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概述(PPT 66页)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的发展》PPT课件

1、社会保障财政赤字危机 • 主要是欧洲福利国家 2、社会保障水平高养懒汉,影响国家竞争力 3、社会保障体系残缺不全或水平过低,使社会关系恶化。 • 主要是非洲、南亚国家
三、国外社会保障改革
• 1、福利国家的改革 • 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危机:失业率高
、社保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等 • 改革措施: • (1)削减福利支出 • (2)调整福利结构 • (3)扩充社保基金来源 • (4)引入私营机制,提高社保系统的运行效率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
主要内容:
• 概述 • 慈善事业与济贫制度 •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 社会保障发展经验、教训与改革 •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概述
• 一、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 • 说法一:以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为产生标志 • 说法二:以1883年德国制定并施行有关社会保险法律为产生标志
的常备制度。
三、对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评论
• 1、性质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 • 2、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的反抗 • 3、保障项目极端有限 集中在救灾济贫上 • 4、保障水平极端低下 仅一天或几天的粮食 • 5、保障效果不好 • 整体看是社会保障发展进程中的初级阶段
第三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 社会保险制度产生 •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 •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
• 社会保障事业不再是单纯的政府责任,而是 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事业,政府、企业与个 人分担缴费、参与管理、监督基金运行。
• 5、对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日益重视
• 一方面,基金制要求社会保障基金必须与资 本市场结合;另一方面,许多国家将部分社 会保障事务交由市场或社会组织来承担。
二、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教训
尔特”、英国的“友谊会”等
三、国外社会保障改革
• 1、福利国家的改革 • 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危机:失业率高
、社保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等 • 改革措施: • (1)削减福利支出 • (2)调整福利结构 • (3)扩充社保基金来源 • (4)引入私营机制,提高社保系统的运行效率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
主要内容:
• 概述 • 慈善事业与济贫制度 •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 社会保障发展经验、教训与改革 •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概述
• 一、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 • 说法一:以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为产生标志 • 说法二:以1883年德国制定并施行有关社会保险法律为产生标志
的常备制度。
三、对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评论
• 1、性质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 • 2、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的反抗 • 3、保障项目极端有限 集中在救灾济贫上 • 4、保障水平极端低下 仅一天或几天的粮食 • 5、保障效果不好 • 整体看是社会保障发展进程中的初级阶段
第三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 社会保险制度产生 •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 •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
• 社会保障事业不再是单纯的政府责任,而是 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事业,政府、企业与个 人分担缴费、参与管理、监督基金运行。
• 5、对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日益重视
• 一方面,基金制要求社会保障基金必须与资 本市场结合;另一方面,许多国家将部分社 会保障事务交由市场或社会组织来承担。
二、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教训
尔特”、英国的“友谊会”等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ppt

2、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得社会与理论背景
(1)社会背景:
19世纪70年代,德统一后,需要保持国内政治社会稳定,而当时德国得工人运动迅速 发展,阶级斗争十分尖锐,为了缓与劳资矛盾,俾斯麦政府采用了“胡萝卜”得软化 政策。
(2)理论背景:以“福利国家论”为核心得新历史学派(施穆勒、阿道夫、布 伦坦诺等)
主张社会改良,崇尚国家作用;认为在进步得文明社会中,国家应该直接干预经济生 活,负起“文明与福利”职责。提出一系列增进社会福利,改善劳资矛盾得政策主 张:劳动保险法,孤寡救济法等。
我国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得“七五”计划首次 使用社会保障:国家与社会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 入进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由于年老、疾病、伤残、 死亡、失业以及其她灾难发生而使生存出现困难得社会成员, 给予物质上得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得一系列有组织得 措施、制度与事业得总称。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调节器:间接或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促 进劳动力扩大再生产、统一劳动力市场;
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显示器:通过筹资与支付创造社会公平。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三、社会保障得特点
