、道教在唐代的兴起与发展唐代时期,道教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发展,成为当时的一种主要宗教信仰。

道教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的传播,还在文化方面对唐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唐代道教注重修身养性,强调以道德修行和个人修养为核心。

道教思想追求超越尘世的境界,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思想在唐代的文人士大夫中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推崇。

许多著名的文人学士都参与了道教的修行,将道教思想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例如杜牧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就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以自然景观反映人生哲理的表现手法。

其次,唐代道教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道教在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上都有独特贡献。

在绘画中,道教的神仙形象常常成为画家们描绘的对象,他们被描绘成仙风道骨、飘然而至的形象,使得画作具有神秘、超凡脱俗的氛围。

而在音乐方面,道教的音乐曲调也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中,丰富了唐代音乐的内涵。

此外,在舞蹈方面,道教所崇尚的自然与人体融为一体的理念,为唐代的舞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二、神仙文化在唐代的繁荣与影响唐代是中国神仙文化的鼎盛时期,神仙文化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一部分。

无论是正式场合还是民间宴会,人们都谈神仙、崇拜神仙,神仙文化的影响力普及到了各个阶层。

首先,神仙文化在唐代政治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唐代皇帝普遍深信道教的神仙思想,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的神仙天子。

因此,他们常常亲自祭祀山川神灵,并在政府建筑中设立神庙,以祈求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

此种现象不仅体现了唐代统治者对神仙文化的追求和推崇,也让神仙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神仙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天神信仰视域下的白石崇拜——兼论羌族的图腾崇拜

天神信仰视域下的白石崇拜——兼论羌族的图腾崇拜

第33卷第4期2016年12月阿坝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Aba Teachers UniversityVol.33,No.4Dec. 2016天神信仰视域下的白石崇拜—兼论羌族的图腾崇拜王永安(中共阿坝州委群众工作局,四川马尔康62400)摘要:谈及羌族的宗教或图腾,学界似已成定论,或谓原始宗教、多神崇拜,或谓羊图腾。

结合历史文献与实地 调查材料看,尚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

羌族的宗教源自于原始宗教,但经过数千年的不断演进,已经比较成熟,且基 本具有一神教或制度化宗教的特征。

基于此,羌族“羊图腾”的惯常观点需要再思考,白石既是天神的象征,也是与 羌族有着血缘、族源关系的图腾。

关键词!羌族;天神信仰;白石崇拜;图腾崇拜中图分类号:B9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 -1707(2016)04 - 0010 - 05汉文史籍较少记述羌族的宗教信仰,不过,释比 唱述的经典、羌民讲述的神话传说,以及民间流传的 习俗中,透露出羌族宗教信仰的诸多重要信息。

20 世纪上半叶以来,一些中外学者对羌族宗教有了比 较系统的考察和解释。

在众多论述中,胡鉴民的《羌 族之信仰与习为》首开先河,几成定论。

后来的许多 研究或有新材料,却多是胡氏文章的注脚,鲜有新观 点。

胡先生得益于渊博的学识和实地调查所获得的 第一手材料,然而其论述毕竟是“他者”对羌族的理 解和认识,百密尚有一疏,何况宗教问题本身奥秘复 杂。

因此,笔者籍助羌族本地人的主位视角,在过往 论述的基础上,尝试讨论羌族宗教属多神教或一神 教、羊图腾或白石图腾问题。

未敢云当,仅此就教于 方家。

一、白石崇拜的缘由白石崇拜是羌族地区普遍存在的文化事象,与 此同时,它与惯常的偶像崇拜差异甚大。

既无金碧 辉煌的庙宇殿堂,也无高高在上的金身神祗,有的只 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白石头。

常年立于山间、地角、荒野,房顶,风吹雨打,日晒雨淋。

对于白石崇拜的 缘由,释比经典和民间传说中大体透露出如下几种说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古羌族对道教神仙信仰的影响李雄燕(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4)摘要:长生成仙是道教的核心信仰。

这一思想的形成,从古羌族汲取过养分。

西王母、大禹、昆仑山、灵魂不死等与羌族相关的事物,被道教整合到自己的神学系统中,并因此而焕发出异样的风采。

关键词:神仙;山岳;西王母;大禹;灵魂不死中图分类号:B958 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7)05-0122-05The Affluence of Ancient Qiang Nation to theLongevity Blief of Taoism byLI Xiong -yan(Sichuan Uni versity,Chengdu,Sichina 610064,Chi na)Abstract:Being celestial and longevity is the core blief of taoism,,which absorbed nutrient from ancient Qiang nation when it formed 。

