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之道与夫妇和睦

合集下载

相夫教子诗句

相夫教子诗句

相夫教子是指在古代中国,妻子应当协助丈夫、教育孩子的传统道德理念。

这一观念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所体现,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诗句:
1. 《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文王是周朝的开国君主,他在位时,国家政治稳重,民众安居乐业。

这里的“文王”象征着贤明的丈夫,而“于昭于天”则表示他的德行昭著于天下。

2.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子在这里区分了君子和小人的行为准则。

君子以道义为行事准则,而小人则以利益为导向。

这可以看作是对丈夫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君子,遵循道义。

3. 《孟子·梁惠王上》:“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孟子在这里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

一个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无法长久地生活在困境中,也无法长久地享受幸福。

这对于妻子来说,是一个教育和引导丈夫的重要原则。

4. 《诗经·小雅·鹤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这句诗描绘了夫妻和睦相处的美好景象。

妻子善于辅佐丈夫,使他们的关系如同和谐的乐器,共同奏出美妙的旋律。

5. 《诗经·大雅·荡》:“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这里的“一人”指的是丈夫。

妻子应该全心全意地辅佐丈夫,不分昼夜地为他服务,体现出相夫教子的精神。

总的来说,相夫教子这一观念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它强调妻子应该辅助丈夫、教育孩子,以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朱子家训家庭和睦的秘诀

朱子家训家庭和睦的秘诀

朱子家训家庭和睦的秘诀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温床,家庭的和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朱熹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教育家,他所著的《朱子家训》被誉为家庭和睦的秘籍。

本文将从教育子女、夫妻相处和家人沟通三个方面,探讨朱子家训中家庭和睦的秘诀。

一、教育子女在朱子家训中,朱熹强调了教育子女的重要性。

他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应该始于家庭,父母的言行举止是最好的教育示范。

首先,父母应该树立榜样,言行一致。

他们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或争吵,相反,他们应该以温和、耐心的态度对待孩子,给予他们爱和关怀。

其次,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朱熹提倡以规矩作为家庭教育的基本准则,父母应该教导孩子遵守规则,尊敬长辈,待人有礼,懂得感恩等。

最后,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学习和教育。

他们应该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二、夫妻相处家庭的和睦离不开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朱子家训中强调了夫妻间要相互包容和理解。

首先,夫妻间应该互相体谅,关心对方的感受。

他们应该尊重彼此的个人空间,给予对方适当的自由。

其次,夫妻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

他们应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避免积怨和误解的产生。

在解决问题时,夫妻间应该采取平等互助的态度,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最后,夫妻间要建立和谐共处的家庭氛围。

他们可以共同制定家庭规则,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

三、家人沟通家庭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是维系家庭和睦的重要因素。

朱子家训中强调了家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倾听。

首先,家庭成员应该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想法。

每个人都应该被充分听取和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忽视或不予理会。

其次,家庭成员要学会倾听和支持。

他们应该给予家人足够的关注和关怀,随时倾听和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困难。

最后,家庭成员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习惯。

他们可以通过定期举行家庭会议或共同参与家庭活动来促进沟通,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朱子家训中提到的教育子女、夫妻相处和家人沟通是家庭和睦的重要环节。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的解读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的解读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的解读
《中庸》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君子是指那些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一个人要修身立品,做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就要从善待夫妻关系,妥善处理夫妻关系开始。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君子所遵奉的中庸之道,发端于普通百姓,在它达到最高境界时,便彰著于天地之间。