保障性 社会性 公平性
互济性 福利性 强制性
最终责任主体:国家或社会,社会性 目得: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依法
(2)局部性或选 择性得福利措
助得社会保障制度。 施;
失业保险、医疗 社会救助就是社会 (3)员工福利;
保险、工伤保险、 保障制度中最具再 (4)特殊福利 。
生育保险等5个 分配意义得项目 。
设立基金得险种。
又称特殊保障,就是 国家与社会依法对 社会上得特殊公 民——为保卫国家 安全而作出贡献与 牺牲得军属、烈属、 残废军人、退伍军 人——所给予得优 待、抚恤与社会褒 扬得一种社会保障 制度 。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解读(PPT 78张)

(一)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的基本特点
1 2 深刻的社会保障思想 健全的社会保障组织 积极的社会保障意识 丰富的赈灾救济措施
3 4
1、深刻的社会保障思想
孔子的大同社会思想是一种社 会理想,它最根本的价值是为 人类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植入一 种最重要的精神理念。
大同社会思想大约产生于春秋 末期至秦汉之际,其思想影响 一直延续到 19 世纪末叶 20 世 纪初,影响极为深远,被誉为 中国古代的“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解读
1 2 中国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 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社会保障实践 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3 4
5 5
一、中国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 过立法,采取强制性手段对国民收 入进行再分配,并集中形成社会消 费性共同基金,对由于年老、疾病、 伤残、失业、死亡以及其他灾难 等的发生导致生活出现困难的社 会成员,给予物质性社会援助,以保 证其最低生活需要或基本生活需 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 和事业。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解读
•导引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 活,期盼有更好的教 育、更稳定的工作、 更满意的收入、更可 靠的社会保障、更高 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更优美的环境,期盼 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 好、工作得更好、生 活得更好。人民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就是 我们的奋斗目标。”
中国有悠久的古代文明,也有着相当成 熟的古代社会保障制度,这种古代社会保障 制度与家庭、家族制度一起,成为中国古代 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新中国成立以前, 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几乎是空白,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逐步在城镇的国家和 集体单位建立起内容比较健全的现代社会保 障制度。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建立,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从国家 保障型向社会保险型演变。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概要《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

二、社会保障的概念
(1)社会保障的对象。完全的社会保障应该把全 体社会成员列为保障的对象。
(2)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 会制度,其责任的主体主要是政府。
(3)社会保障的目的。总体上说,社会保障是为 了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 稳定发展。
(4)社会保障的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
福利型
保险型
强制储蓄型。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建
2.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同特征 (1)以国家举办为主体,采取立法等强制手
段建立起来。
(2)普遍福利为特色。 (3)资金来源的多渠道。 (4)多层次的管理和监督机构保障制度运行。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建
3.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存在的共同性问题 (1)社会保障开支庞大,造成政府财政负担
第四,社会救助强调国家及社会对社会救助对象的 责任和义务。
社会救助的三个方面
一是自然灾害救助。 二是失业破产救助。 三是孤寡病残救助。
三、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广义的社会保障的同义 语,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 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除前述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改善与提高国民生 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 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
第三,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第四,改革完善社会救助,逐步建立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五,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六,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社会保障还没有实现全社会的覆盖。
第二,社会保险资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第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和 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概述

三、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教训
1、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 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2、社会保障水平过来自会助长国民惰性,影响国 家竞争力。
