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学家如何看待宗教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历史学家如何看待宗教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现象,贯穿了漫长的历史长河。
对于历史学家而言,宗教在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复杂且多面的,其作用既深远又微妙。
宗教在古代社会常常成为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纽带。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理解的时期,宗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对世界的解释框架,给予了他们心灵上的慰藉和安全感。
例如,古埃及人对太阳神拉的崇拜,不仅是一种精神寄托,更促使了大规模的宗教仪式和建筑活动的产生。
这些活动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组织和协作。
宗教的教义和仪式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为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提供了基础。
宗教在文化传承方面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许多宗教经典本身就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包含了丰富的哲学、道德、伦理观念以及文学艺术元素。
例如,《圣经》对于西方文化的影响深远,不仅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还为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佛教的经典著作如《金刚经》《心经》等,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对亚洲各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宗教的传播往往伴随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文明的进步。
从政治角度来看,宗教在某些历史时期成为统治阶层巩固权力的工具。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教会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影响力,国王的加冕需要得到教会的认可,教会的教义和法规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在这种情况下,宗教成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
然而,宗教也可能成为引发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的因素。
当宗教教义与现实社会的不平等和压迫相冲突时,宗教改革运动便应运而生。
例如,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挑战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对欧洲的政治格局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领域,宗教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一些宗教场所如寺庙、教堂等,成为了商业活动的中心。
宗教节日和庆典往往会带动消费和贸易的繁荣。
同时,宗教组织在历史上也曾经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对经济资源的分配和流通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世界历史中的宗教信仰与传播

世界历史中的宗教信仰与传播宗教信仰作为人类文明中重要的一环,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宗教信仰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世界历史中宗教信仰的起源、传播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宗教信仰的起源人类的宗教信仰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
在人类还未形成现代社会的初期,宗教信仰就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宗教信仰的起源多种多样,有的源自对自然力量的崇拜,有的由古老的神话故事演变而来。
例如,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起源于尼罗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尼罗河的洪水带给埃及人富饶的土地,因此,他们崇拜河神。
而印度教则诞生于古印度的雅利安人,他们崇拜众多的神明,认为神明统治着一切。
二、宗教信仰的传播1. 随着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不同宗教的传播变得更加频繁。
这种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战争征服、贸易传播、传教士活动等。
例如,罗马帝国在征服地区时,往往会将自己的宗教信仰强加给被征服的民族,从而迅速传播罗马天神信仰。
另外,一些宗教也通过贸易和商业活动来传播,如佛教的传播就与丝绸之路的经济交流密切相关。
2. 传教士活动是宗教信仰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传教士们以自己的信仰为核心,通过传播教义、开设学校、医院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他们的宗教群体。
例如,基督教的传播在欧洲殖民时代尤为活跃,当时的探险家和殖民者将基督教带到了全球各个角落。
三、宗教信仰对社会的影响宗教信仰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信仰体系,更是对整个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力量。
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方面,宗教信仰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政治影响:宗教信仰经常与政治权力紧密相连。
在某些国家,宗教领袖甚至会直接参与政治决策。
