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数据通讯系统的设计
基于ARM的红外激光测速与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De i n o n r r d l s r v l cm e r n a a sg fi f a e a e e o i t y a d d t
eh re. ten t
Ke r s ARM ;i f r d l s rv lcmer ;d t rn mi in;T P I y wo d : n r e a e eo i t a y aa ta s s o s C /P
0 引 言
分 束 镜
目前 , 内各交管系统测速主要采用 的方法有 : 国 雷达测 速、 地感线圈测速和激 光测速 。相 比雷达 测速与 地感线 圈
系统 工作 原 理
激光器射 出的激光经 分束镜 后 , 部分经 扩束后 射 向 一 物体 , 一小部分经分束镜反 射后进入信号采集 系统 , 信号采
Ab ta t i d a tec n io a tev l i er h shg t m s d me t n w pe i o . n if r d sr c :A me t h o d i t t h e c t a i r e i u g n d l rc i A r e tn h om y h a j a o sn na
t a s iso y t m s d o r n m s i n s se ba e n ARM
Z A G H iig F N u— n TA i i H N a・n , E G G ia , I N We j n t l -a
( co l f t a n lc o i eh oo y C iaIs tt f to y Ha gh u30 1 , hn ) Sh o o i l dE et ncT cn lg , hn nt ueo rg , n z o 10 8 C ia Op c a r i Me
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摘要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是一种利用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介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它相对于无线电数据通信具有功耗低、价格便宜、低电磁干扰、高保密性等优点,目前发展迅猛,尤其是在近距离无线数据通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主要介绍基于51单片机的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原理.在硬件设计原理的介绍中,主要分析了系统中NE555数据调制电路、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DS18B20温度传感器电路、单片机外围电路以及声光报警电路。
在系统软件设计的介绍中,我们主要分析单片机串口通信协议、控制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对数据的编解码;而液晶显示部分软件则是为了具有更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通过调试后,本系统基本达到预期要求,1、正确实现双机通信功能,在2400波特率下通信距离达到7米左右;2、具有在超时通信不畅的情况下进行报警提示功能;3、具有自动搜寻一帧数据起始位的功能,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的干扰;4、通过串口可以与PC机实现正确通信,可以作为计算机的红外无线终端,完成数据的上传和下放.因此本系统具有广阔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AT89S52单片机;数据采集;红外通信;调制解调;串口通信AbstractInfrare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is a wireless data transfer method that uses infrared as a transmission medium, Compared with the radio data communication,it has many advantages in power consumption, Production costs,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and the confidentiality. At present,this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In particular, It is widely used in short—range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s,In this paper,we are introduced infrare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theory that based on the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51. In the hardware design principle introduction,We mainly analysis the system's data modulation circuit of NE555, infrared transmitter,IR receiver circuit, DS18B20 temperature sensor circuit,microcontroller peripheral circuits, as well as sound and light alarm circuit。
基于STM32的智能家居红外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共3篇

基于STM32的智能家居红外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共3篇基于STM32的智能家居红外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1智能家居系统在当今社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红外控制技术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对基于STM32的智能家居红外控制系统进行研究与设计,主要包括系统设计方案、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一、系统设计方案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如下:1、硬件系统设计(1)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控制板设计。
