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折桂令 叹世

合集下载

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

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

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双调】折桂令叹世其一:咸阳百二山河⑴,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⑵,刘兴西蜀⑶,梦说南柯⑷。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⑸,蒯通言那里是风魔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⑺;醉了由他⑻!其二:东篱半世蹉跎⑼,竹里游亭,小宇婆娑⑽。

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陵他应笑我⑾,孟光台我待学他⑿。

笑我如何?倒大江湖⒀,也避风波。

注释⑴百二山河:谓秦地形势险要,利于攻守,二万兵力可抵百万,或说百万可抵二百万。

⑵项废东吴:指项羽在垓下兵败,被追至乌江自刎。

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古属东吴地。

⑶刘兴西蜀: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项羽。

⑷梦说南柯:唐人李公佐传奇《南柯太守传》说:淳于生昼梦入大槐安国,被招为附马,在南柯郡做二十年的太守,备极荣宠。

后因战败和公主死亡,被遣归。

醒来才知道是南柯一梦。

所谓大槐安国,原来是宅南槐树下的蚁穴。

⑸韩信,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辅佐高祖定天下,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兴三杰。

后被吕后所害,诛夷三族。

兀的般:如此,这般。

证果:佛家语。

谓经过修行证得果位。

此指下场,结果。

⑹蒯通:即蒯彻,因避讳汉武帝名而改。

曾劝韩信谋反自立,韩信不听。

他害怕事发被牵连,就假装疯。

后韩信果被害。

⑺“成也萧何”二句: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被刘邦重用,后来吕后杀韩信,用的又是萧何的计策。

故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⑻他:读tuō,协歌戈韵。

⑼东篱:作者自称。

⑽小宇:小屋。

婆娑:枝叶茂盛貌。

⑾严子陵:严光,字子陵,东汉人。

少与刘秀同游学。

刘秀即帝位后,屡召不就,隐居富春江,以耕渔为生。

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

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

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双调】折桂令叹世其一:咸阳百二山河⑴,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双调·折桂令·叹世

双调·折桂令·叹世

双 调 叹
马 致 远
折 世 桂 令
·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 (今北京) 人,著名元曲作 家。 青年时追求功名,中年 时期一度出仕,晚年则淡泊 名利。马致远在元代散曲家 中成就最高,被誉为“曲状 元”。
写 作 背 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 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 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 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生退隐林 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 外客”的闲适生活。此曲从内容看,应 该是马致远牢骚殆尽,归隐山林后所作。


刘兴西蜀:刘,指刘邦(前256——前195),
西汉王朝的创建者,曾经率领军队攻占咸阳, 推翻秦的统治。秦亡后,项羽分封诸侯,不 愿刘邦在关中立足,乃立他为汉王,“王巴 蜀、汉中,都南郑”(见《史记· 项羽本 纪》),终于战胜项羽,统一天下。故云 “刘兴西蜀”。


韩信:汉朝的大将。在推翻秦政权和楚汉战
这首词里面写到了几件历史事件?分 别是什么?
6件。①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
阵干戈(秦汉时期的战争,最后秦国灭 亡)、②项废东吴、③刘兴西蜀、④韩 信有功却被杀、⑤蒯通假装风魔避免被 杀、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的成 败都因为萧何)。
这些兴衰成败在作者看来都不过是什么? 明确:都不过是浮云,是南柯一梦。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出了一个什么现
实道理? 明确:世道险恶、人心叵测。 最后一句“醉了由他”说到,算了,喝醉了 一切都由他去吧。就突出了整首词的“叹世” 的主题,从而表明了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 事的态度。
解 读 文 本
历史事件:
强秦灭亡 项羽自刎 刘邦兴汉 韩信成败 蒯通装疯 萧 内 容

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

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

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1、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作品原文【双调】折桂令叹世其一:咸阳百二山河⑴,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⑴,刘兴西蜀⑴,梦说南柯⑴。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⑴,蒯通言那里是风魔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⑴;醉了由他⑴!其二:东篱半世蹉跎⑴,竹里游亭,小宇婆娑⑴。

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陵他应笑我⑴,孟光台我待学他⑴。

笑我如何?倒大江湖⑴,也避风波。

[1]解释⑴百二山河:谓秦地形势险要,利于攻守,二万兵力可抵百万,或说百万可抵二百万。

⑴项废东吴:指项羽在垓下兵败,被追至乌江自刎。

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古属东吴地。

⑴刘兴西蜀: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项羽。

⑴梦说南柯:唐人李公佐传奇《南柯太守传》说:淳于生昼梦入大槐安国,被招为附马,在南柯郡做二十年的太守,备极荣宠。

后因战败和公主死亡,被遣归。

醒来才知道是南柯一梦。

所谓大槐安国,原来是宅南槐树下的蚁穴。

⑴韩信,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辅佐高祖定天下,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兴三杰。