例如,伊斯兰教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巨大,很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都与伊斯兰教的教义相关。
2. 经济影响:宗教信仰对经济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某些社会中,宗教信仰鼓励人们勤劳、诚实和慷慨,从而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宗教地点也会成为一种经济资源,吸引着大量的朝圣者和游客,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宗教五大功能的具体作用

宗教五大功能的具体作用宗教主要具有世界观功能、社会组织功能、协调稳定功能、道德规范功能、文化功能。
宗教是人们认识宇宙、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种意识形式,从而采取的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因而宗教是一种世界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达,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科学文化教育还比较落后,特别在建立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制度转轨的阵痛和传统利益格局的被打破。
当人们不能正确解释和改变自然与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驾驭自己的命运时,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到宗教里去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调适人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矛盾,借以寻找精神庇护和寄托。
因此,宗教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具有世界观的功能。
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是包括信教群众、宗教在职人员、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场所在内的一种社会实体。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各种宗教都形成了各自比较稳固的组织体系、典章制度、经典教义和活动方式,形成了一批专门的宗教教职人员,通过各种宗教组织联系广大信教群众,具有很强的社会组织功能。
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后,宗教活动恢复为公开、合法的活动,宗教的组织功能又有所恢复和加强。
例如在救灾赈灾、希望工程、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宗教界一呼百应,踊跃行动,发挥积极的组织功能和作用。
宗教协调功能是指宗教力图协调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是宗教的重要功能之一。
就是说,在人们不能完全驾驭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时,宗教要求人们以百倍的虔诚,全身心的皈依,使人和天交相感应,以达“成事”,从而调适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
又如宗教宣扬“自觉觉他”、“自度度他”、“普渡众生”、“荣神益人”、“两世吉庆”、“爱一切人”、“敬畏上帝、尊敬君主”,调适人与社会的关系,宗教通过人们对于其命运和幸福的“来世”的向往和祈祷,为人们提供一种感情上的支持和心灵上的慰藉;通过宗教崇拜和礼拜仪式所表现出的脱离俗世的超然心理,为人们提供一种特殊的安全感和稳固的一致性。
宗教与人类社会的影响

宗教与人类社会的影响宗教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自古以来,宗教一直是人们信仰和寻找心灵慰藉的港湾,同时也承载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社会秩序等重要元素。
在本文中,将探讨宗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历史、道德、文化、教育等角度进行分析。
一、宗教的历史影响宗教在人类历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宗教的出现和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的进程相伴。
从远古的原始宗教到现今世界各地的大型宗教体系,宗教一直是人类探索自身和世界意义的重要途径。
宗教信仰不仅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安慰与指引,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所崇尚的仁爱、和平等理念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二、宗教的道德影响宗教对于道德观念的形成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宗教信仰赋予人类社会共同的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通过教义、经文等方式传递给信徒。
宗教的道德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准则,塑造了人的品质与品行。
例如,基督教强调爱与仁慈,伊斯兰教重视公平与正义,佛教强调慈悲与智慧。
这些道德观念在社会中产生了正面的影响,促进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三、宗教的文化影响宗教对人类社会的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宗教信仰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
例如,基督教的圣诞节,伊斯兰教的开齋節和古尔邦节等,都成为了世界各地人们庆祝的重要节日。
同时,宗教的文化影响也体现在艺术、建筑和文学等方面。
例如,耶路撒冷的圣殿山、印度的教寺以及世界各地的教堂等都是宗教文化的重要代表。
四、宗教的教育影响宗教对教育的影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宗教不仅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教育的方式。
通过宗教教育,人们学习到宗教经典、教义和价值观念。
宗教教育不仅培养了人们的宗教信仰,也为人们提供了思考人生意义、品格修养等方面的教导和启示。
