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手势语探讨_庄财永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跨文化交际中的手势总结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跨文化交际中的手势总结1. 翘大拇指,在中国表示很棒!在美国文化中表示“没问题”,在日本文化中代表“男人”“您的父亲”,“最高”;在韩国,还表示“首领”、“自己的父亲”、“部长”和“队长”;到了北美,法国、印度,在拦路搭车时可以使用这一手势;在尼日利亚,它又表示对远方亲人的问候。
一些国家还用这一手势指责对方“胡扯”,在阿拉伯文化中,却是侮辱性动作,类似于美国人伸中指。
在尼日利亚,这个手势很粗鲁。
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就表示骂人“他妈的”。
与别人谈话时将拇指翘起来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面指向除交谈对象外的另一人,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2、在中国,美国表示ok。
在日本和韩国表示钱。
在法国,这个手势被认为是0, 而在拉美一些国家如巴西表示下流动作。
在德国这个手势很粗鲁。
3、食指和中指交叉,在中国表示数字十。
在英语国家则表示“祈祷幸运”“祝好运”,在越南文化中表示下流动作。
4、V形手势。
这种手势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现在已传遍世界,是表示“胜利”。
如果掌心向内,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则是下流动作,也表示对权威的轻蔑。
5、用食指点别人。
这在欧美国家是很不礼貌的责骂人的动作。
6. 伸出食指。
在美国表示让对方稍等;在法国表示请求对方回答问题;在缅甸表示请求,拜托;在新加坡表示最重要的;在澳大利亚则表示“请再来一杯啤酒”。
7. 食指弯曲:这一手势在中国表示“ 9 ”;在日本表示小偷,特别是那些专门在商店里偷窃的人及其偷窃行为;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表示死亡;在墨西哥则表示钱或询问价格及数量的多少。
8. 将手掌(palm )向上伸开,不停地伸出手指(finger )。
这个动作在英美国家是用来招呼人的,意即“ Come here. ”。
9. 伸出中指:这个手势在法国、美国、新加坡表示“被激怒”和“极度不愉快”;在墨西哥表示“不满”;在澳大利亚、美国、突尼斯表示“侮辱”;在法国还表示“下流行为”。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论文摘要:肢体语言与学外语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除一些世界公认的肢体语言外,不同的文化还有各自的肢体语言。
跨文化交际时,相同的肢体语言形式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本文简单对比中美肢体语言的差别,并介绍了一些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以此来说明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多了解一些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是会有帮助作用的。
关键词: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外语学习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也称体态语言,是人类借助和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的变化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
运用自己的体态来表情达意几乎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本能,因为它简便、迅捷、直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
1.面部表情语言的运用。
达尔文说:“面部与身体的富于表达力的动作,极有助于发挥语言的力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
玛洛比恩发明了一个规则:总交流量=7%的文字交流38%的口头交派55%的面部表情交流。
通过脸色的变化,眉、目、鼻、嘴的动作,能极好地实现信息交流。
2.手势动作语言的运用。
手势动作语言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肢体语言,它不仅丰富多样化,而且简便、直观性强,所以运用范围广、频率高、收效好。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荣获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最受观众喜爱的歌舞类节目特别奖的《千手观音》,二十一位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姑娘用她们的手势语向全国亿万观众传递信息,表达了新春的祝福.3.身体姿态语言的运用。
