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美学评价正文

苏州园林的美学评价正文
苏州园林的美学评价正文

苏州园林的美学评价

林学院2003级旅游管理(1)班王锋强

摘要:本人从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私家园林的构景要素,布局原则,构景手法等多个方面论述了苏州园林在美学角度所体现出的自然美,和谐美,布局美和意境美等,深入

的阐述了苏州园林的美学所在以及其对中国园林的重大贡献。

关键词:苏州园林私家园林美学自然美和谐美布局美意境美自古就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说法。明清两代江南私家园林蔚然兴起,苏州园林为最多。据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有园271个,清代有园130个,可见明清两代苏州园林之盛。苏州园林以私家园林居多,现存的主要有沧浪亭,拙政园,留园,怡园,环秀山庄,狮子林等,其中市区对外开放的园区有24处,拙政园,留园已经被列如了国家四大名园。可见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苏州园林的美不仅体现在有山,水,花木,建筑构成的自然美和和谐美上,而且也体现在其所构置的意境美上。从总体上讲,苏州园林的美具有了自然美,而且更胜于自然美,充分的将“天人和一”的道家思想,融合到了园林的建筑之中,使园林的自然美和建筑美,人工美和天然美和谐的统一起来,其美已达到了很佳的境界。

谈到中国园林的构造就离不开山,水,花木,建筑这四个基本要素,苏州园林的美也是有这四个要素所体现出来的。

明代万历年间,文士邹迪光在其私园愚公谷所作的愿记中说:“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1]园林的骨架,“布山形,取峦向,分石脉”,造园必筑山,有了山才能绿影一堆。筑山在园林中极为重要,而且其也是园林美的一个重要原则。山之美,不仅表现在选石上,同时也体现在山之造型上,二者却一不可。其中苏州园林的自然美,和谐美表现的更加惟妙惟肖。[2]

有山必有水,清代著名书法家郑债曾说过:“石为山之骨,水为山之血,无骨则柔不能立,无血则枯不能生。”[3] 因而,水是中国园林艺术活的灵魂。同时水乃万物之源泉,所以水则成为园林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了。所以要体现园林的美水则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了。苏州园林地处江南,降雨较多,水在园林中的应用则更加广泛了,其体现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苏州园林在布局水景时,特别注意水的活气。因为水只有有了活力,全园才会有生气,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万物峥嵘的气象。[4]

宋代大大画家郭熙说过:“山水为血液,以草为毛发,以烟为神采。故山的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美。”[5] 可见花木在园林中的意义之大。所以说,花木美也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苏州园林的花木美则体现的更加淋漓。由于苏州位于江南,降雨较多,气候适宜,可以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据估计,供苏州园林采用的植物有200余种,非常有利于园林的景物配置,对园林的建造极为有利。

园林是供主人欣赏、居住的,自然而然就离不开建筑。古人云:“黄茅亭子小楼台,料理溪山煞费才。”[6]可见建筑在园林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苏州园林的建筑以桥、亭、廊最为突出。

桥除了实用以外,更重要的在于连接风景、点缀风景的作用。强代词人马致远在其词《天净沙秋思》中说:“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又有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有两句诗:“波光柳色碧宾蒙,曲诸斜桥协画舫通。”从这几句话中,都可以看出园林意境美、自然美,比离不开小桥。

亭在园林中有着“左右游人,奴役风月”的作用,起着游览景点、点名主题的作用。厅不仅是主要的官景点也是主要的风景点。苏州园林的厅的形态多样,极为丰富,有方亭、园亭、六角亭、八角亭、半亭、桥亭等,具有极为重要的审美意义。将亭置于半山腰或掩映与绿荫之中,时隐时现,委园中增加了神秘的色彩。[7]

《园冶》上说:“廊宜曲宜长则胜。”长廊随行而变,倚势而曲,蜿蜒天尽方引人入胜。苏州园林的廊大多为长廊,而且有自己的特点。不但其建筑形式多样,有复廊,波形廊等,而且廊上建筑雕琢色彩鲜明,造型别致,美观大方。其中最为特别的还在于布局,苏州拙政园有一廊驾于水上,上被称为水廊,漫步其上,观赏水景,真可谓其乐无穷。

苏州园林的美不仅在于园林的构景要素之美,而且在于其布局之美。只有严整的布局,才能充分园林的美。

明代造园家计成再《园冶》中说:“梧荫扎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帐绵山屏,列见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如天工。”揭示了建园的一个基本原则:园林之美,贵在自然。[8]因此园林再布局时,应因地制宜,完全遵循自然,并且在建筑材料选择,色彩的选择上接近自然,与自然协调,达到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其中苏州园林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极佳。[9]

选园者在造园林时,除了总体上按照造园原则外,细节上还采用独特的造园手法。首先,是主景与配景的协调与搭配。“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来扶持。”如苏州拙政园选景山水并重,水约占全园的五分之三,总体布局也以水池为中心,名类建筑临水而立,亭榭楼台倒影水中,相互映衬。[10 ]

