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水合物的生成与研究
甲烷水合物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甲烷水合物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导言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简称MH)是一种新型可再生清洁能源。
它是一种饱和甲烷的固体形式,一般形成于水温低于0℃,压力大于0.1MPa的条件下。
甲烷水合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可燃冰资源,据估计其储量约为石油和天然气的两倍以上。
因此,其开发与利用研究备受关注。
一、甲烷水合物开发与传统石油、天然气的比较传统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是在地表或地下深度处进行,采取各种方式和工具,以分离单个分子的方式提取原材料。
而甲烷水合物是以冰晶的形式存在于海洋或地下,因其固态结构和广泛分布,需要开发技术支持。
与传统燃料相比,甲烷水合物的储能密度更高,但开采难度更大,因此对其采取合适方式,使其尽可能利用是关键。
二、甲烷水合物的发现及其应用前景甲烷水合物最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便被发现,但直到最近几年才成为可行的能源开发和利用之一。
甲烷水合物在目前可采区域所占比例较少,主要分布在北极沿岸和深海区域,但有科学家预测其未来开采产量将大幅增长。
甲烷水合物可作为燃料进行利用,也可经过加工处置为一些环保用途,如净化污染、制药等等。
三、甲烷水合物的开采方法当前,甲烷水合物的开采和利用中,流行使用的一种方式是水合物在地下的热解释放甲烷。
在此方法中,利用加热提高水合物温度,让其自然蒸发,产生大量天然气,而蒸发后剩余的水分被排到海水中。
此种方式能够提取较为丰富的天然气,是可行的选项之一。
但使用此方法存在大量的能耗问题,因其一般需要高温高压的环境,加热的条件让能源成本高昂。
四、甲烷水合物的开发前景随着全球化和能源消费不断增加,世界上多个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甲烷水合物开发计划。
日本、韩国、中国、美国等企业纷纷参与到甲烷水合物的采集中。
日本科学家预测,在其他能源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甲烷水合物将是它们未来的能源来源之一。
而我国在南海、东海等地均有较大的甲烷水合物储藏,从地质条件及技术原因,中国成为全球甲烷水合开发的主要国家之一。
甲烷水合物的开采技术

甲烷水合物的开采技术甲烷水合物,是一种富含甲烷的固态物质,可以在深海海底和北极等低温高压环境中形成。
由于其储量巨大,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气资源。
然而,目前开采技术尚不成熟,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难题。
一、甲烷水合物开采的技术难点1.采集难度大:甲烷水合物大多数分布在深水和极地等环境中,采集难度极大。
传统的采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需要新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2.雪崩效应:甲烷水合物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压力等的变化,就会出现雪崩效应,释放出大量甲烷气体,加剧温室效应。
因此,开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压力等因素,以避免出现雪崩效应。
3.海底设备的稳定性:由于甲烷水合物分布在深海海底,开采过程中需要在海底放置各种设备,而海底环境复杂、不稳定,设备的稳定性成为开采过程中必须面临的另一个难点。
二、甲烷水合物开采技术的研究1.热解法:通过提高水合物的温度,使其分解成甲烷和水,进而达到开采的目的。
目前热解法是开采甲烷水合物最为主流的方法。
然而,热解过程会增加海洋环境温度,损害到海洋生态系统,并加剧温室效应,发展热解法技术需谨慎。
2.水平钻井法:水平钻井可以直接抵达水合物层进行开采。
然而,由于甲烷水合物层的不规则分布以及低温高压状态,使钻井技术难度极大,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3.化学滞留法:通过添加某些化学物质,使甲烷水合物不稳定并分解,然后形成易于开采的甲烷气体。
该技术目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三、展望尽管甲烷水合物的开采技术还存在着很多的挑战和问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开始关注这个领域,寻找更为安全、高效、环保的开采技术。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出现更多的技术创新,实现更加可行的甲烷水合物开采,从而为气体资源的供应提供更多的选择,促进经济的发展。
甲烷水合物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甲烷水合物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一、甲烷水合物概述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s,简称MHs)是一种特殊的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下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MHs富集在大洋深部沉积物和极地地区的海洋沉积物中,成为了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资源。
