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六经辨证治疗突发性耳聋49例
突发性耳聋之中医药治疗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药治疗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教授彭斌博士突发性亦称特发性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一侧耳居多,听力损失多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可同时或先后伴有耳鸣及眩晕,除第Ⅷ对脑神经外,无其他脑神经症状。
发病年龄以4O岁左右中年人居多,发病率每年约5~20/10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本病属于耳科急症,应在发病后尽早治疗,以抢救听力。
少数患者有自愈倾向,则疗效较好,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能成为永久性耳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称本病为暴聋,指出:“暴聋是因邪犯耳窍、起病迅速的感音神经性聋,主要指特发性暴聋(突发性聋)”。
古代文献中所谓风聋、卒聋、热聋、火聋、厥聋、气聋、肝火聋、痰火聋、窍闭等,可能与此病有关。
暴聋之名最早见于《素问·厥论》:“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可能是指流行性腮腺炎所致。
“暴聋多实”,古代文献中凡论暴聋而病机属实者,可能与本病有关。
《内经》中对暴聋实证病机论述颇多。
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至真要大论”、“五常政大论”、“热论”等篇,指出了暴聋因于风、寒、暑、湿、燥、火为患的病因病理。
【中医病因病机】耳属清窍,贵在清空通利。
凡六淫外感,脏腑不平,气机逆乱,生气不足,皆致耳窍窒塞,清窍不利,功能失司,发为突聋、耳鸣。
然暴起多实,渐起多虚,故本病以实证病机居多,但亦有虚证病机者。
其病程长者,与“感音神经性聋”辨治无异。
1、风邪犯耳:外感风邪,肺金不利,邪闭葱笼,故令。
清·尤在泾《医学读书记》说:“肺之络会于耳中,肺受风火,久而不清,窍与络则为之闭,所以鼻塞不闻香臭,鸣不能闻音声也。
”《温热经纬·外感温热篇》亦谓:“耳为肾水之外候,然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金受火烁,则”。
2、肝火上扰:情志忧郁,肝郁化火,或暴怒伤肝,气机上逆,肝火上扰清窍,致耳窍功能失司,听力障碍。
老中医治疗突发性耳聋病例

老中医治疗突发性耳聋病例特发性突聋(idiopathic sudden hearing loss,ISHL),又称为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msring loss,SSHL),文中简称突聋,是指原因尚不明确、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表现为听力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急剧下降至最低点,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
单耳发病较多见。
该病中医认为属于“暴聋”范畴。
最早见于《素问·厥论篇》:“少阳之厥,则暴聋”。
《景岳全书》将此病称为“闭”,其中“火闭”、“气闭”、“穷闭”及“邪闭”多为“暴聋”的范畴。
《丹溪心法·卷四》将“厥”称为“厥聋”。
在阴平阳秘的状态下,气血运行如常,如阴阳失调,就会导致气血运行失常,出现多种临床症状。
现代中医多认同由于肝气郁结,且气逆于上,出现阴阳失常相生相制,可致暴聋,且认为是本病共同的病因病机,而不再以“气聋”、“厥聋”划分。
《诸病源候论》称其“宗脉之所聚,其气通于耳”,一旦正虚风邪乘虚而入,“其经脉虚,风邪乘之”,可能有损听力,“使经脉痞塞不通,故为耳聋”。
《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二·耳证门》提出:“治耳聋当以通气开郁为主。
”典病例患者,男,52岁,2011年8月诊。
自述1年前夜寐,睡至夜半子时许忽发右耳隐痛,耳内闷胀作痛,晨起现右耳失聪。
于多家医院中西医诊治,CT、内诊等查无器质性病变,诊为“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欠佳。
现右耳听力明显下降;8月6日前来纪老诊室就诊。
患者自述近日情志不舒,伴神疲倦怠、而色失华,目赤,眠差心烦,口苦,咽干,便秘,夜寐欠佳,脉弦数,舌红,苔黄腻。
吾师诊为“暴聋”,证属中气不足,肝郁化火。
