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工作概述王思斌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王思斌)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1.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2.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
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某一具体机构。
【是秉持社会工作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3.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或案主,是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4.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
5.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基于专业服务的需要同受助者建立的关系。
6.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角色、享用文化、情景、传输手段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行动体系。
7.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⑴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⑵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社会流动)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社会关系)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8.社会工作基本内涵:秉持助人的价值观,运用科学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专业活动。
9.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
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
10.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完全

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如下:(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助人的专业活动,它首先发端于西方社会。
作为尊重人、关心人并致力于人的发展的社会工作与西方的文化传统及社会思想有关。
西方文化有崇尚个人价值的传统。
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主张恢复古代世俗的思想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写到自己的旗帜上。
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利。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现代慈善活动和社会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2)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接着在19世纪内,西欧主要国家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
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促进了重大的社会转型,即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② 资本主义也剧烈地改变着城乡结构、阶级结构,制造着严重的社会对立,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
这种现象不符合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人士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使人们免于痛苦。
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2.试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
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如下:(1)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解决历史上积累的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形成的各种问题,其中包括各种民生问题。
重点:社会工作导论(高教版)划重点笔记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高教版(第二版)考研划重点笔记(直接打印背诵迅速提炼考点)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1.什么是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中美界定① 社会工作是由英文s o c i a l w o r k 翻译而来,基本内涵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福利的框架下,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
② 是在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工作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一项专业性的工作。
③ 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在一个国家和地区表现为:(1)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机构有从事合法的社会服务的专业资格;(2)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是经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的;(3)社会工作体系已经成为社会福利制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④ 美国是最早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国家,其普遍接受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个人、小组、社区增强或恢复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的专业活动。
而我国于1991年给出定义:社会工作是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
此外,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
2.简述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解释专业—学科、职业—国家、地区表现① 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作为一个专业应表现为:执行这些功能的机构由一批有专业资格的人组成,他们经过专门训练,精通该学科的主要内容,使用专业的方法与技术。
他们适应社会需要,在社会上起着专门的作用、担负职责,享受优惠。
② 学科上来说,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应用型的社会科学,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职业上来说,社会工作脱胎于早起的慈善事业,但随着受助人情况的复杂化和现代社会对受助人正当权利要求,组成社会工作专业团体成为必要。
③ 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在一个国家、地区表现为: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机构有从事合法的社会服务的专业资格;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是经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的;社会工作体系已经成为社会福利制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工作概论

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本一、社会工作概述1、社会工作的含义和性质含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的,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助人的活动。
本质是助人活动,特征是提供服务。
性质:从本质上来说,社会工作是充满价值的,是一种道德实践,从学科属性看,社会工作是应用社会科学,从实务属性看,实务性是基本属性(社会工作是由科学理论指导的,采取科学方法助人的行动系统,是一种道德属性)二、社会工作的要素1、社会工作者: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2、受助者:服务对象、工作对象、案主、服务的接受者;3、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者持有的助人理念;4、助人活动:关键,助人愿望传导者,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三、社会工作形态:最初形态是慈善性、分散化、非职业性和非专业化,而现代形态则是理性化、组织化、职业化和专业化。
四、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类型:1、普遍社会工作: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几环经济体制下出现,本职外不计报酬的服务性和管理性工作。
2、实际社会工作:主体,政群组织,行政性和非专业性。
3、专业社会工作:受过社会工作培训,照社工价值采用专业方法进行的服务。
五、社会工作的对象:社会工作对象是指直接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有困难的个人或群体。
六、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社会工作领域是指社会工作范围,指社会工作在社会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社会工作与一定范围内的社会问题出现直接相关,社会问题的产生使社会工作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工作领域随社会进步而扩大。
