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折桂令叹世ppt课件

合集下载

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

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

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双调】折桂令叹世其一:咸阳百二山河⑴,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⑵,刘兴西蜀⑶,梦说南柯⑷。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⑸,蒯通言那里是风魔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⑺;醉了由他⑻!其二:东篱半世蹉跎⑼,竹里游亭,小宇婆娑⑽。

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陵他应笑我⑾,孟光台我待学他⑿。

笑我如何?倒大江湖⒀,也避风波。

注释⑴百二山河:谓秦地形势险要,利于攻守,二万兵力可抵百万,或说百万可抵二百万。

⑵项废东吴:指项羽在垓下兵败,被追至乌江自刎。

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古属东吴地。

⑶刘兴西蜀: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项羽。

⑷梦说南柯:唐人李公佐传奇《南柯太守传》说:淳于生昼梦入大槐安国,被招为附马,在南柯郡做二十年的太守,备极荣宠。

后因战败和公主死亡,被遣归。

醒来才知道是南柯一梦。

所谓大槐安国,原来是宅南槐树下的蚁穴。

⑸韩信,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辅佐高祖定天下,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兴三杰。

后被吕后所害,诛夷三族。

兀的般:如此,这般。

证果:佛家语。

谓经过修行证得果位。

此指下场,结果。

⑹蒯通:即蒯彻,因避讳汉武帝名而改。

曾劝韩信谋反自立,韩信不听。

他害怕事发被牵连,就假装疯。

后韩信果被害。

⑺“成也萧何”二句: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被刘邦重用,后来吕后杀韩信,用的又是萧何的计策。

故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⑻他:读tuō,协歌戈韵。

⑼东篱:作者自称。

⑽小宇:小屋。

婆娑:枝叶茂盛貌。

⑾严子陵:严光,字子陵,东汉人。

少与刘秀同游学。

刘秀即帝位后,屡召不就,隐居富春江,以耕渔为生。

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

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

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双调】折桂令叹世其一:咸阳百二山河⑴,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双调·折桂令--叹世

双调·折桂令--叹世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成功也是因为萧何,失败也是因为萧何;喝醉了 一切都由他去吧!
感悟 “ 叹世 ”
这首“叹世”曲,由“咸阳”——秦 王朝说起。秦国“百二山河”,何等强盛, 最后还是灭亡了。经过五年的楚汉之争, 项羽兵败乌江自刎,刘邦统一天下,建立 汉室。而辅佐刘邦平定天下立有汗马功劳 的韩信却遭到杀身之祸,连像蒯通那样的 谋士,也不得不假装疯魔以掩世人耳目。 韩信怎么也没有想到力荐刘邦重用他的萧 何,后来竟会设计杀害他。
元曲四大家
感悟 “ 叹世 ”
马致远在青年时期是积极入世的,虽生不逢
写 时,却豪情满怀,所发多为慷慨激越之音。随着 作 宦海浮沉,历尽飘泊之苦,他不禁发出“困煞中 背 原一布衣”的感叹。这样的经历,使他具有较丰 景 富的生活体验和较复杂的思想感受,而这些感受
与体验,正是他散曲所表达的内容。 他在许多散曲中抒写怀古伤今、羁旅宦游的
情愫。特别是晚年时,马致远牢骚殆尽,对人间 的荣辱得失、是是非非,力图从宁静的隐士生涯 中,求得精神上的解脱和满足。这在其《叹世》 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双调】折桂令·叹世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 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 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双调】折桂令·叹世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咸阳,万夫难攻的险固山河,因为功名两个字, 曾发动过多少次战乱干戈。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项羽兵败东吴,刘邦在西蜀兴立汉朝,都像南 柯一梦。
【双调】折桂令·叹世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
韩信有功却得到被杀的结果,当初蒯通的预言哪 里是疯话?
南柯一梦
这些兴衰成败,是非恩怨,还有什么