XI wangmu Dayu the KUNLUN mountain immortal soul ect ,which were integrated into the theological system of Taoism ,shine special charisma now .Key words:C elestial;Mountain;Xiwangm u;Dayu;Im mortal长生成仙是道教的核心信仰。

卿希泰先生认为,修道成仙思想乃是道教思想的核心,道教 其他的教理教义和各种修炼方术,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

![1]李养正先生也认为: 不论道教的教义及道术多门庞杂,其教义的核心仍是神仙信仰。

![2]以长生成仙为核心信仰的道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吸收道家、阴阳家、墨家、儒家等多家成分而逐渐形成的。

这种古代宗教信仰,闻一多先生认为是古代西方某民族的宗教。

道家思想必然有一个前身,而这个前身很可能是某种富有神秘思想的原始宗教。

∀这古道教如果真正存在的话,我疑心它原是古代西方某民族的宗教。

![3]向达却明确提出道教起源于氐羌族的宗教信仰。

他说: 张陵在鹤鸣山学道,所学的道即是氐羌的宗教信仰,以此为中心思想,而缘饰以老子五千文![4]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上分布很广,传说他们是汉族前身 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汉族的历史是同古同今,同源异流。

若细心考察其族源、部落首领、居住地址及特有民族习俗,可以发现,道教的神仙思想,应该从古羌族中汲取过养分。

一、作为山岳之后的羌族与道教的洞天福地收稿日期:2007-08-17。

[作者] 李雄燕(1974#),男,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宗教文化研究所05级博士生。

2007年第5期(第27卷总第117期) 贵州民族研究Guizhou Ethnic StudiesNo 5,2007(Vol 27 General No.117)李雄燕:略论古羌族对道教神仙信仰的影响神与仙都离不开山。

山高耸峻峭、幽深莫测,符合神的超凡身份,所以就成为众神集中之地。

∃抱朴子 登徙%称:山无大小,皆有神灵。

山大则神大,山小则神小。

!仙与山的关系就更为紧密人!。

∃说文解字%:山人,人在山上貌,从人山。

!∃释名%:老而不死曰仙。

仙,了。

仙!又写作山迁也,迁入山中也。

!道教神仙对山特别钟爱,山既是求道者修炼之所,也是修炼成仙之后的归宿。

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基本上都在山岳之中。

闻一多先生在其∃神仙考%一文中写道:神仙并不特别好海。

反之,他们最终的归宿是山###西方的昆仑山。

他们后来与海发生关系,还是为了海上的三山。

![12]由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扰,山岳能提供丰富的猎物和诸多生活所需要,在一定时期内,是远古人类得以生存之所。

山岳丘陵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孕育诞生地。

道教对山岳的崇拜,固然与中华民族对山岳的依赖有密切关系。

同时,作为华夏族组成部分的羌族,其渊源于山,与山密切相关的处境,也会影响到道教的山岳崇拜观念。

羌族是山岳之后。

∃左传 庄公十二年%记载:姜,大岳之后也。

!古人喜好以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来命名自己的部落或氏族。

大岳应该就是与山紧密相互连的部落酋长之名。

按傅斯年、闻一多等人研究,姜羌同源。

齐姓姜,四岳之后,春秋有姜戎,自称亦四岳之后,看来齐与姜戎本是同种。

![13]姜是大岳之后,意味着羌也是山岳之后。

羌族生存之处所,似乎与山一直相关。

∃山海经 海内经%云:伯夷生西岳,西岳先生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

[14]∃后汉书 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

其国近南岳。

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

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

!羌人之国本来离山不远,而迁徙所到之处为三危!。

危!有高耸、高峻之义。

因此,舜流放了部分羌人到高山峻岭等地。

羌族的首领西王母,就居住在昆仑山上。

∃山海经 大荒西经%说: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

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此山万物尽有。

![15]∃山海经 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

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

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

![16]∃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

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

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17]这个时期的昆仑还不是怎样可乐的地方,显然带着北方人民的严肃的现实的色彩。

![18]但是此山万物尽有!,丰饶的物产,让古羌族人对这片生育之地充满了敬仰之情。

其中的神灵及其直插云霄,帝之下都!,又被古羌族人视为通天之道而加以崇拜。

这为道教洞天福地的神仙之乡,多少提供了启发,铺设了一定的前提。

二、羌族的始祖西王母成了道教的女仙之首西王母是道教神仙谱系中地位极高的女神。

从神话中半人半兽形象,演化为道教中女仙领袖,期间经历颇复杂,并于魏晋时期成为道教神仙。

有关西王母的记载,最早见于∃山海经%。

∃山海经 西山经%记载: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5]这个时候的西王母蓬头垢面,狰狞可怖。