七、社会工作领域的分类(1)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
(2)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1、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如患病难以自理、心理自我封闭和心理失调、婚姻变故或家庭关系不睦。
2、就业方面的问题:失业问题、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劳资关系、工作压力、职工合法权益、福利。
3、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犯罪、偏执、自我封闭、赌博等。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一.社会工作概述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含义:①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得助人活动。
②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
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性质:从定义①上说,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服务,其特征是提供服务;从定义②上说,社会工作是一种道德实践。
所谓道德实践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工作是以为了实现社会正义、增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而进行的活动,而这些社会价值都与道德联系在一起;二是社会工作者在具体的认识和界定问题、干预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都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从而使其助人实践带有道德特点。
2.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1)欧洲古代的社会思想传统、基督教文明以及人道主义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西方的社会工作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受社会思潮的强烈影响,它是在长期的助人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①社会工作的形成A.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规定:以社区为单位,对无亲属照顾的贫民实行有条件的救济,从而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并形成一套救济工作方法。
B.1788年德国汉堡市实施救济制度,使救济工作更趋组织化和科学化。
C.1852年爱尔伯福市进一步修正改良了救济制度,完善救济工作方法。
D.1869年建立的慈善组织会社致力于协调民间各种慈善组织的活动,推动民间社会服务活动的发展。
E.1884年兴起的睦邻组织运动致力于发挥社区在助贫救困中的作用,鼓励志愿工作者进入社区活动中心为贫民服务。
F.美国内战时期出现一些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社会服务开始成为一种职业。
G.1896年美国纽约慈善学院对给薪的“友善访问员”进行培训。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全册练习试题

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答:社会工作是指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团体,解决其生活困境,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化的助人活动,其特征向有需要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
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社会工作要做的是改变,包括改变受助者不适行为,改变他的不利境遇,改善当事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环境的良性适应,以及促进人的发展。
2.社会工作者(武大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3.案主(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
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
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助人自助(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
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王思斌《社工导论》笔记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本节的主要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二节:社会工作的性质⏹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第四节:社会工作的功能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工作⏹一、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二、社会工作多重理解⏹三、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征一、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一)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社会,作为尊重人并致力于于人的发展的社会工作与西方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思想有关。
西方的文化传统包括崇尚个人价值的传统、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不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而且也对于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整个社会被分为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经济的变迁带来社会流动,打破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第三,资产阶级的经济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利益关系⏹第四,社会问题大量的出现⏹(二)社会工作是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方式1 社会工作的形成⏹论及对现代社会工作的贡献,人们普遍指出的是17世纪以来的社会救助制度,以英国的济贫法和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为代表,后来进行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友好运动,促进了社会工作队伍的形成。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个要求系统的服务体系、服务人员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追求服务效果的现代社会工作逐渐形成。
2 社会工作的发展⏹(1)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个案、团体和社区工作⏹(2)社会工作治疗模式的变化:治疗——预防,救助——发展二、社会工作的多重理解⏹社会工作是一个把社会工作者、案主、资源、社会环境等因素连接起来,并进行有效配合以解决问题的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因此,对于社会工作的界定上,也存在多重理解。
(一)社会工作是一套科学的助人方法⏹从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差异性来看,社会工作更强调应用、更注重实践的方法。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一.社会工作概述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含义:①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得助人活动。
②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
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性质:从定义①上说,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服务,其特征是提供服务;从定义②上说,社会工作是一种道德实践。
所谓道德实践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工作是以为了实现社会正义、增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而进行的活动,而这些社会价值都与道德联系在一起;二是社会工作者在具体的认识和界定问题、干预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都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从而使其助人实践带有道德特点。
2.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1)欧洲古代的社会思想传统、基督教文明以及人道主义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2)社会工作的产生西方的社会工作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受社会思潮的强烈影响,它是在长期的助人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①社会工作的形成A.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规定:以社区为单位,对无亲属照顾的贫民实行有条件的救济,从而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并形成一套救济工作方法。
B.1788年德国汉堡市实施救济制度,使救济工作更趋组织化和科学化。
C.1852年爱尔伯福市进一步修正改良了救济制度,完善救济工作方法。
