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九年级上册数学正方形(基础)知识讲解

北京四中九年级上册数学正方形(基础)知识讲解
北京四中九年级上册数学正方形(基础)知识讲解

正方形(基础)

【学习目标】

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及菱形与正方形的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正方形的定义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要点诠释: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它是特殊的菱形,又是特殊的矩形,更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还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要点二、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1.边——四边相等、邻边垂直、对边平行;

2.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3.对角线——①相等,②互相垂直平分,③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又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要点诠释: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其对角线将正方形分为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要点三、正方形的判定

正方形的判定除定义外,判定思路有两条:或先证四边形是菱形,再证明它有一个角是直角或对角线相等(即矩形);或先证四边形是矩形,再证明它有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即菱形).

要点四、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或者可表示为:

要点五、顺次连接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

(1)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3)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

(4)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要点诠释:新四边形由原四边形各边中点顺次连接而成.

(1)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新四边形是矩形.

(2)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则新四边形是菱形.

(3)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且相等,则新四边形是正方形.

【典型例题】

类型一、正方形的性质

1、如图,在一正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AC上一点,连接EB、ED,

(1)求证:△B EC≌△DEC;

(2)延长BE交AD于点F,若∠DEB=140°.求∠AFE的度数.

【思路点拨】先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CD=CB,∠DCA=∠BCA,根据SAS证出△BEC≌△DEC,再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出∠DEC=∠BEC=70°,然后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AEF,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求出∠DAC,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AFE的度数.

【答案与解析】

(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CD=CB,∠DCA=∠BCA,

∵CE=CE,

∴△BEC≌△DEC.

(2)解:∵∠DEB=140°,

∵△BEC≌△DEC,

∴∠DEC=∠BEC=70°,

∴∠AEF=∠BEC=70°,

∵∠DAB=90°,

∴∠DAC=∠BAC=45°,

∴∠AFE=180°-70°-45°=65°.

答:∠AFE的度数是65°.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对顶角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如图,E为正方形ABCD的边BC延长线上的点,F是CD边上一点,且CE =CF,连接DE,BF.求证:DE=BF.

【答案】

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C=DC,∠BCD=90°

∵E 为BC 延长线上的点,

∴∠DCE=90°,

∴∠BCD=∠DCE.

在△BCF 和△DCE 中,

BC DC BCF DCE CF CE =??∠=∠??=?

∴△BCF≌△DCE(SAS ),

∴BF=DE .

【变式2】 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 ,连接BE ,则∠AEB 的度数为( )

A .10°

B .15°

C .20°

D .12.5°

【答案】B ;

提示:根据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可知AB =AE ,∴∠BAE=90°+60°=150°,∴∠A EB =(180°-150°)÷2=15°.

2、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点G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G ,点E 、

F 分别在A

G 上,连接BE 、DF ,∠1=∠2,∠3=∠4.

(1)证明:△ABE≌△DAF;

(2)若∠AGB=30°,求EF 的长.

【思路点拨】要证明△ABE ≌△DAF ,已知∠1=∠2,∠3=∠4,只要证一条边对应相等即可.要求EF 的长,需要求出AF 和AE 的长.

【答案与解析】

(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D=AB ,

∵∠1=∠2,∠3=∠4,

∴△DAF≌△ABE.

(2)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GB =30°,

∴AD∥BC,

∴∠1=∠AGB=30°,

∵∠1+∠4=∠DAB=90°,

∵∠3=∠4,

∴∠1+∠3=90°,

∴∠AFD=180°-(∠1+∠3)=90°,∴DF⊥AG,

∴DF=1

1 2

AD=

∴A F=3

∵△ABE≌△DAF,

∴AE=DF=1,

∴EF=31

-

【总结升华】通过证三角形全等得到边和角相等,是有关四边形中证边角相等的最常用的方法.而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为证明三角形全等提供了条件.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2BC,分别以AB,BC为边做正方形ABEF 和正方形BCMN连接FN,EC.求证:FN=EC.

【答案】

证明:在正方形ABEF中和正方形BCMN中,

AB=BE=EF,BC=BN,∠FEN=∠EBC=90°,

∵AB=2BC,即BC=BN=1

2 AB

∴BN=1

2

BE,即N为BE的中点,

∴EN=NB=BC,

∴△FNE≌△ECB,

∴FN=EC.

类型二、正方形的判定

3、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BAC、∠A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且DE ⊥BC于点E,DF⊥AC于点F,那么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与解析】

解:是正方形,理由如下:

作DG⊥AB于点G.

