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大纲

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大纲
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大纲

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传统康复方法学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119

学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传统康复学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除了能够掌握现代康复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够熟悉中国传统医学对于现代康复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掌握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干预方法,以及传统康复方法在常见的疾病康复中的运用,让同学能够熟悉和了解传统康复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康复治疗专业的同学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等方式注明重点、难点)详见附件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传统康复方法学》,主编: 陈立典,统编教材,2008年出版五、主要参考资料

六、成绩评定(注明期末、期中、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或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成绩所占的比例)

1(期末理论考核:平时实践考核成绩比例为70: 30

附录:

第一章传统康复方法学概述

第一节传统康复方法的定义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传统康复方法学基本概念及包含内容:

2、熟悉中医康复方法的“功能”导向思想

二、教学内容

1、传统康复方法的基本概念

2、传统康复方法学的包含的内容和措施

3、传统中医康复方法以“功能”为导向的思想

三、教学时数:1学时。

四、教习比例 1:0

第二节传统康复方法的起源和发展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传统康复方法的起源和发展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著作及思想。

2、了解传统康复方法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二、教学内容

1、传统康复方法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三、教学时数:2学时。

四、讲习比:2:0

第三节传统康复方法和现代康复方法的连续和区别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中医康复方法和现代康复方法的连续和区别

2、了解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导向

二、教学内容

1、中医康复方法和现代康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导向是传统康复方法和现代康复方法结合三、教学时数:1学时

四、讲习比:1:0

第四节传统康复方法的特色和优势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中医康复方法的特色和优势所在

二、教学内容

1、中医康复方法所具的特色和优势。

三、教学时数:1学时

四、讲习比:1:0

第五节循证医学在传统康复方法中的应用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循证医学的目的、引入循证医学的意义及应用二、教学内容

1、循证医学的目的、引入循证医学的意义及应用。

三、教学时数:1学时

四、讲习比:1:0

第六节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理论基础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传统康复方法学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贯穿传统康复方法的三个基本观点

2、熟悉传统康复方法三个基本观点在方法论上的进一步体现二、教学内容

1、传统康复方法学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贯穿传统康复方法的三个基本观点:整体观、

辩证观、功能观

2、“正气为主”“杂合而治”“治未病”在传统康复方法论上的具体体现

三、教学时数:1学时

四、讲习比:1:0

第二章传统康复方法的原则合评定

第一节传统康复方法的原则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传统康复方法学两个基本原则

2、了解传统康复方法的评定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传统康复方法学的两个基本原则

2、传统康复方法学常见的评定方法

三、教学时数:1学时。

四、教习比例 1:0

第三章经络腧穴

第一节经络腧穴总论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经络系统基本理论:经络概念、生理功能、经络系统的组成。2(掌握十二正经的名称、分布。

3(了解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交接规律。

4(熟悉奇经八脉基本概念,了解任督二脉循行分布

5(掌握腧穴基本概念及作用

6(掌握腧穴定位方法

7(掌握腧穴的主治规律

8(掌握选穴的方法

9(熟悉各个特定穴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1(经络的概念、生理功能、经络系统的组成及十二正经的名称、分布。2(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交接规律。

3(奇经八脉基本概念及任督二脉循行分布

4(腧穴基本概念及分类作用

5(腧穴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简便取穴法6(腧穴的主治规律

7(选穴的方法及意义

8(各个特定穴的概念及作用

三、教学时数:5学时。

四、教习比例 5:0

第二节手三阴经络与腧穴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手三阴经络的基本循行路线及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

2、熟悉手三阴经络上的次重要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二、教学内容

1、手三阴经络的循行

2、手三阴经络上的重要腧穴的定位和主治(*列缺、*太渊、鱼际、*少商、孔最、*尺泽*、通里、*

神门、*极泉、*少海、灵道、*少冲*、内关、*曲泽、郄门、间使、大陵、*劳宫、中冲)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习比例 4:0

第三节手三阳经络与腧穴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手三阳经络的基本循行路线及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

2、熟悉手三阳经络上的次重要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二、教学内容

1、手三阳经络的循行

2、手三阳经络上的重要腧穴的定位和主治(*合谷、*曲池、商阳、*手三里、臂臑、*肩髃、*迎香

*、后溪、少泽、*腕骨、*养老、支正、*小海、*肩贞、*天宗、颧髎、*听宫、*外关、*翳风、*中渚、阳

池、天井、*肩髎、*耳门、丝竹空)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习比例 4:0

第四节足三阳经络与腧穴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足三阳经络的基本循行路线及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

2、熟悉足三阳经络上的次重要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二、教学内容

1、足三阳经络的循行

2、足三阳经络上的重要腧穴的定位和主治(*承泣、*地仓、*颊车、*下关、*天枢、归来、髀关、伏兔、*梁丘、*犊鼻、*上巨虚、*下巨虚、头维、内庭、*足三里、*丰隆、*攒竹、*睛明、*肺俞、*心俞、*委中、*承山、至阴、*厥阴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秩边、飞扬、*昆仑、京骨*、听会、*风池、*阳陵泉、*悬钟、瞳子髎、*曲鬓、*肩井、日月、京门、*环跳、风市、膝阳关、光明、*丘墟)

三、教学时数:6学时。

四、教习比例 6:0

第五节足三阴经络与腧穴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足三阴经络的基本循行路线及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

2、熟悉足三阴经络上的次重要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二、教学内容

1、足三阴经络的循行

2、足三阴经络上的重要腧穴的定位和主治(*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血海、*阴陵泉、地机、冲门*、涌泉、*太溪、*照海、大钟、复溜、交信、筑宾、大赫、*太冲、大敦、行间、*蠡沟、*章门)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习比例 4:0

第六节奇经八脉与腧穴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奇经八脉的基本循行路线及常任督二脉重要用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