D.1869年建立的慈善组织会社致力于协调民间各种慈善组织的活动,推动民间社会服务活动的发展。
E.1884年兴起的睦邻组织运动致力于发挥社区在助贫救困中的作用,鼓励志愿工作者进入社区活动中心为贫民服务。
F.美国内战时期出现一些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社会服务开始成为一种职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
一、社会工作的对象 (一)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 社会工作对象是指直接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个人 或群体。 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那些社会上最边缘、最困 难、从道义上讲最应该帮助的人。主要包括贫困 群体、脆弱群体和其他弱势群体。 “最需要帮助的人” 一方面是由社会所认同的 基本道德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福 利的支付能力所制约的。
本书定义: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增强 人们的社会功能和解决社会问题为宗旨, 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 行的职业性的助人服务活动。
顾东辉《社会工作概论》的定义
社会工作即福利部门和服务机构针对个人、团
体(家庭或小组)、社区、组织、社会等与其 外在环境的不当互动而形成的弱势情况,利用 专门的方法和技术,协助当事人改变或(及) 推动环境改变,促进两者的适应性平衡
2.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制度 一是它具备了社会制度的基本特质,二是 它已成为社会福利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 分。
(三)社会工作的一般定义 对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定义 斯基摩尔对社会工作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社 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 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尤其是家 庭)、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 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 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
二、社会工作的性质 (一)社会工作的实务性和科学性 1.实务性 研究如何解决社会问题的学科知识 2.科学性 A 工作态度的客观性 B 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C 工作程序的合理法与严密性
社会工作发展出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 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等主要助人方法,并 针对各种复杂问题发展出了大量具体的方 法和技巧。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关性 1. 价值相关(专业价值观:尊重、接纳、保 密等) 2. 道德实践(社会工作的目的与社工具体活 动)
二、社会工作的领域 (一)基本领域 社会救助、儿童服务、老年人服务、 残疾人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家庭服、医务社会工作、社区发展与 社区建设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一、社会工作者 (一)社会工作者的涵义及特征 社会工作者是指受过社会工作专业的高等 教育,在有关部门进行登记,并在社会服 务领域从事专业服务的人士。
(二)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和制度 1.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 廖荣利在《社会工作概要》中下的定义是: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专业领 域,它运用社会的和心理的科学原则,以 解决社区生活中的特殊问题,并减除个人 的生活逆境和压力
格林伍德(Greenwood)的五大专业要素 (1957): 一套系统的理论; 广泛的社会认可; 专业权威; 伦理守则; 专业文化。
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
社会问题——结构性或制度性问题 ——社会性的问题 对于不同类型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应采 取不同的应对方法,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具 体的服务。但对于结构性、制度性问题, 除提供具体服务外,还要在政策、制度层 面上做工作
上述三类不同的定义恰好反映了 不同国家社会工作发展水平的差 异。第一类大体代表了社会工作 发展的初级阶段,第二类代表了 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实践,第三类 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
(二)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贝克:通才社会工作者的十三种角色 三种类型:直接服务、间接服务和合并服 务
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教育者、 行政管理者、资源获取者、调节者、政策 影响者、研究者。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功能
功能的涵义 社会工作对工作对象的功能 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社会工作功能的一致性与冲突
第一章
社会工作概述
什么是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社会工作的功能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概念的内涵 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
第一节 社会工作概念的涵义与性质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是科学的社会服务和方法 社会工作发展出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 区工作和社会行政等主要助人方法,并针 对各种复杂问题发展出了大量具体的方法 和技巧。
四、助人方法 (一)有效地助人需要科学方法 (二)专业方法 个案、小组、社区、政策等方法,专业价 值观、沟通技巧等。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功能与功能对象 (一)功能的概念 定义:功能指的是在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 的联系中,部分对整体的贡献。 功能的分类 (1)谁的功能和对谁的功能 (2)正功能和反功能 (3)显功能与潜功能
社会工作对工作对象的功能 1、提供物质帮助 2、给予心理支持 3、促进能力发展 4、维护合法权益
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1、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 2、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 3、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二、社会工作者的主要功能 治疗(必要、消极性与局限性) 预防(两种方式) 发展(两种手段)
社会工作导论
什么是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由英文 social work 翻译而来 国际上关于社会工作的三种认识角度 A.将社会工作视为一种个人慈善事业。 B.将社会工作视为由政府或私人社团举办的以解 决各种因经济困难所导致的问题为目的的各种有 组织的活动。 C.将社会工作视为一种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 的专业服务。
三、社会工作功能的一致性与冲突 1、社会工作各种功能之间的一致性 各功能之间的一致性是指社会工作的实施效果对 各方面的影响的价值方向是一致的。 2、社会工作功能之间的冲突 各功能之间的冲突是指社会工作的实施有利于困 难群体,却对其他方面的利益有所伤害的情形。功 能冲突的价值基础是各方利益的不一致。
二、服务对象 (一)服务对象的概念 “受助者”,指的是在社会工作过程 中接受服务的一方。 社工服务非单向的帮助-受助过程,社 工也会在其中成长。
(二)服务对象的存在形式 遭遇困境的个体、群体 社区建设与发展 三、价值观 定义: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一套支撑其进行 专业实践的哲学信念。 意义:社工的灵魂
社会工作的专业判定
1915年被否定--Abranam Flexner 1917年开始理论建构---Richmond 1947年提出了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的条件-Lindeman 1957年专业的属性--Greennwood 1969年社会工作是半专业状态 Etzioni 1995年社会工作处于发展过程中 NASW 是发展过程中的专业,专业化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社会 发展的需求 作为人文科学,社会工作不可能象自然科学一样精准 不变 中国社会工作处于半专业状态
(二)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 1.社区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对象 社区建设、社会建设、社会治理 2.面对有需要的人群 失业、边缘青少年、心理困扰、单身母亲 及其家庭、心理孤独的老人等。
随着社会的变化、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社 会的进步,社会工作的对象也在扩大,这 主要表现为社会工作的性质由补救性、治 疗性向治疗与预防、补救与发展结合的方 向发展。 对象:贫弱群体——全体国民 性质:补救性、治疗性——治疗与预防、 补救与发展相结合
思考题
1. 怎样理解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 2.怎样理解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 3.试述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4.简述社会工作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