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植物紫茉莉遗传毒性的初步研究

入侵植物紫茉莉遗传毒性的初步研究
入侵植物紫茉莉遗传毒性的初步研究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考试大纲-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考试大纲 一、考纲性质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入学考试主干考试科目。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研究园林植物主要观赏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对园林植物品质进行改良的一门科学。是高等院校园林专业及农学、工学等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课。是报考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向研究生必考专业课。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报考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考生。 二、考试内容 包括目前为本科生开设的《园林植物遗传学》和《园林植物育种学》两门课程内容。 (一)《园林植物遗传学》 绪论: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学发展简史,观赏植物遗传学研究现状。 1.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理解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分裂的种类、基本过程和遗传学意义;掌握高等植物染色体周史。 2.分离定律 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实质、验证方法、实现条件及其科学价值;掌握相关基本概念。 3.自由组合定律 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实质、验证方法、实现条件及其科学价值;学会对多基因分离和组合进行分析的方法;理解基因互作的机理。 4.连锁遗传和染色体作图 掌握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连锁和交换的相关概念。学会绘制遗传连锁图的方法。5.数量性状的遗传 理解数量性状的特点和及其遗传机理,理解微效多基因假说,掌握对数量性状

进行遗传分析的方法,掌握遗传力和广义遗传力。 6.细胞质遗传 掌握母性影响和细胞质遗传的相关概念和遗传规律,了解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掌握利用雄性不育现象制种的原理和方法。 7.遗传物质的改变 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种类及其遗传学效应;掌握染色体数量的变异的概念、途径、种类和特点;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分子基础和基因突变的进化意义。8.遗传的分子基础 掌握遗传物质的基本特性、基因的现代概念和中心法则。掌握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了解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遗传调控和基因的分子进化原理。 9.群体遗传学基础 掌握理想群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等的概念、遗传平衡定律以及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理解栽培群体的遗传变异规律,了解群体进化和物种形成的相关理论。 10.花色的遗传 掌握影响花色形成的化学物质、影响花色变异生物学过程、花色遗传调控的机理。 11.彩斑、花叶和嵌和体的遗传 掌握植物体上的彩斑和条纹的种类、规则性彩斑的遗传规律、不规则性彩斑的遗传规律。 11.花朵大小的遗传 理解增加花朵直径的遗传学途径;掌握影响花朵直径变化的微效多基因系统及微效多基因系统的作用机理。 12.花发育和重瓣性的遗传 掌握花发育的遗传调控机理;了解花被发生的过程和进化趋势;掌握重瓣花的起源方式和遗传过程;了解花型的发展和进化趋势。

园林植物遗传学大纲(修改后的)

园林植物遗传学 绪论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学发展简史,观赏植物遗传学研究现状。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根据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将生物分为: (1)非细胞生物:包括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具有前细胞形态的构成单位; (2)细胞生物: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根据细胞核和遗传物质的存在方式不同又可以分为: ⅰ真核生物(eukaryote):(真核细胞)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真菌、高等植物、动物、人类 ⅱ原核生物(prokaryote):(原核细胞)细菌、蓝藻(蓝细菌) 真核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植物)细胞壁 与动物细胞不同,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及穿壁胞间连丝(plasmodesma)。 2.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采用碱性染料对未进行分裂的细胞核(间期核)染色,会发现其中具有染色较深的、纤细的网状物,称为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核内的染色质便卷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形态。一条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3.细胞的物质成分 4.细胞分裂及其生物学意义 有丝分裂包括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核分裂、细胞质分裂。通常有丝分裂主要是指核分裂,特别是在遗传学中更主要讨论细胞核分裂。 有丝分裂过程可分为五个时期,即: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①核内染色体准确复制、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的遗传组成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打下基础;②染色体复制产生的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分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通过有丝分裂能够维持了生物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组织及细胞间遗传组成的一致性);并且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单细胞生物及无性繁殖生物个体间及世代间的遗传组成的一致性)。 减数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又称成熟分裂。其结果是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性细胞,所以称为减数分裂。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试题B

