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ppt课件

结果——3h后, TDG病人有64%FEV1改善(2.1 ± 0.6 L),
显著的优于(A/F)组(1.7 ± 0.6 l, p = 0.002),和(A/IB) 组(1.8 ± 0.6 L, p = 0.04)。 TDG还有减少住院率的趋 势((3组住院率分别为11%, 20%,和25%)。
结果显示——联合大剂量使用上述3种药物对急性哮喘的治 疗有益,尤其是对于FEV1低于30%预计值的病人;也提示上
2019/8/19
12
抗胆碱药
胆碱能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释放—→刺激毒蕈碱受体 M1、M2和M3 —→支气管收缩和粘液分泌。
M1或M3活性↑、 M2功能↓ —→支气管收缩反应放 大。
阿托品和异丙托溴铵(IP)等抗胆碱药物的作用是 有限的。
异丙托溴铵平喘作用起始缓慢(60~90分钟达高
峰),效力中等(PEFR增加大约在15%——定位为二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2019/8/19
1
概述
▲支气管哮喘特征—— 可逆性气流受限和支气管高反应性。 ▲哮喘定义——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GINA) 。 改变了认识,转变了治疗的策略。
▲虽然哮喘发作是阵发性的,但气道炎症是长期 存在的——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
2019/8/19
2
2019/8/19
8
(R)-左旋沙丁胺醇(Levalbuterol) △ 沙丁胺醇消旋体的纯异构体(即单一构体药物) ,一种新的治疗哮喘药物。 △除去了其中的S-沙丁胺醇,因此支气管扩张作用 不受S-沙丁胺醇影响。 △在体内的吸收率高,与沙丁胺醇相比,疗效更好 、副作用更小、所需剂量更小。
△有较少的骨胳肌震颤副作用,对于老年人尤为重 要。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张俊关键词:抗哮喘药;哮喘/病因学中图分类号:R562 250 25;R971 93;R974 3文献标识码:B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20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上升,尤其是小儿哮喘呈明显上升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大约有3亿哮喘患者。
防治哮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1哮喘的定义哮喘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由多种细胞:如中性粒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
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反复。
发生喘息、咳嗽和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以及咳嗽的间断性发作。
2相关因素支气管哮喘的诱因、相关因素很多,呼吸道感染、季节和天气变化、食物、家族史及过敏史均有关,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
3哮喘的发病机制可逆性气道梗阻是哮喘的特征之一。
因为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黏液分泌物充满气道而产生。
20世纪60年代认为,哮喘发由Ⅰ型过敏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两大原因引起。
当过敏原与特异性IgE结合,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脱颗粒,释放白三烯C、D、E介质,使平滑肌收缩、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加,导致哮喘发作。
20世纪80年代,哮喘是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已是共识。
目前,人们更倾向于哮喘是许多细胞如: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树突状细胞、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MC)、T淋巴细胞(TLC)参收稿日期:2004 03 06与的慢性气道炎症。
多种细胞参与哮喘发生,释放IL 13、INFα、IL 6、IL 8、TNFα等促进炎症发生。
其中,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起了重要作用[2,3]。
3 1炎性反应机制目前已知多种细胞参与哮喘发生,释放IL 13、INFα、IL 6、IL 8、TNFα等促进炎症发生。
3 1 1嗜酸性细胞(EOS)研究发现,哮喘患儿血IL 13升高,它是一种主要由CD4+Th2细胞分泌的多效性细胞因子。
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新进展

的首选吸入皮 质激 素 ,其次是抗 白三烯 类药 物 ,பைடு நூலகம்后才是炎症
介质阻释 剂。
酮替 芬 ( eo fn K t e )文献 报道有抗 Hl i f 受体 作 用并兼 有 炎 症介质阻释作用 ,但l 临床教果报道不统一 ,已不 常用 。近年发 现 ,此药能消除 受体对激动剂的耐受 性 ,提 高 受体 的敏 感性 ,所以建议 与 是 受体激 动剂台用 ,但 其临 床作用需进 一
1 抗炎药物
质阻释剂 ,主要 以吸入 剂型 预防支气 管哮 喘 ,而奈 多罗米 钠 ( d c m[ Neor I o )基本与色甘酸钠相似 ,但 比色甘酸钠阻释炎症 介
质的作用强且 阻释炎症介质范 围较广 。在抗 炎药物 中,最有 效
1 1 吸人型 肾上 腺皮质激 素:在 支气管哮 喘是气 道慢性 炎症 . 的新概 念指 导下 ,吸入 型肾上腺 皮质 激素是重要 的治疗药 物 , 因为它 们是 针对气道炎症反应的病因治疗 ,合理地应用吸入型 皮质激素可以缓解症状 ,缩短疗程 ,降低病 死率 。 临床上应用肾上腺皮 质激素治疗哮喘的发展过程 表明,为 提高疗效 ,减少和降低糖皮 质激素的全身不 良反应 ,糖皮质激 素已 由口服 、注射 等给药途 径逐 渐转 向呼 吸系统局 部靶 位给 药 ,在第一代 吸人 型糖皮 质激素二丙酸倍氯米松的基础上 ,为 进一步降低系统不 良反应 ,所 以近年来研制出高效 的 、易被呼 吸道靶位 吸收的和在靶位外能快速被灭活的新 一代 吸入型皮质 激 素 目前广泛应用 的有丙 酸氟替卡松 和布的奈德等。 丙酿氟替卡松 在吸入 时 ,有 8 % ~9 %的 吸入剂量 咽入 0 0
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气道过敏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目前,西医药物在哮喘治疗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病人对西医药物治疗不够满意,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转向中医药治疗。
在过去几年里,中医药治疗哮喘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希望。
一、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核心理念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结合中医的辨证方法,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将哮喘分为外感型、内伤型和两虚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外感型哮喘以寒邪或湿邪侵袭肺而导致,表现为咳嗽、喘息、气促等症状。
中医通常采用祛邪解表的方法,如草菅茯苓汤、小柴胡汤等来驱除寒湿之邪。
内伤型哮喘是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内因导致气机失调,主要表现为多痰、喘促等症状。
中医治疗内伤型哮喘通常采用调理脾肺的方法,如六君子汤、益气健脾汤等来调节脾肺功能。
两虚型哮喘是指肺脾两虚导致的气虚不足,表现为气短、疲倦等症状。