(2)通过红外传感器采集红外信号。
(3)通过继电器实现对家居电器的远程遥控。
2、软件系统设计(1)通过编写C语言程序,实现红外信号采集、远程遥控等功能。
(2)通过TCP/IP协议实现智能家居控制,并实现移动端APP对智能家居的远程控制。
二、硬件设计基于STM32F407VG微控制器,我们设计了控制板。
控制板的主要功能是通过GPIO口采集红外信号,并实现对家居电器的远程控制。
同时,设计一组2路继电器可实现对两路不同设备的控制。
此外,我们在控制板中加入了W5500以太网模块,以实现智能家居系统的远程控制。
它支持TCP/IP协议,可将设备与云端进行通信。
三、软件设计在软件方面,我们采用Keil软件开发环境,通过编写C语言程序实现各项功能。
红外信号采集:通过GPIO口的中断方式方便地实现对红外信号的采集。
远程控制:通过电路板上的两个继电器实现对家庭电器的控制。
使用TCP/IP协议实现控制面板与PC、手机等设备的远程控制通信。
移动端APP设计:手机APP通过连接TCP/IP协议,实现对家居设备的遥控。
APP采用Android平台进行开发,具有简单、易操作、界面友好等特点。
四、系统实现效果对系统进行实际测试,能够实现对家庭电器的控制。
在APP上,用户可以实时查看设备状态,并可对设备进行控制。
本系统能实现智能家居的简易、实用、高效的控制,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
综上所述,本文对基于STM32的智能家居红外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详细分析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实现效果,证明本系统能够实现对家庭电器的控制,而且使用方便,界面友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北邮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实验报告2篇

北邮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实验报告2篇北邮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实验报告第一篇:一、引言通信技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红外通信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无线、隐蔽、低功耗等特点,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北邮红外通信收发系统,以验证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红外通信的原理和规范。
2. 学习使用北邮红外通信收发系统。
3. 能够正确设置收发模块的参数。
4. 进行距离测试,评估系统的通信距离性能。
5. 进行干扰测试,确定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三、实验设备1. 硬件设备:北邮红外通信收发模块、电脑。
2. 软件设备:PC机控制软件、北邮红外通信收发系统驱动程序。
四、实验步骤1. 连接硬件设备:将北邮红外通信收发模块通过串口线与电脑连接。
2. 安装驱动程序:根据实验要求,在电脑上安装北邮红外通信收发系统驱动程序。
3. 配置参数:在PC机控制软件中,设置收发模块的参数,包括通信速率、校验方式等。
4. 进行距离测试:设置一个合适的通信距离,发送一条特定信息,观察接收端是否成功接收并显示该信息。
5. 进行干扰测试:在通信过程中引入干扰信号,观察系统是否能正确识别并过滤干扰信号。
五、结果与分析1. 距离测试结果:根据实验设置的通信距离,收发系统能够成功传输信息,并且接收端能够正确接收和显示该信息,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通信距离性能。
2. 干扰测试结果:在引入干扰信号的情况下,系统能够正确识别并过滤干扰信号,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北邮红外通信收发系统。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通信距离性能和抗干扰性能,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同时,本实验也深入理解了红外通信的原理和规范,对于今后的通信技术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二篇:一、引言红外通信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无线、隐蔽、低功耗等特点,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红外图谱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犇犲狊犻犵狀犪狀犱犃狆狆犾犻犮犪狋犻狅狀狅犳犐狀犳狉犪狉犲犱犛狆犲犮狋狉狌犿 犇犪狋犪犫犪狊犲犛狔狊狋犲犿
CHENGShaolong,GUIYu,XIYujia,ZHANGCan,FANG Yingbin (HuzhouPowerSupplyCompany,StateGridZhejiangElectricPowerCo.,Ltd.,Huzhou313000,China)
0 引言
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快速、实时地采用非接触手段检 测出带电设备的大多过热故障,防止电力设备损坏,避 免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在电力系统日常工作中 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 快速发展,为建设基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红外图谱数据 库创造了有利条件。建立智能化红外图谱数据库对于提 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水平、加强设备状态的管理,有着 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虽然各电力公司均开展带电设 备红外测温工作,但尚未建立完整的红外图谱数据库管 理系统。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介绍了当前电力系统红外 测温数据管理现状、红外图谱数据库系统的功能设计及 优势。
