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康复促进作用研究
康复护理及心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康复护理及心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此次目的是对康复护理和心理干预联合起运用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进行探究。
采取的方法则是选择某医院所收治的4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和运用康复与心理干预联合的试验组,每组人员有20例,针对这两组干预之前和干预之后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同时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针对患者干预之前和之后的负面情绪。
最终显示的结果则是干预之后的试验组NIHSS评分要比研究组的,其BI评分要比研究组高(P<0.05)。
同时干预之前和干预之后的试验组SAS、SDS评分都要比研究组低(P<0.05)。
最终所获得的结论则是:对脑梗死患者运用康复以及心理护理干预联合方案,能够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改善,更有助于将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提高,对推动其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值得大量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护理;心理干预;负性情绪;运用1基本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选择某医院所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以及试验组,其中研究组的男性有10例,女性有10例,年龄分别在59~78岁;这些人员的发病一直到入院时间1~31h;梗死位置包含:前循环12例,后循环8例。
试验组的男性有8例,女性有12例,年龄在59~79岁,从这些人员发病一直到入院时间有2~30h;梗死位置包含新循环和后循环各10例。
针对这两组之间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研究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对患者的体征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对其进行饮食方面的引导,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有效改善,满足其机体营养要求,合理对患者体位进行摆放,定期更换体位,引导并且帮助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同时在患者病情得到改善之后一起开展正确的站立以及蹲起等日常训练项目。
试验组则运用的是联合康复护理与心理干预的方案。
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老年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老年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8-10-16T13:16:41.1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0期作者:李丽娜徐珊珊[导读]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老年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266700【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老年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
方法:80例本院于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按照住院单双号分为常规组(常规性护理干预40例)和心理组(心理护理干预40例)。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和不良情绪进行观察。
结果:经护理,心理组神经功能和不良情绪均比护理前及护理后常规组优异(P<0.05)。
结论:对于促进来年脑梗塞患者康复效果,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的患者神经功能和不良情绪。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老年脑梗塞;康复;效果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omoting rehabilit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Li Lina Xu ShanshanPingdu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266700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Eight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6 to February 2018 were divided into the regular group(40 cases of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the psychological group(40 case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adverse emo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After nursing,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adverse emotions in the psychological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pre-and post-treatment groups(P<0.05). Conclusion:For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coming year,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adverse emotions of patients. Key words: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senile cerebral infarction;rehabilitation;effect脑梗塞作为神经科中时常可见的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血血液供血受到限制,致使大脑出现缺氧、缺血等情况,进而造成患者大脑组织坏死后果[1]。
心理干预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

心理干预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经临床合理心理干预护理的效果。
方法:采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入院的确诊脑梗死患者65例,分为对照组33例,干预组32例。
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干预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17.05%。
同时Hcy平均数值干预组为正常,可有效防止引发再次栓塞,而对照组仍明显高于正常水平。
结论:经临床研究可见脑梗死患者通过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标签:心理干预;护理;脑梗死;康复脑梗死由于血栓形成导致动脉管腔增厚,狭窄甚至闭塞,使该动脉供血区血流逐渐变少直至中断引起局部脑组织软化坏死[1]。
其血栓型脑梗死在临床中多见,患者常见突然起病,自行活动或静止状态下突然晕厥,醒后可出现偏瘫、偏身麻木、口眼向一侧歪斜、口齿不清等临床表现,如不及时抢救,导致脑缺血时间过长,容易引发死亡,因此在临床中受到广泛关注,由于该病老年患者多发,应当加强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而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一系列临床护理干预,尤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其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特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8月-2012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入院的确诊脑梗死患者65例,年龄54~75岁,平均(61.6±3.4)岁,其中男43例,女22例,病程2~10 d收治入院。
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其中干预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54~75岁,平均(63.2±1.4)岁。
对照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54~75岁,平均(60.1±1.8)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对65例患者进行MRI平扫,均出现双侧基病节和半卵圆中心出现多发性腔隙病灶。
同时进行心电图和心彩超检查,确认患者无房颤、瓣膜和左心房血栓等病变,但颈部动脉呈现程度不同的粥样硬化。
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观察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
合并感染[5,6],患者通常还伴有出血[7],其中 DIC是该疾病引发 的一种合并症,致死率极高[8,9]。DIC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 严重出血综合征,患者以凝血功能亢进为临床症状,加上微血管 内血小板聚 集,纤 维 蛋 白 沉 积 [10]。 患 者 的 血 小 板 计 数 显 著 下 降,凝血功能障碍,可引发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所以,及时的 救治和全方位护理,是降低并发症、减少患者死亡的重要途径。
[7] 顾颖.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并 发颅内静脉窦 血 栓 的 护 理 [J].中 国 妇 幼 健 康 研 究,2016, 23(s2):213-214.