3、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不全或水平过低会使有 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第五节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一、改革前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六项原则
(1)基本生活资料标准一致 (2)保险费标准一致 (3)保险补助金必须充分 (4)全面和普遍性 (5)管理责任统一 (6)区别对待
八种基本需要:
(1)失业时的需要 (2)伤残时的需要 (3)丧失生计时的需要 (4)从本职工作退休后的需要 (5)妇女婚姻方面的需要 (6)丧葬补助 (7)童年时期的补助 (8)其他方面需要
单项立法阶段
这一阶段是单项立法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 年代,欧洲大部分国家都完成了社会保险的立法框架, 社会保障走向以社会保险为主导的时代。社会保险的 制度优势逐渐被认可,甚至连英国这一济贫法传统开 创者都接受了社会保险的原则。 英国1908年颁布了《老年养老金法案》,又于1911 年通过了健康保险和失业保险法案。
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 二、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 三、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教训
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规律
1、立法先行 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律 3、协调发展的规律 4、多样化发展规律
二、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
1、尊重本国国情 2、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和谐发展 3、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4、努力追求社会化 5、对市场机制日益重视
险进行预防 (4)救济者和接受救济者完全是施舍和被施舍的
关系,严重侵犯了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意义
《济贫法》通过法律形式将早期的社会 保障活动固定了下来,从而埋下了未来社 会保障制度的种子,显然是一个历史进步。 此外对维护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秩序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也为欧美各国社会保障立法 提供了经验。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概述 PPT

B.承担的风险最多(劳动者生命周期内的所 有风险)
C.所占用资金也是社会保障基金中最大部分
社会福利的定义及地位:
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政府和社会 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 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 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 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
目录
一
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内容
二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一
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内容
1.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本质特征
定义: 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制度也叫社会
保护制度,是指一个社会通过正式的和 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为它的国民提供的安 全保障。(最广泛定义)
李珍: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 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各种原因 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
1. 1994年劳动法专章规定了 社会保险 2. 1994年《企业职工生育保 险试行办法》 3. 1995年建立老农保 4. 1996年《企业职工工伤保 险试行办法》 5. 1997年建立统一的企业职 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6. 1998年建立城镇职工基本 医疗保险制度 7. 1998年成立劳动和社会保 障部,初步理顺了社会保险 管理体制 8.1999年国务院发布《失业 保险条例》
中国社会保 障制度体系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优抚安置
贫困人口救助 自然灾害救助 孤寡病残救助
老年人福利 儿童福利 残疾人福利 医疗保健福利 住房福利等
国家抚恤 国家补助 退伍安置 退休安置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深刻转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重大 变革:
C.所占用资金也是社会保障基金中最大部分
社会福利的定义及地位:
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政府和社会 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 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 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 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
目录
一
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内容
二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一
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内容
1.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本质特征
定义: 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制度也叫社会
保护制度,是指一个社会通过正式的和 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为它的国民提供的安 全保障。(最广泛定义)
李珍: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 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各种原因 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
1. 1994年劳动法专章规定了 社会保险 2. 1994年《企业职工生育保 险试行办法》 3. 1995年建立老农保 4. 1996年《企业职工工伤保 险试行办法》 5. 1997年建立统一的企业职 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6. 1998年建立城镇职工基本 医疗保险制度 7. 1998年成立劳动和社会保 障部,初步理顺了社会保险 管理体制 8.1999年国务院发布《失业 保险条例》