其次,构景采用借景、分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在苏州园林中,这些构景手法应用颇多。明代计成说过:“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则园虽别于内外,得景则无远近,晴峦耸秀,继宇凌空,极且所主,俗则屏之,素则收之。”借景可以可以增大园林空间,丰富园林景色。如苏州拙政园,在吾竹幽居亭处向西望去可看见远处的北寺塔,与了塔的形象,使这一景色更加美丽,更富有层次感。分景可以是园林景观虚虚实实,景色丰富,更具韵味。

[11]

苏州园林除了构景要素之美和布局美外,其美还体现在意境美上。苏州园林的意境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曲径通幽。漫步于苏州园林之中,时不时就会走进一幽静的去处,这里景色优美、风光宜人。要构成“曲径通幽”的意境,首先,路径必须是曲折的。走在曲折的路径上,可以赏景,有可以达到“曲径通幽”的目的,既扩大了园林的欣赏范围,又达到了障景的目的。其次,苏州园林的路径都是有去有回的,没有没有沿原路返回的道理,使人们信步走的时候,充分欣赏到园林的美景。同时,这种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极广。

二、以小见大。由于苏州园林多为私家园林,面积狭小,为达到全面欣赏自然的目的就必须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苏州园林的将者为达到这个目的也煞费苦心:筑山时,用假山营造;理水时,完全遵循自然。所以在这些小巧玲珑的园中漫步徘徊,常常回有一种身在画中的感觉。一山一石,小桥流水,于细微中见宏远;一花一木,亭台楼榭,于精巧中见幽深,仿佛天地之宽,山川之迥,皆融于其中了,可谓万里湖山入小园。[12]

三、别开生面。苏州园林中由于分景应用充分,使苏州园林与众不同,具有了别开生面的特点。既体现在苏州园林的各园所具有的特色,又体现各园内部景观与众不同。在饱览了山石之美和游罢万堂楼台之胜以后,来到“又一村”门前,眼前顿觉眼界一新,犹如置身于村野之中,故取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名,并借以点名这是留园内别具一格的一角,也是江南农村风光在再

园林中的生动在现。[13] 这样的布局源于与自然,有比自然更胜一筹,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地步。

苏州园林不仅是一种客观的欣赏对象,而且是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融入文人对自然,对社会生活的许多感悟,是有诗情画境与哲理玄思的主客观的混合体,是自然与人的完全组合,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结晶。

曾经有人这样讲过,假如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一个长廊,那么苏州园林就是这个长廊的漏窗,透过它可以看到中国其它的传统艺术;假如中国传统艺术是一个大花园,那么苏州园林就是这个花园中的一个小园,在它内,有通向中国其它传统艺术的捷径。可见,苏州园林不仅具有其独特的无以伦比的美学价值,而且具有中国传统的艺术价值。苏州园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各种传统艺术文化,具有不可代替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因此,苏州园林于2000年被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与保护,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的声誉。

2005年1月10日

[1] 选自王缺主编的《广东园林》,2003年第2期(总97期),第15页,中国古典文人园林与可持续发展(王少军)[2] 选自选自王缺主编的《广东园林》,2003年第4期(总95期),第5页,苏州名园狮子林文化内涵浅析(高丽华)[3] 选自王缺主编的《广东园林》,2003年第2期(总97期),第15页,中国古典文人园林与可持续发展(王少军)[4] 选自胡运骅主编的《园林》,2001年第9期(总112期),第12页,《造园手法》----理水手法(沈福煦)[5] 选自乔修业主编的《旅游美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8,第48页[6] 选自王缺主编的《广东园林》,2003年第2期(总97期),第15页,中国古典文人园林与可持续发展(王少军)[7] 选自乔修业主编的《旅游美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8,第57页[10] 选自胡运骅主编的《园林》,2001年第9期(总112期),第12页,《造园手法》----理水手法(沈福煦)[8] 选自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9,第186页[9] 选自杨晓凯主编的《自助旅游手册:苏州》,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8,第12页[10] 选自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9,第189页[11] 选自胡运骅主编的《园林》,2002年第6期(总121期),第10--11页,《造园手法》(之十二)----组景手法(沈福煦)[12] 选自杨晓凯主编的《自助旅游手册:苏州》,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8,第7页[13] 选自杨晓凯主编的《自助旅游手册:苏州》,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8,第22页

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很早以前,我们从小学的课本上就知道了苏州园林,可能读书时候还不太明白,觉得比自己家的旧房子豪华很多,但是总结起来就是大,有回廊、小桥、亭子等,然后还有花园,这是苏州园林在最开始给我留下的印象。 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 苏州园林之所以这么多年都还存在,无一处不体现她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和匠师们的精心设计,可以说她是建筑中的上乘瑰宝。并且,因为其经历的不同时代的修建和改造,使其将各种不同的建筑式样和文化相结合,并最终融入其中,形成了其独有的艺术风格。 苏州本来就地处水乡,各种河道水道密布,对于园林的引水入园来说非常方便;并且,附近地区盛产太湖石,非常适合园林中假山的建造;苏州地区富庶,富商云集,人们追求的就是比较舒适精致的宅院,并且也有这个能力去修建,以致建宅之风盛行;另外,苏中本是诗书艺术鼎盛之地,文人墨客、能工巧匠众多,也给苏州园林独具匠心的设计提供了基础。 以拙政园为典型,来谈一下苏州园林的特点。 1、苏州园林在古代相对来说占地面积算比较小的,所以她的重点在于场景变换,一遮一掩之间显示出变化无穷。因为空间有限,为了符合中国山水的情趣和意境,就不得不采用假山和树木等进行巧妙的隔离和环绕,显出曲径通幽之感,间或点缀一两点小桥和亭阁,从

