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的起源浅析

合集下载

学界关于冷战起源的研究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学界关于冷战起源的研究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学界关于冷战起源的研究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学界对于冷战起源的研究观点存在一定的分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观点:
1. 意识形态冲突:一些学者认为,冷战起源于苏联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

苏联试图推广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而西方国家则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

2. 权力政治:另一些学者认为,冷战起源于苏联和美国等大国之间的权力争夺。

这些国家在二战后崛起为超级大国,争夺全球霸权地位,从而导致了冲突。

3. 相互误解和猜忌: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冷战是由于苏联和西方国家之间的相互误解和猜忌引起的。

在二战期间,双方之间存在冷漠和相互怀疑,这种态度继续延伸到战后期间。

4. 国内政治压力:还有一些观点认为,冷战起源于苏联和美国等国内面临的国内政治压力。

为了处理国内政治的问题,这些国家需要找到一个外部敌人,在这种情况下,冷战成为了一个方便的替罪羊。

在我个人看来,冷战起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意识形态冲突、权力政治、相互误解和国内政治压力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理解和解释冷战起源的多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并为未来的国际关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教训。

“冷战”起源的心理史观解读

“冷战”起源的心理史观解读

“冷战”起源的心理史观解读【摘要】"冷战"是二战后国际关系中一场持续时间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战略对抗。

心理史观认为,冷战的起源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和军事因素造成的,更深层次的是由心理因素所驱动。

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混乱,大国间的不信任和敌意逐渐加剧,成为冷战爆发的背景。

冷战的文化冲突和心理战策略也成为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章我们认识到"冷战"心理史观对于理解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同时冷战对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冷战的启示与反思也提醒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中,要善于化解心理因素的冲突,并追求和平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冷战”起源,心理史观,国际关系,二战,政治格局,心理因素,文化冲突,心理战,重要性,影响,启示,反思。

1. 引言1.1 定义冷战冷战,起源于二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中,是指以军备竞赛、政治对抗和意识形态冲突为主要特征的一段时期。

在这个时期,没有直接的全面战争爆发,但是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和竞争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冷战的主要对立双方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双方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形成了一种全球性的格局。

冷战的定义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的学者和研究者对于冷战的界定可能有所不同。

但冷战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和竞争,是一种没有爆发直接战争但却充满敌意和压力的国际关系状态。

冷战的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深远,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心理史观的视角下理解冷战,可以更好地揭示双方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文化冲突和心理战的重要性,为我们解读冷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1.2 心理史观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心理史观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是指通过心理学的视角来解读国际关系中的政治冲突和合作。

在冷战时期,心理史观的应用对于理解和解释双方之间的敌意和对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心理史观认为,人类行为的根源在于个体内部心理层面的因素,如恐惧、不信任、利益冲突等,这些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冷战知识点总结

历史冷战知识点总结

历史冷战知识点总结一、冷战的起因1.二战结束后的政治格局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苏联和美国成了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这也成为冷战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2.意识形态的对立苏联崛起后,其意识形态对西方自由民主的体制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苏联推崇共产主义思想,认为资本主义必然导致压迫和剥削,而美国则坚持西方民主自由的体制。

3.战后政治和军事的对立在二战后,战后政治和军事的对立在欧洲和亚洲都变得异常尖锐。

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对立和军事对抗不断升级。

4.意识形态、政治和军事对立的共同作用冷战的起因无疑是意识形态上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同时在冷战期间苏联和西方国家之间还有针对性地争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竞争。

二、冷战的发展1.冷战的初期阶段1945年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对立逐渐明确化。

1946年世界上著名的钢铁幕就随之出现。

欧洲东部的国家被苏联纳入铁幕之下,而在军事上美国开始了对欧洲的援助。

2.朝鲜战争的爆发朝鲜战争被认为是冷战的第一次升温。

1950年,北朝鲜突然袭击了南朝鲜,美国积极干预,苏联则支持北朝鲜。

这场战争不仅加深了苏美之间的对立,还对整个亚太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古巴危机是冷战期间一次极为紧张的危机。

