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区域性特征及其发展机制_张灵杰
青岛市海岸带规划管理规定(1999年修正)

青岛市海岸带规划管理规定(1999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9.12.16•【字号】•【施行日期】1995.10.01•【效力等级】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岛市海岸带规划管理规定(1995年6月14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1999年12月16日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修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青岛市海岸带规划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海岸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海岸带,是指胶州湾及青岛市其他近岸海域和毗连的相关陆域、岛屿。
其控制范围自海岸线量起:海域至10海里等距线;陆域未建成区一般至1公里等距线,胶州湾西岸和北岸以环胶州湾公路为界(包括盐场);陆域建成区一般以临海第一条城市主要道路为界,海泊河以北以铁路为界;特殊区域以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海岸带规划控制范围为准。
第三条在海岸带范围内从事开发利用和其他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编制和实施海岸带规划及功能区划,必须从海岸带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现状出发,根据青岛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统筹兼顾,综合部署,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海岸带规划及功能区划应当和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相协调。
第六条海岸带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一切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违反海岸带规划及功能区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第八条海岸带的规划管理,实行集中协调与专业分工、部门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第九条成立青岛市海岸带规划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海管委),负责审议和协调海岸带规划及功能区划编制以及海岸带开发、利用、保护等重大事项和工作,并为青岛市人民政府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青岛市人民政府聘请有关专家组成青岛市海岸带规划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海咨委),负责对海岸带规划及功能区划的编制以及海岸带开发、利用、保护提供咨询、评估意见。
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述评

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述评作者:刘艺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11期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岸带综合管理(ICM)被美国提出以来,得到越来越多沿海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探讨。
本文简述了ICM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类归纳,对我国海岸带管理制度、管理技术、管理范围、管理区域几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ICM 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作者简介:刘艺,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8.04.193海岸带指海洋空间与陆地空间相连接的特定区域,海岸带的范围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定,视具体情况以及用途,沿海国家有不同的划分标准。
海岸带处在海洋和陆地多种地质形态的交汇区,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带,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岸带生态十分脆弱。
同时,这里环境适宜、区位优越、物产丰富,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宝贵空间。
但是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对海岸带毫无节制地开发,大面积的珊瑚礁、红树林等滨海湿地遭到破坏,严重破坏了海岸带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急需对海岸带进行立法保护与管理。
一、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发展历程1972年,美国政府在大量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颁布了世界首部《海岸带管理法》,通过法律规范海岸带开发行为,明确沿海各州政府的海岸带管理行为,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开展ICM 规划。
通过ICM规划,不到几年时间,美国就取得显著成效,海岸带面貌焕然一新。
ICM开始受到沿海国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重视,ICM还没有在全世界普及开来。
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ICM的概念。
直到1993年世界海岸大会,ICM的理论体系才得以建立。
为了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ICM规划,1993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全球环境基金(GEF)持续资助东亚国家和地区开展ICM项目,在中国(厦门、防城港等城市)、菲律宾(八打雁湾)等国家地区建立试点。
陆海联动 统筹发展 全力推进生态海岸带建设