一扇窗或一扇门中小间大,形成空间上的变化无穷。 2、从审美情趣上来说,苏州园林通过自然的草木、山水加上各种楼阁营造宅院中的自然环境,再结合古朴的带有文化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来表达古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追求,从而形成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 3、苏州园林中大量与文学艺术相关联的书画、雕刻等等,都充满了文人的知识和智慧,显示出古代文化的底蕴和氛围,并最终形成既能住,又能游玩的独特艺术生活。 如果对看到这里,那么就计划着去看一看苏州园林吧,因为只有你去了,你才能真正感受到那无处不精致的美,那一窗一角都成景的独特艺术,远远不是能通过描述所尽言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第一节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营造原则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1.1 构架山水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盛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 而孔子曾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对申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申营造园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 1.2 模拟仙境 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数次派人赴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赢洲去获取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没有成功。因此,他就在自己的兰池宫中建蓬莱山模仿仙境来表达企望永生的强烈愿望。汉武帝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赢洲三仙山,自此,开创了一池三山的传统。 1.3 移天缩地 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 宋代宋徽宗的艮岳曾被誉为括天下美,藏古今胜。 而清代圆明园中的九州清虽则是将中国大地的版图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山水单元之中来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

明代造园家文震亨也在《长物志》中强调“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 1.4 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因此,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就成了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目标之一。 东晋文人谢灵运在其庄园的建设中就追求:“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帅暇曲之好”,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倾心于仰观山,俯听泉,旁魄竹树云石的意境。 在园林中,这种诗情画意还尤以槛联庸额或刻石的方式表现出来,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书法艺术与园林也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1.5 形式独特 中国传统园林在布局上看似并不强调明显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而实际上却表现出精巧的平衡意识和强烈的整体惑。申国传统园林之所以能区别于外国园林,其申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其整体形式的与众不同。在这种自然式园林中,仿创自然的山形水势,永恒、奇特的建筑造型与结构,多彩多姿的树木花草,弯弯曲曲的园路,组成了一系列交织了人的情惑与梦想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园林空间。 1.6 造园手法高超 中国古代造园师在园林创作活动中,首要的工作是相地,即结合风水理论,分析园址内外的有利、不利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立意,即所谓的构思,确定要表现的主题及内容,因境而成景。 接下来就是运用借景、障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对造园四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组织空间序列,最后对细节进行细致推敲。此时造园师要巧妙处理山体的形态、走向、坡度、凸凹虚实的变化,主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大小形状及组合方式,岛、堤、桥的运用,建筑单体的造型及群体的造型和组合方式,园林植物的种类与种植方式,园路的走向及用材等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讲课稿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优秀教学设计2012-11-04阅读(38052)评论(0) 相关链接 :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说“屏”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繁昌芦南初中徐海武 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稗益 学情分析 首先,这是初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等,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其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课文、分析品味语言、鉴赏美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激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探究兴趣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要素,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本文特点,探究美,初步学写说明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结构、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鉴赏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问答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说明文有关知识(幻灯片展示)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教师板书课题 二、欣赏苏州园林: 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学生谈感受: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下面,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苏州园林装饰图案集锦(DOC)

苏州园林装饰图案集锦:漏窗 苏州的园林特色是小巧,精致,在不大的面积内布置了丰富的景观。通过围墙、树木、竹林、假山、房社、长廊把这些景观隔断,使你不能一眼看透;有时这些隔断又不是密闭的,在隔墙上开出一扇漏窗,通过漏窗,让你看到另一景色的消息。如果说,园林内的道路,小径是把各个景观用实线顺序地连接起来,漏窗就是把各个景观用虚线跳跃地连接起来,并且增加了观景的视角。 我这次再游苏州园林,留意了一下所见到的漏窗 苏州园林漏窗赏析 漏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又称漏花窗、花窗。苏州园林是窗的艺术博物馆,仅漏窗就有近千。这些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属工艺美术的上品,制作精细而不庸俗,看似简朴其实别具匠心。 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两得。 漏窗,苏州园林的点睛之笔。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山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入目,移步观景,画面则更加变化多端,目不暇接。如沧浪亭漏窗有一百零八,图案花纹构作精巧、变换多端、无一雷同,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成为日后造园的蓝本。留园长廊就有三十多种漏窗。而最具意义当推狮子林的“四雅”漏窗,即琴、棋、书、画四漏窗。

