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1
对苏州园林的评价

对苏州园林的评价
对苏州园林的评价
苏州园林,也称苏州古典园林,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一种古典园林,其历史有600多年的悠久远古。
苏州园林不仅有着绚烂多彩的景观,还有超凡脱俗的艺术美感,特别是来自“四大园林”的精华,为古典园林文化的研究和弘扬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苏州园林以精致细腻的树木和水景而闻名,其中以春、夏、秋、冬四季组成的四大园林“置身古宅,真如仙境”。
其中,夏园最胜石
渠葳蕤,秋园以如诗如画的鱼梁池为其精髓;冬园以宁静的凉亭、琳琅满目的花园林木令人印象深刻;春园则以古典精湛的雅致而著称,令人惊叹不已,苏州园林的四季景色关联性强,充分展示了古代传统园林地貌的精髓。
苏州园林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是,它的建筑是一种完美的融合,它既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特点,又体现了当代建筑艺术的特色,使得苏州园林的建筑更加精致典雅,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苏州园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不仅代表了古代的园林文化,也包含了一定的理念和主旨,至今仍有着沉淀、涵养的价值。
总之,苏州园林是一个集自然美感、古典文化和艺术美学于一体的独特园林,其古典雅致的景观和古朴洒脱的艺术美学令人叹为观止,值得一游。
- 1 -。
1.浅析苏州园林的文化意境

浅析苏州园林的文化意境人们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它也几乎成为中国私家园林的典范。
现今,苏州园林几乎全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①,从而更多地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
苏州园林的精致优雅,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和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作为私家庭园的苏州园林,具备动态、含蓄的美感,这也使其更别具深厚的美学价值。
一、苏州园林的思想文化内涵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小巧精美、构思新奇而著称于世,精致优雅的苏州园林,有着其自为体系的独特文化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苏州园林文化形成的原因,实质上有一种特有的因素夹杂其中:即封建社会文人失意退隐、消极避世、独善其身的阴影,以此形成一种园林退隐文化。
现存于世的苏州古典园林,大多建于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其主人多为贬谪、隐退的官吏或崇尚风雅、无心爵禄的吴中名士。
“退隐”成为苏州园林的基本文化内涵。
园林主人,大多在仕途上有过执着的追求,在经历仕途凶险之后,逐渐泯灭原有的建功立业的理想,萌生了退隐之心。
以此在其心灵深处确立起以自然、恬静、淡泊、随遇而安为特征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情趣;以求得内心的平衡,打发人生时光。
对此,举一例加以说明。
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最早的为北宋诗人苏舜钦的“沧浪亭”。
苏舜钦在朝为官时,被当朝权势所排挤,闲居苏州,购地建园,读书会友。
我们可以从园名看出园林主人的退隐之心。
苏舜钦建沧浪亭,名取自《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随世沉浮。
”我们还可以从园林的选址及其门楣设置上察觉出园林主人的退隐之心。
苏州园林的选址大多处在不显眼之处,园内景观隽美,但门庭却十分简陋,这更显现出园林主人想彻底摆脱官位显赫的阴影,以“平常心”的处世之举。
因而形成特有的园林退隐文化氛围,表达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隐逸心态。
透过园林的门庭折射出主人推崇淡泊、平和、不求奢华,游目山水,醉心风月为目的的情怀。
园林主人的这种隐退文化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思想基础,以及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功利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关系。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自然天成之美,也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风景与人文建筑巧妙融合,从总体效果上看,园林建筑依存于自然景观,而不是像西方古典园林建筑处于支配园林整体景观的地位。
第一,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
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
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第二,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中国的四大名园颐和园、拙政园、留园、避暑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
第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表现在园
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
苏州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体现在何处

苏州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体现在何处提起苏州园林,人们往往会沉醉于那如画的景致、精巧的布局以及独特的建筑风格。
