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拔管指征选择
气管插管拔管指征

精选课件
1
(1) 拔管的指征
• 1) 拔管:所有需要插管的指征消除,即气管 分泌物明显减少,患者意识 恢复,自主呼 吸恢复良好,吞咽、咳嗽反射良好,双肺 呼吸音正常,呼吸频率成人14〜20次 分,通气量恢复到正常水平,脱离吸氧后 无明显缺氧现象,PaO2正常。
精选课件
2
(1) 拔管的指征
• 2) 间歇指令通气的频率< 10次分,压力型 呼吸机的气道峰压< 18 mmHg,吸30%氧 时血气基本正常,潮气量大于300ml,呼吸 频率小于30/min。
• 3) 意识恢复,可合作保护气道;肌力完全 恢复。呼唤患者有睁眼、抬眉、张口、举 手等反应。
精选课件
3
(2) 拔管需注意
• 1) 拔管前必须先吸净口腔及鼻咽腔内分泌 物;更换吸痰管后,再吸净 气管导管内及气 管内分泌物,在气管内操作每次不超过10 秒。 2) 拔管时应将吸痰管放入气管导管内 并超出导管远端,然后保持负压 边吸边拔, 一同拔出。 3) 拔管后立即面罩给氧,观察 呼吸、循环稳定后方可离开。
精选课件
4
(2) 拔管需注意
• 应警惕原已存在的气道情况,并可能需要 再次气管内插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精选课件
5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拔管指征方法及注意事项

拔管指征方法及注意事项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命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但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需要进行气管插管以便对患者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而拔管则是一项必要的操作。
在拔管前,需要进行一系列评估以确定是否已经符合拔管指征,同时还需要注意一些拔管注意事项。
拔管指征方法:
1. 确认患者病情稳定:拔管前需要确保患者的病情已经稳定,并且已经消除了造成气管插管的原因。
此外,患者需要能够维持自主呼吸和氧饱和度正常。
2. 评估气道情况:在拔管前需要评估患者的气道情况,包括气道分泌物、声带张力、气道通畅度等。
如果存在气道分泌物过多或其他问题,需要先进行相应的处理。
3. 考虑患者的意愿:在拔管前需要考虑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确认患者是否愿意进行拔管。
同时需要告知患者在拔管后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
拔管注意事项:
1. 注意患者的呼吸及氧合情况:在拔管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及氧合情况,确保患者能够维持正常的通气和氧合状态。
2. 防止误吸:在拔管后需要防止患者误吸,可以采用吸痰等方法清理气道分泌物。
3. 观察患者的喉痛和声音变化:在拔管后可能会出现喉痛和声
音变化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观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总之,在进行拔管操作前需要进行认真的评估,确保患者符合拔管指征,同时在拔管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护理。
气管插管拔管指标

气管插管拔管指标
答案:
当患者所有需要插管的指征消除,即:气管分泌物明显减少,患者意识恢复,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吞咽咳嗽反射良好,双肺呼吸音正常,呼吸频率成人14~20次/分。
通气量恢复到正常水平,脱离吸氧后无明显缺氧现象,氧分压正常。
间歇指令通气的频率小于10次/分。
压力型呼吸机的气道峰压小于18mmHg,吸30%氧时血气基本正常,潮气量大于300ml,呼吸频率小于30次/分。
意识恢复可合作保护气道,肌力完全恢复,呼唤患者有睁眼、抬眉、张口、举手等反应。
患者满足以上条件时,可以进行气管插管拔管。
气管插管拔管指征知识讲解