身体姿态语言是通过身体各种动态或静态的姿势传递交流信息的一种形式.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坐如钟立如松”,这都是对身体姿态的要求。
我们同别人交际时,交际的手段不只是局限于话语,尽管我们有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我们的表情、手势、身体其他部分的动作都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
手势语在跨分化交际中的作用

手势语在跨分化交际中的作用【摘要】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交际、沟通思想时,除了语言这个交际工具还有手势。
手势语几乎时时刻刻伴随着语言进行人际交往,起着辅助作用,有时会代替语言甚至超越语言的作用。
【关键词】语言;手势语言;跨文化交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交际,沟通思想时,除了语言这个交际工具还用手势。
法国心理学家休乐热强调手势语的重要作用:“人们交谈时说话本身的份量只占7%,语调占38%,面部表情和手势占55%,有时说了千言万语,一个手势就可以推翻。
”但是,不同的地区、民族、国家,手势语既有其共性,更有其特殊性。
英国心理学家阿尔奇这样形容:“在一小时的交谈中,芬兰人只用一次手势,意大利人用80次,法国人用120次,墨西哥人用180次”。
从这儿可见手势语的重要性及对手势语言研究的重要性。
一、手势和手势语的定义英语gesture一词源于拉丁语gestus,为gerere的过去分词,原义为负载、运载、行动或进行一种活动。
对手势的性质,学者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但他们很少能够阐明。
有的学者明确地将看作只是手和上肢的动作;另外一些学者则将面部表情也包括在内。
有的学者将手势和言语分开(虽然二者有时同时出现);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言语本身就是一种身体动作。
此外,手势还用来指人类和一切能够活动的生物的各种动作和姿势。
基本上手势可以分为两大的分类:生理性的手势(如:挠痒的动作、打哈欠的时候捂、头疼抹额头)它们只是生理的动作而不代表任何意义和语伴手势,语伴手势构成了语言交际的一部分,它与说话者要传递的信息紧密相关。
手势语言是说话人以表达或强调思想、感情等为目的运用手指、手掌、手臂的动作变化表情达意的一种语言。
二、手势语有几个特征(一)手势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手势语不但包括“手势”含义动作的意义字而且还包括“语”字,传统上,手势常常被当作独立于语言系统之外的另一个系统,人们认为手势只在交际时用来强调语言系统中的某些意义。
但是现代学者们从交际学、语用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等多角度的研究表明,语言和手势是同一基本符号系统和同一内在过程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第一,手势主要是一种说者现象。
浅谈“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浅谈“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0813020058 08化工贸易曾昭烈摘要: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是必须的,语言包括说话、肢体语言等。
在这里,我们探讨一下肢体语言在不同问下的不同表现。
在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同一个肢体语言会有不同的认识,我们将通过对不同文化、地域的不同的肢体语言的了解来学习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运用肢体语言。
关键字:肢体语言跨文化交流文化地域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马洛比恩发明了一个原则:总交流量=7%的文字交流+38%口头交流+55%的面部表情交流,这说明了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在日常交际活动中,我们都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相互交流。
肢体语言是非言语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际交往中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但是并非所有的肢体语言都表达了同一种意义,它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
美国人问候时要握手,阿拉伯人问候时要亲吻脸颊,日本人问候时要鞠躬,墨西哥人则常常相互拥抱。
在土耳其,人们认为摸一下耳朵可是人免受凶眼的伤寒;在意大利南部,这种手势却用来嘲笑人懦弱无能;在印度,这又是自责或真诚的表现。
在大多数中东和远东国家,用食指指认是不礼貌的。
在泰国,示意某人走过来,需要手掌向下,手指向自己移动;而在美国,让人过来则应手掌向上,手指向自己移动;在越南,美国这种手掌向上的手势只用来唤狗。