漏窗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非现,光影迷离斑驳,可望而不可即,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平直的墙面有了它,便增添了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幻感。 漏窗很少使用在外围墙上,以避免泄景。如果为增强围墙的局部观赏功能,则常在围墙的一侧做成漏窗模样,实际上并不透空,另一侧仍然是普通墙面。 漏窗中部的窗芯弯曲变化繁多,形成了不同的图案,姿态繁复,不下数百种,从大处区分,可以把图案分成硬景和软景二类。 所谓硬景是指其窗芯线条都为直线,把整宕花窗分成若干块有角的几何图形;而软景是指窗芯呈弯曲状,由此组成的图形无明显的转角。两者相比较,前者线条棱角分明,顺直挺拔;后者线条曲折迂回,体现了不同的观赏效果。构图可分为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两类,但也往往混合运用。几何图案多由直线、弧线、圆形等组成。全用直线的有定胜、六角景、菱花、书条、套方、冰裂等等;全用弧线的有鱼鳞、钱纹、球纹、秋叶、海棠、葵花、如意、波纹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线条构成的有寿字、万字海棠、六角穿梅等。自然形体取材范围较广,图案题材多取象征吉祥或风雅的动植物,属于花卉题材的有松、柏、牡丹、梅、竹、兰、菊、芭蕉、荷花等,属鸟兽的有狮、虎、云龙、凤凰、喜鹊、蝙蝠,以及松鹤图、柏鹿图等,物品题材有花瓶、聚宝盆、文房四宝和博古等,还有表现戏剧人物和故事、象形文字的图案。堆塑漏窗以软景为主,图案一般以吉祥物为主题。

关于苏州园林的美学思考

关于苏州园林的美学思考 摘要: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苏州园林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更具有其独特的无以伦比的美学价值。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关键词:苏州园林美学建筑艺术传统文化 正文: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是因为它拥有一批全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古典园林。根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式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一、建筑美学 北方的皇家园林一般总是带有均衡,对称、壮严豪华以及威严的气氛。而像苏州园林这样的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并与住宅相联。占地甚少,小者一、二亩,大者数十亩。在园景的处理上,苏州园林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较大的变化,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区和游览路线。常用粉墙、花窗或长廊来分割园景空间,但又隔而不断,掩映有趣。通过画框似的一个个漏窗,形成不同的画面,变幻无穷,堂奥纵深,激发游人探幽的兴致。有虚有实,步移景换,主次分明,景多意深,其趣无穷。 建筑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具有使用与观赏的双重作用。它常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在局部景区中,还可构成风景的主题。山池是园林的骨干,但欣赏山池风景的位置,常设在建筑物内,因此建筑不仅是休息场所,也是风景的观赏点。建筑的类型及组合方式与当时园主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园林建筑以其数量之多与比重之大形成为一种突出的现象。一般中小型园林的建筑密度可高达30%以上,如壶园、畅园,拥翠山庄;大型园林的建筑密度也多在15%以上,如沧浪亭、留园,狮子林等。正因为如此,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与建筑群的组合方式,对于整个园林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位置、形体与疏密不相雷同,而且种类颇多,布置方式亦因地制宜,灵活变化。建筑类型常见的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等。其中除少数亭阁外,多围绕山池布置,房屋之间常用走廊串通,组成观赏路线。各类建筑除满足功能要求外,还与周围景物和谐统一,造型参差错落,虚实相间,富有变化。 二、意境美 “曲径通幽”是园林的第一大特点。所谓的“曲径通幽”就是指通过曲折的路径到达幽静的地方。漫步于苏州园林之中,时不时就会走进一幽静的去处,这里景色优美、风光宜人。要构成“曲径通幽”的意境,首先,路径必须是曲折的。走在曲折的路径上,可以赏景,有可以达到“曲径通幽”的目的,既扩大了园林的欣赏范围,又达到了障景的目的。其次,苏州园林的路径都是有去有回的,没有没有沿原路返回的道理,使人们信步走的时候,充分欣赏到园林的美景。 苏州园林的又一个特点是别开生面。苏州园林中由于分景应用充分,使苏州园林与众不同,具有了别开生面的特点。既体现在苏州园林的各园所具有的特色,又体现各园内部景观与众不同。用苏州园林留园内的“又一村”景区来讲:留园的北部景区是一片明朗的月季

以留园为例谈造园手法的应用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传统文化的瑰宝。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精湛的工程技术手段,“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富于哲理的审美思想,清幽隽永的意境美和完善的园林面貌为足于世界园林艺术之林,被誉为“园林之母”。任何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它所需的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一特定的背景下成长的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用现代景观设计的观点审视,必然会有新的结论。中国现代景观设计之所以从理论到实践都缺乏独创与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对西方文化的盲目推崇和一味照搬西方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模式,同时缺乏对中国传统园林的批判性吸收和继承,以致失去了自己的根脉。人无足不走,树无根不活,因此,用现代景观设计的眼光去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是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走向成熟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和必然要采取的一种方法。通过传统与现代的比较,区分两者的优劣,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找回中国景观中国景观设计繁荣兴旺之根,使每一个景观设计工作者的共同心声和使命。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景观设计比较研究文化传承 引言:留园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指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留园是在平地造园,没有地形之便,所以空间划分都通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留园中,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之美、叠山立峰之美、意境之美、“处处邻虚,方方侧影”