苏州园林建筑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其审美价值不仅体现在外在的形式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苏州园林建筑在造型上独具特色。
亭台楼阁、轩榭廊舫,每一种建筑类型都有着独特的形态和功能。
亭,常常建于园林中的高处或水边,造型多样,有三角亭、四角亭、六角亭等,飞檐翘角,轻盈灵动,宛如展翅欲飞的鸟儿。
台,多建于高地之上,视野开阔,可供人登高远眺,欣赏园林全景。
楼,高大宏伟,一般为两层或多层,窗户通透,能够俯瞰园内美景。
阁,通常较为小巧精致,造型优美,富有诗意。
轩,形似车篷,空间开敞,通风良好。
榭,依水而建,与水景相互映衬,显得格外优雅。
廊,曲折迂回,连接着园林中的各个景点,既能遮阳避雨,又能引导游人的视线。
舫,船形建筑,仿佛漂浮在水面上,给人以灵动之感。
这些建筑的造型不仅美观,而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它们的线条简洁流畅,比例协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理念。
比如,飞檐的设计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观性,还具有排水的功能;门窗的图案精美,雕刻细腻,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在色彩方面,苏州园林建筑以淡雅为主。
白墙、黑瓦、栗色的门窗和栏杆,构成了一种朴素而宁静的色调。
这种色彩搭配与江南水乡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清新、素雅的感觉。
白色的墙壁如同宣纸,为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假山池塘提供了天然的背景,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
黑色的瓦顶则显得稳重而深沉,与白色的墙壁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
栗色的门窗和栏杆则起到了点缀的作用,使整个色彩组合更加和谐。
苏州园林建筑的布局也极具审美价值。
园林往往以水池为中心,建筑环绕水池而建,形成一种向心式的布局。
这种布局方式既突出了水的重要性,又使建筑与水景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
建筑之间的疏密有致,错落有序,通过曲径通幽的小路和回廊相连,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苏州园林美学分析

苏州园林美学分析苏州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天下园林之盛”,是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主要分为私家园林和公共园林两类,其中私家园林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布局最精致,被誉为“园中园”。
而拙政园则是苏州现存面积最大的古典园林,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和典型。
该园建于明代,由失意归隐的王姓官员建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期间多易其主,1860年-1863年曾属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上世纪50年代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
拙政园有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花园,中花园是拙政园主景区,全园精华所在;园南建有中国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以自然为主,取材于自然,注重营造自然的氛围和景观。
园林中常见的建筑物包括亭、楼、台、阁、廊、桥等,这些建筑物通常都是精致的木结构,装饰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画,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理念。
其布局非常精细,通常采用错落有致的手法,使游客在园林中感受到不同的景致和气息。
这些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包括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山石奇峰、花草茂盛等,每个景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
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
苏州园林的建造和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
如今,苏州园林已成为中国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苏州园林的美学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 自然美: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中尽可能地保留了自然的美学特征,如山石、林木、水流等,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野趣的氛围。
2. 空间美:苏州园林在空间布局上非常精妙,通过借景、对景、隔景等手法,创造出层次丰富、变幻莫测的空间感。
3. 艺术美:苏州园林中的建筑、雕刻、绘画等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
4. 人文美:苏州园林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同时也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社会信息,具有极强的人文价值。
苏州的古典园林资料

