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合集下载

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与流行病学分析

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与流行病学分析

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与流行病学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腹泻患儿感染轮状病毒(RV)的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腹泻患儿18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新鲜粪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V抗原。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检测出腹泻患儿标本数量为189例,其中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有58例,阳性检出率为30.68%。

男性患儿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患儿中女性阳性率,P<0.05,提示组间差异有着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RV感染在儿童时期的每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但以12-24个月年龄段的患儿发生腹泻的阳性率最高,达37.84%,,与其他组相比有着明显差异,而将各年龄组的患儿阳性率两两比较,发现有着显著差异,P<0.05。

结论:患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是患儿出现RV感染,该种疾病的流行特点与气候变化及患儿年龄都有着很大关系。

关键词: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腹泻是儿童时期常发的一种疾病,属于全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而经研究发现,轮状病毒是导致儿童出现腹泻的主要原因。

轮状病毒(RV)共有7个群,导致儿童出现腹泻的病毒群是A群[1]。

腹泻疾病有着明显的发病季节,多在秋冬季,因此临床上又将其称为“秋季腹泻”[2]。

腹泻疾病有着一定自限性,少数患儿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也会对患儿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本次研究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腹泻患儿18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新鲜粪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V抗原。

现将本次研究的具体情况报告在下文。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腹泻患儿18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新鲜粪便。

其中男性患儿101例,女性患儿88例,年龄范围在2个月-6岁,平均年龄(2.61±1.08)岁。

1.2方法利用胶体金法对RV抗原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方法与操作结果判定应严格按照试剂盒中带有的说明书来开展。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万凤国;何敏;丁云芳
【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9)005
【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特点.方法:用ELISA法对1 323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检测.结果:1 323例标本中A组轮状病毒阳性600例,阳性检出率为45.4%.10~12月份为轮状病毒性腹泻发病高峰期.2003年A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在>6个月~2岁组最高(53.4%),0~6个月组次之(18.8%),>2~5岁组最低(13.8%);男性患儿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P<0.05).结论:轮状病毒为>6个月~2岁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总页数】2页(P419-420)
【作者】万凤国;何敏;丁云芳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215003;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215003;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21500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2.2
【相关文献】
1.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J], 林文浩;夏凌志;蔡长争
2.4160例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J], 李方去;刘彩霞;蒋伟燕
3.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 [J], 孙菲
4.调查分析某市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 [J], 孙花荣; 陈妍; 周卉芳
5.分析心肌酶谱检测在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伴心肌损伤应用价值 [J], 黄胜奇;吴昔林;张益忠;杨泽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作者:郝爱军郑伟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18期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了解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736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ELISA试剂盒操作说明检测患儿大便,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季节患儿感染轮状病毒的情况。

结果本组736例患儿中,男性患儿476例,共检出轮状病毒阳性188例,比例为39.5%,女性患儿260例,轮状病毒阳性104例,比例为40%。

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年龄组患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也有所不同,其中6个月~2岁的患儿阳性率最高,为43%,显著高于其它年龄组(P关键词: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轮状病毒是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之一,不仅会通过呼吸道传播,还可能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能导致小儿腹泻,每年10月份至次年3月份为高发期,针对儿小儿腹泻患者进行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临床防治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736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76例,女260例,年龄在1个月~9岁,其中6个月以下患儿109例,6个月~2岁患儿586例,2岁以上5岁及以下患儿33例,5岁以上患儿8例。

患儿大便多呈糊状、黏液状、蛋花汤状、稀水状等,镜检可见脂肪球、白细胞;部分患儿伴有呕吐、发热、脱水、腹痛等症状。

1.2方法患儿腹泻开始1w内采集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

采用英科新创(厦门)有限公司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采集粪便标准中50mg左右粪便,将拭子插入含测定稀释液的标本采集管,旋转10次以上,保证样本完全溶解,边取出拭子边挤压试管壁;盖上试管滴液盖,在检测板加样孔中加入3~4滴裂解后的标本,可看到紫色线沿着结果显示窗移动,10~20min内读取结果。

1.3结果判读结果显示窗质控区出现1条彩色对照线证明操作正确,如显示窗内仅C区,即质控区出现1条紫色线表示为阴性;如显示窗内出现T线及C线2条彩色线,则表示为阳性[2]。

0―5岁婴幼儿腹泻病例 轮状病毒(RV)感染及流行病学情况分析

0―5岁婴幼儿腹泻病例 轮状病毒(RV)感染及流行病学情况分析

0―5岁婴幼儿腹泻病例轮状病毒(RV)感染及流行病学情况分析【摘要】目的:了解长兴地区轮状病毒(RV)在0--5岁婴幼儿中的感染发病及流行病学特征,为RV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轮状病毒试剂盒,对粪便标本及时检测轮状病毒抗原。

