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解读 精品

最新-《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解读 精品

《“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解读人才是保障全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围绕深化医改和完善生育政策的形势与任务,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编制印发了《“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人才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任务。

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方式以及环境的变化,对公共卫生与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

随着老龄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康复、老年护理、妇幼保健等相关服务需求更为迫切。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医疗服务需求进一步释放。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服务水平必将产生深刻影响。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妇幼健康、儿科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这些变化对卫生计生人才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十分迫切。

一、规划的定位“十三五”人才规划是“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一项专项规划。

规划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遵循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落实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着眼于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十三五”人才规划在对现有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进行年度监测以及中期评估的基础上,依据《“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充分考虑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健康中国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人口政策调整对卫生计生人才的需求,从行业人才自身发展规律出发,既立足解决当前的主要问题,又针对未来需求,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和重点任务,是指导今后五年卫生计生人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河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

河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 (2009 年度) 、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说明 、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指标 河北省教育厅

二OO九年三月

、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说明 1. 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 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 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 号)精神制定。 2.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标准重点针对专业领域课程,同时兼顾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的公共、基础课程。 3. 本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估指标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其中综合评审占80% ,特色及政策支持占20% 。 4. 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本年度河北省本科或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高职)、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5. 总分计算:M= E 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 1.0、0.8、0.6、0.4、0.2,Mi 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6.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表中“评审标准”栏内,注明本科和高职的,分别是对本科课程和高职课程的标准要求。未注明的同时适用于本科和高职课程。 7. 本评审指标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8)》、《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08 )》和《河北省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2007 年)》制订。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设计方案设计

《网络营销》 在线开放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 商贸管理学院 二0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1) (一)建设思路 (1) 1.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 2.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 (1) (二)建设目标 (1) 1.课程建设的特色 (1) 2.建设目标 (2)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 (4) (一)建设内容与进度 (4) (二)教学主要内容 (5) (三)建设具体措施 (5) 四、建设预期效果、验收要点 (9) (一)预期目标 (9) (二)验收要点 (9) 五、经费使用说明 (11) (一)建设资金总预算 (16) (二)建设资金使用明细 (16) 六、保障措施 (17) (一)组织保障 (17) (二)资金保障 (17) (三)制度保障 (17)

在线开放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网络营销》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1.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线精品开放课是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面向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优质课程资源。 2.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 《网络营销》课程已于2017年开始进行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经过积累,目前已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建设在线精品课程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证。(二)建设目标 1.课程建设的特色 《网络营销》课程是基于项目实践过程,结合市场、行业需求而开发的课程,在上海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本课程主要依托校内教师、学生评价,同时结合校外专家评价,目前的评价效果较好。 (1)校外专家、行业专家评价 ●教师的职称结构合理、师资力量强,教材建设体现了工学结合,把实际工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详细

... 《网络营销》 在线开放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 商贸管理学院 二 0 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1) (一)建设思路 (1) 1.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

2.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 (1) (二)建设目标 (1) 1.课程建设的特色 (1) 2.建设目标 (2)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 (4) (一)建设内容与进度 (4) (二)教学主要内容 (5) (三)建设具体措施 (5) 四、建设预期效果、验收要点 (9) (一)预期目标 (9) (二)验收要点 (9) 五、经费使用说明 (11) (一)建设资金总预算 (12) (二)建设资金使用明细 (12) 六、保障措施 (13) (一)组织保障 (13) (二)资金保障 (13) (三)制度保障 (13)

在线开放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网络营销》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1.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 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 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线精品开放课是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手段,面向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优质课程资源。 2.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 《网络营销》课程已于 2017 年开始进行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经过积累,目 前已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建设在线精品课程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证。 (二)建设目标 1.课程建设的特色 《网络营销》课程是基于项目实践过程,结合市场、行业需求而开发的课程, 在上海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本课程主要依托校内教师、学生评价,同时结合校外专家评价,目前的评价效果较好。 (1)校外专家、行业专家评价●教师的职称结构合理、师资力量强,教材建设体现了工学结合,把实际工 作融入教学过程中。有完善的教学试验基地,毕业学生素质好,综合能力强,工 作适应性强。

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报告书(新)

《网络安全技术》精品课程2008~2009年度项目建设情况报告书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建设项目组 二00九年十月

目录 一、项目年度建设规划概述 (1) 二、项目落实情况概述及取得效果 (5) 1、课程目标 (5) 2、课程内容与结构 (6) 3、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7) 4、课程团队 (8) 5、课程研究 (9) 6、课程资源 (10) 7、课程考核 (11) 8、课程效果 (12) 9、课程管理 (12) 三、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13) 四、下一步建设措施 (14)