的空间艺术之美、植物配置之美等都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因此,本文将留园作为论述对象。 1,留园的概况 留园位于江苏闾门外下塘花步里,今留园路上。占地五十余亩,有中部、东部、北部、西部四部分组成。中部和东部为全园之精华。中部掘池东南,堆山西北,以水为主,环以置石,布置亭、台、楼、阁,四周环以回廊;东部以建筑为主,厅堂轩层参列,间以叠石小品;西部构筑简朴;北部遍植桃杏,布置花圃。刘原本是一处私家宅园,是由李渔主持修建,建筑密度大。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空间处理手法,一伙的空间的开合变化和层次,尤其在局部小空间和园中园的处理上,达到了“处处邻虚,方方侧影”的空间无尽,视觉无穷的效果。2,留园的空间处理。 留园是一处私家宅园,“泉石之胜留以待君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攀玩也,亭台之幽留以待君游息也。其所留着多矣,岂止如唐

苏州园林教案

13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 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 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 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语

师:中国有一座建筑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获得金奖,你们知道是什么建筑吗? 师:“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那么,想去苏州园林 游览吗?那可是一种终生难忘的艺术享受!去不了,怎么办? 生先学习《苏州园林》这课。 师你真聪明!那么咱们打开课本107页——《苏州园林》,咱们“神游”苏州园林,不花钱的。 2、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 有深刻的体会 3、辨明字音: 轩榭(xuānxiè)池沼(zhǎo)邱壑(hè)模(mú)样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xún)庸俗(yōng)镂(lòu)空蔷薇(qiáng wēi) 二、学习分析课文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咱们齐读这一段。

苏州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1

苏州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 【摘要】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颇享盛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苏州园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关键词】苏州园林;美学价值;艺术;文化;自然 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中国古典园林式一颗闪耀着东方神韵的明珠,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世界园林艺术中颇享盛名,并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艺术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美学思想,具有很高的游览和观赏价值,吸引着广大的中外旅游者。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史上一朵璀璨而折射中国文化古韵的奇葩,拥有其独特的美学应用价值。将人们对自然、人文等感官印象所提炼的美学特征赋予到园林中去,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家们可谓是穷尽心力,动用一切可能的造园要素来迎合表达的需要,创造出闻名遐迩而又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私家园林。 一、苏州园林概述 苏州是江南园林群芳荟萃之名城,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 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韵。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富饶美丽,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苏州以园林见长让人感叹园艺的巧夺天工.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0年增补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退思园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苏州园林的美学特征 (一)贴近自然,融入自然 强调自然风貌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突出特点,因而造园就尽可能地避免人工的痕迹,通过精心的设计达到自然而然的美感效果,即“师法自然”。中国古人认为自然山水是美得典型,而中国古典园林则极力达到凭山临水,山因水活,水得山势的效果,力求以山青绿水构成园

《苏州园林》教案(通用3篇)

《苏州园林》教案(通用3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州园林》教案(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州园林》教案1 “三维”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 2、深入研读课文,探究课文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 3、品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1、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2、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总说和分说。 3、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设计: “学、导、练”教学模式。 教学思路: 感知—感悟—感受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 2、探究文章结构方式; 3、品味对苏州园林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 苏州园林图片 2、导语: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

建筑中的一朵奇葩。今天让我们共同品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苏州园林》,来欣赏苏州园林 的建筑美、图画美和艺术美。 二、揭示学习目标: 1、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 2、探究文章结构方式; 3、品味作者深情。 三、作者简介与题解: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过《小说月报》等杂志,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他的创作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凝练精致,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本文是叶老为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及其特征的说明文。 四、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1、2段,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第3—9段,从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第10段,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还不止以上所写。 五、合作探究: (一)齐读1—2段,回答问题: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 (第一段:总印象:标本) 2、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第二段:总特点:一幅完美的图画) (二)默读3—6段,探究问题: 1、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追求“苏州园林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他们如何去做?(四个讲究) 2、了解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说明的? 第3段:亭台轩榭—讲究布局美 第4段:假山池沼—讲究配合美 第5段:花草树木—讲究映衬美 第6段:花墙廊子—讲究层次美 3、四个“讲究”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不能,四个“讲究”的顺序依次照应了第3—6段的内容。) (三)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除了上面四个方面的“讲究”,还从其它方面也注意到图画美,快 读第7—9段,请从文中找出来。 第7段:每一个角落—图画美