∵ AD平分∠BAC,DF⊥AC,DG⊥AB,

∴ DF=DG.

同理可得:DG=DE.∴ DF=DE.

∵ DF⊥AC,DE⊥BC,∠C=90°,

∴四边形CEDF是矩形.

∵ DF=DE.

∴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

【总结升华】(1)本题运用了“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来判定正方形.(2)证明正方形的方法还可以直接通过证四条边相等加一个直角或四个角都是直角来证明正方形.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OA=OC,OD平分∠AOC交AC于点D,OF平分∠COB,CF⊥OF于点F.

(1)求证:四边形CDOF是矩形;

(2)当∠AOC多少度时,四边形CDOF是正方形?并说明理由.

【答案】

(1)证明:∵O D平分∠AOC,OF平分∠COB(已知),

∴∠AOC=2∠COD,∠CO B=2∠COF,

∵∠AOC+∠BOC=180°,

∴2∠COD+2∠COF=180°,

∴∠COD+∠COF=90°,

∴∠DOF=90°;

∵OA=OC,OD平分∠AOC(已知),

∴OD⊥AC,AD=DC(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

∴∠CDO=90°,

∵CF⊥OF,

∴∠CFO=90°

∴四边形CDOF是矩形;

(2)当∠AOC=90°时,四边形CDOF是正方形;理由如下:

∵∠AOC=90°,AD=DC,

∴OD=DC;

又由(1)知四边形CDOF是矩形,则

四边形CDOF是正方形;

因此,当∠AOC=90°时,四边形CDOF是正方形.

类型三、正方形综合应用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边长为a(a为大于0的常数)的正方形ABCD的

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P,顶点A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顶点B在y轴正半轴上运动(x轴的正半轴、y轴的正半轴都不包含原点O),顶点C、D都在第一象限.

(1)当∠BAO=45°时,求点P的坐标;

(2)求证:无论点A在x轴正半轴上、点B在y轴正半轴上怎样运动,点P都在∠AOB 的平分线上;

【答案与解析】

解:(1)当∠BAO=45°时,∠PAO=90°,

在Rt△AOB中,OA=2

AB=

2

a,在Rt△APB中,PA=

2

AB=

2

a.

∴点P的坐标为

22

,

22

a a

??

? ???

(2)如图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

则有∠PMA=∠PNB=∠NPM=∠BPA=90°,

∵∠BPN+∠BPM=∠APM+∠BPM=90°

∴∠APM=∠BPN,又PA=PB,

∴△PAM≌△PBN,

∴ PM=PN,

又∵ PN⊥ON,PM⊥OM

于是,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总结升华】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北京四中初一数学期末试题_及答案

北京四中初一数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把方程17.01 2.04.01=--+x x 中分母化整数,其结果应为( ) A.17124110=--+x x B.17124110=--+x x 0 C.1710241010=--+x x D.17 10241010=--+x x 0 2.韩老师特制了4个同样的立方块,并将它们如图4(a )放置,然后又如图4(b )放置,则图4(b )中四个底 面正方形中的点数之和为 ( ) A.11 B.13 C.14 D.16 3.对任意四个有理数a ,b ,c ,d 定义新运算: a b c d =ad-bc ,已知 241 x x -=18, 则x= ( ) A .-1 B.2 C.3 D.4 4.某文化商场同时卖出两台电子琴,每台均卖960元,以成本计算,其中一台盈利20%,另一台亏本20%,则本次出售中商场 ( ) A 不赔不赚 B 赚160元 C 赚80元 D 赔80元 5.已知31=3,32 =9,33=27,34 =81,35=243,36=729,37 =2187,38=6561… 请你推测3 20 的个位数是 ( ) A .3 B.9 C.7 D.1 6、如图,下图是汽车行驶速度(千米/时) 和时间(分)的关系图,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1)汽车行驶时间为40分钟;(2)AB 表示汽车匀速行驶; (3)在第30分钟时,汽车的速度是90千米/时;(4)第40分钟时,汽车停下来了.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 这时的正确时间是( )。 A 、21:05 B 、21:15 C 、20:15 D 、20:12 8、近似数12.30万精确到( )。 A 、十分位 B 、百分位 C 、百位 D 、千位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a ,x 2= a 2 2 2 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1.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 ,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 ax + bx + c = 0(a ≠ 0). 其中, ax 是二次项, a 是二次项系数; bx 是一次项, b 是一 次项系数; c 是常数项。知识点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 ) 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 般地,对于形如 x =a(a ≥ 0) 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 x 1= . (2) )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 x 2=p 或(mx+a)2 =p(m ≠ 0) 形式的方程, 如果 p ≥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 ) 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 )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 方项的系数为 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详解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详解数学是被很多人称之拦路虎的一门科目,同学们在掌握数学知识点方面还很欠缺,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详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21章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 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

