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下鼻泪管置管治疗泪囊炎

合集下载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
使 用 器 械 为 T een公 司 生 产 的 视 角 为 0或 3 。 opo 。 0冷 光 源 硬 性 鼻 腔 内窥 镜 。 2 手 术 方 法 : 者 取 半 卧 位 . 后 仰 。 在 局 部 麻 . 患 头
『 鼻腔 吻合术 有 经 皮 肽 进 人损 伤 组 层 次 多 囊 出血 量 大 , 术后 面部遗 留 瘢痕等 缺点 . 内窥镜 能 够在 屏 幕监 视下 于鼻腔 内施 行 手 术 , 手术 I 泪囊 鼻腔 仅 相 隔 鼻粘膜 和 骨性泪 囊窝两 层结 构 叶造孔 较 容易 , 求 1 创
徐 华 林
予 以剪 陈。
3 求 后 处 理 : 后 全 身 血 J 抗 生 素 治 疗 3~5天 , . 术 } j l 内 每 3天 用 庆 大 霉 素 3 单 位 地 瘴 米 松 2t 稀 周 g n
术式 的 2 倒 患 者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结 果 本 组 患 者 随访 短 者 5
8 0% 。
1 一 般资料 :5 患者 中 , 2例 ( 1 女 2 2例 男 2眼 , 3例
(3眼 1 年 龄 2 2 , 3~5 8岁 , 病 时 问 6月 ~5年 , 均 患 平

பைடு நூலகம்论
2 1 :所有 患 者 术 前 均行 2次 以上 泪道 冲洗 证 实 .5年 为慢 眭泪囊 炎鼻泪管 阻塞 。4例 台并 有鼻 中隔偏 曲。
除鼻 牯膜 , 一 个 5~8F1的骨 孔 , 造 1 /3 1 洞道 内插人 探 引 ,
以 其 为 指 示 显 示 泪 囊 位 置 后 再 向 前或 向 后 扩 大 骨 孔 至
1 I ×l m 0R/ O m。使 汨囊 内侧肇 正确 暴露 . 使 造孔 口 I 1 勿 过 多 的向后偏 位 , 则易 损伤 筛前 动脉及筛 窭 . 否 引起 动

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翟红艳;黄继化;沈秀广
【期刊名称】《实用防盲技术》
【年(卷),期】2015(0)4
【摘要】目的比较泪囊鼻腔吻合术及鼻内窥镜引导下逆行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最优手术方法.方法随机将门诊确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9 7例97眼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术后随访6~
12mo观察手术疗效.结果鼻内窥镜引导下逆行泪道置管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面部无瘢痕,恢复较快.而泪囊鼻腔吻合术组手术时间长,术后反应重,面部留有瘢痕,恢复较慢.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和鼻内窥镜引导下逆行泪道置管术均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可靠方法,但鼻内窥镜引导下逆行泪道置管术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3页(P144-146)
【作者】翟红艳;黄继化;沈秀广
【作者单位】236800 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236800 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
院;236800 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泪囊鼻腔吻合术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J], 吕俊
2.两种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比较 [J], 王胜国;周本忠;郑纯;张康;兰兰;余鸿雁
3.鼻外径路与鼻内径路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J], 胡韫科
4.两种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比较 [J], 占顺堂;黄健男;肖社平;黄玉梅
5.不同术式治疗60例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J], 张守凯;梁丹茹;刘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联合置人泪囊支架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联合置人泪囊支架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
9 O 以上 。但 该 手 术 经 皮 肤 切 口 , 留面 部 瘢 痕 , 常 损 伤 内 眦
山西 医药 杂 志 2 0 1 3年 1 1月 第 4 2卷 第 1 1期 下半 月 S h a n x i Me d J , No v e mb e r 2 0 1 3 , Vo 1 . 4 2 , No . 1 1 t h e S e c o n d
鼻 内窥 镜 下泪 囊 鼻 腔吻 合 手术 联 合 置 人泪 囊 支 架 治疗 慢 性泪 囊 炎疗 效 观察
1 . 2 仪 器和材料 : 杭 州 好 克光 电仪 器有 限公 司 生 产 ( h a wy )
0度 鼻 窦 内窥 镜 h a wy HK 一 1 6 2 s C C D摄 像 机 , L WX - 2 0 0 A
医用 内窥 镜 冷 光 源 , 上 海 光 电技 术 有 限 公 司 X S Z — P 一 1型 医 用
转: 鼻 内窥 镜 下 泪 囊 造 孔 形 成 , 上皮化完成 , 但 造 口狭 窄 , 症
治 的鼻 泪 管 阻塞 、 泪囊炎住院患者 , 行 鼻 内窥 镜 下 泪 囊 鼻 腔
吻合手术联合 泪囊鼻 腔 引流支 架置入 1 2 4例 1 6 6眼 , 男 性
状明显减轻 , 冲洗 泪 道 通 畅或 加 压 后 通 畅 。无 效 : 鼻 内窥 镜 下造 口闭锁 , 症状无 缓解 , 冲洗泪 道不通或 加压后仍 不通 。 治愈和好转均视为手术成功 , 两者相加为有效率 。
2 结 果
2 7例 , 女性 9 7例 , 年龄 1 8 ~8 5岁 。其 中 慢 性 泪 囊 炎 1 0 7 眼, 单纯鼻泪管阻塞 2 5眼 , 外 伤 性 泪 囊 炎 6眼 , 复 发 性 泪 囊 炎 8眼 , 急性 泪 囊 炎 3眼 , 伴 泪 总管 或 单 根 泪小 管 近 泪囊 端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体会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体会

