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合集下载

市社科联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市社科联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市社科联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一、年度工作总结随着一年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市社科联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一年,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了社会科学研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研究成果显著本年度,市社科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项目,覆盖了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

通过深入调研和精心组织,我们形成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社会进步贡献了智慧力量。

2. 学术交流活跃在学术交流方面,市社科联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开展了多场学术研讨会和论坛。

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学术界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也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推动了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3.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市社科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

我们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咨询服务,为解决实际问题贡献了力量。

4. 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在组织建设方面,市社科联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我们也重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为社科研究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问题分析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提升空间。

一些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和预测能力有待加强。

2. 学术交流平台有待完善虽然学术交流活动频繁,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术交流平台。

我们需要扩大交流范围,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学者参与,提高学术交流的水平和影响力。

3. 社会服务形式和内容需进一步创新在服务社会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

同时,也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等机构的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 组织建设仍需加强在组织建设方面,虽然我们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需不断加强。

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论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_曾德高

论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_曾德高

第23卷 总第132期攀 登(双月刊)Vol23 G en eral.No.132 2004年第2期 2004年4月出版Ascent(Bimonthly)No.2.2004 April.2004 论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曾德高(重庆邮电学院,重庆 400065) 摘要:科学技术在二十世纪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社会科学作为人们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的繁荣离不开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赖于社会科学的繁荣。

关键词:社会科学;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生产力中图分类号:C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47(2004)02—0048—04收稿日期:2004—03—01 马克思创立了“科技生产力”学说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在二十世纪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人类经济社会生产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但是,科学是否包括社会科学,如何客观评价社会科学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如何发挥社会科学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人们在认识上还很不一致,实践中也有很大的差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完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技生产力学说,必须充分认识和发挥社会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一、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

”¹科学按其本质而言,就在于揭示事物运动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它的特点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来反映世界;根据研究的对象,大致可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辞海》明确地把科学定义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º《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对科学定义为:“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1年度课题指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1年度课题指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1年度课题指南一、引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我国面向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科研资助机构,旨在支持和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

每年都会发布课题指南,以确定研究重点和方向,激励和引导社会科学研究者开展创新性研究,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1.立足国情,服务于发展:研究课题应立足中国国情,服务于国家的发展需求和重大战略部署,关注国家重大政策、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方面的热点问题。

2.促进交叉融合,推动创新发展: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研究,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3.公正公平,促进高质量研究: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鼓励开展在学术水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质量等方面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

三、资助范围1.一般课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历史、哲学、宗教等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政策咨询等。

2.青年课题:面向35周岁以下青年研究者,支持其开展创新性、原创性的社科研究。

3.紧急课题:针对重大社会事件、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立足中国国情,及时有效开展应对措施的社会科学研究。

四、申报流程1.申请资格:一般课题主持人需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相当学术水平的研究人员;青年课题主持人需35周岁以下,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相当学术水平的研究人员;紧急课题主持人需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学术水平的研究人员。

2.申报材料:包括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申请书、个人简历等。

3.申报流程:网上提交申请,并在截止日期前将纸质申请材料寄送至指定地址。

五、重点领域及研究方向1.经济社会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贫困、城市化、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研究。

2.政治制度与治理能力: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政府治理、社会组织、民主政治、法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研究。

3.文化传承与创新:包括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多样性、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软实力等研究。

最新 哲学社会科学促进经济发展的一般方式和实现途径-精品

最新 哲学社会科学促进经济发展的一般方式和实现途径-精品

劳动者的素质问题直接决定生产过程的优劣,制约着生产效率的高低,影响产品和服务的好坏,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社会科学的,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马克思早就指出:“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的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

”钱学森1980年代也强调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里科学技术包括社会科学,而且在我国目前,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具有关键性。

”要想从理论和实践上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先揭示哲学社会科学促进经济发展的一般方式和实现途径。

一、通过培植劳动者主体的心智因素构筑人力资本之根本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有意识有目的能动存在物。

只有劳动者具备一定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知识素养和心理品行,才能成为物质资料的创造者,劳动对象的掌握者。