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019-2020学年北京四中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含详细解析

2019-2020学年北京四中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2 月份) 副标题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1.下列“数字图形”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是1:4,那么它们的周长比是() A. 1:16 B. 1:6 C. 1:4 D. 1:2 3.如图,在?ABCD中,E是AB的中点,EC交BD于点F, 那么EF与CF的比是() A. 1:2 B. 1:3 C. 2:1 D. 3:1 4.抛物线y=3x2,y=?2x2+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则它们() A. 都关于y轴对称 B. 开口方向相同 C. 都经过原点 D. 互相可以通过平移得到 5.如图,点A的坐标为(1,3),O为坐标原点,将OA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O′,则点O′的坐标是() A. (4,?1) B. (?1,4) C. (4,2) D. (2,?4) 6.如图,“圆材埋壁”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问题:“今有圆材, 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用几何语言可表述为:CD为⊙O的直径,弦AB⊥CD于E,CE=1寸,AB=10寸,则直径

CD的长为() A. 12.5寸 B. 13寸 C. 25寸 D. 26寸 7.已知抛物线y=ax2+bx+c上部分点的横坐标x与纵坐标y 的对应值如下表: x…?10123… y…30?1m3… ①抛物线开口向下②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③m的值为0④图象不经过第 三象限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 ①④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8.如图,∠AOB=120°,OP平分∠AOB,且OP=2.若 点M,N分别在OA,OB上,且△PMN为等边三角形, 则满足上述条件的△PMN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3个以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9.在Rt△ABC中,∠C=90°,BC=4,tanA=2 ,则AC=______. 3 =______. 10.如果4x=3y,那么x y 11.如图,现有测试距离为5m的一张视力表,表上一个E的高AB为2cm,要制作测 试距离为3m的视力表,其对应位置的E的高CD为______cm. 12.如图,在⊙O中,弦AC=2√2,点B是圆上一点, 且∠ABC=45°,则⊙O的半径R=______.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数学) 2017年12月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2ax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 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2.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 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0(2≥=a a x 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a x a x -=+=21 (2)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p x =2或 )0(2≠=+m p a mx )(形式的方程, 如果 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 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 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 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 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1.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

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 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⑵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⑶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⑷若等号 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 根为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过程。 (3)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步骤: ①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a≠0),一般a化为正值②确定公式中a,b,c 的值,注意符号; ③求出b2-4ac的值;④若b2-4ac≥0,则把a,b,c和b-4ac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 易错点: a≠0 和a=0 方程两个根的取舍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 /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3))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 (5)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 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 0)的过程。

最新北京四中届九年级数学总复习专练:《圆》全章复习与巩固—巩固练习(基础

北京四中届九年级数学总复习专练:《圆》全章复习与巩固—巩固练习(基 础)

《圆》全章复习与巩固—巩固练习(基础)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对于下列命题: ①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并且只有一个外接圆; ②任意一个圆一定有一个内接三角形,并且只有一个内接三角形; ③任意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内切圆,并且只有一个内切圆; ④任意一个圆一定有一个外切三角形,并且只有一个外切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相等的圆周角对的弧相等 B.等弧所对的弦相等 C.三点确定一个圆 D.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3.秋千拉绳长3米,静止时踩板离地面0.5米,某小朋友荡秋千时,秋千在最高处踩板离地面2米(左右对称),如图所示,则该秋千所荡过的圆弧长为( ). A.米 B.米 C.米 D.米 4.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2、5,且圆心距等于2,则两圆位置关系是( ). A.外离 B.外切 C.相切 D.内含 5.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圆经过坐标原点O,交坐标轴于E、F,OE=8,OF=6,则圆的直径长为( ). A.12 B.10 C.4 D.15