[ 中图分类号 ] R7 . 772
[ 文献标 识码 ] B
慢性 泪囊炎 为眼科 临床常见病 , 既往多采用传 统的鼻外泪囊鼻 腔吻合术。我科 于 20 0 7年 6月 一 21 00年 l 月采用经鼻 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 2 疗 慢性 泪囊 炎 2 8例 , 效 好 , 报告 如 下 。 疗 现
自下泪小点插入泪囊 ; 由造 口处 引出 , 出钢芯 , 拔 鼻 腔端外 套以长约 2— m的输液 管( 3e 自制扩张管 ) , 两者以丝线缝扎固定 , 自造 口将 输液管导人泪囊 , 输 液管 的上端留置在 泪囊 内的泪小管处 , 端在鼻腔 下
[ 作者单位] 宁夏 自治 区第 五人 民 医院石 嘴山 中心医 院 , 夏 石嘴 宁
本组 2 8例 3 2眼术 后 随访 3个 月 一2年 。本 组
3 2眼 2 3眼治 愈 , 7 % , 溢 泪 , 占 2 无 冲洗 泪道 通 畅 , 压 迫 泪囊无 脓 性 分 泌 物 ; 6眼好 转 , 1% , 后 半 年 占 9 术
有溢 泪 , 内镜下泪囊 造孔存在 , 鼻 加压冲洗 泪道通
病程 2— 3年 , 1 平均 5年。所有患 者均为慢性泪囊 炎, 术前均冲洗 泪道 不通、 探针探查后无效 , 中合 其 并鼻 中隔偏曲、 钩突肥大 、 中鼻 甲肥大 6 。无手术 例
禁 忌证 。 12 手 术 方 法 : 用 0 、0 Wi . 采 。3。 f e鼻 内 镜 及 美 国 Srkr t e 的微 型 刨 削 钻 骨 钻 及 电视 显 像 系统 , 术 均 y 手 采 用 局 麻 , 者 取 平 卧 、 稍 后 仰 , 1 地 卡 因、 患 头 以 %
消失 , 冲洗泪道通 畅; 好转 , 内镜下中鼻 甲前端鼻 鼻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中西 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 的临床研究
孙绍萍 ( 山东省栖霞市人 民医院, 山东 栖霞 250 ) 630
[ 要] 目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摘 的: 先用单纯西医治疗处理组 5 0例和对照组 5 0例, 然后再用 中药熏蒸处理组。结果: 处理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是 8,5 54%和 6 4 经统计学分析, 12%, 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 ) .5 。结论 : 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神经性皮炎效累最著、 不良反应更小 , 家全。 [ 关键词] 神经性皮炎; 西医结合治疗; 中 疗效分析} 反应 不良
眼占8.7 , 3 83% 有效 眼占69%, .8 总有效率9 .5与对照组比 53 ,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 ) P< .5 。观察组手术失败2 2眼, 例 例 1
为鼻内造孔瘢痕孪缩再封闭, 例为外伤所致鼻腔结构异常。对照组手术失败 6 6 吻合1阻塞 4 4 1 1 1 例 眼, 3 例 眼, 例 眼为骨孔过
素、 地搴米松眼液 ~ 次/ , 2 周, 23 d 滴 4 每天冲洗泪道, 随
访5 个月 3年。
失败率为 3 ~1% 。泪囊鼻 腔吻合术 是慢性 泪囊炎 较理 想 % 5 的治疗方法之一 , 但由于传统 泪道检查 具有难 以直视 、 手术 操
l3 疗效标准; , 治愈t 眼泪道通畅 炎性反应消失, 拔管后无
作复杂 、 骨孔 比较 困难 、 造 易出血 、 对泪囊及 鼻黏膜损 伤大 且
溢泪, 鼻内镜下可见泪囊造口形成良好。有效: 眼泪道通畅
炎性反应消失, 拔管后无溢泪, 冲洗泪道可见原造 口处有液体 流出, 泪小点有少许厦流现象 , 鼻内镜下未见泪囊造 口形成。 无效: 眼泪道末通畅, 炎性反应未消失, 拔管后 自觉溢泪, 液体

