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

合集下载

红色旅游民宿建设与服务规范

红色旅游民宿建设与服务规范

红色旅游民宿建设与服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红色旅游民宿的术语和定义、总体原则、建设、服务与运营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红色旅游民宿建设、运营的法人和个人。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B/T065-2019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DB52/T1174-2017贵州省乡村旅游客栈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DB52/T1175-2017贵州省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旅游民宿homestayinn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注:根据所处地域的不同可分为城镇民宿和乡村民宿。

3.2红色文化redculture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至今所形成的红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红色物质文化为革命战争遗址、重大事件发生地、纪念地及其珍贵实物等;红色制度文化包含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红色精神文化主要为革命精神、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

3.3红色旅游民宿redhomestayinn以红色文化为文化特质,以传承、创新和弘扬红色文化为社会责任,提供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红色教育等特色服务的主题旅游民宿。

3.4红色文化符号redculturesymbols依据红色文化(见3.2)特点提炼形成的创意性符号。

4总体原则4.1彰显遵义红色文化以建筑为空间,以设施为载体,以技术为保障,以服务为手段,表达遵义红色文化特色内涵,丰富遵义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创新遵义旅游民宿业态。

4.2拥有红色文化资源民宿建筑或者民宿主人拥有红色文化资源。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8.10•【字号】黔府发〔2021〕8号•【施行日期】2021.08.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黔府发〔2021〕8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贵州省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2021年8月10日贵州省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将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的重要指示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我省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将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作为我省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重要内容。

坚持保护优先、传承利用,突出特色、集聚发展,市场主导、村民主体的原则,采取共同缔造活动及项目设计、采购、施工和运营维护一体化(EPC+O)等模式,将传统村落培育打造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到2023年,按照经营村庄、差异化发展思路,集中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传统农耕型、生态景观型、特色加工型、教育科普型、精品民宿型传统村落,逐步建立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长效机制。

到2025年,按照串点连线、成片发展思路,打造10个以上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集聚区,充分彰显我省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阳明文化、历史文化,形成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认知度和影响力的传统村落品牌,推动贵州由传统村落大省向强省跨越。

遵义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比较研究

遵义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比较研究

遵义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比较研究作者:余昊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7期【摘要】遵义是我省开发乡村旅游比较早的地区,在乡村旅游开发方面有自己的经验,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开发模式。

以遵义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为例,通过选取董公寺、新蒲、桐梓三种不同形态的乡村旅游区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考察和访谈的方法,分析总结了各自开发模式的经验与管理特征、优势劣势和适用范围,为其它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遵义一、以董公寺为代表的“环城休闲度假山庄”模式(一)董公寺基本情况董公寺镇位于遵义市汇川区城区的北部,东面与团泽镇毗邻;西与高桥镇为邻、南部和九节滩相连、北面和高坪镇接壤、面积共56平方公里。

董公寺镇是遵义市的中心城区北部新城区,是汇川区政治、经济、文化、卫生和科技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镇内的交通便捷,渝黔铁路、210国道、205省道和崇遵高速公路纵贯全境。

董公寺镇目前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镇内现有农家乐9家,休闲山庄4家,度假村2家,每天能接待游客2500人。

(二)环城休闲度假山庄模式董公寺镇共有6个村兴办了农家乐、休闲山庄、度假村,但和平村最为集中,一共有六家经营户。

这六家经营户,全部都是由私人投资兴办的,其中有本地村民也有外来的投资者。

六家的经营规模都比较大,主要的经营特色是休闲度假,接待的游客主要来自于遵义市两城区。

因为董公寺镇离遵义市两城区比较近,交通很方便,在平时和周末,两城区的游客来到这些农家乐品尝当地的农家菜,游览当地的田园风光。

该模式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董公寺的度假山庄规模比较大,需要较大的投资,一般当地的村民是很难自己投资建设度假山庄的,都需要靠引进外部投资来建设,因此该种模式对招商引资较有帮助。