二、甲烷水合物开采技术概述甲烷水合物的开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岸开采的技术,二是海上开采的技术。
1.在岸开采技术在岸开采技术主要通过钻探沉积物,然后将沉积物加压及加热的方法来将MHs分解出来。
在此技术中主要可以使用水蒸气加压法、不同介质加压法等技术。
水蒸气加压法顾名思义是利用水蒸气对沉积物进行加压,然后加热的手段来将MHs分解出来。
此技术主要有混合气体法和地下加热法。
混合气体法是使用混合气体加压,然后加热的方式将MHs分解。
地下加热法是通过加热地下沉积物将MHs分解。
通过在钻孔内的电热丝来降低分解起始温度,掌握埋藏层温度分布等来控制MHs的分解。
不同介质加压法是将不同介质作用于沉积物,然后再加热的方式来将MHs分解。
这种方法主要是将甲醛加入沉积物中,因为甲醛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可以将甲烷水合物快速分解,而分解后的甲烷会避免和甲醛反应形成MHs而被释放。
2.海上开采技术海上开采主要有水下采集和海上生产两种方式。
(1)水下采集:水下采集主要是在水下使用现场采集器进行采集。
通常先将水下采集器置于MHs层底部后,启动泵将水从采集器内抽取出来,从而形成低压区,甲烷会从MHs内部向低压区聚集,同时采集器内壁会形成聚集甲烷的水蒸气层,情况下聚集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塞住引起阻塞。
此时可以向采集器内部导入空气或水来改变内部压强从而破坏聚集。
这样就会使MHs释放甲烷并随着水混入采集器,形成水甲烷混合物。
最后,将水甲烷混合物送到甲烷提取和脱水的装置中,提取甲烷。
(2)海上生产:海上生产主要是在沉积物上施放热载体,形成MHs分解的温度和压力条件,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消除水下开采的困难和成本,也可以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
全可视化双反应釜内甲烷水合物生成与分解特征研究

开发技术及水合物开发。 通讯作者:王凯(1982—) ,男,副教授,2004 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09 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获博士学
位,研究方向为油气流动与传热智慧管理、气体水合物、新能源油气融合。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合物缓慢生成阶段;第 4 阶段为温度压力基本稳定 至实验结束,为稳定阶段。 实验结果与文献中的水 合物生成阶段划分相吻合[28] 。
成后,利用真空泵对反应釜进行抽真空操作。 打开 2. 1. 1 生成过程
恒温室,使水合物平台的温度处于恒定值。
图 3a 为上、下釜生成水合物过程。 上釜中首
(2) 打开进液阀,通过恒压恒速泵以一定的速 先在反应釜壁面的液滴处形成附着于壁面的小块
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以及政治经济
意义。 当前对于水合物的生成分解过程研究主要
分为生成动力学、分解动力学以及水合物稳定条件 3 个方面[2] ,主要手段为数值模拟和室内实验。 数
值模拟是分析水合物生成分解行为的重要手段, TOUGH+HYDRATE、CMG、Fluent、COMSOL 等软件
细记录观察水合物的生成分解特征,分析不同因素 对生成分解行为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选取了纯度 为 99. 99 %的甲烷和去离子水作为实验介质,进行 了 2 次生成分解实验,对上下釜水合物演变特征进 行分析。 然后对比 2 个反应釜内温度压力变化、气
甲烷水合物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甲烷水合物的制备与应用研究随着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些曾经被认为是较为 margin 的天然能源开始被重新关注和研究,其中就包括了甲烷水合物。
甲烷水合物具有储量大、资源集中、分布广、净能量高、底物清洁、含碳低等优点,因此被认为是未来可能的燃料。
本文主要探讨甲烷水合物的制备与应用。
一、甲烷水合物的制备甲烷水合物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在水下高压低温下与水分子形成的固态化合物。
因此它的制备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特殊的环境要求。
1. 原理甲烷水合物的制备基本上是将甲烷和水在高压低温环境下进行反应,形成固体的甲烷水合物。
水在这种条件下可以形成含有六个水分子的六水合物,也可以形成其他不同的水合物形式。
2. 实验操作甲烷水合物的实验操作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高压低温条件的模拟。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将甲烷和水混合,然后在高压的条件下加热,最后在低温下制备甲烷水合物。
一些新颖的方法也被提出来了,如使用特殊的丝网和氚同位素等方法来制备甲烷水合物。
二、甲烷水合物的应用甲烷水合物具有较高的储量和能量密度,是未来能源变革的潜在选择之一。
除此之外,甲烷水合物在其它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1. 能源领域甲烷水合物的主要应用领域是能源领域。
甲烷水合物的储量巨大,只是海洋甲烷水合物的储量就相当于地球上所有传统天然气的总和。