取左侧四渎穴、液门、行间、百会行恢刺法,左侧天牖穴以疾刺重提插法,直刺进针0.5-1寸,以加大刺激强度,使穴感达到左侧面部,并有鼓膜外凸感为佳。
留针20 min,期间行针2次,刺后患者自觉右耳闷胀感明显减轻。
突发性耳聋之中医药治疗

突发性耳聋之中医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定义和症状突发性耳聋是指在短时间内耳部出现听力下降。
通常是在无明显外伤、感染和耳内分泌障碍等因素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症状包括耳鸣、听力下降、听声音不清等。
中医诊断突发性耳聋中医认为突发性耳聋的病因主要是肝肾不足和气血不足。
在诊断时,中医医师要先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病史、家族史等,然后进行望、闻、问、切的四诊,以确定病因和证候。
中医治疗突发性耳聋针灸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主要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身体气血和器官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太冲、大敦、听会等。
草药中药治疗突发性耳聋通常采用中药配方,因为单个草药的作用有限。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山茱萸等。
这些中药能够调节人体气血、肝肾功能,从而改善听力。
推拿推拿常用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通过按摩、拍打等方式刺激头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听力。
常用的穴位有百会、风池、天柱等。
其他治疗方法除了针灸、草药、推拿外,中医还常采用艾灸、拔罐等治疗方法,这些方法能够调节人体经络、气血,从而改善听力。
预防突发性耳聋预防突发性耳聋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耳科疾病的发生,还能够保护人体听觉器官的健康。
以下是几条预防突发性耳聋的方法:•避免长时间听力过度疲劳的环境;•避免高强度的噪音环境;•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吸烟、少饮酒、保持充足的睡眠等。
,中医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是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调节人体气血、肝肾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听力的目的。
预防突发性耳聋更加重要,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经方治疗耳鸣耳聋验案4则

囝 ! ! 璺 竺 堂 苎 ! 塑
中 医 药
桑
失当, 脾肾不足 , 清扬不升 , 无 以温养 四 肢 及 耳 窍 , 轻, 心烦 、 口干等 稍缓 , 睡 眠稍有 改 善 。复查 听力 : 左 故见怕冷 、 耳鸣、 耳聋 、 头晕等 ; 患者 平 素 心烦 . 对 外 耳 低频 下 降 , 平 均听 阈 4 0 d B, 右 耳正 常 。
陈某 , 女, 4 4岁 。2 0 1 5年 3月 1 2 日初诊 。
患者 1 周 前左 耳 听力 突 然 下 降 ,伴 耳 鸣不 休 , 不多见 , 患 者 听 力 提 高 明显 , 当 因辨 证 精 当 , 清 心 呈 电流 声 , 偶 有头 晕 头痛 , 无 耳 内胀 闷感 , 无 眩晕及 火 、 滋 肾精 以 充 养 耳 窍 , 双 耳 得 以通 利 且 滋 养 , 故
苓 桂术 甘汤虽然 主要 治疗 痰饮之 证 .但根 据 中 之效 。临床 上应详 细参详 , 灵活运 用 , 方 能获佳 效 。
医学 之“ 同病 异治 ” 、 “ 异 病 同治 ” 的理 论 , 本 方所 治疾
病颇 多 。本 文 中四个 典 型病案 , 皆与水 湿 痰饮有 关 。
胸腔 积 液 、 腹水 、 口角 流涎 、 心 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液 等均 为水 邪 的
疏 肝泻 火 、 补 气通 窍之 功效 。 2 小 柴胡汤 治经 期突 聋案
芩、 栀子 、 淡 豆 豉 泻 火 除烦 , 芍药、 阿胶 、 熟 地 滋 肾 填精 , 加郁金 、 合 欢皮 疏 肝 解郁 , 故 心 烦 失 眠得 解 ,
口干 亦 有 所 改 善 。运 用 黄 连 阿胶 汤 治疗 突 聋 临 床
余某 。 男, 2 8 岁 。2 0 1 4年 1 O月 2 4日初诊 。