概念 1杂种优势育种: 利用植物的杂种优势,选育适合的杂交亲本,通过特定的育种程序和制种技术,选育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品种的过程,简称优势育种。 2一般配合力: 又称普通配合力,指一个自交系在所有杂交组合中杂种后代某一性状的平均表现,常用离均差表示。 3化学诱变育种: 利用化学物质诱发植物发生遗传突变,并将其优良的变异材料培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4半致死剂量(LD50): 使被照射材料成活率为对照50%的辐射剂量。 5品种登录:发表育种成果 品种审定:鉴定新品种的各种性状 品种保护:保护育种者的权益 简答 一、优势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有哪些异同? 相同:都需要选择选配亲本,进行有性杂交。 不同:1 .遗传理论上 常规杂交:利用加性效应+部分上位效应 优势育种:利用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 2 .育种程序上 常规杂交:先杂后纯(杂交--自交分离选择) 优势育种:先纯后杂(自交系--杂交种品种) 3 .种子生产上 常规杂交:简单,直接在生产田、种子田收种 优势育种:需专设亲本繁殖区和生产用种地 二、如何对多倍体材料进行鉴定和选择? 鉴定多倍体的方法有: 形态比较气孔鉴定花粉鉴定梢端组织发生层细胞鉴定染色体计数法 ①形态特征与生长特性的比较 多倍体通常具有根茎粗壮、叶片肥厚、色绿、锯齿明显、长宽比变小、叶柄变宽、花器、果实、种子变大等形态特征;四倍体往往表现出生长迟缓、植株变矮、节间缩短、分枝能力减弱、生育期延迟等生长特性。 ②气孔大小、密度及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目 多倍体较二倍体具有气孔体积增大、数目减少、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增多等特点。 ③花粉粒的形态、大小及萌发孔数目的多少 多倍体多表现为花粉粒大,萌发孔数目多,花粉粒形状变化明显。④梢端组织发生层细胞鉴定,采用组织切片方法观察 ⑤染色体计数法 三.影响辐射敏感性的因素 1 )遗传因素:不同的科、属、种及品种,敏感性有差异。 2 )器官或组织的差异:分化程度越低,对辐射越敏感 3 )发育阶段及生理状况的差异 4 )外界环境条件氧气:有氧> 无氧; (其它因子)温度:温度降低,敏感性减弱 含水量:含水量越低,敏感性越高 培养基的成分:缺素比正常敏感 四、诱变材料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1 .选用综合性状优良、个别性状需改良的品种或类型 2 .选择基因型杂合度高的材料 3 .尽可能选用单细胞或单倍体的植物材料。 4 .处理材料的类型应多样化 5. 诱变材料再处理变异率高,优良突变产生也较多 论述: 生产F1杂种的方法有哪些?F1代杂种种子生产过程中,有 哪些注意事项? 方法: 1、天然杂交制种 2、人工去雄制种 3、化学去雄制种 4、利用苗期标记性状制种 5、利用单性株制种 6、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 7、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 注意事项: ①选择土地肥沃、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灌溉条件良好的地 方,制种区与亲本区要进行安全隔离。 ②在制种区内,父母本分行相间种植,在保证有足够父本 花粉提供的前提下,尽量增加母本行数,必须保证父母 本花期相遇。 ③制种区要采用先进的栽培管理措施 ④对父母本要认真去杂去劣,严格套袋去雄。 ⑤采用相应的去雄方法,做到去雄及时、干净,授粉良好。 ⑥可适当采用自交系内姊妹株间杂交以增强其活力。 ⑦对不饱满的果实或种子要及时去掉,种子成熟后要及时 采收。 ⑧严格防止病虫害及其他生活无危害的发生。

《可怕的物种入侵》教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可怕的物种入侵》教学思考 课前思考: 专家们认为,外来有害入侵生物有可能形成三大危害:首先,外来入侵的物种会对本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其次,外来入侵生物会造成农业、林业生产上的巨大经济损失;其三,外来入侵生物对人畜的健康也形成威胁。 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孩子就身边所熟悉的外来物种的入侵谈谈自己的认识。 课后反思: 今天我和屠园实验学校六(4)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可怕的物种入侵》这一课,通过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外来有害物种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以及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有效地增强了学生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意识,理解了生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重要,并初步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三个话题,把本节课学生要学习和了解的知识进行有序展开,且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达成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通过话题一“从吃龙虾说起”引出“外来有害物种”这个陌生的词汇,并谈谈吃龙虾的感受,让学生自然地进入教学情境,走近了“外来有害物种”,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为展开探索活动打下了基础。 通过话题二“你还知道哪些外来物种”的展开,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了霸王草和食人鱼,这样做,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外来有害生物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了它们的存在与危害;另一方面让学生引起重视,有效地增强了学生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意识;最后让学生将自主搜集到的资料通过小组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这样有利于将有价值的资料呈现出来,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的资料搜集是品德学科教学必不可少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才会体会其快乐。 通过话题三“外来物种都是有害的吗”的探究,学生理解了“有害”与“有益”,通过寻找外来有益生物,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明辨是非,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小结,充分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外来有害物种的认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他们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强烈意识。 最后,通过课外作业,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转向课外,在课后继续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的探究活动,搜集相关的资料,帮助他们拓宽了探究的渠道,为后续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 一点遗憾: 教师课前准备不是太充分,教学过程中显得有点紧张,导致整个课堂气氛不活跃;在教学环节的衔接方面,过渡不太流畅等,以上这些都是今后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套本详细整理)

