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之道

合集下载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曾国藩学贯古今,见多识广,不仅齐家堪称典范,而且在教子育人方面也有一套成功的经验和完整的理论。

他集严父、慈父于一身,时时注意教子的方式方法,“爱之以其道,教之以其法”。

那么,曾国藩有哪些成功的教子经验呢?他的一套教子经验,对于今天年轻的父母们有什么借鉴意义呢?曾国藩的教子之道,我们把它归纳为:三句教子格言,五条教子原则。

一、三句教子格言格言一:只求读书明理,不求做官发财“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共同心愿。

所谓“成龙”,一般人的理解就是做官或发财。

但是,做官与发财是不可求的,不是你想做官就做官,你想发财就发财。

做官与发财,首先靠本人的基本素质,即才智和能力;但是光靠才智和能力还不够,还要靠机遇,没有机遇,你才能再高也是枉然。

用哲学原理说,就是“内因”加“外因”。

“读书明理”的过程就是造就良好素质、增强才智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也就是改善“内因”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可以通过自我努力实现的;然而“外因”则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它是客观存在,不取决于人的主观意志。

所以说,曾国藩对子女“只求读书明理,而不求做官发财”的期望是明智的,恰当的。

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是读书人进身入仕的阶梯。

但是曾国藩并没有把它看得相当重。

他的儿子纪泽、纪鸿参加考试的时候,他总是去信说:“或中或不中,都无甚关系”。

父亲的这个态度,无疑会给孩子减轻许多压力。

“只求读书明理,不求做官发财”,这也包含着对子女的期望值不必过高、应当恰如其分的意思。

这一点也很值得今天的家长们学习。

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比较迫切,家长们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不管孩子的天资如何,也不管孩子的学习基础怎样,一心巴望孩子能考进大学,甚至重点大学,将来好出人头地,就不恰当地给孩子提出过高的目标,施加过重的压力。

然而,物极必反,当孩子感到家长的要求过高,管束过于苛刻时,就会消极抵制,阳奉阴违,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儒家教子之道

儒家教子之道

儒家教子之道儒家教子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培养孩子的品德和道德为核心。

儒家教子之道注重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孝顺之道和礼仪之道,旨在使孩子成为有德有才的人。

儒家教子之道强调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关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用爱心和关怀来对待孩子,教导他们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品质。

通过亲身示范和言传身教,父母可以激发孩子内心的仁爱之心,使他们成为有同情心和善良品质的人。

儒家教子之道注重培养孩子的孝顺之道。

孝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教导孩子尊敬父母、关心父母,并通过亲身示范来树立榜样。

父母可以与孩子分享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让他们明白孝顺的重要性。

通过培养孩子的孝顺之道,他们将学会尊重长辈、关心家人,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家庭的责任感。

儒家教子之道强调培养孩子的礼仪之道。

礼仪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社会秩序。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教导孩子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并通过亲身示范来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父母可以教导孩子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表达感谢和道歉,并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自制力。

通过培养孩子的礼仪之道,他们将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尊重他人的权益,并在社会中展现出良好的行为举止。

儒家教子之道是一种注重培养孩子品德和道德的教育方式。

通过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孝顺之道和礼仪之道,儒家教子之道旨在使孩子成为有德有才的人。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用爱心和关怀来对待孩子,教导他们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品质。

同时,父母还应该教导孩子尊敬父母、关心家人,并通过亲身示范来树立榜样。

此外,父母还应该教导孩子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并通过亲身示范来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通过这些教育方式,我们可以培养出有仁爱之心、孝顺之道和礼仪之道的下一代,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教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教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古之教子,必先严其身。

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子之道,无他,唯孝与顺而已。

注释:1. 古之教子:古代教育孩子的方法。

2. 严其身:严格要求自己。

3. 身正:自身行为端正。

4. 不令而行:不需要命令,自然就会去做。

5. 身不正:自身行为不端正。

6. 虽令不从:即使有命令,也不会遵从。

7. 教子之道:教育孩子的原则。

8. 无他:没有别的。

9. 唯孝与顺而已:只有孝顺和顺从就可以了。

翻译:古代教育孩子,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自身行为端正,不需要命令,自然就会去做;自身行为不端正,即使有命令,也不会遵从。