2、熟悉足任督经络上的次重要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二、教学内容

1、奇经八脉的循行

2、任督经络上的重要腧穴的定位和主治(*曲骨、*中极、*关元、*气海、*中脘、*膻中、*下脘、上脘、水分、*廉泉、天突、*大椎、*百会、*水沟、*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风府、素髎、上星、神庭)

三、教学时数:2学时。

四、教习比例 2:0

第七节常用经外奇穴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主治、操作。

二、教学内容

1、常用经外奇穴定位和主治操作(头面部穴位:四神聪、印堂、金津、玉液、牵正;躯干部穴位:夹脊、定喘;四肢部穴位:腰痛点、鹤顶、阑尾、胆囊、膝眼、百虫窝)三、教学时数:1学时。

四、教习比例 1:0

第三章针灸疗法

第一节针灸疗法简介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针灸疗法的历史发展

2(了解针灸疗法的现代应用与学术研究。

二(教学内容

1(中国古代针灸疗法的历史发展

2(针灸疗法的现代应用与学术研究。

三、教学时数:1学时。

四、教习比例 1:0

第二节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针灸八种异常情况的概念、原因、症状、处理和预防措施

二(教学内容

1(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创伤性气胸、刺伤内脏、刺伤脑脊髓的针灸八种异常情况的概念、原因、症状、处理和预防措施

三、教学时数:1学时。

四、教习比例 1:0

第三节刺法灸法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纸垫、棉团练针、自身练针、相互练针法

2(掌握针刺前体位的选择、定穴、揣穴的方法及如何消毒。

3(掌握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包括持针法、进针法、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基本行针手法和辅助行针手法、治神法、得气的意义、指征、方法、影响因素、气至病所和行气法、留针和出针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掌握灸法的概念、灸法的常用材料及艾柱灸法、艾条灸法、温针灸、温灸器灸、灯火灸、灸法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5(熟悉毫针的结构和规格;熟悉针刺补泻概念及常用补泻手法、补泻效果的决定因素、针刺手法的轻重及与补泻的关系

6(熟悉拔罐常用的罐具、及拔罐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和禁忌证。7(了解头皮针、耳针、腕踝针、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刮痧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处方标准、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二(教学内容

1(纸垫、棉团练针、自身练针、相互练针法的具体操作

2(针刺前体位的选择、定穴、揣穴的方法及针具消毒的方法。

3(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包括持针法、进针法、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基本行针手法和辅助行针手法、治神法、得气的意义、指征、方法、影响因素、气至病所和行气法、留针和出针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灸法的概念、灸法的常用材料及艾柱灸法、艾条灸法、温针灸、温灸器灸、灯火灸、灸法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5(毫针的结构和规格;熟悉针刺补泻概念及常用补泻手法、补泻效果的决定因素、针刺手法的轻重及与补泻的关系

6(拔罐常用的罐具、及拔罐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和禁忌证。

7(皮针、耳针、腕踝针、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刮痧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处方标准、

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三、教学时数:6学时。

四、教习比例 6:4

第四节针灸处方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针灸的处方原则和选穴原则、配学方法。

2(了解刺灸法的选择标准和原则。

二(教学内容

1(针灸的处方原则和选穴原则、配学方法。

2(刺灸法的选择标准和原则。

三、教学时数:1学时。

四、教习比例 1:0

第五节临床康复中常见症状的针灸治疗

第一小节疼痛的针灸治疗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疼痛的中医辨证及疼痛的针灸处理原则。

2、熟悉疼痛的定义、康复评定及颈项痛、腰背痛、肩痛的针灸治疗。

3、了解上肢痛、下肢痛、头痛的针灸治疗。

二、教学内容

1、疼痛的定义

2、疼痛的康复评定

3、疼痛的中医辨证

4、疼痛的针灸处理及各种常见痛证的针灸治疗

三、教学时数:3学时

四、教习比例 3:0

第二小节肢体运动障碍的针灸治疗

第一部分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针灸治疗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中医辨证及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毫针治疗。

2、熟悉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本质、康复评定。

3、了解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其他针灸疗法。

二、教学内容

1、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概述

2、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

3、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中医辨证

4、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针灸治疗

三、教学时数 3学时

四、教习比例 3:0

第二部分周围性运动功能障碍的针灸治疗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周围性运动功能障碍的中医辨证及周围性运动功能障碍的毫针治疗。

2、熟悉周围性运动功能障碍的本质、康复评定。

二、教学内容

1、周围性运动功能障碍概述

2、周围性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

3、周围性运动功能障碍的中医辨证

4、周围性运动功能障碍的针灸治疗

三、教学时数 3学时

四、教习比例 3:0

第三部分肌肉骨骼病损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针灸治疗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肌肉骨骼病损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中医辨证及肌肉骨骼病损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毫

针治疗。

2、熟悉肌肉骨骼病损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定义、康复评定。

3、了解肌肉骨骼病损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其他针灸疗法。二、教学内容

1、肌肉骨骼病损所致运动功能障碍概述

2、肌肉骨骼病损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

3、肌肉骨骼病损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中医辨证

4、肌肉骨骼病损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针灸治疗

三、教学时数 1学时

四、教习比例 1:0

第三小节言语障碍针灸治疗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言语障碍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言语障碍的针灸处理原则。

2、熟悉言语障碍的定义、康复评定及言语障碍的毫针及头针治疗。

3、了解言语障碍的其他针灸治疗。

二、教学内容

1、言语障碍的定义及分型

2、言语障碍的康复评定

3、言语障碍的中医辨证分型

4、言语障碍的针灸治疗。

三、教学时数 3学时

四、教习比例 3:0

第四小节吞咽障碍的针灸治疗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吞咽障碍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吞咽障碍的针灸处理原则。

2、熟悉吞咽障碍的定义、康复评定及吞咽障碍的毫针及头针治疗。

3、了解吞咽障碍的其他针灸治疗。

二、教学内容

1、吞咽障碍的定义及分型

2、吞咽障碍的康复评定

3、吞咽障碍的中医辨证分型

4、吞咽障碍的针灸治疗。

三、教学时数 3学时

四、教习比例 3:0

第五小节认知障碍的针灸治疗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认知障碍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认知障碍的针灸处理原则。