苏州园林艺术的欣赏

苏州园林艺术的欣赏 江苏省泰兴中学徐晶秀曼妙的江南景致,孕育了柔媚多情的江南文化,也缔造了风姿绰约的江南园林艺术。各具特色的园林建筑、“宛自天开”的建园理念、移步换景、曲径通幽、从有限的空间变出无限美景,这些“匠心”都值得每一个人细细的体会、品味。 儒家、道家学说影响中华传统深远,其中道家崇尚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无论松、柏、柳、梅、竹、樟、槐等都按它们自己生长之姿态植之;几乎不加修饰把树木自然而然的散植于园中,表现着大自然之林木状态,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处”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所以欣赏苏州园林艺术至少要从两个方面:①、感受自然之美(山石、树木、湖水的美); ②、感受古人创造自然的智慧(文学之美与造园的手法)。 一、自然之美。 1、树木花草之美:娇美、苍劲、袅娜、秀雅…… 树木花草本身各具姿态,或妩媚、或苍劲、或婉约、或婀娜,在欣赏树木花卉形态美的同时,中国古人往往借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即借物抒情。也是说,在品味花草之美的同时,一定要与隐寓联系,才能更好的体会中国文化,品味其中意韵。 比如欣赏荷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荷花袅娜、羞涩的美,荷叶如舞女的裙,以及随风起舞时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只是荷花“外表”的美,由此延伸的清白、高洁的高贵品格,“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是荷花“内在”的美。在欣赏时,我们不但要欣赏“外表”美,更不能放过“内在”美。 再如梅花,娇嫩透明的花瓣与花蕊,“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浪漫,远远敌不过它的优秀品质。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象征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松,古朴苍劲。千百年来,饱经风霜,顽强斗争,才具有这种姿态,所谓参差虺结,屈曲蟠龙,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如果从美学的比兴法则来说,这也是一种与命运斗争之美,或者悲剧之美。有人说,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与具有坚强生命力之感的松树有同样的审美意境。 2、山石之美:雄、秀、险、奇…… “山不在高,贵有意境”。同样是山,却千姿百态。“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庐山天下秀”、“黄山天下奇”,假山也同样分这些审美特征不同,造山者须选一种审美倾向,然后刻意追求之。 艺术中的层次之美,在于掩映,在于含蓄。堆山要堆出层次感,最关键的是峰恋要有立体布局。产生前后掩映,表现出“崇山峻岭”之感。后面的被前面的遮住一部分,含蓄之美自生。假山仿真山,仿得是气质,不是做真山的模型。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真山之美,一在巍峨雄健,二在险峻挺拔。假山虽小,但其姿态气质不亚于真山之雄伟和奇险。要做到险峻之势,有一个办法是其下部宜小不宜大,宜空透不宜闭实。堆山不好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山的下部太肥太闷,缺乏险峻之感。特别是立峰、单石、更须重视险峻之美。 假山是一种艺术,其意境应当是山,而不要去做似龙、似虎之类。做成这种具象,不免俗气。 3、湖水之美:静止、含蓄……。

吴文化之苏州园林

吴文化之苏州园林 摘要: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苏州园林名胜1997年12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园林之美体现在自然、空间、人文之中,古朴精妙,既有自然闲趣,又有精雕细琢,小巧玲珑,委婉细腻,常使人留恋往返。 关键字:园林、历史、美、自然、空间、人文、吴文化、发展。 正文: 一、园林历史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汉族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二、园林之美 苏州园林甲天下,集自然美、空间美、人文美之大成。正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其之精髓无不被前人后人所瞻仰,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其间,正如一位含蓄优雅而又不乏迷人的媚的古典美女。这种建筑给生活,给环境增添了不少的的美感与情趣。同时人们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依山伴水的自然怡情,其然身心健康两者皆宜,其极致展现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博大与奥妙。 (一)自然美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从假山堆叠的巧夺天工、争奇竞秀与两岸石块的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从“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至叶老对“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的充分肯定;从对花墙廊子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所致的幽深含蓄之美至角落处补上几竿竹子和几棵芭蕉的诗意与雅致,或大笔渲染,或细笔勾勒,活脱脱一个中国式的古典美的世界,这与中国人所追求的自然灵动、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审美倾向一脉相承。通过有限的空间大大展示了花草树木、石子楼亭的自然美。 (二)空间美 苏州园林都很小,但游人却并不感觉其小,正是这种独特的空间结构处理,让游人深刻体会到其空间美。苏州园林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在咫尺之地,造就出千岩万壑,清流碧潭的山林野趣。 现在让我们分析造就其空间美的原因: 1 、空间分割:世间所有园林的面积都是有限的,而苏州园林的面积更小,想在咫尺间营造出千沟万壑、层次多变、处处有景、方方有境的如诗如画般的园林胜境就需要在造园之初将其完整规划。虽然这样的规划没有固定样式,但还是有道可循的。但在宏观地进行控制上艺术地把握大局。所以说苏州园林中的水在其功能上既起到了分割全园的作用,