劳动者的素质问题直接决定生产过程的优劣,制约着生产效率的高低,影响产品和服务的好坏。

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者不但需要较高的劳动技术素质,而且必须具备全面的科学知识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精神状态。

从事生产、经营的劳动者(包括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经营者)的心理品质、精神状态比他们所具有的技术素质更为本质和关键,这是构成人力资本最基础的东西。

而劳动者主体的这些全面综合素质的养成,无论从和培训的途径,还是社会实践积累的途径,都需要对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

哲学社会科学所积淀的人文精神对劳动者素质的养成,心理品质的形成,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的激发,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劳动者心智方面的培养和提高,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决不是单靠自然科学知识能够达到。

在这些方面,哲学人文社会科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决定性意义。

宏观经济的科学决策依靠多种社会科学知识凝结的深邃智慧,企业创新发展的成功取决于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整体智慧力量。

一个经济决策者、管理者,有无大公无私的品德,丰富的历史知识、辩证思维的头脑,科学的经营理念,通观全局的胸怀,审时度势的胆魄,高瞻远瞩的眼光,深谋远虑的筹划、协调关系的能力,对其所掌管的企业的发展、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及效率的高低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科学研究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社会科学研究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社会科学研究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近年来,社会科学研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社会科学研究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们行为的研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和决策依据。

首先,社会科学研究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市场的研究与分析。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市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对市场形态和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的了解。

社会科学研究通过对市场需求、消费习惯、价格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帮助决策者更好地把握市场脉搏,制定出更科学、更合理的政策。

比如,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指导企业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其次,社会科学研究对人力资源的研究也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如何科学地配置和管理人力资源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社会科学研究通过对职业选择、职业发展、员工激励等问题的探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例如,社会科学研究发现,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福利待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社会科学研究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经济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增长,还包括了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社会科学研究通过对贫富差距、社会流动性、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的研究,为政府提供了减少社会不平等的政策建议。

例如,在财富分配不均衡的情况下,社会科学研究可以为政府提供相应的调控政策,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贫困人口。

总之,社会科学研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对市场、人力资源、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决策依据。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社会科学研究的局限性,它只能提供参考和建议,最终的决策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国家规划发展社会科学的重要手段之
一,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

它的宗旨是促进社会科学建设,提高社会科学服务社会发展的水平,把社会科学紧密结合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加强和指导社会科学研究,推动社会科学改革,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教育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支持项目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具体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心理学、地理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工作学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支持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投入规模不断扩大,支持项目不断增加,支持金额也不断提高,各类支持项目也有所加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包括基础研究项目、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创新研究项目、面上项目、海外访问学者项目、新兴领域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等。

教育部召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

教育部召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
ZHANG a —i . Z il n ZHANG n ' Bi gI
( .colfH m nts n oil c ne, a i tn nv i X n7 04 ,hn ;. c o H m nts F u hMd ay 1Sho o u a ie a dS c i cs i a Se nJ oogU i n  ̄,i 10 9 C i 2 Sh l a e a a o o u i , oa ir f a i e t
n rma q e a e p a s lt d f m eb d .C n r r y i h mi i i a e n t ewh l o s u r d ly ioae r t o y o t i ,w t t ef n n t b s d o o e—b d ih L o— o h a l h e y h o ywh c a tU s e s d,t s n c sa y t o ny a od t e ta e y o s x a o y,b tas r a o t e n s S“ e d r Z t s e i i e e s r n to l v i h r g d fa e u b d r o l u l b e k p s —fmi i g n e o t t u l” r be .F n l .a n w f t r i h ih fL o—t e n n t h u d b d p e . o i al y e u u e w t t e l to a h g z S fmi i i s o l e a o td u y Ke r s F mii i ;G n e r u l y wo d : e n n t y e d rT o b e;B d o y—wr ig;B d i n t o y—S mb l y o

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赵聪惠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论坛》
【年(卷),期】2003()12
【总页数】3页(P78-80)
【关键词】社会科学;社会经济;分配制度;社会关系
【作者】赵聪惠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
【相关文献】
1.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J], 郭武斌;吴强
2.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J], 夏莉娜
3.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 [J], 杨远芬;张志远
4.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 [J], 杨远芬;张志远
5.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改革开放中的指导作用为黑河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在黑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J], 李秉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科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专家学者纵论河北“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大型调研活动2013-5-14 6:06:01 来源:《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14日 11 版)民生调研部分成果专家学者在山海关造船重工有限公司考察编者按: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开展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大型调研活动,从2008年开始,至今已经进行了5年。