汤加人在长辈面前应该坐下,而在西方晚辈应该站着。
在美国,两腿交叉而坐是表示放松;在朝鲜,这是社交的禁忌。
在日本,交换礼物要用双手;穆斯林人则视左手不洁,不用左手吃东西或传递物品。
佛教认为,人在沉默时能大彻大悟,美国人则认为交谈出真知。
由此可见,肢体语言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样的动作,具有不同的意义。
广州大学,是一个有不少外国友人积聚的地方。
所以,在这里也会遇到一些跨文化交流,特别是在健身房,外国友人更是随处可见。
在遇到这些外国友人时,问候方式也是不同的,就像我第一次去健身房的时候,见到两个法国的男人在亲吻脸颊,我不禁跟旁边的朋友小声议论:“怎么这两个‘玻璃’那么高大啊!”朋友听到后,笑了一下解释道:“他们是不是‘玻璃’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我知道,亲吻脸颊是法国人见面时的一种问候方式,就像中国人见面时想互问候用的是握手礼,日本是鞠躬90度,韩国是鞠躬45度;其实,在不同的国家、地域,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的肢体语言也会不同。
跨文化交际中手势语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手势语的差异――以“翘拇指”“竖中指”“v”手势“ok”为例摘要非言语犯罪行为具备独特的文化特征,相同国家、民族对非言语犯罪行为的社会规范区别非常大,甚至所则表示的意义恰好相反。
日常生活中人们展开攀谈、沟通交流时,除了语言这个交际工具除了手势。
手势语几乎随时随地伴着语言展开相处,起至着关键的促进作用,有时也可以替代语言甚至打破语言。
人类的有些手势语具备相同性,但更多的手势语被剥夺了文化的内涵,相同的文化背景剥夺了相同的交际意义,以、唇大拇指、竖中指、“v”字形“ok”等手势为基准表述表明。
abstract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言语犯罪行为手势语手势语(gesturelanguage)是体态语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
法国心理学家休乐热强调手势语的重要作用:“人们交谈时说话本身的份量只占7%,语调占38%,面部表情和手势占55%,有时候说千万句好听的作为铺垫引出一个重点,但是一个不经意的手势就可以推翻之前所说的一切。
”但是,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的手势语既有其同一性,更有其特殊性。
手势语的使用有习俗的差异,所以在交际中必须要小心使用,不然就会引起冲突。
下面举出一些常见的手势语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1.唇大拇指(thumbup)翘大拇指的意思几乎在世界公认表示好、干的不错,一切顺利、非常出色等类似的信息。
家长对孩子、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常常会做出这个手势表示认同鼓励。
但竖大拇指的这个手势也有许多例外: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如果你看到有人在公路上对开过来的车竖大拇指他的意思并不是夸赞司机车技好,而是竖大拇指用来表示请求搭车;篮球比赛中,裁判通常会一手持球一手竖大拇指表示一切准备就绪,比赛可以开始;还有飞机驾驶员在飞机升空待发时由于发动机声音巨大无法与地勤人员进行沟通于是驾驶员会竖大拇指表示“iamready”;但是在尼日利亚这种手势被认为是侮辱性手势;在德国则代表数字1;在日本表示数字5,同样日本,这一手势也表示“男人、您的父亲”的意思;在南朝鲜竖大拇指有“首级、父亲、部长、队长”的意思;在澳大利亚则表示骂人;在伊朗,以及伊拉克等很多中东国家,竖大拇指是一个挑衅的行为,几乎和西方国家常用的竖中指一样;与别人谈话时将拇指翘起来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面指向除交谈对象外的另一人,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手势礼仪及应用场合

手势礼仪及应用场合手势礼仪是指通过手部动作来传达信息、表达意思或表示尊重或感激的一种非语言交流方式。
手势礼仪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应用场合。
下面我将从一些常见手势及其意义、应用场合以及国际和跨文化手势礼仪等方面进行详细回答。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常见手势及其意义。
握手是最常见的手势之一,它作为一种问候方式,表达了友善、尊重和信任。
鞠躬是许多亚洲国家常见的手势,在这些国家中,鞠躬被用来表示尊重、谦虚和感激之情。
拥抱是一种亲密的手势,通常用于表达亲情、友情或庆祝等情感。
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许、肯定或认同。
这些手势都有明确的意义,能够准确地传递出话语之外的信息。
其次,让我们来探讨一些手势应用的场合。
握手是一个常见的商务场合的问候方式,它显示了你对对方的尊重和诚意。
在国际交流中,握手是一种普遍接受的礼仪,被用于展示友好和建立信任的关系。
鞠躬是许多亚洲国家常见的礼节,在正式场合或慈善活动中,人们经常使用鞠躬来表示尊重和感激。