语出《中庸》,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

道:指中庸之道。

造端:开始。

乎:于,介词,从。

夫妇:夫妻,代指家庭中普通人。

及:到。

其:它,指“君子之道”。

察:明显。

天地:宇宙。

这句话的主旨是,中庸之道无处不在。

正因为道不可须臾离开,所以“道”应该有普遍的可适应性,连普通夫妇都可以知道,也可以实践。

但“道”又有精微奥妙的一方面,供德行高、修养深的学者进行深造,进行创造性的实践。

这句话与《中庸》的第一章互相照应。

前者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

后者从道无处不在作结论,强调中庸之道的普遍性。

— 1 —。

支撑家庭的文言文翻译

支撑家庭的文言文翻译

夫家者,国之基也,而家庭之和谐,乃国家之根本。

家庭者,人生之港湾,父母之恩深似海,子女之情浓如蜜。

然家庭之稳固,非一日之功,需父子、夫妇、兄弟、妯娌之间,同心同德,相敬如宾,方能共筑美好家园。

古之圣贤,莫不重视家庭之责任。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此言父母之恩重于泰山,子女当尽孝道,不离不弃。

孟子曰:“人不孝,不可以为人。

”此言不孝者,为人之根本丧失,道德之基础崩塌。

是以孝道,乃家庭之基石,支撑着整个家庭的和谐与安宁。

父为家庭之柱,母为家庭之梁。

父慈子孝,母慈子孝,方能家庭和睦。

父者,严而有慈,教子以德,使之成人。

母者,慈而有序,抚育子女,使之成长。

父子、母子之间,相敬如宾,相互扶持,方能共度难关,支撑起家庭的天地。

夫妇者,家庭之纽带也。

夫妇和,则家庭和;夫妇离,则家庭离。

夫妇之道,贵在相敬如宾,相濡以沫。

夫者,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使妻子敬服。

妻者,以柔克刚,以贤淑持家,使丈夫安心。

夫妇同心,共筑家庭之基,共担家庭之责,方能使家庭之树常青。

兄弟者,家庭之手足也。

兄弟之间,贵在和睦相处,相互扶持。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兄弟不和,则家庭不宁。

兄弟之间,应互敬互爱,相互扶持,共同承担家庭之责,共度家庭之难。

妯娌者,家庭之亲家也。

妯娌之间,应以诚相待,以礼相待。

妯娌和睦,则家庭和睦。

妯娌不和,则家庭不宁。

妯娌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维护家庭之和谐,共担家庭之责。

家庭之责任,非一人之力所能承担,需全家之力,共同努力。

父母者,应尽养育之责,教子成人;夫妇者,应尽夫妻之道,共筑家庭之基;兄弟者,应尽手足之情,相互扶持;妯娌者,应尽亲家之谊,和睦相处。

如此,家庭方能稳固,国家方能安宁。

然家庭之责任,非一日之功,需全家之人,共同努力。

家之兴衰,系于人心。

人心齐,泰山移。

家庭之和谐,国家之安宁,皆源于家庭之责任。

故吾辈当以家庭为重,尽孝道,尽家庭之责,共筑美好家园,彰显仁孝之心。

五伦关系--夫妇有别

五伦关系--夫妇有别



【田真叹荆】 田真昆仲。议分紫荆。树即枯死。悲悔同声。 【原文】 隋田真、田庆、田广、兄弟三人。议分财产。资 皆均平。堂前有紫荆树。茂甚。议分为三。其树 即枯。真叹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 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兄弟复同居。愈相 友爱。紫荆复荣茂如故。 李文耕谓田氏久翕。其庭树亦敷荣于和气之中。 至于析财异居。伤其和气。即不闻分斫之议。树 亦应枯死矣。既而兄弟同居。荆花重艳。岂非和 气复回之证乎。真以兄弟比树之同气连枝。最为 切近。