陆海联动统筹发展全力推进生态海岸带建设作者:俞斌来源:《宁波通讯·综合版》2021年第09期2020年6月,浙江省印发生态海岸带建设方案,正式启动生态海岸建设工程,通过“增绿”“联通”“衍生”的路径,在大陆海岸线陆侧20公里左右带状区域,以快速路、慢行系统、绿道,串接自然保护地、生态休闲区、人文景观区、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形成自然生态优美、文化底蕴彰显、人文活力迸发的滨海绿色发展带。
生态海岸建设工程是浙江省大湾区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也是浙江省海洋保护利用向生态、生产、生活融合提升,进而打造滨海地区绿色发展的升级版。
宁波市抢抓战略机遇,坚持边推进边谋划。
一年多来,扎实推进前湾新区生态海岸带先行段建设,突出湿地韵味和文旅特色,杭州湾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鸟类数量从建设初期的170种增至303种,湿地修复工程项目前期和湿地总体规划调整工作加快推进,宁波湿地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以东方神画、东方欲晓、明日中国为主题的方特东方欲晓和以室外水世界为主题的海皮岛二期项目建成开园,文化休闲亮色更加彰显;打造北纬30°最美海上风景线,象山串联亚帆中心、大目湾城市综合广场、象山影视学院等沿象山东海岸亮点工程,实施50公里“扬帆海湾”滨海精品风景路线建设,全国首个中国海洋渔文化馆正式运营,象山成为我省首个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海上运动新名片,中国皮划艇协会、中国赛艇协会总部基地和中国皮划艇、中国赛艇国家训练中心等一批国字头基地落地宁波,象山亚帆中心、沙滩排球项目竣工验收,中国家庭帆船赛、青澳国际帆船拉力赛等系列赛事活动先后举办。
放眼未来,宁波在生态海洋带方案设计和谋划中,必须立足生态海岸带的统领性、综合性特征,有效融合自然资源部门的海湾海岛海岸线生态保护修复、住建部门的绿道建设、水利部门的生态海塘提升、交通部门的风景公路建设、文旅體部门的旅游赛事活动等相关内容,形成对相关专项规划的“多规合一”,实现政府相关渠道、政策的有效打通,合力推进,系统建设。
海岸带管理

绪论1.海岸线:海水向陆达到的极限位置的连线,即海岸线的向陆一侧是永久性陆地。
2.全球海岸线总长约44万km。
我国有大陆岸线1.8万km,岛屿岸线4万km。
3.海岸带:海岸带则是指现代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的地带。
也就是每天受潮汐涨落海水影响的潮间带(海涂)及其两侧一定范围的陆地和浅海的海陆过渡地带。
4.海岸带基本特征:①海岸带是资源最丰富的地带;②海岸带是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地带;③海岸带是生态脆弱、灾害较多的地带。
5.21世纪海岸带压力:①人口增长与城市化;②海平面上升与海岸侵蚀;③淡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④渔业资源退化。
6.当前人类给海岸带带来的威胁至少表现在:①过度的捕捞使沿岸的生物种类和生产力下降,以致在不少地方不得不颁布“禁渔期”的法律;②围垦使大量海滨湿地减少,既破坏了海鸟的栖息地,某些物种的繁殖场所又减少了对近岸初级产品的供给;③污染日趋严重。
7.海岸带综合管理:它是高层次的管理,通过战略、区划、规划、立法、执法和行政监督等政府职能行为,对海岸带的空间、资源、生态环境及其开发利用的协调和监督管理,以便达到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海岸带管理核心目的: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
9.海岸带管理概念的兴起:海岸带管理的概念是由美国于1972年建立的。
当时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岸带管理法》。
第二章海岸带分区1.海岸带分类:①根据海岸动态可分为堆积海岸和侵蚀性海岸;②根据地质构造划分为上升海岸和下降海岸;③根据海岸组成物质的性质,可把海岸分为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平原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等。
2.潮间带分区:随着潮汐周期的变化和水位的升降,可以将潮间带分为高潮滩(大潮高潮位一小潮高潮位)、中潮滩(小潮高潮位一小潮低潮位)和低潮滩(小潮低潮位一大潮低潮位)三个亚区。
3.海岸带管理范围(我国):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认为海岸带管理的陆域范围应该是开发利用规划和决策的一级行政单位,即沿海县(县级市)、省(市)直属区和独立开发区的行政边界,海域管理范围以领海基线以外12海里为宜。
东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8号——东营市海岸带保护条例

东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8号——东营市海岸带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9.12.06•【字号】东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8号•【施行日期】2020.03.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环境保护正文东营市海岸带保护条例(2019年10月24日东营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2019年11月29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第三章保护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发挥海岸带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海岸带的规划、保护、利用与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海岸带,是指海洋与陆地的交汇地带,包括海岸线向海一侧延伸的近岸海域和向陆一侧延伸的滨海陆地,具体范围由海岸带保护规划确定,但是向海一侧的范围至少延伸至0米等深线。
本条例所称海岸线,是指平均大潮高潮时水陆分界的痕迹线,以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准。