(5)网络访问 功 能。 网 络 版 红 外 图 谱 数 据 库 的 数 据 保 存于公共的服务器上,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内网的任意一 台计算机都可通过IP 地址或专属网络域名直接访问服务 器上的内容。网络版红外图谱数据库的优点在于不需安装 数据库系统客户端,通过IP 地址访问即可达成查询数据 的效果,所有功能可通过浏览器访问服务器的方式实现, 包括数据的下载、上传,数据的刷新。该系统由路由器、 交换机、服务器构成。其中,路由器的作用在于为局域网 内的 计 算 机 分 配IP 地 址, 作 为 门 牌 号; 交 换 机 的 作 用 在 于为每个参与访问终端提供接入接口,方便管理、增加用 户;服务器的作用在于存储数据,是一个对外公布信息的 一个载体。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系统设计,设计内容包括了红外接收,红外解码和步进电机控制三大块。
如今红外遥控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利用红外线来传输数据,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实体连线,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强。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视机,洗衣机,空调,航天飞机,工业现场设备等都运用了红外遥控的技术。
本设计中发射端采用专用的发射芯片来实现红外遥控码的发射,且遥控码格式是NEC标准。
接收端采用市面上流行的1838一体化红外接收头,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经由1838接收头完成光/电转化和解调的工作,然后把33位的完整码发送到解码芯片中去完成解码工作。
本设计中的主芯片是STC89C52单片机,主芯片和解码芯片之间进行串行通讯。
系统启动后,解码芯片将解码后得到的8位数据码串行发送到主芯片中,然后通过主芯片来控制步进电机的正转,反转,加速,减速。
本设计中的被控对象是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最适合做数字控制。
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件。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通信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通信系统设计1 简介红外通信是指利用红外线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无线通讯方式。
其传输距离在10米以内,速度较快,常用于遥控器、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通信系统设计。
2 系统原理红外通信系统需包含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和处理器三个部分。
通信原理是将信息编码成红外信号,通过红外发射器发出,再由红外接收器接收,经过解码后传输到处理器中处理。
3 系统设计步骤3.1 红外接收器电路设计红外接收器采用红外管接收器,其特点是灵敏度高,在不同角度能接收到较远的红外信号。
红外管接收器与电路板焊接,电路板再选用较长的电线接到处理器的端口上。
3.2 红外发射器电路设计红外发射器采用红外二极管,其工作电压一般为1.2-1.4V。
通过接通1kHz以上的方波信号控制二极管的导通,使其发出红外光。
为保证其稳定性和较远的有效距离,需在电路中添加反向电流保护二极管。
3.3 处理器设计处理器选用常用的单片机,如AT89C51等。
单片机内置了红外通信模块,可用来发送和接收红外信号。
同时,还需通过编程实现对红外信号的解码和编码,实现信息传输与处理。
4 系统测试测试时,可用遥控器模拟发送红外信号,系统接收并解码后显示在液晶屏幕上。
测试距离一般在10米以内,且需保持天空无其它遮挡物。
5 总结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通信系统设计,具有灵敏度高、速度快、传输距离短等特点。
其应用广泛,在智能家居、安防监控、车载通信等领域均有应用。
但需注意遮挡物的影响,以及信号干扰等问题。
关于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关于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摘要: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无线通信方式,其具有稳定性强、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效率高等优点。
本论文针对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制作进行探讨和研究,主要涉及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两个方面。
在硬件设计方面,从传输路径、发射器、接收器、调制解调器等方面进行介绍,其中涉及到的元器件有红外线LED、锁相放大器、微型控制器等。
在软件实现方面,主要使用编程语言进行编写,包括采集发射信号、接收反馈信号、进行数据处理等操作。
经过实验测试,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的传输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锁相环红外通信;硬件设计;软件实现;数据处理;无线传输。
正文: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通信技术也逐渐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现代化无线通信中,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方式,具有传输效率高、稳定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论文主要对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制作进行研究和探讨,试图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硬件设计(一)传输路径设计传输路径是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传输路径的设计需要考虑传输距离、传输媒介等因素,从而选择适当的传输器件和组成方式。
(二)发射器设计发射器是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传输数据转换为红外信号输出。
发射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光功率、波长、发光角度等因素,从而选择适当的发光器件。
(三)接收器设计接收器是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中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接收远端发射器发出的红外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进行处理。
接收器的设计需要考虑接收器的灵敏度、抗干扰性等因素,从而选择适当的接收器件。
