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第1章:综论(1)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与保护的科学。

是为解决土地资源问题,进过国内外土地科学的共同努力,从其他相关学科中的一部分逐步组合、融合,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

研究目的: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的途径。

研究内容:①土地资源组成要素及其不同组合对土地利用的作用②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及其分类③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资源评价④土地资源生产力及其人地关系分析、区域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等。

土地资源的6大属性:自然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籍属性。

第二章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1、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光、温、水、风光照资源:太阳辐射及其光照指标(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热量资源:降水资源:风力资源:2、地形地貌的影响因素:高度、地形起伏、坡度、坡形、坡向3、土壤的自净功能:由于土壤具有同化和代谢环境进入人体物质的能力。

因此其具有自净功能。

当污染物进入土体后,通过稀释和扩散降低其浓度,减少其毒性;或者被转化成不溶性化合物而沉淀;或被胶体较牢固吸附,从而暂退出生物小循环,脱离食物链;或通过生物和化学降解作用,转变成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或经挥发和淋溶,从土体迁移至大气和水体,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理解为土壤的净化过程,但是土壤的净化能力主要是指生物学和化学的降解作用。

土壤的自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第三章土壤资源的经济社会构成要素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一)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①改变下垫面的性质,影响热平衡和气候②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和热量③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三)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四)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五)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土地制度有四个基本功能:①保障功能。

土地资源学-福建农林大学

土地资源学-福建农林大学
用、开发、整治、退化、保护、监测。
(三)研究特点 1. 综合性和多学科性; 2. 关联性与复杂性; 3. 现实性和预测性; 4. 区域性和全局性。
(四)研究方法 1. 综合性技术方法; 2. 专门化技术 (1)调查法; (2)分类法; 数学分析技术; (2)遥感(RS)技术; (3)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
第二节 土地的属性 一、 土地的资源属性
(一) 整体性 (二) 生产性 (三) 面积的有限性 (四) 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 (五) 时间变化性 (六) 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
二、土地的资产属性
(一) 供给的稀缺性 (二) 位置的固定性 (三) 个体的异质性 (四) 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 (五) 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 (六) 流通的特殊性
地籍: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 属、用途(地类)、等级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第三节 土地资源学概述 一、土地资源学研究的内容、特点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
认识土地资源属性和存在问题、实现 合理规划、配置和利用土地资源。
(二)主要研究内容 1.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及对土地资源利用的
影响; 2. 土地资源数量、性质、分布、调查; 3. 土地资源分类; 4. 土地资源质量性质评价; 5. 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潜力分析、可持续利
(4)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
福建农林大学卫星影像(2004年8月)
福建农林大学卫星影像(2007年10月)
福建农林大学卫星影像(2009年1月)
三、土地的生态属性
(一) 支撑功能 (二) 养育功能 (三) 净化功能
四、土地的工程属性
地基承载力、地下水、地形、水文等要素。
五、土地的社会属性
人 — 地 关 系 、 人 — 人 关 系 ——— 土 地 制 度 (土地所有制—使用制—管理制)

土地资源学 全套课件

土地资源学  全套课件
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较多,目前主要 有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划分、土地资源的 生产潜力划分、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划分等。
❖ 2.2.2 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特点
❖ 1.概念

所谓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是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根
据其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行同级
土地资源的类型分类(或归并)和土地资源类型分级。其结果,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土地研究从定性为主发展到 半定量和定量;遥感技术的应用更为深入广泛;信息系统 的理论与方法开始应用于土地研究;土地科学研究的内容 更为广泛和趋于系统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LUCC)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LUCC 研究成为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我国在LUCC方面也开展了 大量的研究工作。
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 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 我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km2 ,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 仅为0.74hm2,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 全国约有46.4%为山地,20%为丘陵,两者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 的2/3。
❖ 土地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 我国东南部土地资源条件较好,耕地和内陆水域在这一地区分 布集中,而西北部则相对较差;我国一半以上的林地集中分布 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86%以上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半干 旱地区。
我国的土地分级系统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 基本沿用前苏联景观学派的做法。20世纪70年代 后期起,我国的大、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制图中的 土地分级逐渐趋向于采用前苏联景观学派和英澳
❖2.1.3 土地分类系统
❖ 1.土地分类的涵义
❖ 在同一级土地中划分出不同的土地单位就称为 土地分类。

