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一、引言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着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本文试图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价值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古人的智慧,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2.传承民族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学生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育民族精神。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汲取民族精神的营养,培养良好的品质。
三、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内容枯燥。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诗词的背诵和默写,忽视了诗词的意境和内涵,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流于表面。
3.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古诗词教学评价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应试心理。
四、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1.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注重诗词意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魅力。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诗词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完善评价体系。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表现。
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冯芳玲(甘肃省康乐县第三中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地继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由于古诗词当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古诗词来进行教学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初中语文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
一、精心选择古诗词作为导入教学是一门艺术,尤其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讲解诗词,更要注重导入。
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在课前精心选择优秀古诗词作为导入,会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也就不会感觉到学习枯燥乏味。
一方面,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古诗词。
如教学《咏柳》时,可以引用杜甫的《春夜喜雨》来导入新课:“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引出新课内容。
另一方面,结合单元导语进行赏析或总结,如《望庐山瀑布》单元导语“庐山瀑布气势雄伟、造型优美、景色壮观”。
《赠汪伦》单元导语“读罢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后,我仿佛体会到了汪伦与李白的友情。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这首诗的目的和意义,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李白是一位有情有义、率真洒脱、志趣高雅、潇洒豪放的伟大诗人。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但同时也是比较难学懂并学好的。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意义,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
例如《登鹳雀楼》这首诗,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并不会背古诗,也很难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情感意义。
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深入解读古诗,并使其在阅读中体验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价值。
因此,在教授《登鹳雀楼》时,可结合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鹳雀楼和白帝城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对“白日依山尽”和“欲穷千里目”进行初步感知。
浅析古诗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古诗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古诗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精粹,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具有提升学生语言文化修养、增强语言文化自信心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古诗词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古诗词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古诗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它不仅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骄傲的象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提高对中国语言的敏感性和自然性,促进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古诗词还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语言实践形式。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表达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学生通过朗诵、默写和创作古诗词,可以锻炼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汉语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古诗词也是一种感性表达形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增强情感色彩,感受语言文化的美好,培养情感和审美情趣,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进而达到提高语言修养、增强语言文化自信心的目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古诗词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引导和讲解,还可以结合其他教学内容进行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词汇教学中,选用古诗词中的生词、熟词和成语进行讲解和拓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还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词汇的用法和含义。