鼻内窥镜下高频泪道浚通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鼻内窥镜下高频泪道浚通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鼻内窥镜下高频泪道浚通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高频泪道浚通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例(248眼)先用高频泪道治疗仪浚通鼻泪管后再自上下泪小点插入引流管两端金属条并引至鼻腔鼻泪管开口处, 内窥镜下将其取出, 硅胶管打结后留置鼻腔。

术后第1 周冲洗两次, 以后每周冲洗1 次至1 个月。

术后3 个月后取出引流管。

结果:200例、248眼均在植管后7天内症状消失。

222眼术后3个月拔管,18眼术后4个月拔管,8眼术后6个月拔管,拔管后观察3个月未见复发,鼻泪管引流通畅,手术成功率为 92%。

结论:鼻内窥镜引导下高频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组织创伤小,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内窥镜;高频泪道浚通;硅胶管【中图分类号】r77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24-02慢性泪囊炎是我国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女性多见。

临床表现为泪囊区、眦角和结膜囊内有较多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溢泪,皮肤常有湿疹,传统手术方式是由鼻外进路,开放泪囊与鼻腔的通道,解决了泪道堵塞,但同时给患者留下了面部瘢痕,严重者影响容貌。

近年来微创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已成为鼻眼相关外科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6年6月-2010年6月,我科应用鼻内窥镜下高频泪道浚通联合置管术,治疗200例、24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00例、24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2006年6月-2010年6月鼻泪管阻塞患者, 其中女150 例, 男50例;年龄26~62 岁, 平均50岁。

诊断依据: ①有溢泪, 脓性分泌物及慢性泪囊炎病史1年以上。

②眼科检查:内眦部有结痂,半月皱壁肥大, 挤压泪囊区皮肤有溢液及分泌物。

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及多次冲洗探通治疗, 反复发作。

排除患者有外伤史, 面部手术史,放疗史, 眼周肿物或眼睑位置异常等。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及逆行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及逆行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
8. No. 5

临床 研 究 ・
鼻 内镜 下 泪 囊 鼻 腔造 l及 逆 行 置管治 慢 性泪 囊 炎 - 3
张 美珍
【 摘要 】 目的
王军 汪玉 』
在鼻 内镜下泪
3 4例
鼻 内镜
观察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 口及逆行置管治 疗慢 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 法
囊鼻腔造 口, 并经造口处逆行硅胶管置人经上泪小点固定 , 3个月后拔除置管 , 随访 6个月至 1 个 月。结果 8
性 6例 , 年龄 2 2岁 ~ 8岁 , 5 病史 3—1 2年 。符 合 慢 性泪囊炎 诊断标 准 , 泪道 冲洗 提示 鼻 泪 管狭窄 或 阻
塞。
骤进行L : 以黏膜 刀于 中鼻 甲前端 附着处 为 中 1① J 点, 钩突前缘 向上 延 长线 为后 界 镰状 刀切 除直 径 约 、Fra bibliotek对象
20 0 6年 l 至 2 0 0月 0 9年 1 O月 我科 就 诊并 确 诊
麻 醉及鼻 丘处黏膜 下浸 润麻 醉 。鼻 内镜 3 。 0 观察 指
导下进行 手术 , 术 步骤 基本 按 照 周兵 等 总 结 的步 手
的慢性 泪囊炎患 者 3 4例 (4只眼 ) 女 性 2 3 , 8例 , 男
项、 功、 肝 肾功 、 空腹 血糖 以及 胸 透 和, 电 图 ) 无 严 t L , , 重 系统 性疾病 , 高血 压 、 尿病或其 他全身疾 病药 有 糖
物治疗 控制后 手术 治疗 。
不 直接影 响视 功 能 , 给人 们 的生 活带 来极 大 的不 却 便 和痛苦 , 并且 是 眼 部重 要 的感 染 源 。当 跟外 伤或
顶端呈 倒置等腰三 角形 。胶 管 内径 1 5mm, 径 3 . 外 mm, 管壁有纵 向排列小 孑 。用 双股 4号无 创伤线 系 L