中国社会保 障制度体系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优抚安置
贫困人口救助 自然灾害救助 孤寡病残救助
老年人福利 儿童福利 残疾人福利 医疗保健福利 住房福利等
国家抚恤 国家补助 退伍安置 退休安置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深刻转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重大 变革:
《社保制度发展历程》PPT课件

毛泽东主席会见英国首相艾德礼
(二)推动世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一些 重要的国际性组织及其他协会等
1.国际劳工组织(ILO) 2.世界卫生组织(WHO) 3.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
4.世界银行(World Bank)
5.其他
§2· 2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 模式选择与改革完善
1834 Poor Law
2.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立法的出台 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 国家。19世纪80年代,当时执政的俾斯麦 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 1883年,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
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 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
1.国家立法,强制雇主和雇员都缴纳保险费,国家资助并 承担最终的风险;
2.这是对劳动者实行的保险,而不是全民保障; 3.强调权利和义务相对应; 4.待遇给付标准与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缴费多少相联系; 5.以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为原则; 6.强调公平与效率相兼顾,既要保证每一位公民都能享受 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又不能影响市场竞争活力。
第四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的改革时期,以 不同模式的国家寻求更完善的保障而采取的改革措施为标 志。
§2· 1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一)保障的起源及其演变形式
原始社会的氏族保障 奴隶社会的主从保障 小生产条件下的家庭自我保障 慈善救济保障 互助保障 国家救济保障 社会保障
瑞典首都、北欧第二大城市 —— 斯德哥尔摩
(三)“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财政学-社会保障制度PPT课件

05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总结词
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任务。
详细描述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应逐步实现全覆盖,包括城乡居民、各类就业人群和流动人口等。同时,应提高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优化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与使用机制,是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性的关键。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03
社会保障资金筹措困难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会保障资金筹措面临较大压力,财政负担较重。
01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全
目前仍有部分人群未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如部分私营企业员工、农民工等。
02
社会保障水平不高
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逐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的保障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
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减轻财政负担,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逐步将更多人群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财政与社会保障制度相互支持、协同发展,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协同发展
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时,财政与社会保障部门需要进行充分协调,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政策协调
通过资源整合,财政与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整体效益。
资源整合
财政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互动关系
03
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
总结词
应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机制,实现多元化筹资,包括个人缴费、企业缴费、政府补贴等。同时,应优化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机制,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家承担济贫责任,承认穷人有权要求 救济
(2)济贫费用由社会共同负担 (3)教区负责济贫
3、1723年通过了设立济贫院的法律--“院 内济贫”,建立贫民收容所,实行强制劳动和 学艺。多数收容所环境恶劣,被人们称为“蒙 着面纱的监狱”。
4、1782年英国议会通过《吉尔伯特法》,改 “院内济贫”为“院外济贫”,放宽了济贫法 的实施范围,缓和了旧《济贫法》因“惩戒性” 救助所造成的某些惨况。
(1948-1979)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产生) 时期(1883-1934)
标志:19世纪80年代德国颁布的一系列法令 ▪1883年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 ▪1884年颁布《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颁布《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
第一节 概述
一、发展阶段划分的主要标志 二、影响因素 三、基本线索