教育孩子的原则,没有别的,只有孝顺和顺从就可以了。

在我国古代,教育孩子的方法非常注重身教。

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这样,孩子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孝顺和顺从。

首先,家长要严于律己,做到言行一致。

一个身教不正的家长,很难培养出孝顺的孩子。

因为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如果家长自私自利,那么孩子也会学会自私自利。

其次,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长要教育孩子尊敬长辈,关爱家人。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言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再次,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学习。

学习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家长要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关心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最后,家长要善于与孩子沟通。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需求。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总之,古代教育孩子的方法强调身教,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和身心健康。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孝顺、顺从、有品德的人。

在今天的社会,这些教育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家庭教育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家长要继承和发扬古代教育孩子的优良传统,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育子女文言文翻译

育子女文言文翻译

古之君子,教子以德,养子以礼。

是以子孙贤良,家道昌盛。

今译其意,以飨读者。

昔者孔子曰:“教子如种树,须以时。

”夫教子之道,犹树之植也。

树木不栽于冬,必待春而萌;教子不急于一时,必待其性成而后施教。

故曰:“教子以德,养子以礼。

”译文:古时的君子,教育子女以德行,养育子女以礼仪。

因此,子孙贤良,家道兴盛。

现在将此意翻译出来,以供读者欣赏。

孔子曾说过:“教育子女就像种植树木,必须顺应时节。

”教育子女的方法,就像种植树木一样。

树木不应当在冬天种植,一定要等到春天才能发芽;教育子女也不应急于一时,必须等到他们的天性成熟后再进行教育。

所以说:“教育子女以德行,养育子女以礼仪。

”夫德者,人心之根也;礼者,人心之枝叶也。

根深则叶茂,心正则行端。

是以君子教子,必先正其心,而后导其行。

心不正,则言行悖乱;心正,则言行一致。

译文:德行,是人心之根本;礼仪,是人心之枝叶。

根深则叶茂,心正则行为端正。

因此,君子教育子女,必须首先端正他们的心性,然后引导他们的行为。

心性不正,则言行不一;心性端正,则言行一致。

教子之道,有四:曰慈、曰严、曰智、曰信。

慈者,爱而不溺;严者,教而不暴;智者,导而不滞;信者,诚而不欺。

译文:教育子女的方法,有四点:曰慈、曰严、曰智、曰信。

慈爱而不溺爱;严格而不粗暴;智慧而不固执;诚信而不欺骗。

慈爱,是对子女的关爱而不至于溺爱;严格,是对子女的教育而不至于粗暴;智慧,是对子女的引导而不至于固执;诚信,是对子女的诚信而不至于欺骗。

夫慈爱,所以养其心;严以教之,所以正其行;智以导之,所以启其慧;信以诚之,所以立其品。

译文:慈爱,是用来培养子女的心性;严格教育,是用来端正子女的行为;智慧引导,是用来开启子女的智慧;诚信,是用来树立子女的品德。

教子之道,非一日之功,须臾不可懈。

古云:“教子十年,父为子纲。

”父母之责,重于泰山。

是以君子之家,必先正己,而后正人。

子孙承绪,方能家道长久。

译文:教育子女的方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功的,必须时刻保持警醒。

教育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教育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教子篇》古之善教者,必先修身齐家,然后治国平天下。

是以父兄之教,严而有恒;师友之辅,和而有序。

教子之道,非一日之功,在乎积德累行,养成其德。

夫教子,首在立志。

志者,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父母当以正道导之,使之立大志,怀大德,志存高远,不为小利所惑。

