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学文稿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3.6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以“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3.6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植被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植被、绿化祖国的必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数据,展示了植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并付诸实践。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植被的作用、破坏原因及保护措施。
2.强调保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爱自然、保护植被。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个绿化家园的行动方案。
2.要求学生付诸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践性:本案例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植被、调查植被资源、制定绿化计划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成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本案例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探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让学生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动的事例、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示植被的重要性和保护植被的紧迫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环保意识。
2.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如校园绿化、家庭园艺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植被的作用,培养爱护植被的情感。
3.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带领学生进入虚拟的生态环境,直观地感受植被破坏对地球的影响,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学设计(5篇)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学设计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
2、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践及创新能力,学习与他人合作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绿化校园的方案。
二、教学重难点1、懂得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意义,并能积极地参与美化祖国的活动。
2、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爱绿、护绿的保护意识。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过程(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六种植被的特点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自学,然后4人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性学习活动,观察书上插图或幻灯片,结合经验相互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分析本地情况。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国森林资源贫乏,属少林国家,并且资源分布不均匀。
让学生观察图片或录像(我国森林和草原分布图),4人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全班交流。
2、我国森林面积和草原面积日益减少,并呈现退化现象。
教师课前布置调查内容(调查当地的植被情况)。
课前学生对本地情况展开调查,写出小论文;课堂上观察图片,4人小组讨论,阐述观点,然后宣读论文。
(三)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植被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1)依法治林,加强资源保护,例如:《森林法》、《草原法》、《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2)加强造林绿化进度,提高绿地面积及造林质量。
4人小组合作调查当地近几年绿化活动开展情况,写出调查报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与同学交流。
2、意识的提高。
从自身做起,提高意识,关心绿化,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
让学生以“保护或破坏过植被”为例谈一谈亲身经历和想法,发起倡议。
3、进一步增强爱护植被和热爱学校的情感。
“绿化校园”设计活动。
课前4人小组,调查校园内植物的品种及分布情况,其他的建筑情况,画出草图,并标明各自的位置,了解有关园艺的知识,然后讨论,设计出方案,制出美化环境平面图。
第一节《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案(人教版初一上) (3)

第一节《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案(人教版初一上)(3)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要紧的植被类型及特点。
2.学生了解我国植被面临的要紧咨询题。
3.树立学生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意识。
倡导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4.增强学生对不同学科间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描述要紧植被的类型及特点教学方法及手段:以学生讨论、互动为主体,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载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在前面我们差不多明白了,由于地球的表面并不差不多上一样的,而且各地的气候也不一样,因此生长在不同地区、环境中的植物种类也是不尽相同的。
同学们,你们能结合平常的生活实际,举例讲岀一些不同地区、环境中生长的植物的特点吗?如在南方、北方、沙漠等地生长的植物有何特点呢?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际,举例讲明,再由各小组代表发言。
二.新课过程: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专门好,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阻碍,我想同学们能真正走南闯北地岀去看一看的并不多,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组录像来观看一下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植物有什么样的特点。
在看的时候请同学们摸索以下几个咨询题:1.片中反映的各种不同环境在气候、雨水、地势上有何特点?2.各环境中生长的植物种类在数量上有何差异?3.同一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在形状、结构和功能上有何相同之处?播放几种要紧植被类型的多媒体录像片。
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解决以上摸索题,并初步得岀几种主要植被的类型和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看录像片和各组讨论,能否初步总结我国存在的几种要紧的植被类型及各自的特点?生:各小组代表发言,讲明植被类型及特点。
师:各小组讲得都专门好,讲明同学们平常的业余生活专门丰富,但也有少数同学的知识面不够宽,希今后加强学习。
下面请同学们再摸索一下,结合地理学的有关知识,你认为我们那个地点的植被应属于哪一类型的?有何特点?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师:同学们的讲法都专门有道理。
依照地理位置,我们那个地点的地区是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因此应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但也兼有落叶阔叶林。
3.6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植被的种类、分布、功能以及保护植被的重要性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形成系统认识。
2.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责任。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植被的种类、分布和功能,掌握植被破坏的原因及危害。
2.学会爱护植被的基本方法,如合理利用植被资源、开展植被保护活动等。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的植被进行观察、保护和绿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如:提问“植被破坏的原因有哪些?植被破坏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危害?”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在考察过程中,提出关于植被保护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如:组织学生开展植被保护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3.鼓励学生参与户外植被保护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绿化社区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与情境性相结合: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户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参与植被保护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2.问题导向与小组合作相结合: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案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案综合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菌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霉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B.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形成的C.每个菌落可以由大量不同种细菌组成D.细菌的菌落比真菌的菌落大2.青霉素是常用的抗生素,对治疗肺炎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用于提取青霉素的生物属于()A.细菌B.真菌C.病毒D.藻类3.下列环境中,霉菌最容易生长的是()A.干燥的皮鞋B.潮湿的粮食堆C.潮湿的沙地D.煮沸后密封的牛肉汁4.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基本形态?()A.球形B.链形C.杆形D.螺旋形5.假设小丽手上有2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1代计算,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2小时后小丽手上的细菌数目是()A.240个B.360个C.320个D.无法计算6.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泡菜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这一发酵过程利用的微生物是()A.霉菌B.醋酸菌C.酵母菌D.乳酸菌7.下列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是()A.流感病毒B.乳酸菌C.香菇D.肺炎链球菌8.下列生物都属于真菌的一组是()A.灵芝、噬菌体、银耳B.乳酸菌、青霉、酵母菌C.木耳、香菇、金针菇D.青霉、大肠杆菌、腺病毒9.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时,发现有的酵母菌长出了下图所示大小不一的凸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A.分裂生殖B.出芽生殖C.复制生殖D.孢子生殖10.口蹄疫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感染对象主要是牛、羊等家畜,人也可能被感染。