活动围绕人们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开展全省性专题调研。

5年来,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完成立项课题1200余项,有的被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有的得到河北省领导批示肯定,有的论文、调研报告在中央和省级重要报刊发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活动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有力带动了全省社科工作者转变学风,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使社科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升,为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和巨大活力。

现在刊发相关专家学者、负责同志对此项调研活动的意义及经验进行研讨的文章,以飨读者。

繁荣发展社会科学之本(河北省社科院院长、省社科联第一副主席周文夫)大型民生调研活动的成功开展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不仅为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为推动理论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

高度关注民生,是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动力源泉。

研究民生问题,促进民生问题解决,既是当今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动力源泉。

这项大型民生调研,就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关注研究民生问题,反映群众呼声和利益诉求,寻求符合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方法、经验,为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难题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事实证明,好的经验、好的方法、好的研究成果都是出自社会实践和对实际问题的研究。

民生调研活动作为关注民生的具体实践及其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不仅成为社会科学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研究素材和学术源泉,也有力推动了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要求。

搞好民生研究,努力使研究成果转化为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智力支持,要求社会科学研究代表和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增进人民的福祉建言献策。

我们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树立济世为民的科研理念,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言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忧作为科研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落到实处;立足于民生实际,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使关注改善民生的科研成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意志和愿望,为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路径。

坚持“三贴近”,是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

社会科学研究关注民生,就要贴近民生领域各方面实际,贴近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群众,贴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联系当前社会、地方的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住事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思想脉搏、心理需求和生活追求,提出符合社会和时代需要的民生理念,得出解决民生问题的锦囊妙计;努力从人民群众广阔和丰富的实践中提炼研究题材,汲取思想营养,把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不断开拓新的理论视野,为改善民生、服务群众提出真知灼见。

实施联合攻关,是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有效方式。

改善民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各方面的协同配合。

求解民生改善之道的课题调研,也需要多学科的知识的互补和多学科人才的联合攻关,需要能够联合攻关的科研团队和善于率领联合攻关的学术领军人物。

我们通过整合研究资源、人才队伍,组织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联合攻关,深入开展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这就告诉我们,实现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就要不断创新社会科学研究联合攻关的体制机制,优化社会科学队伍人才结构,创建高水平复合型科研创新团队,培养一大批学科领军人物;鼓励和扶持更多关注民生研究的社科工作者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努力推出更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精品力作;高度重视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努力造就高素质的社科研究队伍,让更多弘扬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治学和具有创新思维的社会科学学术领军人物脱颖而出,使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具有持续强劲的后劲。

社科研究要关注民生(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杨庆存)“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大型调研活动不仅取得丰厚成果,产生重要影响,而且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给社科研究和科研管理部门以深刻启迪。

第一,责任意识与大局观念鲜明。

“为生民立命”是社会科学的内在本质要求,社会科学研究服务于政府决策,推动民生改善,体现着历史担当的自觉和学术境界的高度。

河北省社科工作者紧密结合本省实际,深刻把握研究改善民生问题的战略意义,以围绕中心工作、服务政府决策为目标,精心策划,准确定位,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部署,科学确定调研题目,深入开展基层调研,及时提供思想成果和对策建议,体现着清醒坚定的政治觉悟和鲜明正确的学术方向,体现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可贵的大局观念。

这是民生调研活动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第二,科学安排与突出重点并重。

民生问题繁杂多样,涵盖广泛,开展大型民生调研活动面临的问题多、难度大。

社科工作者立足本省实际,着眼于调研成果可行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全面考虑,统筹协调,集中多方面的智慧和力量,精心制定实施方案。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确立组织保障,协调工作和筹措经费,广泛征集调查研究题目,设置议题库,把涉及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作为首先考虑的重点,诸如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管理、居民收入、城乡低保、社会稳定、义务教育、环境保护、创业就业、住房保障、困难群体生存状态、医疗卫生服务、食品医药安全等等,既全面系统又突出重点,既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又有当前的具体目标,既有宏观层面的思考又有微观层面的建议。