2023年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2023年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地旳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旳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旳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步还包括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运用旳成果。

因此,它又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

详细包括下列几方面旳含义: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互相作用、互相制约构成旳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种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旳复合界面。

3)土地旳性质和功能(如土地合适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旳综合作用旳成果。

土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多种要素以不一样形式,从不一样旳侧面,按不一样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影响着土地旳综合特性。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旳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目前对土地旳多种运用和改造旳成果,如农地、道路、居民点等等。

土地与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原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在永恒变化中旳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旳混合物。

从互相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旳一种构成要素,即土地包括土壤。

不过应当注意旳是,当土壤一旦被运用,即作为基本旳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步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构成土地旳诸要素,这就是人们一般所说旳因地制宜运用土壤,这个时候旳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旳形式发生作用。

从本质特性上看,土壤旳本质特性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旳能力;而土地旳本质特性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旳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旳生产能力。

土地与国土:国土系归某一种国家管辖旳地球上旳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旳区域,广义包括一国旳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旳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旳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旳概念。

2、土地资源旳概念“所谓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间、地点旳条件下可以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目前和未来福利旳自然环境原因和条件”。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
NKS
谢谢
土地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1
土地资源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地理学、 土壤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形成、分 布、数量、质量、评价、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 面。
3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室内实验、 遥感监测、数学模拟等多种方法。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地、牧业用地、城市和工业用地等类型。
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地域性
土地资源的分布受到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分 布特点不同。
集中性
土地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集中 性,某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优越 和资源丰富,成为土地资源密集 区。
动态性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 环境的变迁,土地资源的分布也 在不断变化。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 这些挑战对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采取更加 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土地利用。
对策
为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包括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推广节约 集约用地、促进科技创新、完善法律法规等。这些对策旨在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03
土地资源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土地资源的形成是自然和人文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土地资
源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逐渐
形成。
土地资源的演变过程
土地资源的演变受到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
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运动等,人文因素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这些因素都会导 致土地资源的变化。

土地资源学(王秋兵)

土地资源学(王秋兵)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 绪论
1.土地: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2.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属性:分为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属属性
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工作成果:县、乡(镇)、村各类土地面积的统计表;县、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说明书;县、乡(镇)土地边界结合图表。
8.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程序:
A、准备工作——编写调查任务书、组织调查专业队、培训和试点、收集有关资料、准备仪器与工具
4.土地资源的价值:土地资源的天然价值——土地资源本身所具有,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价值;土地资源上附加的人工价值——即劳动价值;土地资源的稀缺价值——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与土地资源天然价值和劳动价值相联系却相对独立的另一类价值。
5.土地资源的价格:影响土地资源价格的因素——一般因素(行政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因素、国际因素、经济因素)、区域因素(土地资源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个别因素(地块本身的条件和特征)。
? 原则:
? 选择土地分异特性的原则:①分异特性必须是对土地分类目的有重要作用的性状 ②分异特性应具有尽可能多的斜边特性 ③分异特性必须是土地对象本身的性状 ④分异特性必须是易于观测或获取的土地属性
? 应用土地分异特性进行土地分类应遵循的原则:①分异特性必须分类一个群体的所有个体 ②不同大区域的同一等级土地分类需要不同的分异特性 ③土地群体中同一分类等级的所有类别应使用相同的分异特性划分 ④分异特性逐级积累的原则 ⑤分异特性的重要性应与概括水平相当 ⑥分异特性的间隔应保证类别的均一性 ⑦分异特性的定量化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土地资源学绪论ppt课件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土地资源学绪论ppt课件
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 土建地立资起源全可国持统续一利的用集评成价GI指S与标R体S的系土地管理与 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国土资源数据库和监测预 土报地模资型源。资产化研究 土地利用规模研究 新技术 新方法
第二节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土地资源(自然经济综合体)
调查与评价
类型与特征 数量与质量
开发与利用
类利用的土地 2.与土地的关系
土地
土地资源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图
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1.土地的资源特性 2.土地的资产特性
1.土地的资源特性
(1)生产性:生物生产能力 自然生产力,劳动生产力(经济生产力); 现实生产力,潜在生产力(土地潜力) (2)区域型 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导致 (3)动态性 土地的时间变化:季相变化——动植物的生
第三节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类 型
依据