对苏州园林分析与感受

对苏州园林分析与感受 摘要:中国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意境是其美学灵魂。苏州园林在自然景观的运用上,主张因地制宜、相地合宜。造园技艺包括营造建筑、掇山选石、栽植花木、通源理水、辟径铺路几个方面。园林艺术包含丰富的人文感受,同时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实体资料。其代表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苏州园林以虚拟艺术表现一个具体生活世界,其本意是封存身体、放松精神、训练感觉,我们应该将此种意境代入当下的生活之中。 关键词:苏州园林意境自然缩景园林本意 1中国园林文化 1.1中式园林特色 中国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园林文化历史悠久,形象典雅而精致,中国园林的最大特色在于其造园手法,“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与大自然交融的同时,也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修养。“园”,游息之所也;“林”,树木丛生者。“园林”二字,将山水花木、文化意境、亭台楼阁收容于一体。 中国园林,多运用借景与对景,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游赏的位置进行巧妙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 1.2中国传统文化意境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灵魂。意与境乃虚实相生,意胜的“有我之境”注重以我观物、得意忘象,这构成了园林文化的主观色彩;境胜的“无我之境”则为以物观物、畅神怡情,在营造中运用技艺发挥景物。园林中的意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造园者赋予园林景观的诗情画意、名士大雅及民俗风情。游园观景,游人触景生情,这不仅源于景致本身,更与游赏者本身的情致、修养紧密相连。 2苏州园林特色 苏州沉淀了厚重的吴文化底蕴,园林建筑在此间应运而生,形成苏州独有的人文特色。此地既有烟波浩淼的气韵,又有小桥流水的诗意;明丽如春暖花开,空灵似湖光山色。苏州的地灵化生出才俊雅士的人杰,人们在此地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缩景为手法开垦园地,辟造出其独特的古典园林景观。 2.1苏州园林中自然景观的运用 白居易的《草堂记》有言:“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其表现自然美的主旨,主张因地制宜、相地合宜,利用地势特点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 范文一 一、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是教学的重点。 二、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就是画意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三、本文以说明为主,有时也穿插使用了议论、描写等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学时应适当分析,这是教学难点。 四、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领会,认真辨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查字典等有关工具书,掌握生字的字形、读音,了解文中部分字词的意义。学习本文多样化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 [教学重点]: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理清全文的结构布局。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方法,领会描写句、议论句的作用。 [教具准备]: 苏州园林的图片、课件 [教学要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2、理清说明顺序。 3、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粗读课文,抓住本文的说明中心,划分课文段落,借助工具书弄懂生字词。 二、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在园林,那么苏州园林究竟魅力何在呢?让我们伴着清雅的古筝曲,一起来欣赏一组苏州园林的图片,感受一下苏州园林的美趣。 三、课件显示图片欣赏,请同学们说说看图片后的感受。 [感受苏州园林的美趣,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1、图片介绍了哪些园林? (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苏州四大名园) 2、说说你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初步了解梳理《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即可。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难点探究,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今天,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多媒体显示有关苏州园林的音像资料。 设计(二)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