苏州的古典园林资料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工艺和卓越的美学价值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关于苏州古典园林的一些资料:1. 园林历史:苏州古典园林始于宋代,成熟于明清时期。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苏州形成了园林密集、品种繁多、格调高雅的独特风格。
2. 园林特点:苏州古典园林以小巧精致、精心构思的设计而著称。
其设计理念注重自然景观的还原和艺术构图的完美结合,常运用水池、假山、廊桥、亭台等元素,创造出山水园林的意境。
3. 主要园林:苏州共有九大经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师园、狮子林、环秀山庄、扬帆起舞——太湖新天地、苏州博物馆——南门遗址、金鸡湖度假村。
4. 园林价值:苏州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被誉为"人间仙境"和"东方花园",对于研究中国园林艺术、风水学、古代建筑和园林技艺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5. 典型建筑: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精美绝伦,如拙政园中的特坐亭、留园中的照墙亭、沧浪亭中的风荷亭等,它们的设计和工艺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6. 文化影响:苏州古典园林对于东亚园林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日本的京都庭园和韩国的汉阳园就直接受到了苏州古典园林的启发和影响。
7. 参观信息:苏州的古典园林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游客在参观园林时需要购买门票,同时需要遵守相关的参观规定,以保护园林的环境和文化遗产。
以上是关于苏州古典园林的一些资料。
苏州的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外游客探访的重要景点之一。
苏州古典园林对现代城市景观营建的美学启示

苏州古典园林对现代城市景观营建的美学启示苏州古典园林源自千多年前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演绎出古典风格的美丽景观,伴随着活动的水面和精美的景观植物,给人一种宁静、平静、宁静、清新的感受,具有完整的建筑结构,建筑、装饰和空间形式,尤其是满足人们视觉艺术需求的景观植物,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这种独特而美丽的园林设计,不仅可以为现代城市景观建设提供美学启示,而且还可以为现代城市注入古代的空间品质,使人们在工作、生活和游玩中得到更多的审美享受。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与装饰部分,它凭借独特的建筑风格,在精细的设计上展现出古典的美,令人印象深刻。
它以几何图形结构,精雕细琢的精美雕塑,别致的石雕,令人叹为观止;它利用原木、新木结构,以自然为主题,以精雕古木、枯枝草木、石材建筑,令人着迷。
它运用各种装饰性的景观植物,搭配中式的装饰图案、蜂窝状的花坛结构,以多样的植物图案,营造出精美绝伦的景观,生机勃勃,极富空间表现力。
现代城市景观建设借鉴苏州古典园林建设,可以营造出更加精致、统一、和谐的景观,可以融入多样的景观元素,如筑物、植物、水面、灯光等等,使其面貌更加多样化,可以跨越时空,以古为新,从而提升城市的美观度,满足现代人追求美学审美的需求。
例如,现代城市景观建设可以借鉴苏州古典园林的槽榫结构,灵活周转,利用有节度的水流,营造出和谐、释放、稳定、有序的景观氛围。
现代城市景观建设可以借鉴苏州古典园林的元素,尤其是花园池塘,丰富多彩的植物、鱼儿、莲蓬,营造出绿色的自然景观,令人心旷神怡。
此外,虽然古人的建筑作品已经远离我们,但古典园林的景观营造也可以用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如院落式的设计,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以及环境的需要,同样可以给周边带来美学享受,达到美观、实用及景观综合效果。
总而言之,苏州古典园林对现代城市景观营建具有重要的美学启示,它既保留了古典园林的经典,又注入了现代空间美学,以其独特的设计,营造出安静、宁静、舒适的环境,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实现“和、美、宜”的综合效果。
苏州园林之美

苏州园林之美在中国的江南地区,苏州以其独特的园林文化而闻名,拥有众多迷人的园林景观。
这些园林以其精湛的设计和独特的美学价值,吸引着无数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本文将为您介绍苏州园林的美丽与魅力。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文化的瑰宝,被誉为“园林之都”。
这些园林大多建于明清时期,以私人家园的形式存在。
它们以小巧精致、布局合理、充满诗意而著称。
首先,苏州园林的美丽在于其精巧的设计。
园林中的建筑、湖泊、假山、廊桥、抱厦等元素相互结合,形成了一个和谐而富有层次感的景观。
园林设计师们以自然为蓝本,运用独特的手法,将人工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整个园林成为一幅艺术品。
例如,拙政园以其回廊、池塘和假山的错落有致的布局而闻名,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迷人的山水画中。
其次,苏州园林的美丽在于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这些园林以古典园林艺术为基础,注重表达主人的文化修养和品味。
园林中的建筑、雕塑、花草树木等元素都经过精心的选择和摆放,追求一种平衡与和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例如,留园中的假山采用“假山造景”的手法,通过巧妙地堆砌石块和树木,创造出一种山水的效果,给人一种恬静宜人的感觉。
同时,苏州园林的美丽还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这些园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多以文人墨客的意境和诗词歌赋为题材,表达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和追求。