泪囊炎及鼻腔泪囊吻合术

泪囊炎及鼻腔泪囊吻合术
4、泪囊摘除 ——不要轻易去做,做很容易,再想恢复就困难了。
31
四、经鼻腔泪囊造口术(内窥镜)
32
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术: 我的专业!!!
33
34
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术
----已广泛用于慢性泪囊炎(chronic daryocystitis,CD)手术治疗
优点: --无面部瘢痕 --疗效好 --并发症少 --可同期治疗鼻腔、鼻窦病变
29
泪道病的外科治疗:
3、YAG激光泪道成型术: -----原理:利用激光的热效应和电离效应,即一定强度的激光束照
射软组织或骨组织,使之产生凝固或气化,达到止血和去除病变组织 的目的。
优点:准确、无切口。 最大缺点:单凭激光治疗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泪道的阻塞问题。
它的不足是通后再堵的问题
30
泪道病的外科治疗:
瘤等所引起。
慢性泪囊炎
16
二、泪道病
17
泪道病的概念和特点
泪道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泪道排泪障
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溢泪及相应的炎症反应。
特点:阻塞和炎症是该病治疗的两大难点及
特点,阻塞导致炎症,炎症加重阻塞。 当然,最根本的问题是阻塞,只要阻塞解决了,
泪道病也就基本好了。
18
泪道病的流行病学:
40
手术并发症:
1、术中: ---出血 ---眶壁及眶内容物损伤 ---泪道损伤 ---面部组织损伤
2、术后: ---出血 ---感染 ---闭锁、粘连
41
术后随访:
1、按鼻内镜术后随访要求进行 2、特殊处理:泪道冲洗 3、置管者:术后3 个月拨 4、随访1 年
42
手术后疗效评价:
1、鼻内镜检查 2、主观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窥镜下鼻泪管置管治疗泪囊炎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830—02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以往多采用传统的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虽然治愈率高,但术后面部留有明显瘢痕,患者不易接受。

鼻内窥镜的广泛应用,为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术途经,既微创又解决美容问题。

为避免造孔闭合,提高治愈率,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联合鼻泪管置管共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17例(17只眼)。

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病例选择标准:
(1)鼻泪管阻塞,经保守治疗无效无合并全身性重大疾病。

(2)鼻中隔偏曲,鼻息肉,肥厚性鼻炎患者先行鼻中隔偏曲矫正,鼻息肉摘除,鼻甲部分摘除术。

(3)泪道激光,反复泪道冲洗造成垄断埙伤,假道,多次泪囊手术、泪囊肿瘤、泪囊萎缩等患者除外。

1.2 研究对象
慢性泪囊炎患者17例(17只眼)。

男6例,女11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6岁。

病程半年至15年。

溢泪17例,11例有脓性分泌物。

1.3应用材料
杭州桐庐尖端内窥镜有限公司“天松牌”内窥镜显像系统,30度内窥镜、镰状刀、骨膜剥离子、反咬钳;广州市博视医疗保健所生
产的泪道引流硅胶管一根,银质探针2根,前鼻镜、额镜、枪状镊等。

1.4手术方法
(1)仰卧位,常规清毒,铺无菌巾。

1%丁卡因(加1‰肾上腺素少许)棉片表面麻醉术侧鼻腔粘膜2次,每次间隔5分钟,1%丁卡因表面麻醉术侧眼;2%利多卡因于术侧鼻丘及中鼻道前段粘膜局部浸润麻醉。

(2)待麻醉完善后,以中鼻甲附着处为上界,向外10mm 为下界,钩突基底部为后界,中鼻道前端、鼻丘粘膜作一倒‘‘u’’形瓣,向下翻转瓣塞于中鼻甲与钩突处,分离骨膜并去除,充分暴露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

(3)咬除部分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形成10mm*10mm的骨窗,暴露泪囊内壁,见泪囊呈淡蓝色。