2、熟悉认知障碍的定义、康复评定及认知障碍的毫针治疗。

3、了解认知障碍的其他针灸治疗。

二、教学内容

1、认知障碍的定义及分型

2、认知障碍的康复评定

3、认知障碍的中医辨证分型

4、认知障碍的针灸治疗。

三、教学时数 3学时

四、教习比例 3:0

第六小节情感、情绪障碍的针灸治疗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情绪、情感障碍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针灸处理原则。

2、熟悉情绪、情感障碍的定义、康复评定及其的毫针治疗。

3、了解情绪、情感障碍的其他针灸治疗。

二、教学内容

1、情绪、情感障碍的定义及分型

2、情绪、情感障碍的康复评定

3、情绪、情感障碍的中医辨证分型

4、情绪、情感障碍的针灸治疗。

三、教学时数 3学时

四、教习比例 3:0

第七小节排便功能障碍的针灸治疗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排便功能障碍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针灸处理原则。

2、熟悉排便功能障碍的定义、康复评定及其的毫针治疗。

3、了解排便功能障碍的其他针灸治疗。

二、教学内容

1、排便功能障碍的定义及分型

2、排便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

3、排便功能障碍的中医辨证分型

4、排便功能障碍的针灸治疗。

三、教学时数 3学时

四、教习比例 3:0

第八小节长期卧床的针灸治疗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长期卧床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针灸处理原则。

2、熟悉长期卧床的定义、康复评定及其的毫针治疗。

3、了解长期卧床的其他针灸治疗。

二、教学内容

1、长期卧床的定义及分型

2、长期卧床的康复评定

3、长期卧床的中医辨证分型

4、长期卧床的针灸治疗。

三、教学时数 3学时

四、教习比例 3:0

第八小节面瘫的针灸治疗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面瘫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针灸处理原则。

2、熟悉面瘫的定义、康复评定及其的毫针治疗。

3、了解面瘫的其他针灸治疗。

二、教学内容

1、面瘫的定义及分型

2、面瘫的康复评定

3、面瘫的中医辨证分型

4、面瘫的针灸治疗。

三、教学时数 3学时

四、教习比例 3:0

第五章推拿疗法

第一节推拿康复疗法简介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推拿疗法的概念及历史源流

2、掌握推拿疗法的禁忌症及基本特点

二、教学内容

1、推拿康复疗法的概念

2、推拿康复疗法的历史源流

3、推拿康复疗法的基本治法

4、推拿康复疗法的适应症

5、推拿康复疗法的特点

三、教学课时1 学时

四、教学比例1:0

第二节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推拿作用原理

2、推拿作用机制的现实医学研究

3、掌握推拿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

1、推拿的作用原理: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

节。

2、推拿作用机理的现代医学研究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

2)对循环系统的的作用机制

3)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机制

4)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机制

5)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机制

6)镇痛作用机制

7)心理调节机制

3、推拿治疗原则:治未病、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

三、教学课时1 学时

四、教学比例1:0

第三节推拿的禁忌证及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推拿各种异常情况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及预防二、教学内容

1、推拿的禁忌症

2、推拿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3、推拿疗法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课时1学时

四、教学比例、1:0

第四节推拿功法一、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掌握推拿练功的基本要求

2、了解推拿练功与推拿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推拿练功与推拿的关系

2、推拿练功的基本要求

3、掌握易筋经与少林内功的动作要领

三、教学课时1 学时

四、教学比例1:0

第五节推拿手法一、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熟悉并且掌握各种推拿手法

二、教学内容

1、松动类手法:抖法、摇法、揉法、擦法、拿法、拨伸法

2、兴奋类手法:拍法、捏法、拨法、推法

3、镇静类手法:摩法、理法、按法、点法、抹法三、教学课时3 学时

四、教学比例 3:0

第六节临床康复中常见症状的推拿治疗

一、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了解上下肢、肩部、肘部、手腕部、踝部功能障碍的概念及康复评定

2、掌握上下肢、肩部、肘部、手腕部、踝部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二、教学内容

1、上肢部功能障碍的推拿治疗

2、下肢部功能障碍的推拿治疗

3、颈项部功能障碍的推拿治疗

4、腰背部功能障碍的推拿治疗

5、其它功能障碍的推拿治疗

三、教学课时5 学时

四、教学比例 5:0

第六章中药外治法

第一节中药外治法简介一、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掌握中药外治的原则

2、了解中药外治的优点

二、教学内容

1、中药外治法的优点:治法多样,多途给药;直达病所,定位用药;适应症广,禁忌症少。

2、中药外治法的治疗原则:辨证的原则、三因制宜原则、标本缓急的原则、合理选穴的原则

三、教学课时1 学时

四、教学比例1:0

第二节中药外治的方法一、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熟悉常用的几种中药外治的方法、注意事项和应用原则二、教学内容

1、常用的几种中药外治的方法、注意事项和应用原则。三、教学课时1 学时

四、教学比例1:0

第三节康复科常用外治方药及适应证一、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掌握康复科常用几种中药外治的方药和适应证。

2、掌握中药外治的禁忌证和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二、教学内容

1、康复科常用几种中药外治的方药和适应证

2、中药外治的禁忌证和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三、教学课时1 学时

四、教学比例1:0

第七章中药内治法

第一节中药内治法简介一、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熟悉中药内治法概念及特点

二、教学内容

1、中药内治法的概念及特点

三、教学课时1 学时

四、教学比例1:0

第二节中药内治的理论和原则一、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熟悉中药内治法理论和原则

二、教学内容

1、中药内治法八法和应用原则

三、教学课时1 学时

四、教学比例1:0

第三节中药内治选药组方的理论和原则一、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掌握组方的原则

2、熟悉治法和方剂的关系

3、熟悉康复科常用方剂

二、教学内容

1、中药内治法八法和应用原则

三、教学课时1 学时

四、教学比例1:0

第四节内治中药的煎服方法一、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了解中药煎服的方法

2、掌握煎药法与服药法

二、教学内容

1、煎药法的煎药用具、煎药用水、煎药火候与煎药方法

2、服药法的服药时间、服用方法、药后调护

1三、教学课时学时

10四、教学比例:

第五节中药内治法的注意事项一、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了解汗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吐法和补法的注意事项二、教学内容

1、汗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吐法和补法的注意事项

1三、教学课时学时

10四、教学比例:

第八章传统运动疗法

第一节传统运动疗法简介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传统运动疗法的概念和历史溯源。

2、了解传统运动疗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和主要作用。二、教学内容

1、传统运动疗法的概念和历史溯源。

2、了解传统运动疗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和主要作用(调摄情志、恢复肢体功能、促进代偿功

01《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61801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教育学 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 执笔者:编写日期:2004年8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常识、常理去理解课程内容,切忌空洞的说教和照本宣科。课程讲授的内容以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介绍为主。在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培养学生以辨证、唯物的观点,科学地描述、解释、预测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该课程内容多,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不太重要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整理思路,要求学生做笔记,以方便课下的学习和复习。

课程考试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考试题目既要有一定广度和覆盖面,也要有一定的深度。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学时) (一)教学要求 A、了解:心理学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任务和领域。 B、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基本发展史。 C、掌握: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等以及心 理学发展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体心理 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1、认知:这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 语言等。 2、情绪和动机 3、能力和人格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领域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地描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2、实践意义:运用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 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二、研究领域 通过介绍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其研究领域。

临床康复实训大纲

《临床康复学》实验教学大纲(试行) 一、课程实验简介 临床康复学是康复医学的专业技能课程,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临床各科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 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使其成为面向各级康复诊疗机构第一 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康复治疗专门人才。通过实践教学(包括 教学视频观摩及实验室操作等),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常见疾病基本理 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其基本操作技能。本实验教学大纲依据我院新修订的专业 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并结合学院的实际教学条件和学生情况制订,适用于康 复治疗技术专业。 二、课程实验目的和要求 1.目的 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方法和技术;熟练掌握运用临床各科疾病的康复训练技术;具备综合运用几种治疗技术对临床康 复常见疾病进行系统康复的能力。 2.要求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康复治疗技术的掌握,能够自行设计治疗方案,自主操作,并熟悉实验报告的撰写,增强其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验方式 每5~6人为一实验小组,在教师带领下,独立或协作完成要求的实验任务。 四、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总学时:20学时 《临床康复学》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课时实验形式实验类型备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 6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实验二精神疾病的康复 2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实验三骨关节疾病的康复 6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实验四心肺疾病的康复 2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实验五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的康复 2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实验六其他疾病的康复 2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项目的内容和要求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三、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考核要求 (一)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 (二)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 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完整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康复医学 英文名称:Rehabilitative Medicine 课程代码:ZB32010995 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 总学时数:34学时;理论学时:26学时;实训学时:8学时;开课学期:6 课外实践:其他学时:考核性质:必修学分: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 1.教学对象: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专业 2.课程特点:康复医学是使功能障碍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医学科学体系,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独特治疗技术的医学学科,它与临床医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 2.课程目的 通过学习使医学生树立现代康复理念,了解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康复治疗,掌握临床常见病损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能采用恰当的方法行床旁早期康复,选择适当的疾病、恰当的时机送诊康复,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和选用矫形器等。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康复医学概论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 康复医学评定 康复治疗技术 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 骨关节病损的康复 内脏疾病的康复 其他常见疾病康复 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 1 2 4 4 6 5 1 2 1 1 2 4 1 0 合计26 8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 [讲授内容] 1.掌握:康复和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残疾的国际三级分类与我国五级分类要点 2.熟悉:康复医学的对象、内容及工作方式;残疾的三级预防 3.了解:康复医学发展简史;残疾的概念、形成