第四条海岸带的保护、利用与管理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海陆统筹、绿色发展、综合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市、沿海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岸带保护、利用与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将海岸带保护、利用与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市、沿海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完善海岸带综合管理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海岸带保护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沿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做好海岸带保护、利用与管理有关工作。
第六条海洋主管部门负责海岸带范围内海洋产业发展布局、海洋资源高效利用、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生态修复、海洋预警监测及海洋灾害防治等工作;渔业主管部门负责渔业产业的监督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等工作。
国家海洋局印发关于开展编制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印发关于开展编制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17.12.12•【文号】•【施行日期】2017.12.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环境保护正文国家海洋局印发关于开展编制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根据国家生态安全政策的部署和要求,统筹协调海岸带空间布局,构建陆海统筹的生态安全格局,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时代海岸带空间治理格局,国家海洋局组织编制了《关于开展编制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并经第38次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广东省作为第一批试点地区,结合本意见的要求,抓紧推进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工作,尽快建立陆海统筹的海岸带地区协调发展新模式和综合管理新机制,并及时总结上报试点实施情况。
各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本着自主自愿原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同意后,根据本意见向国家海洋局申请纳入第二批试点,编制试点工作方案,报国家海洋局审查确定。
国家海洋局2017年12月12日关于开展编制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海洋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根据国家生态安全政策的部署和要求,统筹协调海岸带空间布局,构建陆海统筹的生态安全格局,拟开展《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的试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深入实施国家战略部署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各项重大改革事项,遵循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主动适应并引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新常态,重视以海定陆,探索建立陆海统筹的海岸带地区协调发展新模式和综合管理新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时代海岸带治理格局,为编制和实施全国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积累经验。
我国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对策

了大面积的海岸侵蚀 使沿海地区
土地质量降低 造成了大量的损
失 ∀ 开发利用中 科技含量低 ∀ 在我国海岸带资源的开发利用中
科技含量远低于世界先进国家和
地区的水平 ∀ 以海涂为例 我国大 部分地区对于海涂的开发仍停留
在围垦 !制盐 !种植和养殖上 ∀而种 植业以粮棉为主 养殖业以鱼 !虾 ! 蟹为主 出售农副产品多 加工的
资源和环境的有偿使用
在我国一直继续着 / 产品高 价 原料低价 资源无价0 的价格扭 曲现象 ≈ 对于海岸带资源和环境 的开发利用长期以来都是 / 谁发 现 谁开发 谁所有 谁受益0 从而 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也 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 同 时 由于人类向海岸带任意排放污 染物 造成了海岸带环境的破坏 ∀ 为了管理好 ! 用好海岸带的环境和 资源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 境条件 需要变无偿使用为有偿使 用 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来减 少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保护海岸带 环境 ∀
者再生的数量 ∀重要的是要了解沿 海环境退化所能接受的限度和沿
海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极限 ∀确定生 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生态系统的
管理 使其永远保持在最低限度以
上∀
海岸带的环境保护
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相互衔接
的地带 ∀由于陆源污染物多经过地 表径流携带入海 在污染物的迁移
过程中 海岸带是污染物的最先受
纳者 又是污染物向深海扩散的中
加强海洋和海岸带立法 工作