一、项目年度建设规划概述 1、课程目标 (1)建设目标 以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为课程目标,体现应用型高技能网络安全人才的职业特点。 (2)建设内容与措施 通过对用人单位访谈和毕业生调查,根据专业发展的不同需求,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目标,与合作企业一起修订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使之更加贴近就业岗位技能需求。 (3)建设经费 计划投入0.35万元。 2、课程内容与结构 (1)建设目标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对遴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基于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将教学与实际工作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2)建设内容与措施 ①确定职业岗位; ②明确工作任务; ③分解专项能力; ④遴选课程内容; ⑤设计学习情境。 (3)建设经费 计划投入0.35万元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3、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1)建设目标 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将教研教改成果推广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改革创新,推出适应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培养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的教学机制;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训机会,实现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完整版)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口腔正畸学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方案 (口腔医学专业) 系部口腔医学系年级2016级 编写赵明君 二〇一七年六月

《口腔正畸学》课程建设方案 目录 前言: (1) 一、指导思想 (1) 二、课程定位 (1) 三、课程建设目标及思路 (2) 四、课程的建设方法 (3) 五、课程体系 (4) 六、课程资源 (5) 七、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6) 八、课程的教学效果 (7) 九、课程的课程考核 (7)

前言 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全力实现国家级示范学校创建目标,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并结合我校专业实际情况,将口腔正畸学的课程进行建设,特制订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口腔正畸学是具有特色的课程,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特别是专业课程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课程设置合理,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 二、课程定位 大专院校的口腔正畸学课程设置必须以从事医疗行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口腔行业发展对正畸学人才质量的需求为依据,以行业发展趋势为指导。 《口腔正畸学》课程是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的考查课,与本专业其它课程如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联系密切。口腔正畸学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不仅掌握正畸学的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与实践、来真正熟悉和理解所学的正畸操作技能。

浅谈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浅谈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反思在全面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的新形势下,我校各科组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活动,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更加合理的课堂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三年级组的语文老师也不例外,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参与了 思品科精品课程建设活动。作为项目的合作者,对精品课程的建设活动我有着很深的感触,现向大家谈谈我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实践和反思。 首先,我们三年级组四位老师对教材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了《我们的班集体》这个单元主题,进行精品课程的研讨。这一主题包括了三个课时的内容,我上的是《让我们学会合作》这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精心创设情境,贯穿游戏活动,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现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引进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的确,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主动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让我们学会合作》这一课时,我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引进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领悟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我为学生播放了《蚂蚁搬豆》和《三个和尚》的动画片,看着生动活泼的动画,学生很快进入了一个美好、有趣的童话世界,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因此当我提问:“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的时候,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我明白了合作起来就可以有更大的力量。”……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理解内容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 二、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 在进入学习主题之后,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创设情境时力求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体验情感。 在教学《让我们学会合作》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使学生体验在集体活动中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明白组织合作的条件;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成功和喜悦”的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让学生反复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过程。导入后,组织第一次体验活动。我让同学们捏熊猫,每个小组合作捏一个,每个同学捏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全班一起评价、欣赏作品。由于学生在开始时没有进行小组协商,也没有明确合理的分工,因此,组合起来的熊猫捏得都不太好。这时,让学生发表意见,找出不成功的关键问题,启发学生想到要相互配合。于是,开展第二次体验活动,重新捏一次熊猫,完成之后,让各组学生分别将第一、二次所捏的熊猫进行对比。进行了两次合作后,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验讨论这些问题,归纳出如下意见:成功的条件,事先要商量,人人都要负责任,分工要合理,经常交流等;失败的原因,相互埋怨,各自单干,分工不合理等,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索实践。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所以,效果真好。 三、感悟交流,深化活动体验 在体验活动中,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学生内心产生震撼、感悟各有不同。有的是模糊的、混乱的,要通过交流讨论,才能真正领悟活动的意义;要实现“活动—体验—感悟”

河北省精品课程评估指标(2009)

河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 (2009年) 一、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说明 二、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指标 河北省教育厅

二○○九年三月

一、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标准重点针对专业领域课程,同时兼顾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的公共、基础课程。 3.本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估指标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占20%。 4.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本年度河北省本科或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高职)、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5.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6.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表中“评审标准”栏内,注明本科和高职的,分别是对本科课程和高职课程的标准要求。未注明的同时适用于本科和高职课程。 7.本评审指标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8)》、《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08)》和《河北省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2007年)》制订。