尤其在一些宗教教育体系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宗教教育对于人们的教育修养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宗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宗教在历史、道德、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世界历史上的宗教变迁与发展趋势

世界历史上的宗教变迁与发展趋势近两千年来,宗教在世界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信仰、思想和生活方式,还深刻影响着全球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在这些年里,各种宗教自然地形成、发展、分裂、融合、变革,也造就出了无数绚烂多彩的历史。
一、宗教的根源宗教在人类的发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的宗教形式为原始宗教,其信仰形式主要围绕着自然崇拜和崇拜祖先展开。
原始宗教起源于上古时代,时代环境复杂,文化交织,根据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传承,原始宗教在不同的地域演化成了不同的宗教,如远古时期波利尼西亚人用神踏板制作了风洞乐器,这种乐器也被称作“魔戒”,被他们用来赞美神灵。
这些文化因素形成了不同的信仰体系和宗教形态,世界上的一些大型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宗教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二、宗教的传播与融合宗教始终都是各个族群、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和媒介。
在世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在不同文化地区的传播方式不同,有时 manifests表现为暴力去传播(十字军东征),征服其他民族,把自己的信仰强加给其他人。
同时,在历史长河中的宗教形态会在不同的文明交流中相互影响和融合。
例如,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土文化的影响,于是兴起了华严宗、禅宗等本土化的佛教传统。
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伊斯兰世界、基督教世界等不同的地域群体。
三、宗教的变革和分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教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发生着变革和分化。
在宗教内部,因为不同派别之间意见分歧,有些甚至是互相对立的,所以在宗教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分裂和矛盾。
比如,基督教的分支派别有天主教、东正教、普吉特會、新教等;伊斯兰教也有逊尼派、什叶派等各种派别。
宗教的变革和分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信仰等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人们信仰的神灵、教义和礼仪等也需要跟随变化而适应。
这就是宗教和历史的互动关系。
四、宗教的发展趋势当前世界上宗教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主流宗教向世俗化、民众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宗教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宗教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人类被认为是宗教的发展历程中,宗教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安慰作用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宗教一直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宗教信仰是人类对一切未知、无法解答的问题的安慰。
宗教信仰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寄托,帮助他们在生活中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宗教信仰可以为人们提供道德的指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并为社会稳定做出重大贡献。
在宗教信仰的指引下,人类进一步意识到了生命的珍贵和尊重,这也为现代社会中的生命伦理探讨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宗教也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之一,它为各种艺术创作、文化事业和科学研究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根基。
世界各大宗教的文化影响不同的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各有不同,世界各大宗教的文化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伊斯兰教以职业和占据特定地位的资格为基础,对现代职业伦理产生了影响。
基督教和天主教在推动欧洲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佛教和道教则倡导民主、自由和社会公正。
同时,宗教也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塑造了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雕塑等,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宗教的宽容与和平使命虽然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宗教的狭隘性和宗教战争等问题。
然而,宗教也有着广泛的宽容性和和平使命,这也是宗教信仰和文化的基石所在。
宗教信仰的核心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认同,而宗教信仰也是互相认识和尊重最重要的前提。
宗教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安慰作用到文化、伦理、艺术和和平使命等方面均产生了显著影响。
虽然宗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但在合理引导和发掘宗教对人类文明的积极作用下,它更有可能为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明进步带来巨大的正面影响。