两代兄弟
父亲安葬的那一刻,弟弟忍不住内心的悲戚,放声大哭。在遥远 的地方服兵役的他,接到通知之后,心急火燎地赶回家,才得以见到 父亲最后一面。过度的悲伤使他头脑陷入一片空白。 丧礼后的那几天,在周围人对家产的一片争夺声中,他仍然停留 在失去父亲的极度的悲伤中,从未想过父亲留下的财产。于是,他把 家产中最好的两块土地让给了哥哥,自己只留下一块靠悬崖的边地。 多年之后,母亲也因哀伤过度而撒手人寰。就在母亲去世前不久, 弟弟看到成日花天酒地的哥哥缠着母亲,想把母亲手上的土地拿去贷 款,愁得母亲日夜不得安宁。弟弟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把自己的土 地所有权状悄悄拿给了哥哥,求他不要再逼迫母亲,让母亲烦恼了。 哥哥狠心地收下了这张命根子。
三、手足相劝:德未至,感未通。 【世恩夜待】 世恩待弟。问食问衣。尽情忧恤。弟不暮归。 【原文】 明陈世恩、万历己丑进士。长兄孝廉。季弟好游狎。早 出暮归。长兄规之不改。世恩曰。伤爱无益。乃每夜亲 守外户。待弟入。手自扃(jiōng ,门上的锁具)钥。问以 寒暖饥饱。忧恤之情。形于言貌。如是数夕。弟乃大悔。 不复暮归。 世恩善于化弟。无论矣。而尤非人所能者。世恩贵时。 其兄已卒。有小民吴三者。兄妾之弟也。来省其姊。衣 服蓝缕。世恩邀与对食。季弟问之。则曰。庶嫂子女皆 无。青年为兄守节。吾敬之以及其弟耳。

儒家处世经:夫妻和谐,相顾相助,成君子之道

儒家处世经:夫妻和谐,相顾相助,成君子之道

儒家处世经:夫妻和谐,相顾相助,成君子之道儒家处世经:夫妻和谐,相顾相助,成君子之道【子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也有道。

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

-------《礼记·哀公问》【智者感悟】古时候的三代圣主帝王当政,必定用一定的礼节来敬爱他们的妻子。

因为,妻子,是各种亲情关系中最为主要的一个,怎么能不敬爱她呢?夫妻彼此间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可以说它是人生中最亲密而又特殊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夫妻关系不仅使人感到无比的幸福,更是一股无形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是一种很具体、很强大的助力,给人在家庭以外的各个方面以有力的支持,助人在事业上谋取成功。

营造完美的夫妻关系,与其他许多艰难而伟大的事业一样,是一个赢得人心、赢得合作的过程,是需要用心血去经营的。

它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需要胆识,更需要谋略;需要做人的技巧,更需要收服人心的合理方式。

以宗法制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社会,把夫妻关系看得极重。

认为是“人伦之始”和“王化之基”。

国是家的扩大,社会规范是家庭伦常的延伸,故此十分重视家庭和妇女的作用。

夫妇之际,是人道的大伦。

先秦儒家认为夫妇之间的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最重要的一个儒家所重视的五伦,包括夫妇、君臣、父子、兄弟和朋友。

其中有三大伦,按照“自然的顺序”应该是先有夫妇,再有父子,后有君臣。

虽然从古代到现代,人类社会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妇之道是人伦之始,这是人类社会所恒久不变的。

“夫妇正则父子亲”,有了夫妇之间的相互尊敬与和谐,才能有父母与子女之亲、兄弟姐妹之爱,也才能“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如《周易·序卦传》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措)。

”就是说,夫妇关系是社会当中最基本的关系。

夫妇关系是产生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没有夫妇关系,便没有父子关系,也没有兄弟关系,也不可能有君臣关系,更不可能有朋友关系及社会成员的有关系。

教子之道与夫妇和睦

教子之道与夫妇和睦

家庭和谐是中国文化之根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是最难做的,因为涉及夫妻双方价值观的问题。

现在中国人是最可怜的,面临着中西方文化极大的冲撞。

有的母亲接受了西方教育思想,而父亲接受了中国的教育思想,或者有的父亲接受西方思想,而母亲却接受了中国的教育思想,那教育孩子时必然出现极大的冲突,孩子就变成了两个人战争的牺牲品。

我们能不能试着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这方面的力量呢事实上,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沿用的是前苏联、美、英的教育模式。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对中国传统教育模式本身的探讨是缺乏的!中国古代的教育成果是毋庸置疑的,它已经非常完备,只是我们没有读懂古人的话。