(2) 拔管需注意
• 1) 拔管前必须先吸净口腔及鼻咽腔内分泌 物;更换吸痰管后,再吸净 气管导管内及气 管内分泌物,在气管内操作每次不超过10 秒。 2) 拔管时应将吸痰管放入气管导管内 并超出导管远端,然后保持负压 边吸边拔, 一同拔出。 3) 拔管后立即面罩给氧,观察 呼吸、循环稳定后方可离开。
(2) 拔管需注意
• 应警惕原已存在的气道情况,并可能需要 再次气管内插管。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气管导管拔管指征
(1) 拔管的指征பைடு நூலகம்
• 1) 拔管:所有需要插管的指征消除,即气管 分泌物明显减少,患者意识 恢复,自主呼 吸恢复良好,吞咽、咳嗽反射良好,双肺 呼吸音正常,呼吸频率成人14〜20次 分,通气量恢复到正常水平,脱离吸氧后 无明显缺氧现象,PaO2正常。
(1) 拔管的指征
• 2) 间歇指令通气的频率< 10次分,压力型 呼吸机的气道峰压< 18 mmHg,吸30%氧 时血气基本正常,潮气量大于300ml,呼吸 频率小于30/min。
气管插管拔管指针

一、适应症:1.严重通气不良2.严重换气障碍3.神经肌肉麻痹4.心脏手术后5.颅内压增高6.新生儿破伤风使用大剂量镇静剂需呼吸支持时7.窒息、心肺复苏9.任何原因的呼吸停止或将要停止。
二、禁忌症:没有绝对禁忌症。
肺大泡、气胸、低血容量性休克、心肌梗塞等疾病应用时应减少通气压力而增加频率。
三、呼吸机的基本类型及性能:1. 定容型呼吸机:吸气转换成呼气是根据预调的潮气量而切换。
2. 定压型呼吸机:吸气转换成呼气是根据预调的压力峰值而切换。
(与限压不同,限压是气道压力达到一定值后继续送气并不切换)3. 定时型呼吸机:吸气转换为呼气是通过时间参数(吸气时间)来确定。
八十年代以来,出现了定时、限压、恒流式呼吸机。
这种呼吸机保留了定时型及定容型能在气道阻力增加和肺顺应性下降时仍能保证通气量的特点,又具有由于压力峰值受限制而不容易造成气压伤的优点,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吸呼比、吸气平台的大小、氧浓度大小均可调节,同时还可提供IMV(间歇指令通气)、CPAP (气道持续正压通气)等通气方式,是目前最适合婴儿、新生儿、早产儿的呼吸机。
四、常用的机械通气方式1. 间歇正压呼吸(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最基本的通气方式。
吸气时产生正压,将气体压入肺内,*身体自身压力呼出气体。
2. 呼气平台(plateau):也叫吸气末正压呼吸(end inspiratory positive pressure breathing,EIPPB),吸气末,呼气前,呼气阀继续关闭一段时间,再开放呼气,这段时间一般不超过呼吸周期的5%,能减少VD/VT(死腔量/潮气量)3. 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在间歇正压通气的前提下,使呼气末气道内保持一定压力,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非心源性肺水肿、肺出血时起重要作用。
拔管条件重要指标

拔管条件是指在机械通气后,决定是否可以拔除呼吸机管道的一系列指标和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拔管条件重要指标:
1. 意识状态:患者需清醒、能够完成协作,有足够的自主呼吸能力。
2. 呼吸频率和深度: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应该稳定,无明显的呼吸困难。
3. 血氧饱和度: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应该保持在合理范围,通常在90%以上。
4. 患者合作性:患者应能够合作参与诱导咳嗽、刺激喉部、吞咽等操作。
5. 患者病情稳定:患者的病情应该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治疗后,病情没有明显恶化。
6. 肺部功能:患者的肺功能应该足够,包括足够的肺容量、适当的气道清晰度和有效的顺应性。
7. 患者无呼吸机依赖:患者应没有对呼吸机的明显依赖,例
如短时间内没有需要呼吸机支持的急性呼吸衰竭。
以上指标是常见的拔管条件重要的评估指标,但具体的拔管判断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疾病类型、临床经验等因素,并遵循医学专业指南和标准。
由于每位患者情况不同,拔管决策应由专业医疗团队在综合评估后做出。
气管切开术后拔管指征和基本步骤