元代诗人曾瑞的诗

元代诗人曾瑞的诗

元代诗人曾瑞的诗元代诗人曾瑞的诗:《【双调】折桂令》元·曾瑞【闺怨】秋霄淡淡轻阴,暮景萧条,疏雨霪霖。

林外鸟啼,天边雁叫,砌下蛩吟。

更漏永声来绣枕,篆烟消寒透罗衾。

恨杀邻砧,惊散离魂,捣碎人心。

秦城望断箫声,时物供愁,放景伤情。

鹤唳松庭,风摇槛竹,雨滴檐楹。

银烛暗雕盘篆冷,绣帏孤翠被寒增。

数尽残更,天也难明,梦也难成。

《【双调】行香子_叹世名利相》元·曾瑞【叹世】名利相签,祸福相兼,使得人白发苍髯。

残花雨过,落絮泥沾,似梦中身、石中火、水中盐。

【幺】跳下竿尖,摆脱钩钳,乐天真休问人嫌。

顾前盼后,识耻知廉。

是汉张良,越范蠡,晋陶潜。

【乔木查】尽秋霜鬓染,老去红尘厌。

名利为心无半点,庄周蝶梦甜,疏散威严。

【搅筝琶】君休欠,何故苦厌厌。

月满还亏,杯盈自滟,荣贵路景稠粘。

沾惹情忺,把穿。

绝业贯休再添,徒尔趋炎。

【拨不断】弃雕檐,隐闾阎。

灰心打灭烧身焰,袖手擘开锁顶钳,柔舌砍钝吹毛剑。

旧由绝念。

【离亭宴带歇指煞】无钱妆富刚为僭,有财合散休从俭。

狂夫不厌,为口腹遥天外置网罗,贪贿赂满肚里生荆棘,争人我平地上撅坑堑。

六印多你尚贪,一瓢足咱无欠。

君子退谦,把两字利名勾,向百岁光阴里,将一味清闲占。

供庖厨野齑香,忘宠辱村醪酽。

无客至柴荆昼掩,卧松菊北窗凉,躲风波世途险。

《【中吕】山坡羊过青哥儿》元·曾瑞【过分水关】山如佛髻,人登鳌背,穿云石磴盘松桧。

一关围,万山齐,龙蟠虎踞东南地。

岭头两分了银汉水。

高,天外倚;低,云涧底。

行人驱驰不易,更那堪暮秋天气,拂面西风透客衣。

山雨霏微,草虫啾唧。

身上淋漓,脚底沾泥。

痛恨杀仡情鹧鸪啼,行不得。

云山叠翠,枫林如醉,潇潇景物添秋意。

过山围,渡山溪,扬鞭举棹非容易。

区区只因名利逼。

思,家万里。

愁,何日归。

【飘零】飘零客寄,困长途尘满征衣,泣露秋虫助客悲。

泪眼昏迷,病体尪羸,无甚亲戚,谁肯扶持。

行不动哥哥鹧鸪啼,人心碎。

《【仙吕】寄生草_送别阳关曲》元·曾瑞【送别】阳关曲,歌金缕,离别杯,倒玉壶。

《双调 折桂令 叹世》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ppt课件1【人教版】

《双调 折桂令 叹世》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ppt课件1【人教版】
• 马致远的《汉宫秋》在传说的基础上再加虚构,把汉和匈 奴的关系写成衰弱的汉王朝为强大的匈奴所压迫;把昭君 出塞的原因,写成毛延寿求贿不遂,在画像时丑化昭君, 事败后逃往匈奴,引兵来攻,强索昭君;把元帝写成一个 软弱无能、为群臣所挟制而又多愁善感、深爱王昭君的皇 帝;把昭君的结局,写成在汉与匈奴交界处的黑龙江投江 自杀。这样,《汉宫秋》成了一种假借一定的历史背景而 加以大量虚构的宫廷爱情悲剧。

1、往前坐

坐的位置越靠后,注意力就越难集中。老师不会注意到你的事实可以让你不再紧张,放心去做别的事情。坐在后面,视线分散,哪怕你是在看老师,如果有人移动,你的视线就会飘到那个同学的后脑勺上去,也就无法集中注意力。 而且,坐在后面很
难读到老师的表情。认真听讲不单纯是指听老师说的话,把握老师的表情和语调之类的小细节也是很有必要的。说话比平时更用力,或者表情严肃地强调的那个部分几乎百分之百地会出现在考试中。但是如果坐在后面,那种重要的提示就全都错过了。
2019/8/9
教学资料精选
29
谢谢欣赏!
2019/8/9
教学资料精选
30
• 刘兴西蜀: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项羽。
• 梦说南柯:唐人李公佐传奇《南柯太守传》说:淳于棼昼梦入大槐安国,被招 为附马,在南柯郡做二十年的太守,备极荣宠。后因战败和公主死亡,被遣 归。醒来才知道是南柯一梦。所谓大槐安国,原来是宅南槐树下的蚁穴。
• 译:项羽兵败东吴,刘邦在西蜀兴立汉朝,都像南柯一梦。

与此相反,如果坐在前面,首先心情就很不同,自己比别人靠前的感觉让你听课时的态度变得更积极。与老师眼神交会的机会增多,感觉就好像是老师在做一对一个人辅导。

有的学生恰恰就是因为这一点,讨厌坐在前面。和老师眼神交会非常有负担,稍微做点儿小动作就会被老师发现,非常不方便。而且坐在前面说不定还会被问到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双调 折桂令 叹世》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ppt课件2【人教版】