结果:0--5岁婴幼儿腹泻病例中,RV感染率为32.7%;感染的主要对象为0--2岁的婴幼儿,占96.5%;发病率高峰期为10月份到2月份,占RV感染数的89.6%;最高感染率在12月份,感染率为61.7%。

结论:与我国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1月份为高发季节基本相似,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病原的检测,以明确诊断,在高发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

【关键词】轮状病毒流行病学分析【中图分类号】R72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60(2014)10-0367-01轮状病毒(RV)是一种双链核糖核酸病毒属,属于呼肠孤病毒科。

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

RV腹泻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在秋冬季。

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严重者可伴发肠套叠、Reye综合征等。

RV感染是全球性的疾病,我国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1月份是高发季节,不同省区、不同年份高发季节略有所不同,随气候变化略向前后推移[1-2]。

为了解长兴地区0--5岁婴幼儿RV的感染及流行病学情况,对本院2013-2014年间轮状病毒(RV)的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0--5岁婴幼儿腹泻病例共704例,其中男435例,女269例。

1.2 检测方法采集每例患儿的腹泻粪便标本,及时检测轮状病毒抗原。

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采用乳胶法,试剂由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提供,具体检测原理及结果判断如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试剂含有被事先固定于膜上检测区R区的轮状病毒抗体和包被在聚酯膜上的轮状病毒抗体乳胶混合物。

检测时,将稀释过的粪便标本滴入试剂加样处随之样本在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一、概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疏松、水样或黏液血便的症状。

在婴幼儿中,轮状病毒是导致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属于轮状病毒科,包括7种血清型(G1~G4、G9~G11),其中G1、G2和G3分别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三个亚型。

RV感染多发生在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中,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早期发现并诊治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婴幼儿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的相关知识。

二、检测方法1. 肠道病毒培养法肠道病毒培养法是传统的病毒检测方法之一,包括传统培养法和快速培养法。

传统培养法需要3~7天才能获得结果,一般只适用于研究目的。

快速培养法和传统培养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可以在1~2天获得结果,但仍需要技术人员有丰富的操作经验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2. 免疫学检测法(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轮状病毒ELISA检测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方法。

该方法以特异性的抗轮状病毒抗体为探针,检测样本中的轮状病毒抗原。

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但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如PCR法。

(2)荧光抗体检测法(FA)荧光抗体检测法是一种快速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它同样以抗体或探针为基础进行检测。

相比ELISA,FA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可以检测多种病毒。

3.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CR是一种灵敏、特异且可重复的检测方法,能够对低剂量病毒进行检测。

PCR法的灵敏度高,能够检测到病毒抗原在样本中的微量存在,同时可对病毒血清学分型,有助于了解不同血清型的轮状病毒在流行病学意义上的分布情况。

(2)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qPCR技术结合PCR技术和荧光测定技术,其结果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并定量RNA分子的数目。

相比传统PCR技术,qPCR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能够快速、准确、定量检测病原体。

急性腹泻住院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状况及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腹泻住院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状况及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腹泻住院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状况及临床特征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腹泻住院儿童轮状病毒(RV)感染状况及临床特征。

方法:2016年2月--2018年2月时间段内,选择我院收治的2184例急性腹泻住院患儿,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状况,分析临床特征。

结果:①2184例患儿,经ELISA检测,568例RV呈阳性,阳性率为26.01%(568/2184)。

②急性腹泻,集中在9-11月与3-5月,其中,RV腹泻患儿,严重程度12(5-19)分,48.2%母乳喂养,腹泻3(0.5-53)d,最多腹泻7(1-21)次,呕吐2(1-6)d,最多2(1-11)次,体温高达38.5(37.1-41.1)℃。

非RV腹泻患儿,严重程度7(4-15)分,67.3%母乳喂养,腹泻4(0.5-26)天,最多6(1-23)次,呕吐1(1-8)d,最多3(1-9)次,体温达8.4(37.3-40.1)℃。

③RV呈阳性患儿分析,每年10月RV阳性率较高,每年7月阳性率较低,阳性率季节变化显著,存在秋季(9-11月)与春季(3-5月)两个高峰。

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儿童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临床需重视,根据患者临床特征,给予对症处理。

关键词:急性腹泻;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状况;临床特征小儿腹泻是多种因素、多病原所致的以腹泻为显著表现的疾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型腹泻与重型腹泻,按照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月)、慢性腹泻(病程>2月),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1]。

急性腹泻,病情发展迅速,若未及时诊治,可诱发其他并发症,加重病情,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其中,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在此,本研究将2184例患儿作为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探讨观察急性腹泻住院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状况及临床特征,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6年2月--2018年2月时间段内,选择我院收治的2184例急性腹泻住院患儿,1098例男患儿,1086例女患儿,最小3个月,最大4岁,平均(2.5±0.32)岁。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分析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分析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分析内容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腹泻的临床特点。