后被吕后所害,诛夷三族。

兀的般:如此,这般。

证果:佛家语。

谓经过修行证得果位。

此指下场,结果。

⑴蒯通:即蒯彻,因避讳汉武帝名而改。

曾劝韩信谋反自立,韩信不听。

他害怕事发被牵连,就假装疯。

后韩信果被害。

⑴“成也萧何”二句: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被刘邦重用,后来吕后杀韩信,用的又是萧何的计策。

故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⑴他:读tuō,协歌戈韵。

⑴东篱:自称。

⑴小宇:小屋。

婆娑:枝叶茂盛貌。

⑴严子陵:严光,字子陵,东汉人。

少与刘秀同游学。

刘秀即帝位后,屡召不就,隐居富春江,以耕渔为生。

⑴孟光:汉代丑女,三十岁始与梁鸿成婚。

后来一起逃到霸陵山中隐居,孟光举案齐眉以进食。

全世以“举案齐眉”喻夫妻相敬相爱。

台:台盘,盛食物的器皿。

此指孟光的食案。

⑴倒大:大、绝大。

双调·折桂令--叹世

双调·折桂令--叹世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成功也是因为萧何,失败也是因为萧何;喝醉了 一切都由他去吧!
感悟 “ 叹世 ”
这首“叹世”曲,由“咸阳”——秦 王朝说起。秦国“百二山河”,何等强盛, 最后还是灭亡了。经过五年的楚汉之争, 项羽兵败乌江自刎,刘邦统一天下,建立 汉室。而辅佐刘邦平定天下立有汗马功劳 的韩信却遭到杀身之祸,连像蒯通那样的 谋士,也不得不假装疯魔以掩世人耳目。 韩信怎么也没有想到力荐刘邦重用他的萧 何,后来竟会设计杀害他。
元曲四大家
感悟 “ 叹世 ”
马致远在青年时期是积极入世的,虽生不逢
写 时,却豪情满怀,所发多为慷慨激越之音。随着 作 宦海浮沉,历尽飘泊之苦,他不禁发出“困煞中 背 原一布衣”的感叹。这样的经历,使他具有较丰 景 富的生活体验和较复杂的思想感受,而这些感受
与体验,正是他散曲所表达的内容。 他在许多散曲中抒写怀古伤今、羁旅宦游的
情愫。特别是晚年时,马致远牢骚殆尽,对人间 的荣辱得失、是是非非,力图从宁静的隐士生涯 中,求得精神上的解脱和满足。这在其《叹世》 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双调】折桂令·叹世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 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 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双调】折桂令·叹世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咸阳,万夫难攻的险固山河,因为功名两个字, 曾发动过多少次战乱干戈。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项羽兵败东吴,刘邦在西蜀兴立汉朝,都像南 柯一梦。
【双调】折桂令·叹世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
韩信有功却得到被杀的结果,当初蒯通的预言哪 里是疯话?
南柯一梦
这些兴衰成败,是非恩怨,还有什么

(《双调·折桂令·叹世》马致远)教案

(《双调·折桂令·叹世》马致远)教案

《双调·折桂令·叹世》(马致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元曲的基本知识,理解《双调·折桂令·叹世》的创作背景,把握作品的韵律特点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容,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元曲的基本知识。

2. 《双调·折桂令·叹世》的韵律特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古代诗词的韵律知识。

2. 作品中的典故和寓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双调·折桂令·叹世》及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元曲的基本知识。

1.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作者马致远的生平事迹。

2. 作品欣赏2.1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双调·折桂令·叹世》。

2.2 学生分享对作品的感受,讨论作品的韵律特点。

3. 作品解析3.1 教师分析作品的韵律特点,讲解古代诗词的韵律知识。

3.2 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典故和寓意,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小结4.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韵律特点和艺术特色。

4.2 学生回顾学习收获,提出疑问和意见。

5. 作业布置5.1 学生抄写《双调·折桂令·叹世》,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5.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课堂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元曲的其他代表作品,进行比较学习。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元曲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七、课堂互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双调·折桂令·叹世》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八、作品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元曲,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翻译

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翻译

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翻译
马致远沉寂下僚,既不齿于官场的腐败,不肯与之同流合污,又无力摆脱或与之抗争,于是,在官署之旁,闹市之中苦心经营了一片精巧的小天地。