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

附件六: 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2006) 目录 一、精品课程评估方案说明 二、评估指标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六年四月

一、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说明 1.本评估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估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7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30%。 5.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 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二、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1] 根据课程类型,在理论课程内容设计和实验课程内容设计中选择相应部分 进行评价。 [2] 实践教学含社会调查、实验、实习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学校硬件建设突飞猛进,招生规模不断创新高,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领导认识到深化学校内涵建设十分重要,其中课程改革是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课程观念、课程模式、专业教学计划开发等,也包括课程标准、教材编制等,还包括教法、学法、考法等层面的内容。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与手段的彻底否定、不是对抛弃过去和现有的办学经验,而是一种扬弃,是一种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其根本目标在于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真正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因此,我校在保持教学稳定大局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开展了一些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更新教师观念,形成精品课程建设氛围 学校领导多次在教师大会、教研组长及学科主任会议上传达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宣传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强调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的重要性。2005年11月,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文件精神,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为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形成适应护理职业教育思想、方式和方法,学校邀请职改专家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谈兴华老校长、全国卫生职业教学新模式课题组负责人刘晨教授等来校,进行《职业学校教科研改革》、《课程结构及内容改革》、《课程开发和评价》、《课程改革要求与评价》等内容的专题讲座,更新教师观念;组织老师观看协和护理教改录像与讨论,深切感受课程改革的春风,逐步“唤醒”教师的课改热情。每学期组织2次同课程或相近课程教师集体备课,通过备学生、备大纲、备教材以及备课程间的内容衔接,促进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理念、沟通存在的困惑、商讨对策与配合。广泛开设观摩课、公开课,通过评议、示范和交流,提高中青年教师课堂设计和运作的技能。通过多侧面、多角度职教理念的渗透,为进一步实施课程改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为了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学校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校长亲自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设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系部电建系 总负责王建锋 编写边步义 二〇一二年十月

《建筑工程施工》精品课程实施方案 目录 前言: (1) 一、指导思想 (1) 二、课程定位 (1) 三、课程建设目标及思路 (1) 四、精品课程的建设措施和保障激励措施 (2) 五、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3) 六、课程体系与特色 (5) 七、课程资源 (6) 八、精品课程的任务安排表 (7) 九、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8) 十、精品课程的教学效果 (9) 十一、精品课程的课程考核 (9) 十二、精品课程的管理 (10)

前言 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全力实现国家级示范学校创建目标,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并结合我校专业实际情况,将建筑工程施工作为建筑专业的精品课程进行建设,特制订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精品课程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特别是专业课程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课程设置合理,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 二、课程定位 职业学校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从事建筑施工行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建筑行业发展对施工技术人才质量的需求为依据,以行业发展趋势为指导。 《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是我校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必修课,同时又是横跨工程技术、结构技术的骨干课程,与本专业其它课程如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构造、建筑结构联系密切。建筑工程施工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不仅从理论上掌握从地基、基础到主体工程中砌筑、钢筋混凝土工程,最后到防水、装饰装修工程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技术要点,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与实践、实习来真正熟悉和理解所学建筑工程技术和技能。建筑工程施工是城市建设的组成之一,它与城市市政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园林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高素质建筑技术人才培养课程中不可缺的重要骨干专业课程。 三、课程建设目标及思路 以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为基本依据,按照建筑企业、房地产公司的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标准,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

600多个精品课程课件网络资源

600多个精品课程课件网络资源 收录日期: 2007-03-16 (部分内容已严重陈旧或已淘汰) 1 2005食品卫生检验教案讲稿 2 2005最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贯彻实施手册 3 Catalysts for Fine Chemical Synthesis 4 FDA农药分析手册 5 FDA食品法规(2001版) 6 Food Additives Date Book 7 Food Outlook 英文版 8 HACCP原理与实施第二版 9 Instrumental Analysis 10 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ells 11 WTO法律专题 12 安徽建筑工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 13 安徽建筑工程学院无机与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14 安徽科技学院精品课程 15 白兰地工艺学 16 包装技术课件 17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实施手册 18 保健食品原料手册 19 贝类油脂化学与工艺学 20 病理学实验指导-大连医科大学 21 仓储与配送管理-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 22 长春工业大学精品课程 23 长春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24 长效酸奶技术 25 常见中毒急救手册 26 常用分子生物学软件中文说明 27 常用天然提取物质量标准参考手册2003 28 常用药物辅料手册 29 成都大学精品课程建设 30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精品课程 31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精品课程 32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方剂学精品课程 33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统计学精品课程 34 大连水产学院大学.物理精品课程 35 大连水产学院精品课程 36 大连水产学院水产动物生理学精品课程 37 大连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精品课程 38 大连水产学院养殖水环境化学精品课程 39 大学基础化学 40 大学物理 41 大学物理