中医治疗两虚型哮喘主要以补益肺脾为主,如补肺汤、补中益气汤等。
二、穴位治疗针灸和艾灸是中医治疗哮喘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机,达到缓解哮喘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肺俞、胸鄂、百会等。
通过插针或针刺疏通这些穴位可以调整肺气,促进气机流通,缓解喘息。
艾灸通常选择肺俞、关元、足三里等穴位,通过燃烧艾条的温热刺激,渗透到穴位以达到温通气机的效果。
三、草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医治疗哮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草药具有较好的抗炎、祛痰、平喘作用。
常用的中草药有防风、麻黄、薏苡仁、南星等。
中医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配伍使用这些草药,制成剂量合适的方剂,以期达到平喘、祛痰的效果。
四、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新趋势,通过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和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调理脾肺、化痰平喘等方法来改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而西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舒张支气管等方式来缓解哮喘症状。
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1, 11(2), 682-689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1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1.112099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研究进展马晓伟1,陈娜2,王智远3,张才擎3*1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威海市中医院,山东威海3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济南收稿日期:2021年1月23日;录用日期:2021年2月7日;发布日期:2021年2月26日摘要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是一种人源化的抗人免疫球蛋白E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止IgE与其受体相结合,抑制IgE介导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和脱颗粒,进而有效减轻甚至避免其诱导的哮喘发作。
本文综述了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安全性与耐受性,并探讨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过敏性哮喘,IgE,奥马珠单抗Research Progress of Omalizumab in theTreatment of Allergic AsthmaXiaowei Ma1, Na Chen2, Zhiyuan Wang3, Caiqing Zhang3*1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2Weiha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ihai Shandong3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ShandongReceived: Jan. 23rd, 2021; accepted: Feb. 7th, 2021; published: Feb. 26th, 2021AbstractOmalizumab is a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human immunoglobulin E that effec-*通讯作者。
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任宇哲;李竹英【摘要】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中医药治疗哮喘具有明确的疗效.查阅了近10年来有关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作用机理方面的文献,从中医药对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四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Bronchial asthma is one of the common respiratory diseases, for which TCM treatment has definite curative effect. This study reviewed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irway inflammation,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airway remodeling, and immune function, by referring to the relative literature of the past 10 years, aiming to provide basis for its further research.【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年(卷),期】2018(035)002【总页数】3页(P128-130)【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中医药;作用机制;综述【作者】任宇哲;李竹英【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
_支气管哮喘药物的治疗进展

·专题研究·支气管哮喘药物的治疗进展胡支朋作者单位:547300广西天峨县人民医院【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因慢性炎症引起的气道阻塞,其特点是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阻塞。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相对复杂,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药物控制支气管哮喘仍是首要方案,目前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药物种类较多,现将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阐述如下。
【关键词】哮喘;药物疗法【中图分类号】R 56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971(2013)05-0026-02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炎症引起的综合征[1],在内源性及外源性因素诱导下,由多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共同参与的病理生理过程。
虽然国内外专家对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进行研究探讨,但是目前哮喘仍是一种只能部分控制但是不能完全根治的疾病[2],药物控制支气管哮喘仍是首要方案。
哮喘可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因此哮喘治疗用药也相应分为缓解药物和控制药物。
缓解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治标,为扩张支气管,也称支气管扩张剂[3];控制药物主要是治本,控制哮喘的气道炎症的进展,因此也称之为抗炎药物。