每一个建筑、每一片花草都透露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令人流连忘返。
例如,拙政园中的蟾蜍石、柳雄鸡等石雕,寓意着富贵、吉祥和丰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总之,苏州园林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精致的园林设计师们的智慧结晶,凝聚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
它们以其精湛的设计、独特的美学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
每年都有大量的人们慕名而来,不仅欣赏园林美景,还一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苏州园林的美丽展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为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摘要】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颇享盛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苏州园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关键词】苏州园林;美学价值;艺术;文化;自然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中国古典园林式一颗闪耀着东方神韵的明珠,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世界园林艺术中颇享盛名,并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中国园林艺术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美学思想,具有很高的游览和观赏价值,吸引着广大的中外旅游者。
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史上一朵璀璨而折射中国文化古韵的奇葩,拥有其独特的美学应用价值。
将人们对自然、人文等感官印象所提炼的美学特征赋予到园林中去,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家们可谓是穷尽心力,动用一切可能的造园要素来迎合表达的需要,创造出闻名遐迩而又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私家园林。
一、苏州园林概述苏州是江南园林群芳荟萃之名城,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
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 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韵。
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富饶美丽,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
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苏州以园林见长让人感叹园艺的巧夺天工.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2000年增补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退思园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
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苏州园林的美学特征(一)贴近自然,融入自然强调自然风貌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突出特点,因而造园就尽可能地避免人工的痕迹,通过精心的设计达到自然而然的美感效果,即“师法自然”。
中国古人认为自然山水是美得典型,而中国古典园林则极力达到凭山临水,山因水活,水得山势的效果,力求以山青绿水构成园林的基调。
其中的假山,也讲究“做假为真,以假乱真”,以小山之形,传大山之神,在很小的面积内,展现出层峦叠嶂、峰峦起伏的气势,从而增添古典园林的自然之美、园林中要求再现山水的自然美,是我国的一大特色。
所以,我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山水园”,可见山水是我国造园不可缺少的要素。
1.山之美(假山叠石)我国园林叠石艺术石非常讲究审美,其美学思想也很丰富:(1)做假为真我国古代造园艺术家造假山叠石讲究“做假为真,以假乱真”,“自然之理,自然之趣”,注重模拟自然中真山之美,要有山林野趣之感。
明代造园艺术家计成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审美标准。
造假山药达到“巧于因借,混假于真”的高超技术。
看一座假山美不美,首先看它是否有真山的形象。
真山的形象主要表现在原始味和野味,没有人工雕凿的痕迹。
例如,环秀山庄就是以假山取胜的园林。
山庄的假山形象逼真,结构严密,主峰次峰十分分明,加上湖石纹理体势,给人以山脉奔注,如同真山的感觉。
确实达到了“做假为真,以假乱真”的地步。
耦园的东园,西北置石假山,东南为水池。
北端主厅城曲草堂,为一重檐楼屋,下有主厅三间,上为重楼复道,与住宅毗连,为苏州园林的罕例。
堂前的黄石假山堆叠手艺高超。
(2)瘦、透、漏、皱瘦者,指山石体态苗条,有迎风玉立之势:透者,指石的纹理贯通,所谓“纹理纵横,笼络起稳”;漏者,是指石上有大孔小孔,涡洞相套,上下贯穿,四面玲珑;皱者,指石的表面有凸凹之褶皱,山石有皱方能显出苍老,方有真山之气。
(3)丑石头以丑为美,并不是偶然,丑石“雄”是石本身具有的“势”,是其本身在静态中具有的动势;秀,则是石玲珑剔透。
以太湖石为例,苏州大部分的假山均以太湖石掇山,太湖石原产于太湖湖水中,形态多姿,由于风浪的冲击,使其石面凹凸不平,而且还有太湖石的独特特征“弹子窝”。