这种病毒属于()A.植物病毒B.动物病毒C.噬菌体D.烟草花叶病毒11.病毒会使动植物患病,同时科学工作者也一直在探索利用病毒造福人类的途径。
下列不属于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是()A.将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B.净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C.用噬菌体治疗超级细菌引起的感染D.将灭活或减毒的病毒制成疫苗1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自制的植物标本分成两类,一类是肾蕨、葫芦藓、卷柏、地钱,另一类是黑松、苏铁、侧柏、玉兰。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范文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完七年级上册书之后设计的,其主要任务是在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为达到这个目的,课本中安排了“调查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情况”和“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两个学生活动,但这两项活动都需要组织学生课下去调查,因为时间紧,不能组织学生去具体完成这两项活动,所以只能在课上激发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相关信息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在学习完七年级上册生物书后,对生物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具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素养,同时,初一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较大,对生物学的热情较高,思维多是一些感性的认识,还没有完全上升到理性思考的阶段。
所以在本节教学设计时,多使用一些感性的材料和图片来讲解。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2、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的植被情况。
2、通过资料分析,形成爱绿护绿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实践及创新能力,学习与他人合作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重点和难点1、懂得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意义,并能积极参与绿化祖国的活动。
2、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爱绿护绿的环保意识。
五、课前准备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图片(结合所带的高二年级《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洪涝灾害录像、沙尘暴资料、三北防护林资料等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朗读一篇诗歌:“当天的蔚蓝被空中的烟尘遮掩晶莹的星辰已难再见当树的滥砍颠覆了许多的良田拥有记忆的我们难道忘记了昔日的楼兰当水的使用已成为困难莫非是追日的夸父把这河洛大泽饮干我们身边有着各式各样的破坏和污染地球的环境才会变得如此这般请爱护我们的自然吧难道要我们所有的美好都成为虚幻最起码的是不是应该给自己留下一片洁净的蓝天是不是应该给后人留下一个生存的空间”设置情景,让学生谈所受到的大自然的从而导入新课。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法制渗透教案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法制渗透教案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法制渗透教案一、教案背景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认识到,而植被的保护和绿化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制渗透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热爱植被、理解和积极参与植被保护和绿化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法治思维,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公民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植被的重要性和脆弱性,掌握相关法律法规;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采取积极行动参与植被保护和绿化活动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爱植被、善待自然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公民素养。
三、教学内容1. 知识内容(1)植被的重要性: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源等;(2)植被的脆弱性:自然灾害、人类活动的不当破坏等;(3)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植被、禁止破坏植被的相关法律法规。
2. 技能内容(1)野外实践:组织学生参与植被保护和绿化活动;(2)宣传教育:学生设计相关宣传资料,向校内外传播植被保护和绿化的重要性;(3)团队合作:学生合作开展植被保护和绿化项目。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信息和材料,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能力,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2.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植被保护和绿化的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教学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的植被现状,引起学生对植被的重视和关注。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植被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植被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同时,介绍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保护植被的合法性和需要。
3. 学习实践(1)野外实践:组织学生前往附近的公园或校外绿地,参与植被保护和绿化活动,如植树、除草等。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受参与环境保护的快乐和责任。
(2)宣传教育:学生分组设计宣传资料,如海报、手册等,传达植被保护和绿化的信息。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学目标】1.了解植被对环境的重要性;2.知道如何爱护植被,保护环境;3.能够形象地描述属于计划防护盆栽的特点、种类和养护方法;4.知道植树造林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1.植被对环境的重要性2.计划防护盆栽的特点、种类和养护方法3.植树造林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和方法;2.如何让学生掌握计划防护盆栽的特点、种类和养护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守护优美环境》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呈现与探究2.通过图片、视频,让学生了解植被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以《爱护植被,保护环境》为题,让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并在班内集体分享以及探讨。
三、拓展延伸4.教师播放与学生相关的动画片及小视频,让学生了解计划防护盆栽的特点、种类及其养护方法,并让学生自己认真画出每种植物的叶片、花色和根部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
5.让学生亲身体验种植树木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种植植物的乐趣及其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探讨植树造林的意义与行动,懂得植树造林是祖国繁荣昌盛的必经之路。
四、课堂小结6.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今天所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并能正确回答课堂问题。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生活实践来引导学生学习植树造林的意义及其方法;教师需准备足够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植被对环境的重要性;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引导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理解及关注。
【板书设计】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植被对环境的重要性2.计划防护盆栽的特点、种类和养护方法3.植树造林的意义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校园内的植被状况。
2.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学习与他人合作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绿化校园的方案。
情感目标:
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难点:如何从我做起,绿化祖国。
三、知识回顾
前面我们已经通过学习了解了生物圈的绿色植物,大家思考一下,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学习任务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1.什么叫植被?
2.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任务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学习任务三:从我做起,保护植被
1.我国在保护植被方面的措施?
2.我国的植树节是哪天?
五、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热带雨林地区所具有的特征的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植物种类丰富
C.全年都有植物开花
D.冬季
叶片凋落
2.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旅游事业
B.发展畜牧业生产
C.改善生态环境
D.增加木
材产量
3.下列植被类型中,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
A.草原
B.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热带雨林
4. 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5.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颁布的《》和《》对森林和草原进行依法治理和科学管理。
7.我国将每年的月日定为“植树节”。
8.我们莱西市属于_____________植被类型。
七、课后作业
.
设计一个校园绿化方案。
联系自身实际,思考如何“从我做起,保护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