苏联在古巴部署了核导弹并且宣称要使用核武器对抗美国。

美国在得知消息后进行了长时间的军事威慑。

最终苏联同意撤走导弹。

4.冷战的高潮冷战的高潮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苏联成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最大对手。

两国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军备竞赛,包括核武器和常规军备。

5.冷战的持续到了20世纪80年代,冷战的关键期到来。

美国提出了对苏联进行全面军备竞赛的战略,并且进行军事演习。

苏联也通过控制社会主义国家来对抗美国,导致冷战在80年代进入了一个相对波澜不惊的阶段。

3.冷战的结束1.苏联解体1991年苏联解体,成为冷战结束的标志性事件。

浅谈冷战的起源

浅谈冷战的起源

浅谈冷战的起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冷战是战后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冷战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结果,是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的统一,在当时是不可避免的。

冷战的起源不能单一的归结为某一方的单一因素所造成的结果。

更不能主观的解释这一问题。

关键词:冷战、起源、世界力量格局、战略构想、意识冲突、国家利益、英国在讨论冷战的起源问题时,大多数学者,认为冷战起源于美国对苏联政策的误解,冷战不仅是一个或两个国家形成的。

而是多个国家合力而为的结果,其中尤其强调了英国在冷战中的作用。

首先,从客观上来说,冷战是二战引起的世界力量格局重新调整的逻辑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旧的势力均衡,使德国和日本的力量瓦解,将英国和法国降为二流的国家,称雄世界几个世纪的欧洲已精疲力竭,它丧失了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利益安排世界的能力,这就造成了巨大的权利真空。

战后,美苏成为最有实力争霸世界的力量,成为主要对手。

其中。

美国在实力上占据较大优势,经济上美国鹤立鸡群。

军事上美国也成为头号强国,拥有装备最精良的陆军和世界最强的海、空军力量,并垄断着核武器。

苏联作为另一个超级大国,其经济虽在战争中备受摧残,但经济基础并没有崩溃。

而且军事上,经过战争的洗礼,苏联拥有了一支数量最多、战斗力最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

美苏之间战时的同盟关系已无法维持,打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也不可能,他们尝试着用非战争的方法进行全面对抗,在对抗中维持冷和平。

这样,战后就出现了美苏围绕争夺世界霸权展开的全面的冷战,并形成两极对抗的世界格局。

其次,冷战是在战后构建新的全球性的世界体系、世界秩序的过程中产生的,两种体系构想的冲突是冷战产生的根源。

现代世界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走向全球化的过程,这使大国更多地从全球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们看到,在粉碎法西斯之后,美苏作为最有能力决定战后世界安排的国家,他们对战后世界的构想是冲突的。

学界关于冷战起源的研究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回复

学界关于冷战起源的研究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回复

学界关于冷战起源的研究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回复关于冷战起源的学界研究观点,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

本文将探讨几种主要观点,并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冷战的起源主要源于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

美国代表西方自由主义民主体制,强调个人自由、人权和市场经济;而苏联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体制,主张全民所有制和计划经济。

这种意识形态的冲突导致了两个国家之间的敌对态势,并最终演变为全球范围的冷战。

在这种观点下,国家利益和安全需求因为意识形态的区别而进一步强化,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其附属国家之间的剧烈对抗不可避免。

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是冷战起源的关键。

在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最大的国家之一。

而苏联则通过在二战期间推进军事工业化,获得了巨大的军事实力。

这使两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影响力和资源变得紧张,并引发了冷战。

同时,地缘政治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欧洲,苏联通过东欧国家的操控,形成了铁幕,阻止了西方国家的影响力扩张。

这些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相互交织,最终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冷战的起源是由于意外的历史事件和累积的误解引起的。

例如,苏联试图在二战后通过提出特洛伊原子计划来平衡美国的核武器优势,这引发了美国的担忧和反应。

此外,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揭示了美苏之间的误解和互不信任。

例如,1948年的柏林封锁事件导致西方国家认为苏联试图扩张其影响力,而苏联则认为西方国家试图削弱它的地位。

这些误解和意外事件加剧了紧张局势,最终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在对这些观点进行辩论和研究之后,我倾向于综合性解释冷战起源的多个因素。