传统康复方法学试题A

传统康复方法学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 1.中枢瘫痪的特点不包括(A)。 A 肌张力增高 B 偏瘫 C 失神经电位出现 D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E 病理反射阳性 2.中国传统康复治疗不包括下面哪项?(D) A 针灸 B 推拿按摩 C 中药 D 关节松动术 E 气功 3.小儿脑瘫语言障碍电常用穴位(C)。 A 合谷 B 三阴交 C 廉泉 D 人中 E 太冲 4. 合谷穴定位,第几掌骨外侧中点处(A)。 A 2 B 3 C 4 D 5 E 6 5.下列哪项不属于远部取穴(D)。 A 胃痛取足三里 B 腰痛取委中 C 腰痛取昆仑 D 发热取大椎 E 头痛取太冲 6.患者,女,56岁,反复腰痛2年。哪个穴位符合远部取穴原则?(A) A 委中 B大肠俞 C 肺俞 D 肾俞 E 气海俞 7.按随证取穴原则,呃逆用哪个穴位电合适?(E) A 三阴交 B 胃俞 C脾俞 D 太冲 E膈俞 8.三叉神经痛第一支取穴应为(C)。 A 攒竹,四白,颧髎,丝竹空 B 四白,颧髎,下关,迎香 C攒竹,鱼腰,阳白,丝竹空 D 颊车,下关,合谷,夹承浆 E 鱼腰,下关,迎香,合谷 9.以下取穴是以前后配穴法为配穴原则的包括(E)。 A 治疗头痛选上星和太冲 B 治疗腹泻选足三里和天枢 C 治疗感冒选曲池和风池 D 治疗眩晕选百合和涌泉 E 治疗便秘选天枢和大肠俞 10.来自关节的感觉属于(C)。 A浅感觉 B 深感觉 C 复合感觉 D 重量觉 E 图形觉 11.脊柱侧弯矫正体操中提起左下肢使骨盆向右倾斜可致(E)。 A 胸椎右凸 B胸椎左凸 C腰椎左凸 D腰椎右凸 E 脊柱无变化 12.患者足下垂,但足能外翻,考虑损伤的神经是(D)。 A 腓决神经 B 胫神经 C 腓浅神经 D腓深神经 E 坐骨神经 13.最适合神经源性小膀胱女性患者的手术方法为(B)。 A 外集尿口 B 耻骨上膀胱造口 C 肛门牵张排尿 D TUR/括约肌切除术 E 间歇性清洁导尿 14.主观人体一般感觉的神经结构位于(C)。 A 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 额上回 D 顶上小叶 E颞上回 15.烧伤病人关节或肌腱的开放损伤时,应用夹板固定的位置是(A) A 松弛位 B 休息位 C 功能位 D 抗挛缩位 E 无特别体位 16.男性青年,左膝外伤后疼痛2月,查体:左膝浮髌试验阳性,外侧关节间隙压痛,外侧旋转挤压试验阳性,侧方应力试验阴性,为确诊抉选择最佳的辅助检查为(E) A 膝关节X线检查 B 膝关节双重造影 C 膝关节穿刺抽液 D 膝关节CT检查 E 膝关节镜检查 17.血海为(C)。 A 任脉 B 督脉 C 冲脉 D 阴维脉 E 阳维脉 18.在肢体放松时突然被动地牵伸关节的一种推拿手法称为(E)。 A 摇法 B 抖法 C 屈法 D 伸法 E 扳法 19.根据十二经脉流注规律,下列不正确的是(B)。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适用层次、专业 : 高职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 学 分 : 3 课 程 性 质:专业基础课 一、课程的教程目标与任务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 是工业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 本课程 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 是研究人们心理状态 , 尤其是人们对于产品需求的心理, 及其通过意识 如何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 通过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可有效探索沟通生产者、 设计师与消费者关系的方法, 了解消费 者的消费心理, 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以实现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的 目的。 二、课程讲授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设计心理学概述( 4 学时) 1. 具体内容:设计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等。 2. 基本要求: 了解并掌握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并在 设计 中广泛拓展思路,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 3. 重点: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 4. 说明:提高设计心理学的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中的感觉和直觉( 6 学时) 1. 具体内容: (1)围绕“视觉生产的设计”剖析用户的感觉 和知觉。 2. 基本要求: 对用户的感觉和直觉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应用于产品设计实践。 3. 重点难点: 重点:感觉 难点:知觉和知觉模式 课程名称 : 设计心理学 学 时 :32 课程类型 : 必修 先修课程 : 设计 构成

4. 说明: 通过图片测试知觉,通过测试让学生熟悉知觉模式。 (三)认知与学习(4 学时) 1. 具体内容:人的认知理论以及人的记忆相关概念。 2. 基本要求:掌握设计中的识别理论、记忆的三级模式、以及人的学习策略,可用性设计。 3. 重点难点:识别理论、记忆的三级模式、以及人的学习策略。 4. 说明:设计心理与需求心理的内在交互思维模式及思维判断,最终使工业产品设计具有可用性。 (四)设计情感(6 学时) 1. 具体内容:情绪与情感的界定,情绪的表达以及情感的特殊性和层次性。 2. 基本要求: 掌握情绪有哪些作用,理解设计情感的特殊性,结合设计实践,明了情绪体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3. 重点难点: 重点:情绪与情感的定义。难点:情绪产生依托情感表达。 4. 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心理交互间接或直接影响到产品设计,最终影响到消费者。 (五)情感设计(8 学时) 1. 具体内容:情感肌肤、情感的设计策略以及设计情感的表达。 2. 基本要求:掌握通过设计使人们产生快感和恐惧感的几种方式,并能够运用典型设计作品加以说明, 理解产品的“使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3. 重点难点: 重点:情感肌肤。 难点:理解产品的“使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4.说明:包装设计心里的测试,结合消费心理来理解设计情感的表达。 (六)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4学时) 1.具体内容: 设计思维的分类、设计师个体的心理以及设计师面临的压力。 2.基本要求: 掌握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别与联系,懂得如何提高创造力并可以应对职业压力。 3.重点难点: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湖南中医药大学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康复医学》是一门介绍康复医学的入门课程。是护理学、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学习和认识康复医学的专业课教材。其课程内容包括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康复评定学、康复治疗学以及疾病康复学等四大方面的主干内容。为必须了解和学习康复医学基础知识的护理学、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学生就业后的规培及专业方向的选择均具有较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紧紧围绕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康复评定学、康复治疗学以及疾病康复学四大方面的主干内容展开,各部分的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面。通过不同层面知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有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通过第一部分康复医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康复的定义、对象、领域,康复医学的定义、对象、基本原则,能够把握康复、康复医学、临床医学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残疾、残疾人的概念,国际残损、残疾与残障分类,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疾病和残疾的三级预防等内容。熟悉康复的方式、基本对策、基本观点、主要方法,熟悉康复医学的内容、重要性;熟悉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功能和组成、躯体的运动生理及制动对机体的影响等内容。了解康复医学发展简史、康复的团队及康复价值观、残疾的预防、功能恢复及代偿的基本理论等内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全面理解康复医学的系统知识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第二部分康复评定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肌力的概念、徒手肌力评定的方法,肌张力的概念、肌张力异常的类型以及肌张力异常的主要表现,掌握关节活动度的概念、常用的评定方法,以及平衡、协调、ADL、失语症、构音障碍感觉、疼痛的常用评定方法等内容。熟悉影响肌力的因素、肌张力产生的生理机制及作用,熟悉关节活动度的评定分析,协调运动障碍平衡障碍的表现特征、评估方法;熟悉ADL、Barthel指数及FIM指数测定的内容;熟悉躯体感觉、疼痛的分类等内容。了解康复评定学中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协调等功能评定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一定的康复评定实践操作能力,并能够对常见的评定结果进行临床意义的判定,为康复治疗计划和方案的实施提供指导。 通过第三部分康复技术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的概念,肌力训练的原则,作业治疗的定义,康复工程的定义,言语、语言的概念;掌握传统康复的定义,康复医学中医患关系的特点等内容。熟悉物理疗法的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学科分支,是高等院校心理学各专业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了解个体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尤其掌握儿童阶段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关于生命全程的辨证发展观,以便其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等基本理论问题,掌握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打下基础。 该课程内容有两大部分组成:基本理论部分和年龄特征部分。基本理论部分侧重介绍国内外关于发展心理学的一些著名理论,主要是各个学派中较经典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年龄特征部分介绍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长、衰老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各方面发展的规律,其中以中小学阶段个体心理发展规律为重点部分。 2.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应了解与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与具体方法、发展心理学在优化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还应能运用有关知识与理论分析自己及他人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过程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问题,为后继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包括: 1、学生应了解发展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发展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解释与描述个体发展的重要理论观点,以及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等,具备相关的知识与科学的发展观,对发展心理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学生应掌握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中心理发展的重要“课题”,理解发展的原因及其复杂性,并运用相关的理论对发展中的心理年龄特征与关键问题、儿童教育现状、老年文化等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和解释,培养开放的、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将知识的运用与实践相联系的学习风格。 3、学生应掌握发展心理学研究中重要且独特的研究范式及方法,了解这些方法对于研究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并能运用于研究与实践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基本的研究技能和探究态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课程教学的重点:本课程的重点在于对人生不同阶段心理发展特点的描述与解释,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与具体研究方法在心理发展的各个时期及主题中的应用。 课程教学的难点:理解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普遍性与特殊性等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 二、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 四、学时与学分: 周学时:2 总学时:24(一学期) 总学分:2 五、开课单位:音乐教育学院 六、内容简介: 普通心理学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教育理论必修课,也是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体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意蕴,进而产生学科兴趣并形成对人心理与行为的探索态度。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好基础。 本课程共分九章,包括: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脑与心理、需要与动机、认知过程、情绪、智力与创造力、人格、个体心理发展、学习心理。 七、教学形式: 本课程以讲授法为主,同时结合演示法、图式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问题诱导法等方法和手段进行讲解。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创造发展原则等进行教学。 八、课程教材: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3月九、参考教材: 陈录生等主编《新编心理学》(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 叶奕乾主编《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8月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5月 十、考查与考试: 每学期末,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闭卷考试。 十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三)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2、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四)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2、心理学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脑与心理 (一)神经系统 1、神经元 2、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二)反射和反射弧