(四)调制解调器设计调制解调器是锁相环红外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输出,并通过锁相环反馈实现高速传输和抗干扰能力。
调制解调器的设计需要考虑选取适当的锁相放大器、电容、电阻等元器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数据通信系统的设计应用技术学院 06测控陈栋智指导老师朱桂荣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红外数据通信的原理,基于此原理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单片机系统的红外串行数据通信系统,并针对红外传输中出现的外部光源干扰和发送距离偏短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如二次调制、透镜聚焦等)。
关键词:红外通信、发射、接收,串行通信,单片机AbstractThe principle of Infrared-communication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 system of Infrared-serial-data-communication applied to SCM is designed based on this principle.Aim at the problem occurred in the process of Infrared-transmission, we refer to a serial of improvements (such as remodulation, lens focus.etc). The problem are the exterior light disturbing and short transmission range.Keywords: Infrared-communication, transmit, receive, serial-communication, MCU前言信息时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总是走在各种技术的最前沿。
随着各种手持式信息终端设备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出现,如PD A、掌上电脑、手持式测量仪器等,无线通信这种比传统的有线通信更加方便自由的通信方式逐渐被人们重视。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无线通信技术的研发,多种通信协议的竞相产生。
红外通信作为一种无连接导线的传输方式,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从家用电器到计算机辅助设备都不断有新产品出现。
红外发射接收装置电路简单,易于实现,对空气污染小。
在某些应用场合,比无线电射频通信具有更好的综合效果。
红外无线通信在我国古代已有应用,只是比较简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就研制并运用了红外通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日本、苏联也都使用过红外无线通信。
但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由于红外无线通信系统光源均为热辐射源,调制困难,接收器件又是光电池,内部噪声很大,影响了通信距离和可靠性,故发展很慢。
近年来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辐射器件和接收器件已为半导体器件所代替,又由于它具有无需敷设线路、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价格低廉、设备简单、适应性强、便于移动等独特的优点,再加上近年来办公室自动化、家庭电器化、宽频带通信的迫切需要,红外无线通信才又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和发展。
在一些需要数据交换的场合,但数据量不是很大,实时性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使用红外通信方式,即可以得到无绳化通信带来的便利,又可以避开采用无线电高频电路可能引发的一些问题。
家用电器的遥控器,计算机的遥控键盘和遥控鼠标以及便捷式数据收集装置(媒水电表的登录器、报税机)与主机的数据交换等都可以使用红外方式。
第一章红外通信的基本概念1.1红外基础理论1672年,人们发现太阳光(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同时,牛顿做出了单色光在性质上比白色光更简单的著名结论。
使用分光棱镜就把太阳光(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单色光。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F.W. 赫胥尔从热的观点来研究各种色光时,发现了红外线。
他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量时,有意地把暗室的唯一的窗户用暗板堵住,并在板上开了一个矩形孔,孔内装一个分光棱镜。
当太阳光通过棱镜时,便被分解为彩色光带,并用温度计去测量光带中不同颜色所含的热量。
为了与环境温度进行比较,赫胥尔用在彩色光带附近放几支作为比较用的温度计来测定周围环境温度。
试验中,他偶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放在光带红光外的一支温度计,比室内其他温度的批示数值高。
经过反复试验,这个所谓热量最多的高温区,总是位于光带最边缘处红光的外面。
于是他宣布太阳发出的辐射中除可见光线外,还有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热线”,这种看不见的“热线”位于红色光外侧,叫做红外线。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与无线电波及可见光一样的本质,红外线的发现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一次飞跃,对研究、利用和发展红外技术领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广阔道路。
红外线的波长在0.76~100μm之间,按波长的范围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极远红外四类,它在电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是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区域。