《双调 折桂令 叹世》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ppt课件2【人教版】

典故
• 蒯通:即蒯彻,汉初的谋士。曾劝韩信背汉,“三分 天下,鼎足而居。”韩信不听,乃佯狂为巫。事见 《史记·淮阴侯列传》。元无名氏据此写了《隋何赚风 魔蒯通》的杂剧,说隋何识破蒯通诈妆风魔。赚来京 城准备杀害,那蒯通历数韩信十大功劳,不当得此恶 报,自己甘愿油烹火葬,和他生死相伴。终于得到刘 邦的赦免。
• 这些兴衰成败在作者看来都不过是什么? • 明确:都不过是浮云,是南柯一梦。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出了一个什么现实道理? • 明确:世道险恶、人心叵测。 • 最后一句“醉了由他”说到,算了,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就突出
了整首词的“叹世”的主题,从而表明了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 态度。

双 叹调
·
马 致 远

折 桂

走近作者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 (今北京) 人,著名元曲作 家。 青年时追求功名,中年 时期一度出仕,晚年则淡泊 名利。马致远在元代散曲家 中成就最高,被誉为“曲状 元”。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
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
写 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
典故
• 刘兴西蜀:刘,指刘邦(前256——前195),西汉 王朝的创建者,曾经率领军队攻占咸阳,推翻秦的 统治。秦亡后,项羽分封诸侯,不愿刘邦在关中立 足,乃立他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见《史记·项羽本纪》),终于战胜项羽,统一天 下。故云“刘兴西蜀”。
典故
• 韩信:汉朝的大将。在推翻秦政权和楚汉战争中, 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击灭项羽于垓下,使刘邦能 够统一全国。但却被吕后杀害。兀的:这。也作 “兀底”、“兀得”。证果:果报,结果。
难读到老师的表情。认真听讲不单纯是指听老师说的话,把握老师的表情和语调之类的小细节也是很有必要的。说话比平时更用力,或者表情严肃地强调的那个部分几乎百分之百地会出现在考试中。但是如果坐在后面,那种重要的提示就全都错过了。

(《双调·折桂令·叹世》马致远)教案

(《双调·折桂令·叹世》马致远)教案

《双调·折桂令·叹世》(马致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元曲的基本知识,理解《双调·折桂令·叹世》的创作背景,把握作品的韵律特点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容,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元曲的基本知识。

2. 《双调·折桂令·叹世》的韵律特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古代诗词的韵律知识。

2. 作品中的典故和寓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双调·折桂令·叹世》及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元曲的基本知识。

1.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作者马致远的生平事迹。

2. 作品欣赏2.1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双调·折桂令·叹世》。

2.2 学生分享对作品的感受,讨论作品的韵律特点。

3. 作品解析3.1 教师分析作品的韵律特点,讲解古代诗词的韵律知识。

3.2 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典故和寓意,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小结4.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韵律特点和艺术特色。

4.2 学生回顾学习收获,提出疑问和意见。

5. 作业布置5.1 学生抄写《双调·折桂令·叹世》,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5.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课堂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元曲的其他代表作品,进行比较学习。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元曲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七、课堂互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双调·折桂令·叹世》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八、作品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元曲,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双调·折桂令 叹世

双调·折桂令  叹世
双 调 叹 折 桂 令 · 世
马 致 远




马致远,号东篱,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 今北京) 著名元曲作家。 (今北京) 人,著名元曲作家。 青年时追求功名, 青年时追求功名,中年时期一 度出仕,晚年则淡泊名利。 度出仕,晚年则淡泊名利。马 致远在元代散曲家中成就最高, 致远在元代散曲家中成就最高, 被誉为“曲状元” 被誉为“曲状元”。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 中的一朵奇葩, 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 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 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 唐诗宋词鼎足并举。 唐诗宋词鼎足并举。
感 悟 “叹 世”
写 作 背 景
“ 感 感 ” 感叹 世
叹世
感 悟 “叹 世”
整 体 感 知
这支曲子借秦汉之际的历史事 表现对功名事业的厌弃。 件,表现对功名事业的厌弃。既然 刘项兴亡,不过一梦, 刘项兴亡,不过一梦,韩信这样的 功臣也落得杀头的结果, 功臣也落得杀头的结果,那当前的 功名事业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功名事业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否定,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否定,表现对现 实政治的反感, 实政治的反感,这是封建社会走下 坡路时诗人们惯用的手法。 坡路时诗人们惯用的手法。语言如 飞流入涧,一泻无余, 飞流入涧,一泻无余,表现了豪放 派曲家的风格。 派曲家的风格。
感 悟 “叹 世”