第三,遵循规律与求真务实。

社科研究有自身的特点、规律。

深刻认识和自觉遵循规律,才能保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比如,实事求是地客观观察和深刻认识社会现象,科学采集案例和严密数据统计,尊重事实又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注意规律探索,等等。

河北民生大型调研活动体现着时代责任的学术自觉,体现着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以敏锐的眼光,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和抓取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直接关系当代社会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既深入分析挖掘问题的深层原因,又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理论研究与典型调查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即时研究与预测研究结合,从应用研究中升华理论,又以理论支持和指导实践,用丰厚的研究成果服务于政府决策,在促进和推动全省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注重对策与讲求效果。

这是民生调研大型活动最突出、最重要、最具特色的亮点。

问题意识是开展社科研究必须具备的重要前提。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是社会科学研究自身必须经历的基本过程。

河北民生大型调研活动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着力于提出科学的对策建议,注重研究成果的实用、有用、管用和好用,注重成果转化的效果。

社科工作者把调研设计和成果转化机制作为着眼点,努力争取直接纳入政策制定或积极影响政府决策,一批重要成果成为制定政策的科学依据。

第五,队伍培养与学风建设。

社会科学发展繁荣,人才是关键;社会科学研究,队伍培养是重点。

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培养和严谨扎实的学风建设,不仅是国家文化发展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

民生调研活动,积极引导专家学者走出书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了解人情、世情和国情,掌握原生态的第一手材料,获取原生态的基础数据。

这为专家学者提供了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研究课题的好机会,提供了历练实际调研真本领、真功夫的好机会,创造了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才干的好机会。

因此,调研成果真实地反映了人才培养、学风建设达到的水平和取得的成效。

我们看到,民生调研的过程,充满着爱国爱民的深厚情感、不畏艰辛的敬业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既有多方面调查研究的实际成果,又有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我们殷切期待,民生调研活动继续爆发出更加强大的学术活力和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期待建立大型专题数据库,科学设置长期观察点、调研点和数据采集点,提高预测性、预见性和前瞻性,形成开放性、动态性、累积型的权威数据库,既立足河北又着眼全国、面向世界,成为国家民生问题的观测点,为河北省的发展和国家的振兴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多贡献。

社科研究的长青树(河北大学副校长康书生)参与民生调研活动实践,对我来说,收获的不仅仅是些许科研成果,更有许多深切感悟。

第一,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具有社会责任感。

凡处在社会中的每一位公民,都应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应当关注社会的进退、民族的兴衰、民众的甘苦。

而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具有更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应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

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应当从国家、民族、民众的利益出发,心为民生所想、情为民生所系、力为民生所使,功为民生所用,为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为国家和民族的“风调雨顺”,尽一份应有的义务和贡献,以无愧于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

民生调研活动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

第二,民生问题是科学研究不竭之源。

民生问题关系重大,民生需求广泛复杂、层次多样,且不断发展变化,这就给科学研究工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研究课题,供我们去探究,去解决。

我们不必为了找到理想的科研选题而封闭起来、闭门造车。

只要眼睛向下、脚踏实地、深入社会、深入民间、深入农村,以忧国忧民的情愫、报国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了解一下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生活质量、困难和诉求,我们就会得到大量真正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

第三,服务民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目标。

在研究层次上,不论是高深的理论论证还是一般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不论是复杂的模型公式还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在成果体量上,不论是长大丰盈还是短小简洁,只要是研究的成果能实实在在为解除民生困顿、改善和提高民生水平提供帮助,就是好的成果,就能为社会、民众和政府所接受、肯定和支持。

民生调研活动,因为密切关注民生才广受社会各方关注,因为接入民生“地气”也就有了茁壮成长的基础。

致力于民生问题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长青之路。

改善民生的金融途径(邯郸银行行长郑志瑛)2008年以来,我先后承担了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5项,重点就小微金融有关问题进行了系统调研,厘清了小微金融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也大大促进了我供职的邯郸银行的科学发展,为进一步扩大小微贷款、改善民生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