要加快海洋和海岸带立法的进 程 不断完善海洋法规体系 为海 岸带资源环境管理创造一个良好 的法制环境 ∀例如应制定海洋渔业 政策 建立渔业资源利用与保护制 度 制止过度捕捞 ∀ 要依据法律法 规 健全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体系 完善监察制度 规范执法程序 加 大海上执法监察力度 对于破坏资 源 ! 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严格处 理 ∀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 育 不断改善执法手段 和执法设 施 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 ∀ 立 法是保护海岸带资源和环境 实现 其可持续发展的最有力和最有效 的手段 ∀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1〕50号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正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1〕50号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上海市海洋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山东省海洋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为切实发挥海岸带专项规划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辅助支撑作用,加快推进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以下简称“省级海岸带规划”)有关工作,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一)规划定位。
省级海岸带规划是对全国海岸带规划的落实,是对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补充与细化,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主体功能定位以及规划分区基础上,统筹安排海岸带保护与开发活动,有效传导到下位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二)规划范围。
因地制宜确定海岸带规划范围,其中海域规划范围为省级人民政府管辖海域和海岛,陆域研究范围为沿海县级行政区(不设区的地市级行政区)管理陆域,规划范围可根据陆海自然地理格局和保护开发实际确定。
陆海分界线以最新修测的海岸线为准。
(三)规划成果。
包括规划文本、登记表、图件、编制说明、研究报告及数据库等。
待海岸带规划批准后,统一纳入同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叠加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二、编制要求(一)坚持生态优先。
以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统筹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妥善处理当前和长远、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加强生态安全保护。
(二)落实陆海统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以研究人 地关系地域系统 为主线 , 必将对
既然海岸带是一个区域概念 , 实施 ICZM
ICZM 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 同样的 , 处于 必须首先明确边界范围 。 边界是构成区域基
发展之中的 ICZM 需要地理学的支持 。
2 ICZM 的区域性特征
虽然立法最终没有成功 , 近几年在海洋管理单 人地关系协调 去考虑问题更 为合理 、更可操
项立法 、编制海洋功能区划和开发规划 、环境 作 。ICZ M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 将管理的对象
第 2 期 张灵杰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区域性特征及其发展机制
65
作为一个整体 , 通过管理规划 , 拟订调控与管 岸带的本质特性 , 使得越来越多的沿海国家把
有关机构外 , 得到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种活动的角度出发 , 探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和
(FC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组(IPCC)、小 岛国家联盟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 国际组织的提倡与积极介入 。 还与《生物多样
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 联系和影响[ 10] 。 人地关 系论发展至今日 , 由 于人类面临的三大环境危机 , 协调并保持和谐
1 人地关系与 ICZM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乃至地理学研究 的核心问题 , 是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 人文
识进一步深化 , 在通过的《大会宣言》中强调指 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 , 就是要探讨人与地理环
出“海岸带综合管理是沿海国家包括内陆海国 境在各自发 展中的的相互 影响和制 约关系 。
家实现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 除联合国 具体讲是从人类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会等各
海 岸带综合 管理(integ rated coastal zoon management , ICZM)是海洋或海岸管理的发 展 , 美国 是最早 提出这 一概念 的国家 。 J .M 阿姆斯特朗和 P .C 赖纳[ 1] 早在 30 年代 , 就曾 提出对伸到大陆架外部边缘的海洋空间和海
洋资源区域 , 采用这种综合管理方法 。 认为是 把某一特定空间内的资源 、海况以及人类活动
学术语 , 专家们才一致同意用“海岸带综合管 键技术”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积极
理”(ICZM)一词取代其他名称[ 3] 。
进行海岸带综合管理试验 , 逐步建立海岸带综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海洋经济技术
处以 40 多个沿海国家为例证 , 强调海岸带开 发的综合协调管理[ 4] 。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 发展大会(UNCED)制定了《21 世纪议程》 , 号
关键词 :海岸带综合管理 ;人地关系 ;区域性特征 ;发展机制 中图分类号 :X22 ;X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336(2000)02-0063-06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mechanisms of 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ZHANG Ling-jie (Y uhuan O ceani c A dministrat ion , Zhejiang Yuhuan 317600 , China)