中医六经辨证治疗突发性耳聋49例疗效观察

[ 3 ] 左 今理 , 高杨. 神经内科住 院患者护理安全 隐患分 析与 防范措 施[ J ] . 青海 医药杂
志, 2 0 1 0, 7( 3 0) : 1 0 6 . 1 0 7 . [ 4 ] 吴蓓茸 , 韩丹玲 , 郑 小春 显微 外科 术后疼 痛的护 理[ J ] 现代 中西 医结合 杂志 ,
1 . 人 性 化 的 术 前 护 理
1 . 1 人性化的住院院环境 : 责任 护士应热情介 绍病房环境 , 如护士站 、 医生办公室 、 开水间 , 并主动介绍 自己及主管医生 , 使患者尽快熟悉新 环境 , 减 少陌生感 、 不安 全 感 。责态度热情的为患者提供干净 、 整洁的病 房 , 病房趋 向家居化 , 病 房配备 电视 、 卫 生问 、 沐浴设施 , 减轻患者进入医院的紧张感 , 病 房还 配有绿色 植物 , 使患者 感到生命 力。房间温度 2 2~ 2 4 。 C , 湿度 4 ( 】 %~ 6 o %, 有 中央空调 , 室 内空 气新鲜 , 窗户有 窗帘 可 以 遮挡 阳 光 。 1 . 2人性化的一般护理 : 患者人 院后需 要进 行常规 检查 , 每次检查 前责任 护士都告 之 其该项 检查的 目的 、 意 义和注意事项 , 并做好详细的解 释、 指导 、 准备 工作 。尽可能满 足患者的合 理需求 , 提高相关知识知 晓率 [ 2 ] 。陪同做好 每项检查 , 让 患者随 时感 到关 怀 的存 在 。 1 3人性 化的术前指导 : 责任护 士护理 在手 术前要 主动探访 , 以热 情周到 的服务 和 高 度的责任 心向患者做好术前说明 , 耐心 回答患者 的问题 , 向患 者介绍本次 手术的 主刀 医师和麻 醉师 , 指导患者学会调节 自我 情绪 , 学习术 中注意 事项 , 通过 了解基本 手术情 况来 改善患者 的紧张 、 焦虑 、 情绪 , 同时 为良好 的护患关系建立打下基础 3。 2人 性化 的 术 后 护 理 2 . 1人性 化 的 疼 痛 处 理 : 手外科术后疼痛 、 血管痉挛 、 伤 口感 染 是 手 外科 主 要 的 病 情 不利 因素 。术后疼 痛与患 者个体耐受程度 有关 , 并取 决于患 者的个性 特征 。疼 痛对全 身各 系统都有影 响, 会使交感 神经 兴奋 , 引起 血管 收缩 、 痉挛, 使机体 释放许 多损 伤 因 子, 如前列腺素 、 5一 羟色胺等 , 加剧了血管 收缩 、 痉挛 , 发生 血管危 象, 从 而影 响手术 的 成功 L 4 j 。责 任护士应经常 与患者沟通 , 了解疼痛 发生 的原 因 , 做好评估并做 出相应 的护 理措施 。若 是手术引起的疼痛 , 可按 医嘱予 曲马多或度 冷 丁肌内注射 止痛 、 镇静 ; 若是 心理或其 他方面造成的疼痛 , 应告知 患者如何 应对 : 如 向他 人适 当表达疼 痛 , 与他人 沟
中医医案——突发耳聋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热、疏风、通窍法治愈暴聋病案:赵某,男,40岁。
初诊:1986年8月7日。
主诉及病史:一个月前曾患感冒。
感冒愈后第三天,突然右耳暴聋,时时蝉鸣,并有堵塞感。
病后曾服中药并结合针灸连续治疗20多天,不见好转。
诊查:体质素壮,面色红润。
舌红无苔,脉弦数。
辨证:风热上扰清空,蔽塞经气所致暴聋。
治法:清热疏风通窍。
处方:柴胡10g 葛根15g 薄荷4g 板蓝根30g 黄芩10g 栀子12g 木通10g 石菖蒲10g 全蝎3g 蝉蜕15g 路路通15g 甘草10g 3剂二诊:8月10日。
耳鸣发堵感消失,耳聋显著减轻,效不更方。
按原方再服药3剂后,听力恢复正常,遂嘱停药。
按语耳聋一证,多责之足少阴肾、手少阳三焦与足少阳胆三经。
因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两经从耳后入耳中。
本案系外感之后余邪未清,风1热之邪上扰清空,经气受阻闭塞不通,故耳暴聋并有堵塞感;风火相煽,故蝉鸣不已。
方中以柴胡、黄芩、栀子、板蓝根清泄少阳之热;蝉衣、薄荷疏风清热以治其本;菖蒲、全蝎、路路通开闭通窍以治其标,药后风热祛,经气通,而收全功。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233-234,郭中元医案。
郭中元,1925年生,北京市密云县人,主任中医师。
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潜心精读医典,汇通各家。
对《内经》、《温病条辨》、《医宗金鉴》、《脾胃论》等专著尤为精通。
1950年取得医师资格,1953年就读于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再次深造。
先后在河北省省直机关中医门诊部、河北省中医研究所、河北省中医研究院、河北省保定地区中医医院等处历任科研组长、学术研究室负责人、内科主任等职务,兼任河北省中医学会理事。