《管理学原理》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管理学原理》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管理学原理》课程于1996年首先在管理、经济、法学等专业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2000年被确定为天津商学院管理学科基础课,面向全院管理、经济类各专业和管理信息专业开设。2000年,《管理学原理》课程被列入天津商学院院级重点建设课程计划,定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并开始建设。2003年《管理学原理》课程被评为天津商学院优秀课程。三年来,依据天津市教委有关要求和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在院系领导的支持,经过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对《管理学原理》课程进行了系统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和效果。 1 建立了高素质的教学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把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成为课程建设的重点。经过几年的优化组合,已经建立了一支由12人组成的,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的教学队伍,为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1.1教学队伍结构合理 教学队伍结构合理,可从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衡量。 学历结构:博士3人,占课程组人数的25%;硕士学位8人,占课程组人数的66.7%;大学本科1人,占8.3%。 职称结构:教授2人,占课程组人数的16.7% ;副教授6人,占课程组人数的50%;讲师4人,占课程组人数的33.3%。副教授以上教师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为100%。形成较为合理的职称梯队。 年龄结构:课程组教师平均年龄40.67岁,年龄最大的58 岁、最小的30 岁,其中50岁以上1人,占8.3%;46-50岁1人,占8.3%;41-45岁6人,占50%;31-35岁4人,占33.3%。中青年教师占多数,年富力强。 1.2教学队伍整体素质高 《管理学原理》课程负责人李垣明,经济学博士,教授。曾受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到联合国人口研究中心(埃及开罗)做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查尔斯德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美国最大的培训公司阿拉莫公司(ALAMO)中国培训师以及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IPMA)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师,长期为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方面的各种培训,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和培训经验。曾兼任天津振业化工有限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负责课程建设的总体设计和协调。 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严格遵守教务处和管理学院的有关制度和规定,形成良好的师德和风范,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2001——2005年,课程组教师共主持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Chapter 08 一、是非题 1. 表面吸附所引起的沉淀不纯现象可通过对沉淀的洗涤操作来预防。√ 2. 当沉淀的定向速度大于其聚集速度时,所得到的沉淀通常是非晶体沉淀。× 3. 沉淀重量法中,为了使待测组份完全沉淀,沉淀剂加的越多越好。× 4. 沉淀重量法中,适当过量的沉淀剂可使沉淀的溶解损失降到最低。√ 5. 当沉淀的定向速度大于其聚集速度时,所得到的沉淀通常是晶体沉淀。√ 6. 陈化作用可使沉淀的颗粒度增大,所以陈化作用对于沉淀重量法总是有利的。× 7. 在沉淀重量法中,无定形沉淀的颗粒比晶形沉淀的大。× 9. 沉淀重量法中,溶液过饱和度越大,得到的沉淀颗粒就越大。× 10. 对于伴有后沉淀现象发生的沉淀体系,不能采取陈化作用来提高沉淀的粒度。√ 11. 用沉淀法分离铁铝与钙镁组分时,应选用中速定量滤纸进行过滤。× 12. 沉淀的聚集速度和定向速度的大小与实验条件密切相关。× 13. 陈化作用可降低后沉淀现象发生所产生的分析误差。× 14. 沉淀的洗涤可减小表面吸附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影响程度。√ 15. “再沉淀”是解决沉淀不纯的有效措施之一。√ 16. 对于晶格有缺陷的晶体沉淀,可通过陈化作用使之完整。√ 17. 待测组分称量形式的分子量越大,被测组分在其中的份额越小,则沉淀重量法准确度就越高。√ 18. 溶解度小的胶体沉淀时,宜用沉淀剂的稀溶液进行洗涤。× 19. 陈化作用有利于提高沉淀的粒度,保证沉淀的纯度。× 20. 用沉淀重量法分析待测组分时,沉淀剂的过量程度应根据沉淀剂的性质来确定。√ 21. 沉淀过滤时,应将沉淀连同母液一起搅拌均匀后,再倾入滤器。× 22. 沉淀洗涤时,洗涤剂选择的原则是“相似相溶”原理。× 23. 对待组分进行沉淀时,陈化作用的目的是使小颗粒沉淀变为大颗粒沉淀。√ 24. 沉淀洗涤的目的,就是要除掉因发生表面吸附现象而引入的可溶性杂质。√ 25. 为获得晶体沉淀,要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快速加入沉淀剂。× 26. 过滤Fe(OH)3沉淀时,滤纸应选用快速型的。√ 27. 陈化作用可使沉淀的颗粒度增大,所以陈化作用对于沉淀重量法总是有利的。×