是以古之贤者,皆以修身齐家为第一要务。

次在立品。

品者,德之基,行之本。

父母当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使子侄辈见贤思齐,以品立身。

教子立品,须从幼年始,培养其孝顺、友爱、诚实、正直之品性。

又次在立学。

学者,智之基,才之本。

父母当广开知识之门,导之读书,使之博学多才,不泥于一家之言。

教子立学,宜以经史子集为纲,旁通诸子百家,涵养其道德文章。

至于立业,则在成人之后。

业者,事之成,功之就。

父母当因材施教,导之立业,使之有所作为,以成家立业。

教子立业,宜以勤勉为本,以智慧为舟,勇往直前,无惧困难。

夫教子,亦非一成不变之道。

时而严,时而宽,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若严而不当,则伤子之心;宽而不肃,则失教之序。

故教子之道,在乎得其中,而为之权衡。

翻译:《教子篇》古代善于教育的人,必定先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理国家,平定天下。

因此,父母的教育,严谨而有恒心;师友的辅助,和谐而有秩序。

教育子女的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它在于积累德行,培养其品德。

教育子女,首先在于立志。

志,是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父母应当用正道引导他们,使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怀有伟大的品德,志向高远,不被小利益所迷惑。

因此,古代的贤人,都将修身齐家作为首要任务。

其次是立品。

品,是德的基础,行的根本。

父母应当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子女看到贤人就能想到自己,以品德立身。

教育子女立品,应该从幼年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孝顺、友爱、诚实、正直的品性。

再其次是立学。

学,是智慧的基础,才能的根本。

父母应当拓宽知识的大门,引导他们读书,使他们博学多才,不拘泥于一家之言。

教育子女立学,应以经史子集为主,旁通诸子百家,培养他们的道德和文章。

陈万年教子文言文翻译

陈万年教子文言文翻译

【原文】陈万年者,东海人也。

其教子也,严而有恒,故其子皆成器。

万年尝曰:“教子之道,非一日之功,必先立其志,次养其德,然后导之以学,成之以行。

”夫志者,学之原也;德者,行之本也。

二者兼修,然后可以成器。

万年之教子,首重立志。

尝谓其子曰:“人生在世,当以立大志为始,勿以小利诱之。

志大则心远,心远则志坚。

坚志不移,终成大业。

”其子闻之,深感悟之,遂立志向学,不谋私利,一心向道。

次则养德。

万年教子,常曰:“德者,身之本也。

人无德,则身不立,业不兴。

吾家虽贫,然德不可缺。

”故教子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道。

其子遵父教,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忠诚朋友,尊敬师长,廉洁自守,行为端正,德行日益彰显。

又导之以学。

万年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吾儿宜勤于学业,广求知识,以充实己身。

”故其子日夜攻读,博览群书,学问渊博,才艺出众。

万年尝谓其子曰:“学问之道,贵在实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汝宜将所学用于实际,以济世为民。

”其子谨记父言,将所学用于为民造福,成为一代名士。

成之以行。

万年教子,常曰:“行者,学之果也。

学而不行,则学无所用。

吾儿宜将所学付诸实践,以彰显所学。

”故其子言行一致,以德行为先,不尚虚名,不务虚功。

凡有所为,必先问心无愧,然后行之。

陈万年教子有方,其子皆成大器。

长子陈胜,字仲升,仕汉为官,清廉正直,深得民心;次子陈胜,字季升,博学多才,官至侍中,辅佐帝王,功勋卓著。

兄弟二人,皆以德行和学问著称于世。

【翻译】陈万年,东海人氏。

他在教育子女方面,既严格又持之以恒,因此他的子女都成为了有才能的人。

陈万年曾说过:“教育子女的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首先树立他们的志向,其次是培养他们的品德,然后引导他们学习,通过行为来实现。

”志向是学习的源泉;品德是行为的基础。

二者都要修养,然后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陈万年教育子女,首先重视树立志向。

他曾对他的儿子说:“人活在世上,应当从立志开始,不要被小利益所诱惑。

教子文言文全部翻译

教子文言文全部翻译

古之圣贤,教子之道,讲究德行,明理修身。

盖子女者,国家之未来,民族之希望也。

故父母之于子女,必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俾其成器,以继祖业。

余今为子辈陈说教子之道,愿共勉之。

【原文】子曰:“教子有方,莫先于德。

”吾辈宜以德为先,崇德尚贤,使子女心有所向,行有所止。

【翻译】孔子说:“教育子女有正确的方法,没有比道德更重要的。

”我们应当把道德放在首位,推崇道德,崇尚贤良,让子女心中有所向往,行为有所节制。

【原文】“养子必以慈,教子必以严。

”慈爱子女,使其成长无忧;严格教育,使其明理知礼。

【翻译】“养育子女必须慈爱,教育子女必须严格。

”对子女要慈爱,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无后顾之忧;教育子女要严格,让他们明白道理,懂得礼节。