拥抱通常用于亲密关系的表示,比如亲人、好友之间的见面、告别或庆祝时使用。
竖起大拇指在很多文化中都被认为是一种肯定的手势,用于表达同意、支持或认同。
这些手势在不同的场合中有不同的用途和适应性。
此外,国际和跨文化手势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中手势的含义和使用方式不同,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和尊重别国的手势礼仪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在中国,举起大拇指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侮辱的手势,与“竖起中指”在西方文化中的含义相似。
又如,在西方文化中,用手指指着别人是不礼貌的行为,但在一些非洲和中东国家,指着别人却可以代表友好和交流。
了解这些差异将有助于我们避免因手势错误而引起误解或冲突。
总结起来,手势礼仪是一种非语言交流方式,通过手部动作来传达信息、表达意思或表示尊重或感激。
不同的手势有不同的意义,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中应用。
在国际和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和尊重别国的手势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正确使用手势礼仪,我们能够更准确地传递信息、建立友好的关系,并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
跨文化交际中的手势语探讨_庄财永

科技信息
跨文化交际中的手势语探讨
韩山师范学院管理系 庄财永
[摘 要]手势语,是一种身体语言,虽说无声,却能表达丰富的意义,它在整个非言语交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世界 各国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人民对手势语的表达形式和理解也不尽相同,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时会因文化差异而造成误解,以 致交际失败。因此,学习、了解手势语,可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从而更好的与他人交流。本文分三种情况通过举例对手势语 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非言语交际 手势语
3.3 动作、含义基本相同 虽然手势语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但不同的文 化间总有些相同或相似之处。作为人类最早的交流工具,一些身体语 言,包括手势语,不受地域的限制,似乎一开始就普遍适用,从而使得我 们即使身在地球的另一边,我们同样能够很好的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意 思。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贸易、文化以及政治等因素的不断发展,世 界正日趋一体化,其过程则包括了各种文化的不断碰撞与融合,从而逐 渐形成了一些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像一些手势语的同化就是一个例证。 (1)当人们鼓掌的时候,一般都是表示欢迎、鼓励、赞成等意思。至 今,这个动作以及其作用被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及使用。至于鼓掌的 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谈到马可波罗传教士到中国的故事。讲的 是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期就跑到中国来学习、取经。到了中国之后,他以 西方传统方式拥抱及接吻来表达他对中国人民的尊敬时,只懂作揖的 老百姓一下子慌了起来,忙乱中不知谁急中生智,用两只手拍起手掌 来,以示对马可波罗行为的不满。马可波罗也很聪明,识相的跟着鼓起 掌来。就这样,眼见即将交际失败的紧张局面由于鼓掌而微妙化解 了。从此以后,鼓掌在中西方传开了,成为一种固定的礼节。 (2)握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手势语言,此 动作在全世界最为普及。两手一经接触,则传达了各种积极的信息,比 如合作、友情、鼓励、欢迎、告别、祝愿、消除误会等。总之,人与人之间、 团体与团体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交往都赋予了这个动作丰富的内 涵。虽然此手势在不同文化间能够传递相同的内涵,但在使用中,特别 是跟外国友人交流中,我们还是需要注意握手的一些具体的使用方 法。一般是见面双方伸出右手,彼此握住对方的手,摇动几下。西方人 通常摇动三次,而中国人的握手时间的长短则由双方之间亲密程度来 决定,比如很久没有见面的朋友往往在见面时握着对方的手不放,这对 于西方人来说是很不习惯的,因此,我们在跟西方人握手的时候应该尽 量避免长时间的握手。此外,在欧洲、亚洲等地区,男女双方见面,男士 一般不主动伸手,而是由女士先伸出手后,男士再握住女士的手。在跟 女士握手时,一般只宜轻轻握着女士的手指部位。如果要表示对对方 的尊敬,则可以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 (3)食指贴着嘴唇一般表示让人安静,不要出声或小声点,有时候