气管切开术后拔管指征和基本步骤气管切开术啊,这可不是个小事情呢!当患者经历了气管切开后,大家肯定都盼望着能早点把那管子拔掉,让生活恢复正常呀。
那啥时候能拔管呢?这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啊,患者得能自主呼吸,而且呼吸得平稳顺畅,不能喘得跟拉风箱似的。
要是呼吸都成问题,那怎么能把管子拿掉呢?就好比你要跑马拉松,你总得先有力气能迈开腿吧!然后呢,得看患者咳嗽和吞咽的能力。
咳嗽有力,才能把气道里的分泌物啥的清理出去,不然那些脏东西堆在那儿,不又得出问题呀。
吞咽也得正常,总不能一边吃东西一边往气管里呛吧,那可不行!再一个,气道得通畅呀。
要是气道还有堵塞或者狭窄啥的,那管子拔了不就麻烦啦。
就像一条路,得保证它是宽敞无阻的,车才能顺畅通过嘛。
当这些条件都满足了,就可以准备拔管啦。
拔管的步骤也挺关键呢。
第一步,得先把套囊里的气放掉,让管子松一松。
这就好比解开紧紧系着的鞋带,让脚能活动活动。
接下来,把固定管子的带子解开,这时候管子就有点松动啦。
然后,慢慢地把管子往外拔一点,观察观察患者的反应。
要是没啥问题,再继续往外拔一点。
可别一下子就全拔出来,得小心谨慎着来。
拔出来之后,得赶紧把伤口处理好呀,不能让它感染了或者出啥别的状况。
这就像你手上划破了个口子,得赶紧消毒包扎一样。
大家想想,气管切开可不是小事,拔管也同样重要啊。
要是没弄好,那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呢。
所以啊,医生护士们可得瞪大了眼睛,小心翼翼地操作。
咱们平时可能觉得呼吸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可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每一次呼吸都不容易呢。
这气管切开术和拔管,都是为了让他们能重新顺畅呼吸,好好生活呀。
咱们可得重视起来,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和支持。
总之呢,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可不能马虎,指征要明确,步骤要仔细,这样才能让患者顺利康复,重新享受自由呼吸的美好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呢!。
气管插管拔管时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处理