第3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 6.如图所示,方格纸上一圆经过(2,5),(-2,1),(2,-3),(6,1)四点,则该圆圆心的坐标为( ). A.(2,-1) B.(2,2) C.(2,1) D.(3,1) 7.如图所示,CA为⊙O的切线,切点为A,点B在⊙O上,若∠CAB=55°,则∠AOB等于( ). A.55° B.90° C.110° D.120° 8.一个圆锥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3倍,这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是( ).A.60° B.90° C.120° D.180°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ABC内接于⊙O,要使过点A的直线EF与⊙O相切于A点,则图中的角应满足的条件 是________________(只填一个即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二次根式知识点 考点1、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叫做无理数。 常见的无理数: 1、π以及π的有理数倍数。 2、、、; 3、2.01001000100001………… 考点2、二次根式的概念 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1、被开放数a是一个非负数; 2、二次根式是一个非负数,即≥0; 3、有限个二次根式的和等于0,则每个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必须是0. 考点3、移因式于根号内、外的方法 移因式于根号外 1、当根号外的数是一个负数时,把负号留在根号外,然后把这个数平方后移到根号内 2、当根号内的数是一个正数时,直接把这个数平方后移到根号内 移因式于根号内 1、当根号内的数是正数时直接开方移到根号外 2、当根号内的数是负数时开方移到根号外后要添上负号 考点4、最简二次根式 知识回顾: 满足下列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1)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知识特点: 1、最简二次根式中一定不含有分母; 2、对于数或者代数式,它们不能在写成a n×m的形式。 考点5、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 二次根式的化简,实际上就是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然后,通过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a+b=(a+b),(m≥0); 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a≥0, b≥0); 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 a≥0, b>0);

二次根式的乘方运算:=a,( a≥0); 二次根式的开方运算:= 考点6、与的异同点 1、不同点:与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表示一个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而表示一个实数a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 2、相同点:当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即时,=;时, 无意义,而 一元二次方程 考点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 十一个关于未知数x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 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 是b的平方根,当时,,,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配方法: 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把公式中的a看 做未知数x,并用x代替,则有。 配方法的步骤: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3、公式法

北京四中2014届九年级数学总复习专练:《二次函数》全章复习与巩固—巩固练习(基础)

《二次函数》全章复习与巩固—巩固练习(基础)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将二次函数2 y x =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图象的函数表达式是( ). A .2 (1)2y x =-+ B .2 (1)2y x =++ C .2 (1)2y x =-- D .2 (1)2y x =+- 2.二次函数2 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2 4y bx b ac =+-与反比例函数 a b c y x ++=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为( ). 3.抛物线2 y x bx c =++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2 23y x x =--,则b 、c 的值为( ). A .b =2,c =2 B .b =2,c =0 C .b =-2,c =-1 D .b =-3,c =2 4. 抛物线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抛物线的解析式可能是( ) A .2 2y x x =-- B .211122y x x =-++ C .211 122 y x x =--+ D .2 2y x x =-++ 5.已知二次函数2 (0)y ax bx c a =++≠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2 40b ac ->;②abc >0; ③8a+c >0;④9a+3b+c <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第4题 第5题

6.已知点(1x ,1y ),(2x ,2y )(两点不重合)均在抛物线2 1y x =-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12y y =,则12x x = B .若12x x =-,则12y y =- C .若120x x <<,则12y y > D .若120x x <<,则12y y > 7.在反比例函数a y x = 中,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二次函数2 y ax ax =-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 8.已知二次函数2 y ax bx c =++(其中0a >,0b >,0c <),关于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有如下说法:①图象的开口一定向上;②图象的顶点一定在第四象限;③图象与x 轴的交点至少有一个在y 轴的右侧. 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二、填空题 9.已知抛物线2 (0)y ax bx c a =++>的对称轴为直线1x =,且经过点1(1,)y -,2(2,)y ,试比较1y 和2y 的大小:1y ________2y (填“>”,“<”或“=”). 10.抛物线2 y 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 _____. 11.抛物线2 2(2)6y x =--的顶点为C ,已知y =-kx+3的图象经过点C ,则这个一次函数 图象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________. 12.已知二次函数22y x x m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220x x m -++=的解为___ _____. 第10题 第12题 第13题 13.如图所示的抛物线是二次函数2 2 31y ax x a =-+-的图象,那么a 的值是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典型例题: 1、已知关于x的方程(m+3)x 21 m- +(m-3)-1=0是一元二次方程,求m的值。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 ①移项; 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 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 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3)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 (4)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 根为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篇一】 不等式的概念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3、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5、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不等式基本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说明:①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是随着加或乘的运算改变。②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