唐代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写道“石有聚族,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石此焉,今工之所嗜者甲也。
”他喜欢太湖石的原因就是因为太湖石姿态万千,“三山五岳,百洞千壑,”尽在其中。
太湖石因为姿态万千,成为了叠峰石的主要材料。
太湖石著名的峰石有,苏州十中(原苏州制造府)内的瑞云峰,苏州留园内的冠云峰等。
或漏透生奇,或姿态万千。
2.水之美水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山,山水相应成趣。
有了水,就可以造成供游人观赏的许多景面。
单纯造山叠石而忽略水的因素,就会造成枯山,缺乏自然的活力,二单独布水而忽略山的因素,也会变成死水,只有山水相依方显生色。
园林中的山与水可以形成高低对比,形成一种比例,这样才能显出山势的壮观,水色的秀丽,如没有这种对比关系,山显得孤独,水也显得平淡。
“多方胜境,咫尺山林”,苏州园林自然观强调的是对自然山水的艺术再现,从而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营造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自然山水家园。
于是,园主借地理优势,集太湖奇石,筑玲珑山体,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信奉下叠山理水,在物质世界的山水格局下营造精神世界中的仁知证明,使得园林可行可望、可居可游。
无论是“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网师园或是“一峰则太华千寻”的环秀山庄,静态的坐石品泉代替了动态的游山玩水,缩微的山水想象已经成为园林营造的典型程序,园主在狭小的空间里缩龙成寸的模仿自然山水,“道法自然”成为了以假乱真的第一定律。
(二)苏州园林具有综合美1.园林中的建筑美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风景与人文建筑的巧妙融合,是主要由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
为了最大限度的接近自然,古典园林就要讲究建筑形态的丰富多样。
园林建筑依存于自然景观,造园艺术家把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成为大自然的缩影。
园内花草树木、奇峰怪石各有其法,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使游人“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美。
”而苏州园林的基本布局方式是:以厅堂作为全园的活动中心,面对厅堂设置山池、花木等对景,厅堂周围和山池之间缀以亭榭楼阁,或环以庭院和其他小景区,并用蹊径和回廊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可居、可观、可游比例有序的和谐整体。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2.园林中的意境美苏州园林作为我国私家园林的典范,表现出浓厚的美学价值,其最重要的美学特征便是意境美。
中国的私家园林大多讲究在有限的空间内布景铺陈,从中体现精巧的构思,雅致的情趣;从而在内敛含蓄之中引出无尽的情思与遐想,展现出一份闲情雅致。
苏州园林是多种艺术的结合体。
作为私家园林,虽然它占地不大,却拥有着高超的造园技术和艺术修养。
园林景区的划分主次分明,曲折开朗的配合,使得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构成了富于变化的风景,以此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和丰富景致。
(1)匾额对联苏州园林中的匾额对联深刻地展现出园林的意境美。
不言而喻,匾额对联是园主表达其造园主旨、咏怀抒情的最佳载体。
由于造园主大多为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雅士,其匾额对联多出自古代的典籍、文人诗句。
因此其特点便是雅致精妙,回味悠长,寓意深刻。
虽然园林中的匾额对联只有数个字,但其中却负载着广博而深邃的文化信息,对景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拙政园的“雪香蔚亭”中有一副对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静。
”这两句诗与亭子四周的枫、柳、松、竹交相掩映;纯朴形象的两句诗巧妙地使“雪香蔚亭”赋予山野之趣,勾画出一幅幽静的山林画境。
再如沧浪亭内的一处观鱼处,题名“濠上观”,采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典故而命名。
一处简单的水亭命以“濠上观”,不尽使游人思索当年庄子与惠子争论千古的哲学思辨,从而对世界的体悟与思考,使得对景色的审美内涵大大丰富,也营造出深远悠长的意境美。
苏州园林中通过匾额对联渲染意境的例子比比皆是。
匾额对联本身就有着美的意境,再与园林景观相融合,将游人的思路引向更广阔的空间。
这便使得园林建筑有了生气,使人们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中看到了无限丰富的内涵,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享受。
(2)园林的构景手法苏州园林还通过空间构景上的收敛、对比、藏露、借景与对景,虚实对比,催人触景生情,创造出美的意境。
陆游诗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庄”表明了审美是一个曲折推渐的过程。
艺术作品只有富于变化,才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苏州园林的建筑正是通过以模拟和亲近自然山水为审美取向,在布局空间上有畅通,有阻隔,迂回曲折;使其布局构景有着诗歌与音乐般的韵律感与节奏感,从而引发游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在造园的方法上,苏州园林大多采用欲露先藏的形式。
以拙政园为例,刚跨入拙政园大门,便是“曲径通幽”的翠峰,这块假山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使人产生更急切的观赏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