在语法教学中,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句式和语法结构,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从而增进对汉语语法的理解和掌握。
在听说读写教学中,古诗词可以作为听力材料、口语演讲、阅读理解和作文的素材,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古诗词进行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例如通过课堂讲解、朗诵演绎、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语言形式。
古诗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 I 教育创新古诗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张涛高海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 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来解决数学教 学中的问题。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想使每节课 都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就必须注重方法,善于利用教学资 源创新课堂教学。
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古诗词这个话题刷 爆了朋友圈。
古诗词是我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一种难得 的课堂教学资源。
古诗词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但是,它所 表达出的诗境诗律仍能给学生带来数学之美;它所呈现出的 诗情诗意仍将给学生带来数学之趣;它所蕴含着的诗文诗史 更将让学生感受数学之博。
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 给古诗同留下一席之地,让学生体验古诗词与数学之间跨学 科的完美结合,体验诗意数学。
而这种体验,既可以放在新 课的引人中诱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放在教学过程中 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还可以放在课后的练习中激发学生 对解题的热情;更可以作为数学课的一部分独立出来做专题 介绍。
只要因地制宜地将古诗词灵活地应用到数学教学中, 就能让学生从古诗词有趣的内容和形式上,感受传统数学文 化的魅力,就能让学生从古诗词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上,感受 传统数学文化的辉煌,这样,我国优秀的传统数学文化就将 得到传承和创新。
我校以经典诵读为特色教育活动,教师和学生已经积 累了一些古诗词知识,包括熟练背诵、情景感悟、释义等 等。
数学教学方面也有这样的骨干团队,善于发现教学中的 闪光点、与课程整合的切合点以及学科间的渗透。
通过教学 实践,我们发现恰当地运用诗词点缀数学课堂,既可启迪思 维,又能增加情趣,有时还可起到圃龙点睛的作用。
1.借诗巧记。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一些古诗词、典故等, 可以巧妙、快速地识记一些祜燥、生涩、难以理解的关系 量,往往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融洽师生感情。
如我们在讲解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时,可借用杜甫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6·10教学实践Teaching Practice Little Learner MagazineTeaching Practice October 2016斌贝学术争鸣论坛·大争鸣古诗是中华文化长河里一颗熠熠发光的璀璨明珠,它语言精美凝练,意境深邃悠远,深受国民的喜爱。
古诗以其极为精炼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幅色彩艳丽、动静结合的画面,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表达出真挚的情感,脍炙人口,渊源流传。
古诗作为一种中华文化,国家非常重视古诗在教育中的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更是深刻体现了对古诗的重视。
古诗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所占地位非常之重,并且不断地发挥着陶冶情操、启迪思维的作用。
一、古诗与品德教育古代的诗人经常以诗言志,在写出的每一首诗中注入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思想。
所以说,古诗不仅是才华的体现,更是情感的结晶。
在我们所熟知的诗人当中,王昌龄、王维立志为国家沙场征战驰骋,陆游、杜甫忧国忧民心系百姓,李白、苏轼放纵不羁藐视权贵,这些诗人虽然性格特征不同,但都才气逼人,处处体现着高尚的人格魅力与情怀。
六年级下册有一首王昌龄的诗,名字叫做《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强烈的现实感,深远的历史感,使全诗显得分外凝重而深沉。
诗人将诗歌置于深广的时空背景中,意境雄浑苍茫、感情丰厚深广,被称为唐人七绝之压卷之作。
短短数十字,道出了诗人对抗战事业满怀必胜信心,其殷殷的爱国之情怀,读了无不使人动容。
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正是当今青少年学生品德教育中最需要加强的。
让学生从小就读这样的诗词,无疑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植下了爱国之根,铸入了民族之魂。
除了教育学生要拥有爱国情怀之外,学习古诗还可以净化人心,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如宋朝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历久常新。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古诗词在幼儿园的实践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

古诗词在幼儿园的实践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一、引言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将古诗词融入到幼儿园的教学中,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古诗词在幼儿园的实践应用,并对教学进行反思,以期对幼儿园古诗词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二、实践案例分析1. 案例描述在某幼儿园,教师在每日的晨间会集中,通过播放古诗词朗诵和音频,向幼儿传达古诗词的音韵和意境。
教师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挑选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古诗词段落,并进行注解解释,引导幼儿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情感。
在课堂上,教师还设计了一系列与古诗词相关的游戏和手工活动,让幼儿在玩乐中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2.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教师发现幼儿逐渐对古诗词产生了兴趣,并能够通过朗诵和演绎的方式表达古诗词的情感。