宗教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宗教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所以在世界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人生价值观的演变过程中;宗教的出现是一种必然..因为宗教的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这种神秘可以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生命运;从而使人对这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在历史上;在人类早期的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各项功能..所以宗教在历史及现在对世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及作用力;即使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现在社会中仍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虽然在当代科学及司法已经从宗教中分离出来;但是大部分宗教对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着;甚至有些宗教还有更大的作用力..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宗教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由此应运而生了一门学科“宗教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教”已经深深地渗入了我们的日常的生活之中并对我们的生活、学习、人生及世界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众所周知;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且每个宗教都有众多教众;其中以基督教为最大、人数最多;它又包括天主教、新教、希腊教又叫东正教;有时也包括犹太教;而在这其中又以天主教为最大..很多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的领袖;并且是一个严密的组织;从古到今;都信仰着一个一成不变的教义;在每个时代都会有成千上万、超凡入圣的圣徒无数的为真理而牺牲生命的殉道者和无数献身社会的人..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像明灯一样;为人类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因而宗教对世界的文明文化起了引导甚至是主导作用;尤其是世界三大宗教对世界文明文化的作用..历史证明;宗教在过去确实起这样的作用;而且现在还在起这种作用..例如;天主教就给整个古罗马帝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给罗马带来了高度的文化主要在政治及文艺方面;但不正确的理解和信奉宗教就会带来一些恶风陋俗;如奴隶制度、歧视妇女以及种种迷信邪道..“宗教”拥有很深的历史底蕴;每个不同的宗教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符号;及很多的传说..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都给现代人带来了各种不同的吸引;所以现代各种宗教音乐、宗教电影、宗教书籍在我们生活中频繁出现;有一些甚至引发了全球对于宗教的讨论与研究..例如;丹布朗的着作天使与魔鬼、达芬奇密码、失落的密符等都涉及了大量的宗教学、神学、宗教符号及传说的内容;在全球都引起了轰动;不过各界对其褒贬不一;但是这却充分证明了“宗教”对当今世界仍有很大的影响..其次;每个不同的宗教都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典籍;客观上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宗教能使很多人的知觉、内我产生共鸣;虽然也会带来一些文化及文明冲突;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宗教当然也不例外..宗教具有二重性能;当今世界面临很大的困惑;宗教对国际冲突起到重大的影响..所以;人们应当多多认识与理解“宗教”;让宗教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世界历史中的宗教兴起基督教的传播

世界历史中的宗教兴起基督教的传播世界历史中的宗教兴起:基督教的传播宗教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人们对信仰和精神追求的寄托,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历史上,众多宗教不断兴起并传播,其中基督教是其中之一,其传播的过程也独具特色。
本文将以宗教兴起及基督教传播为主题,探讨其起源、传播途径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基督教的起源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其创始人为耶稣基督。
耶稣的教义强调爱的精神和救赎,吸引了众多追随者。
但在耶稣逝世后的时期,基督教面临着迫害和压制,直到公元313年米兰敕令的颁布,基督教才得以合法化,这为其后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二、基督教的传播途径1. 传统途径:基督教最早传播是通过门徒和使徒,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将耶稣的教义传播给更多的人。
例如,使徒保罗的传道使基督教走进了希腊和罗马世界,为后来的传播打下基础。
2. 文字传播:基督教的传播受益于罗马帝国广袤的领土和统一的行政体系,文字的传播成为可能。
早期的圣经经文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通过抄写和复制的方式传播到各地,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基督教。
3. 利用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基督教的传播也得到了推动。
印刷技术的发明使得圣经等宗教经典大规模印刷和分发成为可能,这无疑加速了基督教的传播速度。
同时,现代传媒的兴起,如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为基督教宣传和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三、基督教传播的影响1. 宗教改变:基督教的传播在世界各地造成了宗教信仰的转变。
例如,罗马帝国的公元4世纪成为基督教国家,日耳曼民族的基督教化等。
基督教的传播极大改变了历史进程和文化传统。
2. 文化影响:基督教的传播不仅仅是宗教的传播,也涉及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基督教的教义、圣经文化等渗透到各个领域,塑造了西方文化的诸多面向,如艺术、文学、音乐等。