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其实对家庭关系做了很好的定位。

在中国文化中讲到,我们修民、修身都是为了完成齐家治国,乃至平天下。

修身齐家,“家“指的就是家庭,看你修得到底如何,从你的家庭去检验。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家庭没有处理好,那么你的修身也不圆满。

如果家庭不好,孩子就会有问题;孩子有问题,你就没有完成你的完整人生。

所以,家庭和谐是中国文化之根。

家庭和谐了,社会都能和谐;家庭出问题了,社会的和谐就无从谈起。

中国文化最伟大的地方就是抓住了家庭,来做齐家教育。

为什么讲孝道它讲的是“道“的层面。

中国文化把文化分为四个层面,道、法、术和技。

道下来是法,法下来是术,术下来才是技术的”技“。

很多人喜欢听课,听了很多的课,包括怎么让夫妻和睦,都想听到具体的方法,这个具体的方法其实是”术“的层面。

“道”,虽然一开始听的时候好像没有具体的方法,但是实际上把这些问题想透了。

如何拥有幸福的家庭,如何有好的儿女,如何有幸福美满的人生,方法就有了,所以孝道文化的推广真是迫在眉睫。

现在给大家讲的“夫妇和睦与教子之道”,这一课对每个人是有切身意义的,也是我们“孝道智慧课程”,里大家最爱听的一堂课。

第一讲婚姻是种修行离婚率飙升的背后“你离了吗”近几年来人们寒暄时常提到这句“戏侃”,我有一个朋友聊天时说,他们公司十个有九个离了,这个情况很严重。

孟子的夫妻教育观与家庭和谐的实践

孟子的夫妻教育观与家庭和谐的实践

孟子的夫妻教育观与家庭和谐的实践孟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在研究孟子的思想过程中,我对他的夫妻教育观与家庭和谐的实践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孟子强调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平等。

他认为夫妻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夫妻双方都应该平等对待对方,不应该存在男尊女卑的观念。

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提到:“夫妇之道,深于庙堂之臣子之道。

”他认为夫妻之间的关系比朝廷官员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要,因此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平等至关重要。

其次,孟子注重夫妻之间的感情培养。

他认为夫妻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扶持,共同经营家庭。

在《孟子·滕文公上》中,孟子提到:“夫妻之道,唯其恩爱可以久长。

”他认为夫妻之间的感情是维系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只有夫妻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扶持,才能够使家庭和谐稳定。

此外,孟子强调夫妻之间的教育责任。

他认为夫妻之间应该共同育儿,共同培养子女的品德和才能。

在《孟子·滕文公上》中,孟子提到:“其夫妇之于子也,犹手之有指也。

”他认为夫妻之间的教育责任就像手指一样,是不可分割的。

夫妻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培养子女的品德和才能,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最后,孟子强调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认为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能够影响整个家庭的氛围,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孟子·离娄上》中,孟子提到:“上下之节,夫妇之和。

”他认为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上下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础,只有夫妻之间和谐相处,才能够使家庭和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总结来说,孟子的夫妻教育观与家庭和谐的实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他强调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平等,注重夫妻之间的感情培养,强调夫妻之间的教育责任,以及强调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这些观点和实践对于今天的家庭和社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和谐是中国文化之根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是最难做的,因为涉及夫妻双方价值观的问题。

现在中国人是最可怜的,面临着中西方文化极大的冲撞。

有的母亲接受了西方教育思想,而父亲接受了中国的教育思想,或者有的父亲接受西方思想,而母亲却接受了中国的教育思想,那教育孩子时必然出现极大的冲突,孩子就变成了两个人战争的牺牲品。

我们能不能试着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这方面的力量呢?事实上,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沿用的是前苏联、美、英的教育模式。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对中国传统教育模式本身的探讨是缺乏的!中国古代的教育成果是毋庸置疑的,它已经非常完备,只是我们没有读懂古人的话。

