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2
地球与地球仪2(原创完整教学案附答案)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半球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思路: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
本节内容抽象,同时又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故可以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
本节课采用分组观察、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观察、合作互助中学习。
教学过程:一、让学生感受到要在地球上确定位置,需要借助经纬线。
二、认识经线、纬线。
2、各小组讨论,分工记录各部分内容。
教师指导,帮助解答问题。
3、15~20分钟后,各小组汇报结果。
4、指导学生认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巩固知识点问题设计:1、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2、纬线的长度变化有什么规律?3、经线是什么形状的?4、经线的长度有什么规律?5、南北半球是怎么划分的?6、东西半球是怎么划分的?7、找出位于南、北半球的大洲?8、找出位于东西半球的大洲?总结:根据各小组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给予鼓励性评价。
四、强化训练师生共评总结:根据各小组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给予鼓励性评价。
课堂达标一、选择题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线总共有360条B.纬线总共有180条C.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D.经线和纬线都是斜交的2.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邻的经线都是相互平行的B.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C.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走,最后能回到出发的地点D.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任何一条经线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3.关于纬线的说法,错误的是()A.纬度越高,纬线越短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纬线是与经线垂直相交的整圆D.任何一条纬线圈,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4.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①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90°纬线②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是0°经线③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④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5.关于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正确说法是()A.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愈来愈大B.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180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90 6.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这样在南北极点各有()A.一个方向B.两个方向C.三个方向D.四个方向7.表示东经的代号是()A.E B.W C.N D.S8.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A.0°经线和180°经线B.20°E,160°WC.0°经线和0°纬线D.20°W,160°E9.中纬度是指()A.0°~30°B.23.5°~66.5°C.30°~60°D.60°~90°10.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他位于()A.出发点B.出发点以北C.出发点以西D出发点以东二、读图题1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与地球仪

1.确定方向
2.计算距离
区域定位
YOUR SITE HERE
1.确定方向
2.计算距离
区域定位
世界区域地理(十条重要经纬线) 中国区域地理(经纬网)
YOUR SITE HERE
YOUR SITE HERE
“强化基础落实,透析考情考向, 提升解题技能,规范表达流程”
(结束于本学期末)
YOUR SITE HERE
切勿心急 脚踏实地
稳步上升
YOUR SITE HERE
【最新考纲】 ——【分析解读】
“步步高课时规范训练”
YOUR SITE HERE
YOUR SITE HERE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1讲 第2节 地球与地球仪 地图基础知识
YOUR SITE HERE
1.确定方位
思维拓展 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1、特殊大圆(经线圈、赤道、晨昏圈) 2、非特殊大圆(同一纬线) 3、非特殊大圆(不同纬度,不同经度)
YOUR SITE HERE
1.确定方向
2.计算距离
1、同一经线,每差一纬度,差111KM 2、同一纬线,每差一经度,差111KM×cosα(注意60度)
【最新考纲】
【分析解读】
YOUR SITE HERE
地球与地球仪
YOUR SITE HERE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仪
YOUR SITE HERE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仪
YOUR SITE HERE
1.确定方位
YOUR SITE HERE
1.确定方位
思维拓展 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章末能力提升
图文详解1 地球与地球仪

图文详解 地球与地球仪部分的内容 ▲图文详解一(地球仪上的要素)人类为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地球,模仿地球制作成地球仪。
(见图1)地球的中心是地心,地球上过地心最大的圆是赤道,它将地球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赤道平面穿过地心(见图2)。
在地球仪上有个轴是地球的假想轴,叫做地轴,地轴穿过地心,北端与地表的交点为北极点,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南极点(见图3)。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关系是都穿过地心且相互垂直。
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绝对的球体的话,赤道距离南北两极相等,是一个大圆。
(见图4)观察地球仪时我们会发现有许多横着和竖着的线,它们分别是经线和纬线,是用来进行定位的。
▲图文详解二(经线与纬线)纬线:我们把地球上与赤道平行的圈叫做纬线(纬线圈)。
图2-1是有透视的图,没有透视的图有可能会这样(见图2-2)。
请问纬线是什么形的? 答案:圆。
请问纬线有多少条? 答案:无数条。
纬线中最特殊的是谁?为什么? 赤道,因为它是最长的纬线。
纬线的方向:东西向。
纬线的长短都是一样的吗? 不是。
赤道最长(为4万千米),其余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到极点缩小到0。
纬线长度的计算某点所在的纬线,纬度为α,在图1中为该点与地心的连线与赤道面的夹角。
某点所在的纬线长在计算的时候,需要知道该纬线圈的半径,如图1中的MN 的长度,过图1中的N 点,垂直于赤道,与赤道相交于点P ,由于MN ∥OP,MN ⊥OP,NP ⊥OP,MNOP 为平行四边形,MN 与OP 等长,在直角三角形NOP 中,OP 的长为ON ·COS α, ON=OQ,均为地球半径的长。
地球某纬线的长=2π×地球半径×COS α 赤道的长=2π×地球半径总结:地球上某纬线的长=赤道的长×COS α你也试一试 根据图2-4,完成下列问题,(1)A 点纬线圈半径与赤道半径之比为 , 60°N 的纬线圈长度与赤道长度之比为 。
1.2.1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七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师:展示地球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的数据,并出示“地球大小歌”帮助学生记忆。
学生:认真背诵,记忆地球大小的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歌谣帮助学生记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小组活动:用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做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1)地球表面积约等于 729亿个足球场。
赤道周长约等于客机飞行50 个小时的距离。
(2)观看视频,感受地球在宇宙中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对比,感受地球的庞大;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地球在宇宙的渺小。
3.探究学习:地球仪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观察:认识地球仪上的点的线。
①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象的轴。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
巡坐
天地
遥日
看行
一八
千 河
万 里
地球 绕太阳转 (dìqiú)
太阳系属于银河系
第六页,共十银三页。河系以外还有河外星系
地球很大! 小小辩论会 地球很小!