我认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与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且互动的过程,推动了冷战的爆发。

意识形态带来的敌对态势和对立思维强化了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历史事件和误解则加剧了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我看来,理解冷战起源的多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并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冷战的起源与结束

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冷战的起源与结束

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冷战的起源与结束冷战是20世纪后半叶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极大地影响了国际关系、经济发展和军备竞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冷战的起源与结束,以更好地了解这一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

一、冷战的起源冷战的起源可追溯到二战后的1945年。

当时,盟军取得胜利并分割了德国,形成了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

然而,两个大国在意识形态、理念和领土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

1. 盟军对德国的分割二战胜利后,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等大国通过波茨坦会议对德国进行了分割。

然而,美国和苏联在分割细节上产生了分歧,这为冷战的起源埋下了伏笔。

2. 意识形态差异美国崇尚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提倡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

而苏联则奉行社会主义,主张阶级斗争和中央计划经济。

这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引发了双方的冲突与矛盾。

3. 核武器竞赛在二战期间,美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并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苏联意识到核武器的重要性,也加快了自己的研发。

两国之间的核武器竞赛加剧了紧张局势和相互的不信任。

二、冷战的发展与持续冷战主要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斗争来体现。

双方之间的争吵和对抗逐渐加深,使得整个世界陷入了两极化的局势。

1. 联合国与北约成立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在二战结束后成立。

但是,两个超级大国仍然对彼此的利益和影响力争夺不断,导致联合国的决策陷入僵局。

同样,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美国成立了北约,组建了军事同盟。

2. 游击战争与代理人战争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没有直接战争,但他们却在世界各地通过支持不同的政权,进行了一系列代理人战争。

例如,越南战争、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都是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

3. 空间竞赛与军备竞赛美苏两国通过太空探索和科技竞赛来表现自己的实力。

1969年,美国成功登月,成为太空竞赛的胜利者。

此外,两国也在军备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导致了巨大的军费开支。

三、冷战的结束冷战最终在1989年至1991年结束。

高一历史冷战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冷战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冷战知识点总结冷战时期,作为20世纪下半叶国际关系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不仅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研究素材。

本文旨在对高一历史课程中涉及的冷战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历史阶段。

一、冷战的起源与背景冷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本作为反法西斯同盟的美苏两国,在战后世界秩序重建的过程中出现了理念和利益上的分歧。

美国主张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而苏联则坚持共产主义和计划经济。

这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加之两国在战后欧洲的势力范围划分上的争议,逐渐演变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和军事对抗。

二、冷战的主要事件1.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47年提出,要遏制苏联的扩张,这一政策成为美国冷战政策的基石。

2. 马歇尔计划:1948年,美国实施了旨在帮助欧洲国家重建经济的马歇尔计划,以经济手段遏制苏联的影响力。

3. 北约和华约的成立:1949年,美国和加拿大及其他西欧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作为对抗苏联的军事同盟。

1955年,苏联和其东欧盟友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4. 朝鲜战争:1950年至1953年,朝鲜半岛的冲突升级为一场局部战争,成为冷战中的一次“热战”。

5.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引发了美苏之间的一场严重对抗,世界一度处于核战争的边缘。

6. 越南战争:1955年至1975年,越南战争成为冷战中另一场代理人战争,美国介入越南事务,最终以失败告终。

三、冷战的影响1. 军事上的对峙:冷战期间,美苏两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导致全球军事开支急剧增加,核武器数量激增。

2. 政治上的分裂:冷战导致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分裂,许多国家被迫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做出选择。

3. 经济上的影响:冷战不仅影响了直接参与国的经济政策,也对全球经济体系产生了影响,如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的重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冷战