一、发展阶段划分的主要标志
•1、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3、政府介入的程度 •4、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 •5、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
二、影响因素
缺点
(1)误解了贫困的原因,把大部分贫困理解为人 的道德缺陷,把贫困归结为懒惰
(2)救济带有惩罚性 (3)只能是事后补救,无法对大多数人面临的风
险进行预防 (4)救济者和接受救济者完全是施舍和被施舍的
关系,严重侵犯了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意义
《济贫法》通过法律形式将早期的社会 保障活动固定了下来,从而埋下了未来社 会保障制度的种子,显然是一个历史进步。 此外对维护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秩序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也为欧美各国社会保障立法 提供了经验。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道德因素 政治因素 历史文化因素
三、基本线索
ILO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家长制 时期
社会保 险阶段
社会福 利阶段
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 体实践内容为依据
社会救 助型发 展阶段
社会保 险型发 展阶段
社会福 利型发 展阶段
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作为依据
慈善事 业时代 (前社 会保障 阶段)
济贫制 度的形 成与发 展阶段
现代 社会 保障 阶段
产生 发展 繁荣 改革
第二节 慈善事业和济贫制度
一、慈善事业时代 二、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三、对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简要评论
一、慈善事业时代
1、社会背景与特色 2、宗教慈善事业 3、官办慈善事业 4、民办慈善事业
5、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 (新《济贫法》)。
(1)停止发放院外救济 (2)撤消教区的管理权 (3)将贫民按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分为六类 (4)坚持所谓“不合格”原则 (5)规定领取救济的贫民必须接受如下条件:
①丧失个人尊严 ②丧失政治权利
(三)济贫制度在其他国家的发展
三、简要评论
1、性质上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 2、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 3、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型。 4、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型。 5、保障效果是不良型。
第三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产生)时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883-1934)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 (1935-1947)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成熟)时期
“铁血宰相”之称由来
“德国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 是权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 利时机;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决 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
--俾斯麦
1、德国产生社会保险制度的背景和原因
(1)从需求角度来看 (2)从供给角度来看
(1)从需求角度来看
工业化带来新的社会风险 德国工人阶级力量强大,工人运动高涨
瑞典1763年制定了《济贫法》,后经多 次修改在1871年将救济对象限定为老年 人
荷兰1854年颁布《济贫法》
(四)评价
济贫法传统仍带有强烈的家长专制主义色彩,其出 发点是维护统治秩序。
“愿意得到工作的人得到工作,不愿工作的人得到 惩罚,不能工作的人得到面包。”
“在英格兰、法国、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我们读 到同样的悲惨故事,每个国家每年都有数百人要遭 受鞭鞑、烙刑、枷刑、烧耳朵,把夫妻锁在一起清 洁下水道,长时间的囚禁,最后是死亡。”
(二)立法过程和主要内容
1、1572年英国政府通过强制征收济贫税的条 例。 随后英国议会连续通过了至少13个有关流 浪者的法案
(1)对于身强力壮的流浪者,必须强制他们劳动。 (2)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民,允许他们佩戴一个
用马口铁制作的标志,以限定的地区行乞,官方则 不向他们提供救济。
2、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Elizabeth Ⅰ)颁布世界上第一部《济 贫法》(旧《济贫法》)
俾斯麦的名言是:“一个期待 领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也是 最容易统治的。”
(2)从供给角度来看
经济发展水平 意识形态--新历史学派 国家的行政管理能力--高素质的文官官僚机构
2、立法过程
1883年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 颁布《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老年 和残障社会保险法》。1911年将上述三部法律 确定为德意志帝国统一的法律文本,另增《孤 儿寡妇保险法》,这样就成为著名的《社会保 险法典》,史称“帝国社会保险法典”。1923 年德国又制定《帝国矿工保险法》;1927年制 定《职业介绍和失业保险法》,至此基本建成 了完整的社会保险制度。
二、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标志: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世界上第一部《济贫 法》――《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 该法将已有的宗教或社会救助活动惯例用法律的形 式固定下来,以立法形式来确立社会对贫困者的责 任,首开了通过立法进行社会援助的先河,是一项 重要的制度创新。
(一)社会背景分析
社会动荡、教权衰落、民族国家 与王权的兴起
3、三项社会保险立法的主要内容
(1)疾病保险立法:
经费来源于雇主负担1/3,雇员负担2/3; 待遇项目:疾病补助金、生育补助金、丧葬补助
(2)济贫费用由社会共同负担 (3)教区负责济贫
3、1723年通过了设立济贫院的法律--“院 内济贫”,建立贫民收容所,实行强制劳动和 学艺。多数收容所环境恶劣,被人们称为“蒙 着面纱的监狱”。
4、1782年英国议会通过《吉尔伯特法》,改 “院内济贫”为“院外济贫”,放宽了济贫法 的实施范围,缓和了旧《济贫法》因“惩戒性” 救助所造成的某些惨况。
(1948-1979)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产生) 时期(1883-1934)