因此,开发甲烷水合物可以更好地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目前,甲烷水合物的开发工作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
这些国家都在不断探索甲烷水合物的开采技术和商业化运作模式。
2. 工业气体除了能源领域外,甲烷水合物还可以用于工业气体。
甲烷水合物可以从海洋或陆上采集,然后处理得到甲烷气体。
甲烷气体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气体,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学工业和冶金等领域。
3. 地质储气库甲烷水合物还可以用于地质储气库。
地质储气库是利用地下空洞和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将气体储存起来。
甲烷水合物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转化为甲烷气体,然后储存在地质储气库中。
甲烷水合物开采技术研究

甲烷水合物开采技术研究1. 什么是甲烷水合物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简称MH)是一种存储于海洋寒带、陆地永久冻土层下的天然气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组成。
其在自然条件下具有非常高的密度和稳定度,并可以实现气态状体的转化,是一种存储和利用天然气的良好途径。
2. MH的开采技术由于甲烷水合物具有不稳定性和储量难以确定等特点,其开采技术相对较为复杂。
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1)常温下开采 MH 的两步萃取法常温下开采 MH 的两步萃取法是先将MH矿石与表面活性剂溶解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再利用自然减压和温度变化使MH离解出来。
这种技术不需要使用大量的能量进行加热和注水等处理,也比较环保和安全,但生产效率较低。
(2)水力压裂和升温法开采 MH在水力压裂和升温法中,利用水力压裂技术将海底矿物层管道和水合物层断裂,然后注入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或热水,使MH离解出来。
这种技术具有高效和低成本等优势,但需要较大的投资和技术支持。
(3)化学物质溶解法开采 MH化学物质溶解法是通过将一定的溶剂注入到MH矿石中,使甲烷分子离解出来,在高压下被收集并加工提纯。
这种技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环保和安全,但效率较高,且能够更好的控制水合物的离解速率。
3. 研究进展及前景在我国,甲烷水合物开采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研究者开始探索深海水合物的开采,以及多种技术的结合应用。
目前,我国的甲烷水合物开采主要集中在南海深海和东海陆坡,还处于试采阶段。
未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甲烷水合物开采产业链的完善,这种新兴能源形式将成为解决能源问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利器。
甲烷水合物的性质及其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甲烷水合物的性质及其高效开发技术研究甲烷水合物是指一种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构成的结晶物质,在大西洋、太平洋及北极等海域均有发现。
据估计,全球甲烷水合物储量可能达到数万亿立方米,是一种潜在的重要能源资源。
然而,由于甲烷水合物的开发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技术难题,目前仅有少数国家能够进行具体的开发工作。
甲烷水合物的性质很特殊,它是一种利用甲烷和水的强烈吸附作用结晶而成的物质。
甲烷水合物的稳定存在条件为较低的温度和高的水压,通常在水深500~2500米、低于0℃的海底环境下存在。
甲烷水合物的结晶能够大大提高甲烷分子的密度,使其在单位体积内储量比大量提高。
据估算,全球海洋底部的甲烷水合物储量约为1700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球天然气的200倍。
甲烷水合物的高效开发技术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前已经有一些有关技术和探测手段正在逐渐完善和应用于实际开发工作中。
其中最常用的是冷却蒸发法和热解法两种方法。
冷却蒸发法是通过降低甲烷水合物周围环境温度从而使甲烷水合物分解而释放出甲烷气体。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但是效率较低,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大。
热解法则是通过加热甲烷水合物使其分解从而释放甲烷气体。
该方法使用的加热介质有电磁波、微波、热水等多种方式,但是都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度比如要保障甲烷水合物的完整性从而防止气体泄漏,或是技术成本较高等问题。
除了这些开发手段外,也有很多研究员致力于对甲烷水合物进行理论探究,希望能够找到更为高效的开发方式以及改进开发技术的稳定性和效率等问题。
在其中热分解法又分为“显热解”和“隐热解”两种,即不产生化学反应热和产生化学反应热的热解两种方式。
同时,科学家还在探究甲烷水合物应用于其他领域的潜力。
比如,使用甲烷水合物的可燃性质作为电池的动力源,还有改善海洋环境污染的应用等。