传统康复考试试题讲解学习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康复”的主要目的是解决(D ) A.疾病预防 B.治愈疾病 C.治疗残疾 D.功能障碍 E.卫生保健 2.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手段不包括(C) A.针灸 B.气功 C.作业治疗 D.推拿 E.拔罐 3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A) A.皇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诸病源候论 D.脾胃经 E.五十二病方 4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两大特点是(A ) A.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 B.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C.脏象学说 D.元气学说 E.经络学说 5.中医七情不包括(D) A.喜 B.怒 C.忧 D.痴 E.思 6.传统康复独特的治疗原则不包括(C ) A.调整阴阳 B.协调脏腑 C.药物治疗 D.调理气血 E.扶正祛邪 7.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理论基础(A) A.先秦 B.唐 C.宋 D.明 E.清 8,。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起源最早追溯与( D ) A.解剖学 B.病因学 C.病机学 D.中国传统哲学 E.病理学 二.多选题 9.指导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核心思想的(AB ) A.整体康复 B.辨证康复 C.综合康复 D.全面康复 E.早期康复 10.传统康复医学的理论与康复技术的学术繁荣时期为(BDE) A.唐 B.宋 C.明 D.金 E.元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十二经循行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D ) A.胸部 B.头面部 C.上肢部 D.手足部 E.下肢部 2.以“手足、阴阳、脏腑”命名的是(C) A.十二别经 B.十五络脉 C.十二经脉 D.奇经八脉 E.十二皮部 3.小肠经和心经衔接于( B ) A.无名指 B.小指 C.中指 D.食指 E.拇指 4.下列穴位中,不属于足阳明胃经的是(C ) A.足三里 B.天枢 C.中脘 D.丰隆 E.内庭 5.足三阳经在躯体的分布规律是(E ) A.太阳在前,阳明居中,少阳位后 B.阳明在前,太阳居中,少阳位后 C.少阳在前,太阳居中,阳明位后 D.太阳在前,少阳居中,阳明位后 E.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位后 6,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C) A.足阙阴肝经与手阳明大肠经 B.手阙阴心包经与手太阳小肠经 C.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 D.足少阳胆经与手阙阴心包经 E.足太阳脾经与手太阳肺经 7.患儿男,7岁。夜睡后不知排尿,常在尿床后方完全清醒,尤其当阴雨天活冬季加重,常每夜遗尿2~3次,怕冷,近3年症状加重。若选取下列穴位治疗,最佳的是(A ) A.气海 B.关元 C.中极 D.水分 E.阴陵泉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 三、考核要求 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 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 三、考核要求 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一)意识的性质 (二)催眠现象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识记:意识、无意识 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 三、考核要求 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一)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 (二)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