苏州园林环境点评

中国传统建筑环境学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班级:11级农经S班姓名:韩玉杰学号:110714350 第一题: 苏州园林环境点评 苏州园林主要为宅园,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宅园“风水”,苏州园林在选址和布局上自然要寻找“风水佳穴”。 中国风水是地景崇拜的体现,讲求人和宇宙的协调,用得较多的就是阴阳八卦和五行、四灵之说,反映了中华古人对地质、地理、生态、景观、建筑等的综合观念。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地理观,被西方科学家称为“东方文化生态”。苏州园林的造园者多为中国的文化精英,因此在构筑苏州园林时,也综合运用了中华先人数千年来积累的生态经验。苏州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山环水抱的环境生态、静观自得的心理建构和文气氤氲的艺术氛围,构成了“美好的、诗一般的”梦幻境界,也成为了风水佳穴的实践标本。 依照传统风水学的观点,宅园选址以四灵模式为最佳。四灵即中国古代表示方位的四个神兽:南方为朱雀、北方为玄武、东方为青龙、西方为白虎。苏州园林的选址也以四灵之地为理想的环境,它的构成模式完全套用五行四灵方位图式,只是将四灵具体化为前池(朱雀)、后山(玄武)、左河(青龙)、右路(白虎)等环境要素和相对方位。 苏州园林当中的耦园就处于大吉之地。耦园的南(前)有河道,楼厅、重檐楼阁、藏书楼殿后,北面(后面)又枕河,西(右)有大路,东(左)为流水。耦园东面还有城郭雉堞,岗阜逶迤,草木葱茏,形成了山环水抱、山青水秀的天然地形。这种地形使生气凝聚而不散泄,是完整、安全、均衡的环境构图,构成了良好的心理空间和景观画面。 风水学上讲,住宅的大门是房子的嘴,主吸纳灵气,所以,住宅大门的朝向最为重要。苏州园林一般坐北朝南,大门朝向以八卦中的离(南)、巽(东南)、震(东)为三吉方,其中又以东南为最佳,风水中称东南门为“青龙门”。门边置屏墙,避免气冲,屏墙呈不封闭状,以保持“气畅”。苏州园林住宅的大门一般偏于东南,处于属“木”的“巽”位,“巽”为“风”卦,水木相生,“风”为人,寓意财源滚滚而入,且向阳、通风。正南属“离”卦,阳气最旺,惟“帝王”和“神”消受得起,一般人不避反伤,所以苏州园林大门很少有朝正南开的。拙政园的住宅大门偏东南,也避开了正南的方向。耦园住宅取离卦朱雀门,“当门一曲抱清川”,门临由西向东的内城河,明堂开畅,阳气最旺.门前原有八字照墙,呈不封闭状,以阻挡“煞气”,并保持“气畅”,清风徐来,风柔气聚,缭绕有情,也避免外界直视。 风水学对小环境的树种选择也甚为讲究,有“中门有槐,富贵三世,宅后有榆,百鬼不近”之说。苏州园林的遣园者电非常注重对植物树种的选择,网师园、狮子林门前庭院都植有槐树,以符“槐门”之称,古意犹存。耦园正厅天井中植有两株金梓,轿厅庭园内则有两株玉兰,狮子林大厅的前后都种了金桂玉兰,以合“金玉满堂”之意。沧浪亭草树郁然,杂花修竹之间有小路通往住宅,住宅三面环水,左右都有林木相遮蔽,前竹后水,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苏州园林中以松柏为主景的也很多,网师园的“看松读画轩”、拙政园的“听松风处”、怡园的“松籁阁”都以松为主景。 苏州园林的建筑山水掩映于草木葱茏之间,植物的色、香、姿、声等,可以组成独立的景观,也常被用作其他景观的组合材料:槐阴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这样配置都是为了符合美的规律,并达到趋吉化煞的目的。 苏州园林追求的是超功利的人生境界,推崇淡泊、平和,不求奢华。苏州园林色彩淡雅,避免强刺激的大红色和金黄色。园林中的植物常绿者多于落叶者,绿色给人平静安定之感,有利于营造恬静幽雅、空明澄净的环境。 苏州园林是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典范。不但居住环境如此,室内陈设也力求达到“不令人俗”的功效。古书、名画、古瓶、雅石等,布置在博古架上、轩窗边、几案上,这些体现着“汉柏秦松骨气,商彝夏鼎精神”的“韵物”,既富于文化底蕴,又充实、滋养着园林主人自身的精神生活和人格内涵。退思园九曲回廊用新石鼓体将“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的诗句镶嵌在九个漏窗中,将园景“诗化”。狮子林将“古琴、棋盘、函装线书、画卷”四雅塑成了四个漏窗,文气氤氲。 苏州园林创造的诗化的环境,是一种艺术养生模式,它建立在中国重人生、重道德的传统文化基础上。苏州园林的建造者追 求“外适内和”,生存空间和精神空间并重,体现了中华先人对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关注。 第二题: 学习古代建筑学与环境的心得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建筑与环境的课程,我们知道了,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无论是城楼建造的箭楼阁楼,皇城的左祖右社,坛庙祠的祭祀之礼,还是陵墓的依山之势,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代每一个朝代对于天地神灵的敬仰;无论是塔还是石窟都诉说着中国道教的兴起与发展;无论是牌楼、园林还是民居住宅无不描述了环境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中国古代建筑受风水影响最大的就是追求一个适宜的大地气场,即对人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的外环境。这个环境要山青水绣,风调雨顺。因为有山便有“骨”,有水便能“活”,山水相匹,相得益彰。所以,几乎所有风水环境均讲究山水相配,并按照一定的风水空间结构进行组合。为什幺许多风水地能成为人们修心养性、休养生息的理想场所呢?原因在于其山水组合合理,能给人一种幽雅舒适旷神怕的感觉。 风水学强调建筑应该要“面南朝阳”,中国处在北半球,一年四季阳光基本上都是从南面照射过来了。为了让居住环境更加向阳,不至于过于昏暗,人们一般将建筑朝向南边。而且在冬天,中国大部分地区盛行寒冷的偏北风,而炎热的夏季,又有从太平洋而来的季风,为了能冬暖夏凉,南面较为开阔,西、北、东三面环山以遮挡呼啸的北风,为最好的建筑格局。 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人们为了适应大自然,有更好的生存条件,风水学里对有相应的理论,比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阳宅十书》记载:“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汗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风水大师许少锋介绍,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有了明确的方位概念,《礼记.曲礼上》记载:“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风水宝地不仅要前面有开阔的明堂,后面有高大的玄武,左边有青龙,右边有低矮的白虎,也要讲究龙、砂、水、向等。在现代的城市建筑中,不仅要考虑到自然地理条件与生态系统,而且也要考虑到当地的水质,地形构造,以及水纹、植被等。风水大师许少锋介绍,只有各种因素互相协调,相生相长,才能激发生旺之气,才能缔造出风水宝地。 中国古代住宅建筑的风水观念主要是基于农业村社民居而提出来的,注重住宅与周边环境的融洽,强调物质世界和谐与精神感受舒畅的高度协调。到了后来,随着城市文明的兴起,

苏州园林教案第一课时

1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结构,学习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美—感知美—寻找美 情感与态度: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欣赏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以及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征突出这个特点的.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 明确说明顺序.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类型:讲读课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方面: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到哪些地方去游览过?(学生各抒己见)我想对喜欢旅游的同学说:有个地方千万别错过,因为人们给它“天堂”的美称,这个地方是哪里呢?——苏州园林!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来欣赏一下它的“美”吧。(板书课题、作者) (多媒体出示苏州园林图片,让学生欣赏并简要谈谈对它的第一印象。) 二、常识简介 1、简介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它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它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于一身,现存的园林约有二百处,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拙政园、沧浪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2、简介作者: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