[8] 刘继秀,刘亚婷,陈莉,等.护患微信群在儿童急性白血病 延续护 理 中 的 应 用 [J].蚌 埠 医 学 院 学 报,2016,41(10): 1377-1379.
当代护士 2019年 3月第 26卷第 7期(上旬)
பைடு நூலகம்
·5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5年 5月~2016年 5月期间接收 的 6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 第四届全国 脑 血 管 会 议 制 定 的 脑 梗 死 诊 断 标 准,均 经 CT或 MRI确诊,均为首次发病;②均为急性期后期康复患者;③患者 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患 者;②合并其他严重疾病;③合并精神疾病患者。本研究经医院 伦理委员会批准。将入选者根据是否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为对 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4例。观察组中,女 15例,男 19例;年 龄 57~76(61.8±2.5)岁;伴高血脂症 11例,伴 2型糖尿病 5例, 伴高血压病 18例;梗死灶为单发者 15例,多发者 19例;病灶部 位有:基底节区 18例,外囊梗死 5例,额叶梗死 5例,顶叶梗死 3 例,丘脑梗死 1例,颞叶梗死 2例。对照组中,女 14例,男 20 例;年龄 56~75(61.9±2.1)岁;伴高血脂症 11例,伴 2型糖尿病 4例,伴高血压病 19例;梗死灶为单发者 16例,多发者 18例;病 灶部位有:基底节区 19例,外囊梗死 6例,额叶梗死 4例,顶叶 梗死 3例,丘脑梗死 1例,颞叶梗死 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 别等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功能 训练等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 1.2.2.1 认知疗法 一些患者之所以出现不良心理情绪,多是 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疾病预后充满担忧。护理人员 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康复方法 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等。患者多认为一旦偏瘫就无法康复从此需 要长期卧床,由此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护士应向其讲解偏瘫是可 以逐渐恢复的,但康复过程较长,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克服急于 求成或消极的情绪,主动配合康复锻炼,最终能够重返社会、回 归家庭;由于老年患者对知识接收能力较低,在沟通过程中需反 复讲解,及时解答患者疑问,且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 结合图片、视频等,帮助其充分理解脑梗死发病原因及在治疗康 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其对脑梗死有一个正确认识,能以良好 的心态面对疾病,从而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1.2.2.2 支持性心理护理 由于脑梗死致残、致死率较高,因此 患者易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 心理变化,及时与其进行沟通,鼓�
脑梗塞患者采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应用观察

脑梗塞患者采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应用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脑梗塞患者采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应用情况。
文章首先介绍了脑梗塞的背景和研究目的,接着详细讨论了心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和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影响。
研究发现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健康水平。
实施方法包括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课程。
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结合应用对脑梗塞患者有明显益处,为未来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本研究为提高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恢复速度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脑梗塞、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应用观察、实施方法、研究结果、益处、临床实践、心理健康、患者教育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
脑梗塞患者常常伴随着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等问题,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作为脑梗塞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有关研究对此的探讨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讨脑梗塞患者采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联合应用对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通过对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为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脑梗塞患者采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应用对其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评估心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效果,探讨健康教育对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联合应用对脑梗塞患者的效果,并总结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结合应用对脑梗塞患者的益处。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为未来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促进脑梗塞患者的康复过程,提升其生活质量。
2. 正文2.1 心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心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对临床康复的影响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对临床康复的影响【摘要】目的总结心理护理的基本内容,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的价值。
方法将我院同期收治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45例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康复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
结果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5.6%和96.2±5.8,而对照组对于分值分别为84.4%和89.6±9.2。
两组间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康复有积极影响,且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更有助于优化护理质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新模式。
【关键词】脑梗死;后遗症期;心理护理干预;临床康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发病率有显著提升,而这些疾病是脑梗死危险因素,间接导致脑梗死发病率提高,与高血压、糖尿病并列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最常见三大疾病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日益增多,尤其是关于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心理状态的研究有质的飞跃。