《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康复医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Rehabilitation Medicine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144 讲课学时:125 实验学时:19 学分:8 适用对象: 针推专业(康复医学方向)学生 先修课程: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一门医学。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烈性传染病得以控制和消灭,人类平均期望寿命值延长、人口老化,慢性病和老年病比例大大增加,加之交道事故和其他意外伤害事件增多,社会上的残疾人口也相应增加,患者和医务人员也都不能仅仅满足于单纯的治病,而要求功能也能得到保存和恢复,渴望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所有这些都为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社会动力,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也为康复医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康复医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阐明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见的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等内容。使学生对功能障碍的治疗原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对功能障碍的基本评定方法和处置原则、治疗技术能较熟悉掌握。通过康复医学的教学使学生对现代医学模式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辨证的和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拓展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康复医学教学内容以功能障碍为核心,着重阐明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工作内容(包括功能障碍的评定和治疗),要求达到将理论、原则与技术方法相贯穿联系,以使学生对康复医学有较全面的了解,掌握常用评定方法和康复技术。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一讲康复医学概论 教学要求: 掌握1.掌握康复、康复医学的概念、服务对象,认识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 支,认识它区别于临床医学的独有特性。2.掌握康复医学的组成,工作内容,工作方式。 熟悉 1.熟悉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相互关系。 2.熟悉中医康复学与中医养生学的区别。了解1.了解中西医结合康复学的特点。教学内容: 一、康复的定义 二、康复医学的定义 三、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四、康复医学的组成 五、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 六、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 第二讲康复学发展简史、机构设置 教学要求: 熟悉1.熟悉康复医疗机构特点。了解1.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史。 2.了解中西医结合康复学的发展前景。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编撰日期: 一、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职业基础课 计划总时: 学分: 实践课时比例(%): 是否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 二、教学内容描述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是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市场营销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主要学习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运用心理学有关理论,分析、评价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指导广告策划活动有一定实际能力方面的要求,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性同能力同步发展的课程。 开设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根本目的与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心理与脑的唯物关系以及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能动性,进而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抵御机械唯物主义和各种各样的唯心主义对心理曲解的能力,了解有关消费者消费心理与行为领域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规律和特点,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原则、策略和方法。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是该学科的基础课。

五、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教学大纲是本专业“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经

过反复研究总结教学实践,并综合分析相关课程关系的基础上,制订本大纲。 本大纲将教学基本内容按照对学生要求的熟练程度依次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各章节具体内容、要求及教学重难点说明如下: 第一章消费心理学入门 第二章教学内容: (1)心理的表现形式及相互关系 (2)几个很重要概念 (3)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模式 (4)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对象 (5)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形成与发展简史 (6)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 (1)了解:消费者、消费者心理、消费者行为等几个重要概念,人类心理活动产生的基本规律,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形成与发展简史 (2)理解:心理的表现形式及相互关系,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间的关系 (3)掌握:影响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因素,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对象 教学重点: (1)心理的表现形式 (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3)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对象 (4)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1)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 (2)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关系 第二章消费者信息获得 教学内容: (1)消费者的注意 (2)消费者的感觉 (3)消费者的知觉 (4)消费者的学习与记忆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 本课程力图让学生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及基本过程,培养学生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态度,形成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提高心理实验设计理论水平及实验操作能力,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及方法,具备独立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报告撰写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心理学研究及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实验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心理学各专业方向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学生升学必考科目之一。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及前后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先修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了解实验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授,让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认识和理解科学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对实验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学习运用基本实验方法分析实际心理学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和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把握两点:一是要力求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点。实验心理学是一门既广博又精深的学科,需要考生综合已学的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达到体验心理学研究过程,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思想道德及职业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良好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科学研究伦理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踏实做事,诚信做人的道德品质。 2.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初步掌握心理实验研究的基本变量,实验设计,实验实施,结果分析,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实验心理学的经典研究技术及方法,感觉实验,知觉试验,记忆实验等。 3.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通过对实验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在理解了实验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对实际生活中和心理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现象做出初步分析和评价,并能够使用实验心理学中提供的方法和工具指导和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2)方法能力:本课程的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给出实验目的、内容、要求及讨论提示。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 适用专业: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 总学时数: 34 (理论28学时: 自主6学时) 学分数: 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医学学科。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以及民众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医学学生必须掌握康复医学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服务大众,促进人民健康。本门课程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临床课程,于第八学期开设。其教学目的和要求为: 1.明确康复医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康复与康复医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常用的功能障碍评定方法、康复治疗技术及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原则与方法,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史、康复医学工作方式以及康复医学领域的新进展。 通过康复医学课程的学习,了解康复医学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树立早期康复的理念,强化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的观念,并掌握一定的临床康复治疗手段,以便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指导或介绍病人应用康复疗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概论(4 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康复与康复医学的概念、基本工作内容和对象,熟悉康复医学的工作 方式及各专业的职责,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史。 2.掌握功能、残疾和健康的概念; 掌握ICP 国际分类的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 系,建立基于ICP框架之上的整体康复观念。 I教学内容 1康复和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 康复医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康复医学的特点,康复医学学科的内容,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各类康复机构。 2.残疾的概念; 残疾的国际分类: ICP框架: 残疾的预防。 第二章康复医学相关基础( 3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 人体运动学的概念、骨与关节的运动学、制动时机体的影响、中枢神经的可塑性。 2理解: 运动的生理效应、骨与肌肉的生物力学、神经反射 3.了解: 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中枢神经发育机制、脑老化 [教学内容] 1.人体运动学: 骨与关节的运动学、动力学。 2.人体生物力学: 骨与肌肉的生物力学、骨痂的生物力学、应力对骨生长的作用。 3. 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运动的生理效应、制动对机体的重响。 4.神经学基础: 中枢神经发育机制、神经反射、中枢神经的可塑性、脑老化。 第三章康复医学评定(3学时) [目的要求1 1.掌握:功能评定的基本概念和国际功能分类的定义以及运动功能评定的基本内容。 2.理解: 各种功能评定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师范生必修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内容主要介绍心理现象及其活动与发展的规律,教育应关注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方法,应用心理学原理改善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 2、教学对象 ①全校师范类学生,按教学计划于一年级下学期开设。②非师范类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滚动开设。 3、教学目的 该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使师范生认识教育情境中的一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懂得儿童少年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为他们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掌握教育教学规律、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具体目标如下: ①识别教育情境中的一般心理现象。 ②理解教育情境中的心理学基本规律。 ③能应用心理学基本知识分析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理性地评价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水平。 ④能初步综合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教育实践的假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理性地提出改善教育教学行为的合理措施,理性地提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措施,为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4、教学要求 ①坚持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原则。 ②以课堂教学为主,组织与指导好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③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④围绕能力培养和良好教育素养组织教学。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考核以独立思考能力为核心,着重检测学生判断心理问题、分析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的认知能力。 期末考试形式:闭卷。 统一考试时间(以学校教务处期末考试安排为准),统一命题、随机合成试卷、以流水作业方式统一阅卷。 期末考试题型:名词(5题,15%);心理现象辨别(10题,20%);观点判断与分析(3题,15%);简答(5题,25%);应用(1-2题,10%+15%)。命题内容和程度依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命题范围不超出使用教材和学期统一要求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学业成绩评价:平时成绩(含考勤、作业、期中考查)占总成绩的25%;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5%。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5、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要求