与 评 价
土 资 调 查
定量化依据
区 域 土 地
土土

地地

人生

口 产 定量化依据 发
承潜

载力

力与



土地可持续 利用的保证

的 保




基础理论研究
土地、土地资源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
二、研究方法
1.系统分析法 综合评价法; 视土地为一系统,利用系统论观点。 2.景观生态分析法 综合的生态系统研究方法,综合分析 3.现代技术应用方法 3S 4.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利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土地资源管理资料-土地资源学整合板

土地资源管理资料-土地资源学整合板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1.土地、土壤、国土、景观、环境内涵辨析;2.土地的属性有哪些,并分别举例说明;3.土地最重要的属性、土地资源最本质的特性;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要素构成1.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有哪些?分别用哪些指标描述;2.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有哪些?分别用哪些指标描述。

第三章:类型1.土地类型、土地分级、土地分类、土地类型结构的概念;2.土地分级与分类的关系;3.土地类型结构定量描述指标有哪些?分别说明土地类型结构什么特征?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一级类和二级类的名称和编码。

第四章:调查1.土地调查的内容;2.土地调查的一般程序;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外业工作的内容和步骤;4.调查路线确定的原则:5.外业调绘工作的一般程序;6.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的内容;7.今年7月20日在对铜山区汉王镇(H88099)土地利用现状外业调查时(1:10000底图),发现南旺村有一块图斑号为35的旱地发生了二起变化,一是架设蔬菜大棚一处(30m*50m),二是建房屋一间(4m*5m)。

请按规定在调查表中填写。

第五章 土地评价 1.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类型 2.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生产潜力的概念3.土宜、比配的内涵4.土地资源评价的程序和各步骤主要工作?5.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6.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7.土宜评价的步骤和内容? 8.土地生产潜力的评价思路和方法。

9.土地经济评价的步骤 10.土地利用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毛利分析、现金流贴现分析) 11.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概念和区别 1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步骤13.了解土地资源核算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 人口承载力1.AEZ 研究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思路和步骤2.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内涵3.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承载力按行政区统计4.介绍一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计算方法的思路和步骤第七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1.土地利用内涵;2.土地利用系统及系统分析方法;3.土地持续利用概念、内涵、原则;4.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思路?5.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中要注意的突出问题是?长度:米面积:亩No:93001变更前变更后马甸村42集体/21.0马甸村42—1集体/17.01421 4.01420.21416.2630.8630.8马甸村42—2集体21 4.0变更后图斑号地类代码量算面积平差后面积42—221 4.0备注填表人:李平调查人:李平审核人:王良长度:米面积:亩No:93002变更前变更后马甸村21集体148.4马甸村21—1集体52 2.01452 2.0马甸村21—2集体14 4.21453 2.2县福利厂21—3国有53 2.2变更后图斑号地类代码量算面积平差后面积21—152 2.0 2.021—214 4.2 4.221—353 2.2 2.2备注填表人:李平调查人:李平审核人:王良面积调查日期:1993年11月3日权属单位名称图斑号 权属性质地类代码面积权属单位名称图斑号 权属性质地类代码面积量算量算方法或计算公式网格法(同上)(同上)图斑21--1:县局(93)某某号文件批准农民个人建房占用2.0亩图斑21--3:县府(93)某某号文件批准征用2.3亩,用于建县变更前图斑变更后图斑地类变更部分地类代码调查日期:1993年11月2日附表一 土地变更调查登记表土地座落:徐家堡乡(镇)马甸村所在图幅号:J--50--139--(34)地类代码面积量算量算方法或计算公式A=长*宽马甸村于1993年3月1日将一块旱地改种果树;报乡批准面积附表一 土地变更调查登记表土地座落:徐家堡乡(镇)马甸村所在图幅号:J--50--139--(34)变更前图斑变更后图斑地类变更部分第八章土地保护1.土地退化与土地保护的内涵;2.如何正确理解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3.土地保护的前沿课题1、土地:地表的一个区域,其特点包括该区域垂直向上或向下的生物圈的全部合理稳定或可预测的周期性属性,包括大气、土壤和下伏地质、生物圈、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结果,考虑这些属性和结果的原则是,它们对于人类对土地目前和未来利用施加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