【原文】“读书志在圣贤,非为科第。

”读书之志,在于成为圣贤,而非追求功名利禄。

【翻译】“读书的志向在于成为圣贤,而不是为了功名利禄。

”【原文】“养子勿溺爱,教子勿纵容。

”养育子女不可过分溺爱,教育子女不可纵容无度。

【翻译】“养育子女不要过分溺爱,教育子女不要纵容无度。

”“行于正道,勿为邪僻。

”行为要端正,不要走邪僻之路。

【翻译】“行为要遵循正道,不要走邪僻的道路。

”【原文】“谦受益,满招损。

”谦虚使人受益,骄傲招致损失。

【翻译】“谦虚使人受益,骄傲会招致损失。

”【原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要因为善事小而不去做,也不要因为恶事小而去做。

【翻译】“不要因为善事小而不去做,也不要因为恶事小而去做。

”【原文】“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勤奋学习就像春天发芽的苗子,虽然不见其增长,但每天都在成长。

【翻译】“勤奋学习就像春天发芽的苗子,虽然看不见其增长,但每天都在进步。

”【原文】“教子以孝,教女以贞。

”教育儿子要孝顺,教育女儿要贞洁。

“教育儿子要孝顺父母,教育女儿要坚守贞洁。

”【原文】“为人父母,须正己身,以身作则,子女自然效仿。

”作为父母,必须端正自己的品行,以身作则,子女自然会效仿。

分享——求子养子教子之道

分享——求子养子教子之道

求子、养子、教子之道一、求子之道保身节欲,以培先天者。

首要断房事。

或半年,至少或百日。

愈久愈好。

当与妇说明。

彼此均存此念。

另屋居住。

若无多屋。

决须另床。

平时绝不以妻作妻想。

当作姊妹想。

不敢起一念之邪念。

待身养足后。

待妇月经净后,须天气清明。

日期吉祥,夜一行之。

必得受孕。

从此永断房事。

直到生子过百日后,或可再行。

二、保胎之道保胎以绝欲为第一义。

故保产心法,首戒交媾,妇一有孕之后,切戒交媾。

三、临产护念至心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若至临产,不可默念。

以临产用力送子出,若闭口念,必受气窒之病。

产妇自念,家属皆为助念,决定不会难产,亦无产后各种危险。

果能如此谨身、口、意,虔念观音,俾胎儿禀此淳善正气,则其生也,定非凡品。

产前产后七天,每天加念《地藏菩萨本愿经》至少一遍,余则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圣号。

产妇自己加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圣号。

一周岁之前每日至诚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

周岁至开口前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四、教子之道教子之道,贵在父母之言传身教。

故父母须行为世范。

心存慈善。

利人利物。

利人利物。

不一定要钱。

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

凡无利益之心、之话、之事,均不存、不说、不行。

满腔都是太和元气。

生机勃勃。

必须敦伦尽分,孝亲敬长,善待眷属,愍恤仆使,此行之家庭者。

至于乡党亲朋,俱宜和睦劝导。

俾老者善教儿女,幼者善事亲长。

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

小孩七岁之前必须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每日有规定功课必须完成,余则随意自念,形成习惯。