传统康复方法学试题B

传统康复方法学试题B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肝经穴的是(A)。 A 光明 B 睛明 C 太冲 D 孔最 E 养老 2. 三叉神经痛针刺按三叉神经分布区第一支,常取攒竹、鱼腰、丝竹空以及哪个穴(A)。 A 阳白 B 足三里 C 颊车、完骨 D 太冲 E 风池 3.十二经脉之海为(C)。 A 任脉 B 督脉 C 冲脉 D 阴维脉 E阳维脉 4.消食导滞属于(A)。 A 消法 B 下法 C 湿法 D 清法 E 补法 5.透营转气属于(D)。 A 消法 B 下法 C 湿法 D 清法 E 补法 6.局部或单一关节的治疗每次所需时间为(A)。 A 10—20分钟 B 15—25分钟 C 20—30分钟 D 25—35分钟 E 40—45分钟 7.回阳救逆属于(C)。 A 消法 B 下法 C 湿法 D 清法 E 补法 8.下列哪项不属于艾炙(E)。 A 艾条炙 B 艾柱炙 C 温针灸 D 温炙器炙 E 天炙 9.合谷穴属于哪一条经络?(A) A 手阳明大肠经 B 手太阳小肠经 C 手少阳三焦经 D 手太阴肺经 E 手少阴心经 10.针灸选穴的基本原则为(C)。 A 近部取穴 B 远部取穴 C 循经取穴 D 随证取穴 E 循症取穴 11.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 C ) A 易伤人体上部及肌表 B 易生风动血 C易耗气伤津 D易为阳热症状 E 易凝滞收敛 12.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 D ) A 督脉 B 带脉 C 任脉 D 冲脉 E 络脉 13.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八寸以下的经脉是( B ) A 足太阴脾经 B 足厥阴肝经 C 足少阴肾经 D足阳明胃经 E 足太阳膀胱经 14.十二经中具有两条别络的经脉是(B ) A 足少阴肾经 B 足太阴脾经 C 手少阴心经 D 手太阴肺经 E 足厥阴肝经 15.手三阳经的走向为(B ) A 胸走手 B 手走头 C 足走腹 D 腹走头 E 腹走手 16.肘横纹至腕横纹( E ) A 9寸 B 8寸 C 5寸 D14寸 E12寸 17.痰色白而清稀者属于( B ) A 热痰 B 寒痰 C 燥痰 D 风痰 E 湿痰 18.醒脑开窍法多用于治疗( D ) A 偏瘫 B 脑瘫 C 脊髓损伤 D血管性痴呆 E 颈椎病 19.五软是哪种疾病的表现( A ) A 脑瘫 B 偏瘫 C 颈椎病 D 脊髓损伤 E 肩周炎 20.高血压主要的临床表现(A)。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人民卫生出版社第版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使用) 前言 康复医学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独特治疗技术的医学学科,是应用各种措施促进伤、病、残者功能恢复的医学。本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 通过学习使医学生树立现代康复理念,了解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康复治疗,掌握临床常见病损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能采用恰当的方法行床旁早期康复,选择适当的疾病、恰当的时机送诊康复,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和选用矫形器等。 本课程需要医用物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人体发育学、运动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中医学基础相关知识作基础。 本大纲根据南登崑教授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五版编写。参考卓大宏主编《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 课堂讲授、实验、自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及临床示教相结合。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必修课使用,预防医学、护理学、检验医学等专业选修课学生参照使用,内容分掌握(必须深刻理解、

记忆和融会贯通)、熟悉(理解概念和意义)、了解三部分,学生要按上述要求学习掌握。本课程课堂教学51学时,临床示教3学时。 参考学时分配 内容理论学时 数 实验学时数 康复医学概论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康复医学评定 康复治疗技术 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 骨关节病损的康复内脏疾病的康复 其他常见疾病康复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3 3 9 6 9 9 3 6 3 1 2 合计51 3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 目的要求 掌握康复及康复医学定义。 熟悉康复医学的组成及工作方式。 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地位、残疾问题。 教学内容 1、康复:综合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措施,对伤病后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功能障碍进行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干预,尽可能改善患者的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回归社会。 2、康复医学是一个运用多种手段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完整版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 纲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编号:(901003) 2.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3.总课时:44 4.总学分:2.5 5.开课时间:第四学期 6.适用专业:师范生 7.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是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立足于学院“一实二高三强四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为学生学习《普通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课程提供理论支撑,而且给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提供实践指导,特别是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地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而且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主要的是为其日后在中小学工作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 1.教学目的: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心理学观念,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强化解决教育实践中典型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学教师。 2.教学要求:

第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做到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具体的教学案例,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所突破,形成特色,以适应教学使用。第二,为了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对教学内容不做过细要求,注重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苛求教师,但强调教师的专长,让学生在教师的专长上受益。 3.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观影、自学、团体心理辅导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各种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心理现象的本质、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五、课外作业 自学作业2次、复习作业1次、观影报告1次、团体心理辅导报告1次 六、课程考核 1.考试方式: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课堂笔记、作业、观影笔记、章节重难点考核、开卷笔试等考核方式. 2.考试次数:共9次,其中平时考核5次,阶段考核3次,结课考核1次。 3.记分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方式。 4.课程总评成绩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