一、名词 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和表达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和了解基因本质的科学。 2?遗传: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3?变异: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 4.表型模写: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变异与某些基因引起的变化相似的现象,有时亦称为饰变。 5?个体发育:生物体的性状是从受精卵开始逐步形成的,这就是个体发育过程。 6. 细胞分化:在一个生命周期中,性状逐渐发生变化,这是细胞分化过程。分化的细胞通过遗传控制的形态建成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美协调个体。所以,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7?系统发育:种群从原有的一种共同形态向另一种共有形态功能过渡的过程。是生物界共同的进化历程。 8?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是观赏植物的泛称,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使用于室内外布置以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 主要包括:园林树木、花卉、草坪草和地被植物。 9. 花卉:①狭义花卉:卉,草本植物总称,花卉--开花的草本植物--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 ②广义花卉:除草本花卉外,包括木本观花植物。 10?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植物育种是通过引种、选种、杂交或良种繁育等途径改良观赏植物固有类型而创造新品种的一门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11品种:(1)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合稳定,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中国农业百科全书)。DUS :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特异性,稳定性,一致性。 ⑵根据特异性(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可以和其它品种相区别的栽培植物群体,不因繁殖(有性或无性)而失去重要特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种子法指南》)。 (3)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性的家养动植物群体(景士西)。 12.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代谢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全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发育成新的个体。 13.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在细胞分裂期形成特定的形态。细胞分裂间期称为染色质。(常染色质、异染色质),染色单体:复制时产生的染色体拷贝。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是由两个染色单体组成的,两个染色单体在对应的空间位置上以着丝粒结合在一起。 14. A染色体:通常把正常恒定数目的染色体称为A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B染色体:把细胞中除正常染色体以外,额外出现的染色体称为B染色体,也成为超数染色体或副染色体。 15?染色体组:生物为完成其生活机能所必需的包含了最小基因群的一组染色体,又称染色体基数(X)。 16?着丝点:着丝粒两侧的具有三层盘状或球状结构的蛋白 17.同源染色体:形态与结构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18?非同源染色体:形态与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非同源染色体。 19?组型:又称核型,是指染色体组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 20. 组型分析: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同源染色体配对、分组排列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又称核型分析。核型模式图: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条按其特征画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称为核型模式图。 21. 有丝分裂: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复制的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拉下分向两极,从而产生两个染色体数和遗传性相同的子细胞核的一种细胞分裂类型 22 ?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时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因其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故称减数分裂。 23?二价体: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24. 四合体:一个二价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也称为四合体。 25. 自花授粉:同一朵花内或同株花朵间的授粉。 26?异花授粉:不同株的花朵问授粉。 27. 联会:减数分裂前期I偶线期来自两个亲本的同源染色体侧向靠紧,像拉链似的并排配对现象。 28. 受精: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融合为1个合子过程。 29?双受精:一个精核与卵细胞结合成合子,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精核与两个极核结合,将来发育成胚乳,这一过程被称为双受精。双受精现象是被子植物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特有的现象。 30.转录:以DNA双链之一为模版,将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碱基互补的方式记载到mRNAb的过程。 31 .翻译:以mRNA为模版,tRNA为运载工具,将tRNA转运来的氨基酸,按照mRNAk的密码顺序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多肽,并进一步折叠起来成为蛋白质的过程。 32. 三联体密码:mRNAt,三个相连的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这样相连的三个碱基成为一个密码子,又称三联体密码。 4 种碱基可以组合成64种密码子,生物体内只有20种氨基酸,因此,多个密码子代表一个氨基酸。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由DNA到DNA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由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就是生物学上的中心法则。 33.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4. 经典遗传学:基因是突变、交换、功能的三位一体的最小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练习试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模拟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词2.5分,共25分) 1.缺体 2.基因 3.中心法则 4.细胞质遗传 5.驯化 6.选择育种 7.杂交育种 8.外照射 9.分子育种 10.生物学混杂 答: 1.缺体——比正常的二倍体少了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物种; 2.基因——DNA分子上能够被转录为RNA或翻译成多肽连的特定区段。 3.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mRNA---> 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D--->DNA 的复制过程,叫中心法则 4.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叫做细胞质遗传。 5.驯化——只有采取人工措施改变引种植物的遗传特性,才能使它适应新的环境,这种情况下的引种,称为驯化。 6.选择育种——是指从自然界中挑选符合人们需要的群体和个体,通过比较、鉴定和繁殖,以改进园林植物群体的遗传组成或从中选出营养系品种。 7.杂交育种——对杂交所获得的杂种进行培育选择以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就叫做杂交育种。 8.外照射——是指被照射的种子、球茎、鳞茎、块茎、插穗、花粉、植株等所受的辐射来自外部的某一辐射源。 9.分子育种——是运用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技术,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通过载体或直接导入受体细胞,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经细胞复制增殖,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最后从转化细胞中