众多学者一致认为,脑梗死后继发焦虑、抑郁等心境障碍性疾病风险明显增加,且给临床康复蒙上阴影。
故本研究通过对比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对功能康复的影响,探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取得一定进展,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共9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
年龄60岁-82岁,平均年龄68.1±7.8岁。
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或MRI等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死,并排除脑出血、颅内肿瘤性等病变。
1.2 分组和护理干预将我院同期收治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45例予以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作用分析

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作用分析【摘要】脑梗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患者的康复积极性。
心理护理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康复信念,调整心态,更好地配合治疗。
影响心理护理效果的因素有很多,需要综合考虑。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探讨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
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脑梗死, 心理护理, 康复, 作用分析, 影响因素, 实践方法, 作用机制, 研究方向, 效果提高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脑血管堵塞或破裂,造成大脑部分区域缺血或缺氧,从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脑梗死病情危重,治疗过程复杂,患者常常需要长期康复。
除了生理方面的治疗,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但许多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面临着心理困境。
他们可能因疾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作用,分析其重要性和具体作用,探讨影响心理护理效果的因素,并提出实践方法和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通过加强心理护理,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进一步完善脑梗死康复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以揭示其在提高康复效果和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系统性的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旨在进一步强调心理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促进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对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视和加强。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康复的护理效果。
方法:以58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入院时间先后为标准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的6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08,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对提高患者护理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均有积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1],临床表现为偏瘫、失语、头痛、呕吐等,严重者会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病病死率较高,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的神经细胞压力和脑部微循环,从而控制患者脑梗死的病情;在治疗后,对患者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对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着重要的意义[2]。
老年脑梗死患者在患病后,治疗周期长,活动不便,生理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容易产生恐惧、焦躁甚至绝望的情绪,不良的情绪以及心理压力影响患者的康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癥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文特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58例,比较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58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以其入院时间先后为标准分为两组。
观察组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66~93岁,平均(79.8±4.1)岁,发病时间为(12.4±1.5)d;对照组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68~92岁,平均(80.3±4.6)岁,发病时间为(13.1±1.2)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感 、 被遗弃感 、 自卑 、 悲观失望的心理。 此 时与患者交流时要 选用成功的暗示 , 如恰 当的称呼和一些关心的话语 : “ 您今天看上 去好些 了” , 多给患者鼓励 和表 扬 , 使患者重塑 自尊 , 维 护患者形 象, 尊重患者 , 尊重原 有的生活习惯 , 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使其 立积极配合医护治疗 的信心和主动性 。 l - 3 评价指标 2 组患者测定康 复治疗前 、 出院前 、 出院6 月后神 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分 ; 根据李玉等[ 2 1 对本院神经内科住 院的 脑梗死患者研究发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 、 焦虑 、 恐惧心 来自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t l 0 6 - 6 4 1 1 ( 2 , 0 1 3 ) 0 6 — 0 1 2 4 - o 2
脑梗塞是危害人类健康 的三大病种之一 , 发病 率 、 死亡 率和 致残率均较高。 绝大部分脑梗塞患者在康复期均合并不同类 型的 心理障碍 , 本科通过心理干预 , 明显提高了脑梗塞的疗效 , 现报告
显 差异( O . 0 5 1 , 所有 患者均有不 同程度的抑郁 、 焦虑 、 恐惧心理障碍 。 通过心理 干预 的患者心理状 态改善程度和 治疗效果较传 统治疗
老年人发生脑梗 塞后 大部 分会 出现 焦虑、 恐惧 、 抑郁等心理 问题 , 心理 干预 可以有 效解除其 心
中 图分 类号 : 1 1 4 7 3 . 5
虑、 恐惧 因子 来分别评定患者的神 经功 能缺 陷与 治疗前后心理测评得分 。 结果 相 比差异有统计 学意 义( P < 0 . 0 5 ) 。 结论
理 障碍 , 促进 患 者神 经 功能 的康 复 。
关键词 : 老年 ; 脑梗塞 ; 心 理 问题 ; 心 理 护 理
2  ̄ , J t 患者治疗前临床神 经功 能缺损程度评分标 准无明
如下。
靠, 提升患者的康 复信心 ; ( 2 ) 认知疗法 : 主要针对恐惧 为主要 表
现。 针对患者错误的认知 , 以正确 的认 知予 以代替不 良的认知 , 逐
渐 消 除 患者 的不 良情 绪 和 行 为 。 采用 一 对 一 交谈 、 小组 交 谈 、 咨询
法、 以及图文并 茂的疾病 知识讲解法 , 使患者掌握有关疾病的相 关知识 , 消除恐惧心理 , 正确对待 自己的疾病 ; ( 3 ) 转移疗法 : 针对
性 化 的 心理 护理 ; ( 4 ) 老年心理护理 : 针对 老 年患 者 的 孤独 感 、 无
平均6 2 . 5 岁; 普通治疗组4 o 例, 男性2 3 例, 女性 1 7 例, 年龄5 l ~ 7 6 岁,
平均6 4 . 1 岁。 文化 程 度 高 中及 高 中 以上 者 3 7 例, 初 中及 初 中 以下 4 3
.