谈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

2010年第7期广东化工 第37卷总第207期 https://www.360docs.net/doc/756560821.html, · 143 · 谈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 江银枝,徐火英,高丽萍 (浙江理工大学化学系,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分析化学实验主要涉及到化学分析、传统仪器分析等内容,与社会需求基本相符;但未涉及到生化分析等内容,与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不匹配。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方面进行分析化学实验的课程建设是必要的。教学内容要体现分析化学的生龙活虎、立体多维; 教学过程实现互助学习,体现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实现实验室开放和开放实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能力、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教学质量;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865(2010)07-0143-02 Plan and Reform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Jiang Yinzhi, Xu Huoying, Gao Liping (Chemistry Department,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involves the chemical analysis and the instrumental analysis, which correspond to the social needs. The biochemical analysis was not involved in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which not matching with the social needs and discipline development. So it is necessary to plan and reform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course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process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 , which objectives is to rais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college abilities. Keywords: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course planning;teaching quality;abilities 徐光宪院士认为21世纪化学的核心任务已经演变为广义的分子合成化学和广义的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已经成为化学学科的两大核心任务之一,已经触及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各学科各行业。国际国内经济总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分析检验,而人才市场对有分析化学背景的人才需求呈上升。社会越发展,分析化学就越受到重视,可以说一个国家分析测试水平的高低标志着其综合竞争力的强弱。 目前学校分析化学实验涉及到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分析模块设计性实验等实验环节的教学工作,这些实验覆盖轻化工程、材料工程、应用化学、生科等多个专业的分析化学学科的实验教学。随着各个学科的发展,学科间的交叉是总体趋势,探索生命的奥秘可以说是这一发展趋势的一个典型代表。生物化学分析(简称生化分析)是科学家探索生命奥妙的手段,同时社会对生化分析的需求越来越多,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已将其列为化学系本科生的教学基本内容之一。为适应这一潮流,对学生进行生化分析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进行培养是必不可少。但是目前根据社会调查,化学分析、紫外可见、原子吸收、电位法、色谱法社会需求高,实验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符。但是酶、免疫、生物传感器等生化分析已经渗透到环境、防疫、商检等部门,教学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备,同时大型仪器由于台套数的限制开出实验率不高,导致学校在分析化学实验方面的教育与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不匹配。所以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逐渐淘汰手段落后、内容陈旧的实验内容,引进手段先进、内容新颖的实验项目,带动所有实验上档次、上水平,将分析实验教学、科研工作推进一步,推动分析化学实验的课程建设。 1 课程建设思路 进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应在实验教学环节建立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资源管理模式、实验教学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教材、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实验开放和开放实验室等方面进行建设。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互助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弥补学时不足,体现个性化培养和专业培养,为实现实验室全面开放提供实验基础。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的主体思路如下: 1.1 分析化学实验实验内容体系建设 进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首先必须进行实验内容建设。以科学发展观重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一体化、三层次”的教学体系,体现分析化学生龙活虎、立体多维的形象,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在实验项目的淘汰更新过程中,应建立实验的“四性”即层次性(验证、综合、设计等)、可选性(可开出的实验项目数应大于实验计划数)、相对性(实验项目选择按不同学科专业有相对性)、开放性(可开出的实验项目数应大于实验计划数;同时将教师科研成果转化成学生的实验项目;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实验技能大赛等活动)。在教学安排上拟采用“必做实验(80 %)+自选实验(20 %)”相结合的形式,体现素质培养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实现实验室全面开放提供实验基础。 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保留原有的代表性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植物组织中DNA的提取、纯化、分析”、“植物多糖的提取、纯化、分析及抗氧化性能实验”、“牛乳蛋白的提取、鉴定、等电点与相对分子量的测定”、“大环内酯类药物与DNA的结合性能实验”、“化妆品中微量Pb的分析(萃取分光)”、“牙膏用CaCO3的粒度分析与重金属含量分析”、“溶剂微量水分测定(卡尔费休测水)”、“苯乙胺的含量分析(无水滴定)”、“生物配基亲和色谱填料制备及胰蛋白酶纯化”、“金纳米粒子免疫反应探针的制备及其信号放大性能研究”、“1R,2R-环己二胺缩Salen醛手性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生物活性”、“二氯邻菲咯啉合铜合成及对DNA的氧化切割作用研究”、“钙调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酸性红G的合成、性能分析、染色及废水处理”等综合性、开放性实验,形成新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1.2 进行分析化学实验网络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 主要进行4A教学平台建设,通过网络实验教学平台让学生和教师建立多维的互动学习过程。 1.3 实验管理建设 优化管理,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进行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现实验室开放和实验开放。 1.4 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 建立有效地绩效评价体系,最大限度的实现公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的责任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2 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环节,使学生在此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和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目标如下: (1)形成“一体化、三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实现新的实验教学实践和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开设新的实验内容,实现开放式教学。开设“植物组织中DNA的提取、纯化、 [收稿日期] 2010-04-19 [基金项目] 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JPKC0902) [作者简介] 江银枝(1973-),女,湖北鄂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系部电建系 总负责王建锋 编写边步义