(4)插入泪道探针并将泪囊壁顶起,镰状刀沿骨窗上缘作“c”形泪囊内侧壁切开,向内下方翻转泪囊粘膜瓣与鼻粘膜对合。

(5)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冲洗液自上,下泪小点冲洗泪道,见液体自泪囊造孔处溢出,将泪道硅胶管在探针支撑下分别自上、下泪小点插入泪道,在鼻内镜直视下,退出探针,取出泪道硅胶管,将其在鼻腔内打结固定。

见无渗血,结束手术。

1.5术后处理
(1)常规处理:口服抗生素3天,术后第2天开始,冲洗泪道,连续3天,以后每周冲洗1次,1个月后每月冲洗1次,至术后3个月至半年。

鼻内镜下每周1次观察造口情况,清除增生肉芽,清理堵塞的血痴、分泌物,1个月后2周观察1次至半年。

(2)泪道
硅胶管处理:拔管时间取决于泪囊阻塞部位,造孔处粘膜修复情况,一般为术后3个月至半年。

1.6 评价标准
治愈:鼻内窥镜下观察中鼻甲前端鼻腔外侧壁泪囊造孔形成、上皮化、无溢脓、溢泪症状,泪道冲洗通畅。

好转:泪道造孔形成、上皮化、溢泪、流脓症状减轻、泪道冲洗通畅或加压后通畅。

无效:溢泪、溢脓症状无好转,泪道冲洗不通,造孔闭锁。

治愈和好转为有效。

2 结果
随访5-18个月。

17例(17只眼)中,13例治愈(76.47%),3
例有效(17.65%),1例无效(5.85%),有效率为94.15%,该例出现造孔口阻塞,肉芽组织增生;经鼻内镜下反复清理后溢泪、溢脓症状无改善,造孔闭合。

3 讨论
近年来鼻内镜在临床广泛应用,为慢性泪囊炎的鼻内经路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方便,并逐渐成为新趋势。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具有以下优点:手术在鼻腔内进行,入路短,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反应轻微,大大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了面部瘢痕;手术符合泪道系统的生理性,保证了泪囊的完整性和对结膜囊泪液的虹吸作用;但由于造孔处内芽组织增生,瘢痕收缩致造孔闭锁,导致手术失败。

随着医用新材料出现,介入技术的应用,我们采用鼻泪道支架,治愈率明显提高。

泪道再通管为硅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
容性。

[1]无一例出现排斥和不良反应,术后也无鼻粘膜刺激症状。

长期置入组织反应轻,减轻鼻腔组织粘连。

手术应注意:(1).术前详细检查,认真选择病例,对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肥厚性鼻炎患者先行治疗,泪道反复冲洗,泪道激光治疗史造成泪道埙伤,假道等。

(2)鼻内镜下泪囊定位:大多数人中,鼻外侧壁的中鼻甲根部附着点是确定泪囊位置有用的鼻内标志。

[2]泪囊位于中鼻甲前端鼻丘外下方,在前后泪脊之间。

泪囊上界平中鼻甲附着处,前界为上颌骨额突,后界为钩突。

骨孔位置不能太靠后,损伤眶纸样板而误入眶脂肪内,将引起严重并发症。

[3](3)骨孔大小要适宜、光滑,一般骨窗以10mm*15mm大小为宜,术中应开放泪囊窝内侧壁骨质;并尽量扩大达泪囊底部,泪囊切开瓣膜能贴附骨孔边缘,避免造孔口术后闭锁。

(4)造孔口的术后定期处理非常重要,鼻内镜观察及泪道冲洗二者缺一不可,内镜下可及时发现吻合口的肉芽组织增生、血凝块、分泌物、粘连带等造成造孔阻塞的因素;泪道冲洗可减轻造孔口处炎症反应。

本组1例患者,造孔口处阻塞,肉芽组织增生,虽经鼻内镜下反复清理,造孔口处仍闭锁,追问病人为瘢痕体质,考虑为组织增生能力强所致。

综合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联合置管,手术成功率高,简便稳妥。

单纯泪囊鼻腔造孔,术后易因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阻塞造孔口。

联合留置泪道硅胶引流管,可起到支架作用,维持吻合口通畅,有利于粘膜上皮移行修复。

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 芦跃龙,缪青. 泪囊鼻腔吻合术改良20例。

眼科新进展。

2007:27.8-9
[2] 范先群. 眼整形外科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9-63
[3] 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6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