3. 社会变迁:基督教的传播对社会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强调爱和仁慈,推动了一系列慈善事业的发展,如救济贫困、抚养孤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作者:卓新平宗教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着广远而深刻的影响。
至于这种作用是正面还是负面、是积极还是消极,则需要从其历史实际发展和评论者所处地位及立场来看,不能绝对而言。
一般来看,一种宗教的特色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特色,其作用亦看其对这一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所能产生的意义和影响,当然也包括对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宗教与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存在有许多本质联系,这种社会自身的发展演变为其宗教提供了生存形式和发展空间,而宗教反过来又影响并制约到这一社会形态的现状和前景。
因此,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及对社会的作用,可以从其社会文化剖面和历史演进延伸上进行纵横探讨。
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宗教所具有的文化、民族背景,以及受这种社会环境熏陶而构成的文化、民族因素。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传统,而某一相同宗教在不同民族和社会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外在形态及各异的内在因素,从而使这同一宗教必须加上民族或地域性定语来加以区别。
另一方面,应充分看到每一宗教本身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迁。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不同的宗教类型,而同一宗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外观,对社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宗教绝不会固定不变,而总会在历史的进程中随着历史的风云变幻来不断改变自身、发展自身、更新自身。
所以,宗教与社会的相遇,始终是两个变动之中的主体之相遇。
我们虽然应看到其传统的延续,但不能以过去的模式来认知或界定其今日的发展。
在此,以一种辩证、发展的态度来看待宗教乃至关重要。
对于宗教在世界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宗教与人类社会结构的关系”、“宗教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和“宗教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这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宗教与人类社会结构的关系在人类群体的复杂社会关系中,几乎都可以看到宗教现象或其影响的存在。
从社会结构来看,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部落、民族、国家、联盟等都曾经或迄今仍与宗教相关,在许多历史时期或国度地区,社会结构和宗教结构乃合二为一或相辅相成。
从社会象征来看,宗教信仰与民族传统、政治主张等往往是等量齐观的,在有些国度或民族甚至是三位一体、水乳交融的。
所谓基督宗教国家、伊斯兰教国家或佛教国家,正是源自宗教所具有的社会象征意义和其代表的社会文化传统。
人们所熟悉的社会象征符号如十字架、新月标志和佛教的万字饰等,其蕴涵的宗教传统和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大体而言,宗教与社会政体即国家的关系表现为政教合一、政教协约和政教分离这三种模式,由此构成其不同的社会结构。
其一,政教合一在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和信奉基督宗教的西方国家中较为突出,尤其由中古到近代时期颇为明显。
此外,历史上在东南亚一些信奉佛教的国家和地区亦存在政教合一的现象。
政教合一表现为两大形态:一为严格意义上的政教合一,宗教领袖亦为国家元首,掌握着实际权力,如代表天主教最高权力的梵蒂冈国等。
这种形态在近代之前的世界历史中较为典型,如许多基督宗教国家、佛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但随着近代以来世俗化的发展而日渐衰弱、出现重大嬗变,这种真正由宗教领袖或神职人员担任国家领袖,控制国家大权的现象在当代社会已极为罕见,成为凤毛麟角。
另一种则乃具有某一宗教信仰之国度中宗教与国家的统一或认同,即存在所谓国家宗教,以“国教”的形式来维系其政教合一的形态,但国家最高权威并非宗教领袖,更不是神职人员,或者,国王或国家元首虽为宗教领袖,却只有象征性的世俗或宗教权力,并不真正参与国家管理或宗教事务之中。
这在目前一些基督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中较为普遍,“国教”的形式得以保留,但这一“国教”并不是该国度中的惟一宗教。
在西方保持这种国家教会的国度包括英国、丹麦、瑞典等,尤其是英国较为典型。
它以基督教圣公会为国教,英国女王为其最高首领。
但在英国君主立宪的政体中,英王在政界和宗教界只是一种象征,而并未掌握实际权力,英王对这两个领域的具体事务亦不过问。
在一些伊斯兰教国家中,国王等国家元首与宗教领袖并立,二者各有影响,相互制约,并没有达到任何一方的绝对权威。
在日本,天皇与靖国神社的关系,亦复杂折射出其政教合一的过去。
二战之后,国家神道解体,但靖国神社国家化运动却反映出一种回潮。
因此,“日本在政治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上最大的问题就是靖国神社问题”。
其实质“就是意欲由国家管理宗教法人法上的宗教法人——靖国神社,以靖国神社国营化或国家护持为目的,以其为内容的法案称靖国神社法案”。
由于日本右翼势力的影响和压力,日本首相(当时为三木武夫)自1975年开始以“私人”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从此,其历届首相都对靖国神社进行了事实上的公职参拜,前任首相小泉纯一郎亦不例外。
这种靖国神社国家化与日本政界公职参拜活动遭到其他宗教界的强烈反对,其靖国神社法案虽多次向国会提出,却都成为废案。
不过,这种较量并没有结束,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密切观察。
其二,政教协约在许多欧洲国家得以实施,它是欧洲尤其是西欧由近代政教合一走向现代政教分离之进程中的产物,或者可以说为一种过渡形态。
这在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和瑞士等地比较突出。