当地政府也鼓励外部投资进入,实行的是政府引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所以当地的旅游收入分配方式为:谁投资,谁受益。

这样,当地建设度假山庄对当地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改善、对当地农业产业化调整起着积极作用。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探讨分析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探讨分析

现代经济信息492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探讨分析罗 毅 贵州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摘要:近年来,贵州乡村旅游迅猛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旅游特色村、旅游古镇为主要产品的乡村旅游产业业态,但贵州许多地方仍然存在乡村旅游接待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农村基础配套设施仍需加大投入建设等问题。

关键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农产品消费;乡村旅游管理标准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1-0492-01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了普通家庭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小长假短途旅游及周末近郊游,引致了乡村旅游的持续升温。

近年来,贵州乡村旅游迅猛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特色村、旅游古镇为主要产品的乡村旅游产业业态,接待游客人数、农民人均年收入逐年增加,实现了“一三产业互动”。

乡村旅游在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一、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1.乡村旅游概述及发展趋势乡村旅游是以体验乡村地区的村民情、礼仪风俗、村容村貌、乡村土产和人文故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方式。

品尝特色美食和土特产品,住农家特色院落,参观和参与农业生产、体验独具特色的农业活动和节日等,这都发生在农业的生产环节,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助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中,乡村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乡村旅游消费者更加注重个性化休闲和体验,乡村旅游产品也将进入创意化、精致化发展新阶段。

随着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及特色农产品种植的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将向农业生产、农业旅游、农产品消费为一体的方向发展。

2.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贵州省是一个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的省份。

喀斯特地貌及常态地貌共同构成了贵州少数民族生存的基本环境。

贵州是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份,目前贵州可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就已超过1000处,可开发的乡村旅游点亦上千,以民俗体验、亲子旅游、农产品采摘已成为特色乡村旅游规划和开发的重点。

贵州千户苗寨的民宿经济如何发展

贵州千户苗寨的民宿经济如何发展

贵州千户苗寨的民宿经济如何发展贵州千户苗寨,这座承载着苗族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古老村寨,以其壮观的吊脚楼群、绚丽的民族服饰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民宿经济在千户苗寨逐渐兴起,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然而,要实现民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一、千户苗寨民宿经济的现状近年来,千户苗寨的民宿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些民宿分布在寨子的各个角落,有的依托传统的吊脚楼进行改造,保留了苗族建筑的特色;有的则是新建的现代化建筑,融合了时尚元素。

从经营模式来看,主要有个体经营和品牌连锁两种。

个体经营的民宿通常规模较小,主人亲自参与经营管理,能够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品牌连锁民宿则凭借其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市场推广渠道,在品质和服务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价格方面,千户苗寨的民宿价格差异较大,从几十元的床位到上千元的高端套房应有尽有,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然而,目前千户苗寨的民宿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民宿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卫生条件有待提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培训;民宿之间的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缺乏特色和创新。

二、发展千户苗寨民宿经济的优势1、独特的文化资源千户苗寨拥有丰富的苗族文化遗产,如苗族歌舞、银饰制作、刺绣等。

民宿可以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装饰装修和服务体验中,为游客提供独一无二的文化之旅。

2、优美的自然风光寨子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游客可以在民宿中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3、政府的支持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民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4、不断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个性化、体验式的旅游方式,民宿作为一种能够满足游客需求的住宿选择,市场前景广阔。

三、发展千户苗寨民宿经济的挑战1、环境保护压力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成为了一个难题。

农家乐经营户(点)旅游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

农家乐经营户(点)旅游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

农家乐经营户(点)旅游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前言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玲强、白鸥、林峰、陆秋君。

引言本标准参照浙江省农家乐经营户旅游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办法(试行)、浙江省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结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浙政办〔2007〕1号)和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会议精神而制定。

旨在引导浙江省农家乐发展,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保障其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精神风貌优化和农民增收。

农家乐经营户(点)旅游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家乐经营户(点)的硬件设施、安全措施、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特色项目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农家乐休闲旅游村、农家乐休闲旅游点和其他从事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农、渔民经营户。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4934—19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6153—1996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T17217-1998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和术语。