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一元一次不等式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x项的系数化为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4、当任何数x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6、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2017.03北京四中九年级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7.03北京四中九年级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1 E D C B A 初三数学统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分,每小题 3分) 1. 长城、故宫等是我国第一批成功入选世界遗产的文化古迹,长城总长约6700 000米.将67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 A. 610×67 B. 610×7.6 C. 710×7.6 D. 610×67.0 2. 如图,四个实数m ,n ,p ,q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M ,N ,P ,Q ,若n 与q 互为相反数,则m ,n ,p ,q 四个实数中,绝对值最大的一个是( ) A .p B .q C .m D .n 3. 如左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那么这几何体的展开图可以是( ) 4. 如图,△ABC 中,∠A =90°,点D 在AC 边上,DE ∥BC , 若∠1=35°,则∠B 的度数为( ) A . 25° B. 35° C. 55° D. 65° 5.已知y x =3,则2 2y xy x 的值为( ) A.12 B.9 C.6 D.3 6. 在下列交通标志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7. 为了估计水塘中的鱼数,养鱼者首先从鱼塘中捕获30条鱼,在每条鱼身上做好记号后,把这些鱼放归鱼塘,再从鱼塘中打捞200条鱼,如果在这200条鱼中有5条鱼是有记号的,则鱼塘中鱼的可估计为( ) A .3000条 B .2200条 C .1200条 D .600条 A B C D 正 视 图 左 视 图 俯 视 图 A . B . C . D .

16. 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 小云的作法如下: 请回答:小云的作图依据是__ 三、解答题(本题共72 分,第17—26 题,每小题5 分,第27 题7 分,第28 题7 分,第29 题8 分) 17. 计算:1 0) 2 1 ( 3 45 cos 2 )5 (- + - - ? + - π. 18.已知2410 x x +-=,求代数式22 (2)(2)(2) x x x x +-+-+的值. 19.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点D在BC上,且BD=AC,过点D作DE⊥AB于点E,过点B作CB的垂线,交DE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DF. 尺规作图: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 线. 已知:直线l及其外一点A. 求作:l的平行线,使它经过点A. (1)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B,以点B为圆 心,AB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于点C; (2)分别以A,C为圆心,以AB长为半 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D; (3)作直线AD.

部编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21-22章 第21章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 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23-24章 第23章旋转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探索了它们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图案设计。本书中图形变换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旋转。“旋转”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变换,探索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3.1旋转”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旋转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最后举例说明用旋转可以进行图案设计。 “23.2中心对称”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这些内容之后,通过线段、平行四边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最后介绍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以及利用这一关系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北京四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北京四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图标中,是中心对称的是( ) A . B . C . D . 2.抛物线y=﹣(x+2)2﹣3的顶点坐标是( ) A .(2,﹣3) B .(﹣2,3) C .(2,3) D .(﹣2,﹣3) 3.已知3x=2y ,那么下列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x+y=5 B .32x y = C .23x y = D .32x y = 4.如图,在△ABC 中,点D 、 E 分别在AB 、AC 边上,DE ∥BC ,若AD =6, BD =2,AE =9,则EC 的长是 A .8 B .6 C .4 D .3 5.如图,将△ABC 绕直角顶点C 顺时针旋转90° ,得到''A B C ?,连接'AA ,若∠1=25°,则∠BAC 的度数是( ) A .10° B .20° C .30° D .40° 6.已知二次函数y =-3x 2+1的图象如图所示,将其沿x 轴翻折后得到的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

A .y =-3x 2-1 B .y =3x 2 C .y =3x 2+1 D .y =3x 2-1 7.将抛物线2(1)2y x =+-向上平移a 个单位后得到的抛物线恰好与x 轴有一个交点,则a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2 8.如图,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经过点A ,B ,C .现有下面四个推断:①抛物线开口向下;②当x =-2时,y 取最大值;③当m <4时,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m 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④直线y=kx+c (k ≠0)经过点A ,C ,当kx+c> ax 2+bx +c 时,x 的取值范围是-4

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4年(新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书上: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2 =++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 ※把02 =++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2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0)(2 =+m x 的形式>(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 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④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⑤把方程转化成0)(2 =+m x 的形式; ⑥两边开方求其根。 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②公式法 a ac b b x 242-±-= (注意在找ab 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4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根与系数的关系:当b 2 -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当b 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 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的两根分别为x 1、x 2,则有:a c x x a b x x = ?- =+2121。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1.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

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⑵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⑶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⑷若 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 的两个根为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过程。 (3)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步骤: ①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a≠0),一般a化为正值②确定公式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