在手工制作、游戏等活动中,幼儿也能够将所学的古诗词知识与实际生活中进行联想和运用,增强了对古诗词的认知和感受。
三、教学反思1. 激发兴趣的重要性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见,激发幼儿对古诗词的兴趣是古诗词教学的关键。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选取内容和形式活泼、富有趣味的古诗词,结合游戏、手工等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好。
2. 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应当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进行布置。
并且,教学环节应当多样化,不仅有朗诵、表演等传统形式,还应包括游戏、手工等多种形式,以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3. 注重情感体验古诗词的教学应该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通过朗诵、表演、绘画等方式,将古诗词中的情感进行表达,并与实际生活中的情感进行联接,以帮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古诗词所传达的情感。
四、总结通过以上实践案例的分析和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古诗词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对教学实施的启示。
合理激发兴趣,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环节,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是幼儿园古诗词教学的关键。
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孟存荣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1年第02期一、开篇入题,引来满园春色课文的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精彩的导语,是奠定教学基调,营造课堂气氛,搭建师生互动平台的有效手段。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偏爱于用古典诗词作导语,折一枝红杏而引来满园春色,掬几朵浪花而激荡一江春水,感觉受益颇多。
例如在讲授《故都的秋》时,我引用学生较为熟悉的赞美秋天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大家齐声朗诵,热情高涨,仿佛把醉人的秋色带进了课堂,“赞秋”自然成了这堂课的“主旋律”。
在讲《杜鹃枝上杜鹃啼》时,我在屏幕上打出一些写杜鹃的诗句:“鹦鹉洲边鹦鹉恨,杜鹃枝上杜鹃啼”、“废绿亭台,鹃啼瘦东风”、“杜鹃不解离人意,更向落花枝上啼”……通过杜鹃(子规)这一充满凄凉哀怨和神奇色彩的意象,从而引出作者笔名“周瘦鹃”的缘由和课文题目的来历,与文章脉络丝丝相扣,大大增添了课堂的文学韵味。
二、解析文意,平添盎然生机语文教学,对文意的理解和赏析容易流于形式,泛泛而谈。
大而空的分析和说教,不仅单调枯燥,其结果也常常如过眼烟云,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恰到好处地穿插运用古典诗词,可以营造诗情画意,给课堂带来清新怡人的春风。
比如在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时,如何理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句话的含义,我引用了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等佳句,学生兴趣盎然,文言的学习一扫往日愁云,第一次有了诗意的绽放。
屈原的《离骚》学习难度较大,如果在疏通词意的基础上,借用较为浅显的古典名句来对应解释,可以化繁为简,相得益彰。
例如可用“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对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对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对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等。
古诗词在教学中的应用

古诗词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激发学生兴趣古诗词本身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小宝藏。
你想啊,那些千百年前的大诗人,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都浓缩成短短的几句诗。
就拿李白来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诗一出来,学生们脑海里就能想象出那超级壮观的瀑布景象。
老师要是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这个画面,像讲故事一样,学生们能不感兴趣吗?他们就会好奇,李白怎么这么厉害,能写出这么酷的句子。
这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奇幻世界的大门,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想走进这个世界,去看看诗人们都经历了啥,又有啥好玩的想法。
二、文化传承咱们的古诗词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啊。
在教学里融入古诗词,就像是在做文化接力棒的传递工作。
每一首诗里都包含着古人的智慧、价值观、审美情趣啥的。
比如说《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诗简单易懂,但是传达的珍惜粮食的观念,到现在都特别重要。
当老师给学生讲这首诗的时候,不只是在教他们几个字几句话,而是在把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传递下去。
孩子们学了这些诗,就像是在心里种下了文化的种子,以后这颗种子会发芽长大,让咱们的传统文化一直延续下去。
三、提升语文素养学古诗词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可是有大大的好处。
从字词上来说,古诗词里有很多生僻又有趣的字和词。
学生为了理解诗的意思,就得去查字典,去琢磨。
这个过程就是在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啊。
再从表达能力来看,古诗词的语言都特别精炼、优美。
学生们读多了,潜移默化地就会受到影响。
你看那些写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往往就是读了不少古诗词的。
他们能在作文里用上几句诗,或者模仿古诗词的表达方式,整个文章就立马变得高大上了。
而且古诗词的韵律感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学生读古诗词就像在唱歌一样,时间久了,对语感的培养那是相当有帮助。
四、培养审美能力古诗词里的美可太多啦。
有画面美,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幅广阔的沙漠景象就展现在眼前了。
有情感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那种对亲人朋友的美好祝愿,特别能打动人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自然学科教学中,教法多种多样。
我经过多次的课堂教学证明,在自然课中适当的穿插古诗词,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诗词学习兴趣综合能力
前言
社会各界已发出强烈呼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视素质教育。
可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构建现代开放性教学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果。