【原文】
东篱半世丧妻之痛,竹里游亭,小宇婆娑。

有个池塘,睡着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
陵他应当苦笑我,孟光台我等待研习他。

苦笑我如何?好像小江湖,也躲避风波。

【注解】
东篱:作者自称为。

小宇:小屋。

婆娑:枝叶茂盛貌。

严子陵:严光,字子陵,东汉人。

少与刘秀同游学。

刘秀即帝位后,屡召不就,隐居
富春江,以耕渔为生。

孟光:汉代丑女,三十岁始与梁鸿结婚。

后来一起逃往霸陵山中归隐,孟光举案齐眉
以排便。

全世以“举案齐眉”喻夫妻相敬相快乐。

台:台盘,盛食物的器皿。

此指孟光的食案。

好像小:小、极多。

【翻译】
我半生去虚度了光阴,在那通幽的竹径中,隐映着一座小巧的游亭,追到竹径的尽头,就是小巧的庭院。

在那儿有个池塘,我睡着的时候轻声刮起渔笛,醉酒之后又手舞足蹈唱
出渔歌。

严子陵一定会取笑我,孟光台我必须研习他。

苦笑我什么呢?偌大的江河湖海,
也自建避开风波的办法。

双调·折桂令--叹世

双调·折桂令--叹世

元曲四大家
感悟 “ 叹世 ”
马致远在青年时期是积极入世的,虽生不逢
写 时,却豪情满怀,所发多为慷慨激越之音。随着 作 宦海浮沉,历尽飘泊之苦,他不禁发出“困煞中 背 原一布衣”的感叹。这样的经历,使他具有较丰 景 富的生活体验和较复杂的思想感受,而这些感受
与体验,正是他散曲所表达的内容。 他在许多散曲中抒写怀古伤今、羁旅宦游的
南柯一梦
这些兴衰成败,是非恩怨,还有什么
思 可说的 呢?

都不过是一场梦。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道出世道之 险恶,人心之叵测。
结句以“醉了由他”突出“叹世”主 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


《折桂令 叹世》借 项羽 、韩信 虽有奇功但不得好结果的故事,表达 了诗人“ 叹世 ”的主题,表明自 己 超然物外,不问时事 的态度。
元曲是宋词中演化出来的,它和宋词一样都 有自己的牌名(宋词是词牌,元曲是曲牌)。
但元曲又和宋词有区别。宋词的题目一般由 词牌和内容提示两部分构成,而元曲的题目却多 了宫调,一般由宫调、曲牌、内容提示三部分构 成。例如,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 “双调”是调式,“夜行船”是曲牌,“秋思” 是内容提示。
情愫。特别是晚年时,马致远牢骚殆尽,对人间 的荣辱得失、是是非非,力图从宁静的隐士生涯 中,求得精神上的解脱和满足。这在其《叹世》 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双调】折桂令·叹世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 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 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双调】折桂令·叹世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咸阳,万夫难攻的险固山河,因为功名两个字, 曾发动过多少次战乱干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 调 叹 折 桂 令 · 世
马 致 远




马致远,号东篱,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 今北京) 著名元曲作家。 (今北京) 人,著名元曲作家。 青年时追求功名, 青年时追求功名,中年时期一 度出仕,晚年则淡泊名利。 度出仕,晚年则淡泊名利。马 致远在元代散曲家中成就最高, 致远在元代散曲家中成就最高, 被誉为“曲状元” 被誉为“曲状元”。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 中的一朵奇葩, 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 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 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 唐诗宋词鼎足并举。 唐诗宋词鼎足并举。
感 悟 “叹 世”
写 作 背 景
“ 感 感 ” 感叹 世
叹世
感 悟 “叹 世”
整 体 感 知
这支曲子借秦汉之际的历史事 表现对功名事业的厌弃。 件,表现对功名事业的厌弃。既然 刘项兴亡,不过一梦, 刘项兴亡,不过一梦,韩信这样的 功臣也落得杀头的结果, 功臣也落得杀头的结果,那当前的 功名事业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功名事业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否定,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否定,表现对现 实政治的反感, 实政治的反感,这是封建社会走下 坡路时诗人们惯用的手法。 坡路时诗人们惯用的手法。语言如 飞流入涧,一泻无余, 飞流入涧,一泻无余,表现了豪放 派曲家的风格。 派曲家的风格。
感 悟 “叹 世”

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
读 文 本
强秦灭亡 项羽自刎 刘邦兴汉 韩信成败 蒯通装疯
感 悟 “叹 世”
思 想 内 容
世 “叹世” 叹世” “ “ ”—— ”
感 悟 “叹 世”
思 想 内 容
“ 世 “ “叹世” 叹世” 世 ” ”
感 悟 “叹 世 ”
主 旨
叹世》 《折桂令 叹世》借 项羽 、 韩信 虽有奇功但不得好结果的故 表达了诗人“ ”的主 事,表达了诗人“ 叹世 的主 不问时事 题,表明自己 超然物外 , 的态度。 的态度。
感 悟 “叹 世”

“叹世” 叹世”


内 容
“叹世” 叹世” ” 世

“ ” ” “

感 悟 “叹 世”
写 作 特 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