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
读 文 本
强秦灭亡 项羽自刎 刘邦兴汉 韩信成败 蒯通装疯
感 悟 “叹 世”
思 想 内 容
世 “叹世” 叹世” “ “ ”—— ”
感 悟 “叹 世”
思 想 内 容
“ 世 “ “叹世” 叹世” 世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 练习三 • 1.不仅点明了萧瑟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
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 “花自”句,词人感叹青春像花那样空自凋残,更
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消逝而伤怀 。 • 2.站立在灯火零落,清冷僻静之处的,正是不肯随 波逐流、自甘淡泊、性格孤介的“那人”。她原来 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也很 好地突出了作者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自我形象。

件,表现对功名事业的厌弃。既然
体 感
刘项兴亡,不过一梦,韩信这样的 功臣也落得杀头的结果,那当前的 功名事业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否定,表现对现
实政治的反感,这是封建社会走下
坡路时诗人们惯用的手法。语言如
飞流入涧,一泻无余,表现了豪放
派曲家的风格。
6
感 悟 “叹 世”

历史事件:
13
双 叹调
·
马 致
折 世桂


1
• 咸阳,万夫难攻的险固山河, 因为功名两个字,曾发动过多少 次战乱干戈。项羽兵败东吴,刘 邦在西蜀兴立汉朝,都像南柯一 梦。韩信有功却得到被杀的结果 ,当初蒯通的预言哪里是疯话? 成功也是因为萧何,失败也是因 为萧何;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 !
2
走近作者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 (今北京) 人,著名元曲作家。 青年时追求功名,中年时期一 度出仕,晚年则淡泊名利。马 致远在元代散曲家中成就最高, 被誉为“曲状元”。
3
走进元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 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 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 唐诗宋词鼎足并举。
4
感 悟 “叹 世”
马致远在青年时期是积极入世的,虽生

不逢时,却豪情满怀,所发多为慷慨激越之 音。随着宦海浮沉,历尽飘泊之苦,他不禁
作Leabharlann 发出“困煞中原一布衣”的感叹。这样的经 历,使他具有较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较复杂的

功却不能因世而立身,蒯通劝韩信之言亦近 似疯话。看来功业无用,世道无常,人生如
梦,其牢骚之态跃然纸上,这种借古吟今的
曲笔,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11
感 悟 “叹 世”

1.联系历史人物表现自己的历史观、政治观。

2.作品短小精悍,概括性强,容量大。
特 点
3.语言通俗平白,简洁明快,如飞流入涧, 一泻无余。
连像蒯通那样的谋士,也不得不假装疯
魔以掩世人耳目。韩信怎么也没有想到
力荐刘邦重用他的萧何,后来竟会设计
杀害他。
8
感 悟 “叹 世”
思 想
这些兴衰成败,是非恩怨, 还有什么可说的 呢?
都不过是一场梦。
内 容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道出世道之险恶,人心之叵测。
结句以“醉了由他”突出 “叹世”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 外,不问世事的态度。

强秦灭亡

项羽自刎 梦说南柯

刘邦兴汉
韩信成败 蒯通装疯
醉了由他
7
感 悟 “叹 世”
这首“叹世”曲,由“咸阳”——

秦王朝说起。秦国“百二山河”,何等 强盛,最后还是灭亡了。经过五年的楚

汉之争,项羽兵败乌江自刎,刘邦统一

天下,建立汉室。而辅佐刘邦平定天下 立有汗马功劳的韩信却遭到杀身之祸,


思想感受,而这些感受与体验,正是他散曲

所表达的内容。 他在许多散曲中抒写怀古伤今、羁旅宦
游的情愫。特别是晚年时,马致远牢骚殆尽,
对人间的荣辱得失、是是非非,几乎全部失
去了热情,力图从宁静的隐士生涯中,求得
精神上的解脱和满足。这在其《叹世》中得
到了充分的反映。
5
感 悟 “叹 世”
这支曲子借秦汉之际的历史事
9
感 悟 “叹 世 ”

《折桂令 叹世》借 项羽 、

韩信 虽有奇功但不得好结果的故 事,表达了诗人“ 叹世 ”的主
题,表明自己 超然物外,不问时事
的态度。
10
感 悟 “叹 世”

“叹世”本是抒发对现实的不满,但本 曲却无一字言及当世,而是通过“咏史”来
想 内
达到“叹世”的目的,“项废东吴”、“刘 兴西蜀”本是历史上极为壮丽的一页,却被 说成是瞬息幻无的南柯一梦;韩信虽屡建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