这是摆在我们每位自然教师面前的难题。
我们要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大胆尝试创新教育,开辟自然教学的新路。
笔者经过多次教学实践,认为古诗词在自然教学中有独特的一些作用,现拿出来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人们学习时刻引起和保持注意,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的极其重要的心理因素。
它能激励人们产生力求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探究事物内部规律的愿望,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调动自身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使学习者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在新课引入时,老师由诗导入效果相当不错,如在碳的性质中,教师一进教室就诵出卖炭翁,代薪烧炭南山中,学生一听是熟悉的诗句,就会主动接出下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一诵完诗,学生就会很惊讶,自然老师怎么上起语文课来了,一下子就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把注意力集中到这节课的学习中,达到了引入的目的。
我强调出十指黑,学生就自然想到碳的物理性质:黑色固体。
再适时地提出问题:诗人当时是用什么东西写下这诗的。
学生会回答是毛笔。
紧接着问:如果当时有圆珠笔,则用哪种笔写保存时间长一些?从而引出碳的化学性质的稳定性。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套用诗句,再根据当时的情景加以改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一定的效果。
如讲到分子运动论时,我联想到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而当时教室外的花园里鲜花很多,但没有红杏,且红杏出墙对本节课没有多大用处。
于是和学生一起改成满园春色关不住,一缕花香入室来。
然后问:教室里为什么能闻到花香,这是什么原因?很快就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
然后再问有没有相关的古诗也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经过思考,有的学生会说出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园香。
从中也煅练了他们的学习迁移能力(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再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就问,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景象?学生答:描写的是一艘帆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驶来,两岸青山不断向后退。
接着问:这山怎么会走?那太阳会不会走?学生一时就反应不过来,因为他们在读这诗的时候就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只要给他们一点时间,就会知道这前半句是以船
为参照物,后半句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的缘故,这时我紧接着问:如果前半句以山为参照物,后半句以船为参照物,那这句诗应怎么改?此时,学生就很感兴趣,经过讨论,就改成小小船儿江中游,旭日一轮天际去,虽然从文采上不值一题,但毕竟正确的应用了自然知识,我适时的予以肯定,让他们对自己创造的诗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
三.陶冶学生情操
情感陶冶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以情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感化的一种德育方法。
大家都知道,古诗词都是当时作者有感而发写下的,有描写祖国河山壮丽景色的,有借景抒情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的。
这些诗对我们在自然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学生品德修养,陶冶情操十分有用。
如:教师满腔豪情的朗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就能让学生领会到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这时,教师应紧接着提出问题,把学生引到自然学习上。
可以这样问:如果让两位同学分别站在三千尺和三十尺的瀑布下,哪个受到冲击大,为什么?水为什么飞流直上而不飞流直下呢?这样就自然的引到了势能和动能转化及重力概念的教学上。
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出现了大量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良好的单科知识外,还应具备融汇贯通各种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
在语文的古诗教学中,学生注重的是诗的含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在自然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也会为了说明某个知识点而联系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但我们要是选取古诗中一些描写自然景观和生活现象的诗,就能将语文教学和自然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提高综合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第一步学生就得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而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接着再提问:为什么山下花都调谢了,山上的桃花才刚盛开?通过思考,学生就会明白山上因海拔高而温度比山下低,植物的生长期迟的道理。
在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学中,当讲到如何倾倒液体时,我先将一只烧杯在另一烧杯上悬空倒下,谓之为飞流直下三千尺。
接着用玻璃棒引流,谓之为小桥流水人家。
学生就在这诗的意境中联系实验现象,明白这飞流直下要引起液体飞溅,因而倾倒液体要小桥流水。
从而加深了记忆。
再比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就可以问学生种子发芽的条件(温度、湿度、空气)。
以上这些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诗很多,平时对学生多加练习,就可提高综合能力,在轻松优美的学习气氛中进一步提高效率。
结束语
在自然教学中应用一些常见的古诗词,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这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我们每一位自然教师都应大胆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为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学方法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邵宗杰裴文敏《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程功陈仙梅《教育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3、浙江省初中语文各册教材
4、《浙江教学研究》2000年第3期
5、任顺元《素质教育论》杭州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