方法7月~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住院患儿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疗程为(4.91±0.82)d,显著低于对照组儿平均疗程(6.02±0.98)d,观察组临床疗效92.86%,显著优于对照组71.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发病率高,多见于6~36个月患儿,采用醒脾养儿颗粒剂与思密达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腹泻的临床特点。

方法7月~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住院患儿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疗程为(4.91±0.82)d,显著低于对照组儿平均疗程(6.02±0.98)d,观察组临床疗效92.86%,显著优于对照组71.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发病率高,多见于6~36个月患儿,采用醒脾养儿颗粒剂与思密达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rotavirusdiarrhea,RVD)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消化道感染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0.5~3岁婴幼儿多见,是秋冬季引起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患儿以呕吐、腹泻、发烧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临床多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抗炎抗病毒、补液、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但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我院儿科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服醒脾养儿颗粒剂与思密达,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7月~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住院患儿112例,均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中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患儿年龄6~36个月,病程在3d以内,大便呈稀水或蛋花样,常规镜检未见或少见白细胞,无脓细胞及红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呈阳性。

儿童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分析

儿童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分析

儿童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分析发表时间:2012-10-18T15:59:00.2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6期供稿作者:陈宁[导读] 探讨儿童轮状病毒导致肠道外感染的相关临床表现。

陈宁(郑州市儿童医院检验科河南郑州450000)【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轮状病毒导致肠道外感染的相关临床表现。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儿童轮状病毒导致肠道外感染患者6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儿童出现轮状病毒症状时,因轮状病毒感染而导致呼吸系统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有23例,有46例患者合并出现闭塞流涕以及咳嗽等表现,表现为急性喉炎的有2例患者,表现为支气管炎的有13例患者,毛细血管炎的有7例患者,出现肺炎现象的患者有4例,神经系统出现抽搐现象的有5例,其中3例患者伴有皮疹现象。

本组患者中接受心肌酶谱检查的有40例,其中表现为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的有34例。

本组患者中接受肝功能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偏高的有13例患者,表现为谷草转氨酶偏高的有23例。

患者X射线胸片检查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的有19例,表现为双肺斑片影或者点片影的有5例。

患者心电图检查表现为窦性心律过速的有23例,表现为T波改变的有5例。

有6例患者接受脑电图检查,检查结果中有3例患者显示异常。

结论轮状病毒的出现可能导致儿童肠道外发生感染,从而导致呼吸系统、心肌损害以及肝脏损害等症状,而病毒血症可能是造成轮状病毒出现多途径损害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临床分析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产生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主要感染的是小肠上皮细胞,从而导致细胞的损伤引起腹泻症状的出现。

轮状病毒主要在夏秋冬季节流行,感染的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肠胃炎,呈渗透性腹泻病,病程一般持续7天,发热持续3天,呕吐2天~3天,腹泻5天,严重时可能出现脱水现象[1]。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儿童腹泻产生的病原体结构构成中约40%由轮状病毒造成,居第一位。

轮状病毒除了引起腹泻症状、呕吐现象外,还可能导致呼吸道、心、肝等系统的损害[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漯河市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目的通过对小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分析,了解漯河市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现状。

方法对漯河市4258例婴幼儿腹泻的粪便标本,采用A 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结果。

结果4258例婴幼儿腹泻中共检测出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1401例,其阳性率为32.9%;其中6个月~2.5岁年龄段1051例,占比为75.0%(1051/1401),为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年龄段;轮状病毒流行分布时间段:结果为11月份阳性检测率最高为50.9% %(440/864),最低8月份为5.6%(4/71),11月份到次年3月份的单个月份阳性检测率均较高,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漯河市婴幼儿腹泻的诱发原因主要为轮状病毒感染,发病年龄集中6个月~2.5岁年龄段,轮状病毒感染流行时间为秋末至初春为高峰期,因此应重视秋末至初春轮状病毒的防治,尤其是6个月~2.5岁年龄段婴幼儿。

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对婴幼儿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应该引起临床医师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标签:婴幼儿;轮状病毒;A群;腹泻;阳性率[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status of rotavirus infection in infants in Luohe by laboratory exa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rotavirus infection in infants. Methods The diarrheic stool specimens of 4258 cases of infants in Luohe were detected by A group rotavirus diagnostic kit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4258 cases of diarrheic infants,1401 cases of A group?rotavirus positive specimens was detected in total,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32.9%,the ages of 1051 cases were from 6 month to 2.5 years old,accounting for 75.0% (1051/1401),which was the highest age phase of rotavirus positive rate,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in November was highest with 50.9% (440/864)and in August was lowest with 5.6% (4/71),and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single month was higher from November to March in next year,which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months,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main cause of infantile diarrhea in Luohe is rotavirus infection,and the incidence age concentrates from 6 month to 2.5 years old,and the high-incidence period is from late autumn to early spring,therefore,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rotavirus in this phase,especially for infants aged from 6 month to 2.5 years old,in addition,the infantile diarrhea caused by the A group?rotavirus does great damage to the physical health of infants,and the clinical physicians and whole society should attach highly importance to it,and discover it and treat it in time.[Key words] Infant;Rotavirus;A group;Diarrhea;Positive rate婴幼儿腹泻又称腹泻病,为我国儿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而A群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占整个婴幼儿腹泻病的1/4[1]。