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其实对家庭关系做了很好的定位。

在中国文化中讲到,我们修民、修身都是为了完成齐家治国,乃至平天下。

修身齐家,“家“指的就是家庭,看你修得到底如何,从你的家庭去检验。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家庭没有处理好,那么你的修身也不圆满。

如果家庭不好,孩子就会有问题;孩子有问题,你就没有完成你的完整人生。

所以,家庭和谐是中国文化之根。

家庭和谐了,社会都能和谐;家庭出问题了,社会的和谐就无从谈起。

中国文化最伟大的地方就是抓住了家庭,来做齐家教育。

为什么讲孝道?它讲的是“道“的层面。

中国文化把文化分为四个层面,道、法、术和技。

道下来是法,法下来是术,术下来才是技术的”技“。

很多人喜欢听课,听了很多的课,包括怎么让夫妻和睦,都想听到具体的方法,这个具体的方法其实是”术“的层面。

“道”,虽然一开始听的时候好像没有具体的方法,但是实际上把这些问题想透了。

如何拥有幸福的家庭,如何有好的儿女,如何有幸福美满的人生,方法就有了,所以孝道文化的推广真是迫在眉睫。

现在给大家讲的“夫妇和睦与教子之道”,这一课对每个人是有切身意义的,也是我们“孝道智慧课程”,里大家最爱听的一堂课。

第一讲婚姻是种修行离婚率飙升的背后“你离了吗?”近几年来人们寒暄时常提到这句“戏侃”,我有一个朋友聊天时说,他们公司十个有九个离了,这个情况很严重。

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离婚率是2%,即对夫妻里面有2对离婚,而当今的离婚率是20%,三十年翻了十倍!也就是说,100对夫妻里面有20对离婚。

在2011年的一季度,全国有46.5万对夫妻离婚,平均每天有5000对夫妻分手,离婚率高达14.6%,并且依然呈不断走高的趋势。

从过去的谈离婚色变,到70后纠结于离或不离,再到80后觉得离婚没啥大不了,中国人的婚姻观正在发生改变。

从年龄结构看,目前全国22岁到35岁人群已经成为离婚主力军,即70后、80后成为离婚高发人群。

我们这样的一个文明大国,一个最讲究家庭和谐,从古代就讲礼仪治国的民族,为什么现在的离婚率越来越高了呢?我们看看来自妇联各种看法:一是缺乏婚姻经营理念。

无论男女,多数都认为是对方的错。

实际上婚姻出现问题,大家都有责任。

二是缺乏沟通。

女性对夫妻关系的叙述很多是指责、愤怒等,可以看出很多妻子不太懂得和丈夫沟通,总是一味地指责对方。

三是有些家庭都是女人当一把手,男人有时候比较弱势,在外面工作一天,回来还得听老婆唠叨,不听吧,闹矛盾。

四是有的女士认为,婚姻这所以出现问题,主要就是自己不明白到底为什么结这个婚,结婚后丈夫所担当的责任是什么,怎么都是我付出,他一点都不付出。

总之,双方都计较这些东西,不够包容,没有搞清楚自己的位置,缺乏向“内”看的心态,都说对方的总理一,这样把小事变成大事,把大事就坏事。

80后年轻人的婚姻更是脆弱不堪,因数多数是独生子女,一是可以从父母那儿得到大量的亲情,对小家庭的感情没那么依恋,即使离婚也不“伤”;二是父母轻轻松松地提供了很多物质条件,自己的人生不用奋斗,也不缺少为小家庭创造未来的责任心。

70后夫妻往往要齐心协力去攻克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比如供房、供车、养孩子等,“夫妻同心,其利为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持夫妻关系。

