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数学学科不像其它学科那样具有很多吸引人的情节,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本身也是十分枯燥、无味的。但数学学科是严密性、逻辑性、科学性较高的学科之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堂课的成败、课堂效率的高低,不光在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应变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学生也要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在有限的时间里,精心预设。那么我们应怎样去组织、引导并参与到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去呢?

通过一些年的从教经验,使我认识到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机动灵活地组织教学。这样就使得教师的课堂提问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打开学生求知的窗口。现在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提问的基本要求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教学中的“问”。包括生问与师问两个方面。学生“疑而能问”,教师只需“解惑”。正是“学贵有疑”,但是在数学课堂上问什么?如何问呢?我

们经常在课堂上听到这样的问题:对不对呀?是不是?等等这样过于简单的问题。不该设问处却设了问,且提问又不具有思考性,启发性,学生无须思考,也无法思考,只能机械地做出应答。那么怎样让提问的艺术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1、问什么?(1)问有关知识,切忌离题太远。(2)关键处发问点拨,切忌不痛不痒。(3)难点处反复设疑,深入浅出,切忌避重就轻。(4)巩固性提出问,切忌肤浅零杂。

2、问的对象。(1)深奥或灵活性大的问题问优生,其他人复述,各有所得,忌“道道卡壳。”(2)基础题,综合题,最好依次问,忌“留死角”。(3)少数人举手时,提问要选择代表多数人水平的学生,忌“以情绪定人。”

3、问的方法。(1)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2)问题的提出要简明、准确、循序渐进。(3)问题要有启发性。(4)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思考。(5)提问要因课堂内容而异,灵活运用。

在把握了问什么,问的对象,问的方法三者的基本要求之后,教师要注意结合所教学科和学生进行具体实践,使教师的“问”有助于学生的“学”,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二、问提提出的方式

1、开门见山的问

所谓开门见山的问,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有助于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许多教学环节如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讲解分析之中,常用这种问法,。如在数学课中,教师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哪些?”“完全平方公式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开门见山的问。

2、创设情境的问

创设情境的问是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悬念法就是用疑团、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选用悬念式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捕捉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心理,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埋下伏笔。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前,教师把厚度为 0.01毫米的薄纸演示对折,然后问:“请同学们估计,若对折32次后,将有多厚?”学生有的说:“电线杆那么高”,“五层楼那么高”,……。最后教师指出:“比世界最高峰—珠穆郎玛峰还高得多!”,学生不信,教师及时提出:“如果利用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有理数的乘方,你会很快算出结果的”。这时学生流露出迫切的求知欲望,使问题产生了一种余味无穷的吸引,学生愿学。

3、连环的问

连环的问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此时采用递进式提问,通过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拓宽思路,抓住本质。这样不但能挖掘知识信息间的落差,而且能展示教师思

维的全过程,师生之间就会产生共鸣。而若采用逆向思维发散式提问,又能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思维深广度的训练,培养创造性精神。如九年级数学上册《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一节中,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

(1)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设想一下,车轮如果做成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结果会怎样呢?

(2)想一想,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3)如果是方形的话,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4)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要使车轮能平稳地滚动,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应当满足什么关系?

这些设问不仅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暗示,而且也给学生流露出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处理,重新把问题抛给学生,促使他们多重考虑问题,增加思维的深广度。

4、逐层的问

逐层的问是把知识方法系统条理化。教师可以把所要复习的内容设计成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例如在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的复习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本章中你学过的三角函数有哪些?

(2)这些三角函数的值随着角度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3)请探索一下,这些三角函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你是如何探索的?

(4)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

(5)举例说明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6)如何测量一座楼的高度?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逐层地提问,归纳出本章的知识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以及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三、课堂提问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问题不宜过大、过宽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问题情境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问题情境过大,过宽,学生容易“跑偏”,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问题要有创造性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面都应具备创造性。

3、问题要有激发性

孔子云:“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有疑才能产生认识需要和认知冲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设问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以教师的“问”激发学生的“问”,在“问”中学,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