1 2 4 一
T0DAY NURS E, J u n e, 2 01 3, No . 0 6
※心 理 护 理
心理 干预对老年脑梗塞 患者 的康 复促进作用研究
范柯 君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 , 观察心理护理对其心理 问题和临床症状恢复的作 用。 方法 选取2 0 0 9 年6 月 ̄ 2 0 1 0
年1 2 P l 8 0 例 在本院神 经 内科康复的老年脑梗塞患者 , 并随机 分为心理 干预 组和普通治疗组 , 每组各4 | D 例, 普 通治疗组 实施 常规 护理 ,
心 理 干 预 组 在 常 规 护 理 的基 础 上 进 行 心 理 干预 。 应 用 脑 卒 中患 者 神 经功 能缺 损 程 度 评 分 标 准 和 症 状 自评 量 表 ( S C L 一 9 0 ) 的抑郁 、 焦
焦 虑 为 主要 表 现 。 加 强 与 患者 家 属 的 沟通 交 流 , 争 取 家 属 的 配合 , 选取2 0 0 9 年6 月~ 2 0 1 0 年l 2 月 首 次 发 病 在 本 院 神
1 资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经内科住 院, 并排除了其它器官器质性病变的脑梗塞住 院患者8 0
1 . 2 . 1 一般 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 的意识 状态 、 生命 体征变化 、 肢
焦虑症状的因子得分进行评价 , 并与全国常模数据 比较1 3 1 。
1 . 4 统计 学 方 法 所 有 数 据 均 采用 S P S S 1 2 . 0 进 行 数 据处 理 。 计 量
体活动能力 、 语 言 能力 。 指 导 患 者 和 家 属 被 动 活 动 和 主 动 活 动 肢
精神障碍的个人史及家族史 ; ( 4 ) 病后无明显失语 , 能充分交流; ( 5 ) 发病 前精神无异常表现 ; ( 6 ) 联 系方式 固定 、 方便 , 便 于随访 。 2 组 患者在年龄 、 性别 、 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 比较无明显差异 , 具
有 可 比性 ( 尸 > 0 . 0 5 ) 。 1 . 2 护 理 干预 内容
理, 故 采用 症 状 自评 量 表 ( S C L 一 9 o ) 对 患 者 的恐 惧 症 状 、 抑郁 症 状 、
例, 所有患者均为急性期后康复患者 , 符合第 四届全 国脑血管会 议制定的脑梗塞的诊断标准【 l I 。 并且符合以下条件 : ( 1 ) 经C T 或MR I
确诊 , 均 为脑 梗 塞 患 者 ; ( 2 ) 人院意识清楚 , 查体合作 ; ( 3 ) 无 阳性
例。 人 住 患 者 同一 周 内随 机排 次 按 单 双号 随 机 分 成心 理 干 预 组 和 普通治疗组 。 心理干预组4 0 , 男性2 5 例, 女性 1 5 例, 年龄5 0 — 7 4 岁,
鼓励家属经常探视 、 关心 患者 , 以平静 、 轻松 、 愉快的心情感染患 者, 使患者融入其中。 因人而异 , 开展有益的文体 活动、 应用放松 疗法 、 音乐疗法以及 书报阅读等方式 , 转移患者 的注意力 , 制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