冷战

二、冷战的结束
1、冷战的结束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在世界经济全
球化的推动下必然发生演变的客观规律( 球化的推动下必然发生演变的客观规律(冷战时期 已经出现的多极化趋势亦是这一规律的反映)。 已经出现的多极化趋势亦是这一规律的反映)。
2、冷战以特殊的形式结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苏 冷战以特殊的形式结束,
联的战略和政策变化所促成的。 联的战略和政策变化所促成的。
一、冷战的起源
2、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影响和
谋求利益的全球性战略目标, 谋求利益的全球性战略目标,从而引起利益的交叉 和战略构想的冲突。在“雅尔塔体制”所划定的东 和战略构想的冲突。 雅尔塔体制” 西方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带,双方的利益直接碰撞, 西方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带,双方的利益直接碰撞, 矛盾格外尖锐,甚至走到战争的边缘, 矛盾格外尖锐,甚至走到战争的边缘,于是酿成危 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冷战
一、冷战的起源 二、冷战的结束 三、采用冷战对抗形式的原因
一、冷战的起源
1、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世界格局和国际力 量对比的重大变化, 苏成为超级大国。 量对比的重大变化,美、苏成为超级大国。 因此, 因此,美苏关系成为决定战后世界格局的主 要因素, 要因素,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划分了战后 初期国际政治舞台上两大对抗性力量, 初期国际政治舞台上两大对抗性力量,并由 此构成战后初期的世界主要矛盾。 此构成战后初期的世界主要矛盾。
二、冷战的结束
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既是历史发展 的客观趋势, 的客观趋势,又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因素 包括人们的主观选择)互动所形成的“ (包括人们的主观选择)互动所形成的“合 的结果。 力”的结果。
三、采用冷战对抗形式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战的起源浅析
论文导读: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和领域。

在东欧建立“安全带”和确保东欧势力范围。

关键词:战后的世界,意识形态,安全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道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持续了接近半个世纪,对二十世纪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文发表。

“冷战”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194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后来逐渐为大家所接受和引用。

“冷战”是相对于“热战”而言的。

一言以蔽之,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和竞争状态,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和领域,是一种暗藏战争危机的和平状态,同时又是以和平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战争状态。

各国学术界对冷战起源问题的研究从未终止,但始终对冷战的起源莫衷一是。

美国学者就此问题的看法可以分为正统派、修正派和后修正派三个学派。

概括讲,“正统派”在四五十年代占据主流,他们认为,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寻求世界霸权。

冷战不可避免,是因为苏联队外扩张政策和集权的政治制度。

“修正派”在60年代末成为主流,他们认为,冷战的爆发应该由美国负责,冷战式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发生的。

苏联主要是自卫的,如果美国不疏远苏联,冷战或许可以避免。

美国向苏联施加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是冷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美国的政策和行为方式,迫使斯大林与西方敌对。

“后修
正学派”于70年代兴起,他们认为,美国和苏联领导人的实用主义政策,以及双方一系列的决策错误和误解,是冷战发生的重要原因,双方对冷战的爆发都负有责任。

而且,他们将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了欧洲和亚洲,探讨了英国、中国和朝鲜等国在冷战中的作用。

苏联学者对于冷战的看法,基本上是苏联政府的观点,即美国所奉行的帝国主义政策和“实力政策”等是冷战的起源。

那么,又是什么愿因使得美苏两大战时盟友走向冷战的呢?从历史的长镜头中考察冷战的起源,不仅要考察冷战爆发的国际背景,还要考察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建构等方面。

一、战后的世界
(一)战后美苏两个力量中心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战争波及到的世界诸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美国在这次战争中一跃而成为全方位的世界性大国。

从1939年到1944年,美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了1.2倍,出口增长了1. 8倍。

战后初期,美国的黄金储备占世界化黄金储备的2/3,工业生产占世界的一半以上。

由于军火订单的刺激和政府采购,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美国还垄断着原子武器的技术,拥有庞大的、先进的空中力量,是世界上最大海军强国,美国军事经济实力的膨胀,是战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的物质基础。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受了严重的损失,丧失了15%的人口和50%的基础设施。