原来意大利、西班牙等均以天主教为国教,随着天主教失去其国教地位,这些国家则以政教协约、协定、某种非官方或实际上的友好协商来重新确定其与天主教会的关系。
例如,意大利政府和梵蒂冈于1984年2月18日签署了一项协定以取代1929年的拉特兰协定。
新协定规定国家和教会应“相互独立,各自享有主权”,天主教不再作为意大利的国教,罗马也不再是其“圣城”。
而且,协定还改变了过去“宗教教育为强制性教育”的规定,承认国立学校的学生有选择是否接受这一教育的权利。
当时的意大利总理克拉克西在签字后说,这一协定反映了“教会与政界的新关系”。
当然,对天主教会而言,政教协约则反映了其不得已和无奈,因此罗马教廷有句名言:“政教协约的历史,即痛苦的历史。
”但面对现代社会政教分离的大潮,教会对之也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吞”。
由于意大利人90%以上信奉天主教,通过这种双方协商、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其政教关系,达到一种相互谅解、互利互惠的政教协约,乃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法。
其三,政教分离是目前大多数现代国家所采取的方式,它反映出宗教与国家、与政治和政权的一种新型关系,被宗教和国家双方所认可。
当然,这一般在有多种宗教并存或呈现宗教多元现象的国度较易实现,在这些宗教中并没有某一种或某一教派能占绝对压倒优势,而其所在国度的政体则相对强大。
不过,在实行政教分离之初,其分离情形则各不相同。
在此既有一种友好的分离,如在美国,其立国的政治理念乃政教分离,互不干涉,其建国的精神指导却有宗教的因素,17世纪移居北美的清教徒在航行途中根据其信仰而拟订《五月花公约》, 这一政治纲领的基本思想内容对制定美国“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它由此将宗教的作用由社会的“表层”转移到精神的“潜层”,并保持一种颇为友好的双向互动。
另外,亦有一种多少有点强迫性的分离,如在法国近、现代的历史上就比较明显。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天主教会受到冲击。
随之兴起的资产阶级虽然承认并利用天主教会,其态度却与以往迥异。
从此,法国出现国家反对或压抑教会的斗争,以突出人权和公民权来消除教权的影响。
拿破仑于1801年与罗马教廷缔结政教协约,并于1804年让教皇庇护七世到巴黎来参加他的加冕大礼。
在1804月2日巴黎圣母院的加冕仪式中,拿破仑一把抓过皇冠,自己戴在头上,并为其皇后约瑟芬戴上小皇冠,故而将教皇晒在一边,以示其政权并不需要教会的恩准和保护。
20世纪初,法国推行教会与国家的分离,法兰西共和国放弃了其在拿破仑政教协约中确定的关涉宗教的国家权利,而教会亦由此失去其对国家事务的过问及干涉权利。
当然,目前人们对政教分离有不同理解,各国政教分离的方式亦不同,对其分析判断应基于对其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的了解。
二、宗教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与宗教的兴起和传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全貌及其民族文化特色,有助于我们对蛰居其中的宗教的认识,反之亦然。
不过,民族性宗教与世界性宗教对其相应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进程会有不同的适应或影响。
一般而言,民族性宗教为保护本民族及其文化的生存而对其他文化会持自我封闭或明显排外的态度。
但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及发展却得益于其开放性体系和兼收并蓄的能力。
所有世界宗教固然有其独特的文化发源,受到某一民族传统的影响和约束,但它们在传播过程中会克服这种自身传统的约束而渗入其他文化,形成与之交融互渗的多元局面,由此影响并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在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36)说的所谓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也是世界许多重要宗教萌芽或兴起的时代,如公元前500年左右希伯莱文明中犹太教的形成,古代印度佛教的出现,以及中国儒、道思想的萌芽等。
犹太教在其发展过程中成为犹太民族所独有的宗教,并成为其民族的精神象征和寄托。
犹太人的信仰观念及其民族意识正是在这一阶段逐渐形成。
当时犹太人因内部分裂和外强入侵而开始其民族蒙难时期。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攻占耶路撒冷,圣殿被毁,犹太人经历了“巴比伦之囚”。
至公元70年,罗马人攻陷耶路撒冷,毁掉其第二圣殿,犹太人成为没有国度的民族,流散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正是以犹太教为其精神寄托和民族旗帜才得以顽强存活、免遭民族灭亡的厄运。
犹太教支撑了犹太人“爱国”和“重返家园”的信念。
这一宗教情结使以色列建国后宣布其宗教“圣殿”之地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恒与不可分割的首都”。
前国防部长达扬也曾声称,要以色列放弃耶路撒冷,“除非重写《圣经》,抹去我们3000年来的全部信仰、希望和祈祷”。
因此,阿、以冲突虽以政治、经济利益为根源,但其问题的根本解决却会遇到深层次上的宗教问题,因而双方的让步会有一定限度,而这种限度则阻碍了中东问题的根本解决。
佛教在古代印度兴起后,对南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自公元以来,佛教传入亚洲各国,形成东方的世界性宗教,亦铸就了一种以佛教为主体的东方文明形态,即发展为一种与西方基督教世界和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对比鲜明的东方佛教文化圈,它界乎亚洲的印度教文化和儒道文化之间,起到了重要的桥梁沟通作用。
尤其是佛教东传中国后形成的中国佛教,对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发展和文明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在“两希”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希伯莱文明)影响下形成的基督宗教,则对西方两千年来的文明进程和近代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基督宗教在其形成过程中曾经历了始自古罗马帝国尼禄皇帝的十次大迫害,在君士坦丁时期则成为帝国国教。
它进而又逃脱了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厄运,在西方社会重建、文明重构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它形成了中世纪西欧“崇拜上帝”的文化,达到了西欧社会的万流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