中英手势语在非言语交际中的对比

中英手势语在非言语交际中的对比摘要:身势语是指语言或非语言交际中具有交际意义的身势动作。
在不同的文化中,身势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
例如: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谈话时双方身体接触的次数多少因文化不同而各异;在目光接触这方面也有许多规定:看不看对方,什么时候看,看多久,什么人可以看。
而手势语作为身势语的核心,是最重要的语言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无声语言,它的交际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应当了解和探索关于身势语的一些由来和发展。
通过分析学习手势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求它更能突出交际中的地位。
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手势语所代表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下,就会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
从跨文化交际目的出发,为了避免这些不必要麻烦的产生,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手势语的异同,论述了手势语在非言语交际中的重要性, 其实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得理解和运用它,以求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身势语手势语中国与英语国家对比非言语交际1. 引言同中国人异性的加拿大或美国人谈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不礼貌的举动吗?在某些场合下,在中国和讲英语的国家无论是微笑还是大笑,通常是表示友好、赞同、满意、高兴、愉快,但是在某些场合下,中国人的笑会引起西方人的反感。
对于讲英语国家的人来说,如果两位同性的朋友手挽手,肩并肩地走在大街上可否合适?在所有的文化中,点头一定就是“是”,摇头一定为“不”吗?所有这些不是关于语言的问题,也不是关于身势语的,而是关于非语言交际的问题。
非语言交际同语言交际同等重要,非语言交际包括图像性符号,服装,眼神,空间符号,手势等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时甚至比语言更具说服力,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手势也会不同,同一种手势所表达的意思可能就有很大差异。
因此,掌握人类基本的非语言交际的技巧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包括没问题、顺利、认可、同意等意思;而在其他国家,则传递着其他 的含义,如在日本、南朝鲜、缅甸,这个手势表示“钱”;在中国,一般表示 “零”或“没问题”;在巴西、意大利的撒丁岛和希腊等国则表示一种令人 厌恶的污秽手势;在法国,这个手势表示“混蛋”、“低劣”或“无价值”之 意,像在法国盛产葡萄酒的南部地区,如果葡萄农在向客人斟献葡萄酒 时,要是看到有人做出“OK”的手势,葡萄农则会露出不悦之色,因为这 一手势在法国南部地区表示的不是赞扬的意思,而是表示劣等品的意 思。
1.手势语的重要性 英国苏格兰语音学家 David Abercrombie 指出“我们用发音器官说 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We speak with our vocal organs,but we converse with our entire bodies)。 人们在进行交际时,不仅仅通过语言来交谈和传递信息,还通过非 言语行为进行交际。其中,非言语行为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姿势、位置 及身体的不同移动等多种形式。从 David 的话语中也可以看出非言语 交际是整个交际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西方身势语领域研究 专家 Birdwistle 也指出,人们在意义和情感表达方面的交际中,有 65%的 信息是通过脸部表情、动作、手势、姿势等身势语来完成的,这说明人们 在传递信息时身势语远远超过了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而在非言语交际 行为中,由于手比较灵活自如,手指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从而能 够表达大量的信息和含义。因此,手势语在整个非言语交际中占有非 常重要的地位。布罗斯纳安曾经说过:“手部动作实际上是身势语的核 心”。而英国一位心理学家对不同文化的手势语的使用频率进行调查 的结果也从侧面验证了这种说法。他发现,在一个小时的谈话中,意大 利人做了 80 个手势,法国人做了 120 个手势,墨西哥人则做了 180 个手 势。