光、电的速度(sùdù)每秒
30万千米,1秒钟可绕地
请
球7圈半
你 麦哲伦坐船环球航 参 行,用了3年时间 与
从中国(zhōnɡ ɡuó)打个电 话到美国,(从理论上 讲)不要1秒
(qiútǐ)
有哪些证据证 在地球上看到
明 地球是 (zhèngmíng)
的:月食时地
个球体?
球的影子是
圆的.
在太空中拍到的:地
球的照片是圆的
第四页,共十三页。
形到宇
状的航
:
是员
球 体
地 球 的
亲 眼 看
二. 地球 的大小 (dìqiú)
千米 平均 半径6371 (píngjūn)
读一读
周长约4万千米 背一背
第十一页,共十三页。
总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nèiróng)及教学目标
1.地球的形状。要求能用事例说明地球是球 体。 2.地球的大小。要求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 周长、表面积等方面的数值。 3.能在地球仪上指出北极、南极、地轴、 赤道,并理解南、北两极的方向。
第十二页,共十三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意大利的马可·波罗 骑马从罗马到中国 ,用了三年半 (zhōnɡ ɡuó) 时间
第七页,共十三页。
想一想: 如果一种导弹能从一个地方打到地 球上的任何(rènhé)地方,那么这种导弹
至少要能够打多远? 2万千米
第八页,共十三页。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经纬线和经纬网的学习和掌握,是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基础。
但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等名词多为空间概念,而七年级的学生因年龄较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其空间想象能力亦不够,学生理解这些概念较为困难。
因此本节的教学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
怎样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了解这些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本节教学设计中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设计了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点拨的教学思路,采取(1)利用地球仪、地图等直观教具;(2)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3)教师精讲、点拨,总结规律等措施,以达到教学目标和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1.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2.东西半球的判定。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等相结合。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1.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
2.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思考、回答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由于地球太大了,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研究起来非常麻烦。
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地球仪,在上面能看到什么?观察地球仪、思考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索的兴趣。
认识地球仪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
1.地球仪的作用。
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第1课时)

1.2.1 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版较的方式来认识地球的大小。
些角度认识地球的大小?(教师直接讲授还可以用比较的方式认识地球的大小。
)出示地球数据、操场和太阳月亮大小的图片(直接讲授即可,不用让学生计算,因为这不是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让学生能够从比较中再次认识地球的大小。
)过渡:地球如此之大,为了便于研究和学习交流,人们按照一定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起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学生阅读课本,并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活动提出的问题。
出示地球仪的图片,提出活动 2.同桌互相观察地球仪,说说你在地球仪上发现了什么?(提示:不同颜色代表什么?线又代表什么?虚线代表什么?)教师出示动画,并提问学生这些点和线的名称是什么(可以开火车回答)你还能找到特殊的纬线吗?(提示虚线表示)方法指导:为了让学生更快辨别清楚经线纬线,教学生一个口诀“横纬竖经”来记忆。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本和观察地球仪,找到一些特殊的点和线。
环节二新课讲授——深入学习经线和经度学生阅读课本,说出经线的特征定义: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叫经线。
形状:半圆长度:相等指示方向:南北方向(这个估计会有学生不清晰,需要板书讲解清楚)位置关系:相交于极点(教师也需要提示)数量:无数条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画好示意图,记住规律。
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记住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过渡:我们要更深入去学习经线,活动 3.小组讨论探究:说出经线的特征(3分钟)出示表格和任务:阅读课本p15 图1.11,根据表格的提示,从这些角度说出经线的特征,并尝试画出示意图。
(讲解时,教师同时要在黑板上板图)过渡:经线有无数条怎么更好区分每一条经线?引出经度的概念出示经线图,利用动画,展示经度的划分圈出两个20°,提问当两条经线度数一样时,我们怎么确定是东经,还是西经?讲解经度的划分规律(难点)利用动画和板图,并让学生尝试画出示意图。
七年级地理 《地球与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

《地球与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地球与地球仪》一节是选自人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的第二学时第4页地球仪部分,它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地球和地球仪,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部份。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仪上南北极的位置、经线和纬线等知识。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故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学生自学自画、合作互助等环节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
本节课将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列表对比知识的学习方法。
设计思想本课的设计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教师只是在帮助他们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活动,而学生则紧紧围绕自制小地球仪在课堂上通过:发现问题—自学自画—互助合作—探究学习—成果分享—集体评估六个环节,完成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本课成功的改变了地理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活动中一步步体验成功,最后的评价表的设计更体现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这一教学理念。