而80后没有经涉人生中的任何阵痛,很多问题往往被父母代为解决了。

过早进入家庭平缓期,让年轻人失去了生活的激情,随之对婚姻也没了激情。

所以很多80后在婚后一至二年,生完孩子之后就离婚,甚至还在怀孕的时候就提出离婚,觉得反正大不了回父母家住,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另外,独生子女这一代跟父母关系大多处不好,与爱人也不会很好地相片,等有了孩子,跟孩子的相处也有问题,这些都是连带关系。

而我们只看到表面现象,看到的是我们不愿和父母在一起,看到的是我们的伴侣在婚前婚后判若两人,却不曾想过是我们不会与人相处,也不知道人生是需要磨炼的,而婚姻更是磨炼的道场,所以现在的年轻人,离婚率是越来越高。

“今天,还能相信爱情吗?”在网络上疯传的这句话,让人伤感,更让困惑。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接下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情”和“爱”的区别古人在婚姻上提倡“夫妇循礼”也叫“男女有别”。

而现代人追求什么呢?“爱情至上”。

可是你要问他爱情是什么,每个人都不知道,几乎都是昏头昏脑,答非所问。

“爱”和“情”是分开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点,总是把它们放在一起。

我们的痛苦在于把这两点当一个,就出问题了。

爱情激素“荷尔蒙”的作用从心理学上讲,一开始的强烈吸引只是爱情激素造成的反应。

这种爱情激素名叫“力比多”,也叫“荷尔蒙”,这种激素从生理周期上看,四个小时、四天、四个月,最长四年。

所以说,爱上一个人一般不会超过四年。

爱到最后没了,就成亲情了。

你一旦爱上了,会发现什么?怎么也无法用理智代替它,这个时候,其实不怨别人,是身体内的化学反应。

很多人是因为情欲才走到一起,那种狂热最多四年,四年之后发现没有原来的爱了,如果说还有情的话,那就变成了亲情,毕竟彼此成了生活中、家族里的一分子,和兄弟姐妹差不多了。

可当时那么爱,现在不爱了,你的爱去哪儿了?其实那是情欲反应,不是爱情反应,是我们糊涂了,错把情欲当爱情了,情欲和爱情是两回事。

在古人眼里,发生化学反应不等于真正爱上对方。

例如人到了五六十岁,很难再激动,你见过一个五六十岁的,能像十八九岁的人那么疯狂地爱一个人吗?即使爱上了,也是身份善好得不得了了,返老还童了。

大多数这个年龄的人,一个人生活是自得其静的。

崇尚“爱情至上”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现在的琼瑶剧、穿越剧、后宫剧,看得人一个个那么疯狂,结果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是找不到对象,就是婚姻出问题。

看的人不知道那些全是虚构的,怎么可能在真实生活中发生呢?剧中的男女主角都不食人间烟火,此人只应天上有,地上都没有啊!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维护爱情和婚姻。

爱情和婚姻不是靠身体的化学反应来维护的,靠的是双方的品德、责任感与亲情。

因此,一味期待爱情的狂热,就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哪有结了婚还一天到晚地狂热,可能吗?它最多只能维持四年,四年过后,没了!再想狂热,只能找一个新鲜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爱情至上”,就是努力婚外恋。

因为你信奉爱情至上,谁能刺激你,谁就是你喜欢的人,这其实是把肉欲与爱情等同了。

这是对人类德行、道行很可怕的诱惑,是引诱人们学坏、走向深渊的陷阱。

这个理论有没有意思啊?原来大家信奉了那么长时间的“爱情至上”,竟然是一种婚外恋的主张!古人提倡的夫妇循礼,是说“礼”在上,不是“情”在上。

夫妇只能循“礼”。

幸福在于掌握好“度”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工区,觉得幸福家庭在于两个人的相爱程度。