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大意是,如果一个人的胳膊被砍掉,那么他宁 愿当哑巴,借此形象地指出手势语在交流交际中的重要性。 2.手势语具有区域性 手势语是在一定的文化条件下,人们通过手和手指的动作和形状 来传递各种信息。西方非言语行为学者 Desmond Morris 研究表明:很多 手势语具有明显的区域和文化特征,特别是象征性的手势,更是需要通 过了解有关文化或当地的习惯才能理解。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 不能正确理解手势所代表的意义或手势的多义性,则有可能在交际过 程中犯错误,造成交际失败、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在地中海沿岸的一 个海军基地附近,哨岗用英语大声命令在附近游泳的人赶紧离开,可惜 这些人不懂英语,哨岗最后只能挥动手臂示意他们离开,谁知水中的人 还以为让他们赶紧游过去,所以都全力以赴向前游。忠于职守的岗哨 无奈之下开了枪,造成两个人死亡的惨剧。这仅仅是跨文化交际中手 势语使用失效的一个案例。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加和科学技术的迅 速发展,各种文化相互影响、碰撞,我们将处在一个更加复杂、更国际化 的社会。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能够正确又灵活的运用各种手势语,就会 使我们的交际活动更加顺利,从而避免交际陷于困境。因此,了解和学 习手势语及其内涵显得尤为重要。 3.不同文化中的手势语 由于很多手势语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再加上手和手指能够表达出 大量的信息和含义,手势语这个家族是很庞大的,要穷尽所有的手势动 作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手势动 作及其内涵。在这些手势动作中,由于文化的差异,使得以下三种情况 普遍存在。第一,动作相同,含义有别;第二,含义相同,动作有别;第 三,动作、含义基本相同。现在逐一举例介绍: 3.1 动作相同,含义有别 手势语具有区域性的特征根源在于文化差异所呈现的文化习俗的 不同,因此,在不同国家、民族甚至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同一手势所 表达的涵义往往是不一样的,换言之,手势语反映了民族的文化个性。 通过以下列举的一些手势语例子及其起源,我们能更好的了解到手势 语具有区域性的特征。 (1)OK 手势,即用食指与拇指组成圆圈,其他三指伸直。关于这个 手势的起源,有不少的说法。比如,有学者认为这起源于有人偶然地把 “All Correct”错拼为“Oll Korrect”;也有人解释说,这代表“Old Keokuk”, 这是一位印第安人首长的名字,据说他曾经用自己名字的首字母签署 协议;还有另一说法就是这个手势是来自美国第八任总统 Martin Van Buren 的拥护者的 O.K. (Old Kinderhook) Club(O.K.俱乐部)。究竟哪种 说法正确,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在大部分国家,包括 英国、美国、印度、泰国等国家,它的含义是积极的,可以传递的信息主
作者简介:庄财永(1982-),男,汉族,广东潮州人,韩山师范学院管理系助教,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硕士研究生。
— 196 —
科技信息
出,手指慢慢合拢至碰到拇指时,手稍微下降的动作来表示。 (7)要通过手势招呼某人过来时,欧美国家跟中国的招呼方式有所
不同。如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人们通过用右手(手心向上)的食指、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向后不断重复曲伸来招呼某人到自己身边来。然而,此 手势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东方国家,却有不太正经或挑逗之嫌。 在中国,如果想通过手势招呼某人过来时,则手心向下,四指带动手掌 向自己身边不断挥动。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招呼人过来的手势刚好跟 美国人叫人走开的手势类似。
3.2 含义相同,动作有别 当人们通过运用手势语进行交流去表达一种思想或感情,比如高 兴、悲伤、焦虑、生气、恐惧等时,不同的民族总是按照本民族约定俗成 的文化展示规则去表达。因此,通过手势语去传达一种具体的思想或 感情时,不同民族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同样反映了手势语具有区 域性的特征,如: (1)表示“我”这个含义时,中国人一般用食指指着自己的鼻子表示 “我”,而欧美国家则用手指着自己的胸膛来表示。 (2)在路上拦车时,中国人是伸出一只手臂,手掌向迎面开来的车 辆张开做拦车状或是摆手。而欧美人是面对开过来的车辆右手握拳, 拇指翘起向右肩晃动。所以在美国开车,看到有人向你翘起拇指时别 以为人家在夸你车技好,而是想搭你的顺风车。 (3)在计数的时候,中国人用一只手就可以从一算到十;而欧美人 则必须用两只手才能表示出一到十,正因为此,美国人看到中国人用一 只手可以数十个数字时往往都是惊叹不已,其中,表示一、三、六、七、 八、九和十时与中国不同,如表示一是竖起大拇指;三是举食指、中指和 无名指,同时用拇指按住小指;其余的六、七、八、九、十的表示,则在一 手伸开的基础上,依次将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和拇指加 上。 (4)要表达恼火、焦虑不安时,中国人用抓耳挠腮表示;法国人用手 模仿吹长笛的动作表示;而俄国人则用一只拳头去击另一只拳头表示。 (5)在会餐的时候,如果要表达“我吃饱了”,在各个国家也有不同 的表示形式。如在中国,人们往往会把一只或双手张开,慢慢地拍拍肚 子表示;而在美国,人们用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喉咙处,手心向下,同时说 一句“已经到这儿了”来表示已经吃饱了,不能再吃了。 (6)表示对其他人的赞扬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会采用竖 起拇指的动作来表示。在希腊、土耳其等其他国家,人们则通过将手伸
(3)X 型手势,即把中指叠在食指上,两指交叉成 X 状,此手势由于 像基督教中的十字架,因此,在英美国家表示“好运”、“上帝保佑”等意 思 。 人 们 在 使 用 这 个 手 势 的 同 时 ,通 常 都 会 加 上 一 句“Fingers crossed!”,用来为自己祈福或对他人在考试、面试、比赛等时所说、所做 的祝福。此手势在西方,特别是英国,是非常流行的,比如笔者之前工 作的单位——西苏格兰大学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Scotland)就有一位 同事把此手势用得“淋漓尽致”,比如申请项目等待结果的阶段,一旦跟 他聊上此话题,他都会不厌其烦地“教”你如何使用此手势。当然,它在 英国非常流行的另外一个证据就是被用作英国国家彩票的标志。而在 中国,此手势一般用来表示数字十。
(8)不同国家的人对他人表达“不”的时候使用的手势语也有所不 同,如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人们用摆手的动作表示“不”的意 思,即一手掌心向前,左右快速摆动,伴之以拒绝的面部表情来表示;而 在日本,则通过右手伸开,掌心向左,在脸前来回移动,就像在扇火的动 作来表示;在一些国家,还有用掌心向前,两手来回交叉移动的动作来 表示。
3.3 动作、含义基本相同 虽然手势语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但不同的文 化间总有些相同或相似之处。作为人类最早的交流工具,一些身体语 言,包括手势语,不受地域的限制,似乎一开始就普遍适用,从而使得我 们即使身在地球的另一边,我们同样能够很好的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意 思。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贸易、文化以及政治等因素的不断发展,世 界正日趋一体化,其过程则包括了各种文化的不断碰撞与融合,从而逐 渐形成了一些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像一些手势语的同化就是一个例证。 (1)当人们鼓掌的时候,一般都是表示欢迎、鼓励、赞成等意思。至 今,这个动作以及其作用被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及使用。至于鼓掌的 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谈到马可波罗传教士到中国的故事。讲的 是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期就跑到中国来学习、取经。到了中国之后,他以 西方传统方式拥抱及接吻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达他对中国人民的尊敬时,只懂作揖的 老百姓一下子慌了起来,忙乱中不知谁急中生智,用两只手拍起手掌 来,以示对马可波罗行为的不满。马可波罗也很聪明,识相的跟着鼓起 掌来。就这样,眼见即将交际失败的紧张局面由于鼓掌而微妙化解 了。从此以后,鼓掌在中西方传开了,成为一种固定的礼节。 (2)握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手势语言,此 动作在全世界最为普及。两手一经接触,则传达了各种积极的信息,比 如合作、友情、鼓励、欢迎、告别、祝愿、消除误会等。总之,人与人之间、 团体与团体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交往都赋予了这个动作丰富的内 涵。虽然此手势在不同文化间能够传递相同的内涵,但在使用中,特别 是跟外国友人交流中,我们还是需要注意握手的一些具体的使用方 法。一般是见面双方伸出右手,彼此握住对方的手,摇动几下。西方人 通常摇动三次,而中国人的握手时间的长短则由双方之间亲密程度来 决定,比如很久没有见面的朋友往往在见面时握着对方的手不放,这对 于西方人来说是很不习惯的,因此,我们在跟西方人握手的时候应该尽 量避免长时间的握手。此外,在欧洲、亚洲等地区,男女双方见面,男士 一般不主动伸手,而是由女士先伸出手后,男士再握住女士的手。在跟 女士握手时,一般只宜轻轻握着女士的手指部位。如果要表示对对方 的尊敬,则可以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 (3)食指贴着嘴唇一般表示让人安静,不要出声或小声点,有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