标志:19世纪80年代德国颁布的一系列法令 ▪1883年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 ▪1884年颁布《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颁布《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
第一节 概述
一、发展阶段划分的主要标志 二、影响因素 三、基本线索
一、发展阶段划分的主要标志
•1、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3、政府介入的程度 •4、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 •5、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
二、影响因素
缺点
(1)误解了贫困的原因,把大部分贫困理解为人 的道德缺陷,把贫困归结为懒惰
(2)救济带有惩罚性 (3)只能是事后补救,无法对大多数人面临的风
险进行预防 (4)救济者和接受救济者完全是施舍和被施舍的
关系,严重侵犯了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意义
《济贫法》通过法律形式将早期的社会 保障活动固定了下来,从而埋下了未来社 会保障制度的种子,显然是一个历史进步。 此外对维护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秩序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也为欧美各国社会保障立法 提供了经验。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道德因素 政治因素 历史文化因素
三、基本线索
ILO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家长制 时期
社会保 险阶段
社会福 利阶段
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 体实践内容为依据
社会救 助型发 展阶段
社会保 险型发 展阶段
社会福 利型发 展阶段
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作为依据
慈善事 业时代 (前社 会保障 阶段)
济贫制 度的形 成与发 展阶段
现代 社会 保障 阶段
产生 发展 繁荣 改革
第二节 慈善事业和济贫制度
一、慈善事业时代 二、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三、对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简要评论
一、慈善事业时代
1、社会背景与特色 2、宗教慈善事业 3、官办慈善事业 4、民办慈善事业
5、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 (新《济贫法》)。
(1)停止发放院外救济 (2)撤消教区的管理权 (3)将贫民按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分为六类 (4)坚持所谓“不合格”原则 (5)规定领取救济的贫民必须接受如下条件:
①丧失个人尊严 ②丧失政治权利
(三)济贫制度在其他国家的发展
三、简要评论
1、性质上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 2、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 3、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型。 4、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型。 5、保障效果是不良型。
第三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产生)时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883-1934)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 (1935-1947)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成熟)时期
“铁血宰相”之称由来
“德国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 是权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 利时机;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决 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
--俾斯麦
1、德国产生社会保险制度的背景和原因
(1)从需求角度来看 (2)从供给角度来看
(1)从需求角度来看
工业化带来新的社会风险 德国工人阶级力量强大,工人运动高涨
瑞典1763年制定了《济贫法》,后经多 次修改在1871年将救济对象限定为老年 人
荷兰1854年颁布《济贫法》
(四)评价
济贫法传统仍带有强烈的家长专制主义色彩,其出 发点是维护统治秩序。
“愿意得到工作的人得到工作,不愿工作的人得到 惩罚,不能工作的人得到面包。”
“在英格兰、法国、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我们读 到同样的悲惨故事,每个国家每年都有数百人要遭 受鞭鞑、烙刑、枷刑、烧耳朵,把夫妻锁在一起清 洁下水道,长时间的囚禁,最后是死亡。”
(二)立法过程和主要内容
1、1572年英国政府通过强制征收济贫税的条 例。 随后英国议会连续通过了至少13个有关流 浪者的法案
(1)对于身强力壮的流浪者,必须强制他们劳动。 (2)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民,允许他们佩戴一个
用马口铁制作的标志,以限定的地区行乞,官方则 不向他们提供救济。
2、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Elizabeth Ⅰ)颁布世界上第一部《济 贫法》(旧《济贫法》)
俾斯麦的名言是:“一个期待 领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也是 最容易统治的。”
(2)从供给角度来看
经济发展水平 意识形态--新历史学派 国家的行政管理能力--高素质的文官官僚机构
2、立法过程
1883年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 颁布《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老年 和残障社会保险法》。1911年将上述三部法律 确定为德意志帝国统一的法律文本,另增《孤 儿寡妇保险法》,这样就成为著名的《社会保 险法典》,史称“帝国社会保险法典”。1923 年德国又制定《帝国矿工保险法》;1927年制 定《职业介绍和失业保险法》,至此基本建成 了完整的社会保险制度。
二、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标志: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世界上第一部《济贫 法》――《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 该法将已有的宗教或社会救助活动惯例用法律的形 式固定下来,以立法形式来确立社会对贫困者的责 任,首开了通过立法进行社会援助的先河,是一项 重要的制度创新。
(一)社会背景分析
社会动荡、教权衰落、民族国家 与王权的兴起
3、三项社会保险立法的主要内容
(1)疾病保险立法:
经费来源于雇主负担1/3,雇员负担2/3; 待遇项目:疾病补助金、生育补助金、丧葬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