40%以上的集体农庄、国营农场被洗劫,农业总产
量比战前减少40%以上。

战后的苏联在经济实力上虽然远不及美国,但是在军事上却与美国不相上下。

苏联军队不仅收复了全部国土,而且跨出国界,深入欧洲腹地。

在东欧建立“安全带”和确保东欧势力范围。

成为横跨欧亚的政治军事大国,对战后的国际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国政治活动家阿里克斯·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在差不多170年前,就以惊人的语言在《美国的民主政治》一书里预见到:“现在世界上有两个大国,他们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却似乎朝着同一目的前进,我指的是俄国和美国。

……所有别的国家似乎都已发展到自然的极限,他们只能维持现状;而这两个国家却正在成长。

所有别的国家已经停止前进,或者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缓步移动;惟有这两个国家正在以轻快而迅速的步伐沿着一条望不到尽头的道路迈进。

[1]这正好与战后的国际社会情况相吻合。

(二)美苏分别对自身地位的确认
1.美国领导地位的自我确认
二战末期的美国已经逐步确定了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领袖地位,这与美利坚民族认为自己是“上帝选民”的民族特性十分吻合。

论文发表。

从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大西洋宪章,到后来联合国的设想,都是以美国作为世界的领导者为核心的。

而1946年4月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芝加哥讲演时说,“美国今天是一个最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他更强大了。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美国在战后世界的领袖地位已经得到“自我”的认同。

2.苏联承认现实,扩大安全地带
苏联在战后以保卫国家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作为第一要务。

苏联历史上遭受的几次入侵都是来自西部,苏联坚决反对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又将其西部边界的安全视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在战时三巨头会晤中,苏联对波兰问题坚决不让步,原因也在于此。

而且,苏联还坚决要在其军事力量所能控制的东欧国家,建立对苏联友好的政府,从而把东欧变为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

(三)战后英国的衰落及其在冷战中作用
在二战中,英国的首要任务是保卫本土免受德国法西斯的蹂躏。

在这一过程中,英国为了应付巨额战争支出不断地削减自己的责任,在一战中它只出售了15%的海外资产,而这次却出售了28%。

尽管如此,英国在战后初期仍然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其外债总额从1939年8月的4. 76亿英镑骤增至1945年6月的33. 55亿英镑,对此经济学家凯恩斯惊呼,英国面临“财政上的敦刻尔克”。

在财政状况恶化的同时,英国的经济前景也令人担忧。

1946年英国的工业产量仅相当于1937年的90%。

在英国这样一个国际经济依赖出口贸易的岛国,1944年的出口贸易总额仅为2. 58亿英镑,与战前相比下降了近40%,而同一时期的进口却比战前增加了4. 41亿英镑。

为了节省开支,1946到1947的一年间英国就裁减了军队员额总数的1/3,从200万裁至130万。

与此同时,英国的外交政策也陷入了迷茫之中。

战后英国外交定位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究其原因是实力下降与帝国雄心之间的矛盾。

战后英国在国内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抱着“日不落帝
国”的幻想,坚持对希腊土耳其的援助。

并想借此保持在东地中海地区的优势,以维持其世界大国的地位。

但到了1947年初,英国已经无力再支撑下去,并不情愿地将这一“责任”让给了美国。

1947年2月21日,英国外交大臣贝文给美国国务院发去了一份电报,表示英国不能再承受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重担。

如果他们不下决心去填补空白,苏联人就会去填补。

[2]而美国政府内部很快便有了回应。

2月26日,马歇尔交给杜鲁门一份备忘录,记述了在国务院、海军等各部门对此事态所达成的类似意见———情势十分关键,“我们必须马上采取行动,向希腊提供所有可能给予的援助。

”国务卿艾奇逊此时告诉他的记者朋友费舍尔(Louis Fischer),他相信“在土耳其事态并不十分紧迫,而在希腊这确是个只有几天时间的问题。

”[3]英国承认了美国的领导地位,这也就促成了“杜鲁门主义”的顺利出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