本课主要使用自学指导法和列表对比法两种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一些相关联的知识点,利用列表对比法帮助学生深刻的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地球仪、地轴的空间特征②知道地球仪上经线、纬线,南极点与北极点;③在自制地球仪上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
2、能力目标:①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小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②通过在自制地球仪上绘经纬线理解经纬线存在的意义,以及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3、德育目标:通过小组间的知识交流及互相学习,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暑假期间一位中国小朋友 想分别邀请来自澳大利亚、巴 西、美国的三位小朋友到纬度 400 、经度 1600 的地方一同度假, 他们能聚在一起吗?可能发生 什么差错? 0 0 北 纬 40 和 东 经 160 南 纬 400 和 东 经 1600 北 纬 400 和 西 经 1600 南纬400和西经1600
北纬用N南纬用S
东经用E西经用W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20°W和160°E 划分东西半球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经纬网
• 1、什么是经 纬网?在地图 上划分经纬网 的目的?作用? • 2、完成8页 活动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00 00 200
150 00 150
E
F
G
经纬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600
700
0 D :北纬 20 100 (200N) 00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纬线
形状特征 圆圈
经线
半圆
指示方向 长度
0°的确定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赤道最长,向两极逐 相等 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赤道
本初子午线
度数的范围 度数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 划分半球的界限
0°——90°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 渐增大至90°
在地球仪确定某点位置的方法 一般是:首先找出该地纬度所在纬 线,然后在此纬线上再找出该地经 度所在的经线,它们的交点就是该 地所在的位置。 200 00 200 北纬150 ,东经 200 150
0 0 南纬150 ,西经 200 0 15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经纬网的作用: 确定地表任一地方的位置
车内卫星行踪装置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就划分半球的界线
• 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00
A
00
100
练习:写出各点的经度
A:西经100(100W) B:东经100(100E) B
1700 1600 1500 00 D
C:东经500(500E) 00 500 600 700
C
地球仪与地球真实面貌的区别
•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 2、地轴、经线、纬线在地球上不存在 • 3、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 和文字标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 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等。 • 可以方便我们了解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 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D:西经1700 (1700W)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纬线
形状特征 圆圈
经线
半圆
指示方向 长度
0°的确定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赤道最长,向两极逐 相等 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赤道
本初子午线
度数的范围 度数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 划分半球的界线
0°——90°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 渐增大至90°
0°——180°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 西逐渐增大至180°
纬线
• 1、概念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而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 2、特点 1.纬线都是一个圆,可称为纬圈 • 3、纬度 2.纬线圈的长度不相等,其中赤道最长,向
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3.所有纬线都与经线相垂直,指示东西方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赤道纪念碑
碑身上刻有“这里是地球的中心”字样。碑顶是一个醒 目的大型石刻地球仪,上面有一条象征赤道的白色中心线, 从上至下与碑东西两侧台阶上的白线相连,这条白线把地 球分为南北两部分。每年3月21日和9月23日,太阳从赤道 线上经过,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相等。这时,厄瓜多尔人 要在此举行盛大的迎接太阳神的活动,感谢太阳给人类带 来温暖和光明。厄瓜多尔人称这块纪念碑为世界之半。旅 客们喜欢站在石阶上拍照留念,双脚分别踏在白线两边, 以示自己同时站在南北两个半球上。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人们是怎样一步一步探索地球的形状的? 有哪些代表性的事件?各达到什么认知水 平? 直觉 臆想 证实 确认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 地如覆盘
环球航行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太空观察 卫星照片
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椭球体。
点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90°N
• 3、纬度 N
S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划分半球的界线
• 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 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00
A
练习:写出各点的纬度
00 100
300 200
A:北纬100(100N) B:南纬100(100S)
B D
00
500
C:南纬600 (600S) C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F
G
( 1 ) 写出 B 、 C 点的经纬度 (2)A在C的 正北 ________ 方向。 G 在 B 的 正东 ________ 方向。
E
北 (3)以南北半球划分,B点位于_____半球。 东 半球。 以东西半球划分,E点位于_______
0°——180°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 西逐渐增大至180°
北纬用N南纬用S
东经用E西经用W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20°W和160°E 划分东西半球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经线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0°经线,是计算东西经 度的起点。1884年国际会议 决定用通过英国格林威治 (Greenwich)天文台子午 仪中心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 1957年后,格林尼治天文台 迁移台址。1968年国际上以 国际协议原点(CIO)作为 地极原点,经度起点实际上 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