二〇一二年十月 《建筑工程施工》精品课程实施方案 目录 前言:1............................................................................................................................................................................... ........................................................... 一、指导思想 1............................................................................................................................................................................... .................................. 二、课程定位 1...............................................................................................................................................................................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交通运输大类 所属专业类名称公路运输类 所属专业名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课程负责人孔七一 2007年6月20日 (一)工程力学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一、总体目标

以交通行业道路、桥梁、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为基本依据,按照施工企业各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交通部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标准,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工程力学》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制定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为出发点,构建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平台,建设力学教学资源库。经过2年建设,完成开发4-6个包含课程核心内容的实践学习项目,与企业施工现场工程师、专业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合作开发的配套教学课件和助学软件,形成体现工学结合、实践为先特色并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基础精品课程。 二、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与经费预算一览表

三、建设流程 (二)工程力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措施 1、建设内容与目标 *1-1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与规划 (1)在院长为组长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制定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责任制;(2)拟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大类配套的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与具体措施; (3)在已实质性启动的院级精品课程《工程力学》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地建设省级精品课程。 1-2课程建设经费 (1)为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设立配套的专项建设经费; (2)经费必须按建设要求分步、及时足额投入,作到专款专用; (3)课程负责人和课程团队要科学规划经费使用方案,保证经费能合理使用,建设效率高。 2、建设的具体措施 (1)由院长牵头,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拟订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动态管理的系列制度,建立起良好的精品课程建设运行与管理机制。 (2)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邀请企业工程师共同研究与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大类配套的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问题。 (3)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的预算、使用、效益,制定一个经费预算、经费使用监督及效率评估办法。以保障项目建设经费规划合理并按建设要求分步、及时足额投入,使用效率高。 二、课程目标 1、建设内容与目标 *2-1课程地位与作用 (1)通过2年建设使《工程力学》课程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专业基础性地位更加突出,在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中起到基础和桥梁的作用。 (2)对本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土质与土力学》《公路设计与施工》《桥涵设计与施工》《道路建筑材料》《结构设计原理》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力求准确、清晰地表述专业课程群的学习所需要的力学知识点、技能点。 *2-2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 (1)《工程力学》课程目标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的衔接要更加紧密,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能力素质目标应具体明确,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的实际。 (2)《工程力学》课程的职业岗位指向明确,职业能力要求具体。 (3)课程目标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建设措施

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

学院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指标 1.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二轮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通知》(冀教高〔2007〕2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课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以我院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托,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确保学生受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重视以下几个问题:①在教学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②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重视网络教学资源(BB教学平台、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③在教学队伍的建设上,注重课程负责人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学团队结构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审。指标体系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教学队伍(20分)、教学内容(23分)、教学方法与手段(24分)、教学条件(15分)、教学效果(18分),创新与政策支持(100分) (5)总分计算。 ①评估指标按五级评定,即A级、B级、C级、D级、E级,本指标体系只给出A、C两级标准,介于A、C之间为B级,达不到C级为D级或E级。对二级指标评判,有2个评估要素的必须2个达到A方可评为A;3个评估要素的必须2A、1B方可评为A。 ②评估指标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占20%。 ③每个评估要素得分为状态分值乘以权重系数。A、B、C、D、E的权重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各评估要素得分之和即为评估总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