红外线辐射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最为广泛的电磁波辐射,它是基于任何物体在常规环境下都会产生自身的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并不停地辐射出热红外能量,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愈剧烈,辐射的能量愈大,反之,辐射的能量愈小。
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会因自身的分子运动而辐射出红外线。
通过红外探测器将物体辐射的功率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成像装置的输出信号就可以完全一一对应地模拟扫描物体表面温度的空间分布,经电子系统处理,传至显示屏上,得到与物体表面热分布相应的热像图。
运用这一方法,便能实现对目标进行远距离热状态图像成像和测温并进行分析判断。
1.2 红外通信的定义及系统组成红外通信是利用红外技术实现两点间的近距离保密通信和信息转发。
它一般由红外发射和接收系统两部分组成。
发射系统对一个红外辐射源进行调制后发射红外信号,而接收系统用光学装置和红外探测器进行接收,就构成红外通信系统。
1.2.1 红外发射器红外发射器的功能是完成信号的电光变换,向空间发射出红外脉冲。
红外发射器的关键部件是红外发光二极管和相应的驱动电路。
红外LED 器件首先应满足其调制带宽大于信号的频谱宽度,保证通信线路畅通。
此外LED 的发射波长应与接收机光电探测器(一般选用硅光二极管) 的峰值响应率相符合,最大程度地抑制背景杂散光干扰,现阶段一般选用780~950nm 的波段。
同时,红外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噪比与发射器发射功率的平方成正比,所以适当提高红外发射器的发射功率可以降低误码率,提高通信质量。
另外为保证红外发射电路工作点的稳定,应增加适当的温控和光控措施。
1.2.2红外接收器红外接收器是从空间接收红外脉冲并进行光电变换,之后对信号进行解调、判决、解码等。
在红外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红外发射器的发射功率较小,而且信号是无线传输,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导致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很弱,并且电平变化范围较大。
因此,低噪声的前置放大器设计和自适应的码元判决电路是该部分设计的重点。
低噪声的前放一般选用输入阻抗较高的跨导放大器,它的动态范围大,频带较宽。
自适应的码元判决电路能自适应跟踪输入信号的电平的变化,得到最佳的阈值电平,并根据此阈值电平对信号进行判决,使之变换为数字电平。
之后进行解码,恢复出原始信号。
1.3红外线通信的特点红外通信采用红外线作为通信载体,一般采用0.9um波长左右的红外线。
调制方式一般采用AS K、QPSK、PPM等,传输速率为2.4kps~16Mbps。
红外线方式是电波法试用法规以外的方式,在通信速率和调制方式方面享有充分的自由。
红外线在短距离、室内应用中有较大的优势。
红外通信成本低、速率快,而且它的带宽几乎不受限制。
红外线波长与可见光接近,它不能穿透不透明的障碍物,所以红外传输被限制在同一个房间内,但这种局限性却使通信的安全性增强,也避免了不同房间的交叉干扰。
要想在多个房间之间进行通信,就得通过有线途径增加红外接入点(Access point)。
红外线易受环境噪声的影响,如太阳光、电灯等。
红外探测器的信躁比正比与接收光功率的平方,为了提高信躁比,降低误码率,就必须增大发射功率。
我们把无线电波和红外线两种传输媒介的有关参数进行了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红外线的特点,如表1.1。
表1.1无线电波通信和红外线通信由表1.1可看出红外通信方式保密性强,信息容量大,结构简单,既可以是室内使用,也可以在野外使用,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方向性,适用于国防边界哨所与哨所在之间的保密通信,但在野外使用时易受气候的影响。
在室外或有阳光照射的环境下由于有大量红外线,而在接近电灯光的地方会有大量紫外光,在这两个情况下都会减低红外线作为通信媒介时的最大通信距离。
所以使用者应尽量避免在上述的环境下使用红外线通讯,并尽量让正在进行通信的两部主机的发信装置直接相向,这亦有助减低通信时资料传递错误的情况出现。
1.4红外通信的原理红外通信利用950nm近红外波段的红外线作为通信载体,来进行通信。
发送端采用脉冲调制(PPM)方式,将二进制调制成某一频率的脉冲序列,并利用该脉冲序列驱动红外线发射管以光脉冲的形式向外发射红外光;而接收端将接收到的光脉冲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再进行放大、滤波、解调处理后还原成二进制电信号。
原理图如图1.1所示。
图1.1红外通信原理对于发送端来说,当无红外脉冲发射时,发送的是二进制数据“1”;而有红外脉冲发射时发送的是二进制数据“0”。
而对于接收端来说,没有接收到红外光则认为是“1”;接收到则认为是“0”。
第二章红外数据通信系统的设计2.1红外通信电路的设计红外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如下:由于诸如太阳光、荧光灯、工频电源、热源及暗电流均可产生噪声或无用的调制,因而在设计时对以上干扰和其它无用背景辐射所引起的噪声,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
2.1.1发射电路的设计[1]发射电路接收时的考虑: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和发射效率,应采用调制技术。
首先用信号调制副载波,然后再对光波进行二次调制,可采用调频制,也可采用调幅制等模式。
在发光二极管前附加适当的薄膜滤波片也是很有必要的。
由于目前红外发光二极管价格较高,设计时应保证发光二极管不超过它的最大允许功耗,也还可以采用过载保护电路,如图2.1所示。
光发射级的晶体管BG2和电阻R2Vcc发射信号图2.1 发射及过载保护电路构成红外发光二极管保护电路,由于晶体管BG2偏置电阻R2很小,因此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晶体管BG2截止,当流过BG1集电极电流突然增大,超过BG1极限值时,此电流在R2上的压降也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BG2导通,对发光二极管起到分流作用,使流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下降,从而起到对发光二级管的保护作用。
若单管功率不足时,可采用多管串联、并联或串并联以提高其辐射功率,并采用光学天线,达到增加通信距离的目的。
2.1.2 接收电路的设计接收电路设计时的考虑:首先要选择能将红外辐射转换成电流的探测器,为了确保质量,应选用灵敏度高,结电容小而响应速度快的PIN器件,其次是对信号处理电路的噪声抑制也是接收电路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二极管结电容不是固定值,它随入射光的功率大小而变化,随光强度的减少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