郭氏从事中医工作数十年,临床经验丰富,善治内科杂证,尤其对温病及肝肾疾患更为擅长,处方用药,喜依古人方义,结合自己经验,拟制新方,用后每获奇效。
耳聋的中医辨证治疗

耳聋的中医辨证治疗耳聋是一种常见疾病,大家一定都很熟悉,耳聋患者不仅身体上受到很大的伤害,而且心理上也会受到伤害,他们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人一等,觉得自己不完整,那么耳聋后的中医辨证治疗有哪些方法呢?一、辨证选方1、风热侵袭治法:疏风清热,解毒通窍。
方药: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
金银花20g,连翘15g,桔梗12g,薄荷3g,淡竹叶6g,甘草6g,荆芥穗10g,淡豆鼓10g,牛蒡子12g,芦根10g。
有咳嗽者,加楷把叶、杏仁:鼻塞多涕者,加苍耳子、辛夷;头痛乏力者,加白芷、川芎;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还可酌用石菖蒲、路路通等,以行气通窍。
2、肝火上扰治法:疏肝泄火,开郁通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龙胆草12g,泽泻12g,木通10g,车前子15g,当归10g,柴胡9g,生地黄15g(近代方有黄芩9g,栀子10g)。
便秘者加大黄;若下焦湿热不甚者可酌减木通、泽泻等药;若肾虚较甚,虚实挟杂的,可酌加丹皮、女贞子、旱莲草等。
3、痰热郁结治法:化痰清火,和胃降浊。
方药:加味二陈汤(《医宗金鉴》)。
法半夏、陈皮各10g,茯苓15g,甘草6g,黄芩10g,黄连6g,薄荷3g,生姜9g。
加入杏仁、瓜蒌仁、胆南星之属则除痰之力更强;失眠加远志、龙骨;郁结甚加浙贝母、天花粉;若因恼怒转加,可选用柴胡,青皮、连翘、郁金,效果更佳。
4、肾精亏损治法:补肾益精,滋肾降火。
方药:耳聋左慈丸加减(《小儿药证直诀》)。
熟地黄15g,山茱萸15g,山药15g,牡丹皮10g,茯苓12g,泽泻12g,柴胡6g,磁石15g。
补肾益精可加枸杞子、女贞子、何首乌、龟板、附子;养心宁神可加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夜交藤;芳香开窍可加藿香、佩蓝、麝香;气血双亏加用黄芪、白术、大枣、当归。
5、脾胃虚弱治法:健脾益气,补中升阳。
方药:益气聪明汤(《证汉准绳》)。
黄芪15g,人参10g,升麻10g,葛根10g,蔓荆子15g,芍药12g,黄柏10g,炙甘草6g。
中医医案——突发性耳聋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暴聋病案:曾某,男,21岁,2013年4月27日。
主诉:双耳突发听力下降6天。
病史:该患者6天前因感冒后出现双耳听力下降,伴有耳鸣,耳塞感,恶寒,无汗,颈部不适,项背不舒。
未作任何系统治疗,听力下降及耳鸣日渐加重,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
初诊:双耳听力下降,伴有耳鸣,耳塞感,恶风寒,无汗,颈部不适,项背不舒,精神状态良好,睡眠、饮食及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紧。
查体:体温:36.2℃,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5/80mmHg,双耳外观正常,耳道壁略充血,耳道内无异常分泌物,鼓膜完整,标志清,粗测双耳听力下降。
音叉试验:右耳AC>BC,左耳BC>AC,WT偏向右侧。
TCD: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降低。
西医诊断:突发性耳聋(双耳)中医诊断:双耳暴聋辨证审机:素体阳虚,起居不慎,感受风寒,阳虚气怯,感寒之后直中少阴之窍,寒性凝滞,寒主收引,耳窍闭塞。
治法:温阳散寒,启闭开窍。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炙甘草60克白芷20克石菖蒲30克葛根100克细辛10克(后下煎10分钟) 麻黄10克(先煎10分钟去上沫) 制附片60克(加蜂蜜2两先煎1小时)。
七剂日二次,水煎服。
二诊:2013年5月4日。
患者服药后,汗出,恶风寒证罢,耳鸣,耳塞感减轻,听力明显好转,颈部不适缓解,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紧。
音叉试验:左耳BC>AC,但AC较初诊时明显增大,WT偏向右侧。
原方加丹参20克。
方药:葛根100克丹参20克炙甘草60克细辛10克(后下煎10分钟) 白芷20克石菖蒲30克麻黄10克(先煎10分钟去上沫) 制附片60克(加蜂蜜2两先煎1小时)。
七剂日二次,水煎服。
三诊:2013年5月11日。
患者服药后,双耳听力恢复正常,余证消失,音叉试验正常,TCD:正常,病情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