1糖皮质激素(GC )GC 具有强大而起效迅速的抗炎作用,是目前防治哮喘的主要药物,其药物作用机制主要就是抗炎和免疫抑制,同时增强机体对儿茶酚胺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能力,可以有效缓解哮喘发作时所导致的呼吸困难等症状,从而减少发作的频次,并改善肺功能等作用[4]。
GC 包括全身用GC 和吸入性GC 。
全身用GC 在哮喘急性发作的抢救措施中有着关键性作用。
除了用于急救治疗,亦可用于较为严重的慢性哮喘,作为长期治疗用药;对于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的急性轻度发作的哮喘患者,或急性中至重度哮喘发作的患者,亦应尽早接受全身用GC 治疗[5],使哮喘症状得到尽早的控制。
虽然GC 有如此强效的作用,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经长期使用,可引起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皮肤青肿变薄、髓部骨折等不良反应。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成就及前景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成就及前景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常面临着反复发作、呼吸困难、咳嗽等各种症状的折磨。
虽然目前并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案来治愈支气管哮喘,但在药物治疗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在控制症状和减少发作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相信未来的药物治疗前景仍然非常乐观。
一、药物治疗成就1. 气管扩张剂气管扩张剂分为β-2激动剂和抗胆碱药物两类。
β-2激动剂是最常用的气管扩张剂,可扩张气管平滑肌并减轻支气管痉挛。
其使用方便,作用迅速,疗效显著。
研究表明,长效β-2激动剂可以显著降低哮喘的急性发作率和死亡率。
2.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关键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来缓解哮喘症状。
虽然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比较大,但是常规治疗下的合理用量是安全的。
此外,新型糖皮质激素的出现,如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激动剂的复方制剂,不仅增加了临床治疗的可操作性,也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3. 其他药物此外,还有其他药物,如黄嘌呤类抗生素、黏液溶解剂和抗组胺药物,针对哮喘的不同病理特征进行治疗。
二、药物治疗前景1. 个性化治疗朝阳现有研究已经证明,哮喘具有固有的病理表现的个体差异,因此,哮喘的治疗也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机制而定制治疗方案。
相信随着基因技术的进步,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精准地预测不同患者的哮喘发病风险和治疗反应,从而实现个性化治疗。
2. 成人和儿童的差异儿童哮喘与成人哮喘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也有很大差异。
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儿童哮喘病理生理机制和药物治疗疗效,我们相信未来的针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方案将更加完善和优化。
3. 新型药物研发和应用针对哮喘通路的新药物正在被研究和开发,如可选择性吸入的PI3K抑制剂、人血清素3受体拮抗剂等,这些新型药物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哮喘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药物治疗是管理哮喘病情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哮喘的药物治疗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本文将着重介绍哮喘药物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
第一部分:哮喘治疗的基本原则
在谈论哮喘药物治疗的进展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哮喘治疗的基本原则。
哮喘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并防止呼吸功能的进一步下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控制性药物和急性缓解性药物。
控制性药物主要用于长期控制病情,而急性缓解性药物则用于短期缓解急性发作。
第二部分:哮喘控制性药物的进展
近年来,哮喘控制性药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吸入类固醇。
吸入类固醇通过减轻呼吸道炎症来改善哮喘症状,并减少急性发作的风险。
新一代的吸入类固醇药物具有更好的效果和更少的副作用。
例如,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ICS)和长效β2-肾上腺素激动剂(LABA)的固定复方制剂已成为哮喘治疗的首选。
此外,其他控制性药物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和季节性治疗药物也有了新的突破。
LTRA通过阻断白三烯受体来减轻发作,因其方便的口服给药方式而备受关注。
季节性治疗药物则旨在根据患者的
需要进行治疗,以实现更好的症状控制。
这些新药的出现为哮喘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第三部分:哮喘急性缓解性药物的进展
针对哮喘急性发作的缓解性药物也有显著的进展。
短效β2-肾上腺素激动剂(SABA)是目前哮喘急性发作的一线治疗药物。
然而,SABA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耐药性,这增加了控制哮喘的难度。
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一种名为“快速作用抗胆碱能药物”(SAMA)的新型缓解性药物。
与SABA相比,SAMA在急性发作的缓解效果方面具有相似的疗效,但没有潜在的耐药性问题。
此外,口腔吸入型糖皮质激素(OCS)也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发作的治疗中。
第四部分:个体化治疗的前景
随着对哮喘病理生理学认识的不断深入,个体化治疗逐渐成为哮喘治疗的趋势。
目前,一些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基因型与药物疗效之间的关联。
这意味着通过对患者基因型的检测,可以预测患者对某种药物的反应,从而实现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新兴的技术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支持。
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诊断已经开始应用于哮喘的治疗中,通过分析大量的医疗数据和病例资料,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哮喘药物治疗在不断取得进展。
控制性药物如吸入类固醇和LABA的固定复方制剂,以及急性缓解性药物如
SAMA和OCS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个体化治疗的前景也为哮喘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哮喘的药物治疗将进一步取得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