小孩知识初开之时,教之因果报应之理,作善必得善报,作恶必得恶报。

利人利物者必昌,害人害物者必亡。

及说做人,必须遵行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方可不愧为人。

及说三世因果之罪福,六道轮回之转变。

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冀慕。

不许说谎,说是非,不许撒颠,不许拿人什物,不许打人骂人,不许糟践虫蚁、字纸、五谷等东西,不许乱吃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三迁”到“断织”
——孟子所受的家庭教育
2.种田?织布?当木匠?
——鲁班教子故事
3.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
——司马迁的成长历程
4.“勤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教子之道
5.十八口水缸的故事
——王羲之教子习书法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教子
7.博览万卷书,探寻天地间
——祖冲之所受的家庭教育
8.爱而有教,严而有慈
——颜之推的家教经验
9.“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教子
1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范仲淹教子的故事
11.正人必先正己
——包拯教子故事
12.画荻教子
——郑氏夫人对欧阳修的教导
13.言传身教,不喜华靡
——司马光一家两代的教子之道14.“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苏轼教子法
15.精忠报国
——岳母刺字教子
16.“学贵身行道,字字微言要力行”——陆游教子
17.谨勤
——朱熹教子之道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受教于父亲的故事
19.修德,正心
——朱元璋教子
20.小故事里的大乾坤
——吴承恩受教于父母的故事
21.“志在四方,男子事也”
——徐霞客母亲劝子远游
2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李时珍受教于父亲的故事
23.学会平等地对待孩子
——徐光启与他的父亲
24.严教与立志
——威继光所受的家庭教育
2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受之于嗣母的爱国情操
26.立志之始,在脱习气
——王夫之教子的故事
27.爱,也是需要方法的
——郑板桥的教子之道
28.字字入心间
——戴震族叔的教育方法
29.人品学问,需自幼奠基
——林则徐父亲教子方法
30.一个家族兴盛不衰的秘密
——曾国藩的家教家风
31.两代人的留学故事
——詹天佑的家庭教育
32.慈母爱子心
——谭嗣同述说母亲的教子情
33.“教家立范,品行为先”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34.“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教子
35.“毋为瓦全宁玉碎,须知拼死即求生”——冯玉祥教子的故事
36.“别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去幻想什么”——谢觉哉教子法
37.石榴花里孕育的大道理
——董必武受教于父母的故事
38.持之以恒的力量
——竺可桢受教于父亲的故事
39.母爱滋养学术大师
——胡适之母教子成才
40.“积金不如积德,善虽小,不可不为”——郭沫若所受的家庭教育
41.要培养孩子诗人的浪漫、劳动者的朴实——李大钊的家教故事
42.“我要造一艘最快的战船”
——李四光父亲教子故事
43.观察、提问与音乐
——陈鹤琴的教育理论
44.“不计毁誉,务必为先”
——宋庆龄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45.让孩子在实际中锻炼
——毛泽东教子之道
46.道法自然,循循善诱
——叶圣陶的教子艺术
47.饭前一课
——徐悲鸿教育女儿的故事
48.严而有格,严而有度
——茅盾母亲的教子方法
49.大鸾高飞
——周恩来的成长经历
50.爱心浇灌田野之花
——田汉教子的故事
51.诚实与谦让
——彭德怀教育子女的故事
52.人如其画
——李苦禅教子故事
53.“爱”与“立”
——吴青回忆母亲冰心对她的教育54.一定要读书
——徐向前家教故事
55.以诗言志,以文传情
——陈毅与孩子交流的方法
56.油灯下的启蒙
——苏步青与父亲
57.抚女入学,教女有方
——邓颖超之母教女之道
58.永不沉沦的心
——傅抱石教子的故事
59.母爱孕育希望
——洗星海的母亲教子成才
60.用心发现孩子的长处
——傅雷教子艺术
61.古典文化熏陶出的现代科学家——钱伟长的成才之路
62.两代人的教子传奇
——钱三强父子的家教故事
63.玉不琢·不成器
——王永庆教子之道
64.好演员与艺术家的区别
——侯宝林教子二三事
65.什么是可以永远继承的
——霍英东教子
6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李嘉诚教子
67.望子成“农”
——袁隆平父母对他的教育/226 68.“一生要做有意义和有用的事”——董建华受教于父亲的故事/229 69.从玩弹弓到得奥运金牌
——许海峰父亲教子故事/2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