可他们却不知道,爱得深,则恨得切呀!凡是自私的爱,对两人的关系都是破坏性的。

爱得越深,对对方的控制力度就越大,以至于两个人谁都不能动了。

比如一方每天念叨“你到点回家,你到点回家…….”时间长了,发现彼此的自由空间没有了。

很多家庭恰恰是因为彼此太爱了而闹矛盾分手。

为会么?过了!中国文化讲的是“道”,“中道”——什么东西都不能过。

不能没有爱,也不能太爱,这就叫“循礼”。

它有一个度。

这个度掌握好了,就是“有礼”。

这个“礼”,就是刚刚好。

如果真想婚姻家庭稳固,它的一定是“夫妇循礼”。

古人一针见血。

真想拥有爱情、家庭和睦,应该回到“夫妇循礼”上。

所以我讲这个课没有哗众取宠,搞热闹,没有讲自私获得狂热的爱情,而是告诉你真正婚姻的实质——“夫妇循礼”。

男女身体结构差异男女身体结构的差异就是为了让男女情欲有度。

西方传过来的“爱情至上”,说放开了又怎么样,充分体验人生嘛,慢慢变成了“滥情至上”,给双方带来身体的疾病,这是人类严重的教训。

从男女的身体构造来说,上天造人是为了维护婚姻、稳固家庭。

女人的身体结构是可以接触很多男人的,可以重复很多次。

但医学发现,一个女人终生接触一个男人,她会对那个男人产生免疫力,一个女人只能对一个异性免疫。

如果异性接触多了,女人就没有免疫了,并且会有危害,叫“三精成一毒”。

为什么呢?男女的这种接触,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营养液,而女性身体的结构也是储存病菌的温床,加上营养的滋润,细菌就会繁殖,如果跟多个异性,就容易得妇科病。

而男性的特点是发泄后就没劲儿了。

而且,一旦把女人的欲望启动之后,女性的活力一出来,男人根本满足不了。

可见,老天造出男男女女,就是不让你胡来的。

所以说,男女身体结构不同,其实是让双方情欲有度,而非放纵。

爱情的三个阶段和婚姻的四个状态爱情有三个阶段:迷情、激情和亲情。

迷情是火热,激情是肉欲,最后到亲情,才能走向婚姻。

现在人所谓的爱情,一般都卡在迷情、激情,基本上不会有后面的婚姻,也就没有了第三阶段的亲情。

你问问那些结过婚的,现在跟爱人是不是亲情关系啊?回答大多是肯定的,很少再是情人关系了。

在没有结婚之前恋爱的时候,俩人是情人关系,你看那种狂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结婚以后,亲人关系才是实质。

婚姻的四个状态又是怎样的呢?陶醉、失望、凑合、和谐。

陶醉。

一开始会一惊一乍,终日幻想结婚以后,简直像进入天堂一样,这是没结婚之前的想象。

哎呀,这个男女绝对是我终身的依靠,能带给我幸福…..满脑子幻想,昏头了。

不昏头,一般不结婚。

失望。

结婚后基本都逃不过失望两个字,哎呀,原来你是这样的人啊!有的人最后就分手了。

凑合。

不分手怎么办?凑合过吧。

你问问现在很多人,你的婚姻怎么样?凑合。

凑合来凑合去,一直凑合到生命结束。

还有七八十岁分手的,凑合得忍不住了,一天都耐不住了,七八十岁了还要离婚。

和谐。

婚姻顺有很高的智慧才能上升到第四个阶段,一般都到不了最后的阶段,基本都凑合过日子了。

所以婚姻是我们真正懂得了人生真谛的一种磨炼,是我们完善自心的一个道场,它是提升生命能量的一个最好的道场。

在这个道场里面,怎么把握住你的位置去获得能量的提升呢?能量的提升就是品德的提升。

换句话,你需要找的这个人,是为了让你补阴阳。

这个阴阳的补充,指的是品德的补充。

家庭完善,正是你品德完善的一个考试题。

你的家庭圆满不圆满,幸福不幸福,那就是分数。

婚姻有问题的,就是及格。

所以夫循礼,就是以这个”礼”来修”道”。

美满爱情与婚姻的五大秘诀物质、肉欲是人生过场中的风景,不是陪伴终身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