3.1农家农家在浙江省指农民及农民家庭和渔民及渔民家庭,为方便称谓,以下统称为农家。

3.2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是指依托当地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风情、村居民舍和农(林、渔)业特色产业,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田园景、享休闲乐”为主要内容,集休闲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的农村新兴产业。

包括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的休闲旅游村和以工商业主投资经营为主体的各种类型的休闲旅游点。

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路——以海南为例

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路——以海南为例

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路——以海南为例张红霞1,马雁军2【摘要】[摘要]乡村旅游(农家乐)建设方兴未艾。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面对新的市场需求,通过政府引导,规范管理,积极开拓旅游市场的神经末梢——农村旅游市场,形成风格独特的国际化乡村游模式,无疑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期刊名称】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28)006【总页数】4【关键词】[关键词]乡村旅游(农家乐);现存问题;发展对策乡村旅游(农家乐)是以乡村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自然和人文历史资源,吸引游客前往休息、观光、体验、购物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1]。

世界经合组织指出: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农家乐)的中心和独特卖点。

其精髓在于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乡村游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热”的旅游活动之一,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一、海南乡村旅游(农家乐)的现状作为新农村的综合创建载体,领先全国5年的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为乡村游提供了一定条件的经济基础、基础设施、规划编制(如《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生态保护和公共服务。

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海南乡村游,将挖掘独具特色的海南历史和黎苗民族文化作为开发乡村游的核心和灵魂,通过现代热带农业的发展延伸游客的旅游空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自我发展的模式雏形。

兴隆热带植物园、澄迈万嘉果园已被列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博鳌南强村、三亚市槟榔河乡村旅游度假区、琼海百果园乡村游度假村等地切合实际,探索了“自办企业+旅行社”、“政府+公司+农户”、“公司+农户”的初级经营模式。

2009年,海口专门出台了《海口市乡村旅游区(点)建设规范标准(试行)》,加强乡村游服务规范化管理。

三亚市专门制定《三亚市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旨在以西部地区热带高效农业展示为基础,开发旅游胜地周围的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带动东部的乡村旅游(农家乐)线路从沿海向农场、种植园、产业基地延伸。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品牌奖励管理办法(修订本)》的通知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品牌奖励管理办法(修订本)》的通知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品牌奖励管理办法(修订本)》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8.16•【字号】黔西南府办发〔2021〕18号•【施行日期】2021.08.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品牌奖励管理办法(修订本)》的通知黔西南府办发〔2021〕18号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黔西南州品牌奖励管理办法(修订本)》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8月16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奖励范围和奖金标准第三章申报条件和程序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附则黔西南州品牌奖励管理办法(修订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品牌建设,加快培育创建知名品牌,促进全州质量水平提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6〕44号),以及贵州省、黔西南州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实施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奖励对象为黔西南州获得国家级、省级品牌(称号)的企业、公司、组织。

第三条品牌奖励资金,由州级财政负担。

各县(市、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奖励办法,明确奖励对象和资金管理部门,保障品牌建设扶持奖励资金落实到位。

品牌奖励资金,每年度由州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州市场监管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州农业农村局、州水务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文化广电旅游局、州林业局等部门,统计汇总本年度新获得的品牌项目情况(附件3),计算所需奖励资金,向州财政申请纳入次年度专项资金预算,州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资金使用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质量等级评定申报书
经营户名称:
申请等级:
申请单位:
推荐机构:
贵州省乡村旅游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制
一、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质量等级推荐意见
(一)推荐意见
(二)申报经营户(农家乐)达标情况(由推荐单位填写)
二、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质量等级评定总分表
注:该表由评定单位填写。

三、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质量等级申请报告
(一)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简况(由申报单位填写)
(二)经营户(农家乐)申请(由申报单位填写)
(三)乡村旅游评定机构审核意见
附录A 乡村旅游餐饮经营户服务质量评分细则
附录B 乡村旅游住宿经营户服务质量评分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