但是在∃穆天子传%以后,西王母逐渐由原初的凶神煞神,向吉神福神演进。

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执玄圭白璧以见西王母,献锦组百纯,&组三百纯。

西王母再拜2007年第5期 贵州民族研究[双月刊] 2007年10月版受之。

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

虎豹为群,于鹊与处。

嘉命不迁,我惟帝女。

彼何世民,又将去子。

吹笙鼓簧,中心翔翔。

世民之子,唯天之望。

(![6]在∃庄子 大宗师%提到的西王母是超越生死的得道之人: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西王母得之,坐乎力广,莫知其死,莫知其终。

!在∃淮南子 览冥训%中的西王母拥有不死之药!: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奔月。

!居住于瑶池,超越生死之限,拥有不死之药的西王母,无疑十分切合道教长生不死信仰的需要,从而成了道教不断加工增饰的重要人物。

魏晋时期的∃汉武内传%、据传为班固所作的∃汉武故事%,对西王母的神通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

如∃汉武故事%,叙述了西王母会见汉武帝场面: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

∀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戴七胜;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夹侍母旁。

下车,上迎柏,延母坐,请不死之药。

![7]茅盾先生认为,从∃山海经%、∃穆天子传%、∃汉武故事%到∃汉武内传%,西王母形象经历了三期的演化。

我们从∃淮南子%的一句∋不死之药(,可以想见西王母的演化到汉初已是从凶神而变为有∋不死之药(的吉神及仙人了。

这可说是第一期演化。

汉武求神仙,招致方士的时候,西王母的演化便进了第二期。

于是从∋不死之药(上化出∋桃(来;据∃汉武故事%的叙述,大概当时颇有以西王母的桃子代表了次等的不死之药的意义,所以说西王母拒绝了武帝请求不死之药,却给他∋三千年一著子(的桃子。

这可算是第二期的演化。

及至魏晋间,就把西王母完全铺张成群仙的领袖,并且是∋年可三十许(的丽人,又在青鸟之外,生成董双成等一班侍女来。

这是西王母神话的最后演化。

![8]对此,许地山先生提出,西王母在魏晋时期成了道教的神仙。

以西王母为女仙,大概是道教成立以后,魏晋时代底说法。

∃洞冥记%及∃汉武内传%都是魏晋间的作品,故所记西王母与汉武帝底关系都是很晚的话。

在魏晋间更以东王公与西王母对待,以他们为男女仙底领袖。

如∃神异经%及∃拾遗记%所记都是当时的道士所造出。

![9]道教的这位女仙,却是羌族的首领。

羌族人有以老虎为图腾的宗教思想。

刘尧汉在∃羌戎、夏、彝同源小议###兼及汉族名称的由来%一文中对羌族与老虎的关系有详细的论述。

现摘抄于下。

彝族的这些习俗,是曾以虎为图腾的遗迹。

这些虎图腾遗迹与彝族的先民古羌戎相一致。

∀而南诏则被认为是∋羌虏(,其习俗也是∋披大虫(虎)皮,(∋死后三日焚(。

(∃蛮书%卷一,卷八)。

同样的习俗,在有关古羌人的记载中,数见不鲜;例如,南齐时,甘南羌人为∋罗虏(即虎族)(。

(∃汉书 地理志 张掖郡 番和%)东周时,羌祖爰剑为避秦人追扑躲入岩穴。

秦人在岩穴口烧火烟薰他,因∋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

((∃后汉书 西羌传%)古羌人被俘虏时,不畏惧受苦刑,却为死后不得火葬而发愁。

∋忧其死不焚(。

(∃荀子 大略篇%)即不火葬就不能转变为虎。

这些都意味着古羌人以虎为图腾。

![10]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

!其本身就是老虎的形象,大致可以认为西王母是我国古代部落氐羌图腾与部族首领混合的反映。

从∃山海经%中,我们也可看出西王母以虎为图腾的迹象:西王母∋豹尾虎齿而善啸、戴胜、虎齿(、∋人面虎身(、∋状虎身而九尾(。

∃太平广记%中∃女仙一%也记载有西王母∋戴华胜,佩虎章(。

这都反映了西王母是以虎为图腾。

云南哀牢山南涧县虎街以虎为首的纪日∋十二兽(山神庙,每三年举行大祭时,由女祭司率领十一个男女巫举行∋十二兽(舞蹈时。

为首女祭司头戴虎面具,腰系虎尾,其余十一人只腰系虎尾。

女祭司(彝族称西摩)表演虎神降临时学虎啸。

刘尧汉先生认为这正是先秦∃山海经 西山经%记载∋虎尾、虎齿而善啸(的西王母∋西膜(的原型。

生活在昆仑丘的西王母与同样生活在此地区的古羌人都以虎为图腾,即徽帜完全一致,说明西王母系古羌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