筛选有价值的新类型构成工程植株,从而创造新品种的一种定向育种新技术。 10.生物学混杂——是指由于品种间或种间一定程度的天然杂交造成了一种品种(种)的遗传组成内混入了另一些品种(种)的遗传物质,使原品种(种)不能表现固有种性。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长臂、短臂、主缢痕、次缢痕、随体和 ___________。 2、一个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形成___________个卵细胞,一个花 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形成___________个花粉粒。 3、某DNA分子上有这样一段信息,5`—ACGATT—3`,以此为模板 转录的mRNA为__________。 4、同源多倍体是否可以正常繁殖后代,______________。 5、考虑到细胞质遗传时,F1代一般只表现______________本的性状。 6、花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的环境下有利于长期 储藏。 7、以_________组织进行培养可获得单倍体植株。 答: 1.着丝点 2.一,四 3.3`—TGCTAA—5` 4.否 5.母 6.低温、干燥、黑暗 7.花药或花粉粒 三、简答题:(45分) 1、试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说明如何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10 分) 2、基因突变有何特点?(5分) 3、什么是哈迪——魏伯格定律?影响基因平衡的因素有哪些?(10 分) 4、引种时应考虑哪些因素?(10分)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诱变育种 2.交换 3.种质资源 4.分子育种 5.品种保护 6.雄性不育 7.远缘杂交8.芽变 9.单倍体育种 10.杂交育种 11.多亲杂交 12.回交1 3.体细胞杂交1 4.实生选种1 5.选择育种 二、单项选择题 1.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一般过程是:() A. 1N---减数分裂---2N----受精---1N B. 2N---减数分裂---1N----受精--2N C. 1N---有丝分裂---2N----受精---1N D. 2N---有丝分裂---1N----受精---2N 2.对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后,选育的群体应该是:() A. M0 B. M1 C. M2 D. M1和M2 3.通过着丝粒连结的染色单体叫:() A. 姐妹染色单体 B. 同源染色体 C. 等位基因 D. 双价染色体 4.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了几次:() .2 C 5. 对于南树北移,一下做法正确的是:() A. 适当提早播种 B. 适当延期播种 C. 适当疏植 D. 补光延长日照 6. 对于优势育种的表述,以下错误的是:() A. 需要选择亲本,进行有性杂交 B. 先使亲本自交纯化,用纯化的自交系杂交获得F1 C. F1用于生产 D. F1用于留种 7. 凡是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栽培植物或由本地、外地或外国引入野生植物,使他们在本地栽培,这项工作叫做()。 A. 引种 B. 育种 C. 选种 D.留种 8. 所有育种途径和良种繁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是:() A. 引种 B. 诱变 C. 选择 D.杂交 9. 下列属于近缘杂交的是:() A. 种间 B. 属间 C. 品种间 D.地理上相隔很远的不同生态类型间 10. 下列哪一种不是我国特有植物:() A. 银杏 B. 水杉 C. 珙桐 D.鸡蛋花 11. 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A. 梅花 B. 牡丹 C. 芍药 D.水仙 12. 选择在育种中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独立的育种手段 B. 育种工作的中心环节 C. 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 D.物种进化 13.辐射育种时,照射花粉与照射种子相比,其优点是() A.很少产生嵌合体 B.便于运输和贮藏 C.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 D.可诱发孤雌生殖 14.属于杂种优势的一年生草花品种,每年播种都需保持其优势,利用时() A.可让其自交 B.可让该品种与其它品种杂交 C.年年用其亲本进行制种 D.不利用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教案 适用园林、药用植物高职班 学校:楚雄农校 任课教师:罗春梅 二OO六年八月二十日

第一篇园林植物遗传学 第1章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 计划学时:2学时属累计学时:1-2学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和关系,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重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 教学过程:[A]组织教学 [B]讲授新课 第一节遗传、变异和环境 一、遗传学的概念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即是一门研究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和继承的科学。 如:为什么出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现象,这些都属于遗传学解决的问题。 二、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关系 (一)遗传 1、概念:指亲代的性状又在子代出现的现象。 2、原因:是由于遗传物质从亲代传递给了子代,使得子代按照遗传物质的规定,发育成了与亲代相似的各种性状。 3、遗传物质:指生物体的细胞内部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能自我复制。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其中DNA(脱氧核糖核酸)就是遗传物质。少数病毒不含DNA,其遗传物质是RNA(核糖核酸)。 4、基因:是遗传物质(DNA)的基本单位。它是DNA分子链中各个微小的区段。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某个或某些性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变异 1、概念: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或同一亲本的子代个体之间,有些性状彼此不同的现象。 2、变异的类型