Abstract:The art icle deals w it h t he development of ICZM at home and abroad , and ICZM , based on t he theory of relat ionship bet w een the human and t he earth .The coastal zone is a complex open syst em , and has a clear-cut boundary range and can be measurable in geography .The diversi ty of management models gives the ref lect ion of diff erence of regi onal nat ure condition and social condit ion , and i s t he concerted result s of t w o-way movement balance of relationship bet w een human and the earth in the management . In t he sociology , the st ratigical measures are applied at local level at f irst , and ext ended gradually int o the programs of the regional , p rovi nci al and st at e level aft er get ting suf ficien t experiences, or af ter being matured .The facts that the est ablishment of the ICZM regime is a process of gradual concerted act ion of sect or management , blazi ng new t rai ls i n regime is t he guarantee action of success , techni cal progress is t he mot ive f orce , the cult ural creat ive patt erns are the goals and are summarized in t he art icle.ICZM w ill be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s of the primary government al f unctions in t he coast al region .Finally , t he evaluation on the posit ion and role of ICZM i n t he marine af fai rs in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 ry was made . Key words:integrated coast al zone management ;relationship betw een human and eart h ;regional charact eristics ;development m e chanism s
加以统筹考虑 。这种管理方法可以看作是特 殊区域管理的一种发展 , 即提出把整个海洋或 其中的某一重要部分作为一个需要予以关注 的特别区域 。 ICZM 作为一种 正式的政府活 动是随着美国国会颁布《 海岸带管理法》而首 先于 1972 年在美国开始实施的 。 70 年代后 , 许多发达国家的海岸带地区都出现了人口压
收稿日期 :1999-10-12 , 修改稿收到日期 :1999-11-29 作者简介 :张灵杰(1965-), 男 , 浙江玉环县人 , 助理研究员 。
6 4 海 洋 环 境 科 学 第 19 卷
力大 、开发利用程度高 , 以及生态环境破坏 、用 保护等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 为实施 ICZM
我国在 1979 年开始的海岸带和海涂资源 优化调控等根本问 题 。 ICZ M 的发展历史只 综合 调查 过程中 , 也 提出 制 定《海 岸带 管理 不过 20 多年 , 其学科性质虽然不是本文讨论
法》 , 这是我国第一次使用海岸带管理的概念 , 的主旨 , 但它必须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 因此从
自 80 年代中期开始 , 随着试图靠采用单一的 东海陵湾 、广西防城港 、海南清澜湾三个示范
做法来管理海岸带那么复杂的问题变得越来 区 , 重点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必要的协调管理框 越困难 , ICZ M 的概念应运而生[ 2] 。 1989 年 7 架 , 达到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海岸的目的 , 为
月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召开的国际海岸带研讨 中国 其他 海域和 海岸 带的 综 合管 理提 供经 会上 , 为了统一海岸带区域的资源或开发的科 验[ 8] 。“九五”期间 , “ 海岸带环境资源利用关
理学看 , 其管理模式的多样性反映了区域自 然条件 和社会 条件的 差异 性, 是人 地关系 双向运 动平衡 协调的 结
果 。 从社会学看 , 其战略实施先在地方级别上应用 , 在获得足够的经验 或成熟之后 , 再推 广到地区级 、省级 和国 家级的计划中去的空间扩散过程 。 探讨了建立 ICZM 制度是行业管理不 可调和的产物 , 制 度创新是保证 , 技术 进步是动力 , 文化转型是目标 , ICZM 最终成为沿海地区政府的主 要职能的 发展机制 。 最后对其 在我国海 洋事 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评估 。
综合地解决整个海岸带及其全局的资源问题 , 染预防和管理项目 , 厦门是三个示范区之一 ,
从曾经使用过的几个相关概念可以看出 , 诸如 其核心是海洋的污染预防和管理 , 本质上是一 “沿海地区管理与规划”(CA MP)、“海岸资源 种政府行为[ 7] 。1997 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又
管理”(CRM)以及“沿岸地区管理”(CZM)等 。 资助了南海北部 ICZM 能力建设项目 , 选择广
召“ 沿 海国 承诺 对在 其管 辖内 的沿 海区 和海洋 环境进行综合管理C' 93)对 ICZM 作用的认
合管理制度” , 已成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中遵 循的基 本 政策 和原 则之 一[ 9] 。 本文 通 过对 ICZM 区域性特征的探讨 , 分析其发展机制 。
户之间冲突加剧一类的问题 , 相继开展了多种 奠定了基础 , 但距离现代 ICZ M 的目标差距尚
形式的 ICZM 工作 , 如法国 、英国等欧洲国家 。 甚远 。 1994 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 不过这些计划都是处理单一方面的问题 , 并不 全球环境基金(GEF )资助的东亚流域海洋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