气管插管拔管时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处理作为呼吸科医生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并不陌生,在症状消失,符合拔管指征时就要考虑拔管,那么在拔管时的注意事项都有那些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回顾一下~作者:李鸿政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机械通气患者,一旦原发病得到控制,就开始着手脱机,但脱离呼吸机与拔除气管插管是两回事,这点必须强调,因为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脱离呼吸机,但咳痰能力不好,仍需要气管插管,便于气道管理。
所以,撤离呼吸机分两步走:先脱机,再拔管。
脱机的注意事项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现在来谈一谈拔出气管插管前后应该注意呢?一、拔管的指征拔管的指征通俗讲就是气管插管的指征已经不存在了,就可考虑拔管了。
如引起上呼吸道梗阻的因素已经去除、气道保护性反射恢复、具有呼吸道清洁能力、已经撤离了呼吸机等。
更确切的说,当改变通气模式或间断脱机若干时间后,患者能维持满意的通气合氧合状况,即可考虑拔除气管插管。
特别要注意的是拔管前要保证患者能成功脱机,否则可能需要重新插管。
二、拔管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对于有拔除气管插管指征的患者,一旦决定拔管,那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拔管前物品准备及患者的合作。
准备吸氧装置、口腔护理物品、纸巾、雾化装置等,必要时准备无创通气;拔管前对患者进行宣教,使其了解拔管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消除患者心理恐惧感,以保证患者的充分合作。
2、彻底、充分吸引气道分泌物。
清除口咽部及鼻咽部分泌物,如果是声门下引流的导管,应充分冲洗抽吸声门下引流管;如是普通导管,可在气囊放气的同时,通过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囊,经人工气道给予较大的潮气量,以期在塌陷的气囊周围形成正压,将潴留的分泌物“冲”到口咽部,再给予吸出,从而避免误吸。
这一点是拔管前的常规动作,如果没有把这些分泌物清理干净,一不小心误吸入肺部、窒息就麻烦了。
3、适当吸入氧浓度,增加体内氧储备。
可常规先吸入纯氧几分钟,再进行拔管。
4、将新的吸痰管置于气管插管远端开口以远1-2 cm,边抽吸,边气囊放气,并快速拔出气管插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麻术后拔气管插管的有效指针
全麻术后及常规带气管插管病人,如何正确掌握气管内插管拔管的时机是麻醉科医生及icu医务人员所关注的问题掌握好气管内插管的拔管时机,有助于避免术后及其它危重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现将拔管的主要指征报告如下。
1 拔管的时机
(1)意识清楚:声呼唤患者,令其睁开眼睛,患者能立即睁开。
2)反射活跃:吞咽反射;眼球光敏反应。
光线刺激,眼球转动。
用鼻导管吸咽部痰时,患者恶心、呕吐,或者进行气管吸痰时,患者出现呛咳以及欲将插管吐出的现象。
吸引不足以引起呛咳反射时无论其它体征如何,不得拔管。
(3)四肢有力:患者快要清醒时,出现躁动,欲从床上跃起,拔出气管导管,或者有拔除尿管及抓挠伤口的动作。
(4)呼吸通畅:能听到明显的呼吸音及痰鸣音,用手在导管口能清楚感觉到气流。
呼吸囊随呼吸正常起伏,潮气量大于8ml//kg.
(5)肺部呼吸音清楚:患者平卧位,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对称。
2.拔管方法:拔管应将呼吸道内血液及痰液吸净,,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20秒,再将口腔内分泌物吸除干净,充分吸氧后边辅助呼吸边拔管,若插管带气球,应将夹住气球管道的血钳松开,然后顺
其弯曲顺势轻轻拔出,注意勿用力过猛或方向不对,样易误伤呼吸道黏膜引起喉头水肿,发生窒息。
拔管后,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并听双肺呼吸音,监测SpO2,SpO2不低于术前3~5%或接近术前水平。
若患者出现喉头水肿、喉鸣,发生呼吸困难、发绀时应取半卧位,高流量氧气吸入4~6 L/min,静脉或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减轻组织反应,还可用超声雾化或蒸气吸入,如用药后仍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加剧,应再次给予气管内插管术或行气管切开术。
故拔管前应备好加压面罩及气管插管等器械,以备不测。
总之,拔管时患者自主呼吸与咳嗽有力,吞咽功能良好,意识恢复。
血气分析结果基本正常,无喉梗阻。
潮气量足够。
推荐拔管指征:
1、患者完全清醒
2、肌松药、阿片类药物残余作用已完全消失;
3、吸入40%O2或者不吸氧状态下维持SPO2>96% 5-10min,SPO2.>80mmHg,PaCO2<50mmHg;
4、潮气量持续大于8ml/kg;
5、循环稳定。
拔管后持续吸氧,严密监测SPO2。
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暂停综合征(OSAHS)行腭垂腭咽成形术(UPPP)后拔管注意事项:
OSAHS患者几乎都是肥胖、颈短、咽腔狭窄、鼻腔阻塞,巨舌体征。
术前呼吸梗阻症状明显。
这类病人术后窒息是其死亡的常见原因。
全麻药的残余作用、本身解剖异常、术后咽腔水肿、血痂或者出血,大量分泌物,喉痉挛、长期低氧呼吸中枢依赖低氧高二氧化碳来刺激维持呼吸的环境消失等导致的气道狭窄及梗阻。
如果按常规的肌力恢复、气道通畅、意识清醒仓促拔出气管导管很容易出现呼吸骤停或窒息。
询证医学支持:UPPP患者术后最好回ICU在辅助呼吸维持SPO2的情况下,延长带管时间8-24小时,直至完全恢复自主呼吸后再清醒拔管。
头颈、咽喉部手术、病危患者、年迈体胖者、饱胃后的急诊患者,均需要患者清醒后始考虑拔管。
麻醉过浅时拔管前2分钟静注利多卡因1mg/kg,以防止呛咳、喉痉挛、高血压和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