生物的变异是很复杂的,在农业生产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在田间选择穗大粒多的变异植株为亲本,把它们的种子种下去后,在子代中有的保持了亲代穗大粒多的性状,有的却不能。这就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变异都能遗传。我们把能遗传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的称为不遗传的变异。 (1)不遗传的变异 指生物性状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子代。 原因主要是由于外界的环境条件而引起,即环境条件仅能使生物的某些外部性状发生变异,而遗传物质并未变化。 (2)可遗传的变异 指能够遗传的变异。 原因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故所产生的变异可遗传给后代。 (3)两种变异的区分及其重要性 两种变异主要根据其变异性状能否遗传来进行区分,这两种变异有时容易分清楚,而有时不易分清。例如:象植物的花冠颜色、形状及籽粒颜色、穗色、芒的长短、茸毛的有无等这些性状,往往受环境影响较小,若发生变异,一般是可以遗传的。如:长芒小麦后代中产生无芒的变异,红粒高粱后代中出现白粒变异单株等。类似这样的性状变异,一般是能够遗传的。 而有些性状如穗子大小、植株高矮、叶色的深浅等,往往受环境条件影响大,类似这里边些性状发生就异,可能是由于遗传物质变化造成,也可能是由于地力肥瘦不同造成,或者是由于两种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育种工作来讲,能够遗传的就异是遗传育种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因为只有从可遗传的变异中才能选育出新品种。 三、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两个特征,两者是生命运动中的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而又统一的,正是由于这对矛盾的不断运动才使生物界生生不息、世代留传和更新发展,不断进化。 遗传使生物性状得到相对稳定,但这种不变是相对的,通过变异使得这种稳定性遭到破坏,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差异,产生新的性状,使生物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简答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 2如何实现我国园林植物育种的突破? 3园林植物育种学与遗传学、栽培学有何关系? 4怎样看待传统的育种手段与现代生物技术? 5与其它植物相比,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有何特点? 6简述园林植物的主要育种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7制定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原则。 8试分析目前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趋向。 9种质资源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10简述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 11种质资源考察应注意哪些问题? 12如何建立园林植物的核心种质? 13试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与各自的特点。 14如何理解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15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选择效果? 16简述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17试述实生选种的一般程序以及各个程序的作用与要求。18单株选择法与混合选择法各有何优缺点? 19如何加速实生选种的进程?

20芽变有何特点? 21简述嵌合体的形成过程与分离纯化的方法。 22芽变选种有哪些关键的技术环节,应注意些什么问题?23如何区分引种中出现的饰变与形变? 24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保证引种成功? 25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26试述引种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7引种驯化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28南树北移与北树南移应分别采取何种栽培措施? 29杂交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0杂交育种中如何选择和选配亲本? 31如何解决杂交中自然花期不遇的问题? 32采用不同繁殖方式的园林植物杂种后代的选择有何不同?33远缘杂交有何意义? 34与近缘杂交相比,远缘杂交有何特点? 35试述远缘杂交不亲和的表现及解决方法? 36如何克服远缘杂种的不育性和难稔性? 37简述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 38杂种优势的衡量方法有哪些?

植物遗传学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2.同源染色体:指体细胞中一条来自母方另一条来自父方,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 3.姐妹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由同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其大小、形态、结构及来源完全相同 4.染色体组(基因组):一个物种单倍体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携带的全部基因。 5.核型分析:按照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着丝粒位置、臂比、次缢痕、随体等形态特征,对生物核内的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归类、编号、进行分析的过程称为核型分析。 6.染色体:是细胞分裂中期出现的结构,极易被碱性染料染色,故称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DNA、蛋白质及RNA这三类化学物质组成。染色体与染色质二者为同一物质,是在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不同形态结构。是由最基本的单位核小体成串排列而成。 6.单倍体染色体组中的DNA含量来表示基因组的大小,称为生物体的C值。同一物种的C 值是恒定的,不同物种不同。 7.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典型的染色体通常由长臂、短臂、着丝点、着丝粒、次缢痕、随体及端粒组成。 着丝点:指两个染色单体保持连在一起的初缢痕区。及主缢痕。 着丝粒:只限于染色体上纺锤体微管附着的精细结构。 随体是指次缢痕区至染色体末端的部分 端粒是指染色体的自然末端。端粒的作用是对染色体DNA分子末端起封闭、保护作用。防止DNA酶酶切;防止发生DNA分子间融合;保持DNA复制过程中的完整性。 8. 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置是相对稳定的,可根据着丝粒的位置将染色体分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V型)、近中着丝粒染色体(L型)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棒型)、粒状染色体。 9.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 10.高等植物雄雌性配子的形成 第三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1.性状:指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显性性状:杂合状态中能够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杂合状态中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如:豌豆花色有红花和白花等。 基因:孟德尔在遗传分析中所提出的遗传因子 基因座: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置 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 拟等位基因:完全连锁的控制同一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通过正常的交换重组不能将其分开。显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中,能够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一般以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不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一般以小写字母表示 基因型:个体或细胞特定的基因组成 表型: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的性状 纯合体: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 杂合体:基因座上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 真实遗传:子代性状永远与亲代性状相同的遗传方式 2.基因互作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简答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 2如何实现我国园林植物育种的突破 3园林植物育种学与遗传学、栽培学有何关系 4怎样看待传统的育种手段与现代生物技术 5与其它植物相比,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有何特点 6简述园林植物的主要育种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7制定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原则。 8试分析目前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趋向。 9种质资源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10简述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 11种质资源考察应注意哪些问题 12如何建立园林植物的核心种质 13试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与各自的特点。 14如何理解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15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选择效果 16简述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17试述实生选种的一般程序以及各个程序的作用与要求。18单株选择法与混合选择法各有何优缺点 19如何加速实生选种的进程 20芽变有何特点 21简述嵌合体的形成过程与分离纯化的方法。 22芽变选种有哪些关键的技术环节,应注意些什么问题23如何区分引种中出现的饰变与形变 24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保证引种成功 25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26试述引种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7引种驯化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28南树北移与北树南移应分别采取何种栽培措施 29杂交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0杂交育种中如何选择和选配亲本 31如何解决杂交中自然花期不遇的问题 32采用不同繁殖方式的园林植物杂种后代的选择有何不同33远缘杂交有何意义 34与近缘杂交相比,远缘杂交有何特点 35试述远缘杂交不亲和的表现及解决方法 36如何克服远缘杂种的不育性和难稔性 37简述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 38杂种优势的衡量方法有哪些 39比较杂交优势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的异同点。