总之,甲烷水合物作为一种特殊的储能方式,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和经济价值。
同时它的开发也面临一些较为困难的问题,需要进一步钻研和理论探究。
南海海泥中甲烷水合物生成特性的实验研究

耗量 随着初始压力 的增加而增大 ,随着温度的降低 而增大 。海 泥 的复杂孔 隙结构 能够促进 水合 物的成 核 ,但会降低 水
的最终 转化率 ,其作用随着温度 的升 高与压力的降低而增大 。 关键词 :南 海海泥 ;甲烷水合物 ;生成特性
中 图分 类 号 :T E l 3 2 . 2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0— 8 5 2 7 ( 2 0 1 3 ) 0 6—1 3 7 3— 0 6
—
1 4. 4 MPa .Th e e x p e ime r n t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a t t h e f o r ma t i o n r a t e o f me t h a n e h y d r a t e i n t h e s e a mu d a n d t he g a s
1 2 . 1 7 8 n m,总孔容为 4 . 9 9 7 X 1 0 ~m l / g ,比表面 积为 1 6 . 4 1 2 m / g 。所用 海泥 样品含 水量 为 4 0 %7 4 . 1 5— 2 8 1 . 1 5 K,初始生成压力 范围为 1 0 . 2~1 4 . 4 MP a 。实验结果表 明 ,甲烷水合 物在海泥中的生成速率以及气体消
J I A J i a — l i n ’ 一 ,Z HANG Y u 一 ,L I G a n g 一 ,C HEN Z h a o — y a n g 一,
L I X i a o — s e n 一.WU H u i - j i e , 。
( 1 . G u a n g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E n e r g y C o n v e r s i o n ,C h i es n e A c a d e m y o fS c i e n c e s , C u a n g z h o u ,G u a n g d o n g 5 1 0 6 4 0 ,C h i n a 2 . G u a n g z h o u C e n t e r f o r G a s H y d r a t e R e s e a r c h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f o S c i e n c e s ,G u a n g z h o u , G u a n g d o n g 5 1 0 6 4 0 ,C h i n a 3 . G r a d u a t e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y f o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1 0 0 0 4 9,C h i n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烷水合物的生成与研究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似冰状白色固体物质,又称“可燃冰”,其广泛存在于海洋和大陆冻土层中。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个重要的储藏甲烷的能源,含碳量大约相当于其他矿物燃料含碳量总和的2倍之多,被誉为21世纪的新替代能源,我国2007年在南海发现了水合物,因此,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天然气的运移情况和具体的地理地质环境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体系划分为渗漏体系和扩散体系。
扩散体系下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较为缓慢,是由以甲烷为主的烃类气体在微生物或热作用下散布于海底松散的多孔沉积物中,在合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生成水合物;
渗漏体系是海洋底部由于地壳构造活动产生的挤压或拉伸等变形作用或海洋沉积物的侧向挤压变形作用而出现的断层,使得圈闭中的烃类气体沿着该通道向上渗漏,形成稳定的水合物形成所需的气源,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生成天然气水合物。
在这2种形成体系中,渗漏型水合物储量更大,生成速度更快,具备更高的开采和利用价值。
墨西哥湾存在典型的渗漏型水合物,据估计我国南海也可能存在这种类型的水合物藏。
目前对渗漏型水合物的研究较少,王玉彬等对渗漏型二氧化碳水合物的生成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模拟;陈多福等对墨西哥湾渗漏型水合物沉淀比例进行了研究,表明10Ka内有13%的渗漏天然气沉淀
为水合物,渗漏系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为水合物资源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资源评价方法;曹运城等探讨了热传递对渗漏型水合物生成的影响,表明渗漏型水合物生成过程中的放热作用使沉积层地温升高,导致水合物生成稳定带厚度减少,从而使水合物分解;吴时国等对我国南海北部深水油气渗漏及水合物成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分析了南海北部渗漏型水合物成藏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