为了解漯河市A群轮状病毒的感染发病情况,该文选取了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漯河市儿童医院)2015年—2016年间4258例A群轮状病毒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漯河市儿童医院)住院和门诊4258例进行腹泻治疗的患儿,其中男性患儿粪便标本为2415例,女性患儿粪便标本为1843例,患者年龄2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1.62±0.61)岁。

1.2 方法采集患儿1 h的新鲜粪便标本,取适量粪便标本,加9倍体积生理盐水稀释后吸上清滴入加样处,按说明书10~20 min观察结果,出现两条红色线为阳性结果,阴性只出现一条质控线,没有红线则测试失败,标本重新进行检测。

采用由北京万泰公司所提供的试剂盒进行检测,试剂盒方法为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调查所得出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4 258例婴幼儿腹泻中共检测出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1 401例,总阳性率为32.9%(1401/4258),其中男性患儿的阳性检测人数为800例,其阳性的检测率为33.1%(800/2415),女性患儿的阳性检测人数为601例,阳性检出率为32.6%(601/1843),两组不同性别患儿的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轮状病毒流行分布时间段对不同月份的轮状病毒阳性检测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为11月份阳性检测率最高为50.9%(440/864),最低8月份为5.6%(4/71),11月份到次年3月份的单个月份阳性检测率均较高,明显高于其他月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

详见表1。

2.2 对不同年龄段患儿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分析1401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中,6个月~2.5岁为轮状病毒感染率为检出最高的年龄段,其阳性检测人数为1151例,占比为75.0%(1051/1401),2.5以上的患儿轮状病毒的阳性检出人数为300例,占比为21.4%(300/1401),6个月以下的患儿轮状病毒阳性的检出人数为50例,占比为3.6%(50/1401)。

3 讨论无论在发达或发展中国家,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都有较高的发病率[2-3],该文对漯河市4258例腹泻婴幼儿中共检测出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1401例,其阳性率为32.9%;其中6个月~2.5岁年龄段1151例,占比为75.0%(1051/1401)),为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年龄段,最易发生腹泻,这可能跟由于该年龄段婴幼儿免疫系统及消化系统功能不完善有关,年龄低于6个月的婴儿是由母乳进行喂养,由母体获取特异性的抗体与母乳中分泌性的抗体产生保护作用,因此,这一时期的婴幼儿不易出现轮状病毒感染,对于两岁以上的患儿来说,年龄的增长使其抗体也相应得到增强,对再次侵入的轮状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因此两岁以上的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显著降低。

该文对轮状病毒流行分布时间段调查结果发现为11月份阳性检测率最高为50.9% %(440/864),最低8月份为5.6%(4/71),11月份到次年3月份的单个月份阳性检测率均较高,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表明漯河市婴幼儿腹泻的轮状病毒感染流行时间为秋末至初春为高峰期,轮状病毒的感染高发季节在不同的区域亦有较大的差别[4-5],漯河市地处中原,四季分明,婴幼儿腹泻发病遍布全年,但重点要加强秋末至初春季节对轮状病毒感染的预防。

本调查研究中男性患儿的阳性检测人数为800例,其阳性的检测率为33.1%(800/2415),女性患儿的阳性检测人数为601例,阳性检出率为32.6%(601/1843),两组不同性别患儿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性别与轮状病毒阳性的检出率无关。

综上所述,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又可称秋季腹泻)有鲜明的季节特征,漯河市高发期在11月份到次年2月份,尤其以11月份为最高,,高峰期发病年龄集中6个月~2.5岁年龄段,因此应重视秋末至初春轮状病毒的防治,尤其是6个月~2.5岁年龄段婴幼儿。

总之,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对婴幼儿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应该引起临床医师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1] 吴晓莲.2012例急性腹泻患儿粪便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J].,2010,20(6):1490-1491.[2] 李兰霞.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中国当代医药[J],2010,17(13):84-85.[3] 杨立娜.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5):75,76.[4] 孙花荣,陈妍,周卉芳.调查分析某市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687-688.[5] 2011年乌鲁木齐婴幼儿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感染调查,国际病毒学杂志,2012,19(2):60-61.(收稿日期:2016-05-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