毛茛科植物在峨眉山的分布

毛茛科植物在峨眉山的分布 --主要叙述几种黄连形态、习性、分布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峨眉县境内,峨眉城西南面,拔地上升2600余米,主峰海拔3099米,距今已有8亿多年历史。 据《峨眉山植物志》记载,山中有植物3500余种,其中要用植物1579种。属于罕见植物338种,其中峨眉山就有107种。真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她上下气温悬殊。当山麓山花烂漫时,山顶还白雪皑皑。自上而上,亚热带、温带、亚寒带植物呈垂直分布。珙桐、桢楠、杜鹃名贵于世。雅连、峨眉野连独具特色。这大概是由于整个峨眉山年降雨量近3000米的原故吧。然而,湿度最大的莫过于2300米左右的区域,多数时间阴雨绵绵。而山下和山顶降雨量相对较少。由于气温和降雨量等因素的影响,造成1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1800米至2300米为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2300米以上为高山针叶林。 就毛茛科植物而言。由于这科植物多见于北温带与寒带,峨眉山的气温是与之相适应的,故毛茛科植物较多。这科植物共有39属700种,而峨眉山就有19属64种,其中药用的有16属55种。分布情况如下: 1050米以下有23种。主要有:乌头、爪叶乌头、爪哇唐松草、短根箭头唐松草、打破碗花花、鸡爪草、天葵、单叶铁线莲、须蕊铁线莲、柱果铁线莲、多枝唐松草、威灵仙、黄莲、峨眉野莲、草黄连、还亮草、水葫芦、芍药、牡丹、毛茛、西氏毛茛、滇川唐松草等。 1050-1800米共有16属20余种主要有:峨眉野莲、毛茛、耳状人

字果、芍药、美丽芍药、鞘柄乌头、尖叶叶升麻、升麻、单惠升麻、粗齿铁线莲毛柱铁线莲、委氏绣球藤、黄连、川萼獐耳细幸、盾叶唐松草、峨眉唐松草等。 1800-2300米总计有14属20来种。主要有:单叶升麻、川西翠花、川萼獐耳细幸、美丽芍药、巨包乌头、尖叶升麻、西南银莲花、林荫银莲花、鸡爪草、小升麻、升麻、单蕙升麻、单叶铁线莲、三角叶黄连、毛茛等。 2300米以上计有12个属10多个种,主要有:美丽芍药、卷巨爪叶乌头、巨苞乌头、西南银莲花、林荫银莲花、裂叶星果草、无距漏斗草、马蹄草、绣球藤、大花绣球藤、须蕊铁线莲、三角叶黄连、峨眉翠雀草、川赤芍、高原毛茛等。 以上所说毛茛科植物分布,主要在温带与寒带,峨眉山2300米以下毛茛科植物较多是上面列举了的。但2300米以下确分布教少。我认为是由于气温较低土壤脊薄、降雨量相对较少所致。现在就我调查的黄连属(copis)植物的几种在峨眉山的分布、习性作一肤浅的探讨,认识: 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又叫味莲、鸡爪莲,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黄色,其上着生许多黄色须根,茎近地面部分常多分枝,上部着生多根叶柄,味苦。叶柄基部具鞘包茎,叶三角状卵形,三全裂,叶片具细柄,中央叶片细柄较长。且各叶片由深裂至浅裂于叶尖。花托着生于根状茎顶端地面部分,柄长10-30厘米。伞形花序。花两性,萼片条形,花瓣5,心皮8-12.蓇葖果。分布于净水、天景、沙溪零公

评小学品德《可怕的物种入侵》公开课

激情飞扬流光溢彩 ——评小学品德《可怕的物种入侵》公开课 我曾经听到过一位品德教育专家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理想课堂的思考,他是这样说的:理想的品德课堂可以不那么天衣无缝,可以不那么无懈可击,可以不那么标新立异,但必须是自然真实的,必须是简洁有效的,必须是具有亲切和谐的。理想的品德课堂可以不新奇,但必须飘扬先进的理念。理想的品德课堂可以不花哨,但必须飞扬澎湃的激情,可以不完美,但必须张扬独特的个性。我想,这样理想的品德课堂也是减负增效的课堂。大爱无边、润物无声、活力无限,是我们每位品德教师所追求的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减负增效课堂最显著的特征。蓝德钦老师所上的《可怕的物种入侵》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品德课堂的执着追求,他对减负增效课堂的执着追求。下面,我就蓝老师上的《可怕的物种入侵》谈谈自己的看法: 蓝老师对品德课程的研究是非常精深的,是品德学科的老前辈了,他不但教学水平高超,而且是一名很优秀的班主任,记得在两个星期前,我去他班学生上《我们共同的家》这一课,他的学生给我的印象也是非常优秀的。今天,有幸听了蓝老师的《可怕的物种入侵》这一课,我感触很深。给我的感觉是大气、洒脱。蓝老师上的这堂课充分展示了他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高明,课堂精彩纷呈,教学效果显著,上得所谓非常出彩。整堂课蓝老师用他巧妙的设计、充满激情的演绎,让凝固的教材文本演化成了让学生的心灵可以震撼的课堂,无不彰显了优秀品德教师的魅力。下面,我就具体地来谈一谈: 1、清楚地找准学生的认知原点来设计教学。 学生的认知原点是我们对课的设计的起点,蓝老师从学生的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来设计教学环节,如:让学生认识外来有害物种带来的危害,学生可能根据已有的经验,以及自己的课前调查,初步得出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但危害到底到什么程度呢?蓝老师提供了许多材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材料)具体阐述了“水葫芦”、“福寿螺”、“小龙虾”、“食人鱼”“紫茎泽兰”这几种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物种入侵还会给我国的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这是学生所不知道的,蓝老师提供了一个直观形象的图表并且作了详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了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其它国家或地区同样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的难题。再者,探究物种入侵后疯长蔓延的原因,这也是

园林植物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

植物遗传学第一章、绪论 1. 名词解释 遗传学: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遗传:有性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变异:同种生物亲代与子代间以及不同个体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基因型:指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总和,这些物质具有与特殊环境因素发生特殊反应的能力,使生物体具有发育成性状的潜在能力。 表型: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在环境条件的作用下发育成具体的性状,称为表现型。 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生物器官中的“泛子/泛生粒”;遗传就是泛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和表现 个体发育:生物的性状是从受精卵开始逐渐形成的,这就是个体发育的过程。 细胞分化:在一个生物体的生命周期中,形态逐渐发生变化,这就是细胞分化的过程。 形态建成:指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美协调的个体的过程 阶段发育的基本规律:顺序性、不可逆性、局部性 2. 简述基因型和表现型与环境和个体发育的关系。 3. 简述生物发育遗传变异的途径。 (1)基因的重组和互作:生物体变异的重要来源 (2)基因分子结构或化学组成上的改变(基因突变) (3)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4)细胞质遗传物质的改变 4. 简述观赏植物在遗传学研究中的作用。 1)园林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2)园林植物变异的多样性(多方向、易检测、可保留); 3)园林植物栽培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4)保护地栽培; 5)生命周期相对较短。 个体发育 外界环境条件作用 (外因)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1 细胞 1 组成: ? 1)结构单位——形态构成,细胞的全能性 2)功能单位——新陈代谢,生命最基本的单位 3)繁殖单位——产生变异的基本单位 2 类型 根据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将生物分为 非细胞生物:包括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 细胞生物: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 根据细胞核和遗传物质的存在方式不同又可以分为:原核生物(无丝分裂,转录,翻译在同一地点) 如:细菌、蓝藻(蓝细菌) 真核生物(有丝分裂,转录,翻译不在同一地点) 如: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真菌、高等植物、动物、人类

2012河南专升本动植物遗传学练习题

河南专升本动植物遗传学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绿子叶×黄子叶→F1全部黄子叶→F2 3 黄子叶∶1 绿子叶, 那么F2中能真实遗传个体的比率是 A.3/4 B.1/4 C.1/3 D.1/2 2.某男子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其细胞中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是A.神经细胞B.精原细胞C.淋巴细胞D.精细胞 3.一对夫妇生了 4 个孩子,基因型为iiRRLMLN、IAiRrLNLN、iiRRLNLN、IBirrLMLM, 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A.IAiRrLMLN与IBiRrLMLN B.IAiRrLMLN与IBiRRLMLN C.IAiRrLMLM与IBiRrLMLN D.IAirrLMLN与IBiRrLNLN 4.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7,XXY。该人发生了下列哪种染色体畸变A.双三体B.缺体C.三体D.重复 5.着丝点的位置决定染色体的形态,端着丝点染色体的臂比指数应为A.a≥7.0 B.a=3.0~7.0 C.a=1.7~3.0 D.a=1.0~1.7 6.密码子UCG 到UAG 的突变,应称为 A.错义突变B.无义突变C.中性突变D.移码突变

7.某生物的全部核酸中碱基组成为:嘌呤占58%,嘧啶占42%,则该生物不可能是 A.烟草花叶病毒(RNA)B.噬菌体(双链DNA) C.酵母菌(DNA、RNA)D.家兔(DNA、RNA) 8.下列群体中处于遗传平衡的是 A.49AA∶14Aa∶9aa B.50AA∶50aa C.100AA∶0aa D.49AA∶42Aa∶9aa 9.相互易位杂合体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配子是 A.可育的B.不育的C.50%可育的D.80%不育的 10.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哪 种成分不同 A.DNA 碱基序列B.rRNA C.tRNA D.mRNA 11.小鼠在下述几种情况中分别能产生多少个配子 ①5 个初级精母细胞;②5 个次级精母细胞;③5 个初级卵母细胞A.20,10,20 B.20,10,5 C.5,5,20 D.20,5,5 12.A—a 和B—b 为两对独立遗传基因,但只有在A、B 同时存在时,才能共同决 定一种性状的表现,其它情况下只能表现为另一种性状,则AaBb 植株自交后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考试试题 姓名: 一、名词解释(每个 5 分,共 40 分) 1. 品种: 2. 有性繁殖 3. 春化作用 4. 诱变育种 5. 种质资源 6人工种子 7.原生质体 8.细胞全能性 二、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 简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 2. 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3.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4. 简述选择育种的程序? 5. 与其他常规育种方法相比,单倍体育种有哪些优势?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 分) 1. 论述植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 2.论述诱变育种的意义 3. 以一种一二年生花卉为例,论述杂交优势育种的一般程序。

《园林植物育种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 品种:指遗传上相对一致,具有相似或一致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某一种栽培植物个体的总称。 2.有性繁殖:通过亲本的雌雄配子受精而形成合子,近一半分裂、分化和发育而产生后代的过程。 3. 春化作用:一些植物必须经历一定的低温处理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官发育的现象。量。 4. 诱变育种:人为的利用理化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遗传物质的突变,经分离、选择、直接或间接地培育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5. 种质资源:经过长期自然演化和人工创造而形成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改良植物的基因来源 6.人工种子: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体细胞诱导成形态和生理上均与合子胚相似的体细胞胚,然后将其包埋于一定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介质中,组成类似种子的单位。 7.原生质体:去细胞壁厚的裸露细胞团。 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二、简答题(回答要点,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 简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 ①就地保存: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存费用较低;但易受自然灾害。( 1.5 分)

毛茛科植物花形态发育性状的演化研究

毛茛科植物花形态发育性状的演化研究 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没有花的进化就没有被子植物的繁盛和多样化。花的起源和演化一直是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家研究的焦点和热点,相对于成熟结构,花器官在发生发育过程中表现出了更为丰富的系统演化信息。 毛茛科是联系基部被子植物和核心真双子叶植物的关键类群,花器官表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是研究花起源和演化的理想类群。本文以毛茛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发育框架重建和类群分化时间估算的基础上,对花形态发育性状的演化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毛茛科Ranunculaceae 6族12属12种植物花器官的形态发生和发育过程进行了全面或补充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毛茛科花器官发生发育的基本资料。 (2)利用NCBI数据库中的叶绿体rbcL, matK, trnL-F三个基因/DNA片段联合分析,分别用MP、ML、Bayes三种方法重建了毛茛科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前人认为的毛茛亚科不是单系,唐松草亚科镶嵌于毛茛亚科内,和该亚科的部分成员为姊妹群关系,花发育的证据表明唐松草亚科无区别于毛茛亚科的独征,我们建议将唐松草亚科归并入毛茛亚科,因此毛茛科应包括4个亚 科,Glaucidioideae, Hydrastidoideae,黄连亚科Coptidoideae和毛茛亚科Ranunculoideae。(3)利用Beast软件估算了毛茛科的分子钟,指出毛茛科内四个亚科级分支在晚白垩世时期出现(90-68.97 Ma);随后族级分支集中于早古新世-早始新世时期出现(62.22-51.3 Ma);属级分支集中于晚始新世-中新世时期出现(38.55-5.17 Ma);推测毛茛科亚科级的祖先类群是白垩纪生物大灭绝后的残余类群,而族和属在两个时期的快速辐射分化与地球的两次温度变暖相关。 (4)基于